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微课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微课课件:蝴蝶定理

初中数学微课课件:蝴蝶定理
C
图3
B A
N H M
D C
图4
二、问题解决
问题1: 如图5,若四边形 ABDC为等腰梯形,MN 过对角线AD ,
BC 的交点H ,且AB ∥CD ∥MN ,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B A
N H M
C
图5
解 (1)角: ∠HAB=∠HBA, ∠AHC=∠BHD, ∠CAD=∠DBC, ∠AMH=∠BNH,…
思考:蝴蝶除了对称性外,还有哪些特征?将
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图形后,怎样研究图形所具有
的性质?
图2
二、问题解决
连结六个特殊点,得到三个等腰梯形,其中图2是两个等腰梯形, 图3中的四边形 ABDC是等腰梯形,并且AD ,BC 和EF 近似过同一点。 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个图形(图4).
B
F
A N
H
M
E D
A
B
F
H
EM
N
K
L
O
C D
∴O,H,M,K四点共圆, O,H,N,L四点共圆,
图7
∴∠AKH=∠MOH, ∠BLH= ∠NOH,
∴∠MOH= ∠NOH.
∴△MOH≌△NOH.
∴MH= NH.
蝴蝶定理:过弦EF的中点H,任作两条弦AD,BC,弦AC和BD分别交EF于点M,N.则H为线段MN的中点.
四、反思悟学
B
A N
H
M
公用边
等高
面积比=底边比
解 ∵△ABH和△AHC是一组等高三角形
C
图7
D
又∵△AHC和△CDH是一组等高三角形
∴S02=S1•S2.
三、生长拓学
问题4: 在⊙O中,取弦EF的中点H,过点H 任意作两条弦AD,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设计5篇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设计5篇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设计5篇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内容:老师说出指令:向前两步,向后两步;向前一步,向后三步;向前两步,向后一步;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

问题见教材。

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3、-2、-0.5、- 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6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6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6篇教学案例简称教案,是教师在教学之后再回过头来对当时的教学情境回顾、反思而写成的文字。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6篇,欢迎品鉴!【篇一】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

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

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

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

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

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教案目标本微课旨在通过数学微课教学的方式,帮助初中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相关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直线的性质和分类3.角的定义和分类4.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5.常见的四边形和特殊的四边形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直线的性质和分类3.能够定义和分类角4.理解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5.认识常见的四边形和特殊的四边形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兴趣和思考。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发问,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步骤二:概念讲解1.介绍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2.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步骤三:性质探究1.分别引入直线、角、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交流,整理总结这些性质,建立学生对性质的清晰认识。

步骤四:分类与演练1.基于已学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对直线、角、三角形和四边形进行分类。

2.利用具体的题目和情境,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演练,巩固他们对分类方法和性质的理解。

步骤五:应用拓展1.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方式应用几何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工具1.教学PPT:用于呈现概念和性质的图示和例子。

2.黑板和粉笔:用于学生的思维导图和总结整理。

3.练习册和作业:用于学生的练习和巩固。

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活动,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2.作业评改: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反馈:通过询问学生的学习感受和理解程度,了解他们对本次微课的反应和收获。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微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直线、角、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50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50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50篇1. 关于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学习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5+3、-7-4、-2×6、-12÷3等,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乘除的规律和方法。

然后,通过综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整数运算的能力。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内容,通过本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2x+3=7、4x-5=11等,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然后,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3. 计算平方根的方法和应用平方根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学习计算平方根的方法和应用。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9、√16、√25等,让学生掌握计算平方根的基本步骤。

然后,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如求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等,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理解和应用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学习理解和应用百分数的概念。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0%、50%、75%等,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然后,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如计算打折优惠、计算增长率等,让学生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5. 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学习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y=2x、y=3/x等,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特点。

然后,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应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6.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常见几何图形,通过本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学习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50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50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50篇案例1:整数运算应用问题描述:小明乘以一个整数后得到的结果是-30,如果小明除以这个整数,商是-6。

请问这个整数是多少?解决思路:设这个整数为x,根据题意可以建立如下方程:x * (-30) = -6。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整数x的值。

案例2: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描述:有一辆火车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B 地行驶。

另外一辆从B地出发,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向A地行驶。

两车相遇时,两地相距1200公里,则两车分别行驶多长时间?解决思路:假设两车相遇所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利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建立方程:60t + 80t = 1200。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时间t的值。

案例3:等差数列求和问题描述:有一个等差数列,首项是5,公差是2,求这个数列的前10项和。

解决思路: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得到这个数列的前10项和。

案例4: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描述: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cm,高是8cm,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解决思路: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案例5:平方根运算问题描述:求解方程x^2 = 16的解。

解决思路:通过开平方的运算,可以得到方程的解。

案例6:倍数关系问题描述:某个数的13倍再加上5等于123,请问这个数是多少?解决思路:设这个数为x,可以建立如下方程:13x + 5 = 123。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数x的值。

案例7:解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描述:解方程x^2 + 5x - 6 = 0。

解决思路: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可以得到方程的解。

案例8:等差数列通项计算问题描述:有一个等差数列,公差是3,第5项是14,求解这个数列的通项。

解决思路: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得到数列的通项。

案例9:计算百分比问题描述:小明考试得了80分,满分是100分,他的得分占总分的百分之多少?解决思路:通过计算分数所占百分比的方法,可以得到小明的得分在总分中的百分比。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模板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模板

一、课题名称《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学生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教学难点:- 解方程过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 解方程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实际生活案例,如购物找零、行程问题等,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强调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 课堂练习-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各小组汇报解答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总结提高-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3. 实际生活案例。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3. 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精选8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精选8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精选8篇)1.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教学目标:理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掌握解法方法。

教学内容:线性方程组的定义,解法方法,实例演练等。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引入解法方法,通过实例演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效果: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题目。

2. 平面几何与三维几何的联系教学目标:认识平面几何与三维几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教学内容:平面几何与三维几何的基本概念及联系,实例演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像让学生了解平面几何与三维几何的联系,鼓励学生发挥几何思维来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平面几何与三维几何的联系,培养了几何思维。

3. 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教学目标:掌握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的方法。

教学内容: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的概念,方法和实例演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的方法,能够独立解题。

4.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教学内容:直线与平面的基本概念、位置关系及公式推导,实例演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生动的图像,引导学生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鼓励学生发挥几何思维来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培养了几何思维。

5. 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教学目标:了解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内容: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的基本概念,公式推导及实例演练。

教学过程:教师以具体的图像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的概念及公式推导,并通过实例演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的概念及应用。

6. 加减法与倍数基本关系教学目标:认识加减法与倍数基本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内容:加减法与倍数基本关系的定义,解题方法及实例演练。

初中数学教学小案例有哪些

初中数学教学小案例有哪些

初中数学教学小案例有哪些教案是评定一个教师质量好坏的根本,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必须要准备好教案的。

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初中数学教学小案例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初中数学教学小案例一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o。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o。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活动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

关注:(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五边形的内角和)方法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3个180o的和是540o。

方法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0o。

结果得540o。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相反数》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老师让同学们自己找出一条理由,将-4,+3,+4,-3分成两组。

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的分组方式,如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将符号相同的放在一组,以及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等等。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老师指出一个数由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构成,同学们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

将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将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成对的数,如-4与+4、+3与-3,这些数应该叫什么数呢?同学们回答是相反数。

老师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叫相反数,同学们认为是因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

老师进一步要求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什么样的两个数叫相反数,同学们回答是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生8: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

师:很好,你挖掘出了言外之义。

有新的关于相反数的定义吗?生9:为什么说“互为相反数”?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

例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

请大家具体解释一下“+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

生(众):+3是-3的相反数,-3是+3的相反数。

师:还有其他问题吗?生10:零有没有相反数?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请大家先思考一会,然后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

生11:因为相反数总是一正一负,而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零没有相反数。

师:有道理。

那么认为零有相反数的理由又是什么呢?生12:可以写成+和-。

例如,某人做生意不赚也不亏,也可以说赚了元,或说亏了元,即可记作+元和-元,所以+0=-0=0,+的相反数-,的相反数就是。

师:也有道理。

关于特殊的零,课本上特别指出:的相反数是。

口答练: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7,-0.5,2,+1.5.例如,请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相反数的点。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示,画出了表示-4的点)师:请大家判断,表示-4的点位置是否正确?生13:表示距离原点13个单位的数轴上的点,其距离原点的距离分别与距离原点-13个单位的点相等。

初中数学导入精彩案例

初中数学导入精彩案例

初中数学导入精彩案例
嘿,同学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初中数学那些超精彩的导入案例。

比如说,有一次上课,老师拿着一把糖果进了教室,咱都懵了,这是要干啥呀?结果老师说:“同学们,看这一把糖果,如果我要分给咱班这么多同学,怎么分才公平呀?”哇塞,这一下子就勾起了大家的兴趣。

这不就跟除法的概念联系上了嘛,大家都积极地开始讨论怎么分,真的太有意思了!这就好比是在迷雾中突然找到了一条明亮的路。

还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

他心里想一个数,我们来猜,他告诉我们大了还是小了。

哎呀,那叫一个紧张刺激啊!我们都绞尽脑汁地想,这不就是在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吗?就像在迷宫中寻找出口一样。

又比如讲几何的时候,老师拿了一个足球进教室,问我们:“足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呀?”我们七嘴八舌地说。

然后老师就开始引导我们去理解球体的特点。

这多形象啊,简直就像是给抽象的知识穿上了一件有趣的外套。

再说说学习概率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模拟抽奖,让我们感受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我们都兴奋得不行,这不跟我们生活中的买彩票、抽奖很像嘛!
这些导入案例是不是超级精彩?它们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就打开了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门。

真的能让我们感受到,原来数学这么有趣,这么贴近生活啊!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东西。

这些案例让学习数学变得轻松又好玩,让我们不知不觉就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享受着探索的乐趣。

所以说,好的导入案例真的太重要啦!它们能让我们爱上数学!。

初中数学微课专题 阶梯计费问题

初中数学微课专题 阶梯计费问题

阶梯计费问题
1.某居民区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实行的阶梯式计量水价分为三级(如表所示)
月用水量水价(元/吨)
第1级20吨以下(含20吨) 1.65
第2级20吨﹣30吨(含30吨) 2.48
第3级30吨以上 3.30
例:若某川户2017年6月份的用水量为35吨,按三级计算则应交水费为
20×1.65+(30﹣20)×2.48+(35﹣30)×3.30=74.3(元)
(1)如果小东家2017年7月份的用水量为20吨,则需交水费多少元?
(2)如果小明家2017年7月份的用水量为m吨,水价要按两级计算,则小明家该月应交水费多少元?《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并化简)
(3)若林安家2017年7月份应缴水费87.5元,则该户人家7月份用水多少吨?
2.某市电力部门对一般照明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收费,具体收费标准如下:第一档:月用电量不超过240度的部分的电价为每度0.6元;
第二档:月用电量超过240度但不超过400度部分的电价为每度0.65元;
第三档:月用电量超过400度的部分的电价为每度0.9元.
(1)已知老王家去年5月份的用电量为380度,则老王家5月份应交电费 元;
(2)若去年6月份老王家用电的平均电价为0.70元,求老王家去年6月份的用电量;
(3)已知老王家去年7、8月份的用电量共500度(7月份的用电量少于8月份的用电量),两个月的总电价是303元,求老王家7、8月的用电量分别是多少?
第1页(共1页)。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掌握平方数的概念和特性; - 能够正确求解平方数的算式; - 发现平方数之间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平方数的概念和特性,求解平方数算式;•教学难点:平方数之间的规律的发现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学用具:白板、黑板、彩色粉笔、课件、学生练习册。

•教学材料:平方数的定义和性质的PPT。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讲师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平方数是什么,例如:小明有一块正方形的土地,每边长为3米,那么这块土地的面积是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让其认识到正方形的面积即是边长的平方,即3米 *3米 = 9平方米。

那么9就是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也是一个平方数。

步骤二:探究1.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日常生活中找出更多的平方数例子,并记录在白板上。

2.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讲师梳理整理,展示在课件上。

3.引导学生总结平方数的特点,例如:平方数都是某个数值的平方,平方数的单位是面积单位等。

并记录在白板上。

步骤三:引入平方数的性质1.利用PPT展示平方数的定义和性质,具体包括平方数是自然数的平方、相邻平方数的差、平方数的个位数等内容。

2.通过多个例子的讲解说明平方数的性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步骤四:练习1.发放学生练习册,并布置若干练习题,包括计算平方数、判断是否为平方数、填空等。

2.讲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及时回答疑问。

步骤五:拓展1.讲师用生活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拓展平方数的应用,例如:一个方形花坛占地面积是36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米?2.学生进行思考并作答,讲师带领学生讨论并给出解答。

步骤六:总结1.讲师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包括平方数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学生在学习笔记本上完成本节课的总结。

五、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练习册剩余题目。

2.要求学生每天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记录它们可能的平方数特性。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五篇材料]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五篇材料]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五篇材料]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案例主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集中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活动、民主、自由【背景:】在进行数学八年级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时,在拓展思维环节举出了下面这样一个例题,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很有感想:……例题:在一个双休日,某公司决定组织48名员工到附近一水上公园坐船游园,公司先派一个人去了解船只的租金情况,这个人看到的租金价格如下所示:船型、每只船载人数、租金;载人数大船5人小船3人;租金大船3元小船 2元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怎样的租船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严禁超载)……师:谁能公布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都在紧张的思考中)(突然间,我发现一名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这次第一个举起了手,很惊奇,便马上让他发言了。

也有了我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生:我认为可以租大船,可以租小船,也可以大船和小船合租!(这时,教室里哄堂大笑,这位学生顿时有些难堪,想坐下去,我赶紧制止。

)师:很好!你为他们设计了三种方案。

那你能不能再具体为他们计算出租金呢?生(一下子来劲了):如果租大船,则需要船只数为48/5=9.6只,因为不能超载,所以租大船需10只,则所付租金要3×10=30元。

如果租小船,则需要船只数为48/3=16只,则所付租金要16×2=32元。

如果既租大船又租小船……(说到这里,该生卡了壳)(我边认真听,边将他的方案结论板书在黑板上,看见卡了壳,便赶紧答上话)师:刚才×××同学真的不错,不但一下子设计了三种方案,还差不多完成了全部租金的计算,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要有勇气展示自己,你今天的表现就非常非常地出色,你今后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好,下面我就让我们一同把剩下的一种方案的租金来完成吧。

(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中得出):设租用X只大船,Y只小船,所付租金为A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精彩教学案例设计【三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精彩教学案例设计【三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精彩教学案例设计【三篇】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典型的问题大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精彩教学案例设计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精彩教学案例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同学的类比的思想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使同学熟悉数学是依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进展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新闻链接:x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2、新课教学:引导同学观看方程80a+150b=902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1)依据题意列出方程:①小明去探望奶奶,买了5kg苹果和3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梨的单价y元/kg;②在高速大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假如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2)课本P80练习2、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学习: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

问题:参与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团支书拟支配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由同学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传播问题【区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传播问题【区一等奖】

微课《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传播问题》设计说明哈巴河中学王凤玲本节课的背景是2022年1月23日武汉人民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决定封城的义举。

我把这个作为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传播问题的情境导入,更好的阐释数学理念。

传播问题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知识点也一个难点,它在生活中疾病传播和电脑上的病毒传播等等这类问题在比较多,所以运用的范围比较广。

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问题背景分析。

本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中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中(1)时中的探究问题1。

2本题取自生活中常见的流感传播问题,是让学生学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流感传播的速度非常快,理解连续传播问题的实质,让学生明白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做到自我防护。

3本题涉及的考点是流感连续传播中,每一轮中传染源、传染轮次、被传染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总患流感人数的计算方法,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4它的解决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正确无误地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也为我们后面继续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体现了数学、所用解题思想。

在整个解题过程中准确判断流感连续传播问题中数量关系是重难点,能否根据传染源和传染轮次、被传染人列出方程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层层分解从传染源、流感传播一轮到流感传播的第二轮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列方程求解,渗透了转化思想、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

一、具体分析,突破难点。

学生在前面已经接触过用已经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球类比赛问题,所以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思路—审、设、列、解、验、答大部分学生还是熟知的。

但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结合问题找等量关系上还不熟悉,特别是本问题中如何理解两轮传染过程,如何找出第二轮的传染源,两轮后共有121人患流感等这些问题学生会存在很大的困难,以及在学生小组合作和教师分析完问题后列方程和解方程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初中数学典型案例

初中数学典型案例

初中数学典型案例话说小明是个超级动漫迷,有一天他去逛动漫周边店。

他看中了一个超酷的手办,这个手办的价格可有点神秘呢。

老板告诉他,如果他在店里办一张会员卡,这个手办就能享受八折优惠。

会员卡的办理费用是20元。

小明心里一盘算,他发现如果他买这个手办加上办卡的钱,比直接按原价买这个手办便宜了12元。

这可把小明难住了,这个手办原价到底是多少钱呢?这时候咱们就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啦。

设手办的原价为x元。

那直接买手办就是x元,办卡再买手办呢,就是0.8x + 20元。

根据“办卡买比直接买便宜12元”这个关键信息,我们就能列出方程:x-(0.8x + 20)=12。

然后我们来解这个方程,首先去括号,得到x 0.8x 20 = 12。

接着合并同类项,0.2x 20 = 12。

再把 20移到等号右边,变成0.2x = 12 + 20,也就是0.2x = 32。

最后两边同时除以0.2,算出x = 160元。

你看,一元一次方程就像一个小侦探,轻松地就把这个手办的原价给找出来了。

这就是初中数学在生活中的有趣应用,让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呢。

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花坛。

园丁老张可头疼这个花坛了,为啥呢?因为他想知道这个花坛的斜边长度,这样他好去准备围栏。

他只知道两条直角边的长度,一条直角边是3米,另一条是4米。

这时候勾股定理就闪亮登场啦。

勾股定理说的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我们设斜边为c米,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 3米和b = 4米。

那根据勾股定理就是a² + b² = c²,也就是3²+4² = c²。

3²等于9,4²等于16,所以9 + 16 = c²,也就是25 = c²。

那c就等于5米啦(因为边长不能是负数,所以舍去 5)。

老张这下就知道要准备5米长的围栏来围住斜边啦。

微课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微课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课题:《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掌握一次函数的增减性质和对称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

2. 一次函数的增减性质和对称性。

教学难点:1. 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

2. 一次函数增减性质和对称性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练习题3. 直尺、圆规、三角板等绘图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一次函数,请回忆一下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 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a. 教师演示一次函数的图像绘制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的形状。

b. 学生总结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如:是一条直线,经过第一、三象限等。

c. 教师强调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2. 一次函数的增减性质和对称性a. 教师举例说明一次函数的增减性质,如:当k>0时,函数随x增大而增大;当k<0时,函数随x增大而减小。

b. 教师演示一次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引导学生观察对称轴的位置。

c. 学生总结一次函数的对称性,如:图像关于y轴对称。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题:(1)画出函数y=2x+3的图像。

(2)判断函数y=-x+1的增减性质。

(3)找出函数y=3x-2的对称轴。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增减性质和对称性。

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直线图像,思考其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微课专题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产品的配套问题

初中数学微课专题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产品的配套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产品的配套问题
1.某服装厂有工人80人,每人每天加工上衣7件或裤子9件,若一件上衣与一条裤子组成套装,则应安排________人加工上衣,________人加工裤子,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上衣与裤子配套. 2.服装厂计划生产一批某种型号的学生服装,已知每3米长的某种布料可做2件上衣或3条裤子,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现仓库内存有这样的布料600米,应分别用多少布料做上衣和裤子,才能恰好配套?
3.某车间有62名工人,生产甲、乙两种零件,每人每天平均能生产甲种零件12个或乙种零件23个,应分配多少人生产甲种零件,多少人生产乙种零件才能使每天生产的甲种零件和乙种零件刚好配套(3个甲种零件和2个乙种零件配成一套)?
第 1 页共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第一章《绝对值》微课设计过程及设计意图
单位名称:杭六中 姓名 :杨 瑞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1、什么是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
3、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0?,2?,-3?,3?
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已有的知识,为探究新知做准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六)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1.完成课本P11练习1、2、3?
2.判断:?
(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2?,则这数是2?。?????
(2)|5|=|-5|
在学生掌握新知后,及时进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检验知识是否掌握,另一方面巩固知识。为了调动课堂气氛,为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本环节采用小组PK,以及抢答的方式完成(小组内成绩越差者分值越高),其目的是以较简单的基础题来训练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从而为拓展打基础。?
通过由具体的实例引出绝对值,并追问用自己的语言给绝对值下定义,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绝对值内涵。最终的定义当然还要回归课本
(四)理解内涵,初步应用:?
1.式子∣∣表示的意义??
2.—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记作?????;?
3.∣24∣=??∣—∣=?∣0∣=??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绝对值定义的理解,重点放在对“距离”的理解上,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有什么关系?
例如:|3|=3|+7|=7??
|-3|=3,|-|=????
那么|a|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从简单的数字开始研究,最终过渡到数a的研究,由浅入深,有特殊到一般。这个环节充分利用小组的交流、归纳、展示,老师最后再进行点拨来完成。让学生在探究中把教转化成学,把学会转化成会学
你从学校到家中和从家中到学校行走的路线?,它们行走的距离(填相同或不同)
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由上问题可知,10到原点的距离与 -10到原点的距离都为10,这时我们就说10的绝对值是10,—10的绝对值也是10;并追问一个数的绝对值究竟怎么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