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课件1
传播学第一章PPT课件
14
美国“宣传分析研究所” 1937年 《宣传的艺术》(1939年) 艾尔费雷德·李 伊丽莎白·李 七种常用宣传手法
15
咒骂法(Name Calling) 粉饰法(Glittering Generality) 转移法(Transfer) 证言法(Testimonial) 平民法(Plain Folks) 堆牌法(Card Stacking) 乐队花车法(Band Wagon)
《传播学史》,罗杰斯著 《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
2
第一章 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传播学孕育于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 诞生于40年代至50年代
3
第一节 传播学的兴起
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 人类社会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
上。
4
人类传播的四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 2、第二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 3、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文字产生 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 5、第五次飞跃:?
问世(分别为1946、1947、1957年)
7
施拉姆: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 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 的最后7分钟。”
8
最早的传播研究: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国语》、《论语》、 《战国策》
未实现传播研究向传播学的转变
9
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巧》出版,较系统地研究了一战中的宣传 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出
版,系统研究大众传播与投票行为的关系,并 且提出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媒体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在社交媒体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学者2.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图片展示法:展示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历史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第三章:传播学的核心理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传播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理论的问题小组报告:学生分组汇报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第四章:传播学的研究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4.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问题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传播学研究的设计稿第五章: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传播学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中的作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第六章: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使学生掌握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社交网络的类型和特点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的关系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互动讨论法:学生分享个人社交网络经验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人际传播和社交网络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第七章:大众传播与媒体影响力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媒体在传播中的影响力7.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媒体的影响力及其作用机制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媒体事件的影响力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大众传播和媒体影响力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第八章: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和意义使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方法8.2 教学内容文化传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重点关注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以及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
传播学ppt课件全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一、语言传播革命 二、文字传播革命 三、印刷传播革命 四、电子传播革命 五、网络传播革命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 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 1、单向传播模式(五W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
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 效果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丹斯螺旋模式
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
德弗勒传播与反馈模式
格伯纳传播总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 二、传播的个人功能 三、传播的组织功能 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 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 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
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 运行。
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
重要概念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 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
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 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 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交叉学科。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1、研究现状 2、未来趋势 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
传播学课件第一章1..
希特勒与纳粹宣传
这是一张33年左右 的海报,在海报上把希 特勒神圣化。 通过全方位的宣传 战,纳粹成功地对德国 进行了全面控制。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 运行规律的科学。(郭庆光)
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 播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邵培仁)
二、传播的类型
非人类传播
传播
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 断进步,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 类新的经验类型。 (1)加速度发展趋势。 (2)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 相关。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人类传播历程
依次出现 互相补充 互相叠加
第二节
电视直播登月实况
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
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着陆。 当机长阿姆斯持朗从登月舱的 舷梯上一步一步地迈向月球时, 全球各地不知有多少电视观众 正屏住呼吸,凝视着这一激动 人心的时刻。阿姆斯特朗在月 球上跨出一步后,说了一句他 知道会载诸史册的话——“对 一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 步;对整个人类而言,这却是 一次伟大的飞跃。”
5、网络传播时代(开始于20世纪80年
代) 1946年埃克特等人研制的第一台电脑 (ENIAC)在美国诞生;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9年,美国洛杉矶分校一群研究生通过 导线实现电脑对接; 1980年,美国结成互联网络; 1994年,各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信息高速 公路计划”。 2000年,人类迈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
▲共享说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 ▲互动关系说 “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格伯纳 ▲符号说 “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 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 传播。” ——贝雷尔森和塞纳 ▲目的、影响、反应说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 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
传播学课件
定性研究方法
包括访谈、观察、参与式观察等,用于深入 了解受众和传播效果。
混合研究方法
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综合分析传播效果。
05
传播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
01
新闻报道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 向公众传递国内外时事、社会生 活等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02
03
媒体监督
针对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分 析和评论,引导公众了解事件真 相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用
整合传播模式适用于现代数字化媒体环境下 的品牌营销、公共关系和危机管理等领域的 传播活动。
04
传播理论与研究
传统传播理论
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
描述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包括谁、说了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
施拉姆循环模式
强调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传播者和受 众相互转换角色。
01
新闻报道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向大 众传递新闻和信息。
电影和电视剧
通过影像和故事情节向观众传递娱 乐和文化信息。
03
02
广告
通过各种媒体向消费者推销产品或 服务。
公共关系
通过公关活动和传播策略来塑造组 织形象和声誉。
04
组织传播
内部沟通
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包括会议、通知、邮件等 。
对外宣传
社会教育
通过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科学文化知 识,提高公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06
传播学的前沿与展望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学研究
社交媒体传播
研究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包括 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社交网络等方
面。
移动传播
研究移动终端的传播特点,如手机、 平板等,以及移动传播对人们信息获
《传播学教程》课件
第五章:社会与文化传播
探讨社会和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包括意识 形态、价值观和符号系统。
学习资源
1 课本和参考书籍
2 网上资料和资源
推荐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 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扩展阅 读。
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 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 获取相关材料。
3 交流和讨论平台
创建学习群体和讨论小组,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 作。
评估与考核
1 课堂参与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展示对传播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作业和项目
完成个人和团队作业,包括案例分析、研究报告和媒体项目。
3 期末考试
通过综合考试评估对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习动机
1 为什么选择学习传播学
掌握传播学知识有助于对社会、媒体和人际互动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
2 实用性与应用前景
传播学技能在广告、公关、媒体和市场营销等职业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和职业发展机会。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课程介绍
《传播学教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领域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并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习传播学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的信息传播和 沟通至关重要。
为什么学习传播学
传播学不仅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媒体和社交网络的作用,还能提高你的沟通技巧和媒体素养。掌握传 播学的知识将成为你在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中的巨大优势。
课程内容
第一章:传播学基本概 念
介绍传播学的起源、定义和 基本理论,为后续章节的学 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传播理论与模 型
探索不同的传播理论和模型, 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传播的原 理和过程。
第三章:传播媒介与技 术
研究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 包括印刷媒体、广播、电视 和互联网。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起源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学的相关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播学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传播模式的理解和应用2.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的分析能力第三章:人际传播3.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人际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角色扮演材料:提供角色扮演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人《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大众传播6.1 教学目标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媒体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大众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媒体素材:提供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媒体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的分析能力第七章:文化传播7.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文化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文化案例素材:提供文化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文化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的分析能力第八章:危机传播8.1 教学目标理解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2 教学内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案例分析法:通过危机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危机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危机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危机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危机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策略和原则的分析能力第九章:广告与营销传播9.1 教学目标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掌握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2 教学内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案例分析法:通过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的理解程度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策略和技巧的分析能力第十章:传播学与现代社会10.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掌握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分析传播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10.2 教学内容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传播学教案》PPT课件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和框架。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 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 型。 –加速度发展趋势。 –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19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1、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
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 长久保存信息。 – 长距离传递信息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
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16
印刷传播时代
发表了印刷,民主就是不可避免的。
9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10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从动物传播到 人类传播
• 人类传播的发 展进程
• 信息社会与信 息传播
动物传播
•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人类传播
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继承的; • 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11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 先天的本能行为,非后天的复杂学习 – 条件反射原理。
12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 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学概论》课件
传媒与社会影响
传媒的种种行为和模式会对社 会产生各种影响。
第五章:传播与技术
1
传媒与互联网
2
互联网对传媒带来的变革是历史性的。
3
传媒与用户体验
4
传媒要不断提升用户的体验,才能保 持竞争力。
新技术与传播
新技术不断涌现,对传播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传媒与数字化
第二章:传播理论
认知一致理论
了解认知一致理论有助于理解信息接受和传 播的过程。
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是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社会比较理论
社会比较是人类行为和情感调节系统的基础。
媒介效应理论
媒介效应理论研究了媒介对人们看世界的影 响。
第三章:传播与文化
1
文化障碍
2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存在文化交
流的障碍。
传播学概论
本课程是传播学领域的入门课,涵盖了传播学的基础、理论、文化、社会、 技术以及媒介批评等内容。
第一章:传播学基础
传播过程模型
了解传播过程模型是理解信息 传播的起点。
传播媒介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媒介对信息的传递 和传播起到不同的作用。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过程中最 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数字化是现代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六章:媒介批评
媒介伦理
媒介伦理是媒介从事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
媒介政治正确
媒介在报道新闻和事件时,需要遵守政治正 确的原则。
媒介道德
媒介道德是指媒介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需 遵守的道德规范。
网络文化与媒介批评
网络文化的出现,给媒介批评带来了新的挑 战。
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课件
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与发展历程
学科背景
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起源于 20世纪初的美国,其发展受到了心 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 影响。
发展历程
传播学经历了从初创期、成型期到发 展期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学科体系。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经验学派
以实证主义为研究方法,强调对 传播现象的客观分析和经验验证 ,代表人物有拉斯韦尔、霍夫兰
01
通过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环境影响传播
02
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等环境因素对传播内容和方式
产生影响,制约信息的流动和传播效果。
传播与社会稳定的互动
03
传播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整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社会的稳定也为传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电视的特点
以视频为主要传播手段,信息传递速 度快,覆盖面广,但需要特定接收设 备。
互联网的特点
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 可以随时随地访问。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01
02
03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 的发展,新媒体技术逐渐 兴起。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出 现了许多新的媒体形态和 传播方式。
01
02
03
04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 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
发展。
《网络安全法》:保障网络安 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
安全、社会公共利益。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 理暂行规定》:规范计算机信 息网络国际联网及其相关活动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 定》:加强对互联网新闻信息
文化传播学课件 第一章 文化与文化传播
(2)伯明翰学 派(文化研 究):R·威廉 斯、S·霍尔, 上层建筑和意 识形态
28
(3)意识形态 “霸权理论”
29
(4)哈贝马斯 批判理论:综 合的合理性
30
文化传播学
第一章
传播学: 1、理论:网络、思想、影视、
大众 2、应用:政治、经济、文化、
区域
2
第一节 文化
一、界定 1、定义:余英时——160多种 (1)广义:人类社会历史实践
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
3
(2)狭义:社会 的意识形态,以 及与之相适应的 制度和机构。
2、属性: (1)整体性(社
会生活模式)
4
(2)阶级性(阶 层)
(3)民族性 (4)区域性:大
河、海岸、森林
5
(5)稳定性 (6)流动性 (7)历史连续性 3、构成 (1)物质文化:前
提、基础,最活 跃,最易变动
6
(2)制度文化: 协调、保证,中 介环节,最敏感 最具弹性
7
(3)精神文化: 核心与根本,最 核心最稳定、最 不易变动
三、文化传播Βιβλιοθήκη 161、定义: (1)文化传播:人
们社会交往过程 产生于社区、群 体及所有人与人 之间共存关系之 内的一种文化互 动现象。
17
(2)文化 传播学: 研究社会 文化信息 系统及其 运行规律 的科学。
18
2、特征 (1)社会性 (2)目的性 (3)创造性
19
(4 )互动性 (5)永恒性 (6)开放性 (7)多元性 (8)融合性
8
4、功能 (1)传播 (2)认知 (3)教化 (4)协调
9
(5)创新 二、分类 1、内容: (1)高雅文化—
《传播学教程》课件
新媒体的兴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兴起并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对 传统的大众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众传播与新媒体的关系
大众传播与新媒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了大众传播的变革和创新 ,而大众传播的理念和经验也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产物在美国诞生。
传播学综合吸取了社会科学、人 文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 的“问答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传 播业迅速成长起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
传播媒介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
刻板印象
人们可能对其他文化持有刻板印象,这可能导致偏见和误解,影响信 息的准确传递。
跨文化传播策略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如培养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 交流能力、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使用翻译和文化适应等手段。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是指跨越国界的传播活动,包括国家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媒体的公共关系与危机传播
分析媒体在组织形象塑造、危机应对 和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05
跨文化传播
文化与传播
文化定义
文化是一个社会或群体共享的观念、信仰、习俗、行为和 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传播定义
传播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信息、知识和意义被传 递、接收和理解,以实现个体、组织或国家之间的互动和 交流。
传播学基础教程课课件
03
传播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传播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及发 展趋势,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网络公司等从事信息采集、 加工、发布和管理工作。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的思想 家和哲学家已经开始探讨信息传递和影响的问题。
在20世纪初,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更加 关注信息传播的效果和影响,从而推动了传播学的形成和 发展。
品牌认知度
衡量受众对品牌的认知程度,通常通 过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等指标来评 估。
广告效果
衡量广告的传播效果和营销效果,通 常通过广告收视率、广告点击率、销 售额等指标来评估。
05 传播与社会
总结词
传播与文化相互影响,文化通过传播得以传承和发展,传播 也塑造了文化的面貌。
物 质的总和,它通过传播得以传承和发展 。传播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传递 了文化的各种元素,还塑造了文化的面 貌和形态。在传播过程中,文化被选择 、强调、重构和再创造,从而形成新的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媒介形式和传播方式相互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
信息传播生态。
04 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理论
01
02
03
04
子弹论
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抗拒的 强大力量,受众只是被动接受 媒介信息,没有选择的余地。
有限效果论
认为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 的,受众具有主动选择和过滤
信息的能力。
适度效果论
人工智能与信息传播
1 2
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信息过滤、内容推荐、语 言翻译等方面,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果, 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文化传播学课件1第一章文化传播学导论
第一章 文化传播学导论
01 基本概念与核心议题 02 文化传播的功能与意义 03 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核心议题
•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英文为“communication”,有传播、交流等多种含义。一般我们在使 用这个概念时,多指“信息”从“信源”出发,经由渠道到达“信宿”。早期,传 播概念强调的是,信息的单向传递和意义再造。但作为一个开放性词汇,“传播” 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事实上,除了单向度的传播与分享之外,传播的另外一层 含义就是,“双向的或共同的互动交流机制”。就实践层面而言,“传播”就是人 类运用符号并经由媒介来交流信息、传递感情和交流意义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知识链接
• 初级群体-广场舞大妈 :
“Dama”,又称“广场舞大妈”、“中国大妈”,本意是指那些 热情冲动、精力充沛,但有时也会盲从算计的离退休女性群体。 她们形成文化体公共体的方式,比较特殊。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 初级群体,“Dama”有某种非组织关联,其成员间情感色彩浓厚。 在演变过程中,这一初级群体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准组织结构形态。 “领舞者”在这样的群体中起着结构形塑的重要作用,“口信约定” 是广场舞大妈沟通信息的主要方式。这一群体的社会影响力,甚 至国际认知度都在增强。2013年4至6月,国际金价下跌,许多中 国消费者纷纷抢购黄金,其中包括“中国大妈”这个特殊的社会 群体。她们甚至被称为“影响全球黄金市场的一支主力军”。不 过,《华尔街日报》在专门创造并推广“dama”这个概念时带有 一定的贬义。他们认为,“中国大妈”是擅长利益计算但缺乏能 力眼光的社会群体。
传播学(全)PPT课件
22
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 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
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 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 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 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
10
6、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
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 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 研究。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 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 体和双向研究。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 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 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 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概论
教材:邵培仁《传播学》 修订版
面向21世纪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绪论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的定义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 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
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
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4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 “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 “宣”、“扬”等。通常,“传”是纵横地传播,“播”是 广泛地传播,“布”是伸展地传播,“流”是连续地传 播,“宣”是庄重地传播, “扬”是宏大地传播(黄金贵, 199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言: 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比经济状况差的人
更愿意去接触某类特定的信息(特别是关于 公共事务和科技新闻的信息)
三个研究的探索
传播学课件1
研究一
收听罗斯福总统一次重要演讲的受众的社会经济状况细分图
结论:当所处的经济状况↓,受众数量随之↓ ——为知识沟假说提供了一些依据:社会经济状况
• 对堪萨斯的威奇托市收看市政府会议的观众进行 调查:都是些什么人收看,知识沟是否会扩大? (Sharp,1984)
传播学课件1
• 夏普(Sharp)发现: • 1、低文化、低收入、少数民族的人们和境遇好
的人们一样喜欢看该节目——知识沟没有扩大
• 2、这类电视节目(市政府会议)的观众往往是 那些与该社区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人。这类人在高、 低社会经济状况层次中都有,而数量孰多孰少, 难分伯仲。
传播学课件1
知识沟假说的改进
• 研究缩小甚至消除知识沟的条件:对明尼苏达州15社区做 了关于知识与其他因素关系的调查(蒂奇纳、多诺霍和奥 利恩,1975) 对知识沟假说的修订:
• 1、当人们感到在某个地方议题上存在冲突时,对该议题的 知识沟可能会缩小。
• 2、在多元化的社区里,由于各色各样的信源,知识沟有扩 大的趋势;而在同质性的社区里,人们的信息渠道虽不正 式但相同,因此知识沟扩大的可能性较小。
较差的人较少去听演讲,因此对该演讲的内容也就不 甚了解
传播学课件1
研究二:有关1976年总统选举的研究
结论: 1、最愿意观看大选辩论的往往是较积极参与政
治的人,且他们通常都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人。 2、辩论的结果使得原来知识储备较好的人能获
得更多的信息,知识储备较差的人则所获甚 少。 ——支持知沟扩大的假说
目的孩子
传播学课件1
• 知识沟的扩大或缩小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 1、也许当一个群体浸润在充足的信息之中时,知
识沟就可能消失殆尽——信息量; • 2、也许妇孺皆知的社会名流参与信息传播也有助
于该议题获得更广泛的关注——传播者。
传播学课件1
汪达和埃利奥特:公众对艾滋病知识的调查
(利用篮球明星约翰逊宣布他HIV呈阳性事件)
• 3、当一个问题对本地的人们有迅捷且强烈的影响时,知识 沟就很容易缩小。 ——一个议题引起社会关切的程度是一个重要变量。 若如是,知识沟就有希望缩小甚至消除。
传播学课件1
其他证据:卡茨曼(Katzman)对《芝麻街》的分析
1、对于经常收看该节目的孩子来说,知识沟的缩小越来越明显
2、进步得分:家境贫困、经常收看该节目的孩子﹥家境好、不经常看节
• 3个有可能起作用的因素:
• 1、人们高度利用艾滋病的信息;2、媒介对约翰逊 声明的广泛宣传;3、著名体育明星发表声明这事本 身具有的戏剧性。
• 预计:在高低文化程度的公众之间,有关艾 滋病的知识沟将缩小而非扩大
• 研究证实:
• 1、紧接着约翰逊声明之后,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在该 事件中获得的艾滋病知识不相上下;
传播学课件1
表13.2:家境贫困与富裕的孩子收看《芝麻 街》成果得分情况比较
• 结论: • 1、比较Q1、Q2、Q3前三个四分位数,每一
个四分位数中,家境富裕的孩子成果得分 ﹥家境贫困的孩子——知识沟可能会扩大 (适用于前三种情况) • 2、Q4情况有所不同——知识沟可能会缩小 (适用于经常收看该节目的人 )
• 2、低文化层次的人对艾滋病知识的增长幅度更大— —低文化层次的人赶了上去。
传播学课件1
•缩小
• 电视对消除知识沟有独到的作用,即使不能完全 消除,至少能抑制知识沟扩大
• 有线电视直播市政府会议及其他活动,旨在让政 府活动更公开透明,意味着电视直播为市民参政 提供了一个新渠道
传播学课件1
《芝麻街》(Sesame Street)
• 1969年初创,由义务教育团 体Children‘s Television Workshop(CTW)制作, 在美国国家教育电视台播出 播出,它的产生基于对缺乏 儿童教育类节目的担忧,旨 在提高儿童早期教育。
• 电视制片人Joan Ganz受到 卡耐基研究院(the Carnegie Institute)的资助 开始了对儿童电视的研 究,)。《芝麻街》长期以 来一直是其最重要的研究对 象之一,这个工作室的最终 目的是要为儿童制作出寓教 于乐的电视节目。
• 分析数据:每户家庭中家长文化程度的高低与收看 《芝麻街》节目多少之间的关系(从收视情况研究)
传播学课件1
数据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收看该节目的 次数越多
——结论:数据的隐含意义在于,在不同经济收 入或文化层次的群体之间,试图以《芝麻街》节目缩 小知识沟极为困难
传播学课件1
从收视效果研究(Katzman,1974)
• ——个人动机(individual motivation)是寻求信息
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当寻求信息的动机非常强烈的时候, 知识沟会缩小而非扩大。
传播学课件1
• 《芝麻街》创作人员的回应:节目宗旨不 是用于缩小不同家境的孩子之间的知识沟, 而是让所有孩子均有一个良好的学前准备。
• 事实:《芝麻街》成功并经久不衰,每周 有110多万户美国家庭观看,世界上83个国 家有本国语言版
• ——《芝麻街》达到了“提高整体知识水 平”的目的,无论它是否缩小知识沟
传播学课件1
• 第一年报告
1、表明主要收视对象是城市里贫困家庭的孩 子。
2、申明《芝麻街》有助于缩小富裕与贫困家 庭孩子之间的知识沟。
质疑
传播学课件1
《芝麻街》
• 学者库克及其同事对《芝麻街》制片人收集的节目 评估数据作分析,反驳以上结论(《重游<芝麻街>》 (“Sesame Street” Revisited,Cook et.,1975)
传播学课件1
研究三:威斯康辛州西艾利斯市能源问题的固定样 本研究(R.J.Griffin,1987)
文化程度
高低
获知能源问题的渠道 报纸 电视
启示:有关能源或类似的复杂问题,信息活动的策划者 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受众选择不同的媒介。
——印证了多纳赫和奥里恩(1970)列出的5种“可 能导致知识沟的因素”之一:社会经济状况好或差的人 在传播技能上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