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阿阳小学张亚雄
教学目标
1、反复地朗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红军藐视困难、不怕牺牲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习品析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领悟全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2、朗读时语调上的高低缓急,抑扬顿挫,掌握节奏的韵律,感悟诗歌的音乐美。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等资料,了解红军长征时的情况。

2、多媒体操作平台。

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等多媒体呈现,进行情景设置,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词语赏析法,通过诵读、表述、感悟对文本进行解读,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理解词语导入
同学们,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心潮澎湃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

齐读课题
出示词语:五岭乌蒙岷山这组词有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中哪座山是逶迤的样子?
出示词语:逶迤磅礴这组词语都是写山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诗中哪座山是磅礴的样子?老师简介乌蒙山。

长征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思考:哪句概括了全诗?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只选择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幅画面对红军长征中的所有困难进行了艺术概括,你能说出是哪五幅画面吗?(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呈现五幅图:五岭山、乌蒙山、金沙江、泸定桥、岷山)这首诗表现的是红军藐视困难、机智勇敢、不怕牺牲、以苦为乐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你能在每个地名前加一个动词,恰当地命名这五幅“征难图”吗?
二、精读理解,品味赏析。

1、指导学习第一联:
(1)指名读。

(2)强调“不怕”突出红军战士不怕任何困难的英雄气概。

“只等闲”你读轻了些是表达红军战士不把这些困难放在眼里。

(3)连词成句说说这一联诗句的意思。

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困难,把万水千山只当着平平常常的事。

(4)这两句赞扬了红军什么精神?抓住“不怕难”“等闲”体会红军不怕长征途中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5)这两句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引导学生谈谈写法(这一联是总写,作者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归纳学习方法:读诗句→解词语→说句意→悟感情→谈写法。

2、用上述方法,学习二、三、四联
⑴学习第二联
指名读,说说第二联分写什么?(山),写了哪两座山?(板书:五岭山、乌蒙山)”多媒体展示五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设置情境,理解“逶迤”和“磅礴”。

说说理解诗句意思,体会红军藐视困难的精神。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体会夸张手法的妙处,“逶迤、磅礴”极言其大,说明山势之绵延之高大,以示翻越之艰巨;“泥丸,细浪”极言其小,说明红军藐视之,不放在眼里。


⑵学习第三联
指名读,说说第三联分写什么?(水)哪两条河?(板书:金沙江、泸定桥),多媒体展示金沙江和泸定桥图片,对照图片理解重点词“云崖”、“铁索”,体会“暖”、“寒”的深刻含义,说说诗句的意思。

设置情境,观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段视频,体会红军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抓住细节描写让学生说说两次战斗场面不同(一个巧渡,说明红军将士的足智多谋,一个是强取,说明了红军的英勇无畏。

)。

⑶学习第四联
指名读,展示岷山图片,(板书:岷山)理解“三军”,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想象“三军”会师时的欢腾场面?(写法上,第四联回应首联,以“更喜”呼应“不怕”进一步深化了主旨。

)?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体会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指导背诵
五、总结提升,内化语言
同学们,长征已经过去了70年,那段红色的历史可能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
视线。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历史,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这首
诗。

希望同学们发扬长征精神,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力争把我们的祖国建
设得更加富强。

六:扩展
同学们,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战胜一切困难,能时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那么,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搜集有关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总———不怕难
踏五岭
越乌蒙Array
分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越岷山雪
总———尽开颜
《七律长征》说课稿
阿阳小学张亚雄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律长征》。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地位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的红军战胜长征艰险而满怀战斗豪情的诗篇。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理清本诗结构
b、揣摩关键字词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领会红军长征在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以及领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来讴歌红军战士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是艺术的概括写法。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使他们再老师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采用录音磁带、电影等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精读课文,诗文不长,但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教学上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及层次划分。

第二课时,通过学习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
本课按“引入新课--师生互动学习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

1、引入新课:放有关长征的歌曲引入。

2、师生互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重音),使学生感知课文。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3)同学合作,正音释义。

正音--律(lu) 磅礴(pang bo) 崖(ya) 岷(min)
释义--等闲:平常,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开颜:欢悦
(4)师生互动
a、理解全诗内容及层次划分理解本诗内容,采用读读议议的方法,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完成。

b、分析本诗结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

3、反馈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解答课后探究练习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归纳总结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朗读七律诗的要求:注意音节停顿、重音及韵脚,还要领会作者写此诗的目的及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

5、布置作业
(1)将整首诗改写成散文
(2)给本诗作画。

附: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毛泽东
首联:全诗总纲,提出中心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河为代表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