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技术

合集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技术,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预测。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质量控制管理则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种由血红蛋白与葡萄糖发生非酶催化的糖基化反应而生成的化合物,其生成速率与血糖的浓度成正比。

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可以反映出近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离心法、高压液相法、免疫测定法、毛细管电泳法等,其中免疫测定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免疫测定法是通过特异抗体与糖化血红蛋白结合的原理来进行检测的,其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灵敏度高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中。

在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时,质量控制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需进行的质控管理包括人员培训和规范操作。

检测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熟悉仪器操作流程、掌握样本的处理方法及检测步骤,确保能够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

实验室需要建立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的规范,确保样本的质量符合检测要求。

实验室需要建立健全的质控方案,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等。

内部质控是指实验室在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时,应每日使用质控品进行质控,以监控仪器的稳定性和反映分析过程的准确性。

内部质控应选择符合检测范围的质控品,每天测定2-3个不同浓度的质控品,进行定量检测,然后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差,以评价当前的分析数据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如果质控结果超出了预设的控制限,则需要立即对仪器进行调整或排除异常数据,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外部质控是指实验室定期参加由相关部门组织的外部质量评价活动,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和结果的可靠性。

外部质控项目包括参加国家或地区的质量评价计划,以及参加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活动。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技术是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的重要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的HbA1c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1. HbA1c检测原理HbA1c是由血红蛋白和葡萄糖发生非酶催化的糖化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其浓度与血糖的平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HbA1c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将血液样品与某些化学试剂发生反应,然后使用色谱或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测定。

目前常用的HbA1c检测技术包括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凝胶过滤色谱法和免疫测定法等。

2. HbA1c检测方法(1)离子交换色谱法:该方法利用HbA1c与其他血红蛋白成分在离子交换树脂中具有不同的亲和性,从而实现分离和测定HbA1c。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测定结果稳定等优点,但需要专用的色谱仪器,并且操作较为繁琐。

(2)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血红蛋白进行分离和测定,具有测定速度快、灵敏度高、结构简单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3)凝胶过滤色谱法:该方法使用凝胶过滤柱将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分离开来,然后采用比色法测定HbA1c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灵敏度较低,对于血液中其他成分的干扰较为敏感。

(4)免疫测定法: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HbA1c结合,然后通过免疫反应来测定HbA1c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快速等优点,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HbA1c检测的质量控制管理1. 样品采集和保存HbA1c检测的样品通常采用血液样本,因此在采集样品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采样前需告知患者是否需要空腹采样以及禁食、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生物技术中的糖化修饰研究

生物技术中的糖化修饰研究

生物技术中的糖化修饰研究糖化修饰是生物技术中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生物分子的生化反应、糖类代谢、蛋白质结构、信号传递等多个方面。

糖化修饰因其广泛存在于生物分子中,可以被用来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是疾病发生和治疗研究的关键过程之一。

本文将从糖化修饰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应用等角度来探讨生物技术中的糖化修饰研究。

一、糖化修饰的定义和分类糖化修饰是指糖类团与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的化学结合过程,通常是由糖辅酶类分子催化完成的。

根据糖类分子与生物分子的结合方式和位置不同,糖化修饰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O-糖基化、N-糖基化、S-糖基化和C-糖基化。

其中,O-糖基化是最常见的一种修饰方式,其包括N-乙酰氨基半乳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等糖基团。

N-糖基化是指糖基团与氨基酸的氨基结合,这种修饰方式常见于胞外蛋白质的修饰过程。

S-糖基化是指糖基团与半胱氨酸的硫基结合。

C-糖基化是指糖基团与胆固醇等脂质分子的结合。

二、糖化修饰的研究方法糖化修饰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技术手段。

其中,质谱分析是研究糖化修饰的常用手段之一,它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糖基团的类型和位置。

利用质谱分析技术,可以分析出糖基化蛋白质的完整分子量、哪些氨基酸被糖化等信息。

除质谱分析外,核磁共振技术也可以用来研究糖化修饰的结构与功能。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定量分析糖基团的类型和位置,同时可以研究不同糖基团在生物分子中的3D结构和相互作用。

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可以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来制备大量的目的蛋白质,并进行糖化修饰相关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三、糖化修饰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糖化修饰在生物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蛋白质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蛋白质药物是治疗癌症、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诸多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其开发与糖化修饰密切相关。

糖化修饰可以调节蛋白质分子的药代动力学、稳定性和免疫原性,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种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后形成的糖化产物,是临床上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其测定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提供有关患者在过去2-3个月内的血糖水平的信息。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对于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1.1 HbA1c检测原理HbA1c检测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离子交换色谱法(IEC)、免疫测定法(IHA)等技术对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定量检测。

HPLC法是目前用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根据血红蛋白A1c(HbA1c)与其他血红蛋白组分的不同特点,在特定的色谱条件下分离并定量测定。

HbA1c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对样本要求较少等优势。

与其他血糖检测方法相比,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不受进食、运动等因素的干扰,能够更好地反映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情况,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和治疗监测中。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近年来出现的免清洗技术、毛细管电泳、质谱法等新技术不断拓展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领域,为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2.1 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于保证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包括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参加外部质量评价、制定检测流程和操作规范、保持检测仪器的良好状态等。

只有做好质量控制管理,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内部质量控制是指通过每天运行常规的质控品,监测和评价实验室的分析性能和结果可靠性,及时发现实验室检测系统的偏差和波动,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制定合理的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及时检验、记录和汇总实验结果、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固态糖化在白酒酿造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固态糖化在白酒酿造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固态糖化在白酒酿造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近年来,固态糖化在白酒酿造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积极推广,成为了酒精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

本文将探讨固态糖化在白酒酿造中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现状。

固态糖化技术最早源自于传统的液态糖化过程,相对于液态糖化,固态糖化更加环保和节能。

固态糖化是将固体淀粉酶和含有淀粉的原料混合,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因素,使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糖类。

这种技术不需要大量的水和设备,不产生废水和废酒糟,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固态糖化技术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

当时,由于实施了国家的政策和环保要求,传统的液态糖化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废水处理困难、能源浪费、损耗较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白酒企业开始尝试使用固态糖化技术。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固态糖化技术逐渐得到了验证和认可。

在固态糖化的发展历程中,主要遇到了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选择合适的淀粉酶,二是控制好糖化的条件。

对于淀粉酶的选择,固态糖化需要使用适合于固态条件的酶剂。

同时,酶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也是选择的重要指标。

在糖化条件的控制方面,固态糖化需要考虑到原料的水分含量、温度的变化以及糖化时间等因素。

只有合理控制这些条件,才能够实现糖化反应的顺利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固态糖化技术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不断扩大。

目前,固态糖化已成为白酒酿造中的一项核心技术。

这一技术不仅解决了液态糖化产生的环保问题,还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降低了成本。

固态糖化酿造的白酒,不仅具有酒体饱满、口感醇厚、芳香浓郁等特点,而且还能够降低酒精含量,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同时,固态糖化技术的应用还推动了酿酒设备的升级和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能。

然而,固态糖化技术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固态糖化技术需要借助酶剂来实现淀粉的转化,这增加了成本和生产的复杂性。

其次,固态糖化过程中的调控和管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工艺不稳定或产生副产物。

糖化技术

糖化技术

糖化技术第一节糖化理论在液化工序中,淀粉经a-淀粉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范围较小分子产物,酶法糖化是利用葡萄糖淀粉酶进一步将这些产物水解成葡萄糖。

一、理论收率、实际收率及淀粉转化率1、理论收率纯淀粉通过完全水解,因有水解增重的关系,每100g淀粉能生成111.1g葡萄糖,如下面反应式所表示:(C5H10O5)n+nH2O→nC6H12O6淀粉水葡萄糖162 18 180100.00份 111.11份因此葡萄糖的理论收率为111.11%2、实际收率从生产葡萄糖的要求,希望能达到淀粉完全水解的程度,但由于复合分解反应的发生及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损失,葡萄糖的实际收率仅有105%~108%。

葡萄糖的实际收率的计算的公式为:收率=糖液体积(V)×糖液葡萄糖浓度%(C)/ 投入淀粉量(W)×淀粉含量(Cˊ)×100%3、淀粉转化率淀粉——葡萄糖转化率是指100份淀粉中有多少份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其计算公式为:糖液体积(V)×糖液葡萄糖浓度(C)转化率=×100%投入淀粉量(W)×淀粉含量(Cˊ)×1.11二、DE值与DX值1、DE值工业上用DE值(也称葡萄糖值)表示淀粉的水解程度或糖化程度。

糖化液中还原性糖全部当作葡萄糖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比称为DE值。

还原糖用裴林氏法或碘量法测定,干物质用阿贝拆光仪测定。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阿贝拆光仪所测出的浓度是指每100g糖液中,含有多少g干物质。

而还原糖的浓度是指100ml糖液中,含有多少g还原性糖,因此DE值实际计算公式为还原糖浓度(C″)DE值=×100%干物质浓度(Wˊ)×糖液比重(d)2、DX值糖液中葡萄糖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称为DX值葡萄糖浓度(C)DX值=×100%干物质浓度(Wˊ)×糖液比重(d)3、DE值与DX值的区别葡萄糖的实际含量稍低于葡萄糖值,因为还有少量的还原性低聚糖存在。

红薯糖化技术

红薯糖化技术

红薯糖化技术红薯,那可是咱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呀!甜甜的,糯糯的,谁能不爱呢?可你知道吗,红薯还有个神奇的糖化过程呢!这就好比是红薯的一次华丽变身。

你想想看,本来普普通通的红薯,经过糖化之后,那口感简直绝了!就像是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

糖化后的红薯会更甜,更有风味,就像生活中突然多了一份惊喜。

那怎么让红薯糖化呢?其实也不难。

首先得把红薯放一放,可别心急着马上就吃哦。

就像好酒需要时间来沉淀一样,红薯也需要时间来糖化。

把它们放在一个稍微温暖的地方,让它们安安静静地待上一阵子。

这期间呀,你就别去打扰它们啦,让它们自己慢慢发生变化。

这就好像是一场魔法,红薯在不知不觉中就变得更加美味了。

你说神奇不神奇?有时候我就在想,这红薯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呀,偷偷地在那变甜变好吃。

过了几天,你再去看看那些红薯,哇,感觉都不一样了呢!你轻轻咬上一口,那甜蜜的滋味在嘴里散开,真的是太满足啦!这时候你就会感叹,等待是值得的呀!就像我们的生活,有时候也需要一些时间去沉淀,去积累,然后才能绽放出更美的光彩。

糖化后的红薯不就像是我们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有韵味吗?而且呀,糖化红薯还有很多吃法呢!可以直接烤着吃,那香甜的味道能飘满整个屋子。

也可以煮在粥里,让粥都变得格外香甜。

还可以做成红薯饼,那可是小朋友们的最爱呢!咱老百姓过日子,不就讲究个实惠又美味嘛。

这红薯糖化技术,真的是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和甜蜜呢!你还不赶紧试试,让自己也感受一下红薯糖化后的美妙滋味。

别再犹豫啦,去挑几个好红薯,开始这场甜蜜的魔法之旅吧!我敢打赌,等你吃到糖化后的红薯,你肯定会笑得合不拢嘴,说不定还会感叹:哎呀,这才是真正的美食呀!。

淀粉的糖化实验报告(3篇)

淀粉的糖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糖化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淀粉糖化实验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淀粉在酶的作用下糖化的效果。

4. 掌握还原糖的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由大量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

在淀粉糖化过程中,淀粉首先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这一过程称为液化。

随后,在糖化酶的作用下,糊精和低聚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这一过程称为糖化。

实验中常用的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糖化酶。

α-淀粉酶作用于淀粉的α-1,4-糖苷键,将淀粉分解成糊精和低聚糖;糖化酶作用于糊精和低聚糖的α-1,4-糖苷键,将它们分解成葡萄糖。

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等。

在实验中,通过检测还原糖的含量来评价淀粉糖化的效果。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恒温水浴锅、锥形瓶、滴定管、移液管、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等。

2. 试剂:淀粉、α-淀粉酶、糖化酶、葡萄糖标准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锌溶液、苯酚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淀粉溶液:称取一定量的淀粉,用蒸馏水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

2. 预处理淀粉溶液:将淀粉溶液在60℃下加热处理30分钟,以消除淀粉溶液中的杂质。

3. 液化:向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的α-淀粉酶,调节pH值至最适值,在恒温水浴锅中反应一定时间,使淀粉液化。

4. 糖化:向液化后的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糖化酶,调节pH值至最适值,在恒温水浴锅中反应一定时间,使淀粉糖化。

5. 还原糖的检测:取一定量的糖化液,按照还原糖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液化过程:通过实验观察到,淀粉溶液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逐渐由透明变为浑浊,说明淀粉已发生液化。

2. 糖化过程:通过实验观察到,液化后的淀粉溶液在糖化酶的作用下,浑浊度逐渐降低,说明淀粉已发生糖化。

3. 还原糖的检测:通过检测还原糖的含量,可以评价淀粉糖化的效果。

固态糖化在白酒酿造中的测量和控制技术研究

固态糖化在白酒酿造中的测量和控制技术研究

固态糖化在白酒酿造中的测量和控制技术研究传统的白酒酿造过程中,糖化是关键步骤之一,它将淀粉转化为发酵所需要的糖类物质。

然而,这个传统的酿造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糖化时间长、效率低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固态糖化技术被引入到白酒酿造中。

本文将探讨固态糖化在白酒酿造中的测量和控制技术研究。

固态糖化是一种新型的糖化方法,它将糖化过程放在了固体介质中进行,相比于传统的液态糖化,固态糖化具有更高的糖化效率和更短的糖化时间。

固态糖化的核心是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将含有淀粉和糖化酶的固体床料进行糖化反应,通过测量和控制糖化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可以实现对整个糖化过程的有效控制。

首先,固态糖化技术要求对糖化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准确测量和控制。

温度是影响糖化酶活性和糖化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液态糖化中,温度的控制相对简单,但在固态糖化中,由于固体床料的存在,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要求更高。

因此,需要在固态糖化反应器中布置合适的温度探头,实时测量床料中的温度,并通过控制系统对温度进行闭环控制,保持恒定的糖化温度。

其次,固态糖化过程中酶活性的测量和控制也是关键技术。

糖化酶是催化淀粉转化为糖类的关键酶,其活性直接影响着糖化效率。

在白酒酿造中,常用的糖化酶有淀粉酶和糖化酶。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测定糖化液中酶的活性来判断糖化过程中酶的活性。

而固态糖化则需要通过特殊的测量方式来准确测量固态床料中酶的活性。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床料中加入标记的底物,通过测量床料中产生的产品的含量来计算酶的活性。

另外,固态糖化过程中pH值的测量和控制也是必要的。

pH值是糖化反应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对糖化酶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在传统的白酒酿造中,通常会在糖化开始时调整pH值到适合酶的活性的范围,但在固态糖化中,由于固体床料的存在,pH值的控制相对困难。

因此,需要在固态糖化反应器中设置pH电极,实时监测床料中的pH值,并通过加入适量的酸或碱来进行调整。

最后,固态糖化过程中固体床料的质量和含水率的测量和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是一种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方法。

它通过测量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含量来反映血糖水平的长期控制情况。

在传统的血糖检测中,我们只能得到即时的血糖水平,无法全面评估血糖的长期控制情况。

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则可以提供过去2-3个月内的血糖均值,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后形成HbA1c,而HbA1c的含量与血糖水平成正比。

只要测量出HbA1c的含量,就能了解到患者在过去几个月内的血糖平均值。

这种技术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如饮食、运动等,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它可用于诊断糖尿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6.5%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它还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值为4-6%,而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通常在7-8%以上。

根据不同的临床需要,可根据病情的轻重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质量控制管理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所以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质量控制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是在实验室内部进行的,通过使用质控品来监测和评估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质控品是一种含有已知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标准物质,在检测过程中与真实样本一起进行测试。

通过与已知数值比较,可以评估分析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及时进行校正和调整。

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参加由专业机构组织的质量评估活动。

检测实验室将随机抽取的真实样本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报给专业机构,然后由专业机构对结果进行评估和比对。

这样可以评估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并与其他实验室进行对比,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质量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麦汁制备—糖化生产操作(啤酒生产技术课件)

麦汁制备—糖化生产操作(啤酒生产技术课件)
❖ g 本法制备的麦芽汁色泽浅,发酵度高,更适合于制造 淡色啤酒。
糖化方法及工艺
(1)复式浸出糖化法
❖ ①由于没有兑醪后的煮沸,麦芽中多酚物质、麦胶物质等 溶出相对较少,所制麦汁色泽较浅、粘度低、口味柔和、 发酵度高,更适合于制造浅色淡爽型啤酒和干啤酒。
❖ ②糊化料水比大(1:5以上),辅料比例大(占30%~40%), 均采用耐高温α-淀粉酶协助糊化、液化。
糖化方法及工艺
浸出糖化法的分类
❖恒温浸出糖化法: 65℃保温1.5~2.0h,加热 到75~78℃,或添加95℃左右的热水
❖升温浸出糖化法:低温(35-38 ℃ )水浸渍麦 芽0.5~1.0h,升温到50℃保持30 min,升温到 62~63℃,糖化30 min,再升温至68~70℃, 直到糖化完全,再升温至76~78℃
糖化方法及工艺
糖化方法及工艺
(2)二次煮出糖化法
❖①二次煮出糖化法适宜处理各种性质的麦芽和制 造各种类型的啤酒;
❖②以淡色麦芽用此法制造淡色啤酒比较普遍。根 据麦芽的质量,下料温度可低(35~37℃)可高 (50~52℃);
❖ ③整个糖过程可在3~3.5h内完成。
糖化方法及工艺
糖化方法及工艺
❖降温浸出糖化法
糖化方法及工艺
2)煮出糖化法 ❖ 兼用酶的生化作用和热力物理作用进行糖化。 ❖特点:糖化醪液的一部分,分批加热到沸点,与未
煮沸的醪液混合,使全部醪液温度分阶段升高到不 同酶分解所需要的温度。 ❖ 煮出糖化法可以弥补一些麦芽溶解不良的缺点。
糖化方法及工艺
(1)一次煮出糖化法 ❖①起始温度为35~38℃,然后加热至50℃,进行蛋
糖化方法及工艺 糖化生产操作
(一)糖化方法
不溶性

糖化工艺流程

糖化工艺流程

糖化工艺流程
《糖化工艺流程》
糖化工艺是一种用于生产糖类产品的生物化工过程。

它可以将淀粉或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转化成可溶性糖类,用于酒精、食品、饲料和其他工业产品的生产中。

糖化工艺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原料处理:首先需要将原料进行预处理,比如将淀粉或纤维素质的原料进行研磨或粉碎,使其更易于加工和处理。

2. 糖化酶的应用:接下来,在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将适
量的糖化酶添加到原料中,糖化酶可以催化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反应,从而将其转化为可溶性糖类。

3. 反应控制:在糖化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时间和
pH等参数,以确保糖化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并最大限度
地提取出可溶性糖类。

4. 分离纯化:糖化完成后,需要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以获取目标产品。

这通常包括过滤、离心、蒸馏等操作。

5. 后续加工:最后,得到的糖类产品还需要进行后续加工,比如脱色、脱水、结晶等操作,以获得符合市场需求的成品糖类产品。

糖化工艺流程的完善和稳定对于提高糖类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至关重要。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糖化工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正在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市场对可溶性糖类产品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糖化工艺流程将会变得更加高效和环保。

糖化生学技术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糖化生学技术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糖化生学技术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糖化生学技术是一项前沿的生物技术,其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糖化反应是大多数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过程之一。

糖化生学技术通过对糖分子的代谢进程进行研究,将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三个学科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解决食品加工中的糖化问题。

一、糖化生学技术的基本原理糖化是指碳水化合物在一定温度、压力和PH值下发生的一种化学反应,是有机分子中特殊的一种反应。

糖化反应的目的是通过将分子间的化学键断开,生成新的化学键来改变食品的口感和质地。

研究糖化的生学技术主要是通过检测生物体内的酶的活性和分子的结构来了解糖化反应的原理。

糖化生学技术通过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PCR)来扩增目标基因片段,利用DNA测序技术来获得DNA序列,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来筛选相应酶源和胞内产物等手段,从而实现对酶的定性、定量和纯化,以及其在糖化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

二、糖化生学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 烘焙食品加工:在黄油饼干、蛋糕等烘焙食品中,添加淀粉酶和半乳糖苷酶,可以促进糖的分解,提高食品的口感和香味。

2. 食品保鲜:在蜜饯、蜜枣等食品的加工过程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酸钙,可改善糖分的流失,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保留食品的新鲜口感。

3. 饮料加工:在果汁、饮料等饮品的生产过程中,添加酵母发酵剂和乳酸菌发酵剂,可以改善饮料的口感和香味,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

4. 肉制品加工: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糖化剂可以降低制品的硬度和粘性,改善产品质地,增加口感。

5. 面制品加工:在面制品加工过程中,添加酵母发酵剂和乳酸菌发酵剂,可以改善面团的体积和口感,提高面制品的质量。

糖化生学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食品加工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同时也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食品产业的效益。

三、糖化生学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糖化生学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未来,糖化生学技术有望用于开发新型低卡路里食品和低糖食品。

白酒半固态糖化的原理是

白酒半固态糖化的原理是

白酒半固态糖化的原理是
白酒半固态糖化是一种酿酒技术,其原理是在糖化过程中,将一部分固态麦麸添加到混合物中,通过高温、高湿、催化剂等条件进行酶解反应。

在糖化过程中,麦芽中的淀粉会被麦芽酶分解为糖,这是麦汁生产的重要步骤。

白酒半固态糖化利用麦麸的纤维素、植物蛋白等成分,增加了固态物质的存在,使得酶解反应更为彻底,提高了糖化效率。

具体原理如下:
1. 麦麸中富含纤维素和植物蛋白等成分,这些成分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被分解产生多种酶。

这些酶能够在高温下活跃,具有很强的降解酶解作用。

2. 添加麦麸后,麦麸中的酶能够与淀粉结合,加速淀粉的分解。

酶通过水解、裂解淀粉链,将淀粉分解为糖分子。

3. 高温高湿的条件有利于酶活性的发挥,能够促进酶解反应的进行。

高温可以加速酶的反应速率,高湿可以提供所需的水分。

4. 添加催化剂可以进一步促进糖化反应。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酵母、酒石酸和柠檬酸等,它们能够增强酶活性,加速糖化过程。

通过白酒半固态糖化,可以提高糖化效率,缩短酿酒周期,并改善酒的质量。

这一酿酒技术具有成本低、资源利用高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在白酒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糖化的方法

糖化的方法

糖化的方法糖化是一种重要的工艺过程,可用于制作啤酒、酒精、面包和其他发酵食品。

糖化的过程是将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的糖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淀粉被酶水解成糖,然后微生物或酵母可以利用这些糖来发酵。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糖化的几种方法。

1. 凝固酶法凝固酶是指能够将淀粉分解成可发酵糖类的酶类物质。

在糖酒的制作中,通常会用到凝固酶来进行糖化过程。

首先将淀粉质原料破碎、磨碎成较小的颗粒,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进行预处理,接着加入适量的凝固酶,通过恒温发酵,使淀粉迅速水解成可溶性糖类,供酵母菌进行发酵。

2. 酸水解法酸水解也是一种常用的糖化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淀粉物质加入酸性溶液,经过一定的温度和时间后,淀粉会水解成可溶性糖类。

随后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酵母或微生物利用产生的糖类进行发酵。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控制酸度和温度,因此在工业生产中需要进行精确的调控。

3. 糖化酶法糖化酶是一种将淀粉分解成可发酵糖类的酶类。

通过加入适量的糖化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淀粉的水解。

这种方法在酒精和酿酒产业中应用广泛,通过糖化酶的作用,可以高效地将淀粉转化为可利用的糖类。

4. 淀粉糖化发酵法在工业生产中,淀粉糖化发酵法是一种重要的糖化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利用酶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将淀粉转化为酒精或其他有用的产物。

首先利用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或葡萄糖,然后加入适量的酵母菌或其他微生物进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糖化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艺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糖化方法并进行良好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更高效的糖化方法被开发出来,为食品和酒精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技术是血糖控制评估和糖尿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实验室检测中。

本文将介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是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其含量与近期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可以反映血糖控制的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通过测定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来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目前常用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有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凝胶电泳法等。

其中离子交换色谱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血样中的血红蛋白分离,并经过柱洗脱、柱电功率谱、柱电化谱和游离分离等步骤,最终测定样品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它可以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评估,及时发现血糖波动情况;它还可以用于糖尿病的诊断,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

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管理至关重要。

质量控制是指通过设定一定的标准来控制和监测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包括:标准样品校准、内外质控品使用、误差分析和质量管理规范等。

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标准样品校准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标准样品校准可以通过国家标准物质或国家标准参考方法进行,确保检测结果与标准值一致。

内外质控品的使用可以通过对每批检测样品进行质控分析,评估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误差分析是通过对检测结果的误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误差的来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质量管理规范则是指制定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程序和标准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以确保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是血糖控制评估和糖尿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管理是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非粮生物质糖化

非粮生物质糖化

非粮生物质糖化
非粮生物质糖化是非粮生物质经过某种微生物作用,有机物在原子氧化反应中分解成糖类和其他有机物的过程。

它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利用过程,广泛存在于垃圾处理、生物质活性剂开发、食品工业、木材加工等领域。

非粮生物质的糖化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来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化成糖类,再利用这些糖类来产生新的有机物。

非粮生物质糖化一般经历四个步骤:首先,将有机物进行水解或酸解,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其次,利用微生物,将分解出来的有机物中的小分子物质转化成糖类;然后,利用糖类进行发酵,生成糖类产物;最后,伴随糖类产物的生成,也会产生一些其他的有机物,如有机酸、有机酯等。

非粮生物质糖化的优点有很多:1. 非粮生物质糖化可以有效的利用有机物,降低生产成本;2. 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3. 可以改善非粮生物质的组成,提高它们的利用率;4. 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活性,促进有机物的分解;5. 可以产生一些有益人体健康的有机物,如有机酸、有机酯等;6. 糖化过程可以改变微生物的结构,使它们更有效地利用有机物。

在当今社会非粮生物质糖化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技术,在未来发展中也将更加重要,它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且可以改善非粮生物质的组成,提高它们的利用率,产生一些有益人体健康的有机物,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糖化技术第一节糖化理论在液化工序中,淀粉经a-淀粉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范围较小分子产物,酶法糖化是利用葡萄糖淀粉酶进一步将这些产物水解成葡萄糖。

一、理论收率、实际收率及淀粉转化率1、理论收率纯淀粉通过完全水解,因有水解增重的关系,每100g淀粉能生成111.1g葡萄糖,如下面反应式所表示:(C5H10O5)n+nH2O→nC6H12O6淀粉水葡萄糖162 18 180100.00份 111.11份因此葡萄糖的理论收率为111.11%2、实际收率从生产葡萄糖的要求,希望能达到淀粉完全水解的程度,但由于复合分解反应的发生及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损失,葡萄糖的实际收率仅有105%~108%。

葡萄糖的实际收率的计算的公式为:糖液体积(V)×糖液葡萄糖浓度%(C)收率=×100%投入淀粉量(W)×淀粉含量(Cˊ)3、淀粉转化率淀粉——葡萄糖转化率是指100份淀粉中有多少份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其计算公式为:糖液体积(V)×糖液葡萄糖浓度(C)转化率=×100%投入淀粉量(W)×淀粉含量(Cˊ)×1.11二、DE值与DX值1、DE值工业上用DE值(也称葡萄糖值)表示淀粉的水解程度或糖化程度。

糖化液中还原性糖全部当作葡萄糖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比称为DE值。

还原糖用裴林氏法或碘量法测定,干物质用阿贝拆光仪测定。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阿贝拆光仪所测出的浓度是指每100g糖液中,含有多少g干物质。

而还原糖的浓度是指100ml糖液中,含有多少g还原性糖,因此DE值实际计算公式为还原糖浓度(C″)DE值=×100%干物质浓度(Wˊ)×糖液比重(d)2、DX值糖液中葡萄糖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称为DX值葡萄糖浓度(C)DX值=×100%干物质浓度(Wˊ)×糖液比重(d)3、DE值与DX值的区别葡萄糖的实际含量稍低于葡萄糖值,因为还有少量的还原性低聚糖存在。

随着糖化程度的增高,二者的差别减少。

从下表(六)双酶法糖化液的糖分组成,可以看出DE值与DX值的区别。

表(六)双酶糖化液的糖分组成还原糖(DE值)葡萄糖(DX值)麦芽糖异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四糖以上97.497.698.1 95.395.996.3 1.91.31.4 0.90.91.2 0.50.2——1.41.71.11、糖化时间对DE值的影响:图(九)为糖化曲线。

玉米淀粉乳液化到DE值19%,浓度33%,酶制剂(NOVO-150)用量为每吨绝干淀粉1.25L,于60℃,pH4.5糖化,最初阶段的糖化速度快,约24小时后达到DE值90%以上,以后的速度很慢。

图(九)糖化曲线达到最高的葡萄糖值以后,应当停止反应,否则,葡萄糖值趋向降低,这是因为葡萄糖发生复合分解反应的缘故。

2、液化DE值与糖化DE值的关系由图(七)液化DE值与糖化DE值的关系可以看出,在碘试本色的前提下,液化液DE值越低,糖化液最终DE值越高。

3、异淀粉酶对DE值的影响葡萄糖淀粉酶水解a-1.4葡萄糖苷键较快,但水解a-1.6葡萄糖苷键的速度很慢,因此单独使用葡萄糖淀粉酶,糖化最终DE值很难达到98%4、酶制剂用量与糖液DE值的关系由表(七)可以看出,为加快糖化速度,可以提高用酶量,缩短糖化时间。

表(七)糖化时间与糖化酶用量关系表糖化时间(小时) 6 8 10 16 24 32 48 72糖化酶用量(u/g淀粉)480 400 320 240 180 150 120 100在此值得注意的有两点:①使用不同原料,不同糖化工艺及不同DE值的液化液,糖化时间与糖化酶用量关系略有调整。

②提高用酶量糖化速度快,但酶用量过大反而复合反应严重,导致糖化终了葡萄糖值降低。

小时图(十)不同用酶量糖化曲线上图的工艺条件:玉米淀粉乳液化到DE值19,浓度33%于60℃,pH4.5糖化,酶制剂(NOVO-150)用量,每吨绝干淀粉分别为(A)0.75L(B)1.00L(C)1.50L(D)1.75L如图(十)中糖化曲线所示,糖化24小时,这四种不同用酶量达到的葡萄糖值分别为约87%、92%、95%、97%。

继续糖化,用酶量0.75L、1.00L和1.50L的葡萄糖值继续增高,但用酶量1.75L的DE值于36小时增高到最高值后,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复合反应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应充分利用糖化罐的容量,尽量延长糖化时间,减少糖化酶用量,如此,糖化液DE值最高,酶成本最低,糖液中酶蛋白最少。

第二节糖化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控制一、工艺流程1、酶法糖化工艺流程液化→糖化→灭酶→过滤→贮糖计量→发酵2、糖化工艺流程简述液化结束时,迅速将料液用酸将pH调至4.2~4.5,同时迅速降温至60℃,然后加入糖化酶,60℃保温数小时后,当用无水酒精检验无糊精存在时,将料液pH调到4.8-5.0,同时将料液加热到80℃,保温20分钟,然后料液温度降到60~70℃时开始过滤,滤液进入贮糖罐,在60℃以上保温待用。

二、糖化工艺条件及操作规程1、糖化工艺条件:①pH4.2-4.5②温度60℃土2℃,为防止糖焦化,用热水循环保温。

③糖化酶用量150u/g淀粉,糖化酶越少,副反应越少,且可溶性蛋白越少。

④糖化时间:32小时,糖化时间增长可以达到较高的DE值2、糖化灭酶:当用无水酒精检验无糊精存在时,糖化结束,然后将pH4.2-4.5调到pH4.8-5.0,并加热至80℃,维持20分钟。

3、过滤基本要点及顺序:①过滤前将料液冷却至60-70℃。

②过滤时所有板框压滤机同时使用。

③滤布为两套,以减少过滤及贮糖时间。

④过滤时,通过调节回流,使过滤压力流线增加。

⑤为了减少滤液中的悬浮物及缩短过滤时间,过滤压力不能超过2kgf/cm2。

⑥过滤困难时,可以通蒸汽,以疏通滤渣。

⑦为防止糖液变质,在糖化料液过滤完时清洗糖化罐,洗液也要用泵打去过滤。

⑧过滤结束后用热水洗涤,温度60-70℃,用水量为1.65t-2.0t水/ m3板框空隙体积。

⑨过滤洗涤后,用风将滤渣吹干。

4、贮糖计量:贮糖时间不宜过长,发酵什么时间用糖,什么时间过滤;并且糖液在贮存时,维持在60℃以上,糖液打入发酵罐后,糖化计量罐要清洗干净,洗液排掉。

5、整个糖化、液化结束后,设备、管道、泵等都要清洗干净。

第三节淀粉糖净化技术及装备一、前言双酶法制糖淀粉转化率高,吨糖成本低,糖的浓度高,糖液质量高,因此用于味精等发酵工业生产,发酵产酸、糖酸转化率、提取收率及精制收率都有所提高。

自六十年代末以来,双酶糖开始试用于味精等发酵工业,但是,由于当时国产酶制剂质量差,液化设备庞大,投资高,液化效率低,更为突出的是糖化液过滤相当困难。

基于上述原因,应用于味精等发酵工业生产的双酶法制糖迟迟没工业化。

现在,国内出现了高质量的可以替代进口的耐高温-a-淀粉酶及高转化率糖化酶;适合中国国情的低压蒸汽喷射液化器液化效率大大提高,工艺路线缩短,设备简化,整个液化部分设备投资不超过20万元;加上双酶法制糖工艺不断改进,过滤问题基本解决,使双酶法制糖在味精等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成为现实。

下面将详细论述,通过对设备、工艺改进及加强对酶制剂的选择,大大提高了过滤速度,使糖化液过滤速度分别达到180L/m2.hr-0.2MP(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不添加任何助滤剂及活性碳,过滤速度为连续3小时的平均值,用间歇式板框过滤机过滤,以下类同)及250L/m2.hr-0.2MP(以大米为原料)。

二、过滤分析从滤渣成分分析可知,影响过滤速度的主要因素为两大类物质。

一类为蛋白质类,另一类为糊精类(包括不溶性淀粉颗粒及老化的糊精)。

要想提高糖化过滤速度,在制糖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消除糊精类的存在,并且使蛋白质物质凝聚。

三、影响过滤的因素及提高过滤速度的方法1、设备对过滤速度的影响间歇液化由于料液受热不均匀,不仅蒸汽消耗量大,而且液化不均匀,液化效果差,糖化终了有糊精存在,蛋白质难以凝固。

这种糖液不仅过滤困难,而且蛋白质类、糊精类混在糖液中,导致发酵时泡沫增多,逃液严重,这也必然影响后道的提取及精制。

前一时期曾有人主张采用连消器进行连续液化。

但从连消器的结构原理上可以看出,汽液在连消器中仅仅进行简单的汽液混合,蛋白质凝聚效果较差,振动噪音大。

而采用喷射器进行连续液化,原料中的淀粉液化彻底,蛋白质类凝聚效果好,同时淀粉与蛋白质分离效果也好。

采用喷射器进行液化,液化效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料液在喷射器内能否形成高强度的微湍流。

从国内外现有的其它喷射器的结构来看,这种微湍流强度较弱。

新型HYW系列喷射器能形成高强度的微湍流,这种微湍流对淀粉分散效果好(零小时液化无不溶性淀粉颗料);蛋白质凝聚效果好(通过喷射器后,蛋白质明显凝结在一起,飘浮于液面上),过滤速度大大加快。

2、酶制剂对过滤速度的影响①酶活力对过滤速度的影响酶本身为蛋白质,如果酶活力低,酶蛋白质增加,过滤速度就会减慢。

如无锡产的耐高温-a-淀粉酶比中温-a-淀粉酶活力高,而酶活力为20000Wu/ml的耐高温-a-淀粉酶比酶活力为10000Wu/ml的酶活力高。

从过滤角度来看,应选择酶活力20000Wu/ml的耐高温-a-淀粉酶。

糖化酶的选择也是如此。

②液化酶的种类对过滤速度的影响A、众所周知,淀粉液化是为糖化酶创造条件,而糖化酶水解糊精及低聚糖等分子时,需要先与底物分子生成络合物,然后才发生水解作用,使葡萄糖单位逐个从糖苷键中裂解出来,这就要求被作用的底物分子具有一定大小范围,才有利于糖化酶生成这种络合物。

在105℃喷射液化时,耐高温-a-淀粉酶能有效地阻止麦芽糖等小分子前体物质的形成,因而在淀粉完全水解过程中,增加了葡萄糖的含量,降低了粘度较大的麦芽糖等小分子的形成量。

这样,淀粉转化率提高了,且过滤速度加快了。

B、液化实际上是淀粉由悬浮液变为透明胶体的过程。

BF-7658淀粉酶在液化时,还有部分颗粒结晶,不能完全形成亲水胶体,而高温-a-淀粉酶能形成稳定的亲水胶体。

没有不溶性淀粉结晶体沉淀,糖化终了无糊精,因此过滤速度快,不同液化酶比较见表(八)。

表(八)不同液化酶液化比较(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液体酶类型项目耐高温-a-淀粉酶中温-a-淀粉酶过滤速度(L/m2.Hr-0.2MP三小时平均值不加助滤剂)180 70不溶性淀粉颗粒不存在存在约2%淀粉转化率(%)98 96蛋白质类凝聚效果好差③高转化率复合糖化酶的应用目前国内大部分酶制剂厂生产的糖化酶总会有转苷酶等杂酶系,结果导致糖化终了总有微量糊精存在。

高转化率糖化酶,转苷酶含量少,酶活力高(10万单位/ml)。

如果再添加异淀粉酶及纤维素酶,糖化效果会更好,过滤速度进一步加快。

不同类型糖化酶性能比较见表(九)表(九)不同糖化酶性能对比糖化酶项目高转化率糖化酶(液体)固体糖化酶(固体)葡萄糖转苷酶(u/ml)微量2000糖化终了糊精不存在微量DE值(%)98 95.53、工艺对过滤速度的影响①大米要经热碱浸泡,淀粉要用温水调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