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反思(通用10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反思(通用10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反思篇1最近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
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
更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教学中,我们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
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
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
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
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学习策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严格约束自己,争取在教学中有新的突破。
在教学中不断获取知识,既要教好学生,也要在教学中汲取经验。
更会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他们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知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反思篇2《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
以往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都得不到体现。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15篇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15篇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1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已经悄然走入了我们的课堂。
课堂教学也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责任感、健全其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但在这个过程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一、教师角色的改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但并不是彻底否定过去的角色,例如有人认为不能当“知识的传播者”,要当“学习的促进者”,不能当“教学的管理者”,要当“学生的引导者”,如果学生是主体,整个课堂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各行其是,像一盘散沙,虽然他们各抒己见,但对须掌握的知识模棱两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新课改是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的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不是全盘否定讲授法,讲授法并非全是“灌注式”。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仍然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应该多一点辩证观点,教师既是知识的呈现者,也是信息的组织者;既是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的促进者;既是课堂的管理者,也是课堂的合作者;既是学业的评价者,也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者。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热闹”、“浮躁”的自主、合作、探究。
在当前的课堂中,新的学习方式的应用,学生自主意识比以前得到增强,合作愿望不断提高,探索热情持续高涨,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已经不难见到,学生几人一组,七嘴八舌的开始了讨论研究,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
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千万别让课堂变成一个没有秩序的课堂。
在一定的秩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自律;少一些多动,多一些探究,让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1新课程改革正以崭新教育观点、教育视觉及其巨大的震撼力冲击着当前的国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茶的改革.一个好的教学方式,应该像美国学者梅里尔·哈明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有价值、有尊严;流淌着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自主性—学生们能正常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的主动学习;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支持;察觉—学生是机灵又富裕创建的,他们知道身边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感受周围的人群的思想与情感。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启示下,我结合自身教学方式以及专家的教育指导,感受深刻。
一、课程改革对语文课程教学方式的新要求语文教学应该以新型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思想作为指导。
当前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
其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
宗旨在于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相应的,也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相对力的,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式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
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老师还是“催化剂”,他得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推动教育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向素质教育转变。
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并提出改进的方向和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知识积累过多,缺乏实践能力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需要大量背诵诗文和古文。
而缺乏实践与应用,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无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记住字词句和背诵经典文段的层面,缺乏有效的运用能力。
2.写作能力薄弱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重点放在语文知识的掌握上,而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
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写作水平受限,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对学生整体的综合能力发展造成了影响。
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为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以考试为导向,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字词句和文段,而缺乏实际应用和实践探索。
这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下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目标。
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1.注重实践与应用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和生活情境等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中,写作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情境化的教学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和策略1.创设情境,强化实践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情景,融入实践活动和生活案例,使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课改带来的变化,也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一、课改带来的积极变化1、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课改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变得更加多样化。
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而是引入了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法。
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探究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教材内容的丰富化新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学、科学、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
不仅有经典的文学作品,还有贴近生活的实用文章。
教材中的插图更加精美,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设置了很多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如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课改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除了纸笔测试,还增加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客观,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也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改中存在的问题1、部分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入虽然课改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中无法真正落实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而没有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课改的需求。
例如,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新课改提倡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也要反思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重点。
目前,课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在语文教学中泛读现象尤为严重。
学生被要求阅读的课文内容较为深奥,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只能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上,而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给予学生合适的教学材料,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领悟其中的意义。
其次,新课改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集中精力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真正地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另外,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然而,现实中,我们发现这一方面的培养不够。
学生大多是靠机械地记忆知识点来应对考试,而缺乏对知识的实际运用。
因此,我们要反思如何让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最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
目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输入,忽视了学生的兴趣。
我们应该反思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确实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要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024年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范文(3篇)
2024年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范文“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学生们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新课程语文篇1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聚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
然而,当我们在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
一、识字写字中审美功能的缺失眼下的语文课堂,“生命意义”、“动态生成”、“对话”、“互动”等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些新课程理念确实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
但我们也发现,汉字的.书写指导被大大地弱化,尤其是汉字特有的“形”和“意”的美感以及汉字教学的审美功能没有被挖掘出来,所以学生的写字能力越来越不如人意,甚至出现了年级愈高,字写得愈难看的怪现象。
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只能看到“读准生字的字音”这样的教学目标,“把生字写正确、美观”之类的教学目标少之又少,而从写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更是一种奢望了。
写字教学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
《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写字的审美功能有明确要求,如一、二年级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五、六年级要求学生“能用毛笔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等等。
因此,当前的语文教学要大力呼吁教师加强识字写字的教学,在书写指导中,既要促进学生写字技能的提高,更要注重发挥识字写字的审美功能。
二、“充分”朗读中情感体验的缺失眼下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读,成了学生学教师教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否“充分”读书成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
于是,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课堂上“丰富多彩”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挑战读、表演读、想象读等等,读了一遍又一遍,很是热闹;我们也常常听到“来,把这段话有感情地读一读”、“带着愉快的心情把这句读读”、“读出悲伤的语气”等之类的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体会(3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总结体会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1、习惯好。
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
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
其实则不然。
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
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
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
必须经常主动习字。
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
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土家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
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
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
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
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
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摘要:伴随着我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渐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也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与老师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
共同打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语文教学,从而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改变现如今小学语文的教育现状。
因此本篇文章首先分析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形势下,小学语文的教育现状,而后又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解决策略,力求能够更好的改善这些现象。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现状:.新课改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使整个课堂蕴含巨大的生命力,教师的上课热情也进一步提升,在迎来这样良好势头的同时,我们也面临新的挑战,虽然学生是对话的主体,但是仍然需要教师构建一种和平、和谐的关系,一些原本简单明了的问题,被搞得无从理清。
这也让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都模糊不清了,这说明新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策划与修改。
二.新课改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在学习中没有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小学语文本身就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应用于生活化教学,这样也会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强烈的生活意识。
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的认知还停留在机械式学习的初级阶段,没有从心里接受这种学习理念,这对于新课改的深入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英语和电脑教学进入了孩子们的世界,对于汉字的书写要求无意中被松懈了下来:目前英语作为学生所学的力学学科之一,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学生的学习中也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2023年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2023年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课标颁布以来,教师的定位更加准确,师生关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合作者、探究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改过去课堂的沉闷、死板,变得充满活力。
而静下心来品味,一些问题暴露无遗,如:课堂成了好学生的舞台,差等生依然停步不前,忽略了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朗读指导不到位……以上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关注学生成长,成了我们小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组建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高效课堂合作学习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6~8名学生组成,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习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进行分组,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班内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选择培养小组长,一名好的.小组长能够对合作小组成员在课内进行调控,在课外精心管理。
再有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达到人人参与、共同完成任务的目的。
各小组分别制定了组名、口号、组训、组规等。
二、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课堂评价采取小组捆绑式评价方式。
小组捆绑式评价能调动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
班内设立积分表,组内有记分员,分别给每个小组成员编号(成绩越好号越小),每位学生的编号不是固定的,根据表现、成绩进行调整,进步学生能得到及时肯定,形成积极向上的组内竞争风气。
小组成员得分与各自的编号对应,目的是鼓励大号同学多发言,得分都加在小组名下。
小组共同探究成果展示交流加小组集体分。
各小组得分每周一汇总,作为小组评价的依据,选出周冠军组,不单独对个人进行评价,增强团队意识。
资料入档,下周数据清零,重新开始,这样各小组都看到了夺冠的希望,组间竞争风气形成。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的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
我为教师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呈现的新颖的、生动的精彩课堂喝彩,也为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时所突现的问题忧虑。
下面综合我自己对新课程下的语文课而引发的主要问题与思考做几点看法:一、过于注重“情感熏陶”,忽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由于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双基”,使得过去的语文课堂比较呆板。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应由过去重知识传授发展到现在注重学生内心灵性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
我们应借课文这一载体,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和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灵人格。
二、过于重视学生的互动体验,课堂缺乏理性引领和客观评价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式学习。
为此,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一方面,过去那种在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的方式逐渐被教师们摒弃;另一方面,凸显学生主体、关注师生交往的“互动”式课堂,越来越成了教师们的课堂追求。
于是,小组活动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得很。
学生有着前所未有的表达机会。
可是,当我仔细观察这些课堂的时候,却觉得有些不大对劲:所谓“自主、探究、合作”,就是自由说话。
教师东瞧瞧、西望望,成了旁观者。
课堂活动缺乏严密的组织,更缺乏教师理性的引领和评价。
热闹的一堂课下来,学生说得很尽兴,但实际上教师却没有真正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
三、过于重视教学形式和方法,课堂缺乏教学智慧新课改下教师非常重视教学形式和方法的设计。
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很好,形式丰富,手法多样。
但总给我一种华而不实、缺乏语文教学智慧和内容的感觉。
小学语文教改的路程还很漫长,我们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提升。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小学语文课的改革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小学语文课的改革进行反思,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方向。
首先,小学语文课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核心。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练习,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小学语文课的改革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强调记忆和背诵,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我们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创新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文学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艺术天赋。
再次,小学语文课的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学情和个性化的教学。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都存在差异,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辅导。
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分级阅读的方式,给予他们更适合的阅读材料和阅读训练,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写作机会和指导,让他们有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最后,小学语文课的改革也应该更加关注社会实践和情感教育的融入。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和价值观的塑造。
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参观和实践,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来感知生活、感知社会。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小学语文课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和改进。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范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1自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实施以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践行新课标的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在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教师之间存在素质差异,有些教师没能真正领会新课程标准,盲目追求形式主义,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收效甚微。
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病”得不轻,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
一、教学内容重人文性,轻工具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过度关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上课时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课堂上缺乏思维的碰撞、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发挥。
新课程实施以后,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要,这是可喜的现象。
然而,有些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曲解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高举“人文”教育的大旗,把语文课上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政治课”,淡化了语文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上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看不到对文本字斟句酌,欣赏不到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悟。
这种“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语文教学,失去了语文学科最本质的功能,导致学生读起课文断断续续,写起文章空洞无物,说起话来吞吞吐吐,何谈语文素养的提升,更谈不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了。
二、教学方式重活动,轻训练活动化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但有些语文教师不是从根本上去转变教学观念,而是过分放大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过度在活动的多样性和新奇性上下工夫。
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热闹的活动,滥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议一议,这样似乎是丰富了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但课文却被放到了一边,大量的活动挤占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挤去了对学生字词句篇的训练,挤去了学生对课文谋篇布局的揣摩,语文课程的语文味丧失殆尽,这样的语文课还能算是语文课吗?如在教学《欧也妮·葛朗台》时,有一位教师想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葛朗台语言的特点和神态的变化,但事先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学生还没能体会葛朗台语言的特点,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就匆匆上台表演,结果导致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使得表演无法进行下去。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2篇)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篇1我反复认真地阅读了《小学语文新课标》,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
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
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
“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俗语说:“熟读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
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
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
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新课改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新课改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教材选择与使用问题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使用新编教材。
然而,新教材的内容繁杂,篇幅冗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较高。
这给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教材选择与使用方面,我们需要做出以下改进:1.精选教材:在选择教材时,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文本,避免教材过于深奥或太过简单。
2.简化教材:可以适当删减或调整教材中的内容,使其更加紧凑和有针对性。
同时,提供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
教学方法的转变新课改倡导学生主体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这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面对以下问题:1.定期组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激发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鼓励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以下困难:1.多元化评价方法:通过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表达、小组合作等多方面的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避免仅仅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和能力。
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规划。
家校合作的加强新课改下,家校合作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以下问题:1.提供家长指导:教师应主动向家长提供学生学习的相关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的学习。
2.定期家访活动: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了解家庭的背景和特点,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精选3篇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精选3篇篇一:小学语文课改反思小学语文课改反思这学期,在我们镇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我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积累了一点肤浅的认识,同时也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首先谈谈我对教学改革的认识,我认为新课改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
这肯定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新课程实施改革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目的在于倡导“以人为本,德育第一”的素质教育。
然后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在语文课堂上,我每节课先出示目标导航,明确学生学习任务,并且适时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我还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小组中去指导,监控学生的合作。
我积极投身课改,融入课改,传播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也多了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个性得到张扬,能力有了发展。
比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时,我大胆采用了让学生去课文中去发现问题,然后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还让学生联系实际谈看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要珍惜时间,我还安排了拓展环节,通过让学生说有关时间的名言进一步认识到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
当然,现在我的教学方法还不是特别完美,我的改革也不是特别成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有时我感觉我们的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让学生合作讨论,给人感觉学生很“忙”,课堂一场“活跃”,但是事后了解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印象并不深刻。
有时,我让学生讨论又觉得不放心,生怕学生抓不住重点,总想着自己再多说点什么,跟学生抢主角,争戏。
比如那天我上《和时间赛跑》,中心校领导和学校老师们去听课时,我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前半节课学生是主角,后半节课就很顺利地被我又抢回来了,课堂又成了一问一答式。
传统观念还是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今后,我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争取成为课改前沿的先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1新课程改革正以崭新教育观点、教育视觉及其巨大的震撼力冲击着当前的国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茶的改革.一个好的教学方式,应该像美国学者梅里尔·哈明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有价值、有尊严;流淌着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自主性—学生们能正常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的主动学习;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支持;察觉—学生是机灵又富裕创建的,他们知道身边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感受周围的人群的思想与情感。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启示下,我结合自身教学方式以及专家的教育指导,感受深刻。
一、课程改革对语文课程教学方式的新要求语文教学应该以新型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思想作为指导。
当前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
其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
宗旨在于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相应的,也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相对力的,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式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
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老师还是“催化剂”,他得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
当前课程改革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现代教育技术成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明确指出在教学进程中应该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来“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这说明教育技术应用不仅仅是传述手段的运用,而且涉及技术应用背后更为关键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更新,也要求教师重新认识、改变某些传统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控制方式。
二、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应该与时俱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调整小学语文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机制,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开放型语文教育教学新模式,并建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过去单纯笔试和一卷定优劣的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已不能全面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改变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能读书、自思自悟代替教师的`全程指导、一味讲问、指令教授;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教学行为,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让每一个教育对象的个性都健康发展、自身潜能充分发挥。
三、面对新课程的新变化语文教师如何应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在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2、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
新课程综合型教师,要求教师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3、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角色。
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
知识传授者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
4、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
总之,新课程带来了新教育。
四、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理论下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语文教学就像线一样把学习理论、学习方法与其他课程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强调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整体协调,有机融合,并使各个要素发挥出最大效益。
其操作过程如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教师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制定出教学目标,设计出教学任务,将任务呈现给学生后,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分析,确定要学习的新内容。
学习完新内容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疑难解答。
另外,通过同学的结对交流、学习讨论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寻求帮助。
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要不断反思,最后,对任务作出评价和反思。
五、教师对语文课改的思考1、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语文教学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为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所有学生的科学素养。
2、立足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科学教育应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此外,立足学生发展还意味着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科学教育也应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人格。
3、体现课程综合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课程综合化不是各分科课程的简单组合,更不能不顾教育实际为综合而综合,课程综合化的强度和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验,课程综合化在我国需要一个合理的发展过程。
可以预见,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将有利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语文教师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德育人是根本”的素质教育思想。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教育创新的今天,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其教学应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2自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实施以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践行新课标的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在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教师之间存在素质差异,有些教师没能真正领会新课程标准,盲目追求形式主义,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收效甚微。
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病”得不轻,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
一、教学内容重人文性,轻工具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过度关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上课时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课堂上缺乏思维的碰撞、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发挥。
新课程实施以后,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要,这是可喜的现象。
然而,有些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曲解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高举“人文”教育的大旗,把语文课上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政治课”,淡化了语文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上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看不到对文本字斟句酌,欣赏不到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悟。
这种“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语文教学,失去了语文学科最本质的功能,导致学生读起课文断断续续,写起文章空洞无物,说起话来吞吞吐吐,何谈语文素养的提升,更谈不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了。
二、教学方式重活动,轻训练活动化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但有些语文教师不是从根本上去转变教学观念,而是过分放大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过度在活动的多样性和新奇性上下工夫。
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热闹的活动,滥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议一议,这样似乎是丰富了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但课文却被放到了一边,大量的活动挤占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挤去了对学生字词句篇的训练,挤去了学生对课文谋篇布局的。
揣摩,语文课程的语文味丧失殆尽,这样的语文课还能算是语文课吗?如在教学《欧也妮·葛朗台》时,有一位教师想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葛朗台语言的特点和神态的变化,但事先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学生还没能体会葛朗台语言的特点,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就匆匆上台表演,结果导致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使得表演无法进行下去。
这样的表演效果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生动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更需要的是让学生动静结合,静心思考,潜心会文,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使之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三、学习方式重形式,轻效果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因具有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发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的优点,已经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于是有些教师就错误地以为合作学习使用得越多越好,课堂上合作学习到处可见。
只要教师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开始分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讨论声、争吵声此起彼伏,课堂气氛热闹非凡。
可是嘈杂的背后,学生究竟有多少收获呢?其一,这样的分组学习缺少合理、明确的分工,没有建立小组合作机制,真正参与其中的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则作壁上观,要么一言不发,要么闲话家常;其二,教师在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前,没有事先布置学生进行充足的准备,如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等,因此学生的讨论浮于表面,不够深刻,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其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袖手旁观,放任自流,缺少过程性的指导,学生的讨论往往脱离了文本的中心和重点;最后,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缺乏思考性的问题只能是浪费时间。
如在教授《宽容序言》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主要内容;二是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感受其形象特点,理解深层的含义。
由于第一个问题比较浅显,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独立解决,根本不需要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反而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第二个问题学生大多能参与讨论,但在大组交流时只有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可见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多,讨论的质量也不高,这样的合作学习不要也罢。
其实,真正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