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答案
合肥一六八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A 【解析】儒学自身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中,且历史上也曾经历一次次危机。
2.C 【解析】第三段是将20世纪国内对儒学的否定,与同属儒学文化圈的“亚洲四小龙”的飞速发展做对比。
3.B 【解析】 A.儒学在魏晋时期变异为“玄学”,但汉代仍居正统地位。
C其实质表现的还是儒家的精神追求。
D “超越现实”夸大。
4.C 【解析】未然说成已然,根据原文表述应为“将发挥重要作用”。
5. B【解析】不合逻辑。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的发布,不能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6①政策方面,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可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在补贴、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鼓励其发展;②技术方面,科研部门、汽车厂家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提升其技术水平;③法律法规方面,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材料归纳要点。
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的政策、技术水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支持。
政策方面,由材料一“政策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尤为明显”以及材料四可知,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可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在补贴、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鼓励其发展。
技术方面,由材料二《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的发布及“该标准规定……”可知,科研部门、汽车厂家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提升其技术水平。
法律方面,由材料二第一段及“《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将在……产业健康发展”可知,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
7. A 【解析】B项不能得出城里人的身份。
C项老栓的性格中没有虚荣的特点。
D项开头与结尾并没有揭示小说的主题,也就不存在主题上前后照应等。
8.①陪衬作用。
以萝卜为纽带,以那人的言行举止衬托出老栓的热情朴实以及对农耕文明的情感。
②那人不断提问,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③老栓与那人在萝卜地的对话,反映出城市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巨大冲击,深化了主旨。
安徽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为150分,语文考试总时间为15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生作答时,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社会调查是伴随着社会学学科的产生而发展的。
20世纪20年代,第一批留学欧美的社会学学者回到国内,在建立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同时,他们大力推动社会调查的发展,从北平人力车夫调查、居民生活费调查,到定县社会调查等,掀起了一场引人瞩目的“社会调查运动”。
在此基础上,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主力的学者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引进英国文化人类学、美国芝加哥人文生态学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社区研究”的基本框架。
与“社会调查运动”相比,“社区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更进一步,主张选择一些相对固定的社区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和历史的研究,这有利于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的本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者们在华北和西南地区开辟了多个社区研究的田野地点,产生了以《江村经济》《云南三村》为代表的社区研究的典范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如费孝通《乡土中国》这样的理论著作,深刻把握和概括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质。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学在费孝通等人的主持下得以恢复。
在重建过程中,费孝通大力倡行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我们通常也将其称为田野调查,是对“社区研究”方法的拓展。
费孝通身先士卒,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学学科始终以“从实求知”作为学科准则,走出了一条紧贴中国社会现实、反映中国发展经验的中国社会学道路。
“从实求知”是费孝通对社区研究和田野调查方法的概括,其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主要是如何通过调查实践来处理理论和经验之间的关系,达到对社会现实客观而深刻的认识。
安徽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诗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那么诗歌的兴衰,可以说明艺术在一个时代的一般命运。
在以往的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尤其是古代中国,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则被赋予了“动天地而泣鬼神”、“和四时而育万物”的力量。
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但诗歌已经被远远地边缘化,文学也已经被宣告即将终结。
以往时代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恢弘的力量,那是因为它是与天地宇宙共生一体的。
用舍勒的话说:诗人是“最深切地根植于地球和自然的幽深处的人,产生所有自然现象的‘原生的自然’中的人。
”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
所以,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文学艺术也就失去了它的根本,也就必然衰败枯萎下来。
现代工业社会已经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事物的原生态。
正如同曼德所说:“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
事实上,所有的体验可以说都是间接的。
……所有植被也被人类的思维所局限、被人类按其品味任意改变;野生动物消失殆尽、多石地带不见了踪影、花开花落的反复循环也不复存在。
甚至连昼夜也无区分。
”这样的生活现实,无论是对于诗歌的创造者还是鉴赏者,都是要命的,因为诗歌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之根。
也有人把信息时代的电子艺术、数码艺术看作艺术工程的重建。
曼德则认为重建的已经不是艺术,起码已经不是原来的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之中生根发芽的文学艺术。
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诗人还能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在语言干涸的泥潭中,写诗注定要变得越来越艰难,即使真有不甘失败的诗人,最好的结局恐怕只能是与这个时代的语言同归于尽。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20_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且用2B铅笔把对应的准考证号涂黑。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农业和游收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
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
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但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
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
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
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我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2104080216
(摘编自《迎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光时刻》)
材料三:
中国馆不仅仅从外观上看很有特色,还有很多细节也十分耐人寻味。为了减少场馆内的空调使用,节约能源,中国馆可以将室外的风吸到地下,然后通过一段200多米的管线,在夏季的时候将风输送到场馆给室内降温。此外,中国馆的屋顶还有一套完整的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之后可以作为植物的灌溉用水、景观用水。为体现生态文明的成果,展现科技与创新的力量,园区将汇集最新视听科技技术,依托科技与文化、科技与国艺打造以科技与未来为主题的系列表演,通过“科技+文化”“科技+园艺”双轮驱动,将举办“奇幻光影森林”“音乐喷泉表演”“机器人表演”等具有科技内容的表演,引领人们更好地体验绿色生活。
“你割烟怎么不在地里生堆火呢?割了手怎么办!”
年喜说:“我看好多人也不生火……
“他们!”跛子老四抬头往远处瞥了一眼,生气地说:“你能跟他们学吗?跟他们学能成个好务烟把式吗?一夜一夜坐在地里,没有火,寒气都攻到身上去了;再说这火苗一跳一跳,也是你在烟池里的一个伴儿;想吃什么了,放火里烧烧就是……怎么能不点一堆火!”
C.第兰段在解读“百合花”象征意义的基础上,将《百合花》与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叙事对比,指出其感人的原因。
D.第四段引用茹志鹃的一段话,目的是论证“没有爱情的爱情”是《红楼梦》里最美好、最纯洁的“爱情”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茹志鹃《百合花》的创作意图,是通过对《红楼梦》的遥远的回应,表达对曹雪芹及其伟大作品《红楼梦》的敬意。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命题学校:第Ⅰ卷阅读题(共 58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并不止于此,还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这是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合肥市2021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合肥市2021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划线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9月16日,北京大兴摔死女童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有人认为犯罪嫌疑人韩某仅因口角之争,怒气一时无处发泄,便将一个无辜的婴儿活活摔死,泯灭人性,罪不容诛。
B . 2013年4月国际金价大跌,中国大妈首当其冲,疯狂抢金一战成名,她们与资本大鳄的角力被无限放大。
C . 国庆当天,杭州天气怡人,西湖边杨柳拂动,湖光点点,而在此散步本是假期一大惬意之事,但在西湖著名景点断桥上,比肩接踵的游人遮住了断桥的秀美,以至于游客惊叹:断桥真要断了吗?D . 近日,由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大片《私人订制》在全国各大影院公开上映,一时间,观众对于该影片的评价毁誉参半,既有力捧,也有吐槽。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随着高致病性禽流感尾随SARS的不期而至,也许能够促使人类学会怀疑在对技术理性近乎迷信之下心安理得的生活和对自然的掌控程度。
B . 作为人类群体心理的共同经历,疫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身陷入文明的深度和退出的难度,从而有可能使我们感知到技术与文明的局限。
C .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陈欣新说,虽然中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涉及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但比较零散,难以形成严密的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网。
D . 这位院士诚恳地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打开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
3. (2分) (2018高二下·蒙山期末)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 . 为了您的小儿能够顺利考上一所大学,希望您在假期中督促他复习功课。
B . 谨寄拙稿《素质教育与课外阅读》,其中不妥之处,还望斧正。
C . 舍弟光临寒舍,真乃蓬荜生辉,不胜荣幸!D . 毕业在即,我把这本纪念册惠赠给你,纪念我们三年的同窗之谊。
合肥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合肥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1. (2分)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 族庖月更刀族秦者秦也B .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顾视无可置者C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D . 视为止,行为迟吾见其难为2. (2分)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名可名,非常名B . 绝学无忧C .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D . 天下莫柔弱于水3.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 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B .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项王未有以应C . 其意常在沛公也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D .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然而不王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 (6分) (2018高三上·揭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澳门历史古城区由22座位于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是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古城区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东西方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材料语言、装饰手段等美学观念在此________,宛如一座________的东西方建筑艺术博物馆。
徜徉其中,人们会惊异地发现,(),从巴洛克风格到新古典主义都有典型代表。
而数量众多的优秀宗教建筑,也因教派的不同而________。
同时,这些西式建筑在其原有风格中又揉进了南洋以及中国沿海一些地方的建筑特色,甚至连天主教堂的部分壁画也以中式手法表现。
整个街区布局都体现了风水学的影响。
与西方建筑近在咫尺的,则是中国岭南风格的庙宇、清末院落式大宅和广东“西关大屋”式民居。
逐渐远去的历史,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抄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
澳门历史古城区见证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对话,证明了中国文化的________,以及中西两种相异文化和平共存的可能性。
安徽省2020-2021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安徽省2020-2021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 书籍狼藉慰藉籍贯B . 痴迷炽热奢侈斥责C . 戕害铿锵踉跄唱腔D . 斑斓波澜褴褛贪婪2. (2分)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A . 本文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
B . 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启图至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佩到沧州。
C .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姓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D . 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呈,因此衔内病患看看重了。
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
3.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在中国当代文坛,莫言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作家。
他的小说以异常浓烈的色彩和极具阅读快感的语言,渲染出山东高密乡村的隐晦世界。
这个世界常常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能让人闻到其中的泥土香,看到那浓郁的高粱地。
是的,在莫言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与鲁迅、赵树理笔下迥然不同的乡村,那里充满原始的生命力、野性的思维、对命运无常的悲悯,他触摸到了意识之下巨大的心理冰山。
A . 隐晦B . 身临其境C . 迥然不同D . 悲悯4. (2分)(2017·常州模拟) 下列各句中表意清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生终未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B . 这村庄和村民修的这条路的历史一样悠久,路旁散落座座用芦苇、麦秸或茅草盖顶的农舍,墙壁用彩石砌出精美的图案。
C . 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的困惑吴冠中苦哇!打入死牢的女囚苏三被提审出场,虽戴着枷锁,却是一个楚楚动人的美貌女子,大红上衣,素白裙子,黑发垂挂,头上更扎有一条鲜明绿带与红衣相衬托。
那监犯老头崇公道,一身灰调,满脸皱纹,白须白眉。
两个角色,搭配成极完整、丰富而又简洁的造型效果。
戏剧、绘画、音乐、舞蹈熔于一炉。
戏曲故事虽亦助人伦,成教化,但戏曲首先予人美感,人们有闲去看戏,为的是享受,享受视、听的感官之美。
不同于今日的话剧或电影侧重于揭示惊心动魄或血淋淋的人间悲欢,传统戏曲可说是追求唯美的结晶。
由于道具之简陋,戏曲的情节展现便全部依凭演员自身的表演,一条马鞭引来千军万马,一把折扇传递喜怒哀乐,这不是生活的符号化,而是从具象进入抽象领域的高度提炼与升华,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
唯有发展,才能发扬,这是我国传统艺术中各门类的共同问题,也是大难题。
戏曲舞台背景的改动是最为明显的失败的探索——堆砌那么多五光十色的背景,淹没了演员的全部表现效果。
须知,现代道具容易破坏传统戏曲的形和色,而传统经典剧目中的形和色已经千锤百炼,容不得半点杂质。
周信芳《追韩信》中的一跤摔倒,摔倒后高高跷起一条腿,予观众以强烈的视觉效果。
今背景画成凌乱的山野,或开满了红花之类的蹩脚景致,令观众看不见那一条千钧之重的表情之腿。
这种环境的“加工”,说明了对戏曲艺术的一窍不通,可悲!我是竭力主张要创新的,但必须深入理解了旧才能创新。
合肥市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合肥市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20·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璀璨的亚洲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书写了________的篇章,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________ ,亚洲文明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宗教、哲学、文学、绘画、戏剧、音乐等多领域都取得卓越的文明成果,()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
拥有世界三分之二人口的亚洲,汇聚了40多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2000多种语言,众多古老文明在亚洲这片土地上________ ,在共生并进中创造了多元文明互学互鉴的范例。
与之相反,当今,人类社会却面临着逆全球化思潮和单边主义抬头的风险剧增,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日益扩大。
这让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并呼吁:人类需从亚洲文明中________智慧,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浓墨重彩发源地水乳交融吸取B . 不可或缺发祥地相得益彰吸取C . 不可或缺发源地水乳交融汲取D . 浓墨重彩发祥地相得益彰汲取(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谱写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史诗,亚洲文明使得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姿B . 谱写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史诗,人类文明也因亚洲文明更加绚烂多姿C . 人类文明因亚洲文明更加绚烂多姿,亚洲文明的发展史诗得以谱写D . 亚洲文明使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姿,亚洲文明的发展史诗得以谱写(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人类社会却面临着逆全球化思潮和单边主义抬头的风险剧增,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日趋激烈。
B . 人类社会却面临着逆全球化思潮和单边主义抬头的风险,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日益尖锐C . 人类社会却面临着逆全球化思潮和单边主义抬头的风险,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日益扩大D . 人类社会却面临着逆全球化思潮和单边主义抬头的风险剧增,效率和公平、资本和劳动、增长和分酉己的矛盾日益尖锐。
合肥市2020年(春秋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新版)
合肥市2020年(春秋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榆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湖北潜江“小龙虾学院”首批学生未等毕业就被各企业预定得①荡然一空,引发了人们对专业技能人才与职业教育崭新魅力的热议。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义已②不言而喻,它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战略之举。
这几年的就业市场,一头是工厂感叹招工难,另一头却是就业者③叫苦不迭,感叹就业难。
其实,就业问题不仅是总量问题,还有一个结构性问题。
要化解这一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总体的均衡发展,关注个体的④因材施教。
同时,当“工匠精神”广为称颂,不少蓝领工人薪资超越白领,专业技术人才的收益与声誉⑤蒸蒸日上,这些都为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新的心理支撑。
当然,职业教育要赢得更多青睐,关键还在于不断提升自身质量。
职业化意味着专业化,“小龙虾学院”这样的职业院校之所以⑥炙手可热,关键在于办学特色鲜明,紧密对接了市场需求。
这也启示更多学校,只有牢牢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避免管理松散、培养目标模糊、理论脱离实际等人才培养窘境,才能擦亮特色的招牌。
(1)文段中划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①②⑤B . ②③④C . ①③⑥D . ②④⑤(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急需解决,补上职业教育短板B . 急需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补上职业教育短板C . 急需补上职业教育短板,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D . 职业教育短板急需补上,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3)下列为文段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小龙虾学院”为何走红B . “小龙虾学院”引发热议C . “小龙虾学院”擦亮特色招牌D . “小龙虾学院”学生倍受青睐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二上·潍坊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二天早上,老何偕夫人辞官回家。在去东城门的路上,老何忽然感到有一缕阳光刺眼,原本出现在东北方的太阳,怎么跑到了南面?老何仔细一看,阳光是从街道南侧一面镜子上反射过来的,这才发现,在他出城的街道两旁,居然有很多人家门前,放一方桌,上面摆有一碗清水、一面镜子,旁边站着全家老少,在默默为他送行。老何异常感动,冲父老乡亲大声说道:“为官一地,大家认可,能得清水明镜送行,我心甚安。”于是含泪拱手作别。
《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风、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转;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农业和游收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
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
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但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
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
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
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我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社区间的往来疏少,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悦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是法理社会。
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摘编自费孝通著《乡土中国》之《乡土本色》)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
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
“乡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蓄水池和稳定器,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进入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可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
2006年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万亿,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二个层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
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
村庄社会结构的改变起于一百多年前的现代化,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推动了经济、制度和观念等现代性巨变。
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
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
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生儿子、娶媳妇、抱孙子”成为农民人生“三步曲”。
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
一旦“传宗接代”这个千年以来一直支撑农民人生意义的价值失落,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就会出现变化。
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以上三层巨变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后果。
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内生为主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外生秩序逐渐代替了内生秩序。
(摘编自贺雪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材料三: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在农村、农业、农民上多下“绣花功夫”,依靠“新”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城市和农村在吸引人的力度上,显然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环境好,要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让农村也美起来,这就需要完善乡村的“包装”,去美化乡村,打造“新农村”,才能够让乡村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
要推动乡村的发展,就需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而要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就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转型。
发展新农业,通过不断做优做强做精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增强农业发展的科技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才能够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骨干和由城里打工返乡创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民看到只有不断的自我革新,不断地自我进步,才能够掌握时代的主动权,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角”,这就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育,通过政府主导、立足产业、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打造一支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已经绘就,要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依靠“新”的思维,新的改变,去推动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摘编自中新网2019年12月2日陈红《乡村振兴要靠“新”》)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所谓乡下人的“土气”,是因为城里人认为乡下人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土,泥土是乡下人的命根。
B.以农业为生的人世代定居在乡村,气候与战乱会使得基层人口流动,这也是乡土社会的常态。
C.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因而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D.在“熟悉”的社会中,人与人互相信任,信任成为规矩,规矩在乡土社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固守乡土。
B.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是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是有区别的。
C.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村庄基础结构的变化,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
D.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发生了转变,传统的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现代化绕不过去农村,因为农村几乎跟每一个人都有关联,农村也会为现代化提供滋养。
B.随着现代化建设,乡村的社会秩序已经被纳入国家的基层政权建设,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C.只要乡村环境美化起来,乡村就会更具魅力,就能吸引人们从城市向乡村流动,形成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D.只有抓住农业这个关键点,才能推动乡村发展,农业转型需要政府引领,科技投入和人才支撑。
4.材料三的五个段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请简要说明。
(4分)答:5.材料一结尾说: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这种观点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别针姜铁军每年清明节,退伍老兵老钱和老孙都从自己居住的城市千里迢迢赶到长白山里的青鹰峰,为牺牲的战友小赵扫墓祭莫。
战友牺牲四十多年了,他俩一直保持清明扫墓的习惯,并约定去世后把骨灰也埋在这里,和自己的战友聚会。
老钱和老孙都是老人了,可还用“小赵”称呼自己的战友,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9岁。
他俩带着酒和祭品来到墓前,看到墓碑下放着一束金达某花,还有一串别针,有人比他俩早来了。
四十多年,金达菜花和别针都会在清明节出现在这里,送花人和他俩一样缅怀安葬在这里的小赵……长白山里的青鹰峰山腰有一个军用通信维护站,站里有三个战士,分别娃赵、姓钱、姓孙19岁、20岁、21岁,这里有一条边境军用通信线路需要常年进行维护,通信维护站常年有人驻守,以保障线路使用安全,小赵、小钱和小孙肩负重要任务,把维护线路安全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深山老林,常年见不到一个人,报纸和信件每半个月从山下营房送来一次,几本《解放军文艺》《解放军画报》不知看了多少遍,杂志都卷边了,离青鹰峰通信维护站最近的一个村庄叫十家堡,那时没改革开放,不允许个人做生意,农村实行统购统销,由供销合作社负责。
十家堡新设一个供销社代销点,一个叫山杏的姑娘在代销点当营业员,人长得水灵灵的,很漂亮。
三个小战士星期日轮休,没有轮休的去巡视、维护通信线路,其实到了星期日,休息不休息都一样,反正也没地方去。
或者到林子里打野兔、捡蘑菇、采山果,或者躺在床上睡大觉打发时间……。
自打山杏到十家堡代销点当营业员,情况就变了,谁轮休谁跑三四里山路去十家堡代销点看山杏,和她聊天。
开始还找个理由,买双袜子呀,买块肥皂呀,买把牙刷呀……这都是借口,就是想到代销点去看山杏,和她聊一会儿,私下里说就是饱饱眼福。
总去看人家姑娘,总去和人家闲聊,耽误人家做生意,士兵的津贴是六元五角钱。
买不了多少东西,不买什么东西还找山杏聊天,时间长了怪不好意思的,小钱和小孙去的少了,偶尔去。
只有小赵每个轮休日都去。
三个人当中数他嘴笨,没啥和山杏聊的,就是想去看看她,时间长了,小钱和小孙就说他:“你光去看人家姑娘也不买东西,影响人家生意的!”其实他俩也知道代销点一天没多少生意,自己不好意思去看山杏,瞧着小赵去,心里有点不平衡才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