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传播的年代,据第二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1年6月底,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为6.1%。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大众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媒介即是信息,丰富浩杂的信息大潮汹涌而来,谁要在其中学得生存就必须学会利用媒介工具。然而,媒介也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正确对媒介进行解读以及判断,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那么将会在声色迷离信息的海洋中无法自拔。

因此,进行一定的媒介素养教育就变得相当重要。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非常频繁,同时,与传统媒体也有很大的紧密联系。每周仍旧有七成的人听广播,有六成多的人使用平面媒体。可见,大学生与媒介接触的方式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平面媒体报纸期刊,还是立体媒体如电视,以及传统的广播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都有半数或者接近半数的同学介入,而其中网络媒体的最为突出,高达84.6%,最受欢迎层度也是

52.3%而报纸的仍旧是大学生的喜欢的媒体,接触度高达78%,而最受欢迎层度也是24%。至于电视与广播,由于设施的便利性,在大学生也有大量拥护者。总之大学生的接触方式基本就是以电视,广播,报纸,期刊,书籍,网络,手机为主,其他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至于被赞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的接触层度是非常之可观,高达51.7%,但是由于手机广告短信以及便利层度,在几大媒介中手机的受欢迎层度反而是最低的,仅仅是7.1%。两个方面:一是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

从长远来看,虽然媒介物理性质的改变会深刻影响人类的生存规则,但是媒介是信息这一经典议题注定了在数字时代,无论是网络等新兴媒体或者传统媒介,内容的价值性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同时二者的结合也会出现新媒介包装旧媒体的趋势。

在当代,媒介已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必要工具。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人一天所接触到的各种信息量,相当于20多年前的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所接触的信息总量。而我们谈媒介素养,尤其是在数字鸿沟日渐拉大的今日,强调媒介使用能力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所谓媒介使用能力,也就是对的媒介认知能力,指的是从无数信息中获取、分析各种形式的有效信息的能力,而大学生作为年轻而承担社会科学分工的责任,他们的媒介使用能力尤其重要。首先他们上网的动机中,获取资讯占到50.7%,而娱乐也占到了49.5%,学习则为26.1%,至于打发时间的也有9.8%,可见网络获取资讯,娱乐功能是最为普遍的。

大众媒介更有可能对人的精神造成不良影响。这是由于它的工具性,所以它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因此媒介素养在西方最为深入探讨的是它的批判功能。因为在民主体制下,为了保证言论的自由,必须提供一个意见市场,政府只能要求新闻界自我监督而不能强制实施硬性要求,

所以无论从学理还是从技术上都为了信息的自由都必须只能从受众的角度去进行媒介的判别能力,在我们的调查中,对媒体报道,大部分人都是存有理性的辅助判断,有62.1%的人如此选择,同样也有22.7%的人作为主要判断依据,而对于媒体报道的真实层度,认为准确还原的仅仅有16%的人,而17.7%认为是比较属实,而认为带偏向性以及歪曲的人则分别有24.4%以及14.5%,值得注意的是有1.1%的人认为是完全失实,大部分的受众对于报道态度还是存疑地接受。但是媒体的观点则遭遇很强烈的抵制,有73.3%的人将其作负面评价,而奉为引导以及正面评价的仅仅只有11.1%与11.4%。对中国媒体的影响中,舆论导向仍旧是第一位的占到54.2%,而文化商品与娱乐工具则分别是25.0%以及17.8%,在其他中占6.71%,但是值得注意的其他中多数表达了对媒体的不信任感觉,如政府工具以及玩具以及宣传机构等等。而在不同媒介之间报道相左的时候,32.7%受众最相信的是电视而25.8的受众相信报纸,19.3%受众相信书,对于新兴媒介网络与手机,则分别只有13.2%与4.3%的人相信——这与新兴媒介不规范引起的的安全性低,公信度差不无关系。而对于媒体的黄色暴力之类报道,11%的人认为是客观事实,而16.8%的人认为是生活调剂,39.3%的人不作评论,18.4%的人表示无可奈何,2.6%的人深收困扰,只有13%的人表示坚决抵制,从这里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各类报道是有很大的包容度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总体的表现还不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接触媒介有相当广度,包括传统媒体还有新兴媒体,且大多具有对网络的使用能力。

使用媒介的具有一定深度,基本可以查找相关信息能力。

对媒介的批判态度,属于比较理性,且对不良信息有抵制的能力

但与此同时,媒介传播者的表现则不容乐观,大学生对媒体的报道,专业水准,观点立场都不用层度的不信任与地址,一方面这说明大学生媒介素养不错,但另一方面中国媒体的现状则不容乐观。媒介素养有受众,也包括传播者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这点是值得重视的。而在我国从九十年代末起开始思考媒介素养问题,但真正成为立论热点却是在最近两年,而媒介素养教育问题更是刚刚起步。正如陈立丹先生敏锐地感觉到东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不同:“上个世纪30年代西方媒介素养理论的提出,有感于培养公众媒介批评精神的必要,而我国学界提出公众的媒介素养问题,看重的是传媒知识的普及和如何教育公众正确使用传媒。尽管现状不同,但是实用目的和批判精神并举应该是中国乃至世界媒介素养教育的大方向。尽管我国现阶段的总体媒介素养还比较低,但是发展速度惊人,相信不久以后的将来,我们会迎来媒介素养教育的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