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言修辞论文修辞学论文

合集下载

《2024年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范文

《2024年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范文

《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流行歌曲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娱乐形式,逐渐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这些歌曲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富有情感的歌词,深深触动着听众的心灵。

本文旨在从修辞学的角度对当代流行歌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歌词中的修辞手法、语言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流行歌曲的修辞手法1. 比喻与象征比喻与象征是流行歌曲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将抽象的情感或事物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歌曲创作者能够使听众更直观地理解歌词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某些歌曲中以“夜空中的星星”来比喻爱人的眼睛,或者以“风雨”象征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

2. 排比与反复排比与反复是增强歌曲节奏感和韵律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将相似的语句或词组进行排列,或者将某个词组或句子反复出现,歌曲创作者能够使歌词更具感染力,使听众更容易记住。

3. 拟人与夸张拟人与夸张是歌曲创作者常用的修辞手法,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赋予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以生命和情感,或者对某些事物进行夸张的描述,歌曲创作者能够使歌词更具表现力和张力。

三、当代流行歌曲的语言特点1. 通俗易懂当代流行歌曲的语言通常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以便让更多的听众能够理解和接受。

同时,这种通俗易懂的语言也使得流行歌曲更容易传播和流行。

2. 情感丰富流行歌曲的歌词通常富含情感,通过对爱情、人生、社会等主题的深入探讨,使听众产生共鸣。

这种情感丰富的语言使得流行歌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当代流行歌曲的文化内涵1. 反映社会现象当代流行歌曲往往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通过歌词中描述的场景、人物和情感,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价值观。

2. 传承文化传统流行歌曲在传承文化传统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歌曲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和演绎,将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音乐中,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五、结论通过对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歌词中蕴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现代汉语修辞小作文模板

现代汉语修辞小作文模板

现代汉语修辞小作文模板一、引言。

修辞是语言中的一种艺术,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现代汉语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这些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文将从现代汉语修辞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修辞在写作中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修辞。

二、现代汉语修辞的基本概念。

修辞,是指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法。

在现代汉语中,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多种形式,这些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相似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达到对某一事物的更深刻的描绘。

拟人则是将非人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生命力和形象感。

排比则是通过对比的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节奏感和韵律感。

夸张则是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或表现,来达到强调和夸张的效果。

对比则是通过对比两个相反的事物,来突出其中的对立和矛盾,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现代汉语修辞在写作中的应用。

在写作中,现代汉语修辞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她的眼睛如繁星般明亮”,通过将人的笑容和眼睛与阳光和繁星进行比喻,使其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拟人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大地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晃,好像在跳着优美的舞蹈”,通过将大地拟人化,赋予其跳舞的特征,使其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排比可以增加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他勤劳、诚实、善良,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通过对三个形容词进行排比,增加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现代汉语修辞论文

现代汉语修辞论文

论广告语言中的修辞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108511姓名:***学号:********论广告语言中的修辞摘要:广告语修辞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广告自诞生之日起便具有了强烈的功利性,它是一门浓缩的、综合的艺术。

修辞是一种个性化、意图化的认知方式,广告修辞将这一意图直接指向商品本身。

广告修辞的过程是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认同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双向过程,既有解读广告中受众对广告话语的认知也有构建广告的广告人对受众的劝说。

广告作为一种功利性的传播活动必然追求效果,希望消费者购买。

广告修辞不但使消费者更形象地感知产品的特性,还在消费者对品牌认同、消费引导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

关键词:修辞手法,广告,广告效应一、当前的信息时代,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广告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广告真正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除了其色彩、画面、音乐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广告语,它是广告的灵魂所在。

作为广告的重要载体——广告语,在传达广告的内容时,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修辞,来宣传商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起人们强烈的购买欲望。

修辞是语言的艺术化,它是指用各种表现手法对文字语句积极地进行调整和修饰,以使语言表达更准确、鲜明、生动而有力,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法。

在现代广告中,运用修辞对广告语进行创意,一方面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商品的特点,实现广告的信息功能;另一方面,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进而给受众以启示和联想,在相当短的时间内缩短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激起受众强烈的购买欲望,产生预期的广告效应。

二、广告语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技法1、比喻比喻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点,通过打比方来使某一事物更形象生动,更有感染力、说服力的一种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格契合了广告语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传达完美信息的特性,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秦牧说:“精致的比喻就像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发出奇特的变化。

”它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可以将抽象的事物进行形象的表现,可以把陌生的概念变成熟悉的事物,可以将平淡表现为生动。

《2024年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范文

《2024年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范文

《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篇一一、引言流行歌曲作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还通过其独特的修辞手法,传达着各种社会信息和价值观念。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探讨其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对歌曲传播和接受的影响。

二、流行歌曲的修辞手法1. 音乐元素音乐是流行歌曲的灵魂,其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都是构成歌曲修辞的重要手段。

例如,通过运用特定的节奏和旋律,歌曲可以营造出欢快、悲伤、激昂等不同的情感氛围,引导听众产生共鸣。

2. 歌词创作歌词是流行歌曲传达信息的主要途径,其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

这些手法可以使歌词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同时也能够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3. 演唱技巧演唱技巧是流行歌曲表现力的重要保障,包括音色、音准、气息、情感表达等方面。

通过精湛的演唱技巧,歌手可以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歌曲更具魅力。

三、流行歌曲的修辞学应用1. 情感表达流行歌曲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够有效地传达情感,使听众产生共鸣。

例如,通过运用悲伤的旋律和歌词,表达失恋、离别等情感,使听众感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

2. 社会价值观的传播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反映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通过歌词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传达社会正能量和价值观,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 歌曲传播与接受流行歌曲的修辞学应用还体现在其传播和接受过程中。

通过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和传播渠道,使歌曲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传播。

同时,听众的接受程度也受到歌曲修辞手法的影响,好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歌曲更具吸引力,从而获得更广泛的传播。

四、案例分析以某首流行歌曲为例,分析其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对歌曲传播和接受的影响。

例如,该歌曲通过运用悲伤的旋律、深刻的歌词以及歌手真挚的情感表达,成功地传达了失恋的痛苦和挣扎,使听众产生共鸣。

同时,通过精美的MV和广泛的宣传推广,使该歌曲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2024年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范文

《2024年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范文

《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篇一一、引言流行歌曲作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特征。

修辞学作为研究语言运用的科学,对于理解流行歌曲的创作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探讨其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在歌曲创作和传播中的作用。

二、流行歌曲的语言特点1. 词汇运用当代流行歌曲在词汇运用上具有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歌曲中常常运用具有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的词汇,以表达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流行歌曲也善于运用网络热词和流行语,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共鸣。

2. 句式结构流行歌曲在句式结构上多采用押韵、节奏感强、易于记忆的句式。

这些句式使得歌曲更加易于传唱和传播,同时也使得歌曲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三、修辞手法在流行歌曲中的应用1. 比喻比喻是流行歌曲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比喻,歌曲作者可以将抽象的情感和概念具体化,使得歌曲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通过比喻将爱情比作一段旅程,可以表达出爱情的艰辛和美好。

2. 夸张夸张是流行歌曲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夸张的手法可以增强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感染力。

例如,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情,使得歌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对比与反讽对比与反讽是流行歌曲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与反讽,歌曲作者可以揭示出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矛盾和荒诞,引发听众的反思和共鸣。

四、修辞学在流行歌曲创作和传播中的作用1. 提高艺术性修辞学在流行歌曲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提高歌曲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使得歌曲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2. 促进传播与交流修辞学在流行歌曲传播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歌曲更易于传播和交流,从而扩大了歌曲的影响力和受众范围。

同时,修辞学也使得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和理解。

3. 反映社会现象与情感流行歌曲作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修辞学手法,可以反映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情感变化。

《2024年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范文

《2024年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范文

《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流行歌曲作为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已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歌曲不仅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更在语言运用上展现了修辞学的魅力。

本文旨在从修辞学的角度对当代流行歌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规律。

二、修辞学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修辞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达到有效传达信息、感染听众的目的。

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修辞学的运用。

通过修辞手法,流行歌曲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塑造形象、构建意境,从而吸引听众的关注和喜爱。

三、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手法1. 比喻与象征比喻和象征是流行歌曲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歌手可以将抽象的情感或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而象征则通过特定的符号或形象,传达出更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

例如,在某首表达爱情的歌曲中,歌手可能会用“海洋”来比喻爱情的深邃和广阔,而“海洋”这一形象本身也象征着无限的爱和承诺。

2. 排比与反复排比和反复是增强歌曲节奏感和韵律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重复相似的语句或词语,歌手可以强化歌曲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呈现。

例如,在某首励志歌曲中,歌手可能会反复使用“勇敢地追求梦想”这一句式,以强调梦想的重要性。

3. 对比与反衬对比和反衬是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情境,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

在流行歌曲中,这种修辞手法常被用来塑造鲜明的形象和构建复杂的情感。

例如,在描述爱情的歌曲中,歌手可能会通过对比过去的甜蜜和现在的痛苦,来展现爱情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四、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特点1. 情感化表达当代流行歌曲注重情感化表达,通过修辞手法将情感具象化、生动化。

这使得歌曲更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能够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2. 简练与生动的结合为了符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当代流行歌曲在语言运用上追求简练与生动的结合。

论文写作中的语言修辞研究

论文写作中的语言修辞研究

论文写作中的语言修辞研究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学者开始对各个领域进行研究,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方法就是通过撰写论文来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然而,许多人在论文写作中不仅仅需要关注到研究的内容和结论,还需要考虑到如何用最合适的语言修辞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论文写作中的语言修辞研究。

一、语言修辞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学科领域,写作都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语言修辞则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文字技巧,将文章更加优美、精准地表达出来,同时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鲜明度,从而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因此,在论文写作中,合适的语言修辞方式可以让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同时也为作者赢得更加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二、论文写作中的常见语言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实际对象和运用类比思维将其与另一对象进行联系的修辞手法。

在学术论文中,比喻可以用来描述一些抽象概念或者复杂的理论模型,例如:“心灵是一座大海,情感是潜伏在海底的惊涛骇浪;社会是一个大繁荣,思想是其中涌动的思维洪流。

”通过比喻,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所蕴含的意义和内涵。

2. 比拟比拟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然后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在学术论文中,可以通过比拟来强调作者的某种观点或思考方式,例如:“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要像机器人一样高效地完成各种任务,以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通过比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观点以及想要传达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论文的内容。

3. 接续接续是通过将多个事物以某种方式连接起来,在文章中构成一种联想或意向的修辞手法。

在学术论文中,可以通过接续来组织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例如:“针对这些挑战,我将首先进行 xxx 分析,其次进行 xxx 的思考,最后为 xxx 升华提供思路。

”通过接续,可以让文章更清晰、更条理化,让读者很容易地理解作者的思考过程和研究内容。

现代语言修辞论文修辞学论文

现代语言修辞论文修辞学论文

现代语言修辞论文修辞学论文中国古代的酒令与汉字修辞摘要:酒令是人们饮酒时劝酒佐兴的游戏,酒令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辞格。

本文从汉字修辞的角度讨论了我国古代酒令中所运用的汉字修辞方式:拆字与并字;增笔与减笔;联边。

关键词:酒令文化汉字修辞运用酒令,是古代人们在宴饮和交游中助兴取乐的游戏,是我国古代社会文人雅士、市井游民追求“闲情雅致”的产物。

它的出现可追溯到酿酒初期,是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序,被称为“酒礼”,后来逐渐演化成饮酒助兴和劝酒、罚酒的一种手段。

纵观漫长的中国古代酒令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酒令萌生在周代,变化于秦汉,成熟于魏晋,繁荣于唐宋,至明清两代发展到颠峰状态,成为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洒令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俗有雅,随饮者的身份、文化水平和趣味的不同而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游戏令、赌赛令和文字令三种,都可以即兴创造和自由发挥。

其中文字令比较文雅,它是一种以字词诗赋的巧变应对为内容的酒令,需要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方能自如运用。

我们在阅读一些古代典籍或小说时,常常会看到一些情趣古雅的酒令,特别是出自文人之手的文字令。

“文字令”,故名思义,它是一种以汉字作为行令对象的酒令,作为一种书面语言系统交际的符号,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职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

汉字的结构是点画成文,合文为字,组装灵活,变化多样,这种结构模式,使汉字增添了许多非语言性独特功能。

因此,人们常常在文本中运用汉字的形体来传道、领会或说明积淀在字形中的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和文化心态,这就是修辞学中所说的汉字修辞。

汉字修辞,简言之,就是以汉字的形体为依托进行的修辞。

它是汉语修辞的一个分支,也是最具中华文化特征的修辞。

由于汉字形体结构的特点,以及受拆解字体风气的影响,人们在利用汉字形体进行交际的实践中,发现汉字修辞手段在文学艺术、民俗游艺等众多领域都具有特殊的价值,引发出种种具体文化现象,酒令中的文字令即是其中之一。

《2024年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范文

《2024年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范文

《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代社会,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音乐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流行歌曲的创作不仅需要音乐才华,更需要修辞技巧的运用。

本文旨在从修辞学的角度对当代流行歌曲进行研究,探讨其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及其在歌曲创作中的作用。

二、流行歌曲的语言特点1. 简洁明了:流行歌曲的歌词通常采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使听众能够轻松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 韵律感强:歌词的韵律感是流行歌曲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押韵、节奏等手法使歌曲更加动听。

3. 情感丰富:流行歌曲的歌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三、流行歌曲中的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流行歌曲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歌曲更加生动形象。

2. 拟人化:拟人化手法在流行歌曲中也很常见,通过将非人类的事物或概念赋予人的特征,使歌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反复:反复是强化歌曲主题和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使听众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四、修辞手法在歌曲创作中的作用1. 增强表现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使歌曲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

2. 突出主题: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更加突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使听众更加容易理解歌曲的内涵。

3. 创造独特的音乐风格:修辞手法的运用还可以为歌手创造独特的音乐风格,使其在众多歌手中脱颖而出。

五、案例分析以某首流行歌曲为例,分析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例如,该歌曲通过比喻、拟人化等手法将爱情描绘得生动形象,通过反复的歌词强化了主题和情感,使整首歌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结论通过对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修辞手法在歌曲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突出主题和情感,为歌手创造独特的音乐风格。

因此,对于想要创作出优秀的流行歌曲的词曲创作者来说,掌握修辞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修辞学论文 (最终版)

修辞学论文 (最终版)

现代汉语修辞学期末论文题目:论“轻语言”中的“双关”修辞*****学院:人文学院系:中文系汉语言年级:2012学号:**************2014 年 5月论“轻语言”中的“双关”修辞摘要:由于现代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小说、散文、戏曲等传统文体已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新媒介带来的新语体。

无论是在电视上、电脑上还是手机上,我们的每天的生活都被大量的广告、短信或者评论充斥着,我暂且称这些新语体为“轻语言”。

“轻语言”的发展不仅体现了时代的进步,还体现了语言修辞方面的革新。

尤其是“双关”修辞的运用最为广泛,收到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双重青睐。

本文将从“轻语言”角度,并结合“双关”修辞的相关定义来阐述三个问题:1、“轻语言”中“双关”修辞的运用有哪些?具体包括“双关”理论的阐述及其分类。

2、“双关”修辞的作用以及为何受到大众青睐?3、“双关”修辞将何去何从?4、“谐音双关”与“同音仿词”之间的差别?希望本文对“双关”修辞的论述能加深我们对现行双关语的认识,而且能更好的运用双关语。

第一节“轻语言”简介“轻语言”是“轻小说”的结构变体,但其意义是相对于小说、散文等传统文体提出的概念,是当下流行于大众媒体中的广告语、短信语、评论语、标语等一类新兴的语体的总称。

从字面意思上看,“轻语言”有轻视语言的意义,但实际上是相对于传统的以书面传播为主、篇幅较大的文体而言的一种文体,“轻语言”的特点有,以现代媒介传播为主、篇幅较小、语体修辞较丰富多样、受当代大众喜爱、流传较快较广的一种文体。

“轻语言”包括,广告语、短信语、标语、评论语等语体。

第二节“双关”修辞概况一、“双关”的概念“双关”顾名思义就是使语句同时兼有双重意义,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关于“双关”的概念,各大家对其释义有些差别。

我们可以总结为几点:1、传统释义:双关是一种富有技巧性和创造性的修辞手段,它是一个具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词句,其中深层含义是主要表达的含义。

修辞学论文

修辞学论文

课程名称:修辞学院系:外语学院翻译系班级:13级4班姓名:蒋亦文学号:13350211676/2/2015Peer PressureWhen it comes to peers, especially peers among children, things have changed over the decades. Harmony has been replaced by struggles just as kindness has been replaced by competition.Admittedly, [1] t oday’s society is a dog-eat-dog battlefield(Metaphor暗喻), and w hat’s worse,a lot of us are in favor of such pressure and take it for granted without self-consciousness. For my part, I firmly against peer pressureand I think the reasons I maintained my position can be best understood by examining the arguments that are most frequently heard in opposition.1.The so-called “strawberry generation” needs to grow up.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the offspring of Chinese is growing weaker and weaker, [2]in fact (Expletive), [3] children today are just like the strawberries. (Simile明喻) [4]They are extremely tender-hearted and easy to squeeze and unable to conquer hardships in their daily life.( Polysyndeton连词叠用) So thosewho think that peer pressure is good for children’s growth must consider it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enhance children’s competition. To some extent, it is true, but not completely. Children should grow mature through their own experiences instead of being forced to grow mature by such pressure,just as one sentence from the composition of my sister’s committed to my memory, [5]“Growth is such sweet pain for me, (Oxymoron 矛盾形容法,逆喻)[]and it seems that I am spending all my time learning. (Hyperbole 夸张)[6] I am sorry, I am so sorry, I am so extremely sorry(Climax层进法anti-climax), but I really do not like study. I am tired of going to school every day [7] dressed in uniform and managed smile.(Zeugma軛式搭配法,用一个动词或形容词勉强修饰两个形容词,其中所修饰或支配的只有一个是合乎逻辑的) ”And parents are not qualified enough if they failed to bring happiness to their children’s childhood, because that is extremely unhealthy for their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2.Peer pressure is good to strengthen the average level of teenagers. Admittedly, to some extent, this statement is reasonable, however, [8]hasthis ever occurred to you what if all the children followed the stereotype and became complete clones of each other? (Hypophora设问)[9]It ispeer pressure that kills individuality and diversity(Personification拟人).In order to live up to their parents’ and teachers’ expectations, they can’t be capricious and follow their hearts todo the things they really want. For example, a six- year-old boy is weak at studying but does well in playing the piano, however, in Chinese history, whether in ancient or current times, studying is always the first choice for a child, and[4]I can imagine that the boy’s mother would yell and scold andadvise him to give up playing that instrument (Polysyndeton), [9]“that stupid piano”(Personification), she would say, in fact,anything th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study is considered nonsense in our culture. It is a common practice for the boy’s mother to advise him spare more time s tudying instead of playing the piano. Maybe even, she would owe h er son’s weakness in study to the piano. In this way, without self-consciousness, the mother may destroy the next Mozart.3.Peer pressure can expose children to our society earlier. Yes, that is true, but when our society has become a battlefield, our children being exposed to it too early won’t get them anywhere. Because under pee r pressure, they had no choice but to compete against each other, we can imagine that during students’ growing periods, certain defects in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would arise sooner or later. In this respect, they are not fully developed. So as teachers and parents, if you want to toughen them, it is better to ask your children to accomplish things alone, like to be volunteers or to go travelling on their own. All in all, it is the last choice for you to compare them with the other children because their opinions and values can be easily twisted through comparing. Please do not allow peer pressure to be the cause of children’s miseries in their childhood.Peer pressure set me thinking, wondering why we human beings [10]who claimed ourselves to be the most brilliant, industrious, and sensitive creatures(parallel structure平行结构)that are in possession of so many deep thoughts are losing our humanity and changing ourselves into completely fierce animals at certain time and circumstance. I think that we should always bear it in mind that[11]we are the people who once observ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of co-existence, we are the people who saw to it that The Doctrine of Mean never went out of print (Anaphora首语重复法,指同一单词或短语出现在连续数句的开头).Above all, I think peer pressure does [12]no good(Litotes反叙法)to students and certain changes must take place to alt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I invite family and schools and society to fight together and shoulder your responsibilities andto create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our children to grow up in and I believe in that way we’ll cultivate a lot of [13]great minds (Synecdoche提喻法)to serve the mankind.Analysis :Throughout the passage, I developed 13 English rhetoric devices, they are helpful in making our language more vivid and keeping our reader’s attention.Firstly, metaphor is like a simile mak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and this comparison is implied rather than stated. Then comes the use of expletive, it is for the emphasis of the tone.Polysyndetonis a figure of addition and emphasis which intentionally employs a series of conjunctions not normally found in successive words, phrase or clauses, and greatly enriched the essay’s expressions. Oxymoron is a compressed paradox, formed by the conjoining of two contrasting, contradictory terms, and then I used hyperbole, which is the deliberate use of overstatement or exaggeration to achieve emphasis and polish the paragragh.Climax implies the progression of thought at a uniform or almostuniform rate of significance or intensity and helps to create the most excellent part. Zeugma is a single word which is made to modify or to govern two or more words in the same sentence, with properly applying in sense to only one of them, or applying to them in different senses.Hypophora is a figure of reasoning in which one or more questions is/are asked and the answered, often at length, by one and the same speaker; raising and responding to his own questions. Personification gives human form of feelings to animals, or life and personal attributes to inanimate objects, or to ideas and abstractions. Parallel structure is the similarity of structure in a pair or series of related words, phrases, or clauses. Anaphora is the device which successive clauses or sentences start with the same words.Euphemism is the substitution of an agreeable or inoffensive expression for one that may offend or suggest something unpleasant. Litotes is a figure of speech consisting of an understatement in which an affirmative is expressed by negating its oppose. Lastly, Synecdoche is some kind of generalization or specification that involves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part for the whole, or the whole for the part, “great minds” ref er to people who are cultivated and civilized and are able to serve our planet.That’s all for my analysis, hope you like it!。

修辞学论文

修辞学论文

试析口语词汇在报刊语言中的修辞效果关键词:口语报刊语言修辞报刊语言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一种语言,虽然它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但是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感染大众,把信息传达给人们,因此在报刊语言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口语词汇。

而这些口语词会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效果,也会有一些修辞效果。

本文收集一些在报刊语言中使用的口语词汇,试图分析一下这些词汇所传达出的修辞效果。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功能是语言的首要功能,要达到交际目的,必须了解词汇运用的情况,根据交际的需要分别选用。

为了使我们的语言能切合主题,恰当地传情达意,不仅需要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还应研究语言单位的各种附加意义,了解不同交际领域的语言运用规律。

而这些问题恰恰是修辞学研究的范畴。

修辞学就是研究标准语语言手段的修辞性能以及根据题旨情境使用语言规律的一门语言学科。

报刊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为大众所熟知。

报刊语言以广大读者、听众为交际对象。

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在内容上要适合大众的接受水平。

因此,报刊语言比较大众化。

报刊中的词汇除了包括书面语,也运用大量的口语甚至是俗语,这是为了达到特殊的修辞效果。

因此,报刊语言中渗透了大量的口语。

在社会迅速发展、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报刊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也紧跟时代,大量吸收口语和俚语词汇。

一些口语词汇用到报刊当中会使报刊语言产生简短灵活、形象生动、生活气息浓厚和感情丰富等语言特征。

这一语言现象充分体现了各语体相互交叉的原则和语言的经济原则。

在俄罗斯报刊上,使用口语俗语词汇频率极高,他们用来提高报刊语言的表现力,使之更具感染力。

本文将从动态的角度考虑报刊语言中的口语词汇。

1 使报刊语言具有通俗易懂、无拘无束的言语情调。

报刊语言,为了内容和语言的大众化,大量使用通俗活泼的日常口语词汇。

如:И вот сейчас меня мучает совесть.Незаслуженно получаю 86 рэв месяц,я уже “съел” таким образом более тысяч народных рублей. (《Учительская газета》)口语词рэ (р-рубль)生活气息很浓。

浅谈修辞的论文

浅谈修辞的论文

谈话语中的修辞关联的生成方式关联原则,但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与听话人既有利益一致、遵循最佳关联原则追求最佳关联的一面;也有出于不同交际目的,发话者或是诱导受话者定向、偏向关联,或是受话者有意违反最佳关联原则,进行多种关联,以期获得幽默、讽刺、新颖、雄辩等修辞效果,追求“最佳修辞效果关联” 的一面;而对言语交际中修辞关联的分析却正是关联理论研究所忽视的方面。

一、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①中提出的一种语用学理论,它从认知的角度对话语理解进行了研究,是一种具有很本整理提供强解释力的交际与认知模式。

“关联理论首先把交际活动(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归属为认知活动,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说话人的目的或意图能被听话人识别,是由于他们对认知环境(cognitive environment)具有共识;也就是说,交际是否成功,就看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环境是否能显映(manifest)和互相显映(mutually manifest)。

”②Sperber和Wilson 将关联定义为:“假设P同一系列语境假设之间的关系。

”(1991:381)他们认为,当且仅当一个假设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某一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时,这个假设在这个语境中才具有关联性(1986:122),并提出了最佳关联设想(Presumption of optimal relevance)和最佳关联原则(Principle of optimal relevance):(1)发话者意欲向听话人显映的假设集{I},具有足够的关联,使听话人值得努力去处理该明示的刺激信号(ostensive stimulus)。

(2)这一明示刺激信号,是发话者传递假设集{I}时所能运用的最大关联的信号。

(3)任何一个明示交际行为,必须保证自身的最大关联。

(1986:158)在关联理论中,Sperber和Wilson结合语码模式和推理模式,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ostensive 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说话人发出一种刺激信号,使之对交际双方互相显映(mutually manifest),通过这种刺激信号,说话人意欲向听话人显映或更加清楚地显映一系列的命题{I}(1986:63),只有说话人说出的话具有“明示性”,听话人的推理才有方向和目标,才能准确理解说话人话语的意义。

语言修辞论文总结范文

语言修辞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语言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通过对几部经典文学作品的分析,总结出语言修辞在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氛围、表达主题等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其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引言语言修辞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技巧,它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精心雕琢,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在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言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语言修辞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1. 比喻:比喻是语言修辞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如《红楼梦》中,将贾宝玉比作“顽石”,既突出了他的性格特点,又暗示了其身世之谜。

2. 借代:借代是指用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如《水浒传》中,将梁山好汉称为“好汉”,既表达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又突显了他们的身份地位。

3. 拟人:拟人是将人的特征赋予非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如《三国演义》中,将曹操称为“奸雄”,既描绘了他的狡诈多疑,又彰显了他的野心。

三、语言修辞在营造氛围方面的作用1. 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几个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句子并列,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如《平凡的世界》中,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写,运用排比手法,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气氛。

2. 设问:设问是一种反问的修辞手法,通过提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

如《围城》中,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的设问,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3. 比拟:比拟是一种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的修辞手法,使读者在对比中感受到作品的氛围。

如《骆驼祥子》中,通过对祥子与骆驼的比拟,展现了祥子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四、语言修辞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1. 对比:对比是一种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的修辞手法,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

如《红楼梦》中,通过对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对比,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与丑恶。

2.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

修辞学论文

修辞学论文

论修辞管控的得体性原则我们把修辞界定为伴随语辞行为的元语辞行为,就可以将其各类修辞观所界定的“修辞”海纳百川地统一于管控修辞观的门下。

这是因为修辞作为关于语辞行为的元语辞行为,要担当为语辞行为保驾护航的职责,拥有一些相关的修辞能力,谙熟一些相关的修辞规律。

修辞管控是需要遵循修辞规律的。

修辞的管控,绝对不是瞎折腾,只有遵循修辞的规律,才能取得成功和高效。

所以对语辞行为必须实施修辞管控所遵循的得体性原则。

一、得体性原则的阐述对得体的概念论述主要有以下五大类:其一是对得体作一般意义上的元语言解释,即把得体解释为“合适”或“有分寸”;其二是将得体看作适应文体、语体;其三是将得体与礼貌等量齐观,认为做到礼貌即为得体;其四是将交际效果作为得体的标准;最后一种是以道德规范的伦理性来阐释得体,认为符合道德的语辞行为即为得体的语辞行为。

第一类对得体的元语言解释虽然不错,但不够具体,在言语交际实践中没有指导意义,我们无从得知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

第二类将得体限定为文体有点狭窄,我认为语辞行为所涉及的得体远不止文体或语体,只有所有相关因素都得体,这一语辞行为才是得体的。

第三类的得体和礼貌并不能时刻保持一致。

有的语辞行为虽是礼貌的,但却不是得体的。

第四类的用交际效果来检验得体是有道理,但是要防止把得体和效果混为一谈,认为只要交际效果好的就一定是得体的观点过于片面。

最后一类将伦理道德和得体等同是不科学的,因为符合道德的语辞行为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我觉得语辞行为的得体性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比如说:交际目的、语境、道德等等,不能单从一个方面去对得体性下定义,必须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之间的联系。

二、对得体性原则的重视人们早就认识到了得体性原则的重要性。

在《论语》、《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中,言语得体性就被提出了加以认真讨论了。

孔子对话语得体性就有研究,他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修辞学小论文

修辞学小论文

修辞学小论文:浅析网络流行语以及其发展趋势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网络传入中国之后,短短的二十年间,网络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络不仅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地多姿多彩,还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让朋友跟朋友,亲人跟亲人的联系更加方便。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走在街头,越来越多的“低头族”,中小学里面,越来越多带眼镜的学生。

网络发达的今天,运用应该要慎重。

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在网络发达之下的衍生物————热门网络流行语以及其发展趋势。

对于网络流行语,每天都在运用网络(有些朋友甚至是严重依赖)的我们并不陌生。

近几年来,先是QQ,再到微博、微信等通讯软件的兴起,网络流行语也应运而生。

在我的记忆当中,中国大陆最早的网络流行语应该就是“火星文”吧。

“火星文”源自台湾,随着《劲舞团》等网游在大陆的流行,这一潮流随着网游等渠道进入大陆,一部分网友开始延续这种独特的文字,并自创了适合简体中文发挥的输入方式,比如“劳エ”(老公)、“侽喷叐”(男朋友)、“蒶ロ耐·”(很可爱),迅速在当时的游戏玩家中兴起来,当时作为青少年的80后是这一网络流行语的主要传播者,通过当时最热门的通讯软件,迅速在少年群体当中热起来。

纵观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语,跟网络前期发展时期的不一样,所用的群体不再单一化,整个受众各个职业,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并且,网络用语的主题不再是拗口难懂的文字,有些甚至是声情并茂的,带有音调语调的。

现在的网络流行语随着网络传播的越来越完善,传播的速度极其迅速,例如:网络流行语“DUANG”,意思是“加特效”,含戏虐性“很好玩”味道。

2015年2月24日前后,一部由成龙代言的曾被工商部门打假的广告再次被网友们挖出来进行了新一轮恶搞。

而这次恶搞的主要内容则是将成龙和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进行了神一般的同步成《我的洗发水》,一句“Duang”成了网络上最新最热门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语言修辞论文修辞学论文
中国古代的酒令与汉字修辞
摘要:酒令是人们饮酒时劝酒佐兴的游戏,酒令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辞格。

本文从汉字修辞的角度讨论了我国古代酒令中所运用的汉字修辞方式:拆字与并字;增笔与减笔;联边。

关键词:酒令文化汉字修辞运用
酒令,是古代人们在宴饮和交游中助兴取乐的游戏,是我国古代社会文人雅士、市井游民追求“闲情雅致”的产物。

它的出现可追溯到酿酒初期,是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序,被称为“酒礼”,后来逐渐演化成饮酒助兴和劝酒、罚酒的一种手段。

纵观漫长的中国古代酒令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酒令萌生在周代,变化于秦汉,成熟于魏晋,繁荣于唐宋,至明清两代发展到颠峰状态,成为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洒令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俗有雅,随饮者的身份、文化水平和趣味的不同而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游戏令、赌赛令和文字令三种,都可以即兴创造和自由发挥。

其中文字令比较文雅,它是一种以字词诗赋的巧变应对为内容的酒令,需要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方能自如运用。

我们在阅读一些古代典籍或小说时,常常会看到一些情趣古雅的酒令,特别是出自文人之手的文字令。

“文字令”,故名思义,它是一种以汉字作为行令对象的酒令,作为一种书面语言系统交际的符号,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
职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

汉字的结构是点画成文,合文为字,组装灵活,变化多样,这种结构模式,使汉字增添了许多非语言性独特功能。

因此,人们常常在文本中运用汉字的形体来传道、领会或说明积淀在字形中的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和文化心态,这就是修辞学中所说的汉字修辞。

汉字修辞,简言之,就是以汉字的形体为依托进行的修辞。

它是汉语修辞的一个分支,也是最具中华文化特征的修辞。

由于汉字形体结构的特点,以及受拆解字体风气的影响,人们在利用汉字形体进行交际的实践中,发现汉字修辞手段在文学艺术、民俗游艺等众多领域都具有特殊的价值,引发出种种具体文化现象,酒令中的文字令即是其中之一。

下面,我们从汉字修辞的角度探讨一下酒令文化中汉字修辞格的运用。

一、拆字与并字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其构件多具表意性,组合能力强,因此汉字能拆卸、能组装。

这种特性是线性的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析字格也成为汉语中魅力无穷的一种辞格。

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修订本)中论述了拆字,“拆字,就是分解字形并重新组合。

这是一种造词方法”,“作为一种修辞方法的析字,就是利用分解汉字形体,重新组合,构造出临时性的同义手段”。

“并字”是合并汉字的简称。

所谓并字,就是将几个汉字或偏旁并合成一个新的汉字来表意的修辞现象。

据《归田琐记》载,明朝的陈询因得罪权贵被贬,临别时,同僚好友为他设宴饯行,有人提议行令侑酒,好友陈循率先运用拆字和并字格行起了第一令:“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

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

“车”,因“轰”的繁体字为“轟”,由三个“车”字组成,此为拆字;把“余”和“斗”合并为“斜”字,此为并字;最后一句是唐代杜牧的诗句,用在这里的意思是:登上车,我们的好友就要远走他乡了。

第二令为高谷所说,“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

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他把“品”字拆成三个“口”字;将“水”和“酉”合并成“酒”字;暗说陈询正直的品行,最后一句引用唐代王维的诗句,劝其再饮一杯,表达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惜别之意。

最后一令是陈询所说,“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

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将“矗”字拆成三个“直”;把“黑”和“出”两个字合并为“黜”字;最后一句是《论语·微子》中柳下惠被贬黜时说的话,在此情境中的意思是:像我这样直性子的人,怎能不一次又一次地遭贬黜呢?
这个酒令别具风格,三人都运用了拆字和并字辞格,先说一个字,并将它拆开;再说两个字,并将它们合成一个字;最后说一句诗文,必须与上文意思连贯。

三人在行酒令时巧用汉字修辞手段,拆并离合,友人表达了惜别、关心之情,陈询说出了抑郁愤懑的心声,意味深长,相映成趣。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鬼令》中也采用了拆字辞格来刻划、嘲讽酒狂展先生。

席中一人先行令:“田字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十字推
上去,古字赢一盅。

”另一人接着说:“回字不透风,口字在当中;口字推上去,吕字赢一盅。

”……轮到展先生时,他出令道:“日字不透风,一字在当中。

”众人知其无法组成另一字,笑问:“推上作何解?”他忙不迭地说:“一字推上去,一口一大盅。

”音未落尽,一盅酒早已下肚。

展先生为了自己得酒,故意把日字拆开,利用“一口”二字抢喝了一杯酒。

“酒狂”嗜酒如命的情状,栩栩如生,如在眼前,令人忍俊不禁。

这类酒令利用汉字构件具有表意性,可拆卸、能组装的结构特征,析字成令,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二、增笔与减笔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把化形析字分作三式,其中第二式:是增损字形的,可以称为增损,即把一个字的字形略加增损来用,增加笔画的叫增笔,减损笔画的称减笔。

相传杨慎在贬官云南期间,常至临安府游玩,与建水进士叶瑞友善。

一次,叶瑞邀杨慎、临安知府和钦差大臣等宴饮。

为助酒兴,众人约定成规,以偏旁部首为令组字。

杨慎以“水”字旁行一酒令云:“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了溪边水,加鸟便成鸡。

得势猫儿雄似虎,退毛鸾凤不如鸡。

”临安知府反应快,马上吟道:“有水也是淇,无水也是其;去了淇边水,加欠便是欺。

龙困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轮到钦差大臣,只见他不动声色地吟道:“有水也是湘,无水也是相;去了湘边水,加雨便是霜。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例中三人所吟都利用了汉字合体字字形可拆分的特点,充分运用了增笔、减笔等汉字修辞手段,所吟文工义顺,构思奇巧,表面上看是文字游戏,其实从各人的酒令都可看出其思想感情:杨慎在发泄被贬后身处逆境的愤慨;临安知府同情杨慎的遭遇和处境;老奸巨滑的钦差大臣则居高临下一警告杨慎和知府夹紧尾巴做人,少管闲事,不要再生枝节。

三、联边
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他很早就注意到了汉字形体的修辞现象。

他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这样写道:“及离骚代兴,触类而长。

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结矣。

”刘勰还在《文心雕龙·练字》中说:“联边者,半字同文者也,状貌山川,古今咸用。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对汉字形体能引起的修辞效果也作过阐发:“其在文章,则写山曰峻峭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多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汉字修辞中的联边,就是为了修辞的目的,刻意连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以引起人们对其所表意义产生形象化的联想。

汉字字形具有形象感,它是作者把自已的审美感受传给读者的媒介物,也是读者借以体会、理解作者所思所感的媒介物。

这种利用汉字形体的修辞方式,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刺激读者的想象,生出“言外之意”“景外之景”,产生以形图貌,直观形象生动的效应。

宋刘《贡父诗话》载:有一进士中了榜首,同人看不起他,一日,此人在宴会中出酒令。

规定一字领首,下接四字构成一称谓。

本人先发令:“金银钗钏铺”(首饰店);次一人道:“丝绵绸绢纲”(纲是运输车船队);一同科者应令道:“鬼魅魍魉魁”(魁是榜首之意)。

例中恰当地运用联边手法,不仅可以体现汉字形声结体的智慧性,而且也可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我国古代酒令文化中蕴含的修辞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这里只作粗浅的分析与探讨,还有许多宝贵的酒令文化财富,等待我们去深入挖掘。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曹石珠.汉字修辞学[M].西安: 西安出版社,2004.
[4]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5.
[5]杜景华.中国酒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