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九年级公开课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案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9033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2.png)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案一、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初三学生,旨在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通过精选文言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翻译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提高阅读效果;2. 增加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翻译能力;4.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5.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共选取了两篇文言文阅读材料,内容涉及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材料一:《红楼梦》选段课堂活动:学生分组阅读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1. 根据选段内容,描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
2. 在选段中找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感表达。
3. 解释选段中出现的“扪泪涕洒都门桥”的意义。
4. 选取自己喜欢的一句古文,进行理解和翻译。
5. 组织学生们讨论选段中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
材料二:《论语》选段课堂活动:学生分组阅读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1. 描述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2. 解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义。
3. 根据选段内容,总结出“温故而知新”的教育原则。
4. 分组讨论孔子言论中的价值观念,并与现实生活结合。
5. 探究选段中的礼仪规范对于社会和家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与学生们分享一些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心得体会。
2. 分组阅读: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不同的文言文选段,并通过合作讨论和理解。
3.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翻译。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发表意见。
4. 教师点拨: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背景。
5. 综合讨论:将学生分成新的小组,让他们就两篇文言文选段中的共同主题或价值观念进行讨论和分享。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632f6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4.png)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文言文阅读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熟练运用文言文基本词汇、常用句型和语法结构;2. 分析和理解文言文文章的意义和背景;3. 独立阅读文言文短文,并正确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思想;4. 培养学生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围绕以下文言文短文展开:1. 《论语·卫灵公》2. 《孟子·滕文公下》3. 《史记·约法二十四年》三、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教师引入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学习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介绍本次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Step 2 预习学生预习文言文短文,并通过阅读理解题进行自我评估,分析自己在文言文阅读方面的掌握情况。
Step 3 集体阅读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朗读文言文短文,并重点讲解生词、句型和难点语法结构的用法和含义,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文言文的主旨和内涵。
Step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解读一部分文言文短文。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帮助理解文章的细节和意义,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Step 5 个别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理解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
Step 6 综合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的综合训练,包括填空、改错、翻译等题型。
通过这些练习,巩固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并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
Step 7 创作应用要求学生以文言文为基础,创作一篇短文或诗歌。
鼓励学生运用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参与度、阅读技巧、对文言文的理解等,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2. 听读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评估学生对生字、词汇、句型等的掌握情况;3.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学生对文言文短文的理解和答题情况,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情况;4. 创作评价:对学生的文言文创作进行评估,包括运用文言文表达的水平、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等。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公开课教案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f560f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d.png)
古诗词阅读欣赏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相关背景: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
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三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很多后世史家均认为安史之乱不但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且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词句注释1. 舍弟:家弟。
舍,用于对别人称呼自己的辈份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
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2. 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3.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一雁:孤雁。
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4.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5. 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6. 长:一直,老是。
不达:收不到。
7.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知内容和情感。
2.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
3.感悟杜甫的圣人情怀。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点拨追问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巨人。
初三语文古文阅读教案
![初三语文古文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82d51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9.png)
初三语文古文阅读教案注意:根据您的要求,我将按照教案的格式为您撰写文章。
然而,由于缺乏特定的古文阅读材料,我将提供一份通用的初三语文古文阅读教案,以供参考。
教案:初三语文古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古文作品的基本特点、写作风格和意义。
2. 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读古文作品。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重点:1. 熟悉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理解古文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掌握古文阅读中常见的词汇和结构。
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的语境和修辞手法。
2. 深入分析古文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教学准备:1. 古文阅读材料。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提问学生对古文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解古文阅读基本技巧(15分钟)1. 教师介绍古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先读整篇文章,把握整体意思;再分段理解,逐句推敲。
2. 教师示范如何分析古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运用对比、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三、分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发一篇古文材料。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古文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和意义,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小组展示和讨论(20分钟)1. 各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对古文的分析和解读。
2.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深入探讨古文作品。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配发适当的古文阅读材料作为课后作业。
2. 要求学生阅读并写一份关于该古文的读后感或分析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和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古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学生的小组展示和讨论,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古文作品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成长。
最新九年级公开课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
![最新九年级公开课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3a5cbe05087632311212f8.png)
《2018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张霞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考纲要求,分析命题规律,了解课外文言文考查的题型特征。
2、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例题分析,练习与讨论,掌握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和断句题的答题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兴趣,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消除对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恐惧心理,树立信心。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和断句题的答题技巧。
三、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掌握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能准确熟练地阅读浅显课外文言文。
四、教学方法整理归纳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试用文言文优雅地说流行语,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
二、考纲解析:三、分析2017中考题,进一步明确考点。
【例1】(2017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
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
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
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 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 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 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3. 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3分)四、结合例题,提炼方法(教师归纳答题策略,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答题技巧并学会灵活运用。
)赵奢说平原君赵奢①者,赵之田部吏②也,收租税而平原君③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④九人。
九年级语文古文阅读教案
![九年级语文古文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cffa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f.png)
九年级语文古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古文阅读时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 解读古文的意思和上下文含义。
2. 学会使用注释和词典进行古文阅读。
教学难点:1. 对古文的生字词进行解读。
2. 理解并准确使用古文的词语和语法结构。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古文课文和相关阅读材料。
2. 每位学生准备一本古文阅读辅助书籍和一本字典。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向学生介绍古文阅读的重要性,包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中文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引发学生对古文阅读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勇于挑战。
Step 2:概念讲解解释古文阅读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古文阅读的特点和难点。
强调古文读起来生涩难懂,但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
Step 3:技巧讲解介绍一些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包括:1. 抓住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理解整个篇章的逻辑结构。
2. 注重语序和标点:古文的语序和标点与现代文不同,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并理解。
3. 突破生字词:教导学生使用注释和字典查找生字的意思,帮助理解句子的含义。
4. 上下文推测:学会通过上下文推测某些词语的意思,提高对古文的理解。
5. 熟悉典故常识:了解一些常见的典故和典故的背景,有助于理解古文中的隐喻和比喻。
Step 4:阅读实践让学生尝试阅读一些简单的古文课文和相关阅读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适当调整难易程度,并及时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Step 5:讨论与总结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在古文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分享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古文阅读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
Step 6:拓展练习布置一些课后拓展练习,如阅读更复杂的古文、编写古文读后感等,以巩固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Step 7:复习与评价在下节课开始时,对学生进行古文阅读的复习和总结。
并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语文小学九年级文言文阅读教案
![语文小学九年级文言文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212a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f.png)
语文小学九年级文言文阅读教案一、文言文阅读教案的编写要点及目标文言文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九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小学九年级的学生特点和需求,设计一份文言文阅读教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有效阅读文言文、理解古代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乐趣;2. 增强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特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培养学生把握文言文的基本解读方法;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以经典文言文为教材,包括《古文观止》等文言文读本中的部分篇章。
选取语言简练、情节生动的文言文作为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较容易地掌握阅读和理解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阅读导引法:通过导读和问题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归纳总结法:通过归纳总结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让学生理清脉络,掌握阅读技巧。
3.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解文言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论语·为政》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古代政治家的认知和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介绍《论语·为政》这篇文章。
2. 阅读:分段朗读《论语·为政》,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韵味和情感表达。
3. 分析:解读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意义。
4. 探究:与学生一起探讨文中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政治家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5. 总结:归纳总结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价值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课:《楚辞·离骚》1. 导入:通过播放《离骚》的朗诵音频,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介绍《楚辞·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
2. 分析:解读《离骚》的诗句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屈原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初中文言文九年级阅读教案
![初中文言文九年级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253e3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a.png)
初中文言文九年级阅读教案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理解其含义。
3. 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理解诸葛亮忠诚报国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解释。
2. 《出师表》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思想。
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
2. 对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
2. 《出师表》译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三国历史,了解诸葛亮的事迹。
2. 提问:同学们对诸葛亮有什么印象?他的主要事迹有哪些?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课文中的难点。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
2. 解释“出师表”的含义,介绍其历史背景。
3. 分析诸葛亮的忠诚报国之心,引导学生学习他的精神。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讨论如何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习效果。
2. 强调诸葛亮的忠诚报国精神,鼓励学生学习他的品质。
六、课后作业(回家作业)1. 背诵课文。
2. 完成《出师表》译文。
3. 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短文,可以是对他的评价,也可以是学习他的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对于一些特殊句式和生僻字词的理解还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对这些重点内容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卖油翁》《钱思公爱读书》整合群文阅读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卖油翁》《钱思公爱读书》整合群文阅读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ca6db2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9.png)
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卖油翁》《钱思公爱读书》整合群文阅读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卖油翁》,疏通文意,总结并实践写人技法。
2、整合《钱思公好读书》,钱思公好读书,理解欧阳修的人才观,深入领悟欧阳修卖油翁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3、引导学生学习上精益求精,拥抱工匠精神,勇做当今时代的卖油翁。
教学重点:深入解读卖油翁的写人技巧,归纳总结并指导学生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未来最有可能成为普通的劳动者,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喝彩!课时设置:一课时教学流程:疏通两篇文章的文意,流畅朗读文章。
第一部分检查上节课的朗读,让学生给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的文章断句屏显: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屏显:挑出错节奏1、公亦以此自/矜2、吾/射不亦精乎?3、以我酌/油知之。
4、徐以/杓酌油沥之第二部分品读语言,总结写作技法。
这篇不足50字的文章流传千年,是因为学大师欧阳修的反复斟酌和删改。
屏显:欧阳修为何这样修改?A、陈康肃公以射艺自高。
改为: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B、久而不去改为:睨之,久而不去。
C、康肃问曰:“汝知射乎,吾射精乎。
改为: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屏显:总结写人技法写言写行抓特征,运用夸张很分明,加上神情更生动,问号叹号加进来,标点符号建奇功。
屏显:这是个____________的康肃公这是个____________的卖油翁屏显:展示学生写作作品她长得很文弱,秀气,像是一个机灵古怪的小花鹿一样。
清脆的声音总是叽叽喳喳的"今天上课这道题你会了吗?那道好难啊......′′。
但在跑道上,活泼可爱的"小麻雀"却成了一位战神,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初三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初三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与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2bc617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8.png)
初三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教案名称:初三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并理解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的基本技巧;理解文言文词语的使用及上下文的推测;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难点:运用文言文修辞语言进行阅读和理解;解读文言文中的隐含信息;运用文言文进行写作。
一、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 准备一份文言文阅读材料,包含一篇文言文短文,要求课堂时间内能够完成阅读。
(2) 准备一些文言文阅读题目,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用于课堂互动和学生独立思考。
(3) 准备一份参考答案,方便批改学生的作业。
(4) 准备一份文言文写作的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在本节课后完成。
2. 学生准备:(1) 提前阅读一些文言文材料,增加对文言文的熟悉程度。
(2) 带上课堂所需的文房四宝,包括毛笔、纸张、墨汁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书法作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带入本节课的主题。
然后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40分钟)(1) 展示文言文短文并进行阅读指导:- 教师朗读文言文短文,并讲解其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结构。
- 提醒学生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和推理,帮助理解含义。
-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言文的内容,确保理解准确。
(2) 学生独立阅读和解答问题:- 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短文,并回答教师提供的选择题和解答题。
-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和解释。
(3) 教师批改和解答:- 教师批改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解答,解释正确答案的依据和推理过程。
-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差异,讨论可能存在的问题。
3. 文言文写作(30分钟)(1) 教师示范文言文写作:- 教师给出一个话题,并用文言文写出一篇作文示范。
- 教师解释作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模仿。
(2) 学生独立写作和交流:-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文言文写作。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九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九年级)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3eb32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3.png)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把握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课前老师想送你们一句话:“我不能改变容貌,但我可以展示笑容;我不能左右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样样顺利,但我可以事事尽力。
”中考临近,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紧张,我希望大家振奋精神,竭尽全力,展示自己最灿烂的笑容。
能做到吗?那就从现在开始,这节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规律,化难为易,笑对语文考试中的难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二、把握考查内容请同学们回顾课外文言文阅读会考些什么?只有弄清了考查内容,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应考准备呀。
考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无非就是字词句篇。
展示:1、文言实词的解释2、文言虚词的解释3、文言句子的停顿、翻译4、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下面是一道中考题。
越人溺鼠鼠好夜窃粟。
越人置粟于盎①,恣鼠啮不顾。
鼠呼群类入焉,必饫而后反。
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
而鼠不知也。
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注释】①盎(àng):腹大口小的盆子。
1、解释加点的字(3分)恣鼠啮不顾鼠呼群类入焉,必饫而后反浮糠覆水上2、翻译句子(6分)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
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3、读完这则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三、学生做考题,教师巡视。
四、师生共同探讨文言文阅读规律(一)文言字词的翻译1、学生谈自己做题的方法及答案解释加点的字:(1、)恣鼠啮不顾恣:放纵放任。
“恣睢”《故乡》顾:1、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狼》可引申为看,理睬。
如“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2 、探望、拜访。
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2、)鼠呼群类入焉,必饫而后反焉1、句中作疑问代词,哪里。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01e64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d.png)
教学效果: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是否能够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
改进方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完善 教学方案
完善教学方案: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 学质量
XXX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提升 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01
教学内容
文言文基本词汇和句式
常见实词: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及其含义 虚词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特殊句式: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等 固定句式:理解常见的固定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学习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培养文言语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加深理解 积累文化背景知识,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文言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意思。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0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介绍文言文及其文化背景
知识讲解:讲解文言文基本词汇和句式
介绍文言文基本 词汇的含义和用 法
讲解文言文中常 见的句式和语法 结构
通过实例分析, 让学生深入理解 文言文的表达方 式和特点
总结文言文学习 的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学 习方法和技巧
技巧训练:训练阅读技巧和方法
朗读: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断句能力 词汇积累:注重文言文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语法理解: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对比阅读: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文言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古文阅读公开课教案初中
![语文古文阅读公开课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eaa57b7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2.png)
语文古文阅读公开课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作用;2.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来分析古文;3.培养学生对于古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古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2.帮助学生熟悉古文的常见字词和句式结构;3.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来分析古文。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文中的文化背景和修辞手法;2.指导学生正确应用古文阅读方法;3.培养学生对于古文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导师向学生介绍古文阅读的重要性,并提出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你认为古文对于现代人有何意义?”、“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导师结合具体的古文例子,向学生介绍古文的特点,常见字词和句式结构。
并重点讲解古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借代、夸张、对比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导师出示一段古文,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古文的结构、表达方式和意图。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深层含义。
四、练习训练(30分钟)导师布置古文阅读练习题,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古文进行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同时,导师提供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
五、总结归纳(10分钟)导师对本次公开课进行总结,强调学习古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古文,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导师布置以古文为素材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到的方法和技巧,撰写一篇有关古文的作文。
五、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不限,根据教学内容调整)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对古文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古文阅读技巧。
但是,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强化和巩固。
最新九年级公开课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
![最新九年级公开课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b9f19bf8c75fbfc67db21e.png)
《2018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张霞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考纲要求,分析命题规律,了解课外文言文考查的题型特征。
2、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例题分析,练习与讨论,掌握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和断句题的答题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兴趣,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消除对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恐惧心理,树立信心。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和断句题的答题技巧。
三、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掌握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能准确熟练地阅读浅显课外文言文。
四、教学方法整理归纳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试用文言文优雅地说流行语,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
二、考纲解析:三、分析2017中考题,进一步明确考点。
【例1】(2017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
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
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
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 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 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 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3. 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3分)四、结合例题,提炼方法(教师归纳答题策略,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答题技巧并学会灵活运用。
)赵奢说平原君赵奢①者,赵之田部吏②也,收租税而平原君③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④九人。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efb93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9.png)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自信心。
2. 通过阅读课外文言文,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学素养。
3. 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4.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文言文片段。
2. 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3.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深入理解文言文内容。
4. 结合现实生活,体会文言文的价值和魅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言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受文言文的美。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独立阅读课外文言文,理解文意,掌握重点词语。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文言文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4. 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安排1. 课前:教师精选课外文言文片段,设计教学方案,准备相关资料。
2. 课中: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分析文意,讨论交流。
3. 课后: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文言文。
六、教学案例案例一:《岳阳楼记》节选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岳阳楼记》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学生能够运用文言文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并解读文本。
3. 通过对比现代文翻译,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观点和情感,讨论作者的抱负和理想。
4.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对比现代文翻译,探讨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5. 课堂小结,强调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七、教学案例案例二:《孟子·告子下》节选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孟子·告子下》的核心思想,把握孟子的辩证法。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2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2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fe1ba63479563c1ec5da71db.png)
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字词,。
⑵赏读文章精彩写景,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⑶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寄予文中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通过理清叙事过程疏通文意,把握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⑵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品味其超凡脱俗的文人情怀,体会忠于前朝的爱国情思。
教学重难点、疑点:1、把握内容,理清叙事顺序,疏通课文。
2、赏读文中精妙句子,体会作者营造的意境,感受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一粟”的人生渺茫的情怀3、抓住“痴”字,析读课文,体会作者怀念故国,遗世独立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美丽的西湖,是古今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也是他们寄托情感的地方。
春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夏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欣赏西湖冬天雪景领略文人的情怀。
二、走近作者、走近文本:检查预习情况,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抽查字音、重点词义。
感知节奏,熟悉课文。
三、初识西湖雪景:抓住”看雪”过程,把握大意,疏通课文:听课文配乐朗读,感知课文,进入意境。
1,从题目看,本文应该是一篇写景文章,作为写景文章应该有时间天气地点人物和景物描写,请找出来,讲讲大意。
2.除了写景,作者还写了什么?(湖中奇遇)请读一读,讲讲大意四、赏读小亭情思:结合文中精彩写景句子,欣赏文中精妙:1、作为写景散文,景应该是重点。
作者笔下的景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文中精彩写景句子。
2、“雾凇沆砀,天与山,与云,上下一白”描绘出怎样的背景?(白茫茫、广漠)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在茫茫无际的天地间,作者眼中的景又有什么特点呢?这种“小”,作者用那些词写出来的?(由此体会白描手法)4、而人作为景中之景只是“”两三粒“”而已,渺小的“我”面对无际的大自然,会产生怎样的感慨?体会作者情怀。
初三课外文言文教学设计
![初三课外文言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26cc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c.png)
初三课外文言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2. 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三学生,旨在通过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点。
2.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
3. 文言文的常见文体和作家。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简单的问答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点通过对文言文的概念和基本特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历史背景以及与白话文的区别。
同时,讲解文言文的一些常见的语言特点,例如古汉语的特殊词汇和句式结构等。
步骤三:教授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 学习如何分析句子结构和词语意义:通过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词语意义,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逻辑。
2. 学习如何理解上下文:通过对文言文上下文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 学习如何运用注释和辅助工具:教导学生如何使用注释和字典等辅助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步骤四:解读文言文的常见文体和作家通过介绍文言文的常见文体和一些著名的文言文作家,例如《史记》中的司马迁和《红楼梦》中的曹雪芹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和作家的特点和风格。
步骤五:练习文言文阅读和写作1. 练习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些适合初三学生的文言文段落,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等形式。
2. 练习文言文的写作:引导学生仿写文言文的句子和段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通过家庭作业和练习题,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文言文的名著,扩展他们的文学知识和阅读能力。
2. 组织文言文的朗诵或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和口语能力。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与鉴赏优秀教案范本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与鉴赏优秀教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18b60a2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8.png)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与鉴赏优秀教案范本教案名称:古文诵读与鉴赏《观书有感》教学内容:《观书有感》之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 通过对《观书有感》的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文《观书有感》的核心意思;2. 掌握古文的朗读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区分古文中的主旨和细节;2. 理解并感受古文所表达的情感;3. 运用鉴赏技巧分析古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1. 课本《观书有感》课文;2. 其他古文课文相关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引入相关话题,调动学生对阅读古文的兴趣,为课堂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阅读与理解(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本中的《观书有感》课文,进行默读阅读。
然后提问学生以下问题:1. 《观书有感》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和情感?2. 文中有哪些句子或者词语是你觉得特别有感触的?通过提问能够引发学生对古文的思考,准确理解课文的主旨。
三、诵读与朗读(15分钟)教师启发学生发现《观书有感》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然后进行整体诵读,学生可以分组或者轮流朗读,鼓励学生用语言和声音更好地表达出文中的情感。
四、分析与鉴赏(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观书有感》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点,如结构、意象、修辞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感受古文。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引导:1. 《观书有感》的结构是怎样的?有没有明显的转折点?2. 作者通过哪些词语或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3. 你觉得这篇文章修辞手法运用得好还是一般?为什么?五、表达与运用(2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古文课文或者自己喜欢的古文进行朗读,然后写一篇感悟或者评论这篇古文的短文。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自己所学的鉴赏技巧进行表达。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文章。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的优秀教案范本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的优秀教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6ad9bf5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1.png)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的优秀教案范本导语: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文言文,理解其中的深意,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呢?下面是一份优秀的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范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知识。
一、教学目标:1. 学习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解读方法;2. 通过文言文的阅读,拓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言文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当的文言文作品,如《孟子·离娄上》等;2. 解读古文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表达方式;3. 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幅古代人物画像,引发学生对于古文的兴趣和好奇心;2. 了解背景:简要介绍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明白文言文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3. 学习关键词汇:解读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和短语,与学生一同讨论其意义;4. 阅读与解读:学生跟随老师阅读《孟子·离娄上》,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受和理解能力;5. 讨论与交流:以小组形式,学生互相讨论文言文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形成自己的见解;6. 分析与总结:学生与老师一起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和优点,并总结出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取一篇短篇文言文文章,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8. 课堂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以及作为写作的评价,来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2. 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 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同行评课和自我反省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通过以上教案范本,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的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古文的关键词汇和短语,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张霞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明确考纲要求,分析命题规律,了解课外文言文考查的题型特征。
2、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例题分析,练习与讨论,掌握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和断句题的答题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兴趣,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消除对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恐惧心理,树立信心。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和断句题的答题技巧。
三、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掌握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能准确熟练地阅读浅显课外文言文。
四、教学方法
整理归纳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试用文言文优雅地说流行语,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
二、考纲解析:
三、分析2017中考题,进一步明确考点。
【例1】(2017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
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
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
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 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 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 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3. 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3分)
四、结合例题,提炼方法
(教师归纳答题策略,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答题技巧并学会灵活运用。
)
赵奢说平原君
赵奢①者,赵之田部吏②也,收租税而平原君③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④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奢。
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⑤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注释:①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
②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
③平原君:即赵惠文王之弟赵胜,号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④用事者:管事的人。
⑤今:如果。
1、选出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赵奢以法治之/则治臣之罪
B.诸侯加兵/弗敢加也
C.国强则赵固/固众人
D.而君为贵戚/执策而临之
2、断句
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②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答题策略:第一步:留意标题
第二步: 结合注释
第三步:对症下药
★(一)考点1:一词多义选择题
(1)迁移法:联系课内文言文词义。
(2)组词法:单音节组成双音节。
(3)推断法:依据上下文语境来推断词义。
☆考点突破(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
1. “未几,居正举于乡”可联系到《口技》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未几”是时间副词,意思是:_____。
2. “君异日当腰玉”一句由“腰玉”联想到《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___________”的一句,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
徐阶辈皆器之”一句中,“器”为动词,用组词法,意思是:_____。
4. “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道州边鄙而退”中“明年”可联想到《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明年”都可解释为:________;而“鄙”可联系到《出师表》中“先
帝不以臣卑鄙”中的“鄙”,其意思是:__________,但不适用此处,此处应解作名词性词语,而非形
容词,正解为边境。
5.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中的“啖”可联系到苏轼广为人知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推测出此处“啖”的意思是:_____。
★(二)考点2:断句题
一个基本原则:读文段,通文意
五条辅助方法:
(1)找名代,明主宾。
(2)察对话,定句读。
曰、云、言、问
(3)看标志,找位置。
①句首标志词
如:盖、夫、故、噫、虽、呜呼、若夫、由是、是故、是以、然则、然而、至若、若夫、且夫……
②句尾标志词
如:者、也、矣、哉、耳(尔)、而已、乎、焉、与(欤)、耶(邪)……
③时间词
如: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
(4)据修辞,巧判断。
对偶、排比、顶针、反复……
(5)看句式,莫错断。
判断句式:……者,……也。
反问句式:安……哉?不亦……乎?孰与……乎?得无……乎?无乃……乎?
被动句式:受……于……为……所……见……于……
固定结构(不能从中断开)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以……为(以丛草为林)不亦……乎(不亦乐乎?)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若……何奈……何与其……孰若
☆考点突破(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1、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3、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
5、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6、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7、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五、小结方法
考点1一词多义选择题:迁移法、组词法、推断法
考点2断句题:读文段,通文意:1、找名代,明主宾。
2、察对话,定句读。
3、看标志,找位置。
4、据修辞,巧判断。
5、看句式,莫错断。
六、实战演练
1、学生阅读学案相关文章,完成相关题目。
2、学生回答并讲出解题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巩固所学方法的运用。
七、布置作业
运用这节课掌握的方法,完成《决战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145—148页相关题目。
板书:
考点1一词多义选择题:迁移法、组词法、推断法
考点2断句题:读文段,通文意:1、找名代,明主宾。
2、察对话,定句读。
3、看标志,找位
置。
4、据修辞,巧判断。
5、看句式,莫错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