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三辨——大承气汤(中医大家叶橘泉经验)
经方三辨——大青龙汤(中医大家叶橘泉经验)
经方三辨——大青龙汤(中医大家叶橘泉经验)导读:叶橘泉(1896—1989),著名中医临床家、教育家、中药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一级教授。
叶橘泉先生在70多年的医药生涯中,为成千上万的患者解除过病苦,向众多的学生传授过医术,其医德人品,堪称楷模。
推送选取叶橘泉先生“经方实验三辨录”的经方详辨一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宝贵的学术及临床经验。
//////////大青龙汤(《伤寒论》)作者/叶橘泉【组成】麻黄6~18g,桂枝6~12g,杏仁9~15g,石膏18~30g,甘草6~12g,大枣3~6枚,生姜3~9片,水煎服。
图:大枣一、辨证发热恶寒,无汗烦躁,头痛身痛,喘咳浮肿,口渴欲饮,脉浮紧。
二、辨病1.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
2.支气管炎,肺炎。
3.急性结膜炎,角膜炎。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5.高血压病。
6.急性关节炎。
7.急性肾炎。
8.荨麻疹,丹毒,腮腺炎。
9.汗腺闭塞症。
10.妇女月经不调。
三、辨体质体质较好,体格健壮,肌肉较为发达,颜面略有浮肿。
此方多用于中青年患者。
【慎用或禁忌】体质虚弱、恶寒出汗、肢体不痛、脉细弱或沉细者应慎用或禁用本方。
临床加减应用1.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加防风、黄芩、白芷。
2.支气管炎,肺炎:加棉花根、鲜竹沥、鱼腥草。
3.急性结膜炎,角膜炎:加野菊花、鱼腥草、穿心莲。
4.流行性脑脊膜炎:加芦根、金银花、连翘。
图:金银花5.高血压病:加连钱草(唇形科植物江苏金钱草)、车前子、钩膝。
6.急性关节炎:加羌活、独活、接骨木、威灵仙。
7.急性肾炎:加薏苡仁、泽泻、白茅根。
8.荨麻疹,丹毒,腮腺炎:加牡丹皮、紫花地丁、板蓝根。
9.汗腺闭塞症:加荆芥、防风、葛根。
10.妇女月经不调:加当归、桃仁、牡丹皮。
作者七十年临证医案与心得1.支气管肺炎李某,男,37岁,初因感冒咳嗽,后成支气管肺炎,咳嗽不止,痰中带血,胸痛气急,高热不退。
先住入某西医院接受药物注射2周,并使用冰帽,但夜热持续不退,伴有谵语。
《伤寒论》——大承气汤
《伤寒论》——大承气汤【原文】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10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为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诠释】伤寒,误用吐下法之后,变证逢生。
首先是化热伤津,不仅是表证不解,热移肠腑,五六日甚至十余日,不大便,而且日晡(傍晚)潮热,不恶寒但恶热,手足戳然汗出,便硬必谵语,腑实热盛上扰神明,出现自言自语或语无伦次如见鬼状,此乃热极狂躁扰神之象。
如果发展严重,神昏不识人,循衣摸床,手足出现无目的自我动作,恐惧不安,两目直视,似有动风之兆。
由于病情严重,必须参佐脉象断其预后。
弦脉者生,此脉证相应,真阴不竭,胃气尚存,有望生机;若脉涩者,津枯液涸谓之无胃气,故曰死。
脉微者,若单发谵语,宜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得快利即止,勿使过剂,重伤津液。
【治法】峻下热结,急下存阴。
【方药组成】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服法与禁忌】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四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泽,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经方方论】大承气汤是治疗阳明腑实,肠燥便结之方,首用大黄,味苦性寒,攻下泻火,荡涤实热;热传阳明之腑,燥结伤津,大便必数日不行而成硬结,故配芒硝者,咸寒软坚,以散结硬,与大黄协同使用,则攻下之力更峻。
肠为屎腑,肠不动便不行,故用枳实、厚朴,下气除满,增强肠蠕动,协同硝黄而成泻下峻剂。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岳某,男,67岁。
初诊日期1965年7月3日:恶寒发热5天,伴头痛、咳嗽、吐黄痰,体温39.5℃。
曾服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桔梗、荆芥、芦根、黄芩、前胡、枇杷叶等)2剂,热不退。
经X线检查,诊断为左肺上叶肺炎。
又用银翘散加减2剂,汗出而热仍不退。
又予麻杏石甘汤加减1剂,汗大出而热更高,体温41.1℃。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寒下之大承气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寒下之大承气汤寒下主要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这是适用病证。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大黄浓朴饶。
救阴泻热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
组成:大黄四两(酒洗),芒硝三合,浓朴八两,枳实五枚。
大黄治大实,芒硝治大燥大坚,二味治无形血药;浓朴治大满,枳实治痞,二味治有形气药。
热毒传入阳明胃府,痞、满、燥、实、坚全见,杂证、三焦实热,并须以此下之。
胃为水谷之海,土为万物之母。
四旁有病,皆能传入胃府,则不复传他经矣。
陶节庵曰∶伤寒热邪传里,须看热气浅深用药,大承气最紧,小承气次之。
这是这类治法的一个重点,一类方。
大承气汤它这个名称承顺胃气下行,通降下行了。
它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历来主治证候是阳明腑实证,称它,阳明嘛,胃肠,胃肠属于腑,热实互结于胃肠。
具体来说,热实互结在胃肠是阳明腑实证。
从临床表现来看,前人经常用痞、满、燥、实四个症来概括它,所以这也成为它的一个证治要点。
因为从主治来讲,大承气汤证的主治写了很多,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包括发狂、痉病这些可以见到这个阳明腑实证者。
虽然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伤寒论》对阳明病的一个纲领。
胃家包括胃肠,有的时候用胃是广义的意思,中医用名词它是多义了。
经常我们用的胃有广义、狭义等三种类型,用法。
有的时候具体说到胃,胃主受纳,胃气上逆,这具体指的就是那个饮入于胃那个胃,受纳腐熟水谷那个胃,这就是很具体的了。
有的时候,胃,以胃概脾,有的是以脾概胃,那我们说肝心脾肺肾五脏系统中这个脾包括了脾胃。
有的时候这个饮食消化功能很正常,说这个人胃气挺强,这个胃就包括脾。
有最广义的胃,中医学经常也用,并不是直接指消化功能,而是指的一种生机活力。
一看这个人面色红润,但是又明润含蓄,脉来从容和缓,说有胃气。
《内经》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白如豕膏者生,白如枯骨者死”,白如枯骨就是没胃气,像豕膏就是说还有光泽,明润,那这个就是有胃气。
这个胃气是指的生机活力,包括望诊,包括诊脉,胃气都是生机活力的反应。
大承气汤——精选推荐
大承气汤【方药歌诀】大承气汤用大黄,枳实厚朴芒硝囊,谵语潮热腹满痛,攻下实热力能当。
去硝名为小承气,调胃只有硝黄草。
【学用导读】运用大承气汤,若热结阳明引起大便不通,可用大承气汤攻下;若热结阳明引起脘腹胀满而无大便不通,也可用大承气汤攻下,提示大便不通不是应用大承气汤主治的唯一诊断标准。
再则,运用大承气汤主治病证,一要重视煎煮及服用方法,二要重视因病变证机轻重而调整方药用量及随证加减用药。
【中医辨证】热结证(阳明热结重证):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腹中转气,绕脐痛,拒按,烦躁,谵语,潮热,手足濈然汗出,气短,气喘,身重,头昏目眩,不欲饮食,小便不利,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舌红,苔黄厚而燥,脉沉或迟或数。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大承气汤,既是主治阳明热结重证的基础方,又是主治阳明热结旁流重证(下利清水且无粪便,臭秽,虽下利且腹满痛不减,按之脘腹坚硬,不欲饮食,小便不利,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或浮大而按之反涩)、阳明热结危证(发热,汗出,腹满痛拒按,十余日不大便,发则不识人,或独语如见鬼状,语无伦次,循衣摸床,直视谵语,惕而不安,小便不利,舌红,苔黄燥,脉弦)、阳明热极证(发热不减,汗出不止,谵语,或神昏,舌红,苔黄,脉数)、阳明热极痉证(口噤,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或磨牙,舌红苔黄,脉弦)、阳明热厥证(手足厥冷,或神志昏厥,高热不止,舌红,苔黄)、阳明宿食证(脘腹胀满疼痛,不欲饮食,吞酸,恶食,嗳腐,苔腻,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或脉数而滑)、阳明宿食瘀血证(少腹坚满疼痛,恶露不尽,不能饮食,不大便,烦躁,嗳腐,发热甚于日晡,谵语,舌红,苔黄,脉沉)的基础方。
病变证机:邪热内结阳明,阻滞气机,壅滞不通,以此而演变为阳明热结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不大便,腹痛拒按,潮热,谵语,舌质红,苔黄厚或燥或腻,脉沉或实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肠梗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细菌性痢疾,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急性病毒性肝炎,梗阻性肝炎等。
大承气汤——精选推荐
⼤承⽓汤⼤承⽓汤(《伤寒论》)[组成] ⼤黄四两酒洗(12g)' 厚朴⼋两去⽪,炙(24g) 枳实五枚炙(12g) 芒硝三合(9g)[⽤法] 上四味,以⽔⼀⽃,先煮⼆物,取五升,去滓,内⼤黄,更煮取⼆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现代⽤法:⽔煎,⼤黄后下,芒硝溶服)。
、 [功⽤⼘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便秘结,频转⽮⽓,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溅然汗出,⾆苔黄燥起刺,或焦⿊燥裂,脉象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纯青,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燥,脉象滑数。
3..⾥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病机分析] 阳明主⾥,统属胃肠,胃肠的主要功能是受纳与消化⽔⾕,吸收精华,排泄糟粕。
正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所云:“脾、胃、⼤肠、⼩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
名⽈器,能化糟粕,转味⽽⼈出者也。
”《素问.五脏别论》亦云:“夫胃、⼤肠、⼩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之所⽣也,其⽓象天。
故泻⽽不藏,此受五脏浊⽓,名⽈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云:“六腑者,传化物⽽不藏,故实⽽不能满也。
”故有“六腑以通为⽤”之论。
⼀旦外邪内传阳明之腑,⼈⾥化热,与肠中宿⾷相结,则糟粕秘结,壅⽽为实,⽽成阳明腑实之证。
邪热与宿⾷互结,浊⽓填塞,糟粕结聚,腑⽓不通,故⼤便秘结,频转⽮⽓,脘腹拒按,按之则硬;阳明邪热,充斥内外b且阳明旺于申、⾣之时,故发热如潮汛之有信,⽽为潮热;腑热熏蒸,上扰神明,故神昏谵语;《素问。
太阴阳明论》云:“四肢皆禀⽓于胃”,今阳明胃热炽盛,迫津外泄,故⼿⾜溅然汗出;阳明燥实内结,⾥热消烁津液,故见⾆苔黄燥起刺,或焦⿊燥裂,脉沉实。
⾄于热结旁流⼀证,系因腑热炽盛,燥屎内结不出,迫肠中津液从旁⽽下所致,故虽⾃利清⽔,但⾊青⽽秽臭,并见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之症,结者⾃结,下者⾃下;热结旁流,最易伤津,津伤燥热更甚,故见⼝燥咽⼲;因“旁流”是现象,“热结”是本质,故脉象滑⽽数。
经方61:大承气汤|腹部充实、膨胀、便秘、潮热、脉实有力之病
经方61:大承气汤|腹部充实、膨胀、便秘、潮热、脉实有力之病大承气汤之用药、用量本方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均有方证条文,为古代急症救命方。
其用药组成、用量及煎服方法如下: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
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此方中用药剂量特殊者有二:一为枳实。
用量为五枚。
根据实际称重,一枚枳实约重18克,大者芍20克,所以,五枚枳实按六两计算。
二为芒硝。
用量为三合。
根据实测,一升芒硝约重120克,即一合大概重12克。
此方用量为三合,即36克。
按二两计算。
大承气汤推荐量(克):原方原量:大黄60,厚朴120,枳实90,芒硝30。
常规标准量:大黄12,厚朴24,枳实18,芒硝6。
大承气汤用法-经方中医程医生经方中医程医生说明:1.大承气汤为经方三承气汤之一。
三承气汤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承气者,承顺胃气之意也。
2.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调胃承气汤有8条,小承气汤有8条,而大承气汤则有19条。
三方条文共占了伤寒论全部398条的十分之一多,而大承气汤一方即占了二十分之一。
如果单从方证条文来看,大概占了伤寒论方证条文的十分之一。
由此可知此方之重要性。
3.虽然此方药仅四味,条文非常多,但从临床来看,并不是单治某一病之方,而是用来治疗、调整某一体质状态。
即其应用目标为:从腹证来看:以腹部充实,腹满而坚为主。
大都以脐中心膨满(防风通圣散用于慢性体质,本证属于急性实热证)。
从方证来看:大便秘结为主。
发热、无恶寒及恶风,有便意但不通,里急后重严重,口渴甚,舌干燥时有黑苔,又诉恶心,或有谵语者,应及早用本方退热。
高热、脉沉迟有力,汗出而不恶寒,腹部膨满充实,便秘质硬,手足汗出湿透为目标。
又可用于高热谵语,意识呈朦胧不安状,便秘数日,潮热、不恶寒者。
——所谓潮热,如潮而满,海岸各个角落均被波涛浸透,与发热之同时全身汗出,此潮热为大承气汤之目标。
大承气汤方证及合方辨治杂病的思路与方法
大承气汤方证及合方辨治杂病的思路与方法王付【摘要】大承气汤是《伤寒杂病论》辨治热结证的重要基础方,运用大承气汤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热结,即可以法选用.本文从用药要点、方药配伍、用量比例角度对大承气汤进行解读;从应用指征、方证辨病两方面探讨辨治思路;同时探讨治疗热结证与脾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气阴两虚证、心热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气虚证、肝热证、肝寒证、肝血虚证、肝气虚证等相兼的合方思路;并举大承气汤与吴茱萸汤合方辨治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与桂枝加附子汤合方辨治精神分裂症、与大黄附子汤合方辨治痤疮验案.【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年(卷),期】2015(014)005【总页数】4页(P10-12,15)【关键词】《伤寒杂病论》;大承气汤;经方;合方;方证;思路与方法【作者】王付【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 450046【正文语种】中文大承气汤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论述辨治症状表现为最多,涉及病变部位为最广,是辨治阳明热结证的重要基础方。
因其组成用药的特殊性而主导其辨治病证并不局限于阳明热结证[1],临证若能合理运用其合方,则能辨治诸多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
试将其合方辨治思路与方法探讨于次。
掌握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关系是学好用活大承气汤的关键,同时若忽视药与量之间的任何一个关系都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2]。
1.1 用药要点方中大黄苦寒硬攻,泻热通便;芒硝咸寒软坚,泻热通便;枳实辛寒行气降浊;厚朴苦温行气下气。
又,方中用大黄、芒硝泻热通下,大黄偏于硬攻,芒硝偏于软坚;枳实、厚朴理气,枳实苦寒偏于清热,厚朴苦温偏于温通。
方药相互作用,以峻下热结,兼以行气通滞。
1.2 方药配伍大黄与芒硝属于相须配伍,大黄苦寒助芒硝软坚,芒硝咸寒助大黄硬攻,相互作用,增强泻下热结。
枳实与厚朴属于相反相须配伍,相反者,寒温同用,制约其偏性;相须者,增强行气除胀。
枳实与大黄、芒硝属于相使配伍,苦寒行气泻热。
大承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大承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12g 芒硝12g 枳实9g 厚朴15g【用法】先煮枳朴,后下大黄,汤成去滓,纳芒硝,溶化服。
【主治】1.阳明腑实,胸痞腹满,大便秘结,腹痛拒按,潮热谵语,舌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滑数或沉实有力。
2.突然肠结不通,腹痛、腹胀、呕吐、便秘,有痛、呕、胀、闭特征者。
【证析】此属阳明腑实机理。
以大便不通为主证,按脏腑辨证,病位在肠。
胸痞腹满是气滞现象,便秘舌燥是津伤现象,按气血津液辨证,属气滞津伤。
兼见潮热谵语,舌焦起刺,脉实有力,按八纲辩证,病性属于实热。
综上,此方所治是以痞、满、燥、实为其特征的实热便秘,是因伤寒邪传阳明之腑,由寒化热,或温病热入中焦,热灼津伤,引起传导失常,燥屎不行,气机阻滞的病理改变。
【病机】阳明腑实。
【治法】苦寒峻下法【方义】根据“其下者,引而竭之”的治则,便秘当用下法,病性属热属实,又当苦寒峻下,才与病机相符。
本方即体现这一治法。
方中大黄味苦性寒,功能泻下,用为主药,能挫其热势,消除致病原因;泻下通便,治疗主要证象。
然而,大黄主要是增强肠道蠕动而促进排便,软坚效果欠佳,只用大黄推荡,仍然不能速下,故辅芒硝成寒软坚,使坚结粪便变软,大黄才能起到泻热荡积、推陈致新作用。
二药相须为用,泻下热结效力大为增强。
再佐枳实泄痞,厚朴宽满,不仅能治兼证,通过调畅气机,又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大黄力量。
原方厚朴用至八两,殆即此意。
全方用药四味,虽然厚朴偏温,仍不失为寒下峻剂。
肠结不通如果不因热盛伤津,是因气机突然被阻,传导失常而呈腹痛便秘,则以痛、呕、胀、闭为其特征。
气机阻滞,传导失常,津血流通受阻,诸证由是而生。
根据五脏六腑宜通与气血津液宜通之理,此证急宜泻下通肠,流通气血。
方中大黄、芒硝能促进肠道蠕动,泻下通肠;枳实、厚朴宽肠理气,协助芒硝、大黄开其闭结;疏畅气机的枳实、厚朴与活血的大黄相伍,又能流通气血,令腑气得通,胃气顺降,气血调和,诸证自解。
(四)大承气汤——阳明腑实重症,阳明悍热,阳实伤阴,
(四)大承气汤——阳明腑实重症,阳明悍热,阳实伤阴,6腑实燥结——杜雨茂医案王某,女,13岁。
初诊(1973年6月14日):患儿于六日前病外感,次日发烧,最高烧至39℃,经用西药治疗,至第六日烧才退,大便自发烧之日起至今五日未解,曾用过果导等缓泻西药二次无效,因转求中医治疗。
诊其脉缓,寸脉较弱,舌红,苔薄黄。
五日未大便,自觉胸满不舒,头昏疼,自汗,不思食,精神不振,小便量少。
分析此病原为外感表证,进而邪入阳明,肠中糟粕结为燥屎,阻滞腑气不通,所用西药缓泻力小,虽重复用之未见其效;且因病延六日,发烧五日,不但津伤,气亦受损,形成腑实燥结,气液亏虚之证,脉缓寸弱与邪实内阻有关,当用大承气汤荡其燥结,并佐以扶正益阴为法。
处方:大黄6克芒硝15克(冲服)枳壳9克厚朴9克党参9克沙参12克白芍9克麦芽12克建曲9克二剂,水煎服。
二诊(6月18日):服上方二剂后大便通利,下许多燥屎,腹不胀满,能进饮食,仍头昏,自汗。
脉缓,较前有力。
舌红,苔薄白。
腑气已通,气阴尚未全复,宜麻子仁丸加味,以进一步益气养阴,润导大肠,促其气阴进一步恢复,防其大便再次干结。
处方:火麻仁15克白59克9克厚朴9克酒军9克杏仁9克党参9克当归9克三剂,水煎服。
服后病愈。
《伤寒论阐释与经方实用》论:五日未大便,寸脉弱,也可用大承气,此剂量小。
未见潮热等症,可能是退烧药的作用,此也可用调胃承气汤。
一诊方加了党参,此是不是有点不对路,你泻下之后再用也不迟啊。
补气生津,先得泻下承气,承气之后,才能补气化津。
胃实不泻,不能承气,何以能补气。
厚朴与枳实,俱是破气以承气,还没破实,就给补气,感觉矛盾。
黄元御医学研究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03篇原创内容公众号7腑实阴伤——尚有堂医案张秀慧妻,春月得病,大热便闭,绝食七日,舌黑腾焦,神昏僵卧,呼之不应,举家号泣,治棺相待。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一、阳明腑实许叔微医案:一武弁李姓,在宣化作警。
伤寒五六日矣。
镇无医,抵郡召予。
予诊视之:脉洪大而长,大便不通,身热无汗,此阳明证也,须下。
病家日:病者年逾七十,恐不可下。
予日:热邪毒气并留于阳明,况阳明经络多血少气,不问老壮,当下,不尔,别请医占。
主病者日:审可下,一听所治。
予以大承气汤。
半日,殊未知。
诊其病,察其证,宛然在。
予日:药曾尽否?主者日:恐气弱不禁,但服其半耳。
予日:再作一服,亲视饮之。
不半时间,索溺器,先下燥粪十数枚,次溏泄一行,秽不可近,未离已中汗矣,滠然周身。
一时顷,汗止身凉,诸苦遂除。
次日予自镇归,病人索补剂≯予日:服大承气汤得差,不宜服补剂,补则热仍复,自此但食粥,旬日可也。
故予治此疾,终身止大承气,一服而愈,未有若此之捷。
按语:老壮者,形气也;寒热者,病邪也。
脏有热毒,虽衰年亦可下;脏有寒邪,虽壮年亦可温,要之与病相当耳。
失此,是致速毙也。
二、燥屎内结曹颖甫医案:予尝诊江阴街肉庄吴姓妇人,病起已六七日,壮热,头汗出,脉大,便闭,七日未行,身不发黄,胸不结,腹不胀满,惟满头剧痛,不言语,眼胀,瞳神不能瞬,人过其前,亦不能辨,证颇危重。
余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燥热上冲,此《阳明篇》三急下证之第一证也。
不速治,病不可为矣。
于是,遂书大承气汤方与之。
大黄1 2克,枳实9克,川朴3克,芒硝9克。
并嘱其家人速煎服之。
竟一剂而愈。
按语:壮热便闭而见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乃热邪伏里,灼竭津液之征。
盖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瞳神为肾所主,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
今燥热亢盛,真阴欲竭,当此之时,病势危急,迟则莫救,故用急下存阴之法,大承气汤主之。
三、阳明悍热黎庇留医案:黄某某,15岁。
四日患发热,口渴,咳嗽,大便三四日一行,十余日不愈,始延余诊。
以大柴胡汤退热止咳,五月四日热退尽,可食饭,惟青菜而已。
六日晚,因食过饱,夜半突然腹痛甚,手足躁扰,循衣摸床,肆咬衣物,越日午刻延诊。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泻下能力)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泻下能力)三承气之应用,别有异点。
三个承气汤不同:调胃承气汤搁个“调胃”,就是胃不和有热,芒硝是寒性泻下剂,此方以大便干,以热为主;小承气汤也是大便干,但以满为主,有厚朴、枳实,还有大黄,小承气汤去热差得多;大承气汤既能以芒硝治发潮热,又有枳实、厚朴去满,能去大热,去大满,同时大泻下,故此药峻猛。
如燥热结实,口渴便闭,舌苔燥黄者,用调胃承气汤;如湿热结实,腹胀便闭,舌苔黄膩者,用小承气汤;如热结颇甚,津液将竭,急须急下存阴者,则必用大承气汤。
用大承气汤不要老守常规,有三个急下证:一个是“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二是“发热汗出多”,马上就津液脱尽,也得急下,此时不管大便硬不硬;三是发汗后当时就腹满痛,又满又痛,病势来得凶。
大便五六日不行,绕脐周疼,烦躁(说明有热),发作有时,这肯定是有燥屎,是大承气汤证。
大下后,六七日又不大便,烦还不解者,且腹又满痛,为有宿食,这与病人乱吃有关,宜大承气汤。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一阵难一阵容易,有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为有燥屎,宜大承气汤。
如热结旁流,于小承气汤加川连3克尤妙。
如肺伏痰火,胸膈痞满而痛,甚则神昏谵语,腹满便闭,用陷胸承气汤(生大黄、半夏、瓜蒌仁、风化硝、川连、枳实)加莱菔子15克,其效尤捷。
如发汗利小便太过,肠火炽盛,灼胃蒸脾,胃中燥而烦实则大便难,用三仁承气汤(火麻仁、光杏仁、松子仁,油木香、生大黄、大腹皮、炒枳实),亦治慢性之便秘。
如火郁便秘,不下则无以去其热,液枯肠燥,不润则适以速亡其阴,用养营承气汤(生地、知母、生白芍、油当归、生大黄、枳实、厚朴),惟既液涸阴枯,朴枳不要妄投。
如邪火壅闭,即堵其神气出入之窍,致昏不识人,谵语发狂,大热大烦,大渴大汗,大便燥结,小便赤涩等证俱见,用白虎承气汤(生石膏、知母、陈仓米、生大黄、玄明粉、生甘草)。
盖诊病难,用药更难,诊病之难难在变,用药之难亦难在变。
虽然,病之变也固难治,而用药欲随之变而变,岂非难之又难乎,苟不识成法,焉有准绳;拘守成法,何能治变。
大承气汤——精选推荐
⼤承⽓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法]⼤黄10~30g、枳实12~25g、厚朴13~30g、芒硝12~30g。
先煎厚朴、枳实,熬好前放⼤黄同煎5~10分钟,再把芒硝加⼊溶化即可,服⾄⼤便稀多为度。
不下,续服取下。
[⽅证]1.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戢然汗出者。
2.⾆红苔⼲焦黄,脉实有⼒⽽不⼤便、腹满者。
3.脉弱,烦躁⼼下硬,不⼤便,发热或⽇晡热、发狂、谵语者。
4.脉浮弦紧⽽剧烈腹痛、腹胀、腹⽪热、坚满拒按,便秘、清⽔便或粘液脓⾎便者;[现代应⽤]1.以痛⽽闭为特征的外科急腹症。
如急性肠梗阻、蛔⾍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腹腔结核性肠梗阻、胃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坏死性胰腺炎、化脓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胆结⽯、胃柿结⽯等及腹部⼿术后。
2.热性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肝炎、重症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型脑炎、流⾏性出⾎热、菌痢、伤寒、副伤寒、流⾏性感冒等;以及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肺炎、⼤叶性肺炎、肺坏疽、化脓性扁桃腺炎、结膜炎、⾓膜炎、⽛周脓肿、破伤风等伴有严重的中毒症状或出现中毒性休克者。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病、哮喘、⼩⼉哮喘、⼩⼉遗尿、癫痫、泌尿系结⽯、肾功能衰竭、痔疮、脱肛、脑⾎栓、脑出⾎、⾼⾎压、精神分裂症、挤压综合征、⽪质醇增多症及产后⾷积腹痛等,出现⼤满、太热、⼤实和脉沉、实、滑为主者。
[经验参考]⼤承⽓汤是⼀张救命之⽅,尤其在传染病横⾏肆虐的古代,更是倍受宠爱。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张千古名⽅也不知成就了多少名医。
就连异邦的⽇本汉⽅家们,也和本⽅结下了不解之缘。
《类聚⽅⼴义》载本⽅凡痼毒壅滞症,其⼈腹中坚实,或硬满⼤便难,胸腹动悸;或喜怒⽆常;或不寐惊惕,健忘怔忡;或⾝体不仁;或战曳瘫痪,筋挛⾻痛;或⾔语蹇涩,缄默如偶⼈,饮⾷倍常;或数⼗⽉不⾷不饥等。
变怪百出,不可名状。
世或称狂,或称痫,或称中⽓、中风,或称⼼脾虚者。
经方大承气汤
经方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证是阳明腑实重证,病机是胃有燥屎,治法是急下之。
诊断标准如下:(1)大便难,表现为大便鞕、大便坚,或时间长,如不大便五六日。
(2)腹部症状,如腹痛、腹胀、疼痛拒按,不典型的有心下痛、心下鞕。
(3)其他热盛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阳明病的热,为发热、不恶寒、有汗出、口渴。
但阳明腑实证的里热亢盛,表现为日晡发热、潮热、手足濈然汗出、神昏谵语、口燥咽干、不能食、小便利等。
(4)舌脉:舌红苔燥,不论黄白。
脉沉取滑数有力。
阳明病基础上,见到大便难,就可以确定是阳明腑实证,伴见有第2、3、4条,症状越多,则越能说明是阳明腑实重证,存在燥屎,急下之,即大承气汤方证。
《续名医类案》:陆祖愚治顾玉岩,年六十,患伤寒。
服药头疼骨痛已除,身热烦躁,兼发赤斑而狂。
诊之,六脉沉数有力,目瞪直视,噤不出声,舌黑芒刺,四肢冰冷。
询其大便,二十日不行。
谓年虽高,脉尚有神,力任无事。
投以大承气汤,目闭昏沉,咸谓决死。
一二时顷,腹中鸣响,去燥屎若干,诸症脱然,仅存一息,改用人参、麦冬、归、芍、术,调理而安。
本案通过身热烦躁、发赤斑而狂、六脉沉数有力、目瞪直视、噤不出声、舌黑芒刺,确定阳证。
询其大便二十日不行,确定病位在里。
六经辨证为里阳证的阳明病。
通过大便难(大便二十日不行)确定为腑实证,通过神昏(目瞪直视)、发赤斑而狂、四肢冰冷确定是阳明腑实重证,当急下之,以大承气汤攻下。
虽然年高,但六脉沉数有力,脉尚有神,正气不虚,所以力任无事。
本案有四肢冰冷,是真热假寒、阳盛格阴的表现,热深厥亦深。
大承气汤
正
干呕
俱
腹胀
水肿
实
水饮之征
【治法】攻逐水饮。
方义分析
·十枣汤 ·
君:甘遂— 善逐经遂之水湿痰饮。 臣:大戟— 善泻脏腑中之水湿痰饮。
芫花— 善消胸胁间的伏饮痰癖。 *佐使:大枣 — 益气护胃;培土制水。
— 缓和诸药的峻烈、毒性 功用:·峻逐水饮
峻下 逐水
【文献选注】
柯琴:“此时表邪已罢,非汗散之法所 宜,里饮实盛,又非淡渗之品所能胜,非 选逐水至峻之品以折之,则中气不支,束 手待毙也。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毒 药攻邪,必伤及脾胃,使无冲和甘缓之品 为主宰,则邪气尽而大命亦随之矣。“
思考题
• 为何不用甘草? • 仲景为何以“枣”命名? • “十枣汤”的剂型是汤剂么?
·十枣汤 ·
《医方论》
“仲景以十枣命名,全赖大枣之甘 缓 ,以救脾胃,方成节制之师”
原方用法
用法: ·三味等分,各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 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 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 温服之,平旦服。 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 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主治】
热结旁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 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 干燥,脉滑数。
【主治】
热厥、痉病、发狂
【证侯分析】 热厥 -实热积滞闭阻于内,阳气交遏,不能达于四肢 痉病 -阳明腑实,热盛津伤,筋脉失养 发狂 -阳明里热炽盛,上扰神明,蒙蔽清窍
【病机】
燥屎内结
腑气不通
肠胃积 滞不去
又可缓和大黄、枳、朴攻下之力
配伍特点:
1、攻润结合——体现润下法 2、润而不腻,下不伤正——丸剂量小,意在
缓下
使用注意: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桃核承气汤一、【大承气汤】组成:大黄12克、厚朴24克、枳实12克、芒硝9克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冲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焦黑燥裂,甚则起芒刺,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结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二、【小承气汤】组成:大黄12克(酒洗)、厚朴6克(炙,去皮)、枳实9克(大者,炙)用法: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功用: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主治:伤寒阳明腑实证。
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疠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
三、【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12克(去皮,清酒洗)、甘草6克(炙)、芒硝9克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大便不通,肠梗阻,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四、【增液承气汤】组成:玄参30克、麦冬(连心)24克、细生地24克、大黄9克芒硝4.5克用法:水煎,芒硝冲服。
功用:滋阴增液,泻热通便。
主治:热结阴亏证。
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五、【桃核承气汤】组成:桃仁12克、大黄12克、桂枝6克(去皮)、甘草12克(炙)、芒硝6克用法:水煎,芒硝冲服。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大承气汤——“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
小承气汤——“轻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
调胃承气汤——“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增液承气汤——滋养阴津、增水行舟——主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证。
大承气汤
汉 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大黄四两(12g) 厚朴半斤(24g) 枳实五枚(12g) 芒硝三合(9g)
水煎. 先煎厚朴,枳实, 后下大黄, 芒硝溶服.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
伤寒 热入阳明
邪热与燥屎互结 津液受损
温病
症 状
大便不通 频转矢气 脘腹痞满 腹痛拒按 按之则硬 甚或潮热谵语 手足溅然汗出 舌苔黄燥起刺 或焦黑燥裂 脉沉实
2.使用注意 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及
年老,体弱等均应慎用;孕妇禁用;注 意中病即止,以免耗损正气.
方剂鉴别
大承气汤
泻 热 通 便
承气汤
承气汤
返回目录
�
发热
便秘 腹胀 腹痛
痞 燥
满 实
主治
Hale Waihona Puke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 色纯青 其气臭秽
症 状
脐腹疼痛 按之坚硬有块 口舌干燥 脉滑实
主治
(3)里热实证之热厥, 痉病或发狂 .
方解
大黄 芒硝 厚朴 枳实 行气通便 消除痞满 泻热通便
软坚润燥
配伍特点
峻下 泻下,行气并用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又是寒 下法的代表方.
大承气汤
内科方剂大承气汤【出处】《伤寒论》【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
(3)里热实证。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定喘汤【出处】《摄生众妙方》【组成】麻黄、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苏子、款冬花、白果、甘草。
【功用】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主治】治肺虚感寒,气逆膈热而作哮喘。
【方歌】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喘哮尝。
二陈汤【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橘红、白茯、炙甘草、生姜、乌梅。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歌】《局方》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利气调中兼去湿,一切痰饮此为珍。
大黄牡丹皮汤【方源】《金匮要略》【歌诀】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康。
【组成】大黄、牡丹、桃仁、冬瓜仁、芒硝。
【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方解】君:大黄、牡丹臣:桃仁、芒硝佐:冬瓜仁当归补血汤组成当归、黄芪功用补气生血大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组成柴胡(12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9克)大枣(4枚)大黄(6克)大建中汤组成蜀椒炒去汗干姜人参功用补虚缓急,散寒止痛。
大黄附子汤组成大黄(9克)附子(12克)细辛(3克)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丹参饮组成丹参檀香砂仁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丹栀逍遥散组成:柴胡; 当归; 茯苓; 甘草; 牡丹皮; 山栀; 芍药白术。
功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七、大承气汤
七、大承气汤大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比较多,先看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他说得很清楚,什么叫并病呢,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了另一个阴经证候,现在是太阳的证候未罢,又出现了阳明的证候,它叫二阳并病,但是他看到这个病人太阳证已经罢了,太阳证已经消失了,“但发潮热”,只是发潮热,这是阳明里实热邪内敛之后,发热的特征,阳明里实,邪热和糟粕相结,热邪内收、内敛,所以它就不像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证热邪弥散,24 小时处于一个热结在里、表里俱热的状态;它也不像调胃承气汤适应证热邪刚刚和糟粕相结,那个热呢还是比较弥散的,所以24 小时里热炽盛,蒸蒸发热;而大承气汤适应证是热邪内收、内敛,所以只是出现了日晡所发潮热,“手足漐漐然汗出”就是手脚出微汗,出小汗,漐漐然汗出是小汗出,这是因为热盛伤津、津液不足,汗源不足,所以全身的汗出就减少,只不过阳明主四肢,阳明里热逼迫津液外越而见到了手脚出小汗,出微汗。
“大便难而谵语者”,大便难是大便燥结的表现,求之不得谓之难,解不出来,谵语是阳明燥热上扰心神的表现。
这样一个证候,热和实都具备,“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可以考虑用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这张方子,“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枳实、厚朴先煮,“去滓,内大黄”,大黄后下,“更煮取二升”,再去掉药渣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芒硝很容易溶解于水,不用多煮,放上去之后,在火上开上一两开就可以了。
“分温再服”,就是分两次吃,“得下,余勿服”,如果大便通了,就不要再吃了。
所以这张方子,大黄是后下的,起到泻热通便的作用。
大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我们这节课讲不完了,由于时间已经到了,我们这节课就到这里。
下课以后,大家结合三承气汤适应证鉴别比较表,再回去复习一下有关三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看看能不能够把这三个承气汤应用的关键问题抓住,今后学会使用它。
请大家打开讲义111 页,看倒数第二行,“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潮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三辨——大承气汤(中医大家叶橘泉经验)
导读:
叶橘泉(1896—1989),著名中医临床家、
教育家、中药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
称院士)、一级教授。
叶橘泉先生在70多年
的医药生涯中,为成千上万的患者解除过病苦,
向众多的学生传授过医术,其医德人品,堪称
楷模。
推送选取叶橘泉先生“经方实验三辨录”
的经方详辨一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宝贵的
学术思想及经验。
//////////
大承气汤(《金匮要略》)作者/叶橘泉
【组成】
大黄 9~24g(后下),厚朴 6~15g,枳实 9~15g,芒硝 6~12g (冲),加水先煎厚朴、枳实,去渣后加入大黄,再煎5~10 分钟,去药渣后加入芒硝溶化后,1 日分 2~3 次温服。
大便通畅后则可停服。
一、辨证
腹部胀满且发硬,按之坚硬或疼痛。
大便干结,多日不解。
发热
出汗,头痛且胀,身体沉重,烦躁不安。
重者甚至出现谵语神昏、意识模糊等症状。
舌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实。
具备“痞、满、燥、实、坚”等五证作为大承气汤证之诊断依据。
二、辨病
1.粘连性肠梗阻。
2.急性胰腺炎。
3.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
4.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
5.急性肝炎。
6.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7.脑血管意外。
三、辨体质
体质较强,体格中等或健壮。
【慎用或禁忌】
孕妇或产后血虚者,平素胃肠虚弱者,年老体弱者,或外有表实证者,均当慎用或禁用。
【临床加减应用】
1.粘连性肠梗阻:加赤芍、红藤、木香。
2.急性胰腺炎:加四川大金钱草、柴胡、蒲公英根。
3.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加败酱草、薏苡仁、牡丹皮。
图:薏苡仁
4.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加四川大金钱草、郁金、乌梅。
5.急性肝炎:加石打穿、蒲公英根、黄芩。
6.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加接骨木、威灵仙、木瓜。
7.脑血管意外:加丹参、槐花、龙胆草。
作者七十年临证医案与心得
【急性胰腺炎】
朱某,男性,57岁。
1964 年3 月初诊,家属代诉称其昨晩参加宴会,吃了许多油腻莱肴,喝了数杯60°白酒,回家后又进食了1 小袋油炸花生米和2 杯黄酒。
至深夜患者自觉上腹部疼痛,且逐渐加剧,并时而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
次日凌晨,患者被送到南京市内的江苏医院(现为南京肿瘤医院)急诊室,测体温为39.2℃,血胰酶1800 单位,白细胞14500/mm3,中性粒细胞91%,值班医师诊断其为急性胰腺炎。
医师在问诊时了解到,患者曾有抗生素过敏史,与家属商量后决定不给患者使用抗生素,而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此时已是凌晨5 点多,医师把患者转入内科病房给其做静脉点滴。
当天一早,病房医师来门诊中医科邀我去病房会诊。
诊患者神志尚清,颜面潮红,烦躁不安,口干欲饮。
按其腹部偏
硬,稍重按患者即诉疼痛。
大便已4 天未解。
舌质偏红,苔薄黄腻少津,脉沉迟带弦。
证属阳明腑实证,按脏腑辨证此为中焦湿热,阻塞胰管,不通则痛,治以清热利湿,解毒通便,选用大承气汤加味:大黄12g(后下),厚朴9g,枳实9g,芒硝9g(冲),四川大金钱草 30g,柴胡 9g,蒲公英根15g。
患者服药后排了2 次大便,症状有所缓解,上腹部疼痛减轻,热度亦降至37.6℃。
次日再给其服用大承气汤去枳实,加败酱草,另外,将大黄与芒硝的剂量做了调整:
大黄6g(后下)。
厚朴9g,芒硝6g(冲),四川大金钱草30g,柴胡9g,蒲公英根15g,败酱草12g。
第2 剂服用后,大便完全通畅,上腹部疼痛等诸症消失,体温恢复正常。
测定血象,除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仍略高以外,血胰酶已恢复正常。
我关照病房医师可以停服中药,再住院数日即可出院。
按:本例患者发病后及时住进医院,加之其有抗生素过敏史,所以辨证选用大承气汤加減,使患者的急性胰腺炎得到了治愈。
众所周知,急性胰腺炎是急腹症的一种,是因暴饮暴食等因素导致胰酶在胰腺內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組织水肿、出血的炎症反应。
临床上有—部分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胰腺坏死、继发腹膜炎及休克等症状,这种类型的患者病死率比较高。
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尽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