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论语 >十则》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3.能熟练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2.通过分类整理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3.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其成为反省自己的镜子。
2.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积累重点字词,疏通课文;背诵课文,阅读其它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确,我国两千年多来,不论立
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如
今在联合国总部里悬挂着从《论语》中摘录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说明
当今世界,《论语》在治理天下方面还用得着。治理天下如此,治理一国,一省,甚
至一校,一家也是如此,治理个人的一身一心也是如此。可见《论语》是不可不读了。
二、孔子简介
孔子(前 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给季氏做过委吏(管理粮仓)和司职吏(管理牲畜),工作
得很出色。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50岁以前,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也从事政治活动,去过齐国。 50岁那年(前 500),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 56岁那年由大司寇(主管司法)行摄相事,
但为时不长,被迫辞职。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宣传自己的政
治主张,为时 14年,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
史宫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他的弟子相传先后有三千
人,最著名的有颜回、子贡、季路(子路)、冉有、曾参等,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
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
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三、关于《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
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
重要著作。论,纂辑的意思,应读 l ún,语,言谈。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 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
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
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上有四种体式:(1)子“曰”式:用“子曰”开头直录其言论,可称格言体。(2) 问答式:先指出问者和问题,再录孔子的回答,可称答
问体。 (3) 谈话式:跟特定的对象展开谈话,超出一问一答的模式,可称对话体。
(4)议事式:就一件事比较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可称议事体,如《季氏将伐
颛臾》这一章。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从宋
朝以来,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
读书。
三、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原文
四、疏通课文
重点字词
就:靠近,接近。此处可译为“到⋯⋯去”(金就砺则利)
诲女:女同汝,第二人称代词。
是知也:知同智,智慧。
衣轻裘:阮元校勘记:「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
子小匡及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涉雍也篇衣轻裘,而误衍轻字。」盍:兼词,“何不”
伐:夸耀施:表白
安、信、怀:使动用法。
知者乐水:知通智;乐,yào,喜爱。
饭疏食:饭,名作动。
饮水:饮,名作动,喝。水与汤相对,冷水。
五、学生自己翻译,然后老师出示译文,让学生对照。
六、熟读至背诵。
七、阅读课外补充的其它章节。
第二课时
课前预备:诵读课文
一、导入
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那么,孔子究竟以什么样的智慧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论语》十则来读一读孔子,看能否读出孔子思想里哪怕是一
点点的智慧。
这样的经典之作一定要用心阅读,而且我觉得个人的力量还不足以推开他寻那扇
智慧之门,所以我给大家提出了一些品读的要求。
二、品读要求:
1、分组品读,注重交流与合作。
2、“品”之前最好要读一读。
3、品读应从文本出发,最好联系生活实际。
4、品读完了之后,要对你们自己的感受有一句结论,或是人生哲理或是劝诫之语,
语言要简洁。
5、读完后,每组选一个同学为代表,先背诵,再把你们品读的结果告诉大家。
、注意时间和效率(分钟)
65-8
三、学生自由发言
附老师对每一则的理解:
第一则:这一则体现出了孔子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过多地追求物质享受,而应该把注意力放
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感悟:物质的追求可让你富足一时,精神的追求却让你充实一生。
“
”
第二则:这一则写出了孔子的早立志与好学。孔子十五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并
且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想,然后坚持不懈地努力,终有所成。正是通过刻苦的学
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成为了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韦编三绝
”
“
这个成语就是讲孔子晚年勤奋读书的。
感悟:“终身学习,便成天才”
第三则: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其实是很
简单的一个道理,可当代社会偏偏就有很多人做不到,
感悟:“实事求是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第四则:可见孔子的博爱精神。孔子希望“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五则:孔子的乐学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渊明也曾“好读书,不求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