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ppt课件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媒体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在社交媒体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学者2.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图片展示法:展示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历史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第三章:传播学的核心理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传播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理论的问题小组报告:学生分组汇报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第四章:传播学的研究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4.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问题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传播学研究的设计稿第五章: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传播学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中的作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第六章: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使学生掌握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社交网络的类型和特点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的关系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互动讨论法:学生分享个人社交网络经验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人际传播和社交网络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第七章:大众传播与媒体影响力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媒体在传播中的影响力7.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媒体的影响力及其作用机制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媒体事件的影响力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大众传播和媒体影响力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第八章: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和意义使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方法8.2 教学内容文化传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重点关注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以及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
传播学ppt课件全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一、语言传播革命 二、文字传播革命 三、印刷传播革命 四、电子传播革命 五、网络传播革命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 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 1、单向传播模式(五W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
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 效果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丹斯螺旋模式
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
德弗勒传播与反馈模式
格伯纳传播总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 二、传播的个人功能 三、传播的组织功能 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 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 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
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 运行。
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
重要概念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 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
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 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 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交叉学科。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1、研究现状 2、未来趋势 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 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 型。 –加速度发展趋势。 –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19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1、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
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 长久保存信息。 – 长距离传递信息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
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16
印刷传播时代
发表了印刷,民主就是不可避免的。
9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10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从动物传播到 人类传播
• 人类传播的发 展进程
• 信息社会与信 息传播
动物传播
•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人类传播
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继承的; • 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11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 先天的本能行为,非后天的复杂学习 – 条件反射原理。
12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 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大众传播学》课件
大众传播学的历史背景
总结词
起源于19世纪末的传媒发展
详细描述传媒手段逐渐普及,人们对传媒的 信息传递和影响开始关注和研究。
大众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经历了初期发展、学科建立和多元化发展三个阶段
详细描述
大众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初期发展、学科建立和多元化发展三个阶段。初期发展阶段主要 关注传媒手段的普及和应用,学科建立阶段则开始系统地研究传媒的信息传递规律和影响,多元化发 展阶段则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
VS
功能
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 、提供娱乐。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传递信息
大众传播通过传递新闻、知识等信息,帮助人们了解社会 动态和外部世界。
01
引导舆论
大众传播通过报道和评论等方式,影响 公众对特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进而引 导社会舆论。
02
03
塑造文化
大众传播通过传播各种文化产品,如 电影、电视节目、书籍等,影响人们 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文化素养。
02
大众传播的媒介与形式
大众传播的媒介
1
大众传播媒介是指能够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载 体或工具,包括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大类。
2
印刷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其优点是信 息量大、深度高、易于保存和携带。
3
电子媒介则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其优点 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
大众传播的形式
大众传播媒介与形式的关系
大众传播媒介与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媒介的选择会影响传播形式的表现和效果,而传播形式的创新也会促进媒 介的发展和变革。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的涌现,大众传播媒介与形式的 界限逐渐模糊,二者之间的融合成为发展趋势。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概论
.
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米德(1863-1931) 芝加哥学派的二号领袖人物,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的创
始人之一。 主要影响在课堂教学。 提出主我和客我理论,以及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和
社会自我理论。 后人整理出版《精神、社会与自我》
19
Hale Waihona Puke ●李普曼(1889-1962) 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自由与新闻》、《舆论》 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 作),马恩把 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
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
的开始。 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技术。 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威纳出版《控制论》,几乎同时,贝尔实验
室的香农提出他的《信息论》。 1、香农(1916-)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美国传播学家坎贝尔指出,信息论是 一位工程师的发明。这位工程师就是香农。 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 系统提出信息论观点。 香农认为何谓信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 性和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型式表现出来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 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264)
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课件
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与发展历程
学科背景
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起源于 20世纪初的美国,其发展受到了心 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 影响。
发展历程
传播学经历了从初创期、成型期到发 展期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学科体系。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经验学派
以实证主义为研究方法,强调对 传播现象的客观分析和经验验证 ,代表人物有拉斯韦尔、霍夫兰
01
通过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环境影响传播
02
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等环境因素对传播内容和方式
产生影响,制约信息的流动和传播效果。
传播与社会稳定的互动
03
传播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整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社会的稳定也为传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电视的特点
以视频为主要传播手段,信息传递速 度快,覆盖面广,但需要特定接收设 备。
互联网的特点
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 可以随时随地访问。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01
02
03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 的发展,新媒体技术逐渐 兴起。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出 现了许多新的媒体形态和 传播方式。
01
02
03
04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 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
发展。
《网络安全法》:保障网络安 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
安全、社会公共利益。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 理暂行规定》:规范计算机信 息网络国际联网及其相关活动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 定》:加强对互联网新闻信息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件:传播效果研究
(二)“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
❖ “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 “说明”,这种“说明”就像事先接种 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 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三)“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 中”
❖ 一般结论: (1)在论题和论旨比较复杂的场合,明示结论比不下结论
效果要好; (2)在说服对象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的场合,应该
说
效
服
果
效
果
时间
时间Leabharlann (二)“休眠”效果❖ 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 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 眠”状态。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信源与内容联系的记忆逐渐淡 漠下去,由信源居主导地位的可信性效果趋于减弱或消 失,内容本身的说服力才能较完全地发挥出来。
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研究
❖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 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 ❖ (一)什么是传播效果
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 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
❖ “传播流”研究的缺陷: (1)在认知、态度和行动这三个效果层面上,“有限
效果论”只探讨了后两者而忽略了大众传播在人们 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2)它只考察了具体传播活动的微观、短期的效果, 而忽略了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综合的信息活动所 产生的宏观的、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效果。 (3) 过分强调大众传播效果的“有限性”会给传播 实践带来某些消极影响。
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 的影响,但从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 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传播学教程ppt 全书
口语传播时代
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 • 语言传播的深远意义:
• 口语的特点:最基本、最重要、最常 (通)用、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 口语的局限性:近距离传播;记录性差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 播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文字传播时代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 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三、社会信息传播的基本特点 (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 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 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 是一种系统。
人类传播 • 传播 社会传播
• 象征性社会互动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 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信号与象征符
符号 (sign)分为信号(signal)和象征符 (symbol)两大类。 “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 表象的载体。” 具体而言,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 果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 号。 (2)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 固定对应关系。
施拉姆
二、传播与信息 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 或关系的东西都叫信息。信息可分为物 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信 息是指跟人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传播学教程》课件
新媒体的兴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兴起并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对 传统的大众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众传播与新媒体的关系
大众传播与新媒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了大众传播的变革和创新 ,而大众传播的理念和经验也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产物在美国诞生。
传播学综合吸取了社会科学、人 文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 的“问答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传 播业迅速成长起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
传播媒介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
刻板印象
人们可能对其他文化持有刻板印象,这可能导致偏见和误解,影响信 息的准确传递。
跨文化传播策略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如培养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 交流能力、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使用翻译和文化适应等手段。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是指跨越国界的传播活动,包括国家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媒体的公共关系与危机传播
分析媒体在组织形象塑造、危机应对 和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05
跨文化传播
文化与传播
文化定义
文化是一个社会或群体共享的观念、信仰、习俗、行为和 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传播定义
传播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信息、知识和意义被传 递、接收和理解,以实现个体、组织或国家之间的互动和 交流。
传播学(全)PPT课件
22
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 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
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 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 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 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
10
6、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
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 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 研究。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 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 体和双向研究。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 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 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 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概论
教材:邵培仁《传播学》 修订版
面向21世纪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绪论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的定义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 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
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
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4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 “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 “宣”、“扬”等。通常,“传”是纵横地传播,“播”是 广泛地传播,“布”是伸展地传播,“流”是连续地传 播,“宣”是庄重地传播, “扬”是宏大地传播(黄金贵, 199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所呈现的传播学意义
微博用其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快速发布最新消息、声话图文并茂还原 事件本貌、评论自由反馈迅速),集合意 见,给相关政府部门以强大的民意信息, 引起官方重视,敦促有关部门合理解决事 件,增强执行过程的公开透明。
“微博打拐”,更是用传播维护了人间正 义。
.
参考书目
1、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3、邵培仁著:《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 月; 4、胡正荣著;《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年9月; 5、[美]沃纳.赛佛林等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 用》,郭镇之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 6、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 2005年。 7、[美]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一种传记 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3月。
.
教授微博发起解救乞讨儿童行动 社科院教授于建嵘由家长来信收到启
发,1月26日他正式开通了“随手拍照解救 乞讨儿童”微博。于建嵘呼吁博友见到街 头乞讨的儿童时拍照或录像,连同时间、 详细地点等发布到这个微博上。
.
公安部门关注 各地公安部门也对网民们的打拐热情
予以积极回应。公安部在其官方微博上称, 已经要求各地警方马上联合城管、民政等 部门对本地乞讨儿童进行清查
.
第一,传播学直接起源于大众传播的兴盛; 第二。传播学的研究大多发端于大众传播 的运行; 第三,传播学的理论主要适用于大众传播 领域。 所以,很多时候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往往 说的就是一回事。
.
三、传播学的社会功能 作为社会科学,传播学研究的焦点始终是 人以及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 传播学也探讨信息技术,但它并不从事纯 粹的技术开发。 传播学所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社会影 响问题。
传播学
授课教师 李忠昌 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
.
教学大纲
一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课时
二 传播学的创立与发展 3课时
三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2课时
四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课时
五 传播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3课时
六、传播与符号3课时
七、认知心理与传播 5课时
八、人际传播
4课时
.
九、大众传播 3课时 十、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3课时 十一、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4课时 十二、 大众传播的受众 4课时 十三、传播效果研究 4课时 十四、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6课时 十五、复习答疑3课时
.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
一、传播学的性质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的科学。 它分为三个层面:自然科学的层面,研究 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技术性问题; 社会科学层面,研究揭示社会信息及其传 播的规律性问题; 人文科学层面,思考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 价值性问题。
.
传播的技术、规律和意义均属于传播学的 研究范围。
.
大众传播不仅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影响着 我们的态度,而且还是我们了解许多社会 活动的重要途径。
.
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关系
.
传播学是一个总的学科名称,而大众传播 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传播学除了研究大众传播,还涉及广泛的 人类传播活动的领域,如组织传播、人际 传播、广告传播等。在传播学保罗万象的 探讨中,大众传播始终居于主流。
.
二、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
人类传播形式主要有五种: 1、自身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 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
.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接 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主要指家庭、亲友、社交 圈、阶层、世代等自然发生的社会群体的 传播 。 4、组织传播:具有执行特定功能的社会组 织系统的传播活动。 5、大众传播: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 表的大众媒介构成的社会信息系统。
.
如: 大众怎样从大众传播媒介中获取知识和信息。 大众传播在人们形成世界观的过程中扮演了什
么角色? 领导人的电视形象就等于大多数观众所知道的
“那个人”。(虚拟现实世界) 大众传媒对现代社会中的民主的操纵和控制。
.
作为应用科学,传播学应该为发现和解决社会传 播实践中的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方法。 如:
对传播效果的强调重点由改变(比如,态度改变 和行为改变)转向重构(建构关于对事件的图解 或模型,或者对真实的社会建构)
因变量由态度(对一个对象或反对或支持的评价) 向认知(关于一个对象的知识或信念)转变。
.
媒介环境变化带来的理论问题
新的传播媒介是怎样改变知识的本性的? 新的传播媒介是怎样改变人类思维本性的?
间的界限。
.
2、互联网的出现对人类互动的传统形式提出 了挑战和威胁。 人肉搜索 网络生活(既是现实的,也是虚拟的) 微博 还有许多……………..
.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网友拍乞讨儿童照片 一个新的微博正式开通,微博页面的
头像是一个六岁的乞讨男孩,他名叫杨伟 鑫,一年半前被拐卖后,腿被打断、沿街 乞讨,网友拍下他的照片后发到网上,被 她的母亲辨认出来。
.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
传播的定义 它是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
统的运行,它既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 又是一种人际间的关系。
.
传播的特点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 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 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 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要以符号为中介,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 读的过程。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
信息的本质 信息论的创立者香农认为 ——信息就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 的内容。
.
信息就是事物以及事物间的差异与变化。 有差异有变化,就有信息;差异越大变化 越多,信息就越丰富。如古代社会和现代 社会。 信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 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于变化趋势;就人类传 播而言,信息是消除事物中或事物间任何 不确定性因素的东西。
.
课堂讨论题: 1、当代媒介环境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新的媒介环境对传统的新闻业有
哪些影响?(“艺术人生”等访谈、脱口 秀节目)
.
什么样的传播方式可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受众调查)
一个国家如何塑造自己良好的国际形象?
.
四、传播学的学科地位
作为一门学科来讲,传播学还很粗糙,许多基 本的概念与范畴还不确定,不少理论与学说还不 成熟,尤其是学科的体系与框架既不完整,更不 严密。
传播学是否已经成为独立而正规的学科,这是 一回事;它是否应该成为这样的学科,则是另外 一回事。也就是说,传播学虽然还没有成为一门 “学”,但它理应成为一门学。
传播和信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
(二)信息的本质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 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化和发展。 物质——物质的能量——信息 与传播现象既存在于无机界又发生在有机界,既 有动物传播又有人类传播的情形一致,信息也可 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 传播学研究的是社会信息。社会信息不同于大千 世界其他信息的地方在于,它是符号和意义的载 体统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如“粉丝”
.
传播理论的目标:
解释大众传播的效果 解释人们用大众传播来做什么 解释用大众媒介学习的机制 解释大众媒介在形成人们价值观和观点方 面所起的作用。
.
传播理论的发展趋势
更加强调大众媒介的使用。受众行为的重 要作用越来越清晰。
.
向认知科学转变。包括:
自变量由说服变量(消息来源的可信度)向表述 概念(语言的本质)和结构概念(在媒介事件中 是怎样包装和表现的)转变。
.
此外,还有发展传播、国际传播、网络传 播等。
.
传播学主要的研究领域是人际传播和大众 传播。
.
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中最古老也是最 基本的形式,一切其他形式的传播都无不 以人际传播为基础,都是人际传播的某种 延伸或变形。
.
大众传播则是现代化的、也是影响力最大 的传播类型。
特点:有组织的专业化的传播;传播对象 是广大的社会公众;采用现代化技术;传 播信息的公开性;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微博不再是一个工具,而是人类一种新的
生活方式。
.
政治生活中的例子: 日本政府篡改历史教科书是一种控制传
播的行为。 历史是人的传播的结果
.
二、传播与信息
(一)传播和信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外在方面看,传播是人类社会一种普
遍的现象、活动或行为;从内在方面看, 它则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在人类传播活动中,既不存在没有信息 的传播,也不存在脱离传播的信息。
.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着相互联系的时代,在这 个时代里全世界的人们都遵从一种单一的信息秩 序。
从个体的面对面交流,到全球范围内的流行 音乐、新闻、电影及电视节目,我们充分感受着 传播的影响。
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刻变革,带来了人 类传播工具、传播行为、社会行为的日新月异。
.
新的传播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的例子: 1、移动电话模糊了个人生活与工作之
.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传播与传播学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
一、传播现象与传播学
传播(communication)是人类的基础 性活动。
人类的传播行为与饮食男女等行为一样, 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活动之一, 是人类活动的本体。
无论如何,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着传播。
传播与生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