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学专业 本科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
欢迎来到广播电视学这个超有趣的专业!在这里,你就像是一个全能的媒体小超人,要学会各种厉害的本事,把电视、广播还有各种新媒体的事儿都搞明白。
这个专业就是要把你培养成一个能在广播电视和新媒体领域里游刃有余的专业人才,不管是做新闻报道、节目制作,还是搞媒体研究,都不在话下。
二、培养目标。
1. 知识目标。
咱得先把广播电视学的基础知识学扎实了,就像盖房子得打牢地基一样。
你要了解广播电视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知道它是怎么从以前的老样子一步步变成现在这么酷炫的。
新闻学的知识那也是必不可少的。
什么是新闻,怎么找新闻,怎么写新闻,这些都是基本功。
没有这些,就像厨师不会切菜一样,可不行。
传播学的理论也得装进脑袋里。
你得知道信息是怎么在社会里传播的,为什么有的消息传得快,有的却没人理,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2. 能力目标。
采访能力得杠杠的。
你要能像个超级侦探一样,去挖掘各种有趣的故事。
不管是采访大明星还是街边的小商贩,都得让人家愿意跟你聊,还能把重要的信息都问出来。
写作能力也不能差。
从简单的新闻稿到复杂的专题报道,都得写得通顺、准确、吸引人。
不能让读者看了开头就想打瞌睡,要让他们一口气读完还觉得不过瘾。
节目制作是我们的拿手好戏。
从策划一个节目开始,到拍摄、剪辑、后期制作,每一个环节你都得会。
要能把一个普通的点子变成一个让人看了就忘不了的精彩节目。
新媒体运营也得跟上时代步伐。
现在大家都在手机上看东西,你得知道怎么在微博、抖音、微信这些平台上吸引粉丝,怎么做出大家喜欢的内容。
3. 素质目标。
要有社会责任感。
咱做的是媒体工作,说的话、做的事都可能影响很多人。
所以要时刻保持正能量,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团队合作精神很重要。
在电视台或者新媒体公司,很少有一个人单干的。
你得和摄影师、剪辑师、主持人还有其他小伙伴们好好合作,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做出好作品。
创新意识不能少。
媒体行业变化太快了,如果总是守着老一套,很快就会被淘汰。
广播电视学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学培养方案一、基础课程的培养1.广播电视媒介理论:讲授广播电视媒介的历史发展、传播学原理、媒体构建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介的理论基础和认识。
2.广播电视概论:综合讲述广播电视概念、形式、特点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广播电视媒体的整体认识。
4.广播电视节目理论与评论: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分析、评价和创作的能力,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了解节目制作过程。
二、实践环节的培养1.电视实验技能:培养学生了解电视摄影、导播、编导、视觉特效等方面的技能,提供电视制作的实践机会。
2.广播实验技能:培养学生了解广播采编、制作、播音主持等方面的技能,提供广播制作的实践机会。
3.摄影实习:帮助学生了解摄影技术并进行实地拍摄,提升摄影技能。
4.实习机会:提供学生在广播电视公司、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等企业进行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
三、研究能力的培养1.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广播电视媒介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2.广播电视理论研究: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介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前沿学术动态。
3.广播电视新媒体研究: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特点和挑战进行研究。
四、素质教育的培养1.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流利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满足国际交流的需求。
2.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了解国内外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和趋势。
3.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这个广播电视学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基础课程的培养、实践环节的培养、研究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培养。
通过这样的培养方案,能够培养出既有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广播电视人才,以满足广播电视行业的需求。
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2学科门类:文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内在规律,着眼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以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拍摄、策划、管理等工作的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一)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学、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了解党和政府关于新闻的方针、政策,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接受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评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素质要求1.掌握新闻学、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熟悉与新闻传播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与伦理知识;3.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掌握广播电视传播的方法,具备采访、写作、摄录、编辑、评论、现场报道与主持、节目策划等专业能力,熟悉的广播电视节目采制技术;4.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视听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镜前表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5.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使用传播新技术的能力,熟悉新媒体传播业务,了解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动态,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熟悉文献检索、数据库应用等基本方法,掌握基础的调查统计方法。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二)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电视摄像、电视栏目与电视专题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考察、专业技能训练、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五、学制标准学制:四年最长修业年限:八年六、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七、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八、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九、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注:*学时不计入总学时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模块课程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安排表十、有关说明(一)考核类型c为考查,s为考试;(二)文化素质讲座每学期举行,要求每生至少选听15次,可获得1学分;(三)每生至少参加社团1个,可获得1学分;(四)每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完成“533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学习任务,即完成专业必读书50本,观摩经典影视30部,自学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30门,经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五)每生在校期间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并取得相应成果(主持或参加校以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并结题,在校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或公开发表作品,经考核符合要求可获得2学分。
广播电视学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内在规律,着眼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宽阔的知识视野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以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拍摄、编辑、主持、策划、管理等工作的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学、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评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基本水平。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水平。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要求1.树立准确的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愿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具有媒介素养、人文素养、美育情操、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科学精神。
3.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4.具有逻辑思考习惯,形成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
5.具有社会必备的法制观点,对本专业的相关职业行为形成清醒的法律意识。
6.具有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道德理念,恪守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规范。
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智,以适合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二)知识要求1.熟悉人文、历史、法律、军事以及民族和宗教的基础知识与相关政策。
2.熟悉新闻传播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及职业规范。
3.理解新闻传播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念,理解媒体行业的历史与变迁。
4.掌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广播电视技术的变迁、行业的发展历史。
5.理解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动态,理解广播电视学科的前沿知识。
6.掌握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方法和广播电视业务的操作规范。
(三)水平要求1.具有一定的信息资源检索与信息技术使用的水平。
2.具有一定的外语学习和沟通水平。
3.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水平。
4.具有使用新媒体技术实行广播电视作品创作和加工的水平。
5.具有良好的视听语言表达水平,具备采访、写作、摄录、编辑、评论的基本水平,能够完成现场主持与报道、节目策划与实施、视频剪辑与加工等专业任务。
广播电视学(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学(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302学科门类:文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撰稿、摄影、音响设计以及宣传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一)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传播学、文学、美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了解新闻及文艺宣传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较高艺术素养和艺术创造能力,掌握广播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二)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艺术修养;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熟悉党和国家新闻及文艺宣传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拥有比较厚实和广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广播电视现状、理论前沿,以及技术发展的动态;4.掌握电视摄像、采访、制作、策划、编辑等专业技能;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6.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较高的艺术修养与艺术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
7.掌握一种外国语,能阅读本学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8.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二)主要课程广播电视艺术概论、视听语言、电视摄像、电视画面造型、非线性编辑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电视剪辑学、媒介经营与管理、计算机美术、微电影创作、新闻采访与写作、播音与主持、电视专题与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导播、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编导、数字摄影基础、影视作品文案创作、广播节目制作、导演艺术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团活动、大学生创新实践、专业采风、专业认知实习、专业技能训练、毕业实习、学年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五、学制标准学制:四年最长修业年限:八年六、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七、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1.四年制本科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八、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一)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二)实践性课程统计(三)各学期考试课程统计(四)各学期周学时统计九、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注:*学时不计入总学时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安排表十、有关说明(一)考核类型c为考查,s为考试;(二)文化素质讲座每学期举行,要求每生至少选听15次,可获得1学分;(三)每生至少参加社团1个,可获得1学分;(四)每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完成“533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即完成专业必读书50本,观摩经典影视30部,自学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30门,经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五)每生在校期间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并取得相应成果(如主持或参加校级以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并结题、在校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举办个人专业作品展等),经考核符合要求可获得2学分。
广播电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50302)一、专业介绍广播电视学专业是教育部于2012年9月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更名而来的。
我院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始建于1993年,并在同年招收第一届专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文学史论功底扎实,综合素质好,具有较强的采访、报道、节目创意、策划和制作能力。
目前大多数毕业生已经成为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报社或新闻网站的骨干人才。
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学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及其它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以及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专门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广播电视采访、写作、编导、播音与节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训练,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广播电视采访、报道以及节目编辑与制作能力,而且掌握新媒体和数字采编技术,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创业与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新闻传播学院现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和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招收广播电视新闻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崇高广播电视新闻理想和良好道德修养、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人文素养、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和广播电视传播理论与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毕业生可胜任广播电视媒体的采编、主持人工作和事业单位、传播制作公司的宣传、策划工作,亦可进一步深造,从事广播电视传播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三、培养要求本学科着力培养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按照以下几方面要求开展教学活动: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二、培养目标1.掌握广播电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2.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能够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与创意、播音主持、导演等工作;3.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广播电视作品的创作和编导工作;4.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知识和传媒经济基础,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管理;5.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参与多媒体项目的团队合作;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三、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需要学习广播电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理论、传媒经济学、广告学、影视艺术等基础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广播电视行业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课程3.实践教学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需要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实践制作和实习实训。
通过与实际的广播电视媒体合作,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可以包括校内实验室训练、广播电视台实习、专业实训基地实践等形式。
四、培养方式1.教学方法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注重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实际操作和管理模式,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评估方式五、发展方向总之,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广播电视学的理论和技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济南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大学体育、形式与政 策、职业生涯指导与创业基础
视听语言、电视摄像与节目编辑、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脚本写作、非线性编辑、专题片与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 节目策划、摄影艺术、编剧艺术、广播电视广告、
(5)毕业论文 第四学年春季学期,为期 10 周。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搜集、查阅、梳理相关文献,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撰写毕业论文。 (6)创新创业实践 最低修读学分 1 学分。包括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社会实践等创新实践活动。经本人申请,由校团委或学院认定后,学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4. 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二 Year Two
三 Year Three
四 Year Four
Planned Lectures Interns/ Operation 秋 春 夏 秋 春 夏 秋 春 夏 秋 春 夏
Periods
Experiments
Fall Spring Summer Fall Spring Summer Fall Spring Summer Fall Spring Summer
先修课程 Advanced
Course
考核 方式 Test Form (考试/ 考查)
1.0 32
6
26
3.0 96
6
90
无
考试
采用“1+3”模式。大学体育—基础课为先修课程,1 学期,1 学分,秋季学期开课;大学体育-基础课;
大学体育—选项课共 36 项(具体项目情况见附表),每项 1 学期,1 学分,全年滚 各项目的基础课为
广播电视学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广播电视学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拥有扎实的广播电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2. 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广播电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撰写高质量的广播电视类文章和稿件。
4. 具备跨媒体制作能力,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上能够进行专业素材的采集、编辑和制作。
5. 具备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有效组织和管理项目。
二、专业课程设置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广播电视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如下:1. 广播电视新闻学:介绍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制作流程,培养学生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2. 广播电视编导学:学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导演技巧,培养学生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创作和导演能力。
3. 广播电视传媒经济学:了解广播电视产业链的运作机制和市场规律,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商业模式的理解和运作能力。
4. 广播电视报道与采访:深入学习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和采访技巧,提高学生在现场报道和采访中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媒体管理与市场营销:研究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和市场营销策略,培养学生在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和营销能力。
6. 广播电视艺术与表演:学习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和演播的技巧,培养学生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和表演方面的才艺。
三、实践教学安排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广播电视学专业还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具体安排如下:1. 实习: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一定的广播电视实习任务,实践操作技能,熟悉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环境和流程。
2. 实训:开设广播电视制作、剪辑、导播等实训课程,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制作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程项目:组织课程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广播电视节目创作、制作和播出,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广播电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具有坚实的国内外广播电视理论基础和核心技能。
2.具备综合应用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管理和创新的能力。
3.熟悉新媒体环境,具有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行业中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4.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表达和撰写能力,能够进行专业文案创作和媒体策划。
5.具备广泛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运用媒介传播知识及操控技术,完善社会传播环境,提高媒体向社会传播的质量。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广播电视概论、媒介与社会、传媒经济与管理等。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广播电视编导、摄像与录音、广播电视新闻、剧本写作、节目策划等。
3.选修课程: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的不同,设置广泛的选修课程,如广告与公关、播音主持、影视制作等。
4.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验、实训等,通过与实际工作环境的接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毕业设计:以论文或实践项目的形式,对学生在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展示。
三、培养模式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既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
2.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同时组织实践活动,如广播节目创作、电视节目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导师制:每个学生设置专职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和生活辅导,通过一对一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4.实习基地建设: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实际运作和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评估和考核1.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实习表现、项目实践、论文等多个方面的表现,进行毕业资格审核。
2.学分制度:根据学生的课程选修情况和学业进展,进行学分评定和学业考核。
3.素质评价:除了学术成绩,还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如志愿活动参与、社会实践、科研竞赛等。
广播电视学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1.具备扎实的广播电视学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广播电视产业链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2.掌握全面的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和传播的理论与实践,能够独立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制作、播出等工作;3.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从事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主持、解说、评论等职业工作;4.具备跨媒体、跨平台的能力,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灵活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创作和传播;5.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独立的广播电视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具备一定的广播电视理论与设计能力。
二、培养要求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广播电视编导基础、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基础等课程,以打下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广播电视广告与营销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3)选修课程:包括广播电视创意写作、媒体经济学、传播伦理学等课程,帮助学生拓宽广播电视学领域的知识面。
2.实践教学(1)实习:学生需要参与一定时间的广播电视台或其他相关机构的实习,提升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巧。
(2)项目实践:学生需要参与一定数量的广播电视项目实践,如节目制作、广告策划、新闻报道等,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学分要求学生需要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才能毕业,具体学分要求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而定。
四、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业评价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课程考试、实践操作能力测试、学术论文写作等。
五、学位授予学生须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和毕业要求,符合学校学位授予的条件,方可获得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六、拓展发展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新闻传媒、广播电视台、互联网新媒体、广告传媒、公关公司等相关行业岗位,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相关研究生学位。
总结:广播电视学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广播电视学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302学科门类:文学一、培养目标广播电视学专业着眼于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培养拥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学基础与科学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具备广播电视、数字化媒体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制作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策划、采写、摄像、剪辑、制作、宣传以及营销等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1.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熟悉党的新闻宣传与舆论传播政策,具有政治敏锐性与新闻敏感性。
2.形成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基本认知,熟练掌握新闻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中外新闻事业发展历史,了解广告学基本原理。
3.具备从事广播电视学专业业务岗位所需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以及广播电视媒介知识基础,掌握适应本专业职业发展所需的英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并善于在本专业工作中加以运用。
4.掌握市场调查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具有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呈现的技能。
5.熟悉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业务运作的具体流程,具备从事全媒体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与评论等各项核心业务能力。
6.具备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现代技术,具备较强的摄影、摄像、非线性剪辑、电脑排版、影像后期制作、网络编辑以及新媒体开发、设计与制作能力。
7.掌握广播电视策划原理和方法,具备当前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专题策划,栏目制作、编导、主持,电视纪录片创作以及微电影制作能力。
8.具有广播电视媒介、网络与新媒体的经营、营销以及管理的基本能力。
9.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了解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具有能够从事广播电视学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其他领域工作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10.具备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和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广电专业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一)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育熟悉广播电视学专业主要工作领域及其相关素质要求,能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既精通广播电视学基本理论,又具有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从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节目制作、播音主持、策划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上述目标可以具体归纳为:1、本专业毕业生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实现中国梦的社会使命感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具备就业、创业和持续发展的良好政治思想基础。
2、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具备就业、创业与持续发展的良好身心素质基础。
3、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基础,理解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本专业的主要工作领域、相关素质要求及其发展趋向,具备就业、创业和持续发展的良好专业知识基础.(二)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一定学术水平,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业要求,较好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负担本学科工作的初步能力。
具体为:毕业要求1: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毕业要求2:坚守职业伦理道德和职业理想毕业要求3:身心健康,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毕业要求4:具有清晰的新闻从业者的角色认识,具备积极乐观、竞争协作的良好个性毕业要求5:熟悉文学、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基础知识毕业要求6:掌握新闻学、传播学等基本知识,形成完整的学科框架毕业要求7:掌握新闻采访写作、视频拍摄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本专业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达到本专业技能与能力水平测试的基本标准毕业要求8:熟悉媒体政策与法规,了解传媒行业前沿理论、发展趋势毕业要求9:具备计算机和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毕业要求10: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二、学制与学位学制: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修业年限4年,允许学生在3-6年内取得课程计划规定的学分。
广播电视学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学培养方案一、目标1.培养具备全面专业素养和较高知识层次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
2.培养具备较强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
3.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行业相关专业技能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方面:学生应具备丰富的广播电视学理论知识,包括广播电视传播理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等方面的知识。
2.素质培养方面: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实践能力方面:学生应有较好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等实践任务。
4.团队合作方面: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广播电视项目。
5.创新意识方面:学生应具备创新精神,能够在广播电视领域中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
三、培养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广播电视传播学、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广播电视广告策划、广播电视法规等基础课程。
3.实践课程:广播电视实习、广播电视制片实践、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实践等。
四、培养方式1.教学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2.实践机会:提供学生广播电视行业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培养评价1.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实践能力考核、项目评估等多个方面。
2.评价指标:评价学生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此外,广播电视学培养方案还应根据专业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进行不断调整和改进。
在培养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相关的就业指导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顺利步入广播电视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2学科门类:文学
一、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学专业着眼于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培养拥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学基础与科学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具备广播电视、数字化媒体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制作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策划、采写、摄像、剪辑、制作、宣传以及营销等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熟悉党的新闻宣传与舆论传播政策,具有政治敏锐性与新闻敏感性。
2.形成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基本认知,熟练掌握新闻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中外新闻事业发展历史,了解广告学基本原理。
3.具备从事广播电视学专业业务岗位所需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以及广播电视媒介知识基础,掌握适应本专业职业发展所需的英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并善于在本专业工作中加以运用。
4.掌握市场调查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具有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呈现的技能。
5.熟悉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业务运作的具体流程,具备从事全媒体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与评论等各项核心业务能力。
6.具备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现代技术,具备较强的摄影、摄像、非线性剪辑、电脑排版、影像后期制作、网络编辑以及新媒体开发、设计与制作能力。
7.掌握广播电视策划原理和方法,具备当前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专题策划,栏目制作、编导、主持,电视纪录片创作以及微电影制作能力。
8.具有广播电视媒介、网络与新媒体的经营、营销以及管理的基本能力。
9.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了解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具有能够从事广播电视学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其他领域工作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10.具备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和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宽广的国际视野,拥有良好的自学和自我提升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学习年限(含休学)为3-8年;毕业达到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新闻传播学
(二)核心课程
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摄像基础、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栏目制作、编辑与排版
五、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六、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一)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二)实践性课程统计
(三)各学期考试课程统计
(四)各学期周学时数统计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一)通识通修平台
4
5
(二)学科专业基础平台
6
(三)专业模块
7
(四)交叉与自主学习模块
(五)集中实践环节
8
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安排表
(六)素质拓展计划
9
八、毕业要求与课程及教学活动关联矩阵
10
11
说明:T表示该门课程偏重理论基础、P表示该门课程偏重应用;“★”或“√”表示某课程或实践环节支撑某个目标的达成,“★”表示对达成此要求非常重要;“√”表示有帮助,但不起主要作用。
12
九、行业、企业合作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报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淮阴师范学院《关于修订2016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培养拥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熟悉我国新闻法规与宣传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学文化基础与科学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具备从事广播电视、数字化新媒体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制作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机构承担策划、采访、制作、摄像、剪辑以及营销等工作,或在政府部门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广告、公关、影像制作等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制订淮阴师范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校地合作培养计划,实现校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培养原则
1.深入传媒业内部原则
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寻求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媒体(包含广电媒体、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以及网络新媒体等)作为合作方,通过细致调研,了解业界对于传媒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另一方面,作为合作方的传媒业应该敞开大门,通过提供具体实习与实训岗位,联合培养学生,以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2.统一管理原则
校地合作是双向活动,校地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3.校地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到媒体实务部门现场培训,同时邀请媒体实务部门的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或者讲授具体课程。
通过校地互动,学校教师在媒体实务部门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媒体实务部门人员提升了理论素养,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传媒学院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以广电系主任、相关骨干专业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地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地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地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
4.及时总结经验,对校地合作工作持续加以改进。
(四)基本任务
广播电视学专业根据学校要求建立若干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媒体、文化传媒部门(包括淮安广播电视台、淮安报业传媒集团、淮安有代表性的文化传媒公司、互联网公司以及学生生源地所在媒体等)作为校外合作基地。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认知见习、暑期专业实践、集中实习等教学活动;
2.接受教师调研、挂职锻炼,协助广播电视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与传媒学院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与培训;
4.共同参与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5.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1.联合进行实务类课程建设
聘请媒体实务部门专家共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的制定。
对实践性较强的实务类课程,实行本校教师与媒体实务部门专家双教师授课制。
2.专家开设选修课或讲座
利用“传媒大讲堂”以及传媒文化节等平台,邀请媒体实务专家来校开设选修课或讲座,为学生讲授新闻采写、新闻实践操作规则,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专业见习和实习
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在第3、6、10学期分三次进入媒体相关部门进行专业见习(了解媒体运作的基本流程、业务范围等基础知识)、媒体实习(进入各类型媒体进行实务能力训练)。
见习、实习期结束后,学生书写自我实习鉴定,并主动向实习导师及单位有关人员征求意见,实习单位为学生作鉴定。
学生返校后,须提交实习报告、实习成果、实习日记、实习鉴定及其他实习书面材料。
4.学生就业工作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向合作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业界根据自身人才招聘实际需求,可以优先录用我校推荐的学生。
(六)保障措施
1.合作单位实行挂牌,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合作方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企业合作方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合作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2.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地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地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
将开展校地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地合作工作。
十、其他有关说明
1.表格中标注*学时不计入总学时,考核类型c为考查,s为考试。
2.本专业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一年级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者可进入大学英语进阶课程学习,未通过者继续学习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本专业学生进校通过学校计算机考试者,免修计算机应用基础1级课程,可自愿选择修读计算机office课程,通过课程考试所获学分可充抵通识任意选修课程学分。
3.本次培养方案设立交叉与自主学习模块供学生选择,学生可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跨学院、跨专业选修4学分课程,也可多选课程,多选课程学分可充抵专业选修课学分。
跨专业选修课程总学分不能超过专业选修课程总学分。
4.每生在校期间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并取得相应成果,可获得创新创业实践学分。
其中,参与创新创业培训讲座或沙龙8次、参加学院创业工作室活动两年以上(或主持创业工作室活动1年以上)、主持或参加校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并结题、在校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参加各类创业竞赛并获奖、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举办个人专业作品展等,经审核合格后每项可分别获得1学分,超出部分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可置换专业选修课程学分,最多可置换6学分。
5.短学期实践周课程根据专业所制定具体实践方案执行。
6.文化素质讲座每学期举行,要求每生在校期间至少选听15次,可获得0.5学分。
7.每生至少参加社团1个,可获得1学分。
8.方案中的“专业必读书”实践环节,要求每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完成“533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即完成专业必读书50本,观摩经典影视30部,自学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30门,经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
修订人:姜卫玲
审核人:史晖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