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e6443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1.png)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实践环节课程
教育实习
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提高学生的 教育教学能力。
社会实践
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 适应能力。
毕业论文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与体育教育相关的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解法
通过语言描述,向学生传授知 识、技能和技巧,使学生了解
04
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组织
课外体育活动安排
日常锻炼
组织学生参加日常体育锻炼,如晨跑、课间操等,以提高学生的身 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体育俱乐部
成立各类体育俱乐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由学生自主管理 ,定期组织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体育文化节
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节,展示学生的体育成果,如运动会、篮球赛、足 球赛等,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
3
个性化教学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 习效果等方面。
终结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考试成绩、比 赛成绩等方面。
综合评价
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对学生进 行全面评价。
包括运动训练学原理、运 动训练方法等,培养学生 的运动训练理论素养。
专业技术课程
田径类课程
包括田径运动技术、田径 运动训练等,培养学生的 田径运动技能。
球类课程
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 球类运动技术、战术等, 培养学生的球类运动技能 。
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
![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00e866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6.png)
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并对《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详细的研制与解读。
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的体育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首先对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当前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随后,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发展趋势,阐述研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将对《标准》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其研制过程、主要内容、实施要求等方面,以期为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二、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支持,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体育学相关专业,为体育事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同时,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的学科设置也越来越完善,涵盖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多个方向,满足了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然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高校在体育学类专业的教学资源上投入不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在体育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缺乏创新,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体育教育和训练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体育学类本科专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制定了《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旨在规范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的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https://img.taocdn.com/s3/m/229e333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c.png)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一、引言随着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承担着培养优秀体育教师的重任。
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体育教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保障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背景与重要性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作为培养体育师资力量的主要阵地,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进而影响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部分高校课程设置过于陈旧,未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2.师资力量不足: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数量相对不足,且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提高。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是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重要环节,但部分高校存在实践教学环节不足、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四、保障措施:提升教学质量的对策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与挑战,提出以下措施以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1.优化课程设置: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大教师引进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3.完善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应加大投入,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同时加强与中小学等教育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4.强化教学质量监控:高校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5.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学校可设立奖学金等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
本科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
![本科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0dc6905fbfc77da369b13f.png)
本科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摘要:体育教育专业是本科专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也很重要,本文分析了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出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的方法,希望可以促进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发展。
关键词: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现状;策略当前本科院校教育在进行扩招,这促进了本科教育的发展。
本科学校教育就是要满足社会以及人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以及高素质的人才,而在教学中,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其关系着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样对学校培养人才的综合竞争力、学校的教育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保证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体育教育专业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1.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现状1.1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当前本科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教学质量,其中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一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具有一种高素质、结构合理、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教学质量,但是当前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够,教师素质水平存在差异,有的教师缺乏创新精神。
1.2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还是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很沉闷,极大的影响了教学的成果。
1.3专业学生生源质量不一学生的质量也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面对的学生质量都比较高,那么教学也会变得容易,质量就会有保证,如果学生质量较低,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当前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源广泛,体育素质存在差异,这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1.4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当前科技发展迅速,现代的教学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但是有的教师只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1]。
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cf5f0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6.png)
体育⼈才培养⽅案体育⼈才培养⽅案 ⼈才培养⽅案⼈才培养指对⼈才进⾏教育、培训的过程。
被选拔的⼈才⼀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才。
下⾯是⼩编为⼤家收集的有关体育教育⼈才培养⽅案范例,供⼤家参考。
篇⼀:体育教育专业⼈才培养⽅案 ⼀、培养⽬标 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才多元化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遵循德、智、体全⾯发展的⽅针和厚基础、宽⼝径、强能⼒、⾼素质、⼴适应的⼈才培养要求,以师范性培养为核⼼,确定体育教育专业⼈才培养⽬标为: 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和创新精神,能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作的复合型应⽤性强的体育教育专业⼈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主要学习体育科学、教育科学、⼼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能⼒的训练,掌握从事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科研等各项⼯作以及社会体育指导等⼯作的基本能⼒。
毕业⽣应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 1、掌握马列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定的⼈⽂基础知识,良好⼼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掌握体育科学、教育科学、⼼理科学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掌握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科研等的基本理论与⽅法; 4、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作、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作的基本能⼒; 5、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作的⽅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学校体育改⾰、体育科学以及体育教学研究的发展动态; 7、具有⼀定的体育科学研究和实际⼯作能⼒,具有⼀定的批判性思维能⼒; 8、初步掌握⼀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应⽤的基础知识,具有运⽤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三、主⼲学科 体育学、教育学、⼼理学 四、主要课程 教育学、教育⼼理学、体育⼼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理学、体育科研⽅法、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径、体操、篮球、⾜球、武术等。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基于体育大类专业教学标准文本的分析研究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基于体育大类专业教学标准文本的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7b12fd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5.png)
体育科技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年(第41卷)第4期 Vol.41,NO.4.202088《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基于体育大类专业教学标准文本的分析研究*王绍建 郑 青(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常德 湖南 415909)35On the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of Higher Vocational S chools”--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Teaching Standards Text for PE MajorsWANG Shaojian ,etal.(Hunan Golf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de 415909, Hunan , China)摘要:2019年职业教育的教学标准颁布,教学标准作为指导和管理教学的基本文件依据,其文本的表述应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标准文本的表述存在一定的问题。
研究认为:文本内容存在雷同性,文本的表述欠严谨等,标准还缺少必要的指导性内容。
文章指出制定标准要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区分,根据现在的版本进行更加科学化的表述,根据国家政策适当增加部分证书的要求,标准进行量化考核的指标,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关键词:教学标准;职业教育;问题;建议*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XJK2017BZY008);2019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JGB2019382);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8C1295)。
作者简介:王绍建(1984—),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高职体育。
所谓教学标准是由国家制定的,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方法、内容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和规范,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依据。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https://img.taocdn.com/s3/m/9ba2b668011ca300a6c39094.png)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0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我部专门组织课题组,对国内外普通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分析论证,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起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现将经广泛征求意见和经我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后修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课程方案》说明印发给你们,并决定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施行。
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加强对施行工作的领导,对《课程方案》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总结经验,认真研究解决,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通知转发给本地区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点的所有普通高等学校。
教育部二○○三年六月十九日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doc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说明.doc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269e818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b.png)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英文名称1.专业代码:0402012.英文名称:Physical Education二、专业介绍体育教育专业于1987年开始本科教育,经过30余年的历史积淀,已形成一定的办学规模,现有在校生350人,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国家级裁判5人。
设有体育学一级学科授权点。
体育学院拥有完整的体育教学条件和设施,部分场馆达到国际标准。
构建了以知识能力并重、创新引领实践为特色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体育师资人才,并对其他体育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各类体育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大连,服务辽宁,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践行秉承德育为先、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具备良好的体育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具有突出的单项运动技能以及扎实的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服务地方体育教育,富有创新思维、终身学习意识与自我发展能力,能够胜任中学体育教学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教师。
目标内涵:1.师德高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乐于从教的品质定力,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体育事业的教育情怀;依法执教,立志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学生为本:以中学生为主体,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
3.全面育人:掌握学科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帮助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4.综合素养: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扎实的体育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与知识整合的能力,能够以综合的人文、科学、艺术、信息等基本素养展开教育教学工作。
5.实践能力:具有扎实、规范的专项运动技术,掌握体育课程标准规定必修必学的运动技能,掌握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6.终身学习:具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良好的自我修养和人格魅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合作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https://img.taocdn.com/s3/m/f2ec9b6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6.png)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专业代码:04020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从2012年起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扎实的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学校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并可承担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为体育教师所必备的运动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教学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能与方法;3.具有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学校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7.专项技能达到二级运动员等级标准或二级运动员水平。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二)主要课程体育概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概论、体育教学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心理学、运动项目教学训练实践与理论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创新实践活动(教学技能实践、说课、创新创业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等。
五、修业年限、学分和授予学位(一)修业年限四年。
(二)学分140学分。
(三)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六、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类型、学时和学分分配、开课时间、课外实践安排等见表1。
七、课外实践要求(一)毕业论文/设计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评审通过、修改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3c442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b.png)
02
课程设置必修课程来自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介绍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 法,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全面理解 。
运动生理学
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 帮助学生了解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和作 用机制。
体育心理学
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活动和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体育教 学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式
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方式进行 ,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为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 们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社会反馈
反馈内容
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和需求,以及毕业 生在就业市场上的表现等。
反馈收集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就业数据等方式收集社会反馈 信息。
04
评估与反馈
学生评估
01
评估内容
学生的体能状况、技能掌握、理 论知识、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等 。
评估方式
02
03
评估结果
通过日常观察、测试、考试、实 践等方式进行,确保评估的客观 性和准确性。
根据评估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 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 步提高。
教师评估
评估内容
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课堂组织能力、教 学效果等。
学质量。
教师科研能力
科研经验
01
具备一定的科研经验,能够独立或合作开展体育教育相关的研
究工作。
学术论文发表
02
能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提高学术影响力。
学术交流
03
能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共同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
![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b605c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b.png)
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一、本文概述1、阐述研究背景:介绍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制定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体育教育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环节缺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体育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因此,制定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标准的研制,旨在规范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还可以促进体育学类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升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与解读,对于推动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制定国家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为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明确研究目的:阐述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即通过对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与解读,为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指导。
在本文中,我们明确提出了研究的主要目的:通过对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与解读,为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指导。
这一目标的设定,旨在为我国体育学类本科教育提供明确的教学质量标准,以优化和规范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进而提升我国体育教育的整体质量。
具体而言,本研究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国内外体育学类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研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461号(医疗体育类523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461号(医疗体育类523号)提案答复的函](https://img.taocdn.com/s3/m/05eb472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0.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461号(医疗体育类523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30•【文号】•【施行日期】2021.08.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461号(医疗体育类523号)提案答复的函委员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满足患者更加舒适化的医疗需求,大力支持麻醉等临床紧缺学科快速发展的提案》收悉,经商教育部,现答复如下: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我委高度重视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儿科、精神科、麻醉科、妇产科、急诊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为重点,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多种途径,截至2019年底,我国儿科、精神科、麻醉科、妇产科、急诊科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15.85万人、4.6万人、9.6万人、32.48万人、7.73万人,较2013年分别增加4.87万人、2.13万人、3.74万人、6.21万人、2.7万人。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一)关于加大麻醉等紧缺专业人才支持力度。
一是加快完善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
统筹卫生与健康事业各类医学人才的需求,制定卫生与健康人才培养规划,加强紧缺人才培养。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明确提出,坚持以需定招,合理确定招生结构和规模,要求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均须设置麻醉、重症、儿科学科,大幅度扩大麻醉、重症、儿科研究生招生规模,将麻醉、重症等学科纳入临床医学指导性二级学科目录并加大建设力度。
二是多措并举加强紧缺专业人才培养。
将全科、儿科、精神科、妇产科、麻醉科、急诊科、病理科、重症医学科等紧缺专业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目录,遴选专业基地2800余个,将紧缺专业带帽下达培训招收任务,2014—2020年累计招收培训紧缺专业人才13.3万余人(含专硕研究生),其中麻醉科医师3万人,人才培养数量较制度实施之前显著增加。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 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 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67166d084254b35eefd3485.png)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03]7号)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我部专门组织课题组,对国内外普通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分析论证,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起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现将经广泛征求意见和经我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后修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课程方案》说明印发给你们,并决定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施行。
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加强对施行工作的领导,对《课程方案》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总结经验,认真研究解决,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通知转发给本地区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点的所有普通高等学校。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三)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教师专业化视域下“3+X_型”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构建探析
![教师专业化视域下“3+X_型”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构建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136bb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6.png)
教师专业化视域下“3+X型”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构建探析李晓惠1,2邓芸3*李游1(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01;2.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28;3.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650600)摘要: 学校体育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对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该文立足于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位与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阐述新时代构建教练员专家型、运动健康管理专家型、文化传承专家型、新型(X型)的“3+X型”体育教师培养本土化体系的现实依据,探析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之维,为体育教师教育构建本土话语,精准定位,培养出更多符合中国国情、能担大任的“四有”卓越体育教师。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练员专家 运动健康管理专家 文化传承专家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3)19-0183-04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 System of "3+X-Type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thePerspective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LI Xiaohui1,2DENG Yun3*LI You1(1.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650201 China;2.Yunnan Physical Science and Sports Professional College,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650228 China;3.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Province, 650600 China)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complexity of school sports work put forward new challenges to the training of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Based on the current positioning of the curriculum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and the practical problems faced by school sports work,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actical basis of constructing the localization training system of "3+X-type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of expert coaches, expert sports health management, expert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new (X type) in the new era, and explor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imen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so as to construct local discours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precisely locate, and cultivate more excellen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ith firm ideals and beliefs, moral sentiments, solid knowledge and benevolence who are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can take on great responsibilities. Key Words: 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 Expert coach; Expert sports health management; Expert cultural heritage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而青少年体育的本质就是学校体育,因此,更加凸显了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规范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6a19854af1ffc4ffe47acdc.png)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规范(送审稿)为加强高等学校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的建设工作,树立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质量观,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规范。
本规范既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提供基本的指导性专业建设标准,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合理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依法实施专业评估的重要依据。
一、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概况(一)发展历程体育教育专业从诞生、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培养了大批体育教师和其他体育人才,为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追溯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要求各级学堂必须开设体育课程,拉开了我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序幕。
1906年,针对当时体育教师的需求状况,清廷学部通令全国各省,于省城师范学堂“设五个月卒业之体操专修科,授以体操、游戏、教育、生理、教授等法,名额百人,以养成小学体操教习。
”标志着我国以培训体育教师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教育专业由此萌发。
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竞赛活动的增多和女子体育的兴起,体育专业教育有了更大的社会需求和发展空间。
1919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在《关于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均设体育专修科与体育讲习会训令》中,要求各高等师范学校“均宜斟酌情形量为筹设。
并……于设立研究科时特置体育研究科。
”此后,体育专业教育渐成规模。
在培养目标上,师范学校体育科以造就小学体育教员为目的;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系)则培养中等学校以上体育师资。
在课程设置上,必修课与选修课并存,课程内容包括普通基础课程、教育课程、体育专业课程等。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背景下,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等要求。
在培养目标上,20世纪50年代对体育专业办学提出的要求是:为国家培养中等学校的体育师资,适当培养一批教练员和体育干部。
1963年教育部《体育专业专业计划草案》明确指出:必须全面扎实地学好并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中等学校体育教学和开展群众活动、业余训练的需要。
基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山西省体育学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基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山西省体育学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62d0d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f.png)
26《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1年01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我国高等院校面临教育力量薄弱、教育规模范围小、教育质量如何提高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如何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就业率等一系列焦点问题[2]。
本研究结合山西省高校体育学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文采用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同大学、太原师范学院、长治学院、运城学院、吕梁学院、忻州师范学院、晋中学院10所体育学类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数据探讨体育学类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改革的发展方向。
2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发展历程体育学类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指在具有一定规模体育教育理论、一定深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符合国家和地方高校的特点制定的特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教学内容和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培养过程的总和[3]。
我国高等教育体育学类体育教育专业历经6次改革,力求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革新出体育学类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4]。
每次变革都对体育学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不断完善与改革才能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才能使我国成为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这对全面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近年来我国体育学类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前三次的改革主要培养中学体育教师,能从事体育教育、训练、竞赛等学校教育工作,主要是当时是计划经济“统招统分”,适应当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
1997年则要培养能掌握体育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的专门性体育教育人才,对体育学类体育教育人才的专业性、专门性提出了要求[5]。
2004年进一步使社会需要和体育学类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扩大了专业的就业范围,培养出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6]。
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
![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b101b5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76.png)
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黄汉升;陈作松;王家宏;季浏;方千华;贾明学【期刊名称】《体育科学》【年(卷),期】2016(036)008【摘要】研究制定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既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重要体现,也是关系高等教育长远发展和改革全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本研究从发展趋势、深化改革、质量保障及国际经验4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背景,探讨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俄罗斯5个国家的高校体育专业标准,在全面、深入考察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结构布局、办学现状和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形势任务,研制了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该国家标准按照专业类群的整体思维,注重继承、发展和创新,包括概述、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与规格、学制、学分与学位、课程体系及说明、专业师资、教学条件、质量管理、附录9个方面内容,体现了指导思想站位全局、顶层设计系统集成、具体要求刚柔并济、深化改革多措并举、保障体系健全完善5个特点,对于加强新时期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31页(P3-33)【作者】黄汉升;陈作松;王家宏;季浏;方千华;贾明学【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17;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200240;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苏州 21502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17;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7.4【相关文献】1.关于制订《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思考 [J], 张瑞林2.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规范建设的思考 [J], 郑旗3.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规范建设的思考 [J], 郑旗4.理工类学校英语专业本科专业教材建设-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理工类院校)》为依据 [J], 王晶石;秦明利;;5.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基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J], 蓝建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文献综述
![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380cce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4b.png)
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文献综述刘彦;吴军霞;张维寿;孙为民;马莉坤【摘要】通过对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相关研究文献的查阅发现,当前的相关研究中微观性的研究多,宏观性的研究少;针对某一项目教学质量进行分析的多,针对体育教育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研究少;在学科相互借鉴、行业相互借鉴方面的研究少。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of the undergraduate physical edu- cation major, this paper finds that in the current related studies there are a lot of microscopic researches, while there are only a few macroscopic researches. There are many teaching quality analysis on a project, but the research on mutual learning in sub jects and industries is few.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t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期刊名称】《河北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6)005【总页数】3页(P42-44)【关键词】教学质量;体育教育专业;保障体系【作者】刘彦;吴军霞;张维寿;孙为民;马莉坤【作者单位】河北体育学院,石家庄050041;河北体育学院,石家庄050041;河北体育学院,石家庄050041;河北体育学院,石家庄050041;河北师范大学,石家鹿05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7.4教学质量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同时它也决定着高校的前途和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
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规范和提高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的培养质量,我国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通过对其研制和解读,可以更好地为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和保障。
《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一项全面、系统、科学的标准,旨在规范各高校的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活动,确保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
标准的研制过程经历了广泛的调研和专家评审,对于保证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该标准主要涵盖了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学科建设等多个方面内容。
其中,培养目标是指明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例如,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具备综合运动训练和指导技能等。
培养方案设计则需要根据培养目标,明确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合理组织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全面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标准还重点关注了实践教学,即通过校内外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方面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除此之外,标准还对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
设、学科建设等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对于培养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施,对于我国各高校的体育学类本科专业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一方面,标准规定了专业教学的基本框架和要求,帮助高校科学地制定和落实培养方案,推动专业教学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
另一方面,标准通过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然而,虽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标和要求,但是如何真正落地,成为各高校面临的挑战。
目前,一些高校在具体实施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部分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的安排还不够合理,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可能缺乏灵活性等。
因此,各高校需加强标准解读与应用,实现标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总之,《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和解读,为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
通过严格执行标准,高校可全面提升培养质量,打造更多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同时,各高校应积极引导标准的落实,解决实施中的问题,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我国高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通过规范专业教学的基本框架和要求,标准帮助高校制定和落实科学的培养方案,推动专业教学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
同时,标准还通过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等
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然而,实施标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对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和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灵活性的缺乏等。
因此,各高校需要加强标准解读与应用,实现标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通过严格执行标准,高校可以全面提升培养质量,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同时,各高校也应积极引导标准的落实,解决实施中的问题,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