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足迹_教案及反思
成长的足迹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成长的足迹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成长的足迹: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是一项极富挑战和责任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小学教师来说。
每一次的授课都是一次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机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回顾自己作为小学教师的教学经历,以及对这些经历的反思和改进。
第一节:了解学生需求教学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背景。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意识到了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
因此,我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来了解他们的需求,探索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这样,我能够更好地定制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第二节:灵活教学方法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的差异性,我的教学方法需要灵活应变。
有时,我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和交流来共同解决问题。
有时,我会运用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这些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三节:个性化评估在教学中,评估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评估方式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综合成绩,忽略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和潜能。
因此,我决定尝试个性化评估方法。
在课堂上,我通过作业、小组讨论和个人表现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样,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和进步,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反馈。
第四节:与同行的合作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在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时,我也认识到与同行的合作的重要性。
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能够让我了解不同的教学经验和观点,并帮助我改进自己的教学。
因此,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与其他教师分享经验并互相学习。
这种合作与共同成长的过程不仅增强了我的教学能力,还促进了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结: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是我成长的重要足迹之一。
在这趟教学的旅途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
通过了解学生需求、灵活应变的教学方法、个性化评估和与同行的合作,我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成长的足迹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如今的我们,拥有着大把的青春,无法感受时间由指尖溜走的感觉,亦无法感受流年飞雪的喘息,我们盘桓在青春的时光里,肆意的践踏着生活,不去想象以后的时光,不去理会时间的流逝,但最终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又如何甘心我们的青春这样流逝;如何甘心我们的时光如同流星。因此,我们奋起、我们展翅,只为我们不甘愿虚度光阴,放弃生活,埋没拥有着青春活力的自己。
阳光洒满大地天空蔚蓝无云我们正值最繁花年华的季节我们正处在法制健全的社会我们正生活在无数人宠爱的家庭里但我们却仿佛永远不知足般的一味向别人索取着一味的享受着却不知如何运用自己这锦绣年华更不知如何绽放自己这青春的色彩
成长的足迹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成长的足迹主题班会教案1
今天,站在这里,想讲几个故事: 首先是关于成长的: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1)主持人致辞,引出班会主题,并介绍到场老师
(2)青春感言(向班级征稿)
(3)歌舞表演,歌唱青春
(4)话剧或小品表演(突出成长路上的喜与忧,应该以忧为主,选取感人的故事。) (5)游戏(根据时间长短任选,建议第三个很有效果的):
①默契大考验之叠报纸。(一分钟内、三人搭配,两人放报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人表述纸上内容,猜得一题折一下报纸,答完8题仍能站立在报纸上者胜)胜者奖品.败者扎发 画眉3—5次 ②抢凳子,(8人一组7櫈,两组,每次淘汰一人)胜者奖品,败者扎发 画眉 两组一次2—3次
三、班级成长回顾。
(团支书分别就入校来几次大的集体活动,给予点评,引导讨论)
成长的足迹主题班会教案
成长的足迹主题班会教案班会背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困难。
这些经历不仅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同时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学会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本次班会以“成长的足迹”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成长历程,探究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了解成长的真谛。
班会目标1.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和经历;2.探究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3.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增强自我成长的意识和信心。
班会内容1. 成长的足迹分享在班会开始前,老师准备好一张A4纸和鲜花贴纸等材料,发放给每位同学。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一个足迹,并将其贴在墙上。
老师随机选择三位同学分享他们自己的足迹,并邀请他们讲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经验,并表达对自己未来的信心和期望。
2. 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邀请同学们就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进行探讨,让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同时也能够从困难和挫折中寻找成长的秘诀。
3. 情感体验通过班级互动和游戏等形式,引导同学们深刻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了解自己的情感世界并加强情感表达的能力。
同时,也要鼓励同学们通过积极的行动和努力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班会效果本次班会,通过“成长的足迹”的主题探究,有效地帮助同学们认识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帮助他们作出了更加积极的成长决策和行动。
通过情感体验和互动游戏,同学们也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情感需求和表达技巧。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能力。
六年级下成长足迹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长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个人成长的条件和方式;3.通过分享和交流,增强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习并理解成长的概念;2.掌握成长的条件和方式。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分享和交流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PPT以及教学素材;2.学生准备好自己的成长经历。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孩子成长图,并询问学生他们对成长的理解。
2.学习成长的概念(15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成长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成长的过程。
3.分享个人成长经历(20分钟)学生分小组,每个人依次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教师引导学生自信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并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倾听和提问。
4.探讨成长的条件和方式(20分钟)教师提问:你觉得成长需要什么条件?学生逐个回答。
教师通过引导,总结出成长的条件和方式,例如:努力学习、勇于尝试、相信自己等。
5.合作游戏:共同成长(2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游戏。
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关卡,小组成员需要共同解决问题才能过关。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分享。
6.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总结成长的概念、条件和方式,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七、课后拓展:1.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自己成长的作文,记录自己的成长点滴;2.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并进行交流。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成长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了个人成长的条件和方式。
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师在训练学生分享和交流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倾听和提问,增强了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同学,可能存在成长经历隐私的问题,需要尊重学生的自愿原则,确保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感到安全和舒适。
《成长足迹(难忘小学生活)》语文教案及反思
《成长足迹(难忘小学生活)》语文教案及反思分析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强健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
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冲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谢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
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鼓励,继续前进。
1.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目标。
2.发现并提炼教材中可操作的活动内容。
3.讨论并形成班级纪念册的框架。
4.成立活动小组,制定各组活动方案。
1.发现并提炼教材中可操作的活动内容。
2.成立活动小组,制定各组活动方案。
能根据自己小组的活动主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
课件、了解本组教材的内容。
预设过程设计意图师:(在音乐背景中深情表达)六年的时间已悄然流逝,不久,我们就要辞别美丽的校园,辞别朝夕相处的同学,辞别短暂而美好的小学生活,但这样的一幕幕将会永远珍藏在我们的心中。
(板书:小学生活)课件展示班级同学曾参加运动会、春游、秋游、升旗仪式等的照片。
(配乐)师:这一张张照片仿佛是一把把钥匙,翻开了我们记忆的匣子,同学们,看着这一张张照片,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你曾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哪些事情?(引导学生用比拟简练的话语来说一说)1.生交流2.师总结:是啊,跟老师、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有那么多难忘的事情。
(在“小学生活”前板书:难忘的)师:我们忘不了老师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忘不了同学的点点帮助、滴滴深情,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围绕“难忘的小学生活”这一活动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
师:通过本次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一起来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并把令人难忘的事情成一本班级纪念册。
《成长足迹》 说课稿
《成长足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成长足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成长足迹》是教材版本年级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以“成长”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文本和活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感受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
本单元的课文选材丰富,涵盖了记叙文、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而《成长足迹》这一课题,则是在综合了单元主题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的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将有机会整理自己的成长资料,如照片、奖状、作文、日记等,并通过交流、展示等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如收集资料、整理信息、表达交流等,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具体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好奇和关注。
在这个时期,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资料收集和整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他们在表达交流方面也可能会存在紧张、不自信等问题,需要教师创设宽松的氛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收集、整理自己的成长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和筛选。
(2)学生能够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成长足迹。
(3)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成长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在资料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成长的足迹》及教学反思[五篇模版]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成长的足迹》及教学反思[五篇模版]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成长的足迹》及教学反思大班社会教案《成长的足迹》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萌发长大了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收集整理自己的物品,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了解自己成长的故事,学会对养育自己的人感恩,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成长的足迹》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收集整理自己的物品,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
2.萌发长大了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了解自己成长的故事,学会对养育自己的人感恩。
4.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1.请家长帮助搜集幼儿从小到大各个阶段的照片、录像、物品。
2.将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分类贴在墙上(如婴儿照、三岁照、近照),将小衣服、鞋子等摆放在活动室恰当的位置。
3.请家长给幼儿讲讲成长的故事。
4.幼儿用书第1册。
活动过程:1.请幼儿自由观看全体幼儿小时候的照片,互相猜一猜是谁。
猜对的幼儿把自己的近照与它们靠在一起,贴在墙上,组成成长系列照片展。
2.请幼儿试着穿一穿小时候的衣服、鞋子,看自己长大了多少。
3.请1-2位家长讲一讲幼儿小时候的故事,让幼儿感受父母的爱和关心照顾。
4.请幼儿对父母说几句安慰、祝福的话语,或者亲吻、拥抱自己的父母。
5.请幼儿给父母梳梳头、捶捶背,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进行记录,一周统计一次。
为父母做一件事,如端一杯水、回家后给父母送拖鞋、亲亲父母等。
教学反思:一、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互相作用来实现的。
在这节课中,教师比较注重强调学生自主:自主寻找体现六年小学学习生活物品,自主介绍每件物品的来历意义,自主分析成长记录册制作的方法,自主制作,自主修改。
一节课大部分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悟,自己去探究,在自主活动中产生情感,在自主活动中成长。
《成长足迹》 教学设计
《成长足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2、帮助学生学会用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记录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和感受。
3、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期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成长脉络,选择有意义的事件和感受进行记录。
(2)指导学生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成长经历。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挖掘成长经历中的内心感受和成长意义。
(2)帮助学生克服在表达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展示自己的成长足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展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孩子从婴儿成长为青少年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成长的思考,提问学生:“在这段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自己的成长吗?”2、回顾成长(10 分钟)让学生闭上眼睛,静下心来,在脑海中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经历,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几件事。
3、记录成长(15 分钟)给学生发放纸张,让他们用文字、画画或者图表的形式,记录下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成长瞬间,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和自己的感受。
4、小组分享(15 分钟)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分享自己的成长记录,并讨论以下问题:(1)这些成长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2)在成长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5、班级展示(15 分钟)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成长记录,并简单讲述其中的故事。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在展示结束后进行提问和交流。
6、总结与展望(10 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足迹所带来的启示,对未来的成长有什么期望和计划。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记录整理成册,作为一份珍贵的回忆。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回家与父母交流自己的成长记录,听听父母的看法和感受。
2、组织一次“成长足迹”主题展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班级或学校的宣传栏中。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记录册中班教案及反思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记录册中班教案及反思很高兴为您提供帮助!以下是一个班级教案和反思的示例: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成长足迹记录册的重要性和作用;2. 让学生学会如何制作成长足迹记录册;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1. 成长足迹记录册的模板或素材;2. 录有同学们活动照片的相册或电子版照片。
教学过程:1. 导入:与学生分享“成长足迹记录册”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自己成长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制作成长足迹记录册的步骤和材料,并展示一些示例给学生参考。
3. 实践:分发成长足迹记录册的模板或素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并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和重要时刻。
4. 展示与分享:学生可在小组内或班级内分享自己的成长足迹记录册,鼓励互相借鉴和学习。
反思:教案教学目标:我成功帮助学生了解成长足迹记录册的重要性和作用。
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制作自己的成长足迹记录册,并能够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成长。
实施方法:我采用了导入、讲解、实践和展示与分享的教学方法。
导入部分通过分享相关概念和作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讲解部分清晰明了地介绍了制作成长足迹记录册的步骤和材料;实践部分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展示与分享部分则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
问题和改进: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制作成长足迹记录册的具体步骤还不够清楚,下次教学时可以增加示范环节,以更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另外,展示与分享的时间有限,下次可以安排更多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
总结:通过这次教学实施,学生们获得了制作成长足迹记录册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成长。
我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成长足迹》 教学设计
《成长足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能够清晰地描述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阶段。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以及如何组织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丰富写作素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典型的成长事例,并能够生动、具体地进行描述。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写作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成长的视频,如一个孩子从蹒跚学步到长大成人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成长的思考。
提问学生:“看完这段视频,你想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吗?”2、回忆与分享(10 分钟)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阶段,如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第一次独自睡觉、参加某次比赛等。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3、写作指导(15 分钟)(1)选材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深刻意义的成长事例,避免流水账式的叙述。
(2)写作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叙述事情的经过、描写当时的场景和自己的感受、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结构安排:指导学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或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文章。
4、写作实践(20 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开始写作《成长足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
5、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1)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2)引导学生从选材、写作技巧、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3)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提出改进的方向。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成长的足迹》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成长的足迹》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2.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成长历程,了解人类的个人和社会发展,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成长、探索和发现。
3.引导学生维护和谐、公正、包容、友善的文化环境,并增进学生与文化、社区、环境的联系。
教学内容成长的足迹1.成长的含义:引导学生分析成长的概念,启发认识生命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2.生命历程:引导学生了解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历程,探索生命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了解人生的变化和转折点。
3.家庭生活交际:引导学生发掘家庭生活中种种情感和交往方式,从中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家庭对个体的影响。
4.社会生活交往: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感受到不同文化和传统的碰撞、融合和对立。
并通过游戏、戏剧等形式加强与成人、同伴的沟通、交流、合作和决策能力。
教学方法1.体验式学习:通过游戏、操作、观察等方式启发学生对社会历程和现象的理解和认知。
2.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问答、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生命成长的奥秘。
3.合作学习:通过分小组合作完成一系列任务,启发学生拓展思维、互相合作和学会彼此沟通。
4.课堂展示:通过作品展示和口头报告等方式加强沟通交流,提升学生的表现和展示能力。
教学评价1.组织能力:能够组织小组完成任务,积极探索问题和策略,发挥个人的特长和潜力。
2.沟通能力:能够理解并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与人合作时注意沟通、倾听和协商,并能适应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手段。
3.问题解决能力:能够主动寻找和解决难题,遇到困难时不会退缩,而是想办法解决。
4.反思能力:能够总结体验和自己的成长历程,意识到自我发展的特点、个性和价值,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教学活动安排时间内容课时1 介绍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游戏体验式活动展开学习课时2 引导学生探究生命成长的奥妙,了解生命的各个阶段课时3-4 围绕家庭帮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促进学生与家庭的沟通与互动课时5 指导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的复杂和多样性,感知不同文化及传统的碰撞和融合课时6-7结合小组合作完成实践任务,巩固学生的沟通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课时8 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学生的成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社会领域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发展能力。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成长的足迹》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成长的足迹》含反思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们认识成长的意义,理解成长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幼儿们自我探索和体验的兴趣;•提升幼儿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维护意识;•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人生观。
2. 教学准备•班级人数:30人;•教具与材料:黑板、彩笔、PPT幻灯片、纸笔、活动道具、故事书籍等;•环境准备:准备好活动空间及其它有关需要的环境。
3. 教学过程第一步:开场导入(5分钟)老师使用生动的故事引导幼儿进入主题:成长的足迹。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展示成长的过程,让孩子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成长的历程;•教授幼儿们应该怎样正确理解成长的方法。
第三步:团体活动(60分钟)1.制作成长足迹展板老师准备好各种画纸、笔、贴纸等材料,鼓励小朋友们可以使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并将它们装进展板中。
2.成长分享会议活动在制作好成长足迹展板后,老师主持一个成长分享会,鼓励小朋友们展示自己在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滴滴,让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心得。
第四步:结业总结(10分钟)跟孩子们主要总结本次活动主题内容,回顾以及帮助孩子们反思自己成长历程中存在的问题。
4. 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本次课程构思基于幼儿园儿童的特点及年龄阶段的发展特征,旨在引导幼儿清晰认识自己成长的历程与方式,激发幼儿的自我探索和体验兴趣,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维护意识,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采用有趣和富有互动性的课程活动方式,让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感受成长。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幼儿们的表现和听取他们的反馈,可以发现多数幼儿认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优缺点,获得了一些新的理解,增加了对生命的认识和尊重,同时也可以在团队中交流自己的情感。
总之,通过开展社会科学教育,幼儿们从小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丰富、多元的社会参与经验,将有助于他们成为未来的出类拔萃的社会精英。
《成长足迹》 教学设计
《成长足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成长的含义,认识到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经历和变化,并能够通过文字、图画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成长的积极态度,让学生珍惜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成长经历,引导他们发现成长中的关键事件和变化。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思考成长的意义,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以生动、真实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成长的概念和重要性,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成长故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3、案例分析法展示一些优秀的成长记录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记录的方法和技巧。
4、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自己的成长记录,如写成长日记、绘制成长画册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孩子从婴儿到长大成人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成长的关注和兴趣,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成长?”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回忆与分享(15 分钟)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经历,如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上学、第一次获得奖励等。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3、案例展示与分析(10 分钟)展示一些优秀的成长记录案例,如成长日记、成长相册、成长视频等,分析这些案例的优点和特点,如记录的详细程度、情感的表达、形式的创新等,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
4、指导记录方法(10 分钟)向学生介绍记录成长足迹的方法,如写日记、画画、拍照、制作图表等,并强调记录要真实、生动、有感情。
5、实践操作(20 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始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
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给予指导和帮助。
6、展示与评价(15 分钟)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建议。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成长的足迹》
《成长的足迹》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自己成长的足迹。
2.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激发幼儿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并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展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照片和视频。
2.成长树模板:供幼儿绘制自己的成长足迹。
3.彩色笔、剪刀、胶水等绘制工具。
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1)教师展示PPT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并谈论自己在幼儿园的成长过程。
(2)教师提问:“你们在幼儿园都学到了哪些本领?有哪些难忘的事情?”2.活动展开(1)小组讨论①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②教师给出讨论话题:“请你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成长故事,包括学习、生活、游戏等方面。
”③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2)分享成长故事①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的成长故事。
②教师引导其他幼儿倾听、提问,培养幼儿的倾听和提问能力。
(3)绘制成长树①教师发放成长树模板,引导幼儿用彩色笔绘制自己的成长足迹。
②教师鼓励幼儿在成长树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表达对成长的珍惜。
(1)教师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4.课后延伸(1)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成长树的绘制,并拍照至班级群,共同见证幼儿的成长。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表现出较强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绘制成长树环节,幼儿充分发挥创意,用丰富的色彩和图案表现自己的成长过程。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了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情感。
但活动中也存在不足,如部分幼儿在表达时语言不够流畅,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并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好,我们的小组就像一列火车,每个小朋友都是火车上重要的一节车厢。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案成长的足迹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案成长的足迹【教案】成长的足迹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成长的过程、体验收获和困难,培养对成长的积极态度。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提高合作、沟通和分享经验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适用于小学四年级学生。
学生对成长有一定的体验,能够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自己在成长中的收获和困难。
通过课堂交流和互动,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成长的理解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困难。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成长的足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事情。
2. 提问:你觉得成长是什么样的过程?步骤二:展示(10分钟)1. 展示一些图片或短视频,反映人们成长中的收获和困难。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同组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在成长中的收获和困难。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步骤三:表达(20分钟)1. 给学生准备一张成长的足迹表格,包括时间、经验和感受三个栏目。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上台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并在表格中记录。
3. 鼓励其他同学提问、评论或分享类似或不同的体验。
步骤四: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成长的足迹,并思考成长的重要性。
2. 提问:成长中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要勇敢面对困难?3. 学生给出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步骤五:拓展(10分钟)1. 老师给学生展示一些成功人士的成长足迹,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2.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对某个成功人士的研究结果,并分享他们在学习中的感悟。
五、板书设计:主题:成长的足迹【教学方法】1. 分组讨论2. 课堂互动3. 小组分享4. 观察与思考【教学手段】1. 图片或短视频2. 成长足迹表格3. 成功人士的成长足迹资料【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成长的文章,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成长足迹。
成长的足迹教案范文
成长的足迹教案范文教案:成长的足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成长,明白成长的重要性,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成长的看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并能够写出一篇关于成长的文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教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理解成长的概念和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看待成长,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用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动物和植物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讨论成长的定义和意义。
(10分钟)2.导入新课:通过引导问题,让学生思考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
(5分钟)3.活动一:给学生分发一张空白的时间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在时间轴上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
(15分钟)4.活动二: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和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
(20分钟)5.活动三:请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成长的文章,并提出问题或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5分钟)6.活动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成长的文章,并在班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30分钟)7.小结: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思考成长的实质和自己的成长目标。
(5分钟)四、教学资源:1.视频或图片展示动物和植物的成长过程。
2.空白的时间轴。
3.关于成长的文章。
4.学生自己带来的成长故事和经验。
五、板书设计:-成长的定义和意义-时间轴上的成长经历-分享和交流-文章写作-成长的实质和目标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们对成长的概念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加深了对成长的认识和领悟,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写出一篇关于成长的文章。
同时,通过讨论和互动,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思考成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将学生的经验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成长足迹(难忘小学生活)》: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快乐学习成长——语文教案反思
《成长足迹(难忘小学生活)》: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快乐学习成长——语文教案反思。
一、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体验在小学阶段,我最喜欢的就是语文课了。
每当老师讲解语文知识,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
我记得有一次,老师讲到成语故事,详细讲解了其中的含义和来源,我整个人被深深地吸引了。
从那天起,我开始经常自己去研究成语,对这些古老而神奇的故事越来越感兴趣。
后来,我还通过阅读《红楼梦》和《水浒传》等古代经典小说来提高语文素养,增加知识储备。
这些阅读经历也让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另外,在学生作文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也是一件让我非常开心的事情。
我总是会仔细地阅读题目,思考何更好地构思好一篇作文输出。
在训练中,我也学会了如何用表达清晰、言简意赅的语言来写作。
这样的体验让我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优秀语文教案提高我语文素养的秘诀在小学生活中,我最受益的就是这些精心编写的优秀语文教案。
教案不仅指导我们的学习和思考,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精髓。
教案中的知识点设计非常的全面和丰富。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引导我们探究汉字的演变和构造。
这让我不仅了解了汉字的起源,还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这一理解让我更加热爱汉字、更好地运用汉字。
另外,教案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来让我们感受到语文的乐趣。
比如,在小学四年级,老师通过“诗歌大会”这个话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
我们可以品读各种风格的诗歌,以及自己创作和朗诵诗歌。
这让我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一种无限的乐趣,也更好地激发了我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三、回首往事,感受时间的飞逝回顾过去,时间飞逝。
我不禁感慨,时光如梭,好景不长。
不知不觉中,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一路走来,有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乐趣。
从小学思考为何学语文,到小学生活中的文字游戏和情感交流,小学语文学习的任何一步都让我受益匪浅。
因此,在我成长的每一步中,我的语文学习经验也是不可或缺的。
成长足迹教学反思
成长足迹教学反思第1篇:成长足迹教学反思范文篇一:成长足迹_教案及反思成长足迹学习目标: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通过引导学生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个*化作文,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5、承前启后,为下阶段的活动做好铺垫。
训练重难点: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用心感受老师的*勤耕耘,在浓浓的师恩中找寻成长的足迹。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六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
〕1、阅读单元导语,联系实际,激发开展综合*活动的兴趣。
2、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自由读。
指名说。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3、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4、根据“活动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制定和交流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第二、三课时1〔认真读“阅读材料”中的5篇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难忘的启蒙【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成长足迹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教师一直非常重视之。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长足迹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当我们开始这次综合*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四年。
“语文综合*学习”一切均是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质出发来进行的。
正如“语文课标”所建议的那样“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时间活动的紧密结合。
”我班根据教材上的活动建议和班级实际情况,以制作“成长纪念册”为轴心,以“师恩难忘”为切入口,教材引路,将课内外学习和生活融会贯通,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共同制作了两本“班级纪念册”,纪念册里融“集体荣誉”“同学情深”“师恩难忘”“我爱我家”四个栏目,在“集体荣誉”栏目里,学生搜集了四年来班级的奖状和同学们参加各种赛事获得的荣誉;“同学情深”栏目里有“最难忘的人和事”,用习作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有几年来同学们的合影,并加上了标题,记录自己成长的点滴;擅长画画的为同学画像后写下了心里话,记录下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师恩难忘”栏目里有回忆自己最喜爱的老师选择最感动的一件事学成的记叙文;有给老师的一封信;有给老师的建议等而且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合影,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感激未完,继续阅读 >第3篇:关于成长足迹的教学反思成长足迹教学反思(一)“语文综合*学习”通过一个个项目来展开,侧重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语文素养,而不是通过获取最后的结论来掌握语文知识,成长足迹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长足迹
学习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通过引导学生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个性化作文,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5、承前启后,为下阶段的活动做好铺垫。
训练重难点:
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用心感受老师的辛勤耕耘,在浓浓的师恩中找寻成长的足迹。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六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
〕
1、阅读单元导语,联系实际,激发开展综合性活动的兴趣。
2、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自由读。
指名说。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3、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4、根据“活动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制定和交流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
〔认真读“阅读材料”中的5篇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
难忘的启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作者对启蒙老师回忆的三件事
【教学难点】
“抗日讲演比赛”与“抵制日语课”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释题:什么叫启蒙?
(2)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请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说他对你的影响。
(3)文中作者那“难忘的启蒙”是什么?课题为什么叫“难忘的启蒙”?请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写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
2、这几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怎样的品质?
3、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交流感悟,深入理解。
1、这篇文章回忆了小学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情?
2、你觉得“我”的启蒙老师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1)热爱祖国
①演讲----教师引导:“我们”的演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的?说明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②宽严之间----教师引导:对什么宽?对什么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治学严谨,教育严格
①“嗅觉特长”的故事----教师引导:你对这件事怎么看?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②“写大字”的故事----教师引导:老师说“我”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联想一下,老师批评你时你是怎么想的?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3、理解最后一段话。
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了,是什么意思?最后一个反问句是什么意思?由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情感迁移深化理解。
读了课文,你想到了哪位老师,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具体的事例说说这个老师的美好品质。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
老师领进门
【教学目标】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会用“娓娓动听”、“恭恭敬敬地”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2节。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课前准备】收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谁能来说说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作家回忆了她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课文。
1、板书:老师领进门。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然后说说课文大意
3、自读课文,找出生字,集体识字。
(1)告诉学生识字新要求:“大家看到了,课文后面没有列出生字,以后的课文都这样,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已认识了很多生字,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自己找生字、自己学生字。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查字典。
(3)检查。
4、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不读破句)、流利(口齿清楚,音量适中,速度适宜。
)
三、再读,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怎样领进门?找到有关句子,然后交流。
2、领会田老师想象力的丰富。
(1)朗读课文中的小诗;(2)默读田老师讲述的故事;(3)对照故事理解小诗,找到两者对应的内容;(4)听:想象故事中的意境,感受田老师的丰富的想象力;朗读:品味故事的韵味,感受田老师的口才。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1)“我听得入迷,恍如。
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抓住重点词语(尤其是“身临其境”)品味、朗读(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
解释第一句,并朗读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4、尝试背诵第二节。
四、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名人不忘师恩的故事流传至今。
推荐阅读鲁迅的《藤野先生》、毛泽东的《我的老师徐特立》。
五、课后拓展。
(一)说说我心中的好老师。
(二)自读《新来的王老师》《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完成表格:
1、说:想想在小学生活里,曾经发生过哪些让你难忘的人或事?可借助照片,小组互说,指名全班交流。
勾起回忆,引起共鸣。
2、忆:难忘的小学生活
第四、五课时〔制作“班级纪念册”<包括课外实践时间>〕
【教学要求】
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作文。
说写结合,完成两篇作文
(1)介绍照片中的“我”;
(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照片中的“他”)。
【教学过程】
1、导语。
2、范例及讲评。
你为什么带这张照片来?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先想一想,谁愿意说说?讲评重点:有无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3、练习。
(1)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4、大组交流。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得较好?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介绍各自的特点。
5、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6、相互修改。
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7、小结。
【板书设计】
班级纪念册
“师恩难忘”“同学情深”“集体荣誉”“艺术天地”“美好祝愿”……
第六课时〔《难忘师恩》交流汇报〕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为了制作好我们的成长记录册,大家都积极地活动开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难忘师恩”的板块。
二、师恩难忘,活动载情。
1、“教诲深深”(评语组)
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为我们写了多少评语呀,于是我们就进行了一次评语大搜索。
小组成员出示活动计划,并给予介绍。
(1)小组成员一边展示照片,一边进行简要的解说。
(2)给照片加小标题。
3、“师恩浓浓”(作文组)
①小组三言两语汇报本活动小组的名称、收集材料的途径,作文类型(记叙文、书信、诗歌)等,并表达对提供材料的同学的谢意。
②欣赏习作。
(寻找成长的足迹,感念师恩)
(预设)生:这些作文写得很好,同学们能从各自的成长过程中,选取独到的事例,再现老师对的鼓励、教育和关爱,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请大家与我们一起再来感受“师恩浓浓”!
A深情诵读习作《老师,我想对你说》。
B片段赏析(2个)。
③引导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