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影戏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1)
08-07-04 13:44 发表于:《金尊影视》分类:未分类
电影: dian yǐng
1. movie
2. film
一种综合艺术,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

从有声电影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科技的时代运用大量的电脑特级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
电影起源
[编辑本段]
电影资料库
“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历史一样长”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的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

他们在对运动的光学幻觉所进行的科学探索与实验,在时间上,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但人类对于“光影理论”的认识与应用,便可以从2000多年前的中国讲起。

据文字记载公元前五世纪,墨子关于“光至景(影)亡”的学说,则是人类对“光学理论”的最早、最科学的贡献。

而产生于汉武帝时期,并在唐宋以后广为流传的“灯影戏”,则是对“光学理论”的最初、最朴素的应用与实践。

13世纪“灯影戏”传入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地,这便产生了以后的“幻灯”“走马灯”等形象的、运动的视游戏。

电影正是起源于这些视学娱乐游戏之中。

至于电影的发明所依据的科学技术、物理学原理,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大英百科全书电影史部分》,开篇第一句话。

一百年前人们这样看电影
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一个世纪前的中国电影院。

那是些狭小的茶馆、茅亭、布篷,简易的银幕上,影像犹如大雨落下般摇曳不定……
■电影来到中国,第一个亮相处是雅致的徐园
电影出生不久,便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第一个落脚地是上海,在上海的第一个亮相处则是徐园。

1896年8月10日到14日,《申报》连续刊登了徐园的电影广告:“西洋影戏客串戏法,定造新样奇巧电光焰火……陈设各种古玩,异果奇花,群芳谱曲,以助雅兴。


徐园到底是何模样?电影在上海着胎的第一驿到底是何般景致?在清宣统元年(1909年)出版的《图画日报》上,笔者找到了一段对于徐园的介绍:“徐园又名双清别墅,为浙丝商徐棣三君之别业。

初在老闸唐家弄,虽地只三亩有奇,而花木扶疏,亭台曲折……今迁新闸义袋角康脑脱路五号,布置悉乃其旧。

而园址已宽至五亩有余。

园主刻为棣三先生之喆嗣贯云凌云二君,精书画娴吟咏……洋场十里中有此一园,殊足扑去俗尘三斗也。


电影除了在收费的诸如徐园这样的游艺场所里放映,也可以在临时搭盖的茅亭里找到踪影。

当时人们把这样的夜游之地称为“夜花园”:“上海之有夜花园,非近岁始矣,溯自西人研究卫生,每当夏秋之交,禁止游人在各花园夜游后,知有利而不知有害者,乃纷纷在租界之界限附近搭盖茅亭数座,藉供暑夜游客憩息,并假以花园为名,除售茶酒之外,并雇滩簧影戏等一切玩意以广招徕。


看来,在20世纪之初的上海仲夏夜,已经有露天电影的放映活动了。

那时片子的内容“无非是一艘大轮船,自烟波浩渺中开来,越开越近。

看到乘客的活动,熙熙攘攘,上上下下……又有所谓滑稽片,也无非是一个闯祸者逃跑,人们和警察一起追,闯祸者在慌急中撞倒了行路人,撞翻了小贩的货摊等等。

祸越闯越大,行人和小贩协助追拿。

终于把这闯祸者抓到,这闯祸者做出许多丑怪怜相,观众为之哈哈大笑,认为很是滑稽,带着满意的心情离场而去,让第二场观众再来赏奇涉胜。


电影还会在一种半流动的临时撑起的布篷里上演:“放映电影设在临时搭建的大布篷里,几条长板凳,观众纳几个铜元,即为入幕之宾。

那些长凳,安置在泥砾地上,高低不平,坐着很不舒适。

时间长一些是吃不消的。

幸而都是短片。

一下便完了。


■藏污纳垢的青莲阁,影戏喧哗,热闹异常
电影放映地点还有茶楼,而最有代表性的是四马路的青莲阁。

因为这里是电影大亨、西班牙人雷玛斯租下一间房、第一次放电影的地方,一个远近闻名的集赌场、妓院和帮会活动于一体的地方。

青莲阁原名华总会茶楼,分为上下两层。

楼上是喝茶的地方,楼下则是各种游艺活动场所,而且不收入门费。

“什么幻灯片,西洋镜,打弹子,珍禽异兽,高矮畸形人等,可谓五花八门,供人参观,生意很盛。


这繁华之处便是电影放映商雷玛斯发家的地方,他慧眼独具,选中了这个地段热闹,人流量大,交通便利的茶楼作为营业地点。

不过程步高在回忆录中对青莲阁的评价并不高尚:“青莲阁是流氓世界,青莲阁是人肉市场,青莲阁是个鬼地方,青莲阁是茶楼,是游乐场,其实是个藏污纳垢之处,是个罪恶的渊薮。

九教三流,地痞流氓,帮会弟兄,巡捕暗探,互通声气,互争进账。


据说,当年雷玛斯在这个地方放映电影自有一套经营策略:“他在青莲阁楼下租赁了一间小房作为放映室,挂起照片,贴出广告,又雇了几个印度人,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在门口拿着喇叭、铜鼓大吹大擂。

放映电影时,还不时地撩开放映室的门帘以招徕顾客。

电影每场十五分钟,一部机器放映,换片要停几分钟。

每天放映好几场,果然赚了大钱。


电影原理
[编辑本段]
一、视觉滞留
“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这种现象曾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但是,将这种视觉现象同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却是19世纪的事情。

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为了进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以及对物象滞留的时间,他曾一次长时间对着强烈的日光凝目而视,结果双目失明。

但他发现太阳的影子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里。

他终于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
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

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与此同时,在欧洲的物理学教科书和物理实验室中,也开始采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和图画“幻盘”旋转的视觉研究。

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

19世纪30年代,诡盘、走马盘、轮车盘、活动视镜和频闪观察器等视觉玩具相继出现。

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即在能够转动的活动视盘上画上一连串的图像,而当视盘转动起来时那些呆滞的、无生命的图象便运动起来,活灵活现。

此后,奥地利人又将幻灯和活动视盘相结合,使绘制的静止的图画投影在银幕上,制作出活动幻灯,形成了早期动画。

然而,到了本世纪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对“视觉滞留”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疑义,他们发现银幕上的全部运动现象实际上是跳跃的、不连贯的,但观众却意识到那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

由此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滞留”,而是“心理认可”。

二、摄影术
摄影术同样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

1839 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文艺复兴以后在绘画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使用化学方法,将形象永久地固定下来,“达盖尔照相法”产生。

意识面前,已经不可能满足于静止的、精美的、单幅照片了,而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将它们相互联系起来,忠实地复制形象动作和自然空间的物质实现。

1872 年,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

他曾在 5年的时间里,多次运用多架照相机给一匹正在奔跑的马进行连续拍摄的实验,并于1878年获得成功。

这位天才的摄影师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当马跑过的时候,照相机的快门就被打开,马蹄、腾空的瞬间姿态便被依次地拍摄下来。

为此,爱德华•幕布里奇获得了“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及装置”的专利权。

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枪”。

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

终于以一架摄影机开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组照相机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

在欧洲,这…时期许多国家中的科学家、发明家们也都研制了不同类型的摄影机。

其中,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机械师狄克为了使胶片在摄影机中以同样间隔进行移动,而发明了在胶片两边打上孔洞的牵引方法,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

“活动照相”的“摄影术”得以完成。

三、放映术
1888年,法国人爱米尔.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人们开始可以幕布上看到几分钟的活动影戏,比如《可怜的比埃》。

1895 年卢米埃兄弟向大众展现火车进站的画面时,观众被几乎是活生生的影像吓得惊惶四散。

从此,由他们所启动的活动摄影(cinematogrphy)不只在人类纪实工具的发展史上展现了划时代的意义,火车进站的镜头也象征了电影技术发展的源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