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电影音乐中的民族意蕴
浅谈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哲学意蕴
浅谈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哲学意蕴谭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本文将就他的音乐作品中的某些代表作进行分析,揭示谭盾作品中的哲学意蕴。
谈盾的音乐作品中体现出的一大哲学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他的作品《船歌》中,谭盾利用独特的和声和旋律,表现了强烈的海洋氛围。
这首曲子以温柔的节奏和动人的旋律描绘了大海的壮美和宽广。
这种表达方式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在大海中游荡和探索,感受自然的美妙与无尽。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体现出的另一个哲学思想是对生命的思考与追问。
在他的作品《山世兄弟》中,通过纯音乐无词的方式,谭盾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与尊严。
这首作品以激情四溢的旋律和动听的节奏,描绘了山世兄弟们生命中的困难和悲欢离合。
谭盾通过音乐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追问,探索了人类存在的真谛以及与之相伴的痛苦与喜悦。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还体现出了对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在他的作品《晓寺》中,通过深邃而安静的音符,谭盾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这首曲子以虔诚的旋律和节奏,描绘了寺庙的宁静与祥和。
谭盾通过不同的音乐元素,将人们的思绪引向人性的本质,探索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善与恶、喜与怒、哀与乐。
这首作品呼唤人们对内心的审视,渴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通过对人与自然、生命和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谭盾展示了他对人类存在与终极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仅是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哲学的思辨与反思。
谭盾的音乐作品给人们带来思考和启发,让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生命和人性等课题,在音乐中寻求哲学与生活的契合点。
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探析
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探析[摘要] 2000年,由华人导演李安指导的电影《卧虎藏龙》,在第73届奥斯卡电影节中获得十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原创音乐奖”和“最佳主题曲奖”, 电影中的音乐,由世界著名作曲家谭盾担纲,他将东方与西方的音乐有机的融合,使之既有独特的东方美感,也有特定的西方情调,呈现出民族性、融合性、情感性等诸多美感特征。
[关键词] 谭盾;影片《卧虎藏龙》的配乐;民族性、融合性、情感性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体裁,它既有音乐的一般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在当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部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能够深刻地表达影片的主题思想,细致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烘托影片的气氛。
一些国外导演尤其注重电影配乐的创作,通过音乐,使情感诗意化,即使是闭上眼睛也能跟随着影片一起呼吸。
电影《卧虎藏龙》中的音乐,由世界著名作曲家谭盾担纲,他将东方与西方的音乐有机的融合,使之既有独特的东方美感,也有特定的西方情调。
在诸多评论中,笔者认为,其中有一句最为直观和明了:“《卧虎藏龙》里最华丽的是武打,最深沉的是对白,最感人的是音乐”。
一、谭盾和电影《卧虎藏龙》谭盾,1957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郊区,湖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自幼生长在这里的谭盾,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使得他对中国古典音乐尤为痴迷。
1978年,谭盾带着一把只有三根弦的小提琴,考上了中国音乐的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
并师从赵行道、黎英海等名师,顺利获得作曲系的硕士学位。
1979年,谭盾创作了人生的第一部交响作品《离骚》,因为作品中使用了鼓、萧等许多之前从未在交响乐中出现的乐器和声响,引起了热烈的争议。
1983年,他以交响曲《风雅颂》赢得了国际作曲大奖。
由于作品前卫,在国内鲜有认同者,谭盾转向美国发展。
最初在美国,甚至还有过街头拉小提琴卖艺的经历。
1989年,他用自制的乐器演奏了作品《九歌》,引起了国际音乐界的关注,谭盾也由此获得了认可。
浅谈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哲学意蕴
浅谈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哲学意蕴
谭盾是中国当代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其音乐作品以其深刻的哲学意蕴而著称。
谭盾的音乐作品常常引人深思,通过音乐传递出他对人生、爱情、自由等主题的思考和探索。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常常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他用音乐来表达对生命的赞叹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他的作品《定型》描述了人们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一些固定模式和定型思维,他试图通过音乐来唤醒人们对这些定型的思考和反思。
谭盾的作品《世间人》表达了对世间种种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呼唤。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常常蕴含着对爱情的思考和追求。
他用音乐来表达出对爱情的美好和对爱情的追求。
他的《迷宫音乐》以音乐的迷宫形式展示了爱情的复杂和迷茫,他试图通过音乐来传递出对爱情的思考和呼唤。
他的《倦游》中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爱情的向往。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常常包含着对生命的坚守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试图通过音乐来展现人生坚持和人性的美好。
他的作品《未完成之歌》中表达了对生命的坚持和对未完成的渴望。
他的《鬼魂记号》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他用音乐来表达对人生、爱情、自由和人性等重要主题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他优美的音乐,我们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存在的意义,同时也唤起了我们对这些重要主题的思考和反思。
谭盾的音乐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更展现出了深刻的哲学内涵,让人们在聆听中得到启发和思索。
你能理解谭盾的音乐吗?
你能理解谭盾的音乐吗?导读:谭盾是一位极具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当代著名音乐家,他被认为是中国先锋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
本文通过介绍谭盾不同寻常的音乐理念和超常规的音乐创作,使人们进一步理解谭盾的音乐。
近些年来,谭盾这一传奇人物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从电影《卧虎藏龙》的主题歌曲开始,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而写的原创音乐,到2008年以《拥抱爱的梦想》角逐北京奥运会主题歌,谭盾已走近人们的生活。
谭盾,1958年出生,湖南长沙人,我国当代著名音乐家。
1978年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随赵行道、黎音海学习并取得作曲硕士学位。
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198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随大卫・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学习并获得音乐艺术博士学位。
谭盾是一个天才音乐家,早在大学时期,即成为当时中央音乐学院著名的“四大才子”之一。
《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就是他在校时创作的。
“风、雅、颂”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三个部分的总称。
谭盾选择这一题材,是力图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感受和领会,将现代人的思想情感融于其间,并运用丰富的音乐艺术手段表现出来。
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
因此,在这部作品中,中国古代传统音乐因素和风格的展现与现代作曲技法和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成为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
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五部交响戏剧系列、观念音乐--自然系列、歌剧《茶》、多媒体交响协奏曲系列、《死与火:和画家克利的对话》、四重奏与琵琶《鬼戏》、歌剧《牡丹亭》、由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委约的歌剧《马科・波罗》、受德国"巴赫国际协会"委约的《复活之旅》、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的《卧虎藏龙》、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而写的原创音乐、为香港回归而作的《交响曲:天地人》、《世界交响曲》以及为世界著名钢琴家朗朗改编创作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等等。
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赏析
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赏析我是一个武侠迷,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部武侠电影。
潇洒飘逸而又不失刚劲威猛的武术动作,轻灵幽美、飘渺脱俗的画面场景,再加上古典唯美、空灵凄婉的配乐,本片可以说是武侠电影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尤其是它的配乐,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东方意蕴诠释得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
这部影片也在国际上大获成功,狂揽多项大奖,更是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最佳音乐片等多项荣誉。
作为铁杆武侠迷的我,将这部电影看了不下十遍。
上了一学期的《影视音乐赏析》课程,对电影中的音乐也有了一定的感悟与体会。
借此机会,我想写一写我对这部电影中诗情画意的唯美配乐的一点非专业的看法与见解。
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创作人谭盾,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曾被纽约时报誉为“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再加上欧美的人生经历,使他的音乐将东方诗情画意的意蕴和西方的艺术美感结合在了一起,创作出了一部部的传世经典。
与在这部影片中,这一点更是得到完美的体现。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卧虎藏龙》的唯美音乐世界!首先电影的开头,在一阵舒缓悠扬忧伤深沉的配乐中,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的画面,有小桥流水、绿柳轻舟,远方青烟浩渺。
这时,绵延曲折的青石路上,一个一身青衫的江湖侠客,牵着一匹瘦马,缓缓走过,天边夕阳斜挂残林。
两旁几个的乡村农夫挑着农具,从田里务农归来。
道路两旁是波光粼粼的水面,点缀着几叶凋零的残荷,这是一幅多么诗意的画面,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哀伤忧郁,这种具有浓郁东方情怀的氛围,通过大提琴的凄婉演奏,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
电影的一开头,就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卧虎藏龙、刀光剑影的江湖世界。
接着是俞秀莲带着押镖的队伍进京城,这时的音乐变得大气磅礴、宏厚激昂,同时画面中出现的是繁华昌盛、高楼林立的京城俯瞰图,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画面与音乐的完美搭配,不禁让人拍案叫绝!在玉娇龙盗剑那一段情节中,影片先是展现京城夜晚祥和宁静、万籁俱寂的氛围,但见千家万户,灯火俱熄,这时的音乐也安静轻柔、悠扬舒缓。
浅谈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哲学意蕴
浅谈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哲学意蕴谭盾是中国当代著名音乐家和作曲家,其作品在音乐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他的音乐作品中融入了许多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仅体现在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上,还体现在作品创作的方式和手法上。
下面将对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哲学意蕴进行浅谈。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自由,反对权威主义和歧视。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常常描绘人类的悲欢离合和人类精神的追求。
他的交响曲《兰亭序》以东晋文学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灵感,表达了人类追求自由和美的主题。
这首曲子中充满了激情和力量,表达了人的内心的激荡和追求。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融入了一些宗教哲学的思想。
宗教哲学关注人与神的关系、人生的意义和人的超越性。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宗教题材,如《天堂》,《草木之城》等。
这些作品中的音乐语言常常具有庄严、肃穆的氛围,通过音乐的表达传递出人对超越性的思考和追求。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还包含一些关于时间和历史的哲学思考。
时间和历史是哲学思考中的重要议题,涉及到人类的存在和命运。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通过音乐的编排和发展,表达了对时间和历史的思考。
他的交响曲《长城》,以中国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长城为创作题材,表达了时间的延续和历史的沉淀。
这首曲子中通过音乐的起伏和发展,带领听众穿越时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深远。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还具有一些现代生活的哲学思考。
现代生活充满了快节奏和碎片化,人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沉思和情感的表达。
谭盾通过音乐作品表达了对现代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他的钢琴协奏曲《简》中,以简洁、朴素的音乐语言表达了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厌倦和追求内心宁静的诉求。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融入了许多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仅体现在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上,还体现在作品创作的方式和手法上。
通过音乐的表达,谭盾传递出对人文主义、宗教哲学、时间和历史以及现代生活的思考和思索。
这些哲学思想使他的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也赋予了听众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浅谈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哲学意蕴
浅谈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哲学意蕴谭盾是一位中国当代著名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哲学意蕴。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哲学意蕴。
谭盾的音乐作品常常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类存在的思考。
他的作品中常常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通过音乐传递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美感。
在他的交响诗《黄河》中,通过音乐的力量再现了黄河的滚滚波涛,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表达了对人类存在的思考。
他的交响曲《生命·舞走》通过音乐的方式探索了人类的存在意义,并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类文明的憧憬。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也体现了对人类情感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他的音乐作品常常通过音乐语言传递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他的交响曲《激情》中,通过音乐的张力和激昂,表达了对人类激情和情感的探索。
在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他的歌剧《牛虻》通过音乐的力量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关注。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还融入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追寻。
他的音乐作品常常以音乐语言探索艺术的边界和展示美的光芒。
在他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了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和创新的尝试。
他的歌剧《铁道游击队》就将音乐与戏剧相结合,展现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碰撞和融合。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他的作品通过音乐的力量传递了对自然、人类存在、情感、社会现实、艺术和美的思考和回应。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辨和表达的方式,通过音乐的语言唤起人们对生命、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和关注。
谭盾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邃的创作理念,使得他的音乐作品在中国当代音乐界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民族灵性的表达——试论谭盾钢琴组曲《忆》的民族化演奏诠释
I~II_,十艺Tit HI究I I__R三三B=R匚I 民族灵性的表达----试论谭盾钢琴组曲《忆》的民族化演奏诠释沈阳音乐学院/李依桐摘要:钢琴组曲《忆》是作曲家谭盾的早期代表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从现代音乐分析的角度重新解读钢琴组曲《忆》,无论是其创作手法还是其结构、风格以及意蕴都极具艺术魅力,所以结合《忆》的创作背景对其做深入性分析,全面性探讨《忆》的艺术价值和特点,这对了解谭盾的音乐作品具有积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对其创作和演绎中的民族化特点来阐述,旨在从更深层的角度发掘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钢琴组曲《忆》湘楚文化民族化演奏诠释谭盾,作为当代最知名的中国音乐家,更是具有世界声誉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一直以来以极强的感染力和特立独行的创作思维受到专业音乐界的重视,并也饱受争议。
其代表作品《乐队剧场》《鬼戏》《地图》《水乐》等,以独具特色的现代创作技法和与众不同的新潮音乐体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他凭借卓越的音乐写作技术和对于社会、时事、时代的敏锐洞察力缔造出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钢琴组曲《忆》是谭盾的早期代表作之一,又称之为《八部水彩画的回忆》,由八首形象鲜明的小品所组成,各个乐章的篇幅虽然比较短小,但是其各有特点。
此曲将中国民族化的审美意趣和近当代作曲技术进行了成功的融合,是当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中西合璧”的佳作。
分析这部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发现,其在艺术特点上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在演奏诠释方面,又将钢琴演奏的多种技术手法于民族化的音乐理念进行了有机的融合。
可以说,这部钢琴组曲从音乐创作思维到写作技法再到具体的思想内涵和意蕴表达,都是一部值得去研究和探讨的佳作。
一、其人其作谭盾于上世纪50年代出于湖南,自幼受到了湘南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少年时期就已显露出对于音乐的天赋。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高考恢复的时候,他怀揣梦想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
在这里,他随黎音海先生潜心学习,不仅完成了本科作曲专业的学业,更是跟随李华德先生学习指挥专业并获得了硕士学位;1982年,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关于湖南乡音八部小品》问世,初露锋芒;1986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赴美进修并获得了音乐艺术博士学位,并跻身于世界音乐艺术舞台,其早期作品如《牡丹亭》《离骚》以及《马可波罗》等,均得到了专业音乐界的认可,他的艺术作品在各类赛事和活动中屡获殊荣,纽约时报更是将其评为“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人之一”。
浅析谭盾音乐的中国元素_张敏
人文高地Cultural Highlands浅析谭盾音乐的中国元素张敏 河北大学 075000摘要:谭盾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名音乐家他为中国的音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代音乐界对谭盾的音乐已经有了诸多的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谭盾的音乐背景,以谭盾的音乐作品中的中国元素为研究点,分析了谭盾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力。
关键词:谭盾音乐;中国元素;传承;发扬现在“谭盾热”在时间的推移下,已经不像当初那么受到关注了,当我对谭盾作品再次欣赏的时候,心里的感触丝毫没有因为谭盾热而发生变化,感触仍然很多,我把我心中的感想写了下来。
谭盾在湖南长沙出生,因从小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便开始了自己的京剧音乐人生,在一九七八年的时候,谭盾终于考进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通过赵行道、黎音海导师的指导与教导,他还取得了作曲硕士学位,在一九八六年的时候,在中央学院毕业,同时还获得了奖学金,是由美国哥伦比亚颁发的。
赴美后,经过不断的努力,勤奋好学,终于取得了音乐艺术博士学位。
他是我国音乐最高学府著名的才子,上学期间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采用的素材都是古老的,传统的,主要有流传民间的曲调,我国宫廷的音乐以及庙堂赞歌等,风格淳朴,但是不流于俗。
这个作品在1983年荣获了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的二等奖。
此作品也获得了媒体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先锋音乐的代表作,他本人也被誉为“崛起的一代”的优秀代表之一。
谭盾到达美国以后,很多名气很大的乐团来聘请他专门为乐团创作曲子,谭盾还出任了BBC的作曲家副指挥,并在在一九八八年的的美国,举办了首次个人作品的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音乐家在美国举办的音乐会。
在众多的谭盾音乐作品中,都掺杂着中国元素,将其在作品中展现的绘声绘色,让中国的文化得到了更大的传播,从而释放出了中国文化的精深。
所谓中国元素,就是我们中国人一致认可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不仅是中国的尊严,还代表了整个民族的形象,中国的符号,民族习惯都是属于中国元素。
浅谈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哲学意蕴
浅谈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哲学意蕴谭盾是中国当代知名的音乐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他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而广受好评。
在谭盾的音乐作品中,常常能够找到一些哲学意蕴,这些意蕴表达了他对生活、人性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几首谭盾的代表作品出发,浅谈其中蕴含的哲学意蕴。
谈盾的作品《狮子座》中蕴含了对宇宙与生命的思考。
这首作品以宇宙为背景,展现了宇宙的广阔和神秘。
它以悠扬的旋律和丰富的音色描绘了恒星闪耀、星云迷离的场景,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该作品也揭示了宇宙与人类的联系。
在音乐的旋律里,融入了人类的心灵和情感,通过音乐的声音向听者传递了对宇宙的敬畏和探索的渴望。
这反映了谭盾对宇宙意义的思考,他试图通过音乐来探索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并让人类重新认识和思考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意义。
谭盾的作品《赛场》中反映了人类内心的哲学追问。
这首音乐作品通过动感的节奏、积极向上的旋律以及丰富多变的音色,展现了竞技场上的激烈比拼和人类对胜利的追求。
在比赛中,人类也会思考胜利的真正意义。
谭盾在音乐中穿插了许多安静、哀伤的音乐片段,表达了在胜利的背后,人类内心对生死、意义和自我价值的质问。
这种思考使得该作品不仅仅是一首纯粹的运动音乐,而是让人们通过音乐反思竞争、胜利的意义,进而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谭盾的作品《伤逝》中体现了对人生轮回和生死的思考。
这首作品以悲伤的曲调和深沉的音色描绘了人生从诞生到死亡的过程。
在音乐的旋律中,体现了人生的起伏和无常,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认识。
该作品也传达了对生死的接受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谭盾试图通过音乐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并引导人们思考生死的关系以及生命中的意义。
谭盾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他通过音乐表达了对宇宙、人性和生命的思考,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和思考自身的存在和意义。
通过音乐的力量,他试图唤醒人们对世界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珍惜。
谭盾的音乐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道德、文化和哲学的表达,让人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获得了心灵的滋养和启示。
电影主题曲归途有风赏析
电影主题曲归途有风赏析
《归途有风》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该电影以中国传统
武术为题材,讲述了一个关于家族、荣誉和信念的故事。
电影的主
题曲也名为《归途有风》,由著名音乐人谭盾谱曲,朱哲琴演唱。
这首歌曲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其深情的旋律和歌词,
为整部电影增添了许多情感和内涵。
首先,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动听,充满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
悠扬的笛子声和深沉的弦乐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
氛围。
这种音乐风格与电影中的武术场景相得益彰,为电影增添了
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氛围。
其次,歌曲的歌词也充满了深刻的内涵。
歌词中描述了主人公
在追寻自己内心的信念和坚持时所经历的磨难和挑战。
这与电影中
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内心挣扎相呼应,使得观众更能够深入地体会
到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最后,这首歌曲在电影中的运用也非常巧妙。
在电影的关键场
景中,歌曲的旋律会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升华,为整个故事增添了
许多戏剧性和感染力。
尤其是在电影的高潮部分,歌曲更是成为了
情感的发泄和宣泄,使得观众更能够沉浸在电影的氛围中。
总的来说,《归途有风》这首主题曲在电影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其动听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词,为整部电影增添了许多情感和内涵。
这首歌曲与电影的主题紧密相连,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完整和感人。
谭盾电影音乐中的民族意蕴研究——以《卧虎藏龙》、《英雄》、《夜宴》为例
谭盾电影音乐中的民族意蕴研究——以《卧虎藏龙》、《英雄》、《夜宴》为例谭盾,一个影视音乐的奇才。
他的音乐作品擅长融入各种元素,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文化。
本文将以他的三部代表作,电影《卧虎藏龙》、《英雄》、《夜宴》为例,探讨其中的民族意蕴。
一、《卧虎藏龙》《卧虎藏龙》是一部讲述中国武侠故事的电影。
谭盾的音乐为这部电影增添了无数的艺术色彩,他的音乐被称为“震撼人心的声音画面,唯美典雅的华夏韻味”。
从整体来看,谭盾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古琴、二胡等乐器用来描绘历史感。
同时,他的音乐融合了西方的交响乐,使得整个片子的音乐更具有沉稳和力量感。
在电影的经典场景中,谭盾的音乐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比如“下雨的夜晚”,情感哀婉的古琴声加上阴暗淋漓的画面,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悲怆;“相见恨晚”,流水般的二胡声穿透了灵魂,情感直击观众。
从局部来说,谭盾的音乐也将中国标志性的音乐元素深入融入到了音乐之中。
比如非常经典的《卧虎藏龙》主题曲,用了一种充满东方气息的女声歌唱,让人们在观影的同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中国的文化内涵。
二、《英雄》《英雄》是一部以中国古代传说为背景的电影,谭盾的音乐为这部电影大气磅礴的画面增加了不少的代入感。
在《英雄》中,谭盾巧妙地将传统的中国器乐,如古琴、丝竹乐器引入到交响乐的编排当中,混合出重奏、群体、哀婉的音效。
在电影的经典场景中,谭盾的音乐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例如,电影开头出现的带着清晰泼墨效果的动态画面,谭盾的音乐用悠扬跳跃的笛声表现出传说中的吕洞宾峰头授道的场景,将观众们带入到了一个神话的世界。
而大气磅礴的《无间道》的音乐也让人们感觉到了一个雄壮的中国古代。
三、《夜宴》《夜宴》是一部以明代寿康皇帝为背景的古装电影。
谭盾秉承一贯的创作理念,用音乐的语言生动诠释出焦点人物们的内在丰富情感世界。
在电影中,谭盾的音乐以奏鸣曲的形式出现,全曲剧情的音色延续贯穿。
其中,葫芦笙、二胡等中国传统器乐命运共振,具有深刻的意境感染力。
浅谈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哲学意蕴
浅谈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哲学意蕴谭盾是中国现代音乐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他的音乐作品深受广大听众喜爱,其中尤以其哲学意蕴深奥、精深的作品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主要从谭盾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哲学意蕴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加深人们对谭盾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哲学意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基础的哲学意蕴;二是以文化、历史、神话等为背景的哲学意蕴。
以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基础的哲学意蕴,主要表现在谭盾音乐中极具思想性的主题和内涵。
例如,他的歌剧《刘三姐》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耕读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对农民的感情世界和对封建剥削制度的揭示,反映了中国西南民族手工艺文化的传统美学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这一主题呼吁人们拥抱和珍惜传统文化,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自由、人权的向往和追求。
谭盾的音乐作品不仅通过音乐语言传达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能够引发听众的共鸣和思考,使人们意识到自然、美、自由等哲学概念的深刻含义。
以文化、历史、神话等为背景的哲学意蕴,主要表现在谭盾音乐对传统文化的阐述和发扬。
他的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通常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运用中国民间歌曲、器乐和舞蹈元素,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作品。
例如,《黄河大合唱》作为中国重要的抗战歌曲,在谭盾的重新编排中,更凸显了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谭盾的音乐作品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多彩和复杂性,使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谭盾音乐作品中的哲学意蕴是多方面的,既有以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基础的哲学意蕴,也有以文化、历史、神话等为背景的哲学意蕴。
谭盾音乐作品的哲学意蕴不仅表现在其严谨的创作理念和音乐语言中,更体现在了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深入挖掘。
这种哲学意蕴的体现,不仅使其作品在艺术上产生了深刻的内涵,更以教育、启迪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为重要的意义。
浅谈谭盾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文化倾向
音 乐理 论 ・
大 众 文 艺
浅谈谭盾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文化倾向
谢 星 ( 贵 州大 学 5 5 0 0 2 5 )
摘要 :谭盾被誉为东方的马可・ 波罗是 中国音 乐文化名片。他的音 路上 , 并非 一帆风 顺 ,他 也受 到 了他人 质疑 ,受到 了谴 责与 不支 乐跨越 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众多界限,对世界 乐坛产生了不可 持 ,但 是 现实 的挫 折 并没 有阻 碍他 前行 的步 伐 ,相 反,更 加激 发 磨灭的影响。谭盾创作的音 乐跨越 了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多媒体 了他 的音 乐潜 能 ,他 的身 上具 备 了湖南 人特 有 的这种 开拓 进取 、 与表演艺术的众多界限。笔者通过分析 湘楚文化 以及 东方音乐大师武满 勇于探 索 、不 怕 险阻 的精 神 ,音乐 创作 之路 是艰 辛而 孤独 的 ,坚 彻对谭盾创作的影响,从而看到 了谭盾音乐中强烈的民族文化倾向。 忍的性 格 使谭 盾更 加坚 持 自己的想法 , 按照 自己的音 乐观 念去 创
一
作 为 中国八 十年 代 的先锋 作 曲家 ,谭盾 的名 字无 疑 是在 国 内 外有 着最 强烈 的 回响 。他 的作 品在 国 际上屡 获大 奖 ,他 的创 作处 处 闪烁着 中 国所特 有 的人文 意识 光芒 ,民族 音乐 文化 在他 的作 品 中得 到充 分展现 ,他 是 一名 勇于 创新 的 中 国现 代 作 曲家 ,吸收 西 方音 乐创 作理 念与 技 巧, 同时作 为湖 南人 的 他 ,在走 出 国门后 , 他 又重 新 回到 曾生 活过 的乡 土 ,听音 寻路 ,找到 自己的根 ,感 受 那 深厚 的湘 楚文 化 ,不 断采 集湖 南 民间音 乐元 素 , 以此 作 为音乐 创作 的素材 。他 在湘 楚文 化 的怀抱 中成 长 ,绚 丽 多彩 的湖南 民间 音 乐对 他 的创作 产 生 了非 常 大的 影响 ,他 的音 乐 中有着 强烈 的 民
电影《卧虎藏龙》音乐中的民族性特征
电影《卧虎藏龙》音乐中的民族性特征【摘要】《卧虎藏龙》这部动作影片获得了多个奥斯卡奖项提名,其艺术价值得到了国际影视界的充分肯定,其中一项是最佳原创配乐奖项提名,这使影片配乐的艺术与价值更得以凸显。
在《卧虎藏龙》中,影片配乐主要是西洋乐器,同时选用蕴含了浓郁中国风情的几种不同乐器,从而使影片配乐在整体上巧妙地实现了中西合璧,豪迈而不乏温婉,厚重而不失轻灵。
本文主要探讨了《卧虎藏龙》音乐中的民族性特征,以飨读者。
【关键词】电影音乐卧虎藏龙民族性分析在电影的创作构成中,创作者的个人情感艺术往往通过影视配乐得以表达。
与电影人物特写以及直接画面镜头相比,电影配乐具有更为广泛的想象力空间,其情感表达也更为深入。
而电影配乐是电影艺术整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将创作者思想、影片风格以及整体构思予以充分体现。
而就《卧虎藏龙》这部影片而言,其配乐设计可谓是其中最感人的部分。
配乐创作者通过西洋乐器和中华民族乐器水乳交融的演奏,为影片渲染出极具张力、富有包容性的中西合璧的鲜明音乐风格。
一、影片音乐创作阵容富有民族性《卧虎藏龙》的原创音乐人是国内著名指挥家和作曲家谭盾,他同时又是享誉国际的一位音乐家。
谭盾幼时受荆楚文化熏陶较深,其音乐风格自由跨越了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等不同界限,其音乐成就对于世界乐坛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对于中国古典音乐,谭盾内心生发出一种近乎于执着和疯狂的热爱,并在各类影片配乐中予以广泛应用。
而华裔美国人马友友是大提琴独奏音乐家,他生于音乐世家,并钟情于古典音乐演奏,评论界赞誉他“无所不奏”。
相比于传统古典音乐家,马友友在古典音乐演奏上显得更具兼容性,他承担了《卧虎藏龙》中半数以上的大提琴独奏,他的演奏风格与方式相对较为独特,听众在他的演奏中并未有明显的西洋乐器感,反而品味到一种富有东方特色的,蕴含了大漠的悠长与荒凉的厚重民族风与历史感。
二、中国民族古典音乐器材在影片中的运用《卧虎藏龙》中大量使用了中国民族古典乐器,整部影片从整体到局部,每一个细节中都蕴含着浓浓的中国元素,例如气势雄浑壮阔的大鼓、凄凉幽怨的二胡、富有大漠豪情的马头琴以及侠客所用的竹笛等等,不同古典乐器在影片中的运用承接自如而相得益彰,观众们在观影过程中随着乐器的转换而感受到不一样的气氛,热瓦普的欢愉之音,古筝的淡远悠长之音,笛声的清越悠扬之音以及箫声的幽怨苍凉之音,都让观众身临其境。
中国民族音乐与影视的交融传播——以电影《卧虎藏龙》为例
中国民族音乐与影视的交融传播——以电影《卧虎藏龙》为例中国民族音乐与影视的交融传播——以电影《卧虎藏龙》为例引言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
如今,在电影产业的推动下,中国民族音乐与影视得以交融,相得益彰。
电影《卧虎藏龙》作为一部融合了中国古代武侠文化与当代电影技术的杰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与影视的交融传播。
本文将重点分析《卧虎藏龙》中中国民族音乐的运用,阐述其在电影与中国文化传播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民族音乐与电影的交融1.1 中国民族音乐的传统与特色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代表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其独特之处在于其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通过乐器、音律、曲式等元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音乐景象。
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性不仅仅体现在音乐元素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
1.2 电影作为传播媒介的优势电影作为一种主流传媒,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它不仅通过视觉影像的冲击力,而且通过音乐和声音的完美组合,带给观众全方位的沉浸感。
电影作为一种全媒体艺术形式,可以将中国民族音乐的声音呈现给全球观众。
二、《卧虎藏龙》的音乐创作与运用2.1 电影音乐的创作与原创《卧虎藏龙》的音乐由中国杰出的作曲家谭盾创作,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
谭盾通过运用中国民族音乐的原声乐器,如琴、瑟、笛等,为电影创作了一系列原创音乐。
这些音乐既强调了中国古代武侠文化的独特性,又与电影情节相得益彰。
2.2 电影音乐与情感的融合电影《卧虎藏龙》中音乐的运用形式多样,既有极富情感的旋律,也有冷静悠扬的音乐穿插。
这些音乐通过琴音的起伏、箫声的悠扬,将观众的情绪与电影情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影片的情感表达和观众的沉浸感。
三、《卧虎藏龙》对中国民族音乐与文化的传播意义3.1 弘扬中国民族音乐与文化通过电影《卧虎藏龙》的全球影响力,中国民族音乐得以被更多的观众听到、了解。
影片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技术相结合,以中国民族音乐为载体,通过电影的跨国传播,让更多国际观众认识中国的文化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盾电影音乐中的民族意蕴
谭盾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华人作曲家,与电影结缘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2000年他为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创作电影音乐成为了他音乐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点燃了他与电影的激情,随后于2002年、xx年相继为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和冯小刚导演的《夜宴》创作电影音乐,开创了中西融合、音画合一的中国武侠电影音乐的新视野。
在《卧虎藏龙》、《英雄》、《夜宴》三部电影的音乐中,根据导演的意图和影片剧情的需要,谭盾正确地把握了三部电影音乐的基调、气质、个性,将其大胆而超前的艺术构思所创作的音乐与电影画面有机结合,给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
一、运用民族音乐元素,展现中国传统气韵
出生在长沙乡村的谭盾,从小在浓厚历史积淀的巫楚文化和老庄文化氛围中成长,作为一名湖南人,他对于湖南本民族的湘楚音乐有很深的了解和研究。
在谭盾的电影音乐中,他用音符勾画出一幅幅极具中国文化特色音乐画面。
《越人歌》是影片《夜宴》中的亮点,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三次。
其歌词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所著《说苑·善说》,旋律取材于陕西民间音乐的特性音调。
在创作中,谭盾在陕西民歌中常见的五声音阶羽调式的基础上,加入变徵和變宫形成了具有增四度的“古音阶”。
在影片开场,腾格尔用苍凉、
低沉的声线清唱出“今夕何夕兮”,声音空灵而荒凉,随后在“搴舟中流”加入古琴伴奏,歌者用哭腔演唱,表现出太子无鸾内心的苦楚,同时也预示着一场血雨腥风的恩怨情仇即将展开。
主题的第二次出现在厉帝派出的羽林卫与无鸾在竹林中格斗的场面中,这次没有使用人声演唱,而是朗朗在钢琴的中高音区演奏出来,血腥的杀戮与清冷的钢琴声相互映衬,我们可以看到宫廷斗争的残酷。
《越人歌》最后一次出现是由青女的饰演者周迅用沙哑、哽咽的唱腔轻声低吟演唱,她的歌声婉转、凄美,旋律中表现出痛苦压抑和悲凉的感觉,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了她所追求爱情的悲剧与压抑。
二、融入戏曲音乐元素。
展现中国文化古典意蕴
谭盾常说“我以前就是京剧团的。
”京剧中一但打斗,锣鼓点的打击乐一定是打心的。
年轻时代的谭盾下乡插队回来进入了湖南省京剧团,在创作中,他巧妙地将戏曲元素融入到电影音乐之中。
在三部影片中,戏曲音乐元素最为突出的是联盟《英雄》。
影片一开始,奏出的是《苍·序曲》,乐曲用一把小提琴的低音区演奏出优美低沉的旋律描绘黄土飞扬、满目苍凉的音画,随后鼓和铙齐鸣,加上浑厚的男低音合唱声部,“无名”在浩荡的秦军护送下返回秦宫。
当“无名”在卫士的带领下来到城门时,背景音乐中突然出现一声京剧男声行腔,影片的镜头拉近集中在“无名”身上。
无名和长空的棋馆比武、残剑
和无名的九寨沟之战都是相互之间的意念之战,在打斗中,所有的人声全部采用京剧的行腔。
前者是在雨中,后者在水面京剧的行腔融合水声和背景音乐,给观众营造的是空灵、神秘的音画效果。
在《卧虎藏龙》中玉娇龙趁夜黑之际潜入贝勒府盗取青冥宝剑,谭盾先使用了戏曲中的板鼓打出一段鼓点,表现玉娇龙紧张、谨慎的心情。
接着,被护院刘师傅发现对打起来,背景使用了戏曲中的小鼓作为主奏乐器,使戏剧情节变得越来越激烈,从而引出玉娇龙与俞秀莲的一段精彩打戏——《夜斗》。
三、采用民族特色乐器,营造古朴武侠风
为了创作出具有神秘、悠远、古朴的武侠电影音乐,谭盾在乐器的使用上有意识地运用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进行主奏,这些乐器的音质富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鲜明个性,不仅与影片的总体构思协调、吻合,又使影片的色彩变得丰富多样。
在《卧虎藏龙》的配乐中,《南行》使用笛子作为主奏乐器,清脆悠扬的笛声夹带了一阵清新秀丽的江南风,使玉娇龙原本血腥的打斗变得俏丽可爱;《穿越竹林》用气若游丝、飘渺的箫声,为高深莫测的江湖高手李慕白增加神秘的色彩;《交锋》用琵琶大力的扫弦和快速演奏出一段铿锵有力的音乐,为精彩的打斗添上了一个凶险的杀气;宝剑失而
复得,俞秀莲观李慕白月下舞剑的这段《思慕青冥剑》配乐,使用了二胡圆润、淳厚的音色与大提琴对答,中西两种不同乐器音色的交融,刻画出俩人内心复杂的心情。
古琴是古老的乐器,《英雄》中无名和长空在棋馆比武,在低沉的小提琴旋律铺垫下,清雅的古琴声、剑和长枪碰撞的金属声、屋檐的雨滴声交融在一起完美地体现出了雅致含蓄的东方武侠韵味,正如无名所说:“武功琴韵虽不同,但原理相通,都讲究大音希声之境界”。
《夜宴》中无鸾和青女演唱的《越人歌》使用了古筝进行伴奏,在该片中还使用了琵琶等民族乐器。
影片中除了传统的民族器乐外,谭盾少数民族乐器为影片增添色彩。
《卧虎藏龙》中的《夜斗))、《思慕青冥剑》、《丝绸之路》中使用了西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吹出轻柔、飘逸、圆润的音乐,营造一种静谧的夜色和悠远丝路之美;《永恒的誓言》一开始使用了维吾尔族传统弹拨乐器热瓦甫演奏出一段欢快的旋律,展现的是一幅美丽的新疆风情诗画。
四、打破艺术界限,创新民族音乐语言
谭盾在接受杨澜访谈时曾说:“音乐就是要突破界限”。
谭盾是一位从湖南走人中国专业音乐院校,再求学美国,并定居纽约的作曲家。
从他的生活和学习经历来说他具有双重文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谭盾,他的音乐艺术视野较为宽泛、艺术创作理念较为大胆,能较为自如的使用“世
界性”的音乐语言。
在电影音乐创作中,他在保留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打破音乐艺术的局限,将西方现代音乐艺术融入其中,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这三部影片配乐中,谭盾善于运用西方乐器来表现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有机地将中西方的音乐融为一体来演绎中国古典的音乐韵味。
在《卧虎藏龙》的配乐中,大提琴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整部影片之中。
大提琴以其沉静、柔情的音色拉出如泣如诉的音乐,制造出超乎想象的音乐效果。
影片一开始,大提琴用颤音为观众展开一幅江南水墨画卷;李慕白出现时,大提琴旋律平缓、低沉,抒发了侠士的胸怀;玉娇龙和罗小虎的打斗中,大提琴音色硬朗而明亮,表现出草原上马头琴的豪放;在表现玉娇龙和罗小虎、李慕白和俞秀莲爱情时,大提琴则用揉弦、滑音的技法模仿二胡的音色,述说着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英雄》的配乐中,谭盾使用了两把音色截然不同的小提琴作为主奏乐器来营造浑厚、苍凉、悲壮的音画。
在描绘悠远的秦朝、凸显英雄柔情时,使用的是帕尔曼价值百万小提琴;在表现深情、沧桑的北方大地时,使用的是由谭盾亲自改装的小提琴,他将中国二胡的丝弦嫁接到小提琴上,使音色细腻、柔美的小提琴变成了中国北方失传已久音色粗犷的“秦弦子”。
在《夜宴》的配乐中,谭盾用钢琴来讲述这个悲剧的宫
廷争斗。
影片一开始婉后缓慢走人宫殿,钢琴在高音区用弱的力度奏出《我用所有报答爱》,随后加入低音伴奏织体力度不断增强,模仿交响乐的抒情旋律,推动情节发展;太子和婉后重逢时,钢琴音色在中音区进化低沉的音乐缓慢而抒情,描述了无鸾心中的悲凉和失去父亲痛苦的感受;厉帝派出的羽林卫竹林暗杀太子时,钢琴先在中音区缓慢进入,紧接着,钢琴转入中低音区,节奏突然加快,用敲击键盘的方式和大量不协和的大力度和弦模仿中国鼓的声音,展示了一场激烈的杀戮场面;在插曲《孤独的等待》中,钢琴在中高音区用轻柔的触键方式,模仿中国古琴的清微淡远的音色,演绎了一段中国意蕴的旋律。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谭盾电影音乐在使用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创作的音乐主题基础上,从乐器的选择和演奏技法、音乐材料的运用、音乐织体的编配等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创新。
完美的配乐不但为影片增添了艺术魅力,也将中国民族音乐推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