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 ARDS,是一种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严重综合征。
常因休克、严重创伤、严重感染、肺循环栓塞(脂肪栓塞)、过量输血、输液及氧中毒等诱发,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胸闷。
气急、初期呼吸浅快(每分钟 30 次以上),晚期则变慢、节律不整、呼吸带鼾声,吸气时肋间隙与胸骨上窝下陷,发绀明显且进行性加重,呼吸衰竭引起严重缺氧或伴有高碳酸血症,最后导致心力和周围循环衰竭,病死率较高。
1、按内科危重病期护理常规。
2、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烦躁焦虑情绪,病情允许时采取端坐卧位。
3、早期给高浓度氧气吸入(50%以上)。
为防止氧中毒,应注意观察PaO:的变化,使其维持在89.33kPa(60~70mmHg)即可。
若效果不显,Pa0:始终低于6.67kPa(50mmlg)时,使用机械呼吸加用呼气末正压呼吸,可提高疗效。
4、给予特别护理,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呼吸困难程度、发绀变化等。
如发现呼吸频率由快变慢、节律不齐、发绀进行性加重,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抢救。
5、控制补液量,滴速不宜过快(30 滴/分为宜),以防加重病情。
定时测量中心静脉压,并监护心脏功能。
6、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准确记录出入量,防止心衰和肾衰的发生。
7、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呕吐物与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
做好皮肤护理,按时翻身更换体位,以防发生压疮及肺部感染。
8、给予易消化、富营养、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9、准备抢救物品,如氧气、呼吸机、吸引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抢救药品等。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一、病人的生理因素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出现呼吸窘迫时,呼吸道有可能发生阻塞。
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病人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此外,在病人的床头或移动时应保持病人的头部抬高,有助于呼吸道的通畅。
2.吸氧治疗和呼吸机使用:对于呼吸衰竭和ARDS病人,需要通过吸氧治疗提供额外的氧气补充,以改善病人的血氧水平。
严重病例还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维持病人的呼吸功能。
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吸氧治疗和呼吸机的使用,掌握相关的操作技巧,并及时调整吸氧浓度和通气模式。
3.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每日记录病人的体温、呼吸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一旦病情恶化,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调整吸氧浓度、更改通气模式等。
4.应用药物治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通过静脉注射或给药泵给予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利尿剂等。
护理人员需掌握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和副作用。
5.营养支持:病人在发病期的能量消耗自然增加,因此需要加强营养支持。
护理人员应为病人提供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促进病人的康复。
二、病人的心理因素护理1.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对于呼吸衰竭和ARDS病人,由于呼吸困难和强制性通气等原因,他们可能无法正常交流和表达自己。
护理人员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或其他方式与病人进行交流,并尽量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
2.提供心理支持:呼吸衰竭和ARDS病人通常会出现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提供安慰和支持,并积极引导病人积极面对疾病。
3.建立家属支持体系:病人的家属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持系统。
护理人员应与病人的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向他们提供病情解释和护理指导,积极引导他们参与病人的护理过程。
4.给予适当的环境:为病人提供安静、整洁、温暖和舒适的环境,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概述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其特征是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部水肿,减少了氧气进入血液的能力。
该疾病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病情严重,治疗难度较高。
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以便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该病情。
护理措施1. 提供适当的通气支持患有ARDS的患者常常需要辅助通气支持,以确保足够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根据患者的气道压力和气体交换情况,医护人员可以选择使用呼吸机以及其他辅助通气设备。
同时,应定期检查气道通畅性,并注意调整通气参数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通气状态。
2. 管理液体平衡患有ARDS的患者常伴有肺部水肿,因此管理液体平衡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液状态,并及时调整液体输入量和排出量。
目标是保持患者的水分平衡,避免液体过负荷,进一步加重肺部水肿。
3. 防治感染ARDS患者的免疫功能常受损,容易发生感染。
医护人员应加强监测并防止感染的发生。
该措施包括定期更换气管插管,保持患者的皮肤和口腔清洁,避免交叉感染,以及及时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感染。
4. 支持营养患有ARDS的患者的能量消耗较大,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及时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肠外营养或静脉营养的途径进行补充。
5. 监测并处理并发症患有ARDS的患者常常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肾损伤等。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处理并发症,维护患者的生命功能。
6. 促进患者的体力活动和康复虽然患有ARDS的患者常常需要床上休息和限制体力活动,但适量的体力活动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的肺功能康复和整体恢复。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逐步增加患者的活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康复程度。
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其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护理常规
肺泡水肿
ARDS会导致肺泡充满液体,阻碍气体交换。AΒιβλιοθήκη DS的病因感染 创伤 烧伤
呼吸道感染和脓毒症是引起ARDS的最常见原因。 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可能引起ARDS。 严重烧伤可导致肺部损伤并引发ARDS。
ARDS的临床表现
1 呼吸困难
患者常常出现呼吸急促、气促,甚至嗜睡。
2 低氧血症
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本演示将介绍 ARDS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常规。
什么是ARDS?
ARDS是一种危重疾病,主要特征是肺部发炎和肺泡水肿。通常由感染、创伤、肺部疾病等因素引起。
肺部发炎
ARDS会导致肺部组织受损和炎症反应加剧。
希望通过本演示,您对ARDS的护理常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谢您的聆听。
3 全身感染
ARDS常伴随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ARDS的护理目标
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用吸痰器清除分泌物,减少 气道阻塞。
促进氧气供应
给予氧气疗法,维持合适的氧 合水平。
监测液体平衡
定期检查体液情况,避免液体 过多或不足。
ARDS的护理措施
“冷静而果断的护理干预是帮助患者战胜ARDS的关键。”
1
机械通气
支持性机械通气能够维持患者呼吸功能,增加氧合水平。
2
体位翻转
定期改变患者体位,帮助通气和氧合。
3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控制感染和炎症。
ARDS的预后和并发症
预后
并发症
ARDS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方法。 ARDS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肺纤维化等并发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处理与护理
2 呼吸训练
通过深呼吸、咳嗽练习等,帮助患 者恢复肺活量,改善气体交换功能 。
3 运动训练
根据患者的体力状况,进行适度的 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受性 。
4 体位引流
5 营养指导
通过拍打、震动等方法,帮助患者排出肺部的分泌物,改善 通气功能。
提供合理的营养指导,帮助患者补充营养,增强体力,促进 康复。
ARDS的循证护理
最新指南
遵循最新的ARDS诊疗指南, 例如柏林标准和美国胸科学会 (ATS) 指南,确保治疗方案的 科学性和有效性。
随机对照试验
参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结果,例如肺保护性通 气策略和俯卧位通气,选择最 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患者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年 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大程 度地提高疗效和降低风险。
康复科
负责患者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 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 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感染科
负责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根据患者的感 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神经科
负责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如 谵妄、脑缺血等。
心理科
负责患者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焦 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提供家人教育 和心理疏导。
ARDS的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耐力 ,改善呼吸功能。
职业治疗
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 能,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言语治疗
帮助患者改善吞咽功能,减少 误吸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
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促进康复。
ARDS的心理支持
减轻焦虑
ARDS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恐惧 ,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病情, 帮助患者了解治疗方案,减轻 焦虑情绪。
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教案
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教案
简介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临床病理特征复杂的病理生理状态,在临床上常见于重症患者。
它的主要特点是肺泡和肺间质的广泛炎症反应,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和低氧血症。
护理目标
-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充分氧气供应
- 减轻炎症反应,控制感染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并发症
- 提供心理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措施
1. 呼吸道管理:
- 确保气道通畅,定期检查气道支持装置的连接和适应性
- 注重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 定期翻身和体位转换,促进呼吸道排痰和通气
2. 氧气治疗:
- 根据患者情况和血氧水平,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和浓度- 保持吸氧设备的正常功能,定期检查氧气浓度和流量
3. 液体管理:
- 监测患者液体入量和出量,维持液体平衡
- 根据患者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
- 避免液体过负荷和低蛋白血症的发生
4. 炎症控制:
- 提供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 监测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
- 注意防治并发症,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5. 心理支持:
- 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情绪和需求
- 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 协助患者家属了解病情和关心患者的护理
总结
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教案旨在提供全面的护理措施,以保证呼吸道通畅,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控制炎症反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提供心理支持。
在护理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状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质量。
同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给予足够的情绪支持和心理关怀,也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一、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三、治疗原则
小结:ARDS治疗选择PEEP,小儿透明膜病首选持续正压呼吸(CPAP)用氧
四、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毛细血管损伤、肺水肿、肺泡内透明膜形成致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2.潜在并发症多脏器功能衰竭
五、护理措施
六、健康教育
1.向病人和家属阐明积极治疗原发基础疾病的重要性。
2.指导病人加强营养和体格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注意劳逸结合,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者应戒烟。
预防呼吸道感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见于重症患者,如创伤、感染、烧伤等患者。
针对这种疾病,护理团队需要有一套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以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操作流程,并简要描述评分标准。
请注意,下面的内容不是合同格式的,而是按普通文章格式书写,以满足您的要求。
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操作流程1. 患者评估:对ARSD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呼吸状况、意识状态、气道通畅性等。
确保对患者病情了解透彻,以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
2. 保证气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治疗ARS的首要任务。
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痰液,保持气道湿润。
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 氧疗:给予高浓度氧气通过面罩或气管插管等途径,满足患者氧合需求。
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氧疗浓度和流量。
4. 肺复张操作:通过给予正压通气等措施,帮助患者扩张肺泡,改善肺功能。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使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和连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等技术。
5. 液体管理:维持患者内外平衡,合理调整液体输入和输出。
避免液体过负荷引起肺水肿。
根据患者血压、尿量等指标,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量。
6.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给予合适的抗炎、抗感染、抗凝等药物,以防止病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7. 心理支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面对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评分标准ARDS评分标准是根据患者的氧合、呼气末正压、呼气氧浓度等指标进行评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危重疾病,常常出现在严重的肺部感染、创伤、误吸或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引发的疾病中。
它的特点是肺泡损伤和炎症导致肺部组织水肿和纤维化,进而导致氧合和通气功能受损。
在护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时,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护理措施:1.监测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
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异常。
2.提供支持性呼吸治疗:ARDS患者通常需要机械通气来维持呼吸功能。
在调整通气参数时,应根据患者的氧合情况和动脉血氧分压水平调整氧浓度和通气压力。
3.维持液体平衡:ARDS患者通常需要大量的液体治疗来纠正体液失衡。
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液体入量和出量,并根据患者的尿量、体重和呼吸状态调整液体治疗。
4.预防和处理并发症:ARDS患者常常面临许多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胃肠道出血等。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或处理并发症。
5.营养支持:ARDS患者通常需要高能量和高蛋白质的营养支持。
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6.情绪和心理支持:ARDS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和机械通气支持,很多时候他们会感到焦虑、恐惧和绝望。
护士需要提供情绪和心理的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挑战。
7.教育和指导患者及其家属:ARDS患者及其家属通常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过程了解不深,护士应该向他们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
综上所述,护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需要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提供支持性呼吸治疗、维持液体平衡、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提供营养支持、提供情绪和心理支持以及教育和指导患者及其家属。
通过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个案护理查房
06
胸部CT扫描显示双肺 弥漫性磨玻璃影
2
ARDS个案护 理
护理评估
01
生命体征:监测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02 氧合状态:监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等
03
肺部情况:观察肺部啰音、呼吸音等
04
液体平衡:评估出入量、尿量等
05
心理状况:评估患者情绪、心理需求等
06
并发症:监测感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
呼吸功能 改善
氧合指数 提高
肺部炎症 减轻
并发症减 少
患者满意 度提高
3
ARDS护理查 房
查房目的
01
评估患者病情
02
确定护理措施
03
指导护理人员
04
提高护理质量
05
确保患者安全
查房内容
01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 性别、病史等
02
病情评估:生命体征、 呼吸状况、氧合指数等
03
治疗方案:机械通气、 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
护理措施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如心率、呼吸、血压
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 时吸痰、清除分泌物
保持患者舒适,避免 躁动不安,必要时使
用镇静剂
加强营养支持,给予 高热量、高蛋白、高
维生素饮食
预防并发症,如感染、 深静脉血栓等
心理护理,关心患者 情绪,给予心理支持,
减轻焦虑和恐惧
护理效果评价
患者生命 体征稳定
镇静镇痛:合理 使用镇静镇痛药 物,减轻患者痛 苦
营养支持:保证 患者营养摄入, 提高免疫力
心理护理:关注 患者心理状况, 给予心理支持与 疏导
护理建议
01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 病情变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常见于重症患者,如创伤、感染、中毒等。
患者常伴有氧合障碍、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症状,需要进行及时且全面的护理。
首先,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随时监测其呼吸困难程度、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结果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同时还应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等生命体征,以及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等指标,及时判读患者的血容量状态。
其次,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采取头低足高位,以减少肺水肿对呼吸的影响。
同时要保持患者的吸痰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对于氧饱和度下降的患者,应给予高浓度氧疗,以维持氧供需平衡。
常用的氧疗方法包括面罩吸氧、鼻导管吸氧、无创通气等,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情况和治疗效果来决定。
此外,还要注意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
患者常存在液体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的情况,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化指标来调整水和电解质的输入,以及给予合适的营养支持。
在护理过程中,还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易发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应加强手卫生、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翻身,帮助患者早期活动等,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还应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关心患者的情绪和情感需求,给予患者足够的安全感。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需要全面评估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氧饱和度和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重视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只有做到全方位和个体化的护理,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讲人:赵金霞时间:2017。
9。
26概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原因和/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因高病死率而倍受关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繁多,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也各有不同。
临床表现多呈急性起病、呼吸窘迫、以及难以用常规氧疗纠正的低氧血症等;目前,国际上多采用“柏林定义”对ARDS作出诊断及严重程度分层,并需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临床检查内容涉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监测与指导治疗、危重程度及预后评测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治疗与非机械通气治疗两大类,其有效治疗方法仍在继续探索.病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包括肺内原因和肺外原因两大类。
肺内原因包括:肺炎、误吸、肺挫伤、淹溺和有毒物质吸入;肺外因素包括:全身严重感染、严重多发伤(多发骨折、连枷胸、严重脑外伤和烧伤)、休克、高危手术(心脏手术、大动脉手术等)、大量输血、药物中毒、胰腺炎和心肺转流术后等。
此外,按照致病原不同,ARDS的病因也可以分为生物致病原和非生物致病原两大类:生物致病原主要包括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非典型病原体和部分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恶性肿瘤等;非生物致病原主要包括酸性物质、药物、有毒气体吸入、机械通气相关损伤等。
临床表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起病较急,可为24~48小时发病,也可长至5~7天。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急促、口唇及指(趾)端发绀、以及不能用常规氧疗方式缓解的呼吸窘迫(极度缺氧的表现),可伴有胸闷、咳嗽、血痰等症状。
病情危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死亡等。
体格检查: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听诊双肺早期可无啰音,偶闻及哮鸣音,后期可闻及细湿啰音,卧位时背部明显.叩诊可及浊音;合并肺不张叩诊可及实音,合并气胸则出现皮下气肿、叩诊鼓音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 X线胸片X线胸片的表现以演变快速多变为特点。
2 动脉血气分析以低PaO2低和PaCO2高为典型表现,后期可出现PaCO2升高。
3 床边肺功能监测肺顺应性降低,无效腔通气量比例增加,但无呼气流速受限。
4血流动力学监测通常仅用于与左心衰竭鉴别有困难时,一般肺毛细血管楔压<12mmHg,若〉18mmHg则支持左心衰竭的诊断。
【诊断要点】目前仍采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199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5项条件者可诊断为ARDS.1有ARDS的高危因素.2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呼吸窘迫.3低氧血症,氧合指数≤200时为ARDS。
4胸部X线检查示两肺浸润阴影.5毛细血管契压≤18mmHg或临床上能排除心源性肺水肿【治疗要点】ARDS的治疗原则同一般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治疗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氧疗、机械通气和调节液体平衡等。
1治疗原发病是治疗ARDS的首要原则的基础,应积极寻找原发病灶并予以彻底治疗.原因不能明确时,都应怀疑感染的可能,治疗上宜选择广谱抗生素。
2氧疗一般需用面罩进行高浓度(>50%)给氧,使PaO2≥60mmHg或SaO2≥90%.3机械通气由于ARDS病变的不均匀性,传统的机械通气潮气量可以使顺应性效好的处非重力依赖区的肺泡过度充气而造成肺泡破坏,加重肺损伤;而萎陷的肺泡在通气过程中仍维持于萎陷状态,造成局部扩张肺泡与萎陷肺泡之间产生剪切力,进一步加重肺损伤,目前ARDS机械通气的关键在于:①复张萎陷的肺泡并使其维持在开放状态,以增加肺容积和改善氧合;②避免肺泡随呼吸周期反复开闭所造成的损伤。
因此,ARDS病人的机械通气需采用肺保护性通气,主要措施如下(1)呼气末正压:适当的PEEP可以使萎陷的小气道和肺泡重新开放,防止肺泡随呼吸周期反复开闭,并可减轻肺泡水肿,从而改善肺泡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例,达到改善氧合功能和肺顺应性的目的。
但PEEP可增加胸腔正压,减少回心血量,困此使用时应注意:①对于血容量不足的病人,应补充足够的血容量,但要避免过量而加重肺水肿;②从低水平开始,先用5cmH2O,逐渐增加到合适水平,一般为8~18cmH2O,以维持PaO2〉60mmHg。
(2)小潮气量:由于ARDS导致肺泡萎陷和功能性残气量减少,有效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减少,因此,要求以小潮气量通气,以防止肺泡过度充气。
通气量为6~8ml/kg,使吸气平台压控制在30~35cmH2O以下.可允许一定程度的CO2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酸中毒严重时需适当补碱。
(3)通气模式的选择: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压力控制通气可以保证气道吸气压不超过预设水平,避免肺泡过度扩展而导致呼吸机相关损伤,较常用。
反比通气的吸气相长于呼气相,与正常吸呼比相反,可以改善氧合,当与压力控制通气联合使用时,延长的吸气时间可以产生一延长的低压气流,从而改善气体的弥散功能。
联合使用肺复张法、俯卧位辅助通气等可进一步改善氧合。
4液体管理为了减轻肺水肿,需要比较低的循环容量来维持有效循环,保持双肺对“干”的状态。
在血压稳定的前提下,出入液量宜呈轻度负平衡。
适当使用利尿剂可以促进肺水肿的消退。
必要时需要放置肺动脉导管监测PAWP,指导液体管理。
一般ARDS早期不宜输胶体液,因内皮细胞受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胶体液可渗入间质加重肺水肿。
大量出血病人必须输血时,最好输新鲜血,用库存一周以上的血时应加用微过滤器,避免发生微血栓而加重ARDS。
5营养支持与监护ARDS时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应补充足够的营养。
由于在禁食24~48小时后即可以出现肠道菌群异位,且全静脉营养可引起感染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因此宜早期开始营养.病人应安置在ICU,严密监测呼吸、循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其它治疗糖皮质激素、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吸入一氧化二氮等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处非重力依赖区的肺泡过度充气而造成肺泡破坏,加重肺损伤;而萎陷的肺泡在通气过程中仍维持于萎陷状态,造成局部扩张肺泡与萎陷肺泡之间产生剪切力,进一步加重肺损伤,目前ARDS机械通气的关键在于:①复张萎陷的肺泡并使其维持在开放状态,以增加肺容积和改善氧合;②避免肺泡随呼吸周期反复开闭所造成的损伤。
因此,ARDS病人的机械通气需采用肺保护性通气,主要措施如下:(1)呼气末正压:适当的PEEP可以使萎陷的小气道和肺泡重新开放,防止肺泡随呼吸周期反复开闭,并可减轻肺泡水肿,从而改善肺泡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例,达到改善氧合功能和肺顺应性的目的。
但PEEP可增加胸腔正压,减少回心血量,困此使用时应注意:①对于血容量不足的病人,应补充足够的血容量,但要避免过量而加重肺水肿;②从低水平开始,先用5cmH2O,逐渐增加到合适水平,一般为8~18cmH2O,以维持PaO2〉60mmHg。
(2)小潮气量:由于ARDS导致肺泡萎陷和功能性残气量减少,有效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减少,因此,要求以小潮气量通气,以防止肺泡过度充气。
通气量为6~8ml/kg,使吸气平台压控制在30~35cmH2O以下。
可允许一定程度的CO2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酸中毒严重时需适当补碱.(3)通气模式的选择: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压力控制通气可以保证气道吸气压不超过预设水平,避免肺泡过度扩展而导致呼吸机相关损伤,较常用。
反比通气的吸气相长于呼气相,与正常吸呼比相反,可以改善氧合,当与压力控制通气联合使用时,延长的吸气时间可以产生一延长的低压气流,从而改善气体的弥散功能.联合使用肺复张法、俯卧位辅助通气等可进一步改善氧合。
4液体管理为了减轻肺水肿,需要比较低的循环容量来维持有效循环,保持双肺对“干"的状态。
在血压稳定的前提下,出入液量宜呈轻度负平衡。
适当使用利尿剂可以促进肺水肿的消退。
必要时需要放置肺动脉导管监测PAWP,指导液体管理。
一般ARDS早期不宜输胶体液,因内皮细胞受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胶体液可渗入间质加重肺水肿。
大量出血病人必须输血时,最好输新鲜血,用库存一周以上的血时应加用微过滤器,避免发生微血栓而加重ARDS。
5营养支持与监护ARDS时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应补充足够的营养。
由于在禁食24~48小时后即可以出现肠道菌群异位,且全静脉营养可引起感染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因此宜早期开始营养。
病人应安置在ICU,严密监测呼吸、循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其它治疗糖皮质激素、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吸入一氧化二氮等可能有一定的价值.【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重要器官缺氧性损伤。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感染,分泌物过多或粘稠,咳嗽无力有关。
3低效型呼吸型态与不能进行有效呼吸有关。
4焦虑与呼吸窘迫,疾病危重以及对环境和事态失去自主控制有关。
5自理缺陷与严重缺氧,呼吸困难,机械通气有关。
1一般护理(1)按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3)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协助进食。
(4)高浓度氧气吸入,必要时加压给氧。
为防止氧中毒,应注意观察氧分压的变化,使其维持在60~70mmHg即可.如氧分压始终低于50mmHg,需行机械通气治疗,最好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6) 做好心理护理,ARDS的患者因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要关心安慰患者,解除思想顾虑。
(7) 做好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8) 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2 专科护理(1)氧疗ARDS的患者需及入较高浓度(FiO2>35%)的氧,使PaO2迅速提高到60~80mmHg或SaO2>90%。
氧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氧疗效果,如吸氧后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心率减慢,表示氧疗有效;如果意识障碍加深或呼吸过度表浅、缓慢,应根据动脉血箳分析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或浓度,保证氧疗效果.不能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应做好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准备,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2)用药护理.按医嘱及时准确给药,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患者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静滴时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以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整剂量。
(3)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缺氧有无改善;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意识状态及神经精神症状;观察和记录每小时尿量和出入量;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生化检验结果,了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4)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协助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使用机械通气患者应及时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并注意观察痰的颜色、性质、量及时做好记录。
(5)呼吸机参数及功能的检测。
检查呼吸机各项设置是否恰当,报警范围是否合适,呼吸机能否正常运转,保持管道通畅,防止管道扭曲、受压,加强气管理,保持吸入的气体温湿度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