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_三曹_

合集下载

魏晋文学之三曹

魏晋文学之三曹

魏晋文学之三曹横批:建安风骨上联:三国三曹三父子;’下联:一歌一赋一诗书。

三曹开创“建安文学”新风,史称“建安风骨”一、建安文学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在位时候的年号(189-220)烽火连天战不休,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文人创作的高潮。

建安风骨:悲凉慷慨、刚健有力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二、曹操1、简介: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魏武帝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本姓夏侯,字孟德。

小名阿瞒,一名吉利,汉人,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县)人,出生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

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故改姓曹。

2、事迹:三站徐州: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

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部将魏续、宋宪等生擒吕布谋士陈宫归降曹操。

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

曹操将吕布、陈宫、吕布部将高顺等人处死,收降吕布部将张辽、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官渡之战: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兵10万南下。

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

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

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

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

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

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

曹操纳其言,派兵袭击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内)粮囤,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屯粮。

消息传来,袁军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

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

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

官渡之战后,曹操缴获了袁绍大量的图书、资料、文件、书信,就发现其中有自己人写给袁绍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背叛的证据,应该把它拿出来,一个个按图索骥,把那些叛徒、有二心的都揪出来。

建安风骨简述

建安风骨简述

建安风骨简述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建安风骨的定义与特点
二、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
三、建安风骨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一、建安风骨的定义与特点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文学风格,主要出现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

建安风骨是以汉末魏初的政治动荡、社会变革为背景,以“风骨”为核心的文学创作风格。

它以鲜明的个性、高远的抱负、真挚的情感、刚健的文风为特点,体现了当时文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二、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
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王粲、陈群、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谢混)等。

他们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建安风骨的特点,其中以曹操的《对海而唱》、曹丕的《文祖文皇帝序》、曹植的《洛神赋》等最为著名。

三、建安风骨对后世的影响
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标准,即追求真实、刚健、富有个性的文学风格。

其次,建安风骨的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对后世文学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唐代的古文运动、宋代的诗词等都受到了建安风骨的启发和借鉴。

最后,建安风骨的许多作品成为了后世文学的典范和教材,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名词解释 糖糖韩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名词解释 糖糖韩

考研复习资料三曹:指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

他们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创作对当时的文坛有很大影响,故后人合称为“三曹”。

建安七子:指建安时期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祯七位作家,他们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其中王粲的成就最高,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因他们同居邺中,故亦称“邺中七子”。

(曹丕《典论·论文》)建安风骨( 汉魏风骨) :是指建安作家的作品内容和风格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色。

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以曹氏父子为首,包括“七子”和蔡琰,除孔融之外,政治上都倾向曹操。

这些作家大都饱经忧患,对动乱的社会现实有直接的感受。

他们都拥护曹操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有着渴望为国家实现统一而建功立业的理想和壮志。

因此,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表现统一天下的抱负,便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梗概多气、悲凉慷慨、刚健遒劲,便是他们作品的共同风格特征。

而这种内容和风格,既有着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建安文学的这种特色,被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后来唐代陈子昂所说的“汉魏风骨”,也是指此而言。

曹刘: 指建安诗人曹植和刘祯。

因他们都以五言诗在当时负有盛名,故后人将其并称。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七步诗:相传是曹植所作。

据《世说新语·文学》载:曹丕曾命曹植七步中为诗,不成则将行大法。

曹植应声便为诗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箕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后人称为《七步诗》。

五言《悲愤诗》:五言《悲愤诗》为汉末女诗人蔡琰所作。

它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长达108句,540字。

这是一篇自传性的作品,叙述了诗人在汉末军阀混战中被乱军所掠,辗转流于南匈奴,后被赎还乡,见家园残破,心情凄怆。

作品通过作者自身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同时也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

骚体《悲愤诗》:内容与五言《悲愤诗》大致相同。

曹植简介

曹植简介

曹植(公元192年—公元232年)1、简介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字子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出生与汉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县),主要作品为《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美女篇》、《与吴季重书》、《与杨德祖书》、《登台赋》、《铜雀台赋》、《吁嗟篇》等。

2、创作简介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的作品收录在《曹子建集》中。

《曹子建集》共10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

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

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

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

曹植代表作品:《七步诗》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植。

其古诗全文如下: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翻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3、曹植妻儿曹植一生娶了两位妻子,前妻崔氏,系名门之后。

其叔父崔琰曾任曹魏尚书,一度得到曹操的信任,后来因“辞色不逊”而被下狱,成为历史公认的冤案,后世一般认为这是曹操为曹丕继位清除障碍的做法。

不久崔氏又因“衣绣违制”,被曹操勒令回家并赐死。

故有人说,崔氏女的死是由于受到崔琰冤案的牵连,亦或者是曹操出于对曹植的打击。

曹植的后妻姓名不详,太和年间被封为“陈妃”,她是曹植后期生活的伴侣。

曹植人物生平简介介绍

曹植人物生平简介介绍

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轶事典故七步成诗曹植“七步成诗”的广为流传:“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于《三国演义》),然而这首诗不见于陈寿的《三国志》,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世说新语》记载着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被处死,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此诗是否为曹植所著作,至现今仍有争议。

洛神悲歌对于《文选》中的谬注,清人朱乾在《乐府正义》中鞭挞说,这篇原是曹植借“宓牺氏之女,溺死洛水为神”的传说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心境的《感鄄赋》。

鄄者,实为封地也。

好事者利用“鄄”与“甄”通,附会出《洛神赋》隐寓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妻甄氏的叔嫂恋事,不独污前人之行,亦且污后人之口。

近有学者考证出《洛神赋》的主旨是曹植悼念怀恋其亡妻崔氏女,洛神形象是崔氏女的化身。

然而两者说法皆有不妥之处,故此隐喻君臣大义说较为流行。

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云:“本篇或系假托洛神寄寓对君主的思慕,反映衷情不能相通的苦闷。

”梵呗泰斗中国本土赞呗之起源,相传为曹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境)时,闻空中天乐梵呗之声,美妙绝伦,意境深远,感悟甚深,于是将其音节纪录下来,结合《太子瑞应本起经》,撰文制音,作成了《太子颂》和《菩萨子颂》,遂成合汉曲梵音而制作梵呗之始。

六年级下古典文学知识:建安文学三曹 全国通用 PPT

六年级下古典文学知识:建安文学三曹 全国通用 PPT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 jīn),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他是政治家。在选用人才方面,他强调“唯才是举”,让很多本来家族地位很低但是 很有才华的人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他推行屯田制,兴修水利,使北方的经济得到 了很大的发展。
他是书法家。
他是文学家。尤其是诗歌好。他写的四言诗,是《诗经》之后,水平最高的。
语言古朴,气势宏伟,慷慨悲凉。
改造文章的祖师。(鲁迅)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 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曹植(192-232),字子建,生前曾为 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 王。
曹丕的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成就都很高,尤其是一首《燕歌行》,是现在看到的最早 的完整的七言诗,为后代七言诗的形成有很大的贡献。
燕歌行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鸧(qiāng)晨鸣声 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三曹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汉献帝刘协,年号建安。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和建安七子。
曹操,小名阿瞒,还有个名字叫吉利,字孟德。
他是军事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无数次战役,灭掉袁绍、吕布等等多 路诸侯,降服了乌桓、鲜卑等北方的少数民族,统一了北方。他也因为自己的战功, 被封为魏王,后来他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他就被追封为魏武帝。

古代诗歌鉴赏-简析“三曹”在诗歌创作上的各自特点

古代诗歌鉴赏-简析“三曹”在诗歌创作上的各自特点

简析“三曹”在诗歌创作上的各自特点摘要:汉末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三曹”,即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在他们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这三人在各自创作上又各具特点。

关键词:三曹苍劲有力清丽婉转悲凉豪迈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

在他的诗歌中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有军事家的豪迈壮阔,“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有文学家的深邃思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的诗歌多半是反映社会的重大问题,诗歌的主要风格是慷慨悲凉、雄劲、质朴和古直。

以慷慨、雄劲为主,出以深沉,偏胜于阳刚,在诗中直陈其慨、直抒胸臆,有一种雄浑壮阔的悲壮美。

《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以简练形象的语言,大幅度的勾画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富有深意。

曾有人评价此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同时,全诗充满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言简意赅,悲慨深刻。

曹操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富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政治家。

在《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则表现了他对人才的渴求,渴慕贤才,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心。

诗句深切的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实现统一大业的雄心。

《观沧海》中对波涛水阔、海岛耸立、草木繁盛、气象万千的描写有吞吐宇宙之势,豪迈纵横、气韵沉雄,苍劲雄浑,鲜明地体现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曹操的是个在形式上主要用四言为主的乐府古题,抒写全新的时代感受。

内容上主要有二:一是用乐府记时事,二是用乐府抒壮怀。

风格上苍劲有力,慷慨悲凉。

文学常识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

文学常识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1、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嵩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才高八斗)。

2、刘桢——《赠从弟》刘桢(180―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

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3、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与之相关诗句:①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其一)4、曹植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张旭(约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

后人誉为“草圣”5、陶渊明——《桃花源记》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

东晋田园派诗创始人《归园田居》《饮酒》伛偻、黄发:老人提携、垂髫:小孩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

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绍兴上虞区)。

南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

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6、陶弘景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北朝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学家,自号华阳居士7、吴均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诗经》对建安三曹的影响》范文

《《诗经》对建安三曹的影响》范文

《《诗经》对建安三曹的影响》篇一一、引言《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自其编纂成书以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众多的文学流派中,建安时期的文学堪称其重要的一个分支。

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创作深受《诗经》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诗经》对建安三曹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深远意义。

二、《诗经》与建安三曹的渊源《诗经》以其质朴、真实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建安三曹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汲取了《诗经》的养分,将《诗经》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三、《诗经》对曹操的影响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其诗歌风格雄浑豪放,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在创作中,曹操借鉴了《诗经》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疾苦。

同时,曹操的诗歌在表达上采用了《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诗经》中的爱国思想也对曹操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诗经》对曹丕的影响曹丕作为建安文学的重要人物,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色彩。

在创作中,曹丕深受《诗经》中抒情诗的影响,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曹丕在诗歌创作中还借鉴了《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等,使得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五、《诗经》对曹植的影响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诗歌才华横溢,被誉为“诗中之王”。

曹植在创作中充分吸收了《诗经》的艺术精髓,不仅在诗歌的抒情、描写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还在诗歌的节奏、韵律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同时,《诗经》中的政治寓意也对曹植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得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六、结论综上所述,《诗经》对建安三曹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诗歌风格、表现手法、思想内涵等方面,建安三曹都受到了《诗经》的启示和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还渗透到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追求中。

正是由于这种影响,建安文学才得以繁荣发展,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环。

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

锺嵘《诗品》评曹操的诗说:“曹公古直, 甚有悲凉之句。” 指出了曹操的诗歌感情沉郁 悲怆的特点。惟其有情,故曹操的诗读来有感人 的力量;惟其悲怆,故造成了其诗沉郁顿挫、格 高调响的悲壮气势。
曹丕(187年冬-226年 6月29日),字子桓,三 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 帝。其抒情诗婉约曲折、 缠绵悱恻。比《古诗十 九首》里的抒情诗更好 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 心理活动,丰富了人物的 形象,使之可见可感。
表现政治理想,抒发雄心壮志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 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 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表现了老当益壮的志士胸怀。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 (《观沧海》) 写登临碣石山,眺望大海之所见所想,气魄宏大、意境深远, 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 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 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 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 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 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 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 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梁甫行》

《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 干里殊风雨。
本联为形象概括, 各地自然环境不同, 所 遭受的风雨灾害也迥异。言外之意是海边 气候潮湿, 风雨狂暴, 海啸龙卷风也时有 发生, 不适合人生存, 很自然地引出下联 边海人民生存状况的恶劣。八方、千里, 高度概括, 各、殊, 对称, 意为不一样, 异 气、风雨, 都是比较形象地描写。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 干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异气: 气候不同。 殊: 不同。 剧: 艰难。 草墅: 用草搭盖而成的 简陋房屋。 妻子: 妻子儿女。 行止: 行动的踪迹。 林阻: 山林险阻之地。 柴门: 用树枝等物编成 的门。 翔: 这里指自在地行走。 宇: 房屋。
梁甫行
曹植
作家作品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 字子建, 沛国谯(今安徽省亳 州市)人, 出生于东阳武, 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 生前 曾为陈王, 去世后谥号“思”, 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 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 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 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 逐渐体会到下层 人民的痛苦。 “梁甫”, 又写作“梁父”, 山名, 在泰山下, 为死 人聚葬之地。行, 是一种诗歌体裁, 以表达比较曲折的事件与细 腻的感情为主。《梁甫行》, 也写作《梁甫吟》, 《乐府诗集》 说是“葬歌”。曹植用这个乐府旧题写作, 表达他对底层人民悲 惨生活的关心与同情, 其思想艺术不但继承了《诗经》与《古诗 十九首》的优秀传统, 也和其父曹操《步出夏门行》等作品的创 作风格一脉相承。
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D:

建安文学之三曹

建安文学之三曹

气韵沉雄。”
刘熙载《艺概》:“曹公诗气雄力坚,足
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
“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之文:清峻通脱
《祀故太尉桥玄文》 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 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晞矣。吾以幼年, 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又 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 斗酒只鸡过相沃酹lèi ,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 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 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 薄奠,公其尚飨!
刘勰评建安文学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 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 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曹丕(187—226) , 字子桓。魏文帝, 曹操次子,文武兼 备。 建安二十五 (220)年篡东汉, 国号魏 ,都洛阳 , 改元黄初。曹丕和 父亲曹操、弟弟曹 植齐名,合称“三 曹”。
曹丕的文学成就
曹丕现存辞赋约30篇,诗40首。 《 燕歌行 》是现存最早完整的七言诗, 语言清丽委婉。 《典论 ·论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作 品。 散文《与吴质书》表达对亡友的思念, 悲壮慷慨,颇有建安风力。
太祖下邺,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妇 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文帝问 之,刘答“是熙妻”,顾亩发髻,以巾 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后“不忧 死矣”!遂见纳,有宠。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世语》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 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 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 年破贼正为奴。” 《世说新语》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 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 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著《中论》二十余篇, 成一家之业,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 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意,才学足以著书, 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闲历观诸子之文,对之 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 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至其五言 诗,妙绝当时。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 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 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也。……诸子但为未及 古人,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 生可畏,来者难诬,然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
,是曹操次子,于公元220年 废汉献帝自立,是为魏文帝。 诗歌创作。 1·现存诗约40首,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 言无所不备。 2·内容上多为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多相思 离别居多。诗歌充满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气氛以及 人生多故的伤离悯乱,风格清丽婉约。最著名的是《燕歌 行》二首,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 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
概念 建安(196—220)是东汉献帝的年号,文 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 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建安文学的代 表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主要 成就是诗歌,其特点是梗概多气、慷慨悲 凉。 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三苏、宋氏三姐妹); 七子:孔融、阮瑀、应瑒、陈琳、徐干、刘祯、王粲; 蔡琰(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 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 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阔 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 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 的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 “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为曹操第四子,天资聪颖, 才华过人,世称“陈思王”。(“才高八斗”谢灵运) 诗歌创作。现存诗90多首,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 分为前后两期。 1·其前期作品主要有感时伤乱和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两 类。《送应氏》《泰山梁甫吟》《白马篇》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2·后期主要抒写自己遭遣被弃的悲愤不 平。代表作有《赠白马王彪》《七哀诗》《杂诗》等。 辞赋《洛神赋》 评价 1· 钟嵘《诗品》评价其诗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 雅怨,体被文质。 2·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以自己杰出的创作为古典 诗歌从朴质无华的民歌向体被文质的文人诗转变做出了巨 大贡献,堪称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曹植的生平事迹材料

曹植的生平事迹材料

曹植的生平事迹材料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曹植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曹植的人物生平初平三年(192年),曹植出生于东武阳。

曹植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

当时曹操在北方尚未站稳脚跟,缺乏固定的根据地,家属常随军行止,因此幼年的曹植同众多兄弟们一样,是在戎马倥偬的生活中度过的。

这种戎伍生活一直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击败了劲敌袁绍集团,攻克了其经营多年的邺城(今河北临漳),方才有所改变。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

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

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

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岁的曹植第一次随父东征海贼管承到达淳于(今安丘东北)。

建安十二年(207年)一月回师邺城,他在《求自试表》中所说“东临沧海”即指此事。

九月,16岁的曹植随父北征柳城(今辽宁朝阳),他在《求自试表》中说“北出玄塞”即指此行,《白马篇》就是曹植对此期间随父征战的写照。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17岁的曹植随父南征刘表至新野,后又随父与孙权战于赤壁。

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植随父征战第一次回到家乡亳州。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

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

曹植是哪个朝代的 曹操之子沉思王曹植资料介绍

曹植是哪个朝代的 曹操之子沉思王曹植资料介绍

[键入文字]曹植是哪个朝代的曹操之子沉思王曹植资料介绍曹植是哪个朝代的: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

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现在流传下来的作品也最多,诗有八十多首,辞赋、散文完整的与残缺不全的共四十余篇。

从这些作品来看,其成就的确在建安时期一般作家之上。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他以才华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志满意得;后期曹丕父子做了皇帝,由于前期有争为太子一段经历,对他深怀猜忌,横加压抑与迫害,他虽然仍不失王侯的地位,却“抑郁不得志”,终于在愤懑与苦闷中死去。

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生活,但颇有功名事业心。

他一生所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

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求自试表》)。

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

《薤露篇》说:“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在《假但篇》里,诗人自比为鸿鹄,把“势利惟是谋”的小人比为“不知江海流”的假但和“安识鸿鹄游”的燕雀。

这些都表现了他追求理想和颖脱不群的性格。

但由于诗人前后期生活境遇的不同,表现这方面内容的作品,其情调、风貌也有显著的差异。

前期以《白马篇》为代表,它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建安风骨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建安风骨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建安风骨
导读:“建安”是东汉末年献帝的年号,习惯上把这个时期及后来魏若干年的'文学创作称为“建安文学”。

代表人物:“三曹”、“七子”。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建安风骨】
1.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边塞诗派
2.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通江唱和
3.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史
4.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囚
5.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大历十才子
6.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唐传奇
7.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俗讲
8.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圣
上文是关于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建安风骨,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感性的知名人物。

感性的知名人物。

感性的知名人物。

曹丕与曹植是亲兄弟,同样都是曹操的儿子,都继承了其父曹操的文学才能。

作为诗人,曹丕是理性的,曹植是感性的。

曹操、曹丕与曹植父子三人,连续两代人在诗学文章上都有才华、有名气,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他们领导开创了建安文学,是建安文学的核心人物,曹丕更是建安文学一派的实际领袖人物。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除了曹氏三人即“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另外就是“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抛开他们性情个性上的差异,他们的诗文共同点是都有一股俊爽刚健的风格。

他们诗文中流露表现出来的俊爽刚健风格,在文学史上有一个名词概念叫做“建安风骨”,这是历代诗文创作大家、诗文评论大家们的一致评论和称赞。

什么是“建安风骨”?“建安风骨”又叫做“汉魏风骨”,这是一个文学批评概念,指的是汉魏文学的风格特点。

“建安风骨”的特点就是慷慨悲凉、雄健深沉。

他们诗文的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理想抱负、民生疾苦、社会现实状况来创作,其中有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也有人生短暂、失意不得志的幽怨悲凉。

曹氏父子中,“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就曹丕与曹植二人比较来看,曹丕的诗文是理性的,而曹植的诗文是感性的。

受三国演义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曹丕在人们心目的形象很坏,许多人知道他称帝建立了魏国史称魏文帝,但“位尊减才”,曹丕的文学才能被许多人给忽视掉了。

曹丕在诗歌、散文、辞赋和文学理论批评上的成就是许多人难以企及的。

他的《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文人创作的七言诗,可谓是古人正式写作七言诗的滥觞。

曹丕这首《燕歌行》七言诗写的是一个女子在思念远方的丈夫,人物形象写得凄婉动人,语言音韵和谐,在诗歌史上地位很高。

明代胡应麟说:“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