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
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与媒体教育策略

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与媒体教育策略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对于家庭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与媒体教育策略成为家长们不得不面对和应对的问题。
本文将从媒体素养的重要性、媒体教育策略的选择和实施、媒体红利与风险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媒体素养的重要性媒体已经成为了孩子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
因此,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孩子们正确地使用媒体。
首先,媒体素养能够帮助父母更好地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媒体内容,减少对不良信息的接触。
其次,媒体素养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媒体观看习惯,从而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需求。
最后,媒体素养还可以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增强他们对媒体信息的分辨能力。
二、媒体教育策略的选择和实施在家庭教育中,媒体教育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父母应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发展阶段的媒体内容。
年幼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和儿歌等内容,而对于年长的孩子,则可以逐渐引导他们接触一些有益于思维发展和知识扩充的纪录片、科普书籍等。
其次,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观看和学习,开展亲子互动。
通过与孩子的共同观看和讨论,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考方式,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接触到的媒体内容。
最后,父母应该积极引导孩子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给孩子提供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获取媒体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三、媒体红利与风险媒体在家庭教育中既带来了红利,也带来了风险。
一方面,媒体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储备,拓宽他们的视野。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看儿童频道、阅读儿童杂志等媒体渠道了解到世界上各种动植物、地理知识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增加他们的知识面。
另一方面,媒体也存在着带来不良影响的风险。
一些不适合孩子观看的内容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本土化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本土化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研究作者:何丹青林涛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第20期[摘要]中国在媒介素养理论的研究之路上,仍然以西方国家的理论为中心,缺乏适应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理论。
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三大实践主体,但因家庭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贴近性,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上将更有可操作性。
建议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为依托,建立以家庭为中轴的媒介素养本土化机制。
[关键词]媒介;素养;家庭[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20-0078-02一、导言及问题分析中国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项正式的研究领域始于1997年社科院研究员卜卫发表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也随之经历了引入与模仿、借鉴与发展、积淀和深化、创新与反思四个阶段。
以“媒介素养”为关键词,通过对CNKI数据库的检索,发现中国媒介素养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类的德育教育和信息技术类的素质教育两大板块,虽然研究成果颇丰,但较之于西方仍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一)东西方学术理论在对话上的不平等媒介素养理论作为一种“舶来品”,一直逃不开西化的特点和影子。
媒介素养理论在进行东西方对话的过程中,东方理论显得话语权微弱,无论是在与本国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意识形态上都缺乏更深层次关系的思考与挖掘。
随着各种西方理论的不断涌入,也形成了理论范式相互重叠的困境。
在中国很多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都还尚未形成足够的共识,缺乏共同构建本国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体系的旨趣。
(二)媒介素养教育在学校中开展不足正常情况下,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若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展开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
但目前看来,中国的大部分高校,通常只针对新闻学、传播学类相关专业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在中小学,能够主动开设课程的学校几乎是凤毛麟角。
家庭教育的媒体素养

家庭教育的媒体素养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如今的社会,媒体已经成为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提高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成为了摆在每个家庭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先,家庭教育者应该具备正确的媒体价值观。
在媒体时代,无论是电视、网络还是手机等媒体工具,都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而,要想提高家庭教育的媒体素养,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媒体价值观。
我们要善于筛选和判断媒体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避免盲目相信媒体传递的信息。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拒绝负面信息的侵扰,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
其次,家庭教育者应该注重媒体教育的力量。
媒体既可以是知识的传递者,也可以是价值观的塑造者。
因此,家庭教育应该注重运用媒体教育的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阅读有价值的网络文章、播放有启发性的音乐等方式,引导孩子接受正能量的媒体信息,培养他们的良好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其三,家庭教育者应该与孩子共同体验媒体时代的乐趣。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媒体当成一种教育工具,而是要将其与家庭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观看儿童节目,一起玩耍游戏,一起分享喜爱的音乐、电影等媒体资源。
通过与孩子共同体验媒体时代的乐趣,我们可以增进亲子间的交流与理解,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家庭教育者应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使用媒体。
媒体时代的兴起给了孩子们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作为家庭教育者,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正确使用媒体。
我们要引导孩子分辨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告诉他们媒体的优缺点,教给他们如何利用媒体提高学习效率和获取知识的能力,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和不健康的媒体内容。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的媒体素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媒体时代,家庭教育者应该具备正确的媒体价值观,注重媒体教育的力量,与孩子共同体验媒体时代的乐趣,帮助孩子学会正确使用媒体。
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媒体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长应当重视媒体素养教育,帮助孩子正确利用媒体资源,培养良好的媒体素养,以实现健康、积极的成长。
一、了解媒体素养的概念媒体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有效获取、评估、利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它包括媒体识读、媒体创造、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媒体素养教育旨在使个体具备对媒体进行分析、评价和应用的能力,以提高对媒体的理解和有效利用。
二、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重要性1. 开拓视野媒体可以让孩子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开拓他们的视野。
通过观看新闻、纪录片和教育类节目,孩子可以了解到世界的不同文化、社会问题和科学知识,从而拓宽自己的认知范围。
2. 塑造价值观媒体对于孩子的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电视节目、电影和书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提倡友善、合作和正义的行为准则。
3. 培养批判思维媒体中存在着许多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孩子需要学会辨别媒体的真实性和价值。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电视节目或者阅读新闻文章,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思维的能力。
4. 健康媒体使用习惯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还应当教会孩子正确使用媒体的方法。
孩子应当明白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危害,并学会合理安排媒体使用时间,避免过度依赖媒体对其正常生活的干扰。
三、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实践1. 建立共享媒体时间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电视、阅读书籍,分享媒体内容,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媒体中学到了什么,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思考和批判。
2. 监督媒体内容选择家长可以指导孩子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电视节目、电影和书籍。
与孩子一起讨论媒体内容的好坏,并解释为什么某些内容对他们的成长有益,而其他内容则需要慎重对待。
3. 培养多样化的媒体兴趣鼓励孩子接触不同类型的媒体,如文学作品、音乐、绘画等。
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我们的教育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家庭教育中,媒体素养教育不容忽视。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中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
而家庭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领域,需要意识到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媒体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和评估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面对各种信息和广告,孩子需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实与虚假,以免被误导。
其次,媒体素养教育可以提高孩子对媒体的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媒体素养,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体的意图和目的,从而对媒体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独立的判断能力。
最后,媒体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利用媒体资源,丰富他们的知识和视野。
在正确引导下,孩子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平台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拓宽自己的学习和认知范围。
二、有效的媒体素养教育方法1. 建立积极的家庭媒体环境家庭是孩子们最主要的学习场所,为了有效地开展媒体素养教育,家长应该注意营造积极的家庭媒体环境。
首先,家长可以选择高质量的媒体内容,为孩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观看电视或网络视频,共同讨论内容,并引导他们学会理性地评估和思考。
同时,家长也要时刻与孩子保持沟通交流,及时纠正消费误导或错误的媒体观点。
2. 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媒体往往会引导观众产生某种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因此,培养孩子的批判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媒体内容,并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
此外,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信息验证和事实核实,帮助他们辨别真相与谣言,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3. 教育正确的媒体使用习惯媒体使用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正确合理地使用媒体,避免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
家庭教育中的家庭传媒与媒介素养培养

家庭教育中的家庭传媒与媒介素养培养在家庭教育中,家庭传媒与媒介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家庭传媒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电视、互联网、手机等,这些媒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家庭教育中的家庭传媒素养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如何正确使用家庭传媒是培养媒介素养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传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庭传媒可以为孩子提供知识、信息和娱乐等方面的资源,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诱惑。
为了正确引导孩子的媒介使用,家长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其一,正确选择家庭传媒内容。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当的电视节目、网络资源和手机应用。
家长需要关注内容的健康性和教育性,避免孩子接触到不良信息和低俗内容。
其二,建立合理的使用时间和规范。
过多地依赖家庭传媒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应该制定合理的使用时间和规范,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其他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户外运动等。
其三,积极引导孩子进行媒介解读和评价。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观看电视节目、浏览互联网,并与他们讨论内容,引导他们分析和评价所接触到的媒介,培养孩子的媒介素养和批判能力。
其次,家庭传媒的正确使用对于培养孩子的媒介素养至关重要。
媒介素养是指个体对媒体及其信息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是处理和利用媒体信息的能力。
家庭教育中,通过正确使用家庭传媒,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媒介素养:其一,培养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需要具备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通过引导孩子使用各种家庭传媒渠道,如互联网搜索、电视新闻等,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并教会他们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二,提升创造和表达能力。
家庭传媒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形式的媒介语言和表达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尝试使用媒体创造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通过拍摄短视频、写博客等方式。
媒介素养教育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

媒介素养教育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在当前全球化与信息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是个人在信息海洋中甄别真伪、理性判断的基础,也是社会构建健康传播环境、促进文化多样性与共识形成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媒介素养教育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通过六个维度来深入剖析这一主题。
一、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启示首先,许多发达国家在媒介素养教育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英国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国家课程体系,从小学到高中均有系统化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
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则强调多元文化的融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媒介表达,促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
这些经验提示我们,媒介素养教育应具有前瞻性,与时代发展同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文化敏感度。
二、政策支持与标准制定国际上,不少国家通过立法或政策支持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
欧盟发布《数字素养框架》,明确提出提升公民数字与媒介素养的目标,并鼓励成员国将其融入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政府则推出“数字教育行动计划”,强调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开发,确保媒介素养教育的全面覆盖。
我国在推进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也需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明确教育目标与评价标准,为实践提供指导和保障。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创新借鉴国际经验,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实践的关键。
芬兰的“现象教学法”鼓励跨学科整合,将媒介素养教育与社会学、文学、艺术等课程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韩国通过模拟新闻编辑室、社交媒体分析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媒介生产与消费过程,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本土实践中,可探索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模式,增强教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师资是媒介素养教育成功实施的保障。
北欧国家重视教师的媒介素养培训,定期举办工作坊和在线课程,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设计能力。
通过“媒介教育伙伴计划”等项目,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媒介素养教育西安本土化路径探究7页word文档

媒介素养教育西安本土化路径探究一、媒介素养教育学背景(一)媒介素养教育议题的提出追溯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议题,最早是在1991~199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传播媒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1]。
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人的大众媒介接触是否对其现代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
长久以来,媒介素养教育主要讨论从“家长制到赋权制”的理念,以及如何在“赋权”和“释放”的概念框架下反省教育本身,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学生建立批判的自主权,反省媒介素养教育的知识建构等问题。
(二)《媒介素养》课程建设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2004年9月,中国高校《媒介素养》公选课,是由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信息技术学院首次开设,课程基于媒介的本质、传媒与社会等视角,注重培养专业背景下学生对传媒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等方面。
同年10月,复旦大学媒介素养小组创建并开通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媒介素养专业网站[2]。
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于2014~2015第一学期首开《媒介素养》专业选修课,课程面向本科2013级新闻学学生开设。
与新闻学原理、传播学理论等新闻课程相比,该课程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在运用层面上的结合。
在教学中,整个结构遵循的原则是依托浅显的理论阐述探寻实践中的方法与技巧。
因此,理论部分的论说解释力求简洁、清晰,同时依托丰富的实践材料进行辅助讲授,运用大量的当地媒介实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在做中学,组织角色体验及媒体产制案例实践,在实践及生活中渗透媒介素养的核心理念。
二、媒介素养教育目标(一)从“灌输”到“赋权”对一般受众来说,大众媒介意味着知识、信息、主流文化甚至是权力,因此有必要通过媒介教育来发展受众认识和利用大众媒介的能力。
但教育的观点应该从“灌输”(Inculcate)发展为“赋权”(Empowerment)。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最早是在马斯特曼的18项原则中陈述:其第一项原则得到,即要增加个人(特别是少数群体)的赋权和增强社会民主结构。
浅谈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方法及途径媒介素养的意义

浅谈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方法及途径媒介素养的意义一、媒介素养教育及其必要性和社会意义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和媒介已为大众所熟知,但媒介素养及其教育对大多数中国民众来说,仍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曾对于媒介素养做出了两个层次的解释,一方面是普通大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
这里我们谈的是对于社会整体具有普遍意义的大众的媒介素养,即指公众面对各种媒介信息(例如新闻、广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流行音乐等等)时,对这些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和使用的能力等。
对于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我们可以从下面一组数据中看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多数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达100分钟;青少年用户每周上网时间为212分钟。
根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在2022年6月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也就是说,在中国平均不到5个人中就有1位网民。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环境中,大众从认知到掌握媒介的能力就是必需的了。
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对于社会成员的个体来说,媒介素养是个体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技能。
媒介素养教育是使人能够更好的汲取社会信息,构建自己的相对客观的认知世界的必要途径。
一位美国的媒介素养学者曾就媒介素养的作用打了个比方。
他说,媒介对人的影响就像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样,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且有多种多样的存在形式,比如它有时使人冷得发抖,有时使人浑身湿透,……虽然人们无法控制天气的变化,但我们却可以通过科学技术预测天气并且控制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其所表达的意义即通过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来控制媒介对我们的影响。
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和提升途径

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和提升途径一、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中,媒介素养作为人们获取、解读和运用信息的重要能力,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媒介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媒介,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2. 塑造健康的心态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媒介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塑造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媒介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看待媒介传递的信息,从而塑造健康的心态和价值观。
3. 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媒介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避免受到媒介的不良影响。
4. 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媒介素养的提升途径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提升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为了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注重媒介素养教育。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媒介的能力。
只有加强教育,才能为年轻一代的媒介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2. 自我学习和提升。
个人也应该注重媒介素养的自我学习和提升,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培训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水平。
3. 提高信息筛选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筛选能力,学会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避免受到媒介的影响。
4. 培养批判性思维。
良好的媒介素养需要建立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学会对媒介传递的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不盲目接受媒介的信息。
5. 注重跨媒体素养的培养。
随着媒介形式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注重跨媒体素养的培养,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媒介进行信息获取和表达。
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和提升途径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意识到媒介素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注重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水平,迎接信息爆炸时代的挑战。
媒介素养家庭教育路径分析-媒介素养论文-教育论文

媒介素养家庭教育路径分析-媒介素养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未成年人媒介素养的薄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念、文化态度和生活方式[3]。
我国很多专家学者和家长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都在努力倡导对未成年人实施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4]。
我国对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5],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目前已经进入到概念性普及阶段,但不少研究成果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尚未形成具有指导价值的理论。
将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安排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内容以及建构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整体教育环境均已经形成广泛共识[6]。
对于这一点,广大学者们提出不少可行建议,但并没有量化的测量工具和模型,未成年人的参与面不够广泛;中小学校参与较少,研究机构很少介入,而高等院校参与较多;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科目,在中国并没有得到普遍推广,只是以实验的方式在极个别学校的少数班级展开,距离形成可以推广的成熟教育模式相差较远。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将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规划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是提高未成年人对媒介负面信息的甄别;长期目标是使未成年人通过合理利用大众媒介而获得收益。
媒介素养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代未成年人可以说已置身于以电视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真假不一、良莠不齐的媒介信息包围之中,因此,教导他们识别、分析媒体信息,使其能够具备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的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当务之急。
但是当前的学校媒介素养教育落后,完善还需时日的情况下,加强媒介素养的家庭教育至少可以在实现媒介素养短期目标,即提高青少年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
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在当今数字时代,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在家庭中,孩子们的教育受到了媒体的深刻影响。
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中媒体素养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媒体素养。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家庭教育中媒体素养教育的意义。
媒体素养是指通过对各种媒体形式的了解和掌握,培养人们分析、评估和利用媒体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极度丰富的今天,“信息爆炸”已经成为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
孩子们容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内容,包括电视、电影、互联网等等。
然而,这些媒体内容的信息准确性和质量参差不齐,孩子们需要学会辨别真伪、正确对待媒体信息。
其次,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媒体素养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提供多样的媒体内容:家长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媒体内容,如儿童卡通动画片、科学教育节目、文化纪录片等。
这样,孩子们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内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 和孩子一起观看媒体内容: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观看电视节目、电影或其他媒体内容。
在观看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讨论并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角色这样做,背后的意义是什么等等。
通过和孩子的交流,家长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媒体内容的真正含义。
3. 教授媒体批判能力:家长可以教授孩子一些基本的媒体批判技巧,如如何识别广告手法、如何分辨虚假信息等。
这将帮助孩子们学会从媒体内容中挑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对媒体的商业目的有一定的认识。
4. 限制媒体使用时间:虽然媒体在孩子们的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过量的媒体使用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家长应该合理限制孩子们的媒体使用时间,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和阅读等其他有益的事情。
5. 资源共享和监督:家长可以和孩子们分享有意义的媒体资源,比如引导他们看一些启发思考的电影或读一些有深度的文章等。
同时,家长也需要监督孩子们的媒体使用行为,确保他们在使用媒体时保持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

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已经成为了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不仅要培养孩子的学业能力和品德素养,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媒体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教育方法和建议。
一、媒体素养的重要性1.了解媒体的力量:媒体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对媒体的了解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媒体的影响,并学会理性地选择和接触媒体内容。
2.培养媒体的过滤能力:媒体中存在大量的信息,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
孩子需要学会辨识信息的可信度和真实性,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和影响。
3.提高批判思维能力:媒体素养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批判思维的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评价媒体内容。
这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二、培养媒体素养的方法和建议1.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媒体: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媒体,例如合理规划观看电视和使用互联网的时间,避免过度沉迷于娱乐内容,限制不良信息的接触。
2.共同观看和讨论媒体内容: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新闻、纪录片等有教育意义的媒体内容,并与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这有助于促进孩子对媒体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3.教授信息搜索和验证的方法:家长可以教授孩子如何进行信息搜索和验证。
例如,教会他们使用搜索引擎,教授他们筛选和评估搜索结果的能力,以及根据来源、发布时间等指标判断信息的可靠性。
4.培养媒体创造能力: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利用媒体进行创作,例如写博客、制作短视频等。
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媒体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建立健康的媒体环境:家长应该注意营造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例如选择适合孩子的媒体产品和内容,避免让孩子接触到暴力、恐怖等不适宜的内容。
三、信息获取能力的重要性1.拓宽知识面:信息获取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新闻、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知识。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研究

2021.03一、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过程中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分析1.在本土化过程中的超越性思考从整体层面剖析,在卜卫发表第一篇与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之后,我国关于媒介素养的探究一直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对国外文献的引用依赖性很大,即便有一些论文已经研究了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但局限性很强,常常限于浮光掠影的描述。
虽然很多学者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观点,然而从整体层面剖析,依然缺乏真正有建树的论文,创新点不足。
有关此课题的研究论文在一些权威和核心期刊上还是非常少见的。
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过程中,基本上是在依靠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依旧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要想超越国外学术研究水平,有所创新和突破,不能仅仅限于继承现有研究成果,而是应该在本土化过程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媒介素养应该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几大主题全部涵盖;在媒介素养教育中,需要深入考量不同年龄段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目标;应该强化对媒介资源的充分利用;侧重关注媒介素养教育中合作的作用,强化互动和创新。
只有这样有的放矢,结合实情,才能更好地实施具有我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相信,一定能在媒介素养教育这一领域提出独具创新的观念。
2.在本土化过程中的超越性实践就目前现状看,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过程中,主要的实践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过程中,既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也要适当展开超越性实践。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如上海交通大学,2004年已经在媒介与设计学院尝试开设了“传媒素养”课程。
2007年,湖南理工学院开始了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尝试,面向非新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这门公共选修课,让更多的同学受到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系统深入地学习到更多的媒介素养知识。
在我国,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无论是对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发展,还是学生的今后发展,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路径与策略

黑河学院学报
J OU R N AL O F H E I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d o 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9 4 9 9 . 2 0 1 6 . 0 8 . 0 5 7
中图分类号 :G 5 2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9 4 9 9 ( 2 0 1 6 ) O 8 ~ 0 1 3 7 一 O 2
要想让媒介 素养教 育在整个 社会环境 中产生一定 的影 进而推动未来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 。 2 . 自主性 响,就务必落实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及推广工作。从 目前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态势来看 ,在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我 般媒介素养教育所讲的 自主性 ,是指相关研究人员在 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在 当下的社会 对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讨论研究时要把握住教育的研究方向及
创新型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也具有较大的好奇心。年轻的学 者在看待国外一些知识理论时并不像老一辈人那样 ,将国外 的知识理论完全作为一个标准去参考。而他们是在借鉴国外 些先进理论体系的同时 ,也要与我国自己传统理论及创新 理论进行系统性的对 比,进而将 中外学术知识有效的融合在
一
收 稿 日期 :2 0 1 6 — 1 1 — 1 3
配的媒介素养教育。
一
于此 ,从事该课题 的研究者要具备极高的学术素养 ,不能偏 离 自己的研究方向,从 中也要体现出 自己的独特之处 , 进而 体现出媒介素养教育理论 的特色。 ( 二)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表现形式
1 . 自我本 土化
、
媒介 素养教 育概 述
家庭教育的家庭媒体素养

家庭教育的家庭媒体素养家庭教育一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媒体的普及,家庭媒体素养对于家庭教育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中的家庭媒体素养,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
一、家庭媒体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家庭媒体素养是指家庭成员在使用媒体和科技工具时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道德素养。
具备良好的家庭媒体素养对于家庭教育具有以下重要性:1. 提供丰富而健康的媒体资源:良好的家庭媒体素养使得家庭能够有意识地选择适合孩子成长的媒体资源,为他们提供正面、积极的信息和娱乐内容。
2. 培养媒体批判能力:家庭媒体素养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辨别和理解媒体中的真实与虚假,培养他们的媒体批判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不良媒体的影响。
3. 促进家庭交流和沟通:通过共同观看电视节目、讨论新闻事件或玩家庭媒体游戏,家庭成员能够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强家庭凝聚力。
二、提升家庭媒体素养的方法1. 建立规范化使用媒体的规定:建立家庭共识,约定媒体使用的时间和地点,避免长时间不间断地暴露在媒体环境中。
2. 积极监控和选择媒体内容:家长应对孩子在观看电视节目、玩游戏等方面进行积极监控和选择,确保内容健康、有益。
3. 学习家庭媒体素养知识:家长和孩子应共同学习家庭媒体素养相关知识,通过书籍、互联网等渠道了解媒体的作用、影响和正确使用方法。
4. 创造富有教育意义的家庭媒体活动:通过观看有益的纪录片、参加亲子游戏、共同创作家庭博客等活动,提高媒体素养与教育有效性的结合。
5. 建立互动式媒体环境: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媒体内容的创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三、优化家庭媒体环境的建议1. 设定家庭媒体使用规则:制定家庭媒体使用规则是提升家庭媒体素养的基础。
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制定相关规则,包括合理安排使用时间、选择适合年龄的媒体内容等。
2. 定期清理媒体设备:定期清理家庭中的电视、电脑等媒体设备,并学会正确设置媒体设备的密码和家长控制功能,以确保孩子在使用媒体时的安全性。
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
媒体素养教育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开始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媒体素养。
一、媒体素养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技术的普及已经让我们的生活与媒体密不可分。
不仅仅是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现在更多的是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等新兴媒体。
然而,这些新兴媒体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信息泛滥、虚假信息泛滥等。
因此,媒体素养教育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媒体素养是全面发展的需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围,需要具备媒体素养以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偏差。
同时,了解媒体背后的意图和商业利益也能够避免被误导。
2. 媒体素养是社会参与的能力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到各种社会话题和公共事务中。
媒体素养的提升可以使人们更加理性地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孩子们的媒体素养媒体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家庭教育中开始。
以下是几种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们媒体素养的方法。
1. 提供正确的信息引导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提供准确的信息,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和解读媒体信息。
在家庭中,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观看新闻节目或纪录片,帮助他们理解信息背后的真实意义。
2. 建立积极的媒体使用习惯家长应该提供良好的示范,合理安排孩子们使用媒体设备的时间,并教育他们保持适度的媒体使用。
同时,鼓励孩子们选择有教育性和启发性的媒体内容,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
3. 加强媒体识别能力的培养媒体中存在很多虚假或低劣的内容,培养孩子们的媒体识别能力非常重要。
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辨别真实和虚假信息的技巧,教他们如何验证信息来源和真实性。
4. 提升媒体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客观地看待媒体报道和广告营销。
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媒体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度,锻炼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

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摘要] 当前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着忽视对中国媒介政策与文化的分析、忽视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传统、对家庭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重视不足等问题。
在学校媒介素养教育全面推进不顺利的情况下,家庭教育以其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中国具有的特殊地位,有可能成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
开展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要注意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基础,以提升家长媒介素养为中心,以培养良好的媒介接触习惯为主线,以培养分析和评价能力为核心,以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为重点。
[关键词] 媒介素养教育;家庭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一、引言本土化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术语。
尽管各学科领域关于本土化的表述常常会有不同,但总的说来都是“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知识分子对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外国学术范式不满而作出的一种反应”。
[1]本土化运动的倡导者十分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强调不同的文化传统之间不能简单替代。
[2]多年来,社会学、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各学科领域积极开展本土化研究,或借鉴国外理论,或弘扬本国传统,或开展本土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所说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是指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媒介素养教育,对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合理成分进行改造,使其融入中国文化并成为中国本土媒介素养教育一部分的过程。
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思想自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中国以来,经过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推广、参与和投入,现今已成为了一个多层次、跨专业、交叉学科的学术热点。
[3]随着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的逐渐深入,研究者们从中国社会的现实出发,针对青少年、大学生、成年人等不同群体,探究在中国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人们常说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三大主体。
尽管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将媒介素养教育落实到学校层面是一个良好的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仍然未能达到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系统开展的状态,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全面推进并不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摘要] 当前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着忽视对中国媒介政策与文化的分析、忽视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传统、对家庭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重视不足等问题。
在学校媒介素养教育全面推进不顺利的情况下,家庭教育以其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中国具有的特殊地位,有可能成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
开展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要注意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基础,以提升家长媒介素养为中心,以培养良好的媒介接触习惯为主线,以培养分析和评价能力为核心,以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为重点。
[关键词] 媒介素养教育;家庭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一、引言本土化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术语。
尽管各学科领域关于本土化的表述常常会有不同,但总的说来都是“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知识分子对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外国学术范式不满而作出的一种反应”。
[1]本土化运动的倡导者十分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强调不同的文化传统之间不能简单替代。
[2]多年来,社会学、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各学科领域积极开展本土化研究,或借鉴国外理论,或弘扬本国传统,或开展本土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所说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是指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媒介素养教育,对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合理成分进行改造,使其融入中国文化并成为中国本土媒介素养教育一部分的过程。
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思想自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中国以来,经过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推广、参与和投入,现今已成为了一个多层次、跨专业、交叉学科的学术热点。
[3]随着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的逐渐深入,研究者们从中国社会的现实出发,针对青少年、大学生、成年人等不同群体,探究在中国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人们常说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三大主体。
尽管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将媒介素养教育落实到学校层面是一个良好的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仍然未能达到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系统开展的状态,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全面推进并不顺利。
从全国范围看,在高校中,通常是只有一些开办新闻学、传播学相关专业的学校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而在中小学,则只有少数一些与科研院所等有合作科研项目的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
一方面是学术研究的“满腔热情”,另一方面却是学校实践的”不冷不热”,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向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领域寻求新的突破。
二、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研究现状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研究,首先要厘清本土化与全球化、现代化的关系。
全球化与本土化是一对辩证统一的范畴,两者之间没有根本的矛盾可言。
首先,全球化要以本土文化的多样性为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和促进了本土化的发展;其次,本土化是对全球化的回应,它的发展也有利于推进全球化的进程。
从社会学、教育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本土化经验中可以看出,各学科都不约而同地从本土实践问题出发,强调理论体系、学术队伍和方法论的建构。
同样,其他国家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也都从各自的媒介环境、媒介政策、教育体制出发,注重与本土问题和媒介素养教育传统的结合。
如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国文化免受美国文化的入侵;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为了保护本国文化传统,使国民远离大众媒体的“低水平满足”;作为电影的诞生地,法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与电影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中国台湾则期望通过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解决因电视媒体暴力、色情等所引发的青少年恶性犯罪频发等社会问题。
这些国家、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经验启示我们,努力形成政府、学者、媒体机构、民间团体、学校、家长等全面参与的局面,是媒介素养教育成功开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程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经历了本土吸纳、本土生成、批判反思三个阶段,正在朝着推陈出新的目标努力前进。
①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基本范式与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范式”是相近的,即从“翻译”、“介绍”发展为“述评”、“编撰”、“自编”等一系列的消化吸收,并随着吸收对象的更替而多次循环。
如果详细对这一过程进行考察,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基本理念: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基本假设是将国外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媒介素养教育基本规律的成果引入我国,如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组织主席约翰·庞吉特(John Pungente)提出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十大目标”、“媒介素养教育的八大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欧洲议会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咨询顾问莱恩·马斯特曼(Len Masterman)提出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十八项原则”等。
从2004年开始,对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关注更是成为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源泉。
在对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理论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研究者也开始了对媒介素养教育深度本土化的反思,他们试图构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体系,思考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路径、学校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模型的建构等问题。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一是“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本土化”。
这一层次又包括两个过程,一是运用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框架分析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如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与德育、信息素质教育的结合;二是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根据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确立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体系与框架。
其二是“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本土化”。
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本土化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西方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的推广与运用,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在中国推动的媒介素养教育项目;二是我国课程改革中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
例如黑芝麻胡同小学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中找到了突破口,开展了相应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则从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教育相结合的角度,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开设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
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忽视对中国媒介政策与文化的分析。
纵观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引入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引入并未真正对原有理论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包括其理论产生的背景、当时的社会特征以及别国的文化研究传统等。
由于对这些理论产生背景的分析及其在教育改革的意义、中外文化传统的差异等方面分析不足,必然会导致理论在我国的“水土不服”,从而导致从国外借鉴或引入的媒介素养教育难以在国内生长。
第二,忽视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传统。
以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为主,以中国的现实问题为其理论“注解”,是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种做法的理论前提是,我国原本没有媒介素养教育,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从西方国家“化”来的,媒介素养教育是西方社会的“舶来品”,我国传统教育中没有媒介素养教育。
其实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我国从1815年近代中文报刊诞生以来的中国社会已经存在具备现今我们所提的媒介素养教育某些内涵特征的活动,并且其活动形式也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而不自觉地发生了变化。
[4]实际上,在中国现有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媒介素养教育也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内容。
如中小学、高校开展的影视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相关课程,对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介的欣赏、解读、使用等知识都有所涉及,只不过其教育思想与西方的媒介素养教育思想有所不同。
第三,对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与研究重视不足。
尽管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作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三大主体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但对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与研究却不够重视。
以2007—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文献为例,以“篇名”为检索项,“媒介素养教育”为检索词,通过“模糊”检索得到的332篇文献中,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的有176篇,而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直接相关的分别只有12和0篇。
三、家庭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伴随着学校实践的“不冷不热”,家庭教育却以其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中国具有的特殊地位,有可能成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
1. 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少年儿童绝大部分媒介行为的发生地,也是他们受媒介影响的主要场所。
作为孩子在课堂之外认知、辨别和使用媒体最为直接的指导者,家长在少年儿童媒介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作用。
家庭教育被称之为“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外围路线”[5]。
在媒介飞速发展的今天,家庭教育对媒介素养教育确实有着非常旺盛的需求。
面对媒介无处不在的影响,家长们或是以“保护主义”的做法,把孩子与媒介隔绝开来;或是以一种积极的“甄辨模式”,陪同孩子接触媒介并与之讨论;或是根据自己对媒介的辨识和批判,以各种形式保障孩子免受媒介不良信息的干扰。
无论是2007年中国家长对武侠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暴力、血腥画面的批判所引发的国内对净化动画片内容的讨论,还是1973年美国纽约的一位父亲对电台节目的投诉从而致使最高法院判决要求对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下流内容”进行限制,[6]都充分显示了家庭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促进作用,家庭成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
2.家庭教育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由其特点决定的家庭能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是由家庭和家庭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更是少年儿童初期媒介素养教育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方式。
家庭教育的感染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使其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也决定了它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感染性优势。
由于父母与子女有着血亲关系和情感联系,因此,父母的行为举止(如媒介行为、使用习惯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其次,家庭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往往都是个体的家庭成员,对人的影响教育较之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更容易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家庭成员朝夕相处,彼此能很全面、很深入地相互了解,因而,父母对子女的思想动向、性格特点、个性发展趋势、媒介接触行为等能较为清楚地感知,同样,子女也可对父母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这就有助于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有助于家庭选择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时机和教育内容。
第三,与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教育计划、教学大纲、系统的教材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所不同,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从物质生活的吃、穿、用到精神生活的家风、家规、人际关系以及文化生活如读书、看电视、使用网络、读报、谈心、聊天等,都包含着教育的因素,不求系统,灵活进行。
在家庭成员的自由接触中,家长的各种观念、行为都会无拘无束地流露出来,并对子女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