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案.ppt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批判学派
强调对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的批判性研究,关注媒介内容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代表人物包 括哈贝马斯、阿多诺和席勒等。
文化学派
关注媒介内容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强调对媒介文本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分析,代表人物 包括米德、詹姆斯·凯瑞和莫斯可等。
03
CATALOGUE
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理论
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
详细描述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活动。
组织传播
总结词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详细描述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正式的信息传递、会议、报告等,以及非正式 的沟通、流言蜚语等。
06
CATALOGUE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03
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源于多个领域,如信息论、控制论、符 号学、结构主义和解释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论为传播学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02
CATALOGUE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
1
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传播 现象的兴趣逐渐增加。
要点二
结构主义传播学
结构主义传播学是结构主义理论在传 播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它强调对传 播活动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规律进行研 究。结构主义传播学认为,传播活动 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同 时又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产生影响 。
要点三
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事物的内 在结构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传播学研究中,结构主义方法论被 广泛应用于对传播活动的内在结构和 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媒体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在社交媒体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学者2.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图片展示法:展示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历史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第三章:传播学的核心理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传播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理论的问题小组报告:学生分组汇报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第四章:传播学的研究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4.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问题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传播学研究的设计稿第五章: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传播学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中的作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第六章: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使学生掌握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社交网络的类型和特点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的关系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互动讨论法:学生分享个人社交网络经验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人际传播和社交网络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第七章:大众传播与媒体影响力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媒体在传播中的影响力7.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媒体的影响力及其作用机制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媒体事件的影响力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大众传播和媒体影响力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第八章: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和意义使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方法8.2 教学内容文化传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重点关注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以及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

传播学ppt课件

传播学ppt课件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 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 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 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要以符号为中介,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 读的过程。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最新课件
最新课件
36
如: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是否对社会价值观 产生影响?
人们怎样从大众传播媒介中获取知识和信息。
大众传播在人们形成世界观的过程中扮演了什 么角色?
领导人的电视形象就等于大多数观众所知道的 “那个人”。(虚拟现实世界)
大众传媒对现代社会中的民主的操纵和控制。
最新课件
37
作为应用科学,传播学应该为发现和解决社会传 播实践中的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方法。
传播学
授课教师 李忠昌 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
最新课件
1
教学大纲
一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课时
二 传播学的创立与发展 3课时
三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2课时
四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课时
五 传播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3课时
六、传播与符号3课时
七、认知心理与传播 5课时
八、人际传播
4课时
最新课件
4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传播与传播学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最新课件
5
一、传播现象与传播学
传播(communication)是人类的基础 性活动。
人类的传播行为与饮食男女等行为一样, 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活动之一, 是人类活动的本体。
无论如何,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着传播。

传播学ppt课件

传播学ppt课件
.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所呈现的传播学意义
微博用其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快速发布最新消息、声话图文并茂还原 事件本貌、评论自由反馈迅速),集合意 见,给相关政府部门以强大的民意信息, 引起官方重视,敦促有关部门合理解决事 件,增强执行过程的公开透明。
“微博打拐”,更是用传播维护了人间正 义。
.
参考书目
1、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3、邵培仁著:《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 月; 4、胡正荣著;《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年9月; 5、[美]沃纳.赛佛林等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 用》,郭镇之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 6、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 2005年。 7、[美]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一种传记 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3月。
.
教授微博发起解救乞讨儿童行动 社科院教授于建嵘由家长来信收到启
发,1月26日他正式开通了“随手拍照解救 乞讨儿童”微博。于建嵘呼吁博友见到街 头乞讨的儿童时拍照或录像,连同时间、 详细地点等发布到这个微博上。
.
公安部门关注 各地公安部门也对网民们的打拐热情
予以积极回应。公安部在其官方微博上称, 已经要求各地警方马上联合城管、民政等 部门对本地乞讨儿童进行清查
.
第一,传播学直接起源于大众传播的兴盛; 第二。传播学的研究大多发端于大众传播 的运行; 第三,传播学的理论主要适用于大众传播 领域。 所以,很多时候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往往 说的就是一回事。
.
三、传播学的社会功能 作为社会科学,传播学研究的焦点始终是 人以及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 传播学也探讨信息技术,但它并不从事纯 粹的技术开发。 传播学所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社会影 响问题。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起源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学的相关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播学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传播模式的理解和应用2.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的分析能力第三章:人际传播3.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人际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角色扮演材料:提供角色扮演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人《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大众传播6.1 教学目标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媒体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大众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媒体素材:提供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媒体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的分析能力第七章:文化传播7.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文化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文化案例素材:提供文化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文化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的分析能力第八章:危机传播8.1 教学目标理解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2 教学内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案例分析法:通过危机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危机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危机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危机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危机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策略和原则的分析能力第九章:广告与营销传播9.1 教学目标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掌握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2 教学内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案例分析法:通过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的理解程度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策略和技巧的分析能力第十章:传播学与现代社会10.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掌握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分析传播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10.2 教学内容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传播学教案》PPT课件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和框架。

传播学教程ppt全书

传播学教程ppt全书

约哈里窗格
3、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C·吉尔兹曾经给文化下 过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即“人类为 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 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 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这个定义,强 调的是文化的符号性和象征性。
现代商品的象征意义:可口可乐→青春、活 力;耐克→运动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
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信号与象征符
符号 (sign)分为信号(signal)和象征符 (symbol)两大类。
“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 表象的载体。”
(通)用、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 口语的局限性:近距离传播;记录性差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 播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文字传播时代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
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根据布鲁默的说明,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 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个基本前提是:
(1)人是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 来从事活动的;
(2)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 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 程。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18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 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 型。 –加速度发展趋势。 –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19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1、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
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 长久保存信息。 – 长距离传递信息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
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16
印刷传播时代
发表了印刷,民主就是不可避免的。
9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10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从动物传播到 人类传播
• 人类传播的发 展进程
• 信息社会与信 息传播
动物传播
•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人类传播
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继承的; • 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11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 先天的本能行为,非后天的复杂学习 – 条件反射原理。
12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 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与传播学概述PPT学习教案

传播与传播学概述PPT学习教案
第21页/共34页
对传播学的贡献
1948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叫《传播在社会中的结 构与功能》,在论文中,他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 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第22页/共34页
他提出了著名的 “五 W”模式。这个过 程模式虽然带有单向性 和直线性的缺陷,但它 明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 究的五个领域(控制研 究、内容分析、媒介研 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 究),对传播学的理论 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 要的意义。
2、传播学诞生于美国的原因
3、历史及社会环境因素 4、经济 5、战争 6、学科发展
第17页/共34页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拉斯维尔: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由五个要素构成。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Who

传播者 控制 研究
says what
说了什么which chanel通过什么 渠道to whom
第19页/共34页
四、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及创立者
1、拉斯韦尔 2、卢因 3 、霍夫兰 4、拉扎斯菲尔德 5、施拉姆
第20页/共34页
一、拉斯韦尔:5W模式
生平—— Harold Deight
Lasswell 1902年-1978年,生于美
国。是美国现代政治科学 的创始人之一,1926年在 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后在芝加哥大学和耶鲁大 学任教。
第27页/共34页
四、拉扎斯菲尔德 :二级传播
生平——Pawl F -Lazarsfeld 1901-1976年,生于维也纳,
奥裔美籍著名社会学家。曾 获数学博士学位,后来对社 会心理学和传播研究产生兴 趣,并作出突出贡献。
第28页/共34页
对传播学的贡献
提出了“两级传播”与 “舆论领袖”的概念。

传播学第二章PPT

传播学第二章PPT

• • • • • • •
自我传播表现为: 自言自语 独立思考 扪心自问 自我剖析 自我反省 写日记等
• 内向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 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既有传播的一般特性,又有自身特性。
• 二、人际传播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借助语 言和非语言符号进行互通信息的传播。
人际传播与人内传播紧密相连,但 又与人内传播不同,这表现在人内传播 是一个行为主体(个人)内部的信息活 动,而人际传播这是两个行为主体之间 的信息活动。 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 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是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基础。
印第安人的绘画(象形字)
印第安人的图画文字(表达抽象的概念)
中国秦墓竹简
Hale Waihona Puke 人类的早期传播媒介 古埃及泥版书 古埃及纸草书画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 1、克服语言的转瞬即逝性,信息能够 长久保存。 • 2、文字打破了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 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 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组织传播的方向
1、自上而下 2、自下而上 3、水平 4、内外之间
组织传播的形式
1、自上而下:布置工作、发布命令和指令、召开 会议等 2、自下而上: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 议等 3、水平:工作交流、信息协作等 4、内外之间: 信息输入与输出 输入:市场调查、计划部、营销部 输出:CIS企业识别系统、广告、公关宣传
• 分类: • 面对面 • 借助媒介
• 特点:
•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 灵活。 • 人际传播的规定性不强、随意性较大。 • 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 高。 • 人际传播的保密性强。 • 人际传播具有覆盖面窄、易变形、多数流 于记忆等不足。

《传播学教程》课件

《传播学教程》课件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 产和传播活动。
新媒体的兴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兴起并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对 传统的大众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众传播与新媒体的关系
大众传播与新媒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了大众传播的变革和创新 ,而大众传播的理念和经验也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产物在美国诞生。
传播学综合吸取了社会科学、人 文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 的“问答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传 播业迅速成长起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
传播媒介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
刻板印象
人们可能对其他文化持有刻板印象,这可能导致偏见和误解,影响信 息的准确传递。
跨文化传播策略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如培养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 交流能力、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使用翻译和文化适应等手段。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是指跨越国界的传播活动,包括国家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媒体的公共关系与危机传播
分析媒体在组织形象塑造、危机应对 和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05
跨文化传播
文化与传播
文化定义
文化是一个社会或群体共享的观念、信仰、习俗、行为和 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传播定义
传播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信息、知识和意义被传 递、接收和理解,以实现个体、组织或国家之间的互动和 交流。

传播学(全)PPT课件

传播学(全)PPT课件
总之,传播学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缘 地带的并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新兴独立学科。
22
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 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
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 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 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 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
10
6、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
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 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 研究。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 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 体和双向研究。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 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 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 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概论
教材:邵培仁《传播学》 修订版
面向21世纪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绪论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的定义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 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
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
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4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 “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 “宣”、“扬”等。通常,“传”是纵横地传播,“播”是 广泛地传播,“布”是伸展地传播,“流”是连续地传 播,“宣”是庄重地传播, “扬”是宏大地传播(黄金贵, 199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美]威尔伯·施拉姆 /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 新华出版社 1984年;
2、[美]罗杰斯:《传播学史》,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年;
3、[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 《大众传播理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
4、[美]洛厄里/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的里程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0、沙莲香:《传播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年;
11、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年;
第一讲: 传播学教学和研究领域概况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人际传播 技术连接的传播(电信) 大众传播 计算机连接的传播 组织传播 广告传播
传播学研究的“实物客体”
媒介技术的视角
来源(Quelle):Puerer 1998:29
传播者研究——媒介生产者 内容研究—— 媒介内容 媒介研究—— 媒介结构、组织形式和பைடு நூலகம்能 受众研究—— 读者、听众、观众
媒介使用行为 效果研究—— 个体和社会可以觉察到
的媒介影响
历史的视角 媒介史和传播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
待和需要:受众研究; 大众媒介对知识、态度、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效果研
究;
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主要学派
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1、信息论——香农(Shannon, 1916-)
▲信息的概念 ▲《传播的数学理论》-1948年
信息 信号 信号 信息 信源 编码 信道 译码 信宿
噪声
2、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 ▲ 《控制论》 ▲ 反馈论 3、系统论(System)
Telebanking, Telelearning, Telespiele); 对话服务:远程医疗;
邻近专业的区别
传播学——普遍的视角 (含人际传播和私下的传播); 大众传播学——技术连接的传播; 公众传播学(Publizistikwissenschaft)——(德语区)
重点在媒介制造的公众; 新闻学——新闻业和公共关系,以职业为方向,强调实践; 媒介学——德语区(Medienwissenschaft); 英语区
报刊(报纸、杂志等) 广播电视 “新媒体”(多媒体、在线传播等) 电影/影院和音像 家庭电子存储媒体 公共关系 广告 公众
题外话:多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电信、娱乐电子和媒介产业的 融合;
多媒体应用使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和数据成为一 个整体;
“新”的互动媒体:因特网和WWW; 数字互动电视; 在线传播;离线传播(CD-Rom); 数字储存媒体; 分发服务:(Pay per channel, Pay per view); 调用服务:(Video on Demand, Homeshopping,
(Cultural Studies)语言学和文化学把媒介也作为自己的 研究对象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强调定性分析。
传播学的教学和研究领域
哲学-人类学的视角
社会学视角 传播-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历史的视角 传播史
语言学的视角 语言和传播
传播学 传播者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 传播教育学视角
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传播政策的视角
传播信息(例如,宣传信息和报纸社论)的方法论;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宣传分析已被纳入传
播研究的一般体系之中; 2、卢因(Kurt Lewin, 1890-1947)——勒温(又译) ▲ 把关人(Gatekeeper)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 主讲:肖弦弈
传播学
基础、方法和应用
主讲:肖弦弈
课程名称:传播学(communication science) 时间:2-h-week Mo. 18:00-19:50 总学时:34 地点:南一(214) 教学目标:这是传播学的入门课。本课程将系统 介绍传播学的教学和研究领域;让学生初步了解 传播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理论发展和实践 应用, 并初步具备传播学科研的能力。
教学方式:讲授
考试:作业/50%; 闭卷考试/50%; 考试时间:第18周 教学内容:
1、传播学的教学和研究领域概况(4h) 2、基础、理论和模式(4h) 3、媒介系统:结构、经济学和规制(4h) 4、传播者:新闻业和公共关系(4h) 5、媒介:使用和效果(4h) 6、媒介内容(2h) 7、因特网作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2h) 8、传播学研究方法(4h) 9、实践应用(4h)
经济学的视角
媒体经济学;大众媒介的经济基础;媒介竞争、 媒介企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基础;
教育学的视角 媒介知识的介绍;大众媒介作为教学对 象
语言学的视角 语言和大众媒介
问题的提出
政策、法律和经济的框架;媒介技术的基础;大众传 播在此条件下得以实现:媒介与社会;
媒介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发展:媒介研究; 媒介信息的生产过程:传播者研究:PR和新闻业; 大众媒介制造的媒介现实:内容研究; 大众媒介的受众,媒介使用的结构和模式,受众的期
5、[美]萨默瓦/波特:《跨文化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7、陈卫星:《传播的观念》, 人民出版社 2004年;
8、李彬:《传播学引论》, 新华出版社 1993年 ;
9、胡正荣:《传播学总论》,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年;
▲ 系统的结构 ▲ 系统的功能 ▲ 方法论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者
1、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 1902-1980) ▲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5W(Who,What,Whom,What channel, What effect) 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 开创了内容分析方法,实际上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
和社会背景) 哲学/人类学的视角 传播作为人类存在和个体发展的基本前提 社会学的视角 传播和大众媒介在社会一体化上的意义; 大众传播导致的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传播和媒介对个体的影响;知识、态度/意见、 情感(情绪)和行为方式领域的影响;
政治学的视角
传播和媒介政策;政治和大众媒介的关系;大 众媒介法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