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夹板外固定
小夹板外固定术

小夹板外固定术小夹板外固定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护理手段,主要用于骨折的固定。
在进行小夹板外固定术时,需要严格遵守院内的相关操作规范和护理流程,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和术后得到合理、科学的护理。
本文将从手术前准备、手术操作以及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提供参考。
一、手术前准备1.收集患者相关信息。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以及手术前检查结果等。
2.术前准备患者。
清洁患者皮肤,通知患者进行禁食禁水,并向患者解释手术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3.准备手术器械和物品。
按照手术清单准备所需的器械和物品,确保器械的完整性和无菌状态。
二、手术操作1.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手套。
进行洗手消毒后,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手套,确保手术操作的无菌性。
2.准备患肢。
清洁患者受伤部位的皮肤,彻底去除表面的血液和污物。
3.正确固定夹板。
根据医生的固定要求和患者受伤部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夹板,将其固定在受伤部位,注意夹板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4.注意疼痛控制。
手术中,需要确保患者在麻醉下,以减少疼痛感。
在固定夹板时,注意调整夹板的紧松度,保证固定部位牢固而不过紧,避免加重患者的疼痛。
5.术后处理。
在固定完成后,检查夹板的牢固性和固定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三、术后护理1.观察固定部位。
术后应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情况,包括血液供应情况,皮肤颜色和温度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向医生报告。
2.注意伤口护理。
术后应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的发生。
3.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后的需要,调整饮食种类和摄入量。
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帮助伤口的愈合和骨的修复。
4.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要,及时给予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5.术后康复指导。
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的使用等方面内容,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总结起来,小夹板外固定术是一项常见的创伤护理手段,对于骨折的固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

超肩、超肘、超踝、锁骨、足底夹板包扎方法正确。
外层束带结打在夹板上,方向统一,结头留1.5cm,结头结实。
小夹板之间有1、5~2cm的空隙。
伤肢指(趾)端外露(有伤口除外),指(趾)端清洁,以便观察血运情况。
操作熟练、准确、轻柔,尽量避免造成病人痛苦。
小夹板固定的指征
STEP1
STEP2
STEP3
小夹板包扎方法及固定垫放置方法 (1)续增包扎法: 绷带由伤肢远端向近端包扎1-2层(内衬绷带),近关节处3层,保护皮肤不受夹板摩擦,及使各夹板间隙处承受均匀的压力。 将固定垫用胶布条粘贴在小夹板或伤肢适当的部位上。 安放主夹,用绷带在中段包扎两圈。 安放辅夹,用绷带包扎,使小夹板全部覆盖。 扎带
优点:操作简单、调整方便、经济实惠。
缺点:对关节附近骨折的固定不方便。
广义的小夹板还包括铁丝夹板、石膏夹板、塑料夹板等。
3
2
1
4
小夹板选材要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夹板厚度。
夹板要平整、结实、有一定的弹性。
选用纤维纹理较严密的第二层杉树皮(第一层粗皮削去)。
夹板表层和内层削平整,夹板两边削齐,夹板两端修剪成小弧形,夹板端头可以压软1cm。
近几十年来,我国医务工作者继承与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结合现代医学力学与运动学原理,使小夹板治疗骨折这一古老方法成为我国目前骨折外固定治疗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小夹板外固定术的定义
小夹板固定术是通过4~5块夹板和压垫以及被固定肢体肌肉及上、下关节的活动,动态地帮助骨折复位,且有利于骨折的愈合而少有关节的僵硬发生。
夹板宽度比伤肢周径小,约为伤肢同一平面周径3/5-4/5。
现代多选用已经制好的夹有海绵衬垫的三合板。
骨折的治疗――外固定之夹板固定

骨折的治疗――外固定之夹板固定
一、小夹板的“三性”与“三力”:
三力:小夹板固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作用原理是从肢体
的生理功能出发,根据机体运动学的原理通过布带对木板的约束力、
纸压垫对骨折断端防止或矫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充分利
用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使肢体内部因骨折所致的
不平衡重新恢复到平衡。
另外,小夹板还具备以下三性:塑性──可适合肢体体形和各部
位的生理弧度;韧性──有足够的支持力,能起到外固定的支架作用,不致使其弯曲劈裂或断裂;弹性──以适应肢体肌肉收缩和紧张时产
生的肢体内部压力的变化。
二、小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四肢闭合性骨折;
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过处理已愈合者;
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三、纸压垫
纸压垫是木板的着力点,是防止或矫正成角及侧方移位的有效固
定力。
纸压垫的大小厚薄必须适宜,形状需与肢体相吻合,放置的位
置要正确,位置放错则起相反作用,使骨折再移位。
一般常用柔韧而
能维持一定形状,又有一定支持能力,能吸水以散热,对皮肤无刺激
性的材料做成,宜用毛头纸、棉纸或棉花做成。
常用的纸压垫有以下
几种。
四、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1. 适当抬高患肢,以利肢体肿胀消退,可用软枕垫高。
2. 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情况,1天~4天内注意患肢的动脉搏动、温度、颜色、感觉、肿胀程度、手足趾主动活动等。
3. 出现固定的痛点时应及时拆开外固定检查,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
4. 注意调整夹板的松紧度。
5. 定期作X线透视。
6. 及时指导病人进行练功活动。
小夹板固定术评分标准

考生姓名:科室:
患者,女性,65岁,考虑为左桡骨远端骨折,已予以手法复位,拟行小夹板外固定术,请在医学模拟人上进行小夹板外固定。
项目
分值
内容及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操作准 备
15
1.熟悉患者病情、生命体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小夹板固定术的目的。(口述即可)
5
2.自身准备:手术者着装规范,仪表端庄。
20
4. 夹板固定后,密切观察患肢的末梢血液循环状况。
15
5.交代定期复诊,调整夹板松紧度,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等注意事项。
10
总分
100
100
5
3.检查所需物品:小夹板、固定垫(棉垫或纸垫)、棉纸、绷带、胶布。注:缺少一项扣0.5分,直至5分扣完。
5
操作过程
85
1.骨折复位后,将几块小夹板一次放置于伤肢四周,骨突处可垫棉垫。
20
2.外用4根横带(绷带1/3宽度)捆扎,先捆中间两道,后捆近、远两端。
20
3. 各捆两周,打活结固定。横带固定好以后,以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宜。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收集所需工具和材料,包括小夹板、固定夹具、螺丝刀、螺丝等。
2.确定固定位置:根据需要固定的物体和夹板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固定
位置。
确保固定位置平整、牢固,以便夹板能够稳固地附着。
3.清理工作:将固定位置上的杂物、灰尘等清理干净,确保夹板与固
定位置的接触面干净。
5.定位夹板:将小夹板放置在所标记的位置上,确保夹板与固定位置
紧密接触。
6.安装夹具:根据小夹板的尺寸和固定位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夹具
进行安装。
使用螺丝刀将夹具固定在夹板上,确保夹具牢固地连接在夹板上。
夹具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7.调整夹具位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夹具的位置和角度,使其更好
地适应固定位置和夹板。
8.固定夹板:使用螺丝和螺丝刀将夹板和夹具一同固定在固定位置上。
螺丝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确保夹板稳固地固定在固定位
置上。
9.检查固定效果:固定完成后,进行检查,确保小夹板稳固地固定在
固定位置上,并且夹板与夹具之间没有松动和摇晃。
10.收尾工作:清理现场,整理工具和材料,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和安全。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小夹板是一种固定装置,常用于治疗骨折或其他骨骼损伤,目的是保持断骨的正确位置,促进骨折愈合。
以下是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
1.准备工作:在操作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确保手术室内洁净,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器材和解剖模型。
2.骨折评估:在操作前,需要对骨折进行评估。
这包括确定骨折的类型、位置和程度,以确定适当的外固定方法和器械选择。
3.术前准备:将患者放在手术床上,遵循手术室卫生和手术流程。
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4.松解皮下组织:在确定骨折位置后,使用无菌仪器和技术松解骨折周围的皮下组织。
这将为后续的骨折纠正和外固定器械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空间。
5.正确的骨折纠正:在松解皮下组织后,应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来纠正骨折的位置。
这可能包括使用调节器械轻轻牵拉骨折处,直到达到正确的位置。
6.骨折固定:一旦纠正了骨折的位置,使用小夹板和金属螺钉等器械将骨折处固定住。
这将确保骨折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正确的位置。
7.外固定器械的应用: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选择适当的小夹板和其他外固定器械。
固定器械应牢固地固定在骨折两侧,以确保骨折处的稳定。
8.皮肤缝合:在固定器械应用后,需要缝合骨折周围的皮肤。
这需要使用无菌技术和缝合材料,确保皮肤完全愈合。
9.术后评估:在操作完成后,进行术后评估。
这包括检查骨折位置和固定器械的稳定性,以确保骨折在愈合过程中保持正确的位置和角度。
10.术后护理: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护理,以确保骨折顺利愈合。
这可能包括定期更换敷料、进行X射线检查和康复训练等。
以上是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
在进行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和手术规范,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课件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具体内容包括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2. 掌握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流程和护理要点。
3. 能够正确判断并处理小夹板外固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的熟练掌握和护理要点的理解。
重点: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及护理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夹板外固定模型、演示用小夹板、教学视频。
2. 学具:小夹板、绷带、剪刀、消毒棉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小夹板外固定模型,让学生了解小夹板外固定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a. 介绍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原理。
b. 讲解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流程。
c. 强调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病例,讲解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步骤和护理方法。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小夹板外固定操作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小夹板外固定基本原理2.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a. 准备工作b. 患者体位c. 固定方法d. 敷料包扎3.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要点4.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病例,编写一份小夹板外固定护理计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外固定方法及其护理措施,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流程2.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要点3. 作业设计中的病例分析和护理计划编写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小夹板外固定的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在操作前,需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操作环境整洁、无菌。
同时,备齐所需物品,如小夹板、绷带、消毒棉球等。
(2)患者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和固定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便于操作和固定。
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

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小夹板外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通过外固定器将骨折部位固定起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和注意事项,以确保骨折能够正常愈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小夹板外固定术的护理指南:1.术后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到病房,并保持患者的体位平稳。
小夹板外固定器要摆放在固定架上,保持稳定。
2.定期观察伤口的情况,包括红肿、渗液等,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受到感染。
3.监测患者疼痛的程度,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并遵守医嘱。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麻木、肿胀、皮肤苍白等神经损伤的症状,如有应及时报告医生。
4.严密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四肢末端的感觉和活动能力。
通过询问和观察患者,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神经损伤或肌肉萎缩。
5.患者需要保持肢体的固定,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和扭曲,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同时,定期检查夹板的松紧度,确保夹板紧固适度。
6.进食方面,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
特别注意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
7.适当进行运动和康复训练。
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恢复。
但一定要避免过度使用或过度运动,以免导致骨折线的脱位。
8.定期进行复查和拍片检查。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定期复查,以确保骨折的愈合进程,如发现骨折位置有松动、螺钉脱落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9.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的康复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有时会感到焦虑、沮丧等情绪。
护士需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鼓励患者树立积极的康复心态。
10.日常生活护理。
护士需要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澡、更衣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排尿或排便时需要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压迫到骨折部位。
总的来说,小夹板外固定术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伤口护理、疼痛管理、神经功能监测、肢体固定、饮食、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规范的护理措施,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促进骨折的愈合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小夹板护理常规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一、一般护理1.做好小夹板外固定的评估(1)与患者做好有效沟通,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2)检查患肢皮肤有无破损、溃疡等,如有给予相应的处理。
(3)患处血液循环,包括感觉、肿胀、皮肤温度、动脉搏动等情况。
(3)做好患肢的皮肤清洁。
(4)准备好操作用物,相应型号的小夹板、绑带、加压垫等。
2.保持小夹板的有效固定(1)小夹板绑带松紧适宜,以提起绑带上下能移动lcm为宜。
(2)3~5天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应通知医生及时调整绑带松紧度;2周后肿胀基本消退,夹板内压力趋向平稳。
(3)患肢保持功能位,上肢固定后将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或绷带悬吊于胸前,卧位时自然伸臂并将前臂抬高与心脏成水平位;下肢垫软垫使其略高于心脏水平,并保持中立位,严禁外旋。
3.提供舒适护理(1)患者活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应主动帮助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病情许可,可教会患者在床上借助拉手,利用便盆大、小便等。
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防止受凉。
(2)定期为患者做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擦浴等,使患者清洁、舒适。
(3)经常与患者沟通,将治疗康复的进展及时告知患者,了解患者思想变化,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使之始终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4)有效提供止痛方法,当患者诉说患处疼痛时,应认真分析原因,给予对症处理。
二、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1.压迫性溃疡(1)要经常检查夹板两端关节处的皮肤是否受压、发红、发热,若患者反应上述部位或夹板压垫处持续疼痛提示压迫严重,应及时做减压处理。
(2)认真交接班,重视患者主诉,认真检查夹板固定的松紧度。
一旦发生皮肤红肿、水疱形成、有表皮破溃的征象时,应针对病因妥善处理;对已经发生的压疮,应按压疮分期进行治疗与护理。
2.神经损伤(1)检查压力垫和夹板两端是否压挤在神经通过的位置,如有上述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给予调整。
(2)认真交接班,重视患者主诉,发现患者感觉肢体麻木,抬起、握拳无力,指、趾活动障碍,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检查。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1.准备工具:外固定系统包括小夹板、螺钉、螺钉固定器、手术器械等。
在开始操作前,确认所有工具齐全,并进行消毒处理。
2.骨折预处理:将患者的伤肢进行适当的清洁消毒,确保术区干净无菌。
根据骨折情况,将受伤部位复位。
3.选择夹板:根据患者的具体伤情以及骨折部位的位置和类型选择合适的小夹板。
小夹板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夹板安装:将选定的小夹板固定在受伤部位上。
首先,将夹板的一端放置在伤肢的远端,确保夹板与骨折部位完全接触。
然后,使用螺钉和螺钉固定器将夹板稳固地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
螺钉需要注意插入深度,以免伤及骨髓。
5.软组织保护:在夹板固定完成后,需要检查周围的软组织情况。
如果存在软组织损伤或赘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骨折稳定。
6.X线确认:在完成夹板固定后,需要进行X线检查,确认骨折部位的复位和夹板的位置是否正确。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7.伤肢固定:在确认骨折复位和夹板位置正确后,对伤肢进行固定。
可以使用绷带或其他固定材料将患者的伤肢与夹板固定在一起,以增加稳定性。
8.术后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监测有无并发症,如感染、血栓等。
同时给予伤肢适当的保护,避免过度运动或受力,防止骨折再次移位。
总结: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骨折固定方法。
操作时需要仔细选择合适的夹板、正确固定,并注意术后的护理工作。
术中要注意骨折复位和夹板位置的确认,术后要定期进行复查和观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活动,加快骨折愈合。
这样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课件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护理学基础》第四章第三节“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概念、适应症、操作步骤、护理要领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概念、适应症及操作步骤。
2. 掌握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要领,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3. 了解小夹板外固定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操作步骤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重点:小夹板外固定的适应症、护理要领及护理操作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夹板外固定模型、演示用小夹板、固定带、剪刀、棉花等。
2. 学具:练习用小夹板、固定带、剪刀、棉花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实际操作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操作步骤及护理要领。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小夹板外固定的基本概念、适应症、操作步骤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个具体病例,分析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操作演示(15分钟):现场演示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操作过程,强调操作要领。
5. 随堂练习(2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小夹板外固定护理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小夹板外固定基本概念、适应症、操作步骤。
2.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要领。
3. 小夹板外固定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操作步骤及护理要领。
2. 答案:操作步骤包括:患者体位、患肢准备、小夹板选择、固定带绑扎、调整松紧度等。
护理要领:保持小夹板清洁、干燥;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时调整固定带的松紧度;预防并发症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夹板外固定护理操作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了解小夹板外固定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案例,深入学习相关护理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的操作步骤及护理要领。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全面完整版)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全面完整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全面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克雷氏(colles)骨折)一、评估环境及告知安全环顾四周,(顺序:左、上、右、下,双上自自然打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周围环境安全),表明身份:您好!我是医生,现在由我为您包扎固定,请您配合,不要紧张!二、物品准备药膏、绷带、压垫、夹板、扎带、剪刀。
三、认真检查伤员伤情检查并报告伤情:左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骨折呈“银叉、枪刺样”畸形,为克雷氏(colles)骨折。
四、骨折整复口述:骨折复位。
指导两名助手维持复位。
五、敷药包扎要点:(1)膏药:放置桡背侧;(2)包扎:绷带缠绕自腕关节开始,缠绕膏药两周后,向上缠绕至前臂上1∕3位置(约于所选夹板等长)。
(3)松紧度:(口述+动作)“以能插进小手指为宜”。
六、放置压垫:要点:压垫放置位置及顺序口述:①“骨折远端、桡背侧”②“骨折近端、桡掌侧”③“桡侧骨折端”④“尺侧远端”七、放置夹板要点:夹板位置及顺序口述:“1号板:远端至第Ⅱ、Ⅲ、Ⅳ掌骨底部”“2号板:远端至腕关节”“3号板:远端至第Ⅰ掌骨底部”“4号板:远端至尺骨小头术者放置夹板时,助手帮助扶持。
八、绑扎带扎带捆绑3-4道。
扎带打结在1、3号夹板缝隙处,打活结。
九、调节扎带松紧度上下活动以不超过1cm为宜。
术者口述+动作:“扎带上下活动1cm”。
十、修剪扎带长度尾端留出2cm为宜。
术者口述:“扎带尾端2cm”。
十一、悬挂采用绷带双悬挂法。
要点:截取两段适宜长度绷带,一根置于远端扎带处,另一根于近端扎带处,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胸前,两绷带绕于颈后打结,打活结。
口述:“请将患肢置于胸前,屈肘90度”。
十二、观察末梢血液循环要点:拇指按压指甲以观察甲床毛细血管反应时间,一般在3至5秒;食、中指指腹触顶患者指腹,以感觉指腹张力大小。
口述:“末梢血运良好,指腹张力适中!”。
操作时以检查拇指为例即可。
小夹板外固定方法

小夹板外固定方法
小夹板外固定的步骤,主要根据骨折的部位,是骨干部位的骨折,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固定,是否要超过关节。
具体步骤如下:
1、将骨折复位后,有两位助手维持骨折所在的复位以后的位置,上下夹板要固定,进行缠绕绷带,缠绕时要注意,不能太紧,因为缠好以后肢体还可能肿胀,肿胀以后,绷带产生压迫,容易产生反作用力,绷带对皮肤产生压迫,容易产生水泡、压疮,甚至严重的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
2、在合适的部位放置压垫,根据骨折情况,需要放置平垫、高低垫等,如果骨折发生在前臂和小腿,因为是两个骨骼,所以还要之间放置分骨垫;
3、放置夹板,夹板可一次放置;
4、用扎带将固定好的夹板进行捆绑,一般认为有四道夹板,先中间,再两头,再调整夹板的松紧度。
小夹板固定治疗骨

• 2.小夹板固定时用的压垫、分骨垫 容易引起压疮。因为需要用绷带将 夹板和衬垫紧密的贴住受伤肢体从 而降低肢体的透气性,经常会因此 导致因气密性问题而出现的肢体的 压创等并发症的出现。
• 3.小夹板使用不当还会引起骨筋膜
综合征,造成严重残废。由于长期 的小夹板固定对受伤肢体的骨筋膜 室压迫,导致骨筋膜室压力增高使 肢体的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肌肉和 神经组织因缺血而出现坏死,形成 缺血性肌挛缩。经常出现的部位在 前臂和小腿的骨折损伤当中。
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优缺点
主讲:眉县中医院骨二科主任 主治医师: 张宇
• 随着现代骨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 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治疗骨科疾 病当中。然而不管是从内固定技术器械 的改进,外固定器械的更新,都不及小 夹板固定方法的普遍应用以及其在治疗 骨折当中的特殊功能作用。但是正如事 物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一样,运用小夹板 固定治疗骨折并不是万能的,它在拥有 很多优点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缺点。
• (一) 小夹板固定概述
• 骨折复位后选用不同的材料,如柳木板、 竹板、杉树皮、纸板等,根据患者肢体 形态加以塑形,制成适用于各部位的夹 板,并用系带扎缚,以固定垫配合保持 骨折复位时的位置,这种固定方法称为 夹板固定.
1.小夹板固定的原理
• 小夹板固定骨折的原理是从肢体功能要 求出发,根据体运动学原理,通过适当 的牵引力和反牵引力,加以小夹板的固 定包扎,达到骨折端复位、制运和解除 肌肉痉挛等作用,重新恢复肢体内部动 力的平衡。因此,夹板外固定是一种以 制运达到动力平衡的外固定方法。
3.操作简单
• 小夹板在使用上面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特别是在治疗胫骨骨折,上肢前臂骨折 等方面的固定治疗,因此小夹板固定深 受广大的基层医院的医生的欢迎并且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3)

三、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小夹板固定是用小夹板作骨折局部外固定的方法,主要用于四肢骨折。
一、按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三、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嘱患者身体活动时要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
四、随时注意观察小夹板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
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应注意经常调整布带松紧度。
必要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五、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六、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肢感觉正常,即可指导并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七、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
保持小夹板的清洁及皮肤卫生。
八、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给予患者具体指导。
小夹板的外固定及护理

小夹板的外固定及护理小夹板是常见的一种矫形器材,主要用于固定和矫正四肢骨折、关节脱位以及创伤后的外科手术等,在固定和矫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的外固定和护理是确保夹板能够发挥最大效用、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外固定和护理两个方面介绍。
一、小夹板的外固定夹板的外固定主要分为患肢保护和固定扣钩两个方面。
1.患肢保护:在夹板固定之前,应首先保护好患肢,避免二次伤害。
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宜保持躺卧位或舒适位,以减少活动对患肢的影响。
-使用合适大小的护垫,将其放置在患肢的压力点上,以减轻压力对患肢的刺激。
-如果夹板需要覆盖伤口,应将伤口覆盖物进行消毒,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再将夹板固定在上面。
2.固定扣钩:固定扣钩是保持夹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具体操作如下:-将合适尺寸的夹板固定在患肢上,确保夹板紧密贴合患肢表面。
-在夹板两侧,用绷带或者其他柔软的材料将夹板固定牢固,以确保其不会松动或移位。
-如果使用钢板或螺钉进行固定,则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操作。
二、小夹板的护理1.保持患肢清洁:患肢的清洁是防止感染的重要环节。
注意以下事项:-定期清洗患肢,可用温水和无菌纱布轻轻擦拭,同时避免使用过多水分,以免湿气渗入夹板。
-注意伤口周围的清洁,如果需要更换伤口包扎,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2.保持夹板的稳定:夹板的位置和稳定性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注意以下事项:-定期检查夹板的位置和固定情况,如果发现松动或移位,应及时调整。
-避免过度活动或剧烈运动,以免对夹板产生不良影响。
3.患者的康复护理:夹板固定期间,患者的舒适度和身体的恢复都非常重要。
注意以下事项:-定期检查温度和血液循环,避免出现发绀或者肿胀等情况。
-适当运动患肢,预防患肢的僵硬和关节的活动度下降。
-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和休息,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和休息。
总结:小夹板的外固定和护理是骨折和手术患者恢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外固定和护理能够确保夹板的固定稳定以及患者的舒适度,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小夹板的外固定与护理

小夹板的外固定与护理小夹板是一种用于骨折固定的医疗器械,在骨折后的修复和固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小夹板的固定效果和保护患者的安全,我们需要正确地操作小夹板并进行有效的护理。
一、小夹板的固定操作1.选择合适的小夹板:根据骨折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形状和尺寸的小夹板。
小夹板应该紧密贴合患者的身体,并且不应该产生太大的压迫感。
2.清洁骨折部位:在使用小夹板之前,必须清洁骨折部位,以避免感染。
可以用消毒纱布和生理盐水轻轻擦拭骨折部位。
3.正确放置小夹板:将小夹板放置在骨折部位的两侧,确保骨折部位位于小夹板的中间。
在放置小夹板之前,可以使用一块薄型垫料来保护骨折部位。
二、小夹板的固定技巧1.使用纱布或绷带加固:可以用纱布或绷带将小夹板固定在骨折部位上。
在固定时,要确保适度的压力,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2.注意指甲的固定:对于手部的小夹板固定,要特别注意固定指甲。
可以使用透明胶带或羊皮纸将指甲固定在小夹板上,以防止指甲碎裂或导致二次损伤。
3.给患者提供舒适的体位:在固定小夹板时,患者应保持舒适的体位,以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状态。
可以使用枕头或垫子来支撑患者的体位,以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三、小夹板的护理措施1.定期检查夹板是否松动:在使用小夹板后,定期检查夹板是否松动或移位。
如果发现夹板松动,应及时调整并固定,以确保骨折部位的固定效果。
2.注意伤口的护理:如果患者有骨折伴有外伤性开放性骨折,应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和换药。
3.锻炼邻近关节:在小夹板固定期间,邻近关节容易僵硬,容易引发关节活动度不足。
所以,要进行关节的被动性活动,促进关节活动度和血液循环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牵引
二抖
三尺偏
敷药包扎
放置压垫
放置压垫
放置夹板
• 先放前后,再放侧方:
绑扎带
• 先中部,再远端,最后近端:
修剪扎带长观察远端甲床血液循环
练功活动
• 固定期间积极作指间关节、掌 指关节屈伸锻炼。
• 肘关节活动。
小夹板外固定
济源市人民医院 苗绍祥
一、使用历史
• 晋代葛洪的<<肘后救卒方>>中最早记载竹 片固定骨折的治疗方法,是最早的文字记 载。到隋唐时得到推广,孙思邈《千金要 方》和王焘《外台秘要》都转载了葛洪的 “用竹片夹裹之,勿令转动”和“重布夹 裹”的固定技术。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 唐代蔺道人的《仙授 理伤续断秘方》是我 国第一部伤科专著, 记载有固定患肢主要 使用杉木皮夹板,并 从制造、包扎技术和 具体运用都作了说明。
五、禁忌症
• 1、较严重的开放性 骨折。 • 2、感染或软组织损 伤,肿胀严重,甚至 有水泡的四肢骨折。 • 3、难以整复的关节 内骨折。 • 4、躯干骨折。 • 5、固定不易稳定的 骨折。
固定前准备工作
• 准备夹板、药膏、压垫、扎带、绷带等。
六、操作方法: 1、外敷药膏。 2、放置压垫。 3、按放夹板。 4、扎带捆扎固定。 5、调整扎带松紧度。
5、定期作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了解骨折是 否再发生移动,特别在复位后2周内要勤于 复查。若再发生移位,应再次进行复位。 6、及时指导病人进行练功活动。
⑦解除夹板的日期: 骨折对位情况。 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 X光片。 其它:如骨折的血运是否好,体质、年龄。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操作方法
世医得效方》
• 元代危亦林的《世医 得效方》,系统整理 了元代以前的伤科成 就,记载有用杉木皮 作夹板外固定骨折端。
二、构造
• 小夹板的构造:
• 柳木或彬木块 • 棉垫 • 棉布
各种小夹板
扎带
衬垫:
压垫:用得最多的是平 垫、分骨垫等,此外 如塔形垫、梯形垫等。
压垫使用方法: A、两垫固定法:适用于有侧 方移位的横断骨折。骨折 复位后,两垫分别置于两 骨折端原有移位的一侧, 以骨折线为界,两垫不能 超过骨折线,以防骨折再 发生侧方移位。
三、夹板外固定的原理:
夹板固定是从肢体的生理功能出发,通过 扎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压垫对骨折断端防止 或矫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充分 利用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 使肢体内部动力因骨折所致的不平衡重新恢 复到平衡。
四、夹板固定的适应证: 1、四肢闭合性骨折。下肢骨折因大腿肌肉 有较大的收缩力,常需结合持续皮牵引或 骨牵引。 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创 口已愈合者。 3、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B、三垫固定法:适用于 有成角移位的骨折。骨 折复位后,一垫置于骨 折成角移位的角尖处, 另两垫置于尽量靠近骨 干两端的对侧,三垫形 成杠杆力,防止骨折再 发生成角移位。
3、分骨垫
• 有防止并排列 骨折再移位作 用,如:尺桡 骨、指骨、趾 骨骨折。
夹板固定的几种形式: A、夹板局部外固定。 B、超关节夹板固定。 C、夹板固定+支架。 D、夹板合+骨牵引。
七、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1、适当抬高患肢,以利肢体肿胀消退,可 用软枕垫高。 2、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特别固 定后l-4天内更应注意肢端动脉的搏动以及 温度。颜色、感觉、肿胀程度。手指或足趾 主动活动等。若发现有血液循环障碍,必须 及时将扎带放松,如仍未好转,应拆开绷带, 重新包扎。
3、若在夹板内固定垫处、夹板两端或骨骼 隆突部位出现固定的疼痛点时,应及时拆开 夹板进行检查,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 4、注意经常调整夹板的松紧度。患肢肿胀 消退后,夹板也将松动,故应每天检查扎带 的松紧度,及时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