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D89式装甲输送车

合集下载

中国研制的第一辆8×8轮式装甲输送车

中国研制的第一辆8×8轮式装甲输送车

中国研制的第一辆8×8轮式装甲输送车8×8轮式装甲车辆,以其所具有的机动速度快、防护力较好、承载大口径武器能力强、输送兵员多等突出特点,成为应急机动作战的理想装备,因此也是目前各国竞相发展的轮式装甲装备之一。

资料显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重视发展轮式装甲车辆,但由于8×8轮式装甲车辆技术复杂以及军事需求各异等多方面的原因,除俄罗斯等少数国家较早推出БТР-60等8×8轮式装甲车辆外,其他大多是6×6或4×4系列。

因此,8×8轮式装甲车辆的研制,更能折射出一个国家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水平。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但是,我国早在1970年就开始研制8×8轮式装甲车──WZ522-1型轮式装甲车了。

一、"三北"地区的作战需求,"孕育"新一代轮式装甲车辆1970年初,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刚刚结束,中苏关系也是"寒风凛冽",十分紧张。

前苏联在中苏边境地区陈兵百万,对我构成极大的威胁,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

当时的苏军已全部实现装甲机械化,编有50个坦克师和百余个摩步师,装备有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辆。

在中苏边境冲突中,苏军动用了包括先进的T-62坦克、БТР-60轮式装甲输送车在内的多种装甲装备。

在紧张对抗情况下,我军加紧战备,随时准备应付苏联的"早打、大打和打核战争"的威胁。

但是,当时我军装甲机械化程度相当低,步兵与坦克协同作战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军地面部队战斗力提高的难题。

为提高我军装甲机械化水平,满足在"三北"地区对苏作战之急需,军委装甲兵及时做出了研制新型8×8轮式装甲输送车的决定。

1970年2月18日,军委装甲兵司令部根据中央军委有关指示精神,召开了"五种新型坦克装甲车辆研制任务落实会议"。

二战德军特种车辆编号

二战德军特种车辆编号

二战德军特种车辆编号二战德军特种车辆编号00Sd.Kfz.—德语“Sonderkraftfahrzeug”的缩写,可译为“特种机动车辆”,以下为二战中的部分德军车辆及其编号。

Sd.Kfz. 2 履带式摩托Sd.Kfz. 2/1 履带式摩托的变型车,改装为战地布线车Sd.Kfz. 2/2 改装为战地布线车Sd.Kfz. 3a 半履带式2吨载重卡车“马骡” (欧宝公司)Sd.Kfz. 3b 半履带式2吨载重卡车“马骡” (福特公司)Sd.Kfz. 3c 半履带式2吨载重卡车“马骡” (克罗克讷-洪堡-多伊茨公司)Sd.Kfz. 4 多管火箭发射器弹药输运车Sd.Kfz. 4/1 150毫米火箭发射车 (Nb.W.42型火箭发射器,欧宝2吨底盘)Sd.Kfz. 6 5吨牵引车(工兵用车)Sd.Kfz. 6/1 5吨牵引车(炮兵用车)Sd.Kfz. 6/2 37毫米自行高炮(Flak 36型高炮)Sd.Kfz. 7 8吨牵引车Sd.Kfz. 7/1 20毫米自行高炮 (Flak 38型高炮)Sd.Kfz. 7/2 37毫米自行高炮(Flak 36型高炮)Sd.Kfz. 7/6 自行高炮测距车Sd.Kfz. 8 12吨牵引车Sd.Kfz. 9 18吨牵引车Sd.Kfz. 9/1 工程车(加装6吨旋臂起重机)Sd.Kfz. 9/2 工程车(加装10吨旋臂起重机)Sd.Kfz. 10 1吨牵引车Sd.Kfz. 10/4 20毫米自行高炮(Flak 30型高炮)Sd.Kfz. 10/5 20毫米自行高炮(Flak 38型高炮)Sd.Kfz. 11 3吨牵引车Sd.Kfz. 13 四轮装甲侦察车(武器为MG 13型机枪,德军装备的第一款装甲侦察车,战争中装备装甲师的侦察营)Sd.Kfz. 14 无线电通讯车(底盘同Sd.Kfz. 13)Sd.Kfz. 101 1号坦克 A,B型Sd.Kfz. 111 弹药车(1号坦克 A型底盘)Sd.Kfz. 121 2号坦克 a/1, a/2, a/3,b, c, A, B, C, D, E, F,G,H,J型Sd.Kfz. 122 2号喷火坦克(D, E型)Sd.Kfz. 123 “山猫”装甲侦察车(2号坦克 L型)Sd.Kfz. 124 “胡蜂”105毫米自行榴弹炮(轻型野战榴弹炮18/2型,2号坦克底盘)Sd.Kfz. 131 “貂鼠 2” 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Pak40/2或 Pak39型反坦克炮,2号坦克底盘)Sd.Kfz. 132 “貂鼠 2”76,2毫米自行反坦克炮(Pak36(r)型反坦克炮,2号坦克底盘)Sd.Kfz. 135 “貂鼠 1” 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Pak40/1型反坦克炮,使用缴获法国坦克底盘)Sd.Kfz. 135/1 150毫米自行榴弹炮(重型野战榴弹炮s.FH. 13/1型,使用缴获法国坦克底盘)Sd.Kfz 138 “貂鼠 3”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H,M型(Pak40/3型反坦克炮,38吨坦克底盘)Sd.Kfz. 138 弹药车38吨M型Sd.Kfz. 138/1 “蟋蟀”150 毫米自行火炮H, M型(150 毫米炮s.I.G 33/1, 38吨坦克底盘)SdKfz. 139 “貂鼠 3”76,2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Pak36(r)型反坦克炮,38吨坦克底盘)Sd.Kfz. 140 20毫米自行高炮38(t)(Flak 38型高炮)Sd.Kfz. 140/1 装甲侦察车38 (t)Sd.Kfz. 141 3号坦克 A, B, C, D, E, F, G, H, J 型Sd.Kfz. 141 3号指挥坦克(50毫米 KwK L/42 )Sd.Kfz. 141/1 3号坦克 J, L, M 型Sd.Kfz. 141/2 3号坦克 N ,O型Sd.Kfz. 141/3 3号喷火坦克Sd.Kfz. 142 3号突击炮 A, B, C,D, E型(75毫米StuK.37L/24型短管火炮)Sd.Kfz. 142/1 3号突击炮 F型(75毫米StuK.40 L/43型火炮)Sd.Kfz. 142/1 3号突击炮 F/8, G型(75毫米StuK.40 L/48型火炮)Sd.Kfz. 142/2 3号突击炮(105毫米StuH.42 L/28.3型火炮)Sd.Kfz. 143 3号炮兵火力观测车Sd.Kfz. 161 4号坦克 A, B, C, D, E, F 型Sd.Kfz. 161/1 4号坦克 F2 型Sd.Kfz 161/2 4号坦克 G, H, J 型Sd.Kfz. 161/3 “家惧车” 37毫米自行高炮(4号坦克底盘)Sd.Kfz. 162 4号坦克歼击车(75毫米Pak39 L/48型火炮) *Sd.Kfz 162/1 4号坦克歼击车 IV/70 (V)/(A) (75毫米KwK..42L/70型火炮) *Sd.Kfz 163 4号突击炮(75毫米Stuk.40 L/48型火炮)Sd.Kfz. 164 “犀牛”/“大黄蜂”式自行反坦克炮(88毫米 Pak43/1 L/71型火炮)Sd.Kfz. 165 “野蜂”自行榴弹炮(150毫米重型野战榴弹炮18(M)型)Sd.Kfz. 165/1 4号自行榴弹炮b型“蝗虫”(105毫米轻型野战榴弹炮18/1型)Sd.Kfz. 166 4号突击炮“灰熊”(150毫米StuH.43 L/12型火炮)Sd.Kfz. 167 4号突击炮(75毫米Stuk.40 L/48型火炮)Sd.Kfz. 171 5号坦克“黑豹” A, G, F, D 型Sd.Kfz. 173s “黑猎豹”坦克歼击车(88毫米 Pak43/3L/71型火炮)Sd.Kfz. 179 装甲工程车“黑豹”Sd.Kfz. 181 6号坦克“虎” E型Sd.Kfz. 182 6号坦克B型“虎王”Sd.Kfz. 184 “费迪南德”/“象”式坦克歼击车(88毫米Pak43/2L/71型火炮)Sd.Kfz. 186 “猎虎”式坦克歼击车(128毫米 Pak 44L/55 )Sd.Kfz. 221 四轮轻型装甲侦察车(机枪)Sd.Kfz. 222 四轮轻型装甲侦察车(20毫米炮 KwK.38 L/55或28毫米反坦克枪s.PzB41)Sd.Kfz. 223 四轮轻型装甲侦察车(加装无线电通讯设备)Sd.Kfz. 231 六轮/八轮重型装甲侦察车(20毫米炮 KwK.38)Sd.Kfz. 232 六轮/八轮重型装甲侦察车(加装无线电通讯设备)Sd.Kfz. 233 八轮重型装甲侦察车(75毫米炮 StuK. 37 L/24 )Sd.Kfz. 234/1 八轮重型装甲侦察车(20毫米炮)Sd.Kfz. 234/2 “美洲狮”八轮重型装甲侦察车 (50毫米炮KwK.L/60)Sd.Kfz. 234/3 八轮重型装甲侦察车 (75毫米炮 StuK. L/24)Sd.Kfz. 234/4 八轮重型装甲侦察车(75毫米炮 Pak40 L/48)Sd.Kfz. 247 重型装甲越野车Sd.Kfz. 250 轻型半履带装甲运输车Sd.Kfz. 250/1-1 轻型半履带装甲运输车(无线电)Sd.Kfz. 250/1-2 轻型半履带装甲运输车(电缆铺设)Sd.Kfz. 250/2 轻型电话通讯车Sd.Kfz. 250/3-1 轻型无线电通讯车Sd.Kfz. 250/3-2 轻型无线电通讯车Sd.Kfz. 250/3-3 轻型无线电通讯车Sd.Kfz. 250/3-4 轻型无线电通讯车Sd.Kfz. 250/4 轻型防空车(2MG34)Sd.Kfz. 250/5-1 轻型炮兵火力观测车Sd.Kfz. 250/5-2 轻型半履带装甲侦察车Sd.Kfz. 250/6 轻型弹药车 A,B型Sd.Kfz. 250/7 轻型自行迫击炮(80毫米Granatwerfer 34型迫击炮)Sd.Kfz. 250/8 轻型半履带装甲车(75毫米 KwK.37 L/24型炮)Sd.Kfz. 250/9 半履带装甲侦察车(20毫米 KwK.38 L/55型炮)Sd.Kfz. 250/10 轻型半履带装甲车(37毫米 Pak)Sd.Kfz. 250/11 轻型半履带装甲车(28毫米 s.Pz.B.41型反坦克枪)Sd.Kfz. 250/12 轻型半履带高炮测距车Sd.Kfz. 251 中型半履带装甲运输车 A, B , C, D型Sd.Kfz. 251/1 中型半履带装甲运输车(部分安装280/320毫米火箭发射器)Sd.Kfz. 251/2 中型自行迫击炮(80毫米Granatwerfer 34型迫击炮)Sd.Kfz. 251/3-1 中型无线电通讯车Sd.Kfz. 251/3-2 中型无线电通讯车Sd.Kfz. 251/3-3 中型无线电通讯车Sd.Kfz. 251/3-4 中型无线电通讯车(指挥车)Sd.Kfz. 251/3-5 中型无线电通讯车Sd.Kfz. 251/4 中型半履带装甲牵引车(携带75毫米 le. IG. 18型火炮的弹药与配件)Sd.Kfz. 251/5 中型半履带装甲运输车(工兵用车)Sd.Kfz. 251/6 中型半履带装甲指挥车Sd.Kfz. 251/7-1 中型半履带装甲工兵工程车Sd.Kfz. 251/7-2 中型半履带装甲工兵工程车Sd.Kfz. 251/8-1 中型半履带装甲救护车Sd.Kfz. 251/8-2 中型半履带装甲救护车Sd.Kfz. 251/9 中型半履带装甲车(75毫米 StuK. 37 L/24型炮)Sd.Kfz. 251/10 中型半履带装甲车(37毫米 Pak)Sd.Kfz. 251/11 中型半履带电话通讯车Sd.Kfz. 251/12 中型半履带高炮测距车Sd.Kfz. 251/13 中型半履带录音车Sd.Kfz. 251/14 中型半履带声音分析车Sd.Kfz. 251/15 中型半履带光线分析车 Sd.Kfz. 251/16 中型半履带喷火车Sd.Kfz. 251/17 中型半履带20毫米自行高炮 (Flak 38型高炮)Sd.Kfz. 251/18-1 中型炮兵火力观测车Sd.Kfz. 251/18-1a 中型炮兵火力观测车Sd.Kfz. 251/18-2 中型炮兵火力观测车Sd.Kfz. 251/18-2a 中型炮兵火力观测车Sd.Kfz. 251/19 中型半履带发电车Sd.Kfz. 251/20 “猫枭(Uhu)”探照灯车(600毫米防空探照灯)Sd.Kfz. 251/21 中型半履带装甲车(15或20毫米三联装高射机枪)Sd.Kfz. 251/22 中型半履带装甲车(75毫米 Pak 40L/46 )Sd.Kfz. 251/23 中型半履带装甲车(20毫米炮)Sd.Kfz. 252 轻型装甲弹药输运车Sd.Kfz. 253 轻型装甲炮兵火力观测车Sd.Kfz. 254 中型装甲炮兵火力观测车Sd.Kfz. 260 轻型装甲无线电通讯车(4轮)Sd.Kfz. 261 轻型装甲无线电通讯车(4轮)Sd.Kfz. 263 装甲无线电通讯车(6轮/8轮)Sd.Kfz. 265 轻型装甲指挥车(1号坦克)Sd.Kfz. 266 装甲指挥车E型(3号坦克)Sd.Kfz. 266 装甲指挥车H型(3号坦克)Sd.Kfz. 266 装甲指挥车(50毫米 KwK.L/42,3号坦克)Sd.Kfz. 266 装甲指挥车K型(3号坦克)Sd.Kfz. 267 装甲指挥车D型(3号坦克)Sd.Kfz. 267 装甲指挥车“黑豹”Sd.Kfz. 267 装甲指挥车“虎”Sd.Kfz. 268 装甲指挥车D型(3号坦克)Sd.Kfz. 268 装甲指挥车E型(3号坦克)Sd.Kfz. 268 装甲指挥车 H型(3号坦克)Sd.Kfz. 268 装甲指挥车(50毫米 KwK.L/42,3号坦克)Sd.Kfz. 268 装甲指挥车K型(3号坦克)Sd.Kfz. 268 装甲指挥车“黑豹”Sd.Kfz. 268 装甲指挥车“虎”Sd.Kfz. 280 装甲弹药输运车Sd.Kfz. 300 装甲扫雷车。

《兵器工业集团分析》

《兵器工业集团分析》

《兵器工业集团分析》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简介1.1公司历史沿革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兵器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xx年7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的基础上改组设立的。

集团公司不仅是我国陆军武器装备的主要研制、生产基地,同时也为海军、空军、二炮等诸兵种以及武警、公安提供各种武器弹药和装备,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基础产业。

截至xx年,兵器集团共有总资产近xx亿元左右,员工30万人,自xx年以来连续6年荣获国资委a级中央企业。

[注:以上资料来自公司网站]1.2公司过去三年经营业绩兵器集团三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经营业绩较为稳定,其中主营业务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均保持在10%和15%以上,其中xx年上半年,实现销售1170亿元,利润32.6亿元。

2500xx150010005000xx年xx年xx年xx年e4540353025xx1050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主营业务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注:近三年兵器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与营业利润趋势图,数据来自公司网站]兵器集团整体经营良好,xx年兵器集团在国资委的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兵工集团在全部央企中排名第六(前五名分别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在军工集团中排名第一。

二、兵器公司内部整合战略目标2.1总体目标兵器工业集团于xx年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3年时间,按照“专业化、区域化、产研结合”的思路将现有110多家成员单位重组为30多个专业化子集团,并打造出10多个国家层面的领军企业。

“实施专业化重组和资本运作、优化资源配置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2.2兵器公司业务发展方向兵器公司业务发展方向主要分类三大类,分别为防务产品、民用产品以及战略资源三大产业板块。

蹈海铁骑——OT-62两栖装甲人员输送车小传(上)

蹈海铁骑——OT-62两栖装甲人员输送车小传(上)

蹈海铁骑——OT-62两栖装甲人员输送车小传(上)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6年第13期如果说上世纪50~60年代的BTR-50,曾在当时的苏军机械化进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那么这种具备两栖能力的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对于整个华沙条约组织武装力量来说也是同样重要的。

作为一种该军事同盟内部的标准装备,BTR-50几乎广泛分布于每一个华约成员国,另有一些与苏联关系密切的非华约盟国,也获得了数量可观的BTR-50。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华约组织武装力量装备的大部分BTR-50,实际上是由捷克斯洛伐克根据许可证生产的仿制品——OT-62。

耐人寻味的是,对于这个OT-62,我们却不能仅仅将其视为BTR-50的一个简单“拷贝”,它与其摹仿原型间在技术细节上的确存在着诸多差异;同时,也是更重要的地方则在于,这个捷克版“BTR-50”的背后内涵了太多纯军事符号以外的东西。

政治的产物为什么要将BTR-50的生产线搬到捷克斯洛伐克?表面上看来,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

从奥匈帝国时代起,作为其最重要的工业行省,捷克的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就举世闻名,这里巨大的斯科达兵工厂是与普鲁士的克鲁勃并驾齐驱的“百年老店”。

20世纪前半期,发达的捷克军火工业每年可生产2万挺重机枪,3.6万挺轻机枪,2?500门大炮,160万支步枪,8万多枚手榴弹,500~600辆坦克,除满足本国军队之需外,全部出口,其武器出口曾高达世界军火交易的40%,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军火生产与出口大国的位子。

而当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被纳粹德国吞并后,其军事工业不但没有消亡,反而为满足纳粹德国的军事需要而变得更加发达。

作为地位仅次于鲁尔区的重要军工基地,包括斯科达兵工厂在内的捷克军事工业,在整个战争中为纳粹德国军队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

结果当战争结束时,在一片瓦砾的欧洲大陆上,捷克居然拥有一个规模宏大、技术先进、效率极高且基本完好的巨型军事工业机器。

在苏联完全控制住捷克后,捷政府更是对军火工业大力支持,其增长极为迅速,若以1950年的产量、产值为100统计,仅1951年就增至198, 1953年更达到384,几乎是一年就翻一番。

二战坦克“全家福”(四)

二战坦克“全家福”(四)

二战坦克“全家福”(四)作者:徐志伟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6年第3期徐志伟日本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是日本坦克大发展的时期。

二战前及二战期间,日本研制的坦克和战车,包括改进型车在内,共有50多种。

虽然型号多多,但精品寥寥。

稍微拿得出手的,恐怕只有97式中型坦克和“卡米”2水陆坦克少数几种。

日本的小坦克惧强凌弱,成为肆虐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急先锋,也成为美国坦克的手下败将。

1、89乙坦克它是日本第一种国产坦克,可以看作是“雷诺”FT-17坦克的改进型。

1929年制成的89式坦克,装的是汽油机;1934年改装柴油机后,称为89乙中型坦克。

说它是中型坦克,实际上只能算是轻型坦克,战斗全重只有12.1吨,乘员为4人,主要武器是一门57毫米短身管榴弹炮,主要用于支援步兵作战。

它是世界上最早装上柴油机的坦克之一,最大功率为120马力,坦克的最大速度为25千米/小时。

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铆接结构。

在二战初期,89乙坦克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2、95式轻型坦克二战期间,日本人往往用假名来命名坦克。

95式轻型坦克,全称即为95式“哈够”战车,“哈够”为日文假名“ハゴ”的音译。

95式轻型坦克于1935年定型,总生产量达到了1?250辆,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

95式轻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7.4吨,乘员为3人,主要武器是一门37毫米坦克炮。

辅助武器为两挺7.7毫米机枪,一挺是前机枪,一挺是炮塔后机枪。

动力装置为135马力的柴油机。

坦克的最大速度为40千米/小时。

在95式轻型坦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进的是98式轻型坦克。

主要改进是降低了车高,车体长度缩短,炮塔形状和行动部分也有较大改进,总生产量为100辆左右。

3、94式超轻型坦克94式超轻型坦克于1934年定型,也称为94式“豆坦克”。

日本投降后,被我军缴获后,战士们习惯称之为“小豆坦克”。

总生产量为750辆,在二战中广泛运用。

其战斗全重只有3.45吨,乘员为2人,装一挺7.7毫米重机枪,动力装置为35马力的汽油机。

淞沪会战之谜 十九路军为何奇袭日军八九式战车

淞沪会战之谜 十九路军为何奇袭日军八九式战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淞沪会战之谜十九路军为何奇袭日军八九式战车
导语:很早就注意到在日文资料中,提到过淞沪抗战中,十九路军曾袭击过日军战车部队,并给日军刚刚装备的制式主力战车八九式中型坦克造成相当损失
很早就注意到在日文资料中,提到过淞沪抗战中,十九路军曾袭击过日军战车部队,并给日军刚刚装备的制式主力战车八九式中型坦克造成相当损失。

可惜,这段记载语焉不详,而且在中国方面的资料中至今没能找到相应的纪录。

说起这次战斗,需要谈到日军战车发展的一个创举。

前面提到,日军装甲部队发展比较落后,但是,它也有一个闪光点,那就是较早地在战车动力上采用柴油发动机代替了汽油发动机,这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了战车动力的发展方向。

今天的世界装甲车辆,大多都采用柴油发动机。

最早采用柴油机的日军坦克,是一九三四年七月定型的八九式乙型中型坦克,它采用一台三菱A-6120VD气冷式柴油发动机代替了八九式甲型的戴姆勒118马力六缸汽油发动机。

八九式坦克,一般被认为脱胎于英国维克斯C型战车,而根据有“日本战车之父”之称的原已未生中将回忆,这种坦克的设计综合了维克斯C型战车和此前超重失败的日本“第一号战车”的特点。

这种战车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坦克中排不上号,但在中国战场堪称巨兽,中国军队除了从印度打回来的远征军中装备有美式M3,M4坦克,整个抗战期间还没有比它更重的战车
英国维克斯C型战车,日本曾经进口两辆这种战车,主要用于研究。

可以看到八九式与它外观有几分相似。

中国也曾进口若干维克斯六吨半战车,在淞沪战役中使用与日军作战,可惜没有实现仿制国产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在原乙未生《日本战车发展史》中,记载做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军用汽车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军用汽车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军用汽车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在50年代研制的WZ521轮式装甲车,这种装甲车只是起到了部分的临时替代作用。

新中国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这种轮式装甲车实际上只是一种装甲汽车,并不是真正的轮式装甲车。

从无到有取之于敌对中外军用汽车曾做过系统研究的北京特种工程机械研究所吴学雷先生认为,根据现有可查文献资料,有关我军军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底,当时,由中央军委组建了往返于延安和西安、重庆等地的我军第1支汽车运输队。

它主要由国内外友人赠送和自购的十几辆汽车组成。

到了19 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时,全军共有从各抗日根据地陆续缴获的军车400余辆。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军车的主要来源仍是从敌方手中缴获的战利品。

如我华东野战军在鲁南战役中,一举全歼国民党军队第1快速纵队,缴获汽车470辆,并以此为基础组成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从各个战场第1年缴获的汽车为1200余辆,第2年缴获汽车两千余辆,第3年缴获汽车成倍增加。

在4年各次战役中总共缴获各种汽车两万两千余辆。

“取之于敌”的军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军在战场上的机动力和战斗力,从解放区人民夹道欢迎子弟兵的炮车队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在南苑机场阅兵时的美式吉普,都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军军车的状况。

BJ2020SMZ从依靠进口到仿制解放后,为保卫新中国的胜利果实,一方面要平息国内的残余敌对势力,另一方面要解决赴朝参战志愿军的前线作战的急需,这对几百万军队和民兵的装备运输和机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据有关资料统计,自1951年起,国家每年进口1万多辆汽车。

到1957年底,全军的汽车装备总数已达九万两千余辆。

其中苏式汽车五万五千余辆,占70%以上;法国等国家的汽车数量为两万两千余辆,占了近25%;东欧其它国家汽车近三千辆,仅占3%左右。

然而,处于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建国初期,无论是从国家安全还是军队的正轨化建设的需求,都不可能只依靠国外进口的汽车来维持。

中国国产装甲工程保障装备发展历程

中国国产装甲工程保障装备发展历程

中国国产装甲工程保障装备发展历程国产GJW320型履带式挖坑机国产65式履带式敷路机国产GJT211A型履带式军用推土机国产GJT211型推土机作业图风采各异的装甲工程保障装备说起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工程兵,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遇山开路、遇水架桥”。

其实,工程兵不仅要为装甲机械化部队修筑道路、架设桥梁,还要担负工程侦察、破除(设置)障碍、构筑工事、对重要装备和设施进行伪装、给水等多项任务,是陆军中专业最多、装备最复杂的保障兵种之一,也是装甲机械化部队中作战行动不可或缺的战斗保障力量。

我国的装甲工程保障装备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制和发展,经历了初期发展、仿制和自行研制三个阶段,形成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工程保障装备体系,部分工程装备达到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军在未来战争中实施强有力的工程保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本刊第10期介绍的坦克架桥车的基础上,本文扼要地介绍一些国产装甲工程保障装备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核战争中的开路先锋――65式履带式敷路机上世纪50年代末,苏、美等超级大国相继装备了杀伤威力巨大的核武器。

坦克装甲车辆被公认为是对核杀伤力防护效果最佳的兵器,装甲机械化部队也被认为是利用或防护核突击效果的最佳部队。

面对可能的核战争威胁和敌军的大规模入侵,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成为核条件下实施反击和封闭核突破口的主要机动作战力量。

为保障其在核化条件下实施战场机动,急需一种越野机动能力与坦克相同,能够快速敷设急造道路(包括在核放射性沾染地域中开辟通路),也可用来在构筑军用道路、平整野战机场和挖掘技术兵器掩体时进行土工作业及道路除雪作业的履带式敷路工程保障装备。

在这种需求下,从1960年初开始,由当时的工程兵科研院提出了履带式敷路机的战术技术要求,由上海交通大学进行设计,由郑州重型机器厂进行试制。

但在研制过程中,由于底盘的研制没有落实,再加上敷路机方案本身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没有解决,因此,1961年4月郑州会议上决定该装备停止试制。

我国最新一代轮式装甲车

我国最新一代轮式装甲车

我国最新一代轮式装甲车(三)推进系统动力装置ZSL90式轮式装甲车的发动机是采用德国道依茨公司的技术,由我国自己生产的F8L413F型、四冲程、V形8缸、非增压风冷柴油机。

额定功率为188kW,最大扭矩为817N·m。

发动机的辅助系统由燃油供给系统、进气滤清系统、排气消音系统、冷起动加温系统、冷却风道以及油门操纵(包括自动熄火装置)系统等组成。

燃油供给系统的两个柴油箱分别布置在中桥与后桥的左、右轮舱之间的车体内。

在右侧柴油箱的下面布置有柴油滤清器、电动柴油泵、柴油箱分配开关等。

空气滤清器布置在动力室的左侧。

排气管在发动机后端汇总后,从左侧上装甲板引出与消音器相连接。

在动力室右侧的变速箱上方装有空气加温装置,利用加热的空气对发动机气缸体及油底壳进行加温。

此外,冷起动系统还包括冷起动液加注装置和进气预热塞。

发动机进、排气百叶窗都在动力室的顶甲板上,由驾驶员操纵.传动和操纵装置该车的传动装置包括离合器、后传动箱、前传动箱、变速箱、传动轴、驱动桥、水上传动轴、水上推进器传动轴、水上传动箱及角传动箱等。

离合器为仿德国奔驰*****型、单片、干摩擦式离合器。

离合器的壳体与发动机飞轮壳体刚性连接,离合器的操纵为液压式。

后传动箱是固定轴式机械传动箱,其壳体与离合器壳体刚性连接。

动力从后传动箱分两路传出:一路是向前通过中间传动轴传至前传动箱,用于陆上行驶;另一路向后由第一和第二水上传动轴传至水上传动箱,用于水上推进。

在水上行驶时,驾驶员通过气压操纵装置挂上后传动箱的水上档,动力即可传至水上传动箱,再通过左、右推进器传动轴及角传动箱传至水上推进器。

在陆上行驶时,不挂水上档,全部动力传给陆上行驶传动系统。

变速箱是引进德国ZF公司的5S111GPA型固定轴式手动机械变速箱。

该变速箱由主变速箱、副变速箱和分动箱组成,有9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

水上行驶时,发动机动力经水上传动箱驱动螺旋桨转动,使车辆在水上行进;并通过变换水上传动箱的前进档和倒退档来改变螺旋桨的转动方向,实现水上前进或倒车。

车轮上的急先锋——国产轮式装甲输送车早期发展(上)

车轮上的急先锋——国产轮式装甲输送车早期发展(上)

车轮上的急先锋——国产轮式装甲输送车早期发展(上)作者:王笑梦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7年第17期与西方国家在战后长期重视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不同,我国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早在解放战争期间就开始接触轮式装甲车辆,解放后在成功研制了63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的同时,也没有放弃轮式装甲输送车研制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相继成功研制了多型轮式装甲输送车,为提升我军机械化部队机动力和突防力作出巨大贡献。

“沪造三六”式装甲车——旧中国自制轮式装甲车代表在诸多解放战争的老照片中,经常看到国共双方都曾经使用过若干型外形高大的轮式装甲车,让军迷们很容易联想到德国二战期间广泛使用过的SD/KFZ系列装甲车,和大量使用军援美式坦克不同,这种德式风味浓烈的轮式装甲车却是罕见的中国造。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部队大量装备美式坦克装甲车辆,俨然一派机械化新军风貌。

但毕竟有限的军援美械难以满足欲挑起内战而整军备战的部队需求,国民政府深知“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道理,希望能在自身军工基础上形成坦克装甲车辆建造能力,后沈阳和上海两地均基于美制卡车的基础上自行研制改装了多型轮式装甲车,用于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作战,而山西、天津等地也小规模改造过装甲汽车。

以上海地区为例,国民政府兵工署战车工厂筹备处于1947年3月在上海兵工厂龙华分厂旧址设厂开工,定名为兵工署驻沪修理处战车制造厂(以下简称“沪修厂”),到1948年底,沪修厂共修理各型坦克和牵引车143辆,生产完成各型装甲车322辆。

此外,同时期的南京第60兵工厂在1948年也曾打算生产装甲汽车,并准备了相应的钢板。

该厂中共地下党员杨光获知后巧妙地利用修水塔之机将这300吨钢板消耗殆尽,使南京装甲车制造计划落空。

沪修厂从1947年开始生产装甲车,首先基于美国通用CCKW-353型2.5吨十轮卡车底盘研制成功了“沪造三六式及姆西改装装甲车”(1947年9月兵工署编制《我国陆军现用各种武器诸元手册》)。

《56式装甲人员输送车【RN-94装甲人员输送车】》

《56式装甲人员输送车【RN-94装甲人员输送车】》

《56式装甲人员输送车【RN-94装甲人员输送车】》近年来,土耳其在装甲车辆的研制方面发展很快。

fnss防务系统公司生产的履带式装甲车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土耳其在轮式车辆的开发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形成车族化和系列化的格局。

土耳其开发的4×4轻型轮式装甲车有"眼镜蛇"装甲人员输送车、"蝎"式多用途车,现已批量生产,开始装备部队,并力图抢占国际市场。

新研制的中等重量的轮式装甲车就是备受瞩目的发展过程rn-946×6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是土耳其和罗马尼亚军工企业合作的结晶,它是一种可与主战坦克和其他装甲车协同使用,作战能力和战斗支持能力强的多用途车辆。

rn-94装甲人员输送车的研制始于xx年,xx年前研制出样车。

在xx年~xx年间,共制成3辆样车。

其中的第三辆是土耳其制成的,这辆样车随后交付土耳其陆军,进行试验和鉴定。

xx年通过鉴定后,土耳其国防部订购了5辆预生产型rn-94轮式装甲车,在土耳其全境进行广泛的试验。

这5辆rn-94轮式装甲车采用的底盘相同,但炮塔部分却采用了3种不同的类型:1辆车装备的是配备40mm榴弹发射器的claws轻型武器站;2辆车装备的是土耳其本国生产的配备1挺12.7mmm2机枪的制式炮塔;另2辆安装的是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配备1挺12.7mmm2机枪的"龙"式炮塔。

xx年初,这5辆车交付土耳其陆军,进行公路行驶试验和越野试验,到xx年底,每辆车的行驶里程都超过了18000km。

在试验中,rn-94装甲人员输送车还安装了法国地面工业公司的dargar单人电动炮塔,配备1门25mmm811机关炮和1挺7.62mm并列机枪。

土耳其公司已获准特许生产这种炮塔,以供fnss防务系统公司研制的的装甲步兵战车使用。

25mmm811机关炮也获准由土耳其厂商mkek公司生产。

研制者希望土耳其陆军将来能大批量订购rn-94装甲人员输送车。

89式中战车

89式中战车

89式中战车引进起家日本的坦克发展,是从引进起家的。

最先引进的是英国的Ⅳ型过顶履带式坦克。

1918年(大正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事犹酣,日本军方就决定购买英国的Ⅳ型坦克。

当年的10月24日,英国的Ⅳ型坦克海运到日本的横滨港。

不用说,当时的日本人谁也没见过坦克是个啥模样。

担任军用自动车调查会的首席军官奥村慕平认为:“把这种车叫做‘坦克’是不适当的,应当叫做‘战车’”。

所以,直到现在,日本人也还是称“坦克”为“战车”。

然而,笨重而庞大的Ⅳ型坦克并不适于日本的地形。

不久,日本人又从法国购进了几辆“雷诺”FT-17轻型坦克。

它的引进,对日本早期坦克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日本人还引进了英国的“塞犬”中型坦克(14吨)。

这些坦克的引进,使日本军方人士获得了有关坦克的结构和运用方面的感性知识,促进了日本坦克的创业和早期发展。

一战后的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和军费紧缩,也影响到日本。

大正14年(1925年)被称为“宇垣军缩年”(当时的日本陆军大臣为宇垣一成中将),日本军队的规模缩小到4个师,23万人。

坦克的发展陷入停顿状态。

当时的日本军方人士对坦克的发展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派人士认为,“战车适合于公路发达的欧洲大陆,不适于在满洲(指中国东北地区)使用,也不适于在印度支那(指东南亚)等潮湿地域使用”(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有的将官甚至认为坦克“又瞎、又聋、又哑”。

然而,另一派人士则认为,应当发展能与骑兵协同作战的装甲车和“雷诺”战车。

后一派人士逐步占了上风。

1925年,日本的战车第一团在福冈的久米留市成立,不久又组建了战车第二团。

从此,日本的战车部队进入了创业阶段。

第一号试验型坦克日本人制造的第一种国产坦克,称为“第一号试验型坦克”,日本人叫“试制一号战车”。

当时,日本已经有十来家汽车工厂,为日本坦克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军方在经过激烈辩论后,终于于1925年6月勉强决定研制日本的国产坦克。

军方要求于1927年2月试制出样车,同年6月进行实车试验。

苏联“蓝鸟”螺旋推进式多用途车辆小传(下)

苏联“蓝鸟”螺旋推进式多用途车辆小传(下)

苏联“蓝鸟”螺旋推进式多用途车辆小传(下)作者:三角帆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20年第17期三角帆很快,苏联工程师们就认识到,螺旋推进车并不是万能的,双螺旋产生了直线向前的动力,但同时还要克服圆柱体着地后的摩擦力,重心调节也不稳,并不适合远距离机动。

所以,它只是一种特种车辆,只有在最极端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而在不那么极端的环境中,它需要在轮式或履带式越野输送车的配合,才能远距离跋涉。

这也就是为什么ZIL厂的工程师们为ZIL-SHN-67/68选择了K61履带式输送车,为ZIL-4904选择了ZIL 157或是MAZ 535轮式越野卡车作为“座骑”的原因。

不过由于缺少经验,ZIL-SHN-67/68与ZIL-4904在研制之初并未考虑过与载车的搭配问题,换句话说K61也好,吉尔ZIL131也罢,它们并非是螺旋式雪地车的标配,这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ZIL-SHN-67/68与ZIL-4904的使用价值。

举例来说,由于车体尺寸过大,ZIL-4904只能以半挂车的方式进行野外输送,相对于要应付的环境来说,整个系统的综合通行性能其实相当糟糕。

正因为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所以作为一个成熟的设想,ZIL厂的工程师们一边设计大型的ZIL-4904,一边尝试着将ZIL-2906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一部分进行设计。

事实上,这可以解释了为什么ZIL-2906的车体尺寸为什么如此“袖珍”——它的车体是为ZIL-4906 6×6轮式越野输送车这个平台量身定制的。

ZIL-2906与ZIL-4906共同构成了一个被称为“蓝鸟”的多用途两栖雪地通行系统。

当然,如此一来,我们就不得不对ZIL-4906这个“座骑”一探究竟了。

简单的来说,出现于1975年的ZIL-4906是一种6×6全轮驱动的两栖越野输送车,其基本设计源自ZIL-49042野外维修保障车,但动力进行了强化、车体尺寸也加大了,车长9米,车宽2.48米,车高2.944米,自重8.4吨,载重能力3.4吨。

中国研制的第一辆8×8轮式装甲输送车

中国研制的第一辆8×8轮式装甲输送车

中国研制的第一辆8×8轮式装甲输送车8×8轮式装甲车辆,以其所具有的机动速度快、防护力较好、承载大口径武器能力强、输送兵员多等突出特点,成为应急机动作战的理想装备,因此也是目前各国竞相发展的轮式装甲装备之一。

资料显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重视发展轮式装甲车辆,但由于8×8轮式装甲车辆技术复杂以及军事需求各异等多方面的原因,除俄罗斯等少数国家较早推出БТР-60等8×8轮式装甲车辆外,其他大多是6×6或4×4系列。

因此,8×8轮式装甲车辆的研制,更能折射出一个国家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水平。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但是,我国早在1970年就开始研制8×8轮式装甲车──WZ522-1型轮式装甲车了。

一、"三北"地区的作战需求,"孕育"新一代轮式装甲车辆1970年初,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刚刚结束,中苏关系也是"寒风凛冽",十分紧张。

前苏联在中苏边境地区陈兵百万,对我构成极大的威胁,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

当时的苏军已全部实现装甲机械化,编有50个坦克师和百余个摩步师,装备有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辆。

在中苏边境冲突中,苏军动用了包括先进的T-62坦克、БТР-60轮式装甲输送车在内的多种装甲装备。

在紧张对抗情况下,我军加紧战备,随时准备应付苏联的"早打、大打和打核战争"的威胁。

但是,当时我军装甲机械化程度相当低,步兵与坦克协同作战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军地面部队战斗力提高的难题。

为提高我军装甲机械化水平,满足在"三北"地区对苏作战之急需,军委装甲兵及时做出了研制新型8×8轮式装甲输送车的决定。

1970年2月18日,军委装甲兵司令部根据中央军委有关指示精神,召开了"五种新型坦克装甲车辆研制任务落实会议"。

信息化战场上的装甲“千里眼”

信息化战场上的装甲“千里眼”

信息化战场上的装甲“千里眼”坦克被誉为“陆战之王”。

它集强大的火力、良好的机动性和优异的防护能力于一体。

在陆战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

坦克之所以能虎虎生威,完全有赖于高效、及时、快捷的情报信息之“神助”。

为此。

自20世纪40年代起,世界各国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发展装甲侦察装备。

至70年代末。

发达国家陆军已经开始大量装备战后第二代装甲侦察车,并启动了第三代侦察车的研发。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装甲侦察车辆的发展起步较晚。

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我军装甲兵部队的侦察分队只能乘坐普通坦克和装甲输送车实施敌后侦察。

侦察手段落后,侦察效率低。

为尽快改变这一状况。

20世纪80年代初,解放军总部机关决定研制履带式装甲侦察车。

经过广大科研人员近20年的努力,WZ731型通用装甲侦察车研制成功。

填补了我国专用装甲侦察装备的空白。

一侦察技术先进完备,装甲侦察车创“非接触”侦察之先WZ731装甲侦察车采用了ZSD89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底盘(详见本刊2007年第4期《新颖别致的国产第二代装甲输送车》)。

该车的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操纵装置和行走系统及车辆仪表等的布置与89式装甲输送车(以下简称“89装”)相同,最大的变化就是将89装的载员室改为侦察室,并集中安装了情报采集、处理、传输系统和定位定向系统以及供电装置五大部分的设备。

各系统的分布是这样的:情报采集系统的设备布置在位于侦察室前部中央的侦察塔内,其核心设备是侦察塔上的“四合一镜”(即光学望远镜、激光测距仪、热像仪、CCD摄像机一体镜);另外,塔内还装有1台电视监视器以及侦察塔电传动装置等部件。

情报采集系统还包括1架装有CCD摄像机以及电视发射和接收系统的便携式无人侦察机(平时存放在1个小手提箱内,侦察时再组装起来使用)。

情报处理系统包括1台计算机、1台电视图像记录仪等设备,集中安装在侦察室左后部的机柜内。

情报传输系统为1部超短波电台、1套电视信号收发设备和1部军用传真机,安装在侦察室的右后侧。

蒙尘的日耳曼战车——西德Spz12-3装甲人员输送车

蒙尘的日耳曼战车——西德Spz12-3装甲人员输送车

蒙尘的日耳曼战车——西德Spz12-3装甲人员输送车作者:王征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23期★王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场上的火力密度成倍增加,使得无装甲防护的步兵很难生存,当时世界各国陆军均提出为步兵提供全方位装甲防护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新型核战争的威胁下,拥有三防装置的主战坦克的数量激增,配属装甲车辆的需求也迅速增加。

由于德国是二战战败国,因此在战后很长时间里,西德主要集中精力于恢复民生和经济,而在装甲车辆的研制上起步稍晚。

西德陆军最初配备的主力装甲输送车便是HS-30型履带式装甲输送车(正式名称SPz12-3型装甲人员输送车)。

HS-30与西德第一大军火丑闻案SPz12-3装甲人员输送车的需求由Amt Blank办公室(“光明办公室”,即现在德国国防部的前身)于1953年下达,其目的是为1955年秋重组的西德国防军采购全新的装甲人员输送车。

西施帕诺一絮扎公司( Hispano-Suiza)推出的HS-30型装甲车成功竞标,并成为西德自行生产的第一种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特别令人值得注意的是,曾有部分文献说Hispano-Suiza是瑞土公司,事实上Hispano - Suiza是一家法西合资的老牌车辆、航空用品、小口径火炮制造商,只是总部设在瑞土而已,其在欧洲各国都设有分公司,二战苏军的雅克系列战斗机采用的就是它的航空动力系统。

1956年3月28日,西施帕诺一絮扎公司的代表向联邦议员们介绍了HS-30,并展示其木质模型。

时隔不久,1956年7月3日,联邦国防委员会的助理秘书长宣布HS-30的流水线投产;7月5号,正式的订单下达:西德将采购10 680辆HS-30,金额总计达到27.8亿德国马克。

作为总承包商的西施帕诺一絮扎公司,把生产部分分给了西德的汉诺威、亨舍尔等公司。

由于订单极为巨大,仅有木质模型而无样车或原型车,后续又发现该车的维护费用高昂,因此HS-30的招标过程饱受质疑。

暮色黄昏中的技术传承——从89式自行反坦克炮试验车谈起

暮色黄昏中的技术传承——从89式自行反坦克炮试验车谈起

暮色黄昏中的技术传承——从89式自行反坦克炮试验车谈起作者:王笑梦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9期王笑梦在去年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兵器工业下属北方机械集团公司展出了一款专为外贸生产的ST1型105毫米8×8轮式突击炮,该车在2014年装甲日活动中就有过精彩的演示,并表演了发射炮射导弹等科目。

该车外形高大威猛,一门硕长的带热护套的105毫米火炮高高昂起,前端是一套具有中国轮式突击车火炮特色的吹孔式反作用炮口制退器。

从这一特殊构型的炮口制退器让笔者联想到曾经在包头北方兵器城中偶遇的一辆89式自行反坦克炮,那辆炮车与列装的标准型号相比安装了不同的火炮,其前端也安装有这种独特的炮口制退器。

似乎这一黝黑不起眼的小小制退器,将被誉为“中国斐迪南”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与面前的新型轮式突击炮紧密地联系起来。

反坦克武器研制大会战PTZ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我国197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的滑膛反坦克炮,主要用于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形成快速、机动的反坦克打击能力。

该炮是国家“七五”重点项目,产品项目代号为WA320。

而要进一步追根溯源,则不得不提到那场著名的反坦克武器研制大会战。

早在1960年代中央军委即作出了尽快改进现有反坦克火炮、火箭筒和中型坦克的要求。

1966年,越南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作为北越大后方的中国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越活动,大量武器装备支援给北越部队,部分技术兵种甚至直接参战。

此时,中国驻越南科研小组组成了专门调查组,跟随北越部队深入越南南方,广泛搜集中国生产的反坦克武器和其他陆军武器装备在越南战场上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获取了宝贵的实战数据。

同年冬季,总参谋部、国防科委、五机部、炮兵等又联合组成工作组赴昆明军区进行调查研究,征求有作战经验的部队对反坦克武器改进和研制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改进了56式75毫米无后座力炮,研制成功了65式82毫米无后座力炮、75式105毫米无后座力炮及相关弹种。

增强“夺岛作战”能力——日本19式新型装甲输送车

增强“夺岛作战”能力——日本19式新型装甲输送车

增强“夺岛作战”能力——日本19式新型装甲输送车作者:谌贻龙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7年第7期谌贻龙日本国内公路网发达,加上轮式车辆的维修保养以及使用成本较履带式装甲车更具优势,因此日军历来十分重视轮式车辆的发展。

作为60式装甲输送车和73式装甲输送车的后继车种,日本小松制作所开发了96式装甲输送车,该车业已成为日本轮式装甲车的主力。

但该车也存在整车防护能力较弱、未能形成车族式改装车型、作战效能较低等问题,甚至闹过在公开表演中掉轮子的丑剧。

为了挽回颜面,小松制作所于2017年1月10日推出了一款新型8×8轮式装甲输送车的原型车,它最终将取代日本陆上自卫队现有的96式装甲车。

按照防务省的说法,该车着重提升了防护水平,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维和事务,以及保卫日本国土,其实质是为了增强“夺岛作战”等能力。

研发概况最近几年来,世界轮式装甲车辆进入大发展的时期,就其发展趋势而言,一是模块化,二是重火力。

日本在发展新型装甲车的过程中借鉴了各国经验,特别是美军“斯特赖克”装甲车的设计和装备经验。

与芬兰的AMV和德国“拳击手” 装甲车一样,这款新车的后座实质上是模块化的,按需要可变换不同模块,即可组装成不同功能的变型车,比如指挥车、步兵战车、救护车、补给车等。

以一款底盘为基础,可以迅速改装成具备特定功能的战斗车辆。

传统装甲车主要担负步兵输送的任务,一开始只配备一些重机枪等武器,而如今的轮式装甲车,已经换装上了30毫米口径的速射炮、遥控武器站、大口径火炮甚至是反坦克导弹。

美国军方在意识到“斯特赖克”装甲车的火力将被俄罗斯同类装甲车超过后,已经决定选择挪威康斯伯格公司开发的“保护者”MCT-30R遥控武器站来增强“斯特赖克”装甲车的火力。

日本也将为新车装备威力更强的遥控武器站,改变96式装甲车武器系统单一、对面对点的火力压制能力不足的弱点。

据悉,日本防卫省已划拨47亿日元(1美元约合115日元)生产这款原型车及展开相关测试,样车于2015年开始制造,目前已投入4?100多万美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提示ZSD89式装甲输送车是我军90年代开始装备,用于替代63式装甲输送车的第二代装甲输送车,基本上达到了国际70年代水平。

不过该车不仅火力弱,而且由于具有履带车辆油耗大、速度慢、寿命短、费用高的缺点,有被轮式车辆取代的趋势。

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的89式装甲输送车。

该车现已在解放军中大量装备。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军陆军机械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当时大量装备的63式装甲输送车,性能已经比较落后,难于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有效协同新型主战坦克作战的需要。

为促进陆军的全面机械化建设,提高装甲机械化部队步坦协同作战能力,我国在研制79式、80式主战坦克及86式步兵战车等新一代主战装甲装备的同时,同步开展了新一代装甲输送车的研制工程。

研制目标是针对63式装甲输送车发动机功率小、动力不足、车内空间小、有效载荷不足、储备浮力小、水上机动性能弱、车载火力弱、步兵车车射击困难等问题进行改进。

63式装甲车是解放军第一代装甲输送车,操纵困难、浮力储备小、车内空间拥挤、发动机寿命短,在80年代已经严重落后。

63式装甲输送车是中国第一代装甲输送车,80年代由于价格较为低廉曾有不错的出口表现。

63式装甲车存在操纵困难、浮力储备小、车内空间拥挤、发动机寿命短的明显缺陷,在80年代性能已经严重落后。

1982年,中央军委决定新一代装甲输送车研制会战开始,经过八年研制,1990年7月新车研制成功,并开始批量装备装甲兵部队。

该车研制共分为三个阶段,即论证极端、初样车研制阶段和正样车研制阶段。

1982年10月至1983年1月,科研人员确定了新车的总体战术技术性能。

1983年2月开始试制原理样车,其中2辆样车安装12.7毫米机枪、1辆样车安装25毫米机关炮单人炮塔(后来发展为90式外贸型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原理样车经过了严寒和高温试验。

经过对原理样车设计和试验的总结,1987年1月生产出3辆初样车,经过严格试验,跑了6000千米测试,初样车通过验收。

1987年12月至1989年11月,3辆正样车经过6000千米的定型试验和4000千米的补充试验,通过军方验收。

1990年7月,被正式定型命名为ZSD89式装甲输送车。

1999年10月,在国庆50周年大阅兵上公开展示。

89式装甲输送车侧面静态照,拍摄于99年大阅兵训练中1、更好的总体结构设计89式总体结构和63式大同小异,但是动力室用厚厚的隔板和其他舱室严密地隔离开,隔热隔音效果明显好于63式,乘员/载员比较轻松。

装甲车油箱和车内空间有矛盾,89式设计了2个后背式外置辅助油箱,增加了车内空间。

89式装甲车的车内空间达 7.58平方米,人均活动空间达0.505平方米,较63式增加了32%。

虽然两款装甲车名义上都是载员13人,实际上89式更宽敞,必要时候可以塞进十五六个人,这也为临时加塞搭乘领导、友军提供了方便。

89式装甲输送车虽然与63式载员都同为13人,但明显要更宽敞。

2、强劲的德国血统发动机苏联血统发动机一直存在着油耗大、寿命短、大修期限短、维修不便等问题,中国在60年代和苏联关系恶化以后,发动机技术更是长期停滞不前。

八十年代中国的国际关系改善后,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发动机技术。

89式装甲输送车就用了一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BF8L413F发动机。

它系从德国KHD(道依茨)公司引进技术、国产化的四冲程V型8缸增压中风冷型柴油发动机。

它特点是功率大(320马力,比63式高60多马力)、无需冷却液、低温起动性能好、在高原地区功率基本不下降,特别适合高原高寒和缺水沙漠戈壁地区使用。

之前的63式装甲车和56式坦克都是水冷发动机,夏季要加水,冬季要加冷冻液,在干旱的西北、中北大片沙漠都是个大麻烦。

中国北方冬季严寒,常有低于-30°的低温。

63式装甲车的水冷直喷柴油机启动前需要用加温锅缓慢预热冷却液,起动准备时间长,紧急情况下起动很困难;而89式起动时候只要打开几个加热开关,不一会儿发动机就能正常工作。

89式明显更加适合现代战争快速反应要求。

中国在青藏高原方向面临印度威胁,而63式的发动机无增压,一上高原就会“气短胸闷”患高原病。

89式用的增压技术把空气压缩到76千帕,在青藏高原上动力性能基本不变。

BF8L413F发动机不但动力性能先进,而且在一些列细节问题上考虑得十分细致和周到,维护维修都比较方便,寿命又长,让用惯了苏式发动机的中国装甲兵叹为观止。

西藏军区所属的第52山地步兵旅装备的89式装甲运兵车。

该车的德国血统发动机由于采用增压技术,在青藏高原上动力性能基本不变,不会出现“胸闷气短”。

3、更加人性化的操纵设计89式的传动和操纵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安装有液压离合器和液压换挡变速箱,除1档和倒档为机械档位外,其他档位的离合和换档动作均由液压系统完成;变速操纵为液压手动式;大制动器也是液压式操纵。

军迷中开过汽车不少,尽可以对比开212吉普和现代各类自动挡小车来想象一下机械和液压的区别——其实63式和89式操作差别更大。

63装甲车和59坦克都是机械操纵,换次挡就要老大的力气,一次长途拉练下来,驾驶员都觉得快爬不出舱外了。

63装和59坦克需要停车或原地转向时,驾驶员需要费力踏下脚制动器或者将一根操纵杆使劲拉到第二位置(最后位置);而89装的驾驶员只需轻轻踏下制动器或按下操纵杆上的微动开关,14.5吨的装甲车就会制动或者原地转向。

以前一直宣传“不怕苦”的精神,其实也是错误导向——更加轻松的操纵,就意味着节约驾驶员的精力和体力来完成其他任务。

常吃苦会造成驾驶员疲惫不堪,破坏战斗力。

89式还保留了部分机械操纵装置,主要是出于节约费用考虑,也是当时设计思想上认为可以让战士去克服操纵困难,中国军工长期给什么,士兵就得适应什么。

当然,在出口的90式外贸装甲输送车上甚至安装了方向盘式全液压装箱操纵系统,操纵轻巧方便符合人类习惯,这主要是取悦国外客户的需要。

中国89式装甲人员输送车(APC)乘员两名包括一名驾驶员和一名指挥官。

人性化的操纵设计,大大减小了驾驶员的精力和体力的消耗。

4、比较先进的行走系统89式装甲车采用了双销耳挂胶、全挂胶履带、挂胶诱导轮、托带轮、筒式减震器等大量新技术,在国产装甲车中算佼佼者。

首先,89式换履带快。

89式和“豹”2坦克一样,采用了双销耳挂胶技术,使得履带之间的链接非常可靠和方便。

履带是消耗品,59坦克和63装更换履带板和履带销要用大锤使劲砸,同志们卖力还不讨好——速度慢。

而89式更换履带销时,将履带板两段的端联器松开,将履带销轻轻地从销孔中抽出即可,轻松快捷。

其次,挂胶就意味着减少零件之间运转噪音、减震。

履带挂胶对路面破坏小,避免损坏公路,也隐蔽保密——小时候笔者经常看到乡间公路上的59式坦克履带新压痕,就知道又有坦克调动或者训练了。

挂胶履带实际行驶速度也比不挂胶快。

其三,89式减震效果比较好。

履带车实际越野速度除了和功率有关,还和减震器水平密切相关。

63式用传统的扭力轴承减震,效果差,在越野时候,乘员/载员颠簸难受,速度慢;89式则要好得多,越野速度也提高了。

平时乘员/载员舒适性提高,也有利在长途奔袭以后保持作战能力。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曾出现许三多敲大锤给89式装甲输送车换履带的情节,实际上89式装甲车换履带并没有如此麻烦。

5、加大储备浮力89式车长加长到6634毫米,车宽加宽到3148毫米,使得全车装满人员和物资(战斗全重 14.5吨)时浮力储备达到了32%以上,达到了海用型标准。

较63式提高了七八个百分点。

浮力储备大就意味着水上安全,否则可能一个海浪打来,车就沉底。

但由于和63式一样还采用履带划水的推进方式,水上速度只有6.5千米/小时(和步行速度差不多),如果河水湍急,很可能被冲向下游;登陆突击也嫌慢。

89式装甲输送车车体比63式明显大了不少,负重轮也从63式的4对增加到5对。

89式装甲车研制成功以后,十几年来不断进行改进,先后改进了发动机传动箱、变速箱换挡装置、车内油箱结构等。

在89式的基础上,发展出ZSD90式装甲输送车,它安装了方向盘式全液压装箱操纵系统,更符合人体习惯,让会开汽车的就很快学会开履带车,驾驶起来也轻松,驾驶员疲劳程度大大减轻。

同时取消了高射机枪和枪塔,安装了25毫米机关炮单人炮塔(消化吸收美国“大毒蛇”25毫米链式机关炮技术),火力增强。

“大毒蛇”机关炮技术系1986年中美NFV-1履带式步兵战车合作计划(89年终止)的“福利”。

它高平两用,可发射穿甲弹、杀爆弹等多种弹药,链式供弹。

该炮可单发、3发、5发、连射模式,最大射速200发/分钟。

发射穿甲弹初速高达1325米/秒,比59式(T55)坦克最初使用的穿甲弹初速还高,有效射程达1500米以上。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甚至拿它射击T55,用多发点射方式击毁T55。

火力实在强大。

最可贵的是它有昼夜合一炮长微光瞄准具,实现了夜视夜战能力。

90式外贸装甲输送车在第三世界也算是现金的。

另外,89式还发展出多种变型车:ZDF89式履带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ZJX93式履带式装甲抢修车、WZ752履带式装甲救护车、GBL130型履带式抛撒布雷车、ZHB94式履带式装甲补给车、WZ731履带式装甲侦察车等。

在89式装甲运兵车基础上发展的89-Ⅱ式步兵战车(IFV),该车安装一座单人25毫米火炮转塔。

ZDF89式履带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红箭8发射车)是89式最具有代表性的改型,由于它性能落后,红箭9采用了WZ550轮式装甲车作为发射车。

89式装甲输送车作为我国第二代装甲输送车,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首先就是当时设计时居然不曾考虑利用市电向电瓶充电、向车内电器供电问题,部队营房的220伏市电就浪费了。

每次起动发动机充电/供电不但消耗发动机寿命,更浪费军费。

其次是车体前部的倒车镜、大灯等都没有充分加固,训练中尚可注意防止损坏,而作战中则很可能被树枝、砖墙等刮、蹭、撞毁。

其三是装备我军多年,都不曾有附加装甲等改进,也未添加电子地图等信息化作战器材。

其四是没有夜战能力。

89式装甲车车体前部的倒车镜、大灯等都没有充分加固,几乎就是裸露在外面。

这在战时非常容易受到损坏。

在最近的“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军演中,仍不见解放军对其有任何装甲方面的改进。

另外至今为止,89式装甲车并没有加装夜视设备,这使其并不具备夜战能力。

就静态的主要指标来看,中国89式装甲车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60年代的履带式装甲车并无太大差别,其实89式装甲车最大的问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时,西方轮式装甲车发展又快又好,当时我军决定研制发展一款履带式装甲车,这从思想上就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了。

15吨左右的轮式装甲车由于安装了可调压轮胎,在通过沙地、烂泥地时候可以给轮胎放气,增加接地面积,已经可以通过大部分原先必须履带式车辆的地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