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学考试教材大纲00469教育学原理大纲

合集下载

最全面的江苏自学考试教材及考纲

最全面的江苏自学考试教材及考纲

02204 经济管理 2007-12-07 02207 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 2009-06-02 02209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2007-12-07 02211 自动化制造系统 2008-06-05 02213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 2008-06-05 02218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2010-05-31 02220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2010-05-31 02222 模具制造工艺学 2010-05-31 02340 线性电子线路 2007-05-24 02344 数字电路 2007-05-24 0235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2007-05-24 0235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2007-05-24 02394 房屋建筑学 2008-06-05 02446 建筑设备大纲 2007-06-10 02481 物理化学(三) 2010-05-31 02485 化工热力学 2007-05-24 02486 工业化学 2007-05-24 02487 传递与分离 2008-06-05 02524 烹饪学概论 2007-05-24 02525 烹饪原料学 2007-05-24 02526 中国烹饪工艺学 2007-05-24 02527 烹饪化学基础 2007-05-24 02528 烹饪营养学 2008-12-19 02529 烹饪卫生学大纲 2007-06-10 02530 烹饪器械及设备 2007-05-24 02531 面点工艺学大纲 2007-06-10 02532 筵席设计及餐厅服务 2007-05-24 02625 现代企业管理(一) 2007-05-24 02634 生物化学(二) 2009-09-18 02787 兽医药理学 2010-12-03 02793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 2008-12-19 02794 动物遗传育种学 2007-07-12 02795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2009-06-02 02796 畜牧业经济管理 2007-12-07 02797 家畜饲养管理学 2007-06-25 02798 畜牧微生物学 2008-12-19 02799 兽医临床医学 2010-12-03 02867 医学统计学 2007-05-24 02911 无机化学(三) 2007-05-24 02930 中医学基础(一) 2009-12-23 02974 中药学(一) 2008-06-17 02975 方剂学(一) 2009-06-01 02976 医古文(一) 2009-12-23 03029 药剂学 2007-05-24 03034 药事管理学 2010-12-03 03035 有机化学(四) 2010-06-03 03037 药用植物学 2008-06-17 03040 中药鉴定学 2007-05-24 03040 中药鉴定学 2007-05-24 03042 中药炮制学 2008-06-17 03044 中药药剂学 2007-05-24 03046 中药药理学 2009-06-01 03047 分析化学(二) 2007-05-24 03049 数理统计 2010-12-03

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精讲知识考点汇总

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精讲知识考点汇总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学生第七章教师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重点重点重点、难点重点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与要素一、教育的概念1.2.•••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二、相关概念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随机主动二、相关概念灌输多引申为知识、思想的输送。

单方向主动的调双方互动学生具有能动性。

互动和能动性是教育和灌输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二、相关概念与“规训”相比,教育关注的是“人”及“生命”的价值,而不只是简单的控制及驯服。

二、相关概念教唆可以解释为“怂恿唆使”,一般用于指使他人做坏事。

教育与教唆的区分,就在于其正面、正向、积极的价值属性。

正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师。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因而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学生。

受教育者也是教育的主体之一。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从狭义的教育概念看,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主体是教育内容。

•讲解归纳与举例)A.B.C.D.【正确答案:A】讲解归纳与举例【参考答案】••谢谢第二节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原始社会的教育1.2.3.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1.•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社会。

据古籍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夏朝。

•“庠”就成为最初的学校。

“庠”“序”“校”分别是夏朝时期学校的名称。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2.•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官学、私学和书院。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2.•欧洲中世纪的教育模式也可分为两种类型: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3.•中国奴隶社会——周朝的教育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

自考《教育学原理00469》重难点课件

自考《教育学原理00469》重难点课件

• 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在保留古代奴隶社会 教育若干特征的基础上,又发生了一些重 要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具体表现 在:
• 第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 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 在封建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播统治阶级 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 官吏。学成之后,经选士或科举,优秀者授予一定的官职。
•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 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
图尔诺(1831~1902)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1870~1944)。图尔诺在《人类各种人种的教 育演化》(1900)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 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 至存在于动物界。不仅在脊椎动物中存在教育, 甚至在非脊椎动物中也存在教育。他把老动物对 小动物的爱护照顾都说成是教育,认为在动物界 也存在着“教师”和“学生”,存在着“知识"和 “技巧”

以上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
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

但是,这两种定义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单纯地从社
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会把‘‘教育”看成是一
种外在的强制过程,忽略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
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广义的“教育”定义过于
宽泛,几乎可以看成是“生活”的同义词,从而失去了它
• (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 对于教育起源问题进一步深人的解释是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 生的。这就是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 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 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 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指导下形成的。
• 二、教育的发展 • 根据生产力标准,人类社会和教育可划分为古代社会(以使用 • 手工具为标志,又可分为原始社会、古代文明社会)、古代教育 • (原始教育、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社会(以使用大机器为标志。 • 又可分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现代教育。根据生产关 • 系标准,人类社会和教育可以划分为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教育—— •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 • 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教 • 育。以生产力标准对社会和教育的划分是根本的,以生产关系标准 • 对社会和教育的划分是补充。就是说,从古至今的教育可划分为原 • 始教育、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 • 教育可视为古代学校教育的亚阶段,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 可视为现代教育的亚阶段。

专升本00469教育学原理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

专升本00469教育学原理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

专升本00469教育学原理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据古籍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A)A、夏朝B、商代C、西周D、东周2、中国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解释教育问题的教育学著作是(D)A、刘佛年的《教育学》B、孟宪承的《教育概论》C、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概论》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3、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调查发现:“名人家族中出名人的比率大大超过一般人”。

这一结论主要属于(D)A、环境决定论B、活动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4、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与技能的重要途径,教育投资是一种收益率相当高的人力资本投资。

这反映了教育具有(B)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享用功能5、关于教育的目的,学者们见仁见智。

有的坚持个人本位论,有的主张社会本位论。

其中主张个人本位论的学者是(C)A、凯兴斯坦纳B、涂尔干C、卢梭D、柏拉图6、现代教育制度诞生的标志是(B)A、书院的出现B、义务教育的实施C、班级教学的出现D、大学的出现7、在学生教育地位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学者赫尔巴特所持的观点属于(D)A、主导主体论B、师生双主体论C、学生中心论D、教师中心论8、在教师专业知识中,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及学科教学法知识属于(D)A、本体性知识B、实践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基础性知识9、一般情况下,当人们说到教师的社会地位时,往往是指教师整体的社会地位,具体体现为(C)A、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B、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和专业地位C、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文化地位D、文化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10、李老师非常重视教室墙壁的布置,分区域张贴了名人名言、学生守则、校风、校训等。

2024年4月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4月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4月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真题及答案解析单选 :1、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其中,倡导生活教育理论并进行乡村教育实践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晏阳初C、蔡元培D、陈鹤琴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理论并进行乡村教育实践单选 :2、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A、六艺B、七艺C、四书五经D、骑士七技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单选 :3、根据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处于A、感觉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

该理论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主要时期:感觉运动时期(婴儿期或从出生〜2岁);前运算时期(2〜7岁);具体运算时期(7〜11岁);形式运算时期(11岁〜成年期)。

单选 :4、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这主要反映的教育的社会功能是A、生态功能B、本体功能C、文化功能D、经济功能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训练与选择劳动力(二)生产科学技术(三)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这主要反映的教育的社会功能是经济功能。

单选 :5、“教育是管理人员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关卡。

它对前者是获得闲职的凭证,而使后者不得不从事生产性劳动,绝了往上爬的念头。

”这反映的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是A、功能性理论B、再生产理论C、文凭社会理论D、维持不平等理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文凭社会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在其《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1977)一书中提出的。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和答案00469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和答案00469

我自考网整理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46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B)3-102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C)1-4A.《说文解字》B.《劝学篇》C.《孟子·尽心上》D.《进学解》3.美国教育史家孟禄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属于典型的(C)1-13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4.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泛智教育思想”出自(B)1-40A.《康德论教育》B.《大教学论》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A)1-41A.赫尔巴特B.杜威C.康德D.夸美纽斯6.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的观点属于(D)1-44A.文化教育学B.制度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实验教育学7.在一定的社会中,对培养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B)2-70A.经济基础B.政治制度C.生产力水平D.社会文化8.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以保持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性。

这种文化传输方式是(C)2-80A.文化传播B.文化保存C.文化传递D.文化交流9.认知发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3-94A.皮亚杰B.霍尔C.埃里克森D.柯尔伯格10.社区教育的实质是(D)9-322A.社区环境与教育环境的统一B.教育的生活化与生活的教育化的统一C.社区服务与教育服务的统一D.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11.罗杰斯提出的教学模式是(D)7-254A.教学最优化模式B.发现—探究教学模式C.合作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12.古罗马为平民子弟准备的学校是(B)4-133A.文艺学校和文法学校B.文艺学校和游乐学校C.修辞学校和游乐学校D.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13.美国第一个学制系统是(C)4-138A.“六三三学制”B.“五三三学制”C.“八四四学制”D.“五四二学制”14.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包括(B)4-158A.幼儿园和小学阶段B.小学和初中阶段C.初中和高中阶段D.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15.认为智力因素主要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组成的学者是(A)6-221A.斯皮尔曼B.斯滕伯格C.帕金斯D.吉尔福德16.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危机期”是指(B)8-304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晚期17.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D)8-277A.教材和学生B.教师和教材C.学生和课程D.教师和学生1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8-286A.教书育人B.传授知识C.关心学生D.因材施教19.建立民主型家庭关系主要取决于(A)9-318A.家长B.子女C.学校D.社会20.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B)1-37A.教育现象B.教育问题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9(本站推荐)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9(本站推荐)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9(本站推荐)第一篇: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9(本站推荐)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欧洲世俗封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A.公民B.平民 C.骑士D.僧侣2.在教育学史上,被视为 A.德育B.智育 C.美育D.体育13.学校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培养学生关心帮助孤寡老人的品质,这类教育活动属于()A.民主意识教育B.文明行为教育 C.法制观念教育D.爱国主义教育14.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说明学校体育具有()A.思想性B.技能性 C.娱乐性D.竞技性 15.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B.管理 C.考试D.课程设置16.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和系统信息的方法是()A.实践法B.谈话法 C.参观法D.讲授法17.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A.智力因素B.理性因素 C.非智力因素D.感知因素18.从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教育过程可以理解为以下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即()A.讲解与演示过程B.参观与讨论过程 C.提问与对话过程D.教授与学习过程19.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已,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A.创造性B.示范性 C.连续性D.主体性20.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教育的首要特点是()A.科学性B.强制性 C.生活性D.规范性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教育22.人的身心发展 23.学校教育制度 24.教育目的 25.陶冶法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26.教育学创立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 27.教育发展的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8.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的三个主要层次是什么? 29.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浙00469# 教育学原理试卷30.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结构?31.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3分)32.经济基础对教育具有哪些制约作用?请联系实际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9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9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制约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中,决定教育领导权的因素是( )A.经济制度B.人口制度C.政治制度D.文化制度2.在教育过程理论中,倡导“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阶段说的教育家是( ) A.布鲁纳B.杜威C.巴班斯基D.赫尔巴特3.学校内部的机构、组织及其相应的规范措施属于( )A.宏观教育制度B.微观教育制度C.显性教育制度D.隐性教育制度4.现代学校制度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分支型学制形成于( )A.英国B.美国C.德国D.前苏联5.教育过程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A.社会实践B.课外活动C.教学D.上课6.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夸美纽斯7.追求人生终极意义和意趣,属于美育的( )A.直接功能B.间接功能C.发展功能D.超美育功能8.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 )A.教与学的关系是平等的B.政治上和人格上是平等的C.知识与能力方面是平等的D.社会化水平方面是平等的浙00469#教育学原理试卷第1页(共4页)9.在各种各样的教育制度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 )A.学校教育制度B.教育行政制度C.课程制度D.教学制度10.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是( )A.家庭B.环境C.教育D.遗传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A.“全面教育”与“全面发展”B.“全面发展”与“面向全体”C.“全面教育”与“面向全体”D.“全面教育”与“全面落实”12.西方古代最早的学校教育制度中最为典型的是雅典教育制度和( )A.斯巴达教育制度B.古罗马教育制度C.古希腊教育制度D.古巴比伦教育制度13.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A.教育内容B.教育手段C.教育影响D.教育方法14.所谓狭义的美育,其极端形式为( )A.美感教育B.审美教育C.艺术教育D.审美立美教育15.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感觉运动时期、前运算时期、具体运算时期和( )A.形式运算时期B.抽象运算时期C.后运算时期D.逻辑运算时期16.学校体育的基本特征是教育性、技能性和( )A.计划性B.竞技性C.运动性D.娱乐性17.凯兴斯泰纳倡导( )A.教育无目的论B.个人本位的目的论C.社会本位的目的论D.神学教育目的论18.《林哈德和葛笃德》的作者是( )浙00469#教育学原理试卷第2页(共4页)A.培根B.裴斯特洛齐C.夸美纽斯D.卢梭19.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的物质基础是( )A.机器大生产B.传统手工业C.独立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20.教育的根本属性是( )A.社会制约性B.社会性C.历史性D.相对独立性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1.现代教育的科学性22.陶冶法23.教育的生物起源说24.环境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25.简述教师素养中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

2020年08月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20年08月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046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活动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促进”或“加速”的作用。

这主要反映了教育活动的哪一特性?(B)A.实践性B.动力性C.社会性D.交往性2.在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中,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及参与教育工作的其他人员统称为( D )A.受教育者B.教育影响C.教育中介D.教育者3.在教育学发展史上,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口号,推动了教育活动的科学化的教育家是(A)A.裴斯特洛齐B.福禄倍尔C.洛克D.卢梭4.决定教育领导权的因素是(D)A.社会生产力B.经济基础C.社会文化D.政治制度5.教育的目的、制度、内容、方法等,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体现的教育特性是(A)A.历史性B.阶级性C.生产性D.民族性6.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中,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主要是指(A)A.教育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B.教育超越社会历史而独立存在C.教育不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D.教育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7.在教学中。

“堰苗助长"“凌节而施”的做法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规律?(D)A.个别差异性B.不均衡性C.互补性D.顺序性8.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B)A.环境B.教育C.遗传D.社会9.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学制是(A)A.癸卯学制B.壬子一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六三三”学制10.在学制发展过程中,苏联形成的学制系统属于(C)A.单轨制B.双轨制C.分支型D.多轨制11.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的是(C)A.教育政策B.教育计划C.教育目的D.教育内容1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C.空想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D.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13.“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469教育学原理真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469教育学原理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9一、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D)A、狄尔泰B、凯洛夫C、梅伊曼D、杜威2、关于人的发展,儒家主张“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该主张源自(C)A、《论语》B、《盂子》C、《大学》D、《中庸》3、“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这反映了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B)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个体因素4、《学记》开宗明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反映了教育具有(D)A、经济功能B、人口功能C、文化功能D、政治功能5、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D)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该学制又称为(B)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7、关于学生教育地位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学生对教师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

这种观点属于(A)A、教师中心论B、学生中心论C、师生双主体论D、主导主体论8、第斯多惠提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D)A、多样性B、复杂性C、主体性D、示范性9、李老师热爱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实践,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满意度。

按照教师专业发展循环阶段论,该教师处于(B)A、能力建立阶段B、热心和成长阶段C、生涯受挫阶段D、稳定和停滞阶段10、以学生的生活本身为内容,重在培养兴趣、能力和发展个性的课程形态是(C)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11、课程编制目标模式主要来源于经典著作(C)A、劳顿的《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B、斯腾豪斯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C、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施瓦布的《实践:课程的语言》12、为贯彻新时代的“五育”方针,光明小学加强了美育,通过音乐欣赏、美术创作、戏剧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育学原理(00469)练习册名词解释

教育学原理(00469)练习册名词解释

一单元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勒图尔诺在《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沛西·能在《人民的教育中》提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他又说:“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也就是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2、实用主义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

3、个体的社会化: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

二单元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指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

2、教育的民族性:一般指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民族心理结构在教育上的反映。

3、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文化的糟粕必须摈弃,精华则有待发扬。

这就需要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把经过“过滤”了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说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最主要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对我们理解教育的作用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单元1、人的可教育性: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

2、遗传素质: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体质的结构、形态以及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脑机能的特点等。

四单元1、单轨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首先形成的一种学制。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doc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doc

高纲0937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2598计算方法苏州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计算方法》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完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微分方程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计算方法给出的数学思维可培养学生在开发应用软件等工作中掌握基本方法与技巧,学会算法的分析与设计,提高学生的编程逻辑性与结构化,并且进一步加强自身数学修养。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计算方法课程主要介绍数值逼近、数值代数与常微分方程数值解的基本知识,从而学会编制计算程序,计算方法的所有方法都可上机实践。

通过对该课程学习学生应该掌握:1.教材上所给的各种方法,已是基本内容,必须学会。

对于这些方法,要掌握计算公式;上机运算时,编程的结构。

2.对一些主要的方法要弄懂理论基础,学会分析评判方法的优劣。

3.基础理论部分与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相联系的,要求掌握。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计算方法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并有一定难度的学科,是将基础数学中学到基本运算设计成既好又快的程序让计算机完成运算,得到理想的结果,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许多新的数学工具,因而它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的同时学习一些近代数学,作为自学考试,有条件的学生可参考更多的资料,例;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方法引论》,第三版,徐翠微等编。

目前教材选用王能超《数值分析简明教程》,从内容上讲是较适合相应专业的教材,主要讲清楚计算的基本方法,完成习题。

自学有较多的解题例子。

《计算方法》课程应配备上机实验教材,相关方面的书籍也较多,建议使用《精讲多练Matlab》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罗建军等编。

以便能更好地学好本册书。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引论(一)课程内容本章讲述算法的基本知识与误差。

围绕误差方面的基本知识与计算工作量的分析,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0889)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教育学原理》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科段)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应考者掌握和领会有关教育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形成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的能力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科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也在于提升应考者的教育理论境界,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初步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十二章。

在对教育学、教育、学校、学制的起源和发展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社会、人、教育的关系,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教师的教育研究和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现代教育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和掌握有关现代教育学各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抓住教育学的关键、核心问题,并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能力。

2、掌握自学方法,养成分析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和探究教育规律的意识与能力。

3、端正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厚的情感体验。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领域的基础学科,是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各领域的教育问题和教育方法的学科。

它涵盖了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教师教育、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学科。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掌握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论。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地介绍了教育的概念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与教育问题的关系、教育学的发展历史、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化的价值。

(二)学习要求了解教育的概念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与教育问题的关系、教育学的发展历史、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化的价值,从而对现代教育学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况有清楚的了解。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的概念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领会:教育学与教育问题的关系;教育学对于教师专业化的价值;3、掌握:教育学发展历史的基本线索,主要教育学家的代表作及主要观点。

第二章教育、学校与学制(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教育起源的学说、学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制的含义、现代学制的形成过程、当代学制的改革趋势以及中国现行学制。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知道教育起源的学说、学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学制的含义、现代学制的形成过程、当代学制的改革趋势以及中国现行学制的七个组成部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教育起源的学说;学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现代学制的形成过程。

2、掌握:学制的含义;当代学制的改革趋势。

3、运用:能够分析中国的现行学制。

第三章社会、人、教育(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社会与教育、个体与教育相互作用的性质和表现以及社会、人、教育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学习要求理解并掌握社会与教育、个体与教育相互作用的性质和表现以及社会、人、教育之间的复杂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社会、人、教育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2、掌握:社会与教育相互作用的性质和表现;个体与教育相互作用的性质和表现。

3、运用:运用本章揭示的原理分析现实中的教育问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一)课程内容本章阐述了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目的的系统构成和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

(二)学习要求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意义,教育目的的历史性,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掌握教育目的的系统构成,把握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目的的概念及其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2、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能对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3、运用: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知识,编制出一个单元教学目标。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关于教师、学生和师生关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二)学习要求掌握关于教师、学生和师生关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掌握:教师的职业素质与角色要求;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2、领会: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3、理解: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第六章课程(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课程的含义与类型、课程编制、校本课程开发和当代课程改革等内容。

(二)学习要求弄清课程的含义与类型,了解课程编制的程序,掌握校本课程开发和当代课程改革等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课程的含义;课程类型的划分。

2、领会:课程含义背后的价值取向;课程编制的程序。

3、掌握: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把握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

4、运用:能举例说明不同的课程类型;能运用课程编制的知识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框架。

第七章教学(上)(一)课程内容本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备课、上课等基本知识和技能,阐述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二)学习要求掌握如何备课、上课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如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检查与评定。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备课观。

2、掌握:学生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方式,档案袋评价法和表现性评价法的要求。

3、运用:上课的基本技能。

第八章教学(下)(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策略与设计和课堂教学管理等知识。

(二)学习要求了解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熟练运用有效教学的策略与设计,掌握课堂教学管理等知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教学方法的含义。

2、领会:有效教学策略,并能用此设计一堂课。

3、掌握: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能举例说明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知道课堂教学管理的模式、班级授课制度优势与局限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第九章德育(一)课程内容本章阐述了德育概念、道德学习的基本机制、德育理念和德育实施等内容。

(二)学习要求了解德育概念、掌握道德学习的基本机制、德育理念和德育实施等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德育概念的多种维度和观点。

2、掌握:当代学校德育的基本理念;学校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3、运用:形成自己的德育概念;联系实际理解道德学习的基本机制。

第十章班级管理(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班级组织、班级管理和班集体的建设和培养方面的内容。

(二)学习要求了解班级组织的特点和结构、班级管理的不同取向和班集体的建设和培养等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班级管理的不同取向,分析开展班级管理的应然取向;班级组织的特点和结构;班集体的特点,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

2、掌握:班级目标管理、班级规则管理、问题行为学生管理的要求。

3、运用:具备初步的管理技能和能力。

第十一章教师的教育研究(一)课程内容本章详细介绍了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三种教育研究方法。

(二)学习要求掌握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三种教育研究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三种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研究。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三种主要研究方法的内涵、研究步骤和具体要求。

2、运用:选择一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尝试和写作;选择典型的研究案例,分析它的写作特点。

第十二章当代世界教育改革(不做考核要求)(一)课程内容本章简单介绍了教育的全民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改革趋势。

(二)学习要求了解教育的全民化、信息化、国际化这三种主要的教育改革趋势。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识记”、“领会”、“掌握”、“运用”四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1、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熟练记忆有关知识点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理解有关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熟练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3、掌握:要求应考者掌握有关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步骤等。

4、运用: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理论,具体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现代教育学基础》,冯建军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多、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度性质、地位和作用,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之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

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节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有效地帮助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25%,“领会”25%,“掌握”30%,“运用”2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包括案例分析)等类型(见附录题型示例)。

5、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