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国人力资本存量的估计及其相关比较研究.
中国不同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比较
中国不同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比较作者:丁娟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第10期[摘要]文章在对中国不同地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人力资本丰裕系数法对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丰裕系数;教育;健康[作者简介]丁娟,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方经济体制比较,四川成都,610068[中图分类号] F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10-0033-0004一、地区的划分这里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划分采用中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最新的地区划分标准,即分为A、B 和C三个大类,其中A类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11个省(市);B类地区包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和陕西10个省(市);C类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0个省(区)。
之所以选择这种地区划分方法,是因为该划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更反映了不同地区人力资本供求状况的不同。
二、人力资本丰裕系数的测算由于反映人力资本的要素是不同质要素,无法用统一的单位直接进行计算,因此考虑将各种数值转换成指数,然后计算求得最终的结果,用以表示人力资本存量的丰裕程度,将其称为人力资本丰裕系数。
考虑到本文的研究需要,仅从教育和健康两方面构建人力资本丰裕系数。
在反映教育存量的指标的选取上,主要考虑反映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状况这两个方面的指标。
其中反映正规教育的指标选择了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这个指标,而在职培训方面则选择了职工技术培训系数和农民技术培训系数两个指标。
除此之外,健康状况也是反映人力资本存量的必不可少的指标,人的知识和技能只有依附在健康的人体中才能发挥作用。
在衡量健康状况的多种指标中,寿命是健康存量变化的最重要的标志,而婴儿的存活率不仅可以体现妇女健康状况的改善,还可体现医疗水平的提高。
《人力资源存量分析》课件
薪酬策略:根据员工能力和职位确定薪酬水平,建立公平、激励性的薪酬体系 福利策略:提供健康、安全、工作环境等方面的福利,增强员工归属感和满意度 培训与发展:提供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 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激励
员工关系管理的 重要性
员工关系管理的 目标
添加标题
人力资源存量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探讨人力资源存量与组织绩效之 间的正相关关系,以及人力资源 存量对组织绩效的贡献。
添加标题
人力资源存量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分析人力资源存量对组织绩效的 积极影响,包括提高员工素质、 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 等方面。
添加标题
人力资源存量与组织绩效的案例 分析:通过具体案例,阐述人力 资源存量对组织绩效的实际影响, 以及如何通过优化人力资源存量 来提高组织绩效。
人力资源存量构成: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技能等方面的结构分析
人力资源存量分布: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存量分布情况
人力资源存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人力资源存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人 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力资源存量优化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人力资源存量的建议,包括政策制 定、教育培训、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措施
定义:对人力资源存量进行动态分析,关注人力资源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目的:了解人力资源存量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动情况,为企业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人力资源存量进行定量分析 意义:帮助企业及时发现人力资源存量的问题,为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提供支持
PART FOUR
招聘渠道评估: 对不同招聘渠 道的效果进行 评估,根据评 估结果调整招 聘渠道策略。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摘要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本文将对中国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分析,首先对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然后着重分析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对未来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发展给出建议。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尚称良好,但仍存在着投资体系内部缺乏制约、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
因此,中国应采取措施完善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和推进行业研发等,以有效提升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效率。
关键词: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优势,不足,建议
1、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中国在近几年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大力推动对外投资,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国际影响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中国实施的人力资本投资金额达到了2.48万亿元,比前一年增长9.7%。
截至2024年11月,中国累计实施的人力资本投资金额已达到2.84万亿元,比2024年增长了14.3%。
我国城市人力资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城市是人力资本的集聚地,城市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集聚了大量的人力资本。
因此,城市中含有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本的信息,是人们认识人力资本及对人力资本进行研究的理想地。
然而现有研究对人力资本的分析主要关注在省级层面,鲜有在城市维度对人力资本的研究,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城市人力资本的测度困难导致的。
我国空间区域辽阔,省份内部各地级市之间差异巨大,导致对人力资本的分析仅仅局限在省级维度稍显不足。
将人力资本的研究对象聚焦到城市维度是人力资本研究细化的关键。
因此,借鉴朱平芳、徐大丰(2007)的方法,本文首先完成对城市人力资本的测算;其次,基于测算数据分析我国人力资本的空间分布现状及其演变趋势;最后,结合城市人力资本的现状特征分析总结我国人力资本的影响因素。
一、城市人力资本的测度方法人力资本的估算主要包括两个不同的角度(朱平芳、徐大丰,2007):一是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考虑,认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都是通过积累形成的;二是基于人力资本的贡献视角,认为工资收入中包含有人力资本的信息,高人力资本往往意味着高工资收入,不同的工资收入恰好反映了不同的人力资本,工资收入的相对差异也意味着人力资本的相对差异。
(一)基于人力资本积累视角的教育年限法从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来看,已有大量研究认为,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干中学”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Barro & Lee(1993)提出用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来对人力资本进行估算,受教育年限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力资本,受教育年限的多少反映了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
教育年限法虽然仅考虑了教育对人力资本的积累作用,忽视了其他人力资本积累的方式,但是由于其在经验研究中简单、易操作而被研究者广泛采用。
(二)LIHK收入法Casey & Xavier(1995)率先提出将教育与劳动力收入相结合的人力资本测算方法LIHK(Labor-Income-Based Human Capital)。
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基于收入方法
常用的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方法有成本法 、 收入
法和教育指标法三种。根据亚当・ 斯密的观点 : 熟练 工人的产生需要稀缺资源, 如教育、 学习的投入; 而
笔者沿用参考文献[ ] 7 的方法, 算我国 15 估 92
-
舒尔茨更明确地把教育置于核心地位 , 这种强调教
育的作用 , 引出一些代表性研究: 即将教育作为人力 资本的代表① 。我国绝大多数学者 的研究也仅限于
估计人力资本存量 , 于大多数 国家和地区都简单 对
适用 , 但它包括 了退休人 口和未成年人 口的收入 , 可 能高估 了人力资本存量 , 因为退休金 实际上包含在 工作期 间的工资收入之内。 另外 , 考虑失业率而没有
考虑收入增长都可能对估计结果产生影响。
G aa 和 web 17 ) rm h b (99 将经济增长率 、 教育纳
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 : 于收入方法 基
王德 劲 刘 金 石2 向蓉 美2 一, ,
(. 1华南师范大学 旅 游管理系 , 广东 广 州 503 ;. 16 12西南财经大学 统计 学院 , 四川 成都 607 ) 104
摘要: 人力资本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分析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然而, 人力资本易于定义却难以计量。文章
投资之和; 从收入的观点看 : 人力资本是劳动者凭借 其以获取收入的能力 , 体现为所有未来预期收入流 的现值 。因此 , 人力资本是无形的和不可触摸的, 其 存量不能直接得到, 所有的存量估计都是问接的和有
偏的。
力资本存量的估算 。虽然近来我国部分学者直接使 用政 府 教 育 支 出作 为 人 力 资 本。 比如, 曹晋 文 (04 、 映梅、 20 ) 徐 叶峰 (0 5 [ 等等, 20 )] 而王德劲 、 向蓉美(0 6 [则采用早期 的基于收入方法, 20 ) J 7 估算 了我 国各普查年份的人力资本存量数据 , 并将估算 结果与周天勇(94 的估算 、 19 ) 以及物质资本存量和
第六讲人力资源规划 存量分析
1
1 1 1 1 企业文化建设部 品 牌 管 理 1 文 化 策 划 1 网 络 管 理 1
1
1 1 1 1 房地产营销策划部 营 销 策 划 1 工 程 技 术 1 媒 体 公 关 1 销 售 管 理 1
1 1 9 1 1 财务部 投 业 资 实 务 及 物 收 往 资 现 银 入 来 产 金 行 及 款 管 出 出 统 管 理 纳 纳 计 理 会 会 会 计 计 计 1 1 1 1 1 房地产综合事务部 项 目 管 理 技 术 管 理 2 建 筑 经 济 2 资 产 管 理 1
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战略管理类、运营管理类、市场运作类 、社会化服务 管理类
内部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分析
年龄增加则表示人从经验中获得的知识
增加 年龄增加也表明人员吸收新知识的弹性 降低 年龄增加也表示体力的下降
二、工作流分析
人 力 配 置
负荷率
1.0
工作流
A
B
C
D
E
三、岗位配置分析
内部人力资源的类型分析
以职能划分,可分为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管理 人员 以性质划分,可分为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例如:某企业所采用的员工分类标准:
1、企业专门技能人员 基本生产工、装配试验工、维修操作工、检验工 2、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机动平台技术人员、机械制造加工工艺人员、工程设 计人员、检测计量人员、服务性技术人员
(3)工作抽样法 运用统计学的概率原理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利用数 学计算测定某个部门在一定时间内实际做的工作占 规定时间的百分比,再以此百分比测量人员的利用 效率。(适合生产性岗位,使用不多) (4)管理幅度和线性责任图法
国内学者人力资本存量测算方法的比较与展望
焦斌龙 也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我国人力资 本存量 , 他是从教育、 卫生 、 科研 、 培训 、 迁移 5 个类别分别
估计 , 然后 加 总得 到 总人 力资 本存 量 。其 人 力资 本 投资 价格 指 数采 用 的是 G 平减 指 数 , 据 “ 旧率= / DP 根 折 1
人力资本平均寿命= / 0一人力资本投入使用的平均时间)分别确定各类别的折旧率。 16 ( ” 基 于成 本 的人 力 资本 测 算方 法虽 然 能 够提 供 资源 流量 现 值 , 有利 于成 本效 益 分析 , 人力 资本 投资 往 但
(一 ) 1 一 确定人力资本存量 , 中, 其 具体指标值 的处理方法为 : 初始人力资本存量 。假设初始 资本 ① 存 量 是 过去 投 资 的加 总 , 资时 间序 列 近似 为 ) , , 投 = P I 为初始 资本 投资 。第 一期 资本 存量 为
Q
XO:I(d I ; ( tt / 报告期人力资本投资 , ) I) = 以支出是否在原来一般劳动力基础上增加劳动力的人力
【+ l
奎
,中 民 的 其 , 第年 实 居
为第 t 西 岁人 口的死 亡 率 , 年 +i 西为 t 年劳 动年 龄人 口的平 均 年龄 , 宫为 居 民实 际收 入增
的人 力 资 本存 量 测算 不 断 发展 。本 文 旨在 对 我 国学 者提 出 的人 力 资 本测 算方 法 进行 综 述 , 通过 比较说 并 明每 种测 算方 法 的优缺 点 , 学 者做研 究 时根据研 究 目的和条件 选择 恰 当的人 力资 本测算 方法 。 供
l 成本测算人 力资本存量
开相 关 研究 , 出基本 一 致 的结 论 : 力资 本是 我 国经济 可 持续 增长 的最终 源 泉 , 我 国的 经济 增 长 长期 得 人 但
中国资本存量再估算—
中国资本存量再估算—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中国资本存量进行再估算,以提供更准确、全面的资本存量数据。
资本存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对于政策制定、经济分析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的中国资本存量数据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和偏差,需要进行重新估算和校正。
本文将采用更为准确、全面的数据和方法,对中国资本存量进行再估算。
具体来说,本文将基于国家统计局、财政部等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和模型,对中国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和分析。
本文还将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以确保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再估算,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中国资本存量的规模和结构,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持。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将为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存量估算作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资本存量不仅反映了国家经济实力的现状,也是预测未来经济走势、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关于中国资本存量的估算,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早期的文献中,资本存量的估算主要基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采用永续盘存法进行计算。
这些研究通常假设折旧率和资本增长率是外生给定的,而且资本品的相对效率递减模式也是事先设定的。
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可能存在统计误差和遗漏,同时折旧率和资本增长率的设定也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尝试使用更为灵活和准确的方法来估算资本存量。
例如,一些研究利用宏观经济数据,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来估算资本存量。
这些模型可以内生地确定折旧率和资本增长率,并且能够更好地捕捉资本品的相对效率递减模式。
还有一些研究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通过构建生产函数来估算资本存量。
全国及省际人力资本水平存量估算
作者简介 : 培文 , 安徽肥 东人 , 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 柏 男, 厦 管理学博士 。
・
8 ・ 2
第 4期
柏培文 : 全国及省际人力资本水平存量估算
各年全国人力资本 , 并对不 同方法估算 的结果 进行 比较 ; 其次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 方法全面估计
G n r ei o 2 2 e ea S r N . 1 l l a
全 国及 省 际人 力资 本 水 平 存 量 估 算
柏 培 文
( 厦门大学 经济学院 , 福建 厦 门 3 10 ) 6 05
摘
要: 估算 全国和省际人力资本水平是经济增长研究所不 能 回避 的问题 。当前力 资本 水平 。
在采 用多 种方 法估 算 17 20 98— 0 8年 全 国人 力 资本 时 , 鉴 柏 培 文 (0 0 、 海 铮 等 (00 、 借 2 1)李 2 1 ) 钱 雪亚 等 (0 8 等研 究 , 用如下 六 种 方法 ①: 20 ) 采 第一 种 是教 育 年 限 法 , 接 使 用 劳动 力 教育 水 平 反 直
映人 力 资本 。第二 种 方法 是物 质投 入法 , 要是依 据会 计 中无形 资产 计 量原 则 , 为 人力 资本形成 主 认
与物质 资本一 样 , 因此 , 用估 计 物 质 资本 存 量 的 方法 来 估 算 人 力 资本 水 平 。第 三 种 是生 产 函数 采 法, 即认 为人 力资本 影 响社 会产 出 , 此假 定规 模 收益不 变生 产 函数 Q 据 =A h
题 研究 却 明显不 足 。一般 来说 , 力资本 是 劳动者 知 识 、 能 、 验 、 练 程 度 以及 健 康 等 的 总称 , 人 技 经 熟
人力资本计量
人力资本计量概述人力资本的计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
计价中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作为载体的人,其身体健康状况、道德素质修养情况、对本行业的熟悉程度以及与企业工作的密切程度等等。
目前研究的具体的计量模式主要有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未来收益贴现计量法、机会成本法、随机报酬法及其它方法,本文就以此粗略分为六种方法,以下对这些人力资本计量方法的提出和优缺点作简单分析归纳。
历史成本法历史成本法是布鲁梅特(Brummet)、弗兰霍尔茨(Flamhotlz)和帕利(Pyle)于1968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人力资本价值等于为人力资本形成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是人从出生到丧失劳动能力期间接受教育、培训、迁移、医疗、卫生保健等花费的费用总和。
具体包括:人力资本载体为人力资本生产所投入的教育费用,培训费用;人力资本载体为发挥和维持其价值发生的迁移费用,医疗、卫生保健费用;政府为各级学校、培训机构提供的公共教育支出和公共培训支出;企业为培训员工支出的培训费用;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各种资助和补贴等等。
该方法的优点是以历史数据为依据,根据实际支出记录人力资本投资,所提供的信息客观、准确、可靠,并使得人力资本信息与其它资本信息具有可比性;缺点是对人力资本积累过程很重要的社会投入部分未予以考虑,无法反映人力资本的真实价值;而且人力资源的投入每个人是不同的,如果将每个员工视为同质,投入的平均值相同,显然不合理,如果区别对待,虽然符合历史成本原则,但并没有数据来源的真实原始凭证,仅仅是一个事后估计值,同样具有随意性。
例如,培养一个机械工程师,有常规的培养方法和费用投入,有据可依,但是同样的过程,对不同潜质的人,其成本和效用也不可能相同。
因此,随意性限制了历史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是弗兰霍尔茨于1974年提出的,该方法注重人力资本价值的变化,其计算的值是企业在现实条件下重新取得和培训与现有职工的技术水平、素质和工作能力相当的职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或者是在现实条件下取得和培训符合特定工作岗位要求的职工所应发生的全部成本,包括取得成本、开发成本和职工的离职成本。
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度量
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度量。
人力资本水平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劳动力具有的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 而人力资本存量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劳动力具有的人力资本的总和。
对人力资本的度量方法主要有入学指标法、学历权重法、教育经费法、人才与非技术劳动分解法和受教育年限法等, 本文采用受教育年限法。
上述产出指标、资本投入指标以及在业人口指标选取中所用到的数据均来自《2007中国统计年鉴》和历年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衡量人力资本水平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则比较复杂, 我们采用了以往学者文献中提供的资料, 并根据历年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的国内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进行了调整估算。
所有的数据资料见表。
2.教育存量法是目前很多学者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采用“教育年限法”度量人力资本存量,虽然这种方法着重反映教育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存量,不够全面,但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存量形成的主要来源,因而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本文选用教育存量法测算新疆人力资本存量。
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计算方法借鉴许娟写的《新疆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研究》中第二种方法,人均受教育年限=(大专以上人数×16+高中及中专人数×12+初中人数×9+小学人数×6+文盲人数×2)/地区总人数, 而后人力资本存量等于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就业人口数的乘积。
而采取与之类似的方法,人力资本存量的计算方法中,有些人使用就业人口数指标,还有些人使用经济活动人口数指标,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就业人口数指标。
3. 现在,计算人力资本存量的实际方法有许多种,主要包括受教育年限法、劳动报酬法、学历指数法、技术等级法以及教育经费法等,各种方法考虑的侧重点是有区别的,由于资料的收集存在客观的困难,本文使用受教育年限法来计算新疆的人力资本存量,该方法侧重于从要素投入方面进行计算。
依据国内专家学者的方法将劳动者即就业人员按学历层次分为六大类:文盲和半文盲、小学(包括普通小学、成人小学教育)、初中(包括普通初中、职业初中、初中级技工、工读学校、成人初中)、高中(包括普通高中、中等专业技术、职业高中、高中技工教育、成人中等技术教育、成人高中)、大学专科(包括普通大学专科、成人专科、专科自学考试)和大学本科以上(包括普通大学本科、成人本科、自学考试获得本科毕业证、研究生)。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和调整思路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问题和调整思路
• 我国人力投资的现状和问题
• 调整思路
我国人力投资的现状和问题
一、从总量上看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问题
1、人力资本投资总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中国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及增长情况单位: 亿元, %
年
度
教育经费
总支出
教育经费总
单位: 亿元, %
地区
财政
支出
卫生
经费
卫生经费占
财政支出
人均卫
生经费
全国
6562.74
382.89
5.83
30.97
东部
3517.08
209.88
5.97
41.65中部ຫໍສະໝຸດ 770.8595.73
5.41
21.90
西部
1274.81
77.28
6.06
27.38
三、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现状及问题
1、从经费来源结构上看
一、转变思想观念, 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二、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改变我国目前三
级教育结构比例失调的状况
四、增加对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 缩
小地区间差距
五、积极推进就业体制改革, 营造尊重人
才、重视人才的氛围
18.43
1211.91
1997
2531.73
11.12
1862.55
11.42
1357.73
1998
2949.06
16.48
2032.45
9.12
1565.59
2、总量绝对增长的同时, 人力资本投资的水
论我国人力资本的相关研究
论我国人力资本的相关研究作者:曾宛杲黄斌来源:《商品与质量·消费视点》2013年第05期摘要:由于人力资本外部性存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人力资本的生产和积累部门。
我国人力资本存量1985-2009年从整体上来说呈上升趋势,但从人力资本的内部结构来说,愈来愈呈现出性别、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资本存量显得过低。
基于MRW(1992)框架的回归模型现实,在加入人力资本模型后,劳动和人力资本的和,劳动者这一生产活动的主体,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的贡献大致与物质资本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经济的贡献相当。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国民经济;外部性一、我国人力资本的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经历了举世瞩目的长期高速增长,被誉为是“中国奇迹”。
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老龄化的加速,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开始担忧中国经济是否还能继续高速增长,特别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是否已经到了或者是否已经为时不远了?这显然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相关。
按照经典的索洛(1956)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来源是物质资本、劳动力以及“索洛余值(Solow's Residuals)”。
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物质资本因素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因素,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如Chow(1992)、Young (1994)、郑京海等(2008)、孙琳琳和任若恩(2005)、郑京海等(2008)、李平等(2013)张勇和古明明(2013)等。
我国从1997年到2009年的13年间,就业人员高中和高中以上的学历的劳动者从15.6%上升到了18%,大专以上的劳动者从3.5%上升到了5.2%。
另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
因此,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参与率以及劳动力的质量有着显著的提升。
那么为什么前述文献的研究结论是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到两成呢?首先,目前大多数的增长核算,对劳动力的测度基本上还用的或是从业人数或是劳动时间。
人力资源存量分析
三、岗位配置分析
将岗位及其人员进行分类,用矩阵表列出企 业既有旳人力资源及其使用情况,从而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旳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
三、岗位配置分析
使用类别 W1 W2 W3 C
T
S
M
待分配
资源
人数
类别 人数
78 582 200 100 50
75
35
5
W1 50
(二)外部人力资源旳质量分析
概念:人力资源旳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有 旳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水平,是区别不 同旳人力资源个体或总体旳关键。
影响原因
(1)遗传和其他先天原因 (2)营养原因 (3)教育方面旳原因
二、外部人力资源旳构造分析
概念:人力资源构造,是指一种国家或地域 旳人力资源总体在不同方面旳分布构成,它 涉及年龄、性别、质量、地域、城乡等方面。
一、数量、类型、年龄构造分析
(一)数量分析
含义:探讨既有人力资源数量是否与企业各部 门旳业务量相吻合,即既有人力资源旳配置是 否最佳。
措施:
(1)工作分析法 (2)动作研究法 (3)工作抽样法 (4)绩效分析系统法 (5)管理幅度和线性责任图法
一、数量、类型、年龄构造分析
(二)类型分析
1.以职能划分
第六章 人力资源存量分析
本章要点及关键词
外部
数量 质量 构造
内部
数量、类型、年龄构造 岗位配置 素质
第一节 外部人力资源存量分析
一、数量和质量分析
概念 构成 影响原因
二、构造分析
概念 内容
一、外部人力资源旳数量和质量分析
数量和质量是人力资源规律性旳两个方面 人力资源总数 = 劳动力人口数量 × 质量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和调整思路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问题和调整思路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家认为, 资本采取两种形式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健康等构成。
在当今以科技和人才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时期, 人力资本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纵览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总体上表现为投资乏力, 这无疑会影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和问题作一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调整的途径。
我国人力投资的现状和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因而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大幅度上升, 以政府投入为主, 多渠道投入的结构已见雏形。
但由于受种种历史的、体制的、观念的因素制约, 投入水平还比较低, 同时地区间投入不平衡也日益突出, 均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从总量上看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问题1、人力资本投资总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以人力资本投入主渠道教育作考察对象。
1990 年以来, 我国教育支出在绝对数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且增长速度较快, 如表 1 所示。
表 1中国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及增长情况单位: 亿元, %6 年来, 教育经费合计支出达 12169 .8 亿元, 年均达 2028. 3 亿元, 1998 年为1993 年投入的 2. 78 倍, 年均增长率达到 22. 93% 。
同时财政性教育经费也有了较快的增长, 1998年比 1993 年增加了 1164 .69 亿元, 年均增长率达到 18 .9% 。
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长, 使得我国的人口文化素质在近年来得到很快的提高。
统计资料显示: 1998年在我国 6 岁及 6 岁以上人口中,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只占 13 .71% , 具有初等文化程度的占 72.83% , 高中文化程度的占 10 .67% ,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2 .70% ,文盲及半文盲占 15 岁及 15 岁以上人口的15 78% ; 在全部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占 15 4% 。
人力资源管理国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_人力资源论文
关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周其仁教授的论述有代表性。一方面人力资本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所有权,它天然归属个人,它的所有权限于体现它的人(周其仁, 1996)。但有学者认为它的所有权可以是多元化的,但其"承载所有者"才是个人,人力资本"承载所有者"与其所有者是不同的,他们之间充满矛盾(李建民,1997)。另一方面,人力资本产权的完备性和关闭功能。它的产权权利一旦受损,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当人力资本产权中的一部分被限制或删除时,产权的主人可以将相应的人力资产"关闭"起来,以至于这种资产似乎从来就不存在(周其仁,1996)。
五、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分配问题
国内有不少这个方面的研究文献。这些文献主要分析了国内现有的分配制度的优缺点、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本的收入分配和人力资本与反贫困的关系等问题。
1.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应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我们认为把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等同于工资理论是对马克思原则的误解,按劳分配内容应该是,在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做了各种社会扣除后的全部个人消费品。工资性所得根本就不是收益耗掉的人力的补偿价值。劳动者作为自身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与物力资本的所有者一样,有权利参与收益分配。人力资本的收益权是指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在补偿了其劳动消耗,即得到了工资性收入的前提下,对于人力资源的盈余价值--税后纯收益,有参与分配的第一位的、天然的特权,并应通过法律予以保障。因此,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应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即按人力资本在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的贡献大小和物力资本在价值创造和实现中的条件作用来分配 (徐国君、夏虹,1999)。
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分析
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分析一、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1.教育投资严重不足,教育体制不合理在人力资本形成中,教育投资是关键,而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投资不足,中国教育投资占GDP比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人才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实施以教育为基础的人力资本发展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2.劳动力素质与西方国家有一定差距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力知识存量比发达国家水平低;二是科研投入不足,科技人员拥有量以及企业部门的科技投入,都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
R&D经费及与GDP的比例,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科技投入规模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可比性指标。
到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有了较大的提高,约为 1.5%,但也仅及美国的二十分之一,日本的十四分之一。
3.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制度性分割目前我国人口流动性较小,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观念陈旧,乡土意识浓厚,再加上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劳动力流动率非常低下,这不仅因为我们存在着以户籍制度划分的城乡劳动力市场,还存在着以所有制划分的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劳动力市场,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也抑制了劳动力积极性的发挥。
4.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我国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严重失衡。
我国的人力资本结构是一种”小托大式”结构,极少数高智能、高技术劳动力带动绝大多数低智能和低技能劳动力进行现代化生产。
职业培训人数与普通初、高中在读学生数之比仅为1∶7,而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职业高中人数就超过了普通高中。
二、原因分析4.人口数量增长过快限制了人口质量的改善和提高目前,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并且每年以1300万余人的速度增长,每年约有20%的新增国民收入用于新增的人口消费。
现有的社会人力资本相对于巨大的人口规模明显不足,其结果必然导致人均教育投资、医疗保健投资等相对降低,进而为人口素质的提高乃至人力资本的发展带来沉重负担。
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
2003年第7期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张 军 章 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00433)内容提要:许多实证研究都要涉及到对资本存量K的估计,但是现有研究中对K的估计值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也就影响了后续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很有必要针对估计中国的资本存量K的现有研究进行一下再探讨。
本文分别从五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测算K时所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方法重新估算了中国的资本存量K的数据。
关键词:资本存量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投资关于对中国当代经济的很多实证研究都牵涉到资本存量K这个指标,特别是关于经济增长、投资效率和TFP的研究。
但是,现有相关研究几乎都采取了各自不同的测算方法,而他们所得出的数据间却又存在很大的差距,这至少可以反映出某些测算过程存在尚需改进的地方,而对K的测量的不准确必然会影响到后续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所以,很有必要就测算中国的资本存量K 进行一个专门的讨论,而这正是本文的主要意图。
一、关于K的测算方法测算资本存量的基本方法是由Goldsmith于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现在被OECD国家所广泛采用,它的基本公式为:K t=I t+(1- t)K t-1(1)其中K t表示第t年的资本存量,K t-1表示第t-1年的资本存量,I t表示第t年的投资, t表示第t年的折旧率。
现有研究基本上都是在永续盘存法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但是在处理细节上却有很大差异。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邹至庄(Cho w,1993)采用的计算方法为:第t年的K=第t-1年的K+第t年的实际净投资(2)而贺菊煌(1992)的计算公式为:第t年的K=第t-1年的K+第t年的积累(3)王小鲁和樊纲(2000)采用的计算公式为:本年K(1952年不变价)=上年K(1952年不变价)+(本年固定资本形成-折旧)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P k(4)宋海岩等(2003)的公式为:K t=I t+(1- t-g t)K t-1(5)其中,g t表示经济增长率,因为他们所采用的样本是各省的数据,所以g t就表示各省的GDP增长率。
人力资源存量分析
使用类别 W1
W2
W3
C
T
S
M 待分
资源 人数
配
类别 人数
78 582 200 100 50
75
35
5
W1
50
50
—
—
—
—
—
—
—
W2
600 28
572
—
—
—
—
—
—
W3
200
—
8
192 —
—
—
—
—
C
100 —
—
— 100 —
—
—
—
T
60
—
2
8
—
50
—
—
—S80—源自————
75
—
5
M
35
—
—
—
—
—
—
35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升级的责任矩阵
最左列是任务分解后的WBS工作包,右列是参与项目的人 员,这是一个规模较小的项目,只有硬件工程师、系统软件工程 师和应用软件工程师参与,他们的角色和 职责用两个字母R和I 表示。这里R表示直接责任,也就是这个人负责具体执行该任务, I表示参与,也就是这个人参与任务的执行。
动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中国现行的劳动年龄: 男性:16-60岁 女性:16-50岁
人力资源数量构成包括以下八个部分:
经济活动人口 就业人口
(1)适龄就业人口 (2)未成年就业人口 (3)老年就业人口 (4)求业人口 (5)就学人口 (6)从事家务劳动人口 (7)军队服役人口 (8)其他人口
素质与工作不相适应的人员,包括老弱病残人员、 知识技能不足的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力资本存量的估计及其相关比较研究一、引言在人力资本理论及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对区域人力资本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给予了极大关注。
显然,正确实证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贡献,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人力资本进行定义和度量。
尽管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在理论上已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观点,即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利于经济增长。
但是在实证研究当中,由于人力资本度量指标选取以及实证研究方法的差异导致了众多结论的不一致,其中尤其是以人力资本指标的度量问题最为突出。
可以说,自20世纪50年代起,人力资本存量计量问题就一直困扰着经济学界。
由于人力资本衡量的复杂性,使得人力资本的测度成为人力资本研究中的一个难题(LethlvanTrinhetal,2005)。
应该承认,虽然人力资本计量的研究在一直进行,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人员提出一个综合的尺度。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人们常常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和数据的可得性来研究人力资本存量。
因此对人力资本的计量方法进行综述并探讨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本存量计量方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介绍人力资本计量的概念及其实证偏差;第三部分对人力资本存量的计量方法进行综述;第四部分介绍本文所采用的人力资本存量计量方法及数据处理;第五部分对中国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存量及投资进行比较研究;第六部分是简要结论。
二、人力资本计量的概念及其实证偏差关于人力资本计量方面的概念在国内文献中有几种提法:“人力资本测度”(施祖辉,1998),“人力资本统计”(李燕萍,1999),“人力资本度量”(侯亚非,2000),“人力资本核算’’(钱伯海,2000;国家统计局,2004年),“人力资本测量”(文魁、宋湛,2002),“人力资本评估”(张一名等,2003),“人力资本计量”(朱必详,2005)等。
在本文中我们把“测度”“测量”和“核算”视为三个意义相近并可与“计量”相互替代的术语加以使用。
于人力资本指标的度量所引起的实证偏差问题,不同的人力资本度量指标可能会造成不同的结论。
Eisner(1989)曾利用成本法对美国人力资本进行度量。
Barro和Lee(2001)系统分析了1960—1995年142个国家的15岁以上或2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时间(即教育成果),用其衡量各国的人力资本。
Mulligan和Salaq-Martin则通过考察具有不同教育水平的劳动者收入的比率计量了美国的人力资本存量。
在这些方法和指标中,学者最经常用的就是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因为这个指标容易获得,同时也容易在不同国家和区域间进行比(当然此时忽略了教育质量不同的因素)。
对于人力资本存量的计量,胡鞍钢”认为:“目前普遍采用的用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来衡量人力资本的存量,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方便地进行差距的比较,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就是无法反映出教育质量的差别”;Mulligan 和Sala-i-Martin(1995)同样认为利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的代替指标可能具有误导作用;Steedman(1996)也指出社会受教育程度水平在OECD国家并没有可比性,因为利用登记入学率和教育等级等作为代替指标是假设其随着时间和国家的不同而不变的,就好像假设在日本接受一年教育和在坦桑尼亚接受一年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一样的,但是实际情形并不是如此(Hanushek和Kim,1995);Krueger和Lindahl(1999)则讨论了利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代替指标的测量误差问题,认为主要的困难是规范建立在一个利用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解释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变量的一阶差分将削弱该变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为了证明这个论点,Krueger和Lindahl(2000)考察了测度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相关系数很低,所以如果利用教育的变化去解释增长往往是低估了他们的影响。
国内众多学者在实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主要使用:政府的公共支出、各级教育入学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的替代指标。
而其中大多以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的替代指标。
沈利生、朱运法(1999)采用教育投入法对我国人力资本进行了计算,并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指花费在受教育者身上的所有教育经费投入,一个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就等于他从受正规教育开始到受最终教育层次毕业时,花费在他身上的所有教育经费总和;李忠民(1999)采用产出法研究了人力资本。
这些方法可以说都是用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存量来代替整体人力资本存量,显然这肯定对真实的人力资本存量低估了,相应的也就低估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因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除了(正规)教育外,还包括在职培训和卫生保健等。
在对人力资本的作用进行估计时只考虑教育的作用,而没有将人力资本的其他投资要素进行综合估计,这样在测量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际上就变成了测量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正确认识并估计人力资本对增长的影响,并且让人力资本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要以正确认识并估计人力资本各主要形成因素的作用为前提的(杨建芳、龚六堂,2006)。
三、人力资本存量计量方法综述人力资本存量是指一个区域内某个时点上通过投资形成的专业化劳动力群体所具有的人力资本汇总,“一般以不同类型劳动力数量与相应人力资本水平乘积来表示”。
人力资本存量是人力资本水平的重要标志。
通常,测量人力资本可以用两类方法。
一类是成本法,另一类是收入法。
除此之外,一些学者还提出了人力资本计量的其他方法,如受教育年限法、当期价值法等。
这些方法立足的角度不同,理论依据也不同,也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
(一)投入角度的人力资本计量——成本法(cost-basedapproach)人力资本投入角度的计量方法也称成本法。
即通过人力资本形成所投资的成本进行测算,其实质是以直接和间接成本为指标进行人力资本存量测量。
人力资本价值等于为人力资本形成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按成本法计算,人力资本存量价值包含两部分,一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费用支出,二是受教育期间所放弃的收入,即间接费用或机会成本。
Engle(1883)被认为是最早运用了成本法来测量人力资本,他把单个人力资本看作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抚养成一个25岁的成年人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现在看来,Engle的方法只是成本法的萌芽,真正以成本法来度量人力资本的以Shuhz(1961)的教育成本法最为突出。
Shuhz 把教育成本加上学生放弃收入(14岁以上的学生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计人间接成本)作为人力资本的近似估计值。
Machlup(1962)、Kendrick(1976)、Eisner(1985)分别从不同角度对Shultz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以使人们对人力资本投入的理解更接近现实。
可以说,成本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途径去深入地了解和测量人力资本,方法直接并易于理解。
但这种方法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
其缺陷主要在于间接成本或机会成本难以计量,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很难区分,人力资本的折旧率也很难确定等。
我国学者周天勇(1994)、曹晋文(2004)、徐映梅(2005)、侯风云(2007)等也都采用了成本法对我国的人力资本进行了估算。
(二)产出角度的人力资本计量——收入法(income-basedapproach)人力资本产出角度的计量方法也称收入法,是根据某个区域拥有不同水平人力资本的劳动者的收入来衡量该区域的人力资本。
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劳动者的收入不同说明他们在劳动过程中提供的人力资本不同,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本身拥有的人力资本质量。
所以人力资本的计量,能通过排除异于人力资本的其他影响收入的因素,而仅仅由人力资本的投入不同引起的收入差异来得到。
最早使用收入法来估算人力资本的当属Petty(1676),Petty估算出1690年英国人力资本存量为5.2亿英镑,人均80英镑。
虽然其方法现在看来简单且粗糙,但引发了一系列估计人力资本价值的研究。
早期基于收入法的代表性研究主要有:Farr(1853)、Dublin和Lotka(DL,1930)、Weisbrod(1961)、Wick—ens(1924)、Graham和Webb(GW,1979)等的研究。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收入法研究主要有四种模型。
一是Gorgenson和Fraumeni(JF,1989、1992)模型。
JF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一个人的人力资本价值就等于一个人一生劳动收入的现值。
而一个人的一生劳动收入可以看成是当期收入和下期劳动收入现值之和。
另外,他们通过把非市场劳动所花费的时间和市场劳动所花费的时间对比,把非市场劳动的收入也加以考虑以估计人力资本存量。
此外,Wei(2001)使用改进后的JF模型对澳大利亚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计量,Trinh(2002)等也使用改进后的JP模型对新西兰的人力资本规模进行了估计。
二是Krueger(1999)模型。
其目的是计量国际上不同国家总的人力资本。
Krueger假设不同国家中相同行业的劳动者提供相等的人力资本,并将样本中21个国家的劳动者按接受教育水平、年龄和工作部门分类。
然后Krueger用美国不同行业的平均工资作为各个国家相应行业的收入,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各个国家总的人力资本。
这种模型允许不同教育层次上每人每年受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有差别,而且这些差别可以通过劳动反映到收入上来。
但该模型也存在缺陷,它认为每个劳动者通过非正规学校教育获得的技能是一样的,每个劳动者的健康状况是相同的,它还忽略了除人力资本以外影响劳动者收入的其他因素。
三是Mulligan和Sala-i-Martin(MS,1995、1997)模型。
MS通过研究美国各州各年的人力资本变化情况提出了衡量美国某个州某年总的人力资本的方法。
即用某州某年总的劳动者收入除以该州该年纯体力劳动者的平均收入来得到。
它的假设是美国各个州一个纯体力劳动者每年提供相同单位的人力资本,而且各个州每年各个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投入是与其实际工资成正比例的。
用这个模型来进行国际上的人力资本的比较会比Krueger 的模型更容易一些,但它忽视了纯体力劳动者由非正规教育获得的技能及其健康状况的差异。
四是Jeong(2002)模型。
该模型是在完善Mulligan和Sala-i-Martin的模型的基础上得到的,用来衡量和比较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的人力资本。
它假设各个国家的工业劳动者(根据国际劳动局的分类)每年提供相同单位的人力资本,而—且各个国家总的劳动者收入与各国总收入成比例。
则一个国家总的人力资本通过该国家总的劳动者收入除以该国家工业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来得到。
如果进行国家之间的总的人力资本比较,这种方法比前面提到的方法更具有优越性,它不直接用教育来比较人力资本,从而避免了衡量非正规教育获得的人力资本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