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互联网网间结算

合集下载

电信运营商网间互联结算

电信运营商网间互联结算
4.2.2
固定用户加拨非归属企业IP电话接入码进行国内长途、国际及港澳台电话呼叫
固定用户归属运营企业
IP电话网运营企业
IP电话网运营企业与主叫固定用户归属企业不结算。
4.2.3
固定用户加拨非归属企业CIC进行国内长途、国际及港澳台电话呼叫,固定用户归属企业经转接方电话网送入用户选择的长途运营企业。
固定用户归属运营企业
1.移动运营企业甲支付给转接方0.03元/分钟。
2.移动运营企业甲支付给移动运营企业乙B元/分钟。
数值B由去话方与来话方商定
1.4.1
固定用户呼叫其他运营企业的本地固定用户
固定运营企业甲
固定运营企业乙
固定运营企业甲
固定运营企业乙
固定运营企业甲应向固定运营企业乙支付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费的50%(按当地本地网营业区内的计费时间单位和通话费标准进行结算。若双方的通话费标准不同,以当地较高的通话费标准进行结算)。
1.移动运营企业
2.转接方运营企业
1.转接方运营企业
2.固定运营企业
1.移动运营企业支付转接方0.03元/分钟。
2.移动运营企业支付固定运营企业A元/分钟。
1.转接方为主导运营企业
2.来话方为非主导运营企业
3.数值A由去话方与来话方商定
1.2.1
固定用户呼叫归属本地移动用户
固定运营企业
移动运营企业
固定运营企业
国内长途、国际电话网运营企业,IP电话网运营企业
转接方运营企业
被叫移动用户归属企业
1.国内长途、国际电话网运营企业,IP电话网运营企业
2.转接方运营企业
1.转接方运营企业
2.被叫移动用户归属企业
1.国内长途、国际电话网运营企业,IP电话网运营企业支付转接方0.06元/分钟+0.03元/分钟。

网间互联结算的功能和作用

网间互联结算的功能和作用
策略 择优 而入 , 利用 “ 夺性 定价 ” 大 自己的市场 空 间 。由于这 些 行 为是 隐 性 的 , 掠 扩
往往没有相应的政策进行监管, 但监管机构可以以网间互联结算为成本下 限或基准 价来判断其行为是否违规 ,以进行批评或处罚。
2 .与零 售价 的关 系 费结构 , 与网间互联提供者 向 自己用户收
足够 的实现 业 务传输 的增 量成 本 ,因而 可 能采 取不 正 当竞 争 的行 为 :如 果 B T的 电 信业 务 资 费高 于 网间互联 业务 资 费上 限 ,则说 明 B T回收 了高于 适 当 比例 的共 同成 本 ,获得 了超额 利润 。 上 限和 下 限的确 定方法 是 :下 限为 分解 到各 网元 的长 期增 量 成本 : 限是 分解 上 到各 网元 的独 立成 本 。独 立成 本是 增 量成本 和传 输与 接入 共 同成 本之 和 。O t l曾 fe
经确定的互联资费的上限和下限如表 1 所示 。
表 1 英 国 O t 互联业 务资费 上限和 下限 ( fe I 便士/ i) mn
互联业务 本地交换 本地一汇 接传输

下 限 O34 . 1 0 19 . 5
上 限 045 . 3 0 13 . 9
次转接汇接 间传输
008 .6


在 电信资费中的作用
在竞争市场环境中, 不同电信网间的互联互通保证了竞争的持续健康发展 , 同
时由于互联结算价格 已经作为电信业务的成本 ,直接影响到各种 电信业务的价格 , 所 以选定正确和符合本 国国情的网间互联结算方法 , 做好互联互通和结算 的监管工
作 , 以间接实现调控 电信资费的 目的。 可 由电信资费监管逐步 向互联互通监管转变,

电商平台资金结算(电商平台结算方式)

电商平台资金结算(电商平台结算方式)

电商平台资金结算(电商平台结算方式)随着电商平台的不断发展,电商平台资金结算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电商平台资金结算是指卖家将商品卖给买家后,电商平台将买家的款项扣除相应的服务费后,将剩余的货款结算给卖家的过程。

不同的电商平台有不同的结算方式,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电商平台结算方式的种类和优缺点。

一、线上支付结算线上支付结算是指电商平台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将买家的款项扣除相应的服务费后,将剩余的货款结算给卖家。

这种结算方式效率高,结算速度快。

同时,线上支付结算也有很好的安全性和保障性,能够保证资金的安全。

但是,线上支付结算需要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对于卖家来说,可能会减少利润。

二、预付款结算预付款结算是指卖家需要先向电商平台预付货款,然后再将商品发给买家。

买家收到商品后,电商平台扣除相应的服务费后,将货款结算给卖家。

这种结算方式可以有效地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一些信用较差的卖家来说,预付款结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但是,预付款结算需要卖家先储备一定的资金,会对卖家的资金流造成一定的压力。

三、货到付款结算货到付款结算是指买家在收到商品后,直接向快递人员支付货款。

电商平台则在确认买家已付款后,将货款结算给卖家。

这种结算方式对于买家来说,非常方便,可以避免因为网络支付出现的一些问题。

但是,货到付款结算需要快递人员进行代收货款,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货到付款结算的服务费用也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电商平台资金结算涉及到买家、卖家和电商平台三方的利益。

不同的结算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卖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结算方式。

同时,电商平台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结算系统,提高结算的效率和安全性,为卖家和买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电信网间通话费结算办法-

电信网间通话费结算办法-

电信网间通话费结算办法正文:---------------------------------------------------------------------------------------------------------------------------------------------------- 电信网间通话费结算办法(2001年3月14日信息产业部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国电信业务市场的有效竞争,保障电信网间互联,维护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利益和用户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固定本地电话网、国内长途电话网、国际电话网、IP电话网、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卫星移动通信网之间的通话费结算,以及互联网骨干网与固定本地电话网、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之间的结算。

第二章本地网范围内通话费结算第三条陆地蜂窝移动网用户(以下简称移动用户)呼叫固定本地电话网用户(以下简称固定用户)主叫用户归属电信业务经营者(以下简称主叫方)应向被叫用户归属电信业务经营者(以下简称被叫方)支付接续费X元/分钟。

第四条固定用户呼叫移动用户主叫方与被叫方暂不结算。

第五条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固定用户相互呼叫当主、被叫用户在同一营业区内,或主、被叫用户虽不在同一营业区内但不使用被叫方营业区间电路时,主叫方应向被叫方支付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费的50%。

当使用被叫方营业区间电路时,主叫方应得到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的10%,被叫方应得到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的90%。

第六条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移动用户相互呼叫当两网直联时,双方可以互不结算,也可以相互结算,具体方式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三章国内长途电话费结算第七条由固定用户、移动用户发起的国内长途呼叫,当使用非主叫方的国内长途电路(不含使用IP电话网)时,主叫方应得到接续费X元/分钟。

通过国内长途电路(不含使用IP电话网)至固定用户、移动用户的呼叫,当提供国内长途电路的经营者与被叫方不是同一电信业务经营者时,该提供国内长途电路的经营者应向被叫方支付接续费X元/分钟。

互联风骨干网——互联互通国际通用模式

互联风骨干网——互联互通国际通用模式

来说 从用 户到 网站 的 流量 相 对很 小 ( 即要 求 网站传 输 内容 的请求) , 而从 网站 到用 户 的 流 量 却 很 大 ( 网站 提 供 的 内 容) 。 这 就 意味 着 , 在很 多情 况下流 量交 换 的发 起 者只用了
总 流量 的 很 小部 分, 而 网站 只 是 提供 服 务 却是 大部 分 流量
网付费 , 双方 实力 相差 悬殊 , 一方 面/ j qS P 不能 也不 需要 建 承 担 的 方式 , 但 对 于两 网之 间 的流 量 差需 要通 过 协议 进行
测算, 同时 给予 定价 , 由一方 按 流量 差支付 给 另一 方相 应费 用。 互联 双方是准 “ 提供 商一 用户 ” 关 系, 网络之间 互 为客户 关 系。 付费 对等互联 的结算 模式 多参照 不对称 互联的结算 模 式, 两 个I S P 之 间的费 率取 决于双 方的规 模 ( 衡 量 的标准 包
的规 则 或方 法 称为 网间 互联 结算 模 式 。 互 联网 网间互 联结 算 模 式 大致 有两 种 , 一 是 免费 结 算 模 式 , 即“ 呼 叫 者 保 留
I B P ) 主要 指 国家级 互联 网业务 提供 商( I n t e r n e t S e r v i c e P r o v i d e r ,I S P ) , 即在全 国范 围内拥有骨 干 网的互联 网服 务 提供 商 , 包括 第一级 骨干 网( Ti e r l I S P )  ̄ N 第二 级骨 干 网 ( T i e r 2 I S P ) 。 不 同 的 互 联 网之 间 相 互 联 接 和 交 换 信 息 的 方 式 称
4 .付 费对 等互 联 ( P a i d P e e r i n g )

互联互通问题

互联互通问题

中国互联互通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一、中国互联互通的特点互联互通是世界各国电信管制的难点,中国也不例外。

总体上,互联互通存在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法规和协议上的互联,是宏观层面上的;二是网络的实际互联,是物理层面上的;三是互通,是操作层面的。

前几年,我国的互联互通问题更多的还是在宏观和物理层面上的运作,经过几年各方的努力,上述两个层次的问题已有所解决。

信息产业部不久前公布的《电信条例》执法检查结果显示,目前,互联互通不畅已成为互联互通中突出的问题,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

分析2002年电信用户申诉的情况,我们发现对互联互通的申诉呈上升趋势,占申诉总数的比例达到五分之一。

随着电信竞争的加剧,电信运营商数量的增加,互联互通问题很可能还会继续攀升,形式也会更加多样化,比如:同一公司不同地区的网络间、同质网络间,不同质网络间、不同业务间。

会出现许多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

在解决互联互通问题时,相比国外的互联互通,中国两大移动营运商从签订互联协议到完成全国范围的互通仅用40天,美国MCI与AT&T互联,则用了好几年时间。

在如此短时间内实现互联互通,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预手段发挥了相当的积极作用,这可能只有在中国能实现,是中国特色的充分体现。

二、政府对互联互通的管制及存在的问题1、政府对互联互通的管制从国家及电信管制部门高层来看,《电信法》的颁布,《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电信网间通话费结算办法》等的出台,为互联互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2003年,信息产业部又将互联互通列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硬措施:(1)推动实施电信网经济成本核算,信息产业部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互联互通经济成本核算已基本完成;(2)建立全国通信网监控系统。

正加快建设,通过对网间关口局NO.7信令的监控,有效防范人为原因造成的网间通信不畅。

据报道,信息产业部将耗资30-40亿元,建立覆盖全国的互联互通监控系统,通过监控严惩违反互联互通的责任人。

电信网网间互联及结算协议

电信网网间互联及结算协议

甲方合同编号:【】乙方合同编号:【】电信网网间互联及结算协议甲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西藏有限公司】乙方:【公司】【】年【】月【】日于【】①电信网网间互联及结算协议本合同由下列当事人于【】年【】月【】日在【】①签订:甲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西藏有限公司】法定地址:【拉萨市金珠中路84号】法定代表人:【卓锋】联系人:【】电话:【】传真:【】邮政编码:【】乙方:【】法定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联系人:【】电话:【】传真:【】邮政编码:【】鉴于:1、甲方拥有并运营陆地蜂窝移动电话网、IP电话网。

乙方拥有并运营固定本地电话网、国内长途电话网、国际电话网、IP电话网。

2、为实现双方业务的互通,甲乙双方须相互提供上述电话网的网间互联服务。

3、双方同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信息产业部颁布的《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电信网间通话费结算办法》、《关于网间长途呼叫路由组织的通知》、《关于移动电话用户选择国内长途电话网或IP电话网呼叫国内异地移动电话用户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其他有关互联技术规范以及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甲乙双方两总部之间相关协议,就上述网间互联服务以及与此相关的通话费结算事宜,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网间互联原则1.1 甲乙双方应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信息产业部的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前提下,按照本协议的规定,向对方及时、合理地提供所需的网间互联服务。

在国家规定的互联范围内,甲乙双方均不得拒绝对方提出的互联要求。

1.2 甲乙双方应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公平公正、相互配合的原则实现网间互联。

互联方案应有利于甲乙双方业务开展、方便甲乙双方网络管理、便于甲乙双方进行网间结算、并保证甲乙双方网间通信的安全可靠。

1.3 甲乙双方应在《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规定的相应时限内,完成互联工作。

第二条互联业务范围2.1 甲乙双方实现网间互联后,原则上甲方的所有移动电话用户(包括但不限于甲方全球通用户、神州行用户、移动电话用户、移动公用电话)和国际、港澳台漫游来访到甲方移动电话网用户能够与乙方的所有固定电话用户(包括但不限于乙方普通固定电话用户、固定公用电话)相互通信。

中国移动网间结算规则

中国移动网间结算规则

中国移动网间结算规则一、计费方式:1.使用模式计费:按流量量进行计费,以流量使用量为基础进行结算,每个运营商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计费。

2.计费周期:计费周期一般为一个月,运营商在每个月的结算周期结束后进行结算。

二、计费标准:1.国内流量计费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中国移动与其他运营商之间的国内流量结算标准一般为按照流量使用量进行计费,计费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国际流量计费标准:国际流量结算标准一般以GB为单位,根据国际流量的价格进行计费。

三、结算周期:1.结算周期:结算周期一般为一个月,即每个月底与其他运营商进行结算。

2.结算账期:结算账期为一个月的第二个工作日。

即中国移动每月的流量结算周期以当月的第二个工作日为结算账期。

四、结算方式:1.电子结算:通过网络电子数据交换方式进行结算,即双方通过网络将相关数据传输给对方进行结算。

2.结算单据:双方必须提供相应的结算单据,包括流量使用量、计费标准、价格、结算金额等信息。

五、争议处理:1.争议解决:双方有争议时,可以协商解决,在协商解决不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仲裁或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2.结算申诉:如果觉得结算结果有误,双方可以进行结算申诉,中国移动将进行核实并进行调整。

六、保密要求:1.双方应对结算过程和相关数据进行保密,不得泄露给其他未经授权的人员。

2.双方应妥善保存有关结算的文件和资料,并按照规定保留一定时间。

七、补充规定:1.双方应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执行结算规则,不得进行违法违规行为。

2.双方应按照结算规则进行结算,并及时支付应付款项。

总之,中国移动网间结算规则是为了保障运营商之间合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确保流量结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这些规则对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电信网间结算和话务分析方法

电信网间结算和话务分析方法

电信网间结算和话务分析方法摘要广东省电信网间结算系统主要完成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之间的通话费结算,本文针对网间接口局网络和话务情况、网间话务模型进行了介绍,重点对网间结算系统核心处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针对结算业务处理系统,总结了基本的网间话务分析方法。

1、引言随着电信业的发展和竞争,运营商完成了独立的综合关口局和独立的网间结算系统的建设,并进行网间结算具体的成本分析;随着运营商精细化管理的提高,对于网间结算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控制在结算误差之内,也要求通过网间话务分析,优化话务模型,逐步降低结算成本,并通过了解本身用户和竞争用户的通话行为,指导经营生产,以便为各项市场营销提供数据支撑。

广东省电信综合网间结算系统主要完成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固定本地电话网、国内长途电话网、国际电话网、IP电话网、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卫星移动通信网之间的通话费结算;另外结算系统还完成电信用户与移动、联通短信互联结算以及网间互不结算话务统计功能。

到目前为止与广东电信互联的运营商有:移动、联通、铁通、网通、卫通等5家运营商。

2、网间结算业务说明结算业务主要有语音结算和短信结算,语音结算指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固定本地电话网、国内长途电话网、国际电话网、IP电话网、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卫星移动通信网之间的通话费结算,以及互联网骨干网与固定本地电话网、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之间的结算;短信结算指电信用户与移动、联通短信互联结算。

本文主要针对语音网间接口局网络和话务情况、网间话务模型进行了介绍。

2.1网间接口局网络和话务情况从网间话务示意图可以看出,话务基本上有以下5种:本地话务群:包括了电信网运营商之间本地呼叫话务(发起、落地);此外,长途选网(如使用联通193等)或被叫付费业务、IP发话业务或ISP接入服务(如使用移动17951、172上网业务等)类型的话务都是由本地话务群承载。

就远入网:固定运营商本地用户呼叫它网异地移动/联通用户(拨打013S,015S)时,在关口局(SSP)触发了就远入网功能,即通过就远入网SCP将用户拨打的被叫O13S/O15S 翻译出相应的长途区号,当话务从关口局送至长途局时,被叫变成国内长途区号+13S/15S,方便长途局的进一步接续。

有关电信网业务台外呼涉及网间结算的初步探讨

有关电信网业务台外呼涉及网间结算的初步探讨

有关电信网业务台外呼涉及网间结算的初步探讨作者:童儆阎豫来源:《中国新通信》2012年第12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信业务的种类和服务也不断增多,以呼叫中心为代表的业务台语音外呼业务进入了飞速增长的时期。

传统电信业务运营商不同程度存在对业务台外呼的担忧或误解,其中既包括新兴的呼叫中心业务对传统电信业务带来的冲击,也包括当前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网络结构及相关资费、网间结算模式仍有不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问题。

本文试从当前电信网业务台语音外呼业务分类出发,逐步导出当前各运营商网间业务台外呼结算问题。

在此基础上,参照业务台外呼主叫号码传输规范要求和呼叫中心外呼主叫号码显示的实际需求,对业务台外呼涉及的网间结算模式进行探讨。

1业务台外呼业务性质分类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1157. 3-2005:网间主叫号码的传送(补充件3)相关条款,呼叫中心可分为:客服中心、政府公务类呼叫中心、紧急呼叫中心、其他呼出与呼入相同号码的业务台、集团电话。

为了本文的论述方便,我们从业务类型和主叫号码表现形式的角度,对业务台语音外呼业务进行重新分解归类:1.最传统的行政、商业机构回访性质的业务台外呼,此类外呼不以直接盈利为主要目的。

如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企业为提高其客户满意度,对客户进行主动服务、回访等。

这类机构更愿意使用其客户服务专用短号码作为主叫号码对客户进行回访,以其树立其统一、正规、权威的形象。

如:消费者权益保护热线12315、工商银行客服95588等。

2.以电话营销为主的呼叫中心业务台外呼。

这种呼叫中心分类中,既有专用外呼的电销中心号码,也有以普通客服号码作为外呼主叫号码的业务台。

从号码表现上看既有95、96类短号码,也有400业务的外呼业务台。

3.以提供号码统一(或变换)为特色的业务台外呼。

目前这种呼叫中心开放的不多,但由于其自身业务的多样性、号码位长的不定性,给当前网间通信路由组织和相关网间结算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中国移动网间结算规则

中国移动网间结算规则

中国移动网间结算规则"网间结算"是通信行业的一个术语,是指不同通信网之间的债权债务结算.比如,某移动手机拨打联通手机,通话费用由主叫支付给移动运营商,但是此期间联通同样提供了费用,此时,由移动公司支付部分通信费用给联通.一、话音业务网间结算标准1、固网本地网来话结算自2010年6月1日起,固定用户呼叫归属本地移动用户时,固网向被叫方结算费0.001元/分钟(0.1分/分钟)。

2、3G网络网间通信结算规则a. 自2010年1月1日起,3G网络话音、短信、彩信业务的网间互联结算标准与2G网络相应业务网间互联结算标准相同。

b. 自2010年1月1日起,3G可视电话业务互相呼叫时,主叫方向被叫方支付结算费0.06元/分钟。

3、TD专用号段执行优惠结算单价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在本地网范围内,TD专用号段(157、188)用户呼叫其他公用电信网用户时,中国移动向被叫方归属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支付结算费0.012元/分钟。

二、话音业务省际结算标准1、省际网间长途结算自2008年7月1日起,归属省移动用户拨打外省网间电话,归属省移动结算给落地省移动0.006元/6秒(省间结算6分/分钟)。

三、省际漫游结算标准1、省际漫游客户产生的省际漫游基本通话费按照主叫0.15元/分钟、被叫0.05元/分钟的标准由归属地省(区、市)公司结算给漫游地省(区、市)公司。

2、为支持西藏公司发展,此次漫游结算标准调整后,西藏公司继续享受省际漫游结算优惠政策,即西藏公司的客户漫游到其他省(区、市)产生的漫游收入不结算给其他公司,其他省(区、市)公司客户漫游到西藏产生的漫游收入按照调整后的标准结算给西藏公司。

3、新的省际漫游结算标准自2010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四、短消息结算标准1、网间短信、彩信结算a 自2010年1月1日起,短信发送方应向接收方支付结算费0.03元/条。

b、自2010年1月1日起,彩信发送方向接收方支付结算费0.1元/条。

网间结算方式事关宽带市场公平竞争

网间结算方式事关宽带市场公平竞争
水 平相 对较 差 , 未能 更好 地 刺 激 用 户的 消费欲 望 , 想 美 国和 想
日本 的 运 营 商 为何 用 户较 少收 入 却 较 高 , 是 因为 它们 增 值 就 业务 做 得 更好
TlS nr . 4 , 国电信 1 亿 , cao ea4 G 法 i 18 . 印度 巴帝电信 1 5 . 亿 2
第二 , 欧洲拥 有 全球 排 名靠 前的5 大运营商 , 是电信运 营市场 竞争 最激 烈 、 充分 的地 方 最 第三 , 国、 中 印度 、 丁美洲是 增 长潜 力最 大的 电信 市场 , 拉 因 为这些 地 方 家运 营 商的用户数 进 入 全球 前 1' ( 却只有 1 营 J 家运
入的 , 立即清退 业务
根 据 原信产部2t - 1月1 起 实施 的 互联 网交换 中心网间 (7 - 0  ̄ 日
结算 办法 : 电信 、 网通 、 育网之 外的互联 单 位 , 与电信 、 教 在 网通
进 行互联 网骨干 网网间互联 时, 向 中国电信 集闭公 司 、 要 中国网络
中国电信发 出的文件指 出: 则上 除 骨 干杨 心正 蒂 联 互 通 原 互
2 0 年 全 球 电 信运 营 商用户数 排 名 , 1) 分别 是 : 09 前 f 位 中国移 动 52 4 , 达 丰33 亿 , 2 L 沃 3 西班 牙 电信 2( 4, 美洲 移 动 2( 4 .28 ) , ) g. 1 挪 威T lt r 7 亿 , 国 电4 15 亿 , ee o l 4 l 德 g .1 中国联 通 1 8g 瑞 典 4, 4
如果上述排名都是 严谨 而且可信的, 那么, 综合上述3 个榜
单, 我们 以得 出几个 结论 : 丁
另外, 与欧 洲运 营 商相 比 , 国内运 营 商的 国际化 水平有待 提 高 , 很 多地 方我 们 郜 可 以看到 沃 达 丰 、 在 西班 牙 电信 、 国 电信 法

中国联通网间结算和省际结算规则

中国联通网间结算和省际结算规则

彩信:
彩信发出方企业向彩信接受方企业支付结算费0.05元/条。
6
2省际结算定义
基本概念 省际结算 反映同一法人主体内省际或省内同一通信专业(移动专业 或固网专业)在各分公司间的漫游结算或其他结算产生的结算 收入和结算支出,包括电话卡漫游结算、800业务结算、长途 语音业务结算、移动业务语音漫游结算、移动业务上网漫游结 算等。
3.
4. 5. 6. 7. 1.
移动网GPRS国内结算:指除GSM全国预付费无线上网卡、GSM省份无线上网卡和集团客户3G行业应用专属 号段数据业务以外的,所有产生流量的国内结算,结算费率:归属地向漫游地支付0.05元/Mb。
省份无线上网卡结算,包括后付费无线上网卡以及基于各省OCS系统无线上网卡预付费业务,结算费率:归 属地向漫游地支付0.05元/Mb; 集团客户3G行业应用专属号段(数据卡14540*—14546*,基于3G手机14548*—14549*)数据业务国内漫游结 算,结算费率:归属地向漫游地支付0.02元/Mb; 集团客户3G手机(基于3G手机14548*—14549*)语音业务国内漫游结算,结算标准:只对主叫话单结算,即 归属地向漫游地支付0.02元/分钟,被叫话单不结算。 除行业应用涉及的短彩信外,其他短彩信不参与省际结算。 语音业务漫游结算将每条话单折算为分钟,不足一分钟按一分钟计,然后将每条话单折算后的分钟数累加, 再乘以相应的结算费率得出结算金额;语音业务落地长途结算将每条话单折算为6秒,不足6秒按6秒计,然后 将每条话单折算后的6秒数累加,再乘以相应的结算费率得出结算金额。 流量业务:先将每条话单的流量累加,再折算为Mb后乘以相应的结算费率得出结算金额。
5
1.4网间结算规则
一、语音结算规则 智能业务的网间结算:

3G时代的电信运营商之间网间结算方式探讨

3G时代的电信运营商之间网间结算方式探讨

近年来在种种 “ 套餐” 等优 惠政 策 的冲击下 , 移动 电话 实 际资 费大 幅下 降 , 动 电信价格 战 1趋 激烈 , 多地 区 移 3 许 变 相 实 行 了单 向 收 费 , 国家 资 费 标 准 实 际 上 已 经 名 存 实
亡 。 因此 , 当前 网 间互 联 结 算 方 法 , 动 运 营 商 和 固 网 对 移
的 结 算 费用 根 本 不 能 反 映 固 网 的 运 营 成 本 , 移 动 运 营 而 商 花 费 很 小 的 成 本 即 可 接 人 固 定 网 络 , 得 更 多 的 网 络 获 资 源 , 以 说互 联 互 通 对 移 动 网 络 的 发 展 起 了 至关 重 要 可 的 作 用 。与 此 同 时 , 动 电话 对 固 定 电 话 的替 代 趋 势 也 移 越来越明显 , 固定 电话 的发 展 受 到 了限 制 。然 而 , 受 了 享
优惠服 务的其他 运 营商还凭 借低 廉的接 人成 本大 打价
格 战 , 主导 运 营 商 置 于 一 亏 再 亏 的 境 地 。 因此 , 网运 将 固 营 商 认 为 自己 是 在 蒙 受 利 益 损 失 的 情 况 下 为 移 动 网 络 提 供 互 联 互 通 , 是 提 出 了将 网 间结 算 费用 提 至 01 于 . 6元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9期
缮 南
HAI NAN 兀 NAN CE
No. 2 0 9. 0 6
总 第 24期 1
S r l N算方式探讨 GB代 I
熊 鸿 燕
( 南省 通 信 服 务 公 司 , 南 海 口 5 01 5 海 海 7 2)
种 服务 ,无线 网络 必须能够支持不 同的数据传输 速度 ,

我国电话网网间结算体系

我国电话网网间结算体系

我国电话网网间结算体系按照网络业务类型,我国现有的电话网网间结算政策体系总体上可以分为本地电话业务(含固话和移动电话)网间结算政策和长途电话业务网间结算政策,其中本地电话业务网间结算政策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移动网与移动网、移动网与固定电话网、固定电话网与固定电话网等网间结算政策,长途电话业务网间结算政策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国内长途电话结算政策、国际及港澳台长途电话结算政策。

一、本地电话业务网间结算政策从网间互联的网络类型是否相同,本地电话业务网间结算政策又可以分为同质网络间的本地业务结算政策和异质网络间的本地业务结算政策。

(一)同质网络的本地网间结算政策同质网络本地网间结算政策包括移动网与移动网间通话结算政策,固定电话网与固定电话网间结算政策。

移动网与移动网间的本地通话网间结算费率一般为0.06元/分钟,属于固定费率形式。

固话与固话间本地通话结算费率基于计价资费标准对半分成的形式确定,计价资费标准是依据原来政府定价的市话资费标准,即固话前三分钟0.22元,后续每分钟0.10元来确定。

根据统计,我国的市话资费标准大约为0.11元/分钟,因此按照固话标准资费50%计价分成确定的结算费率也与每分钟0.06元相接近,所以一般业界都把0.06元/分钟作为我国电信业网间结算的基准价格。

尽管由于固话套餐应用等,我国固话使用实际资费在变化,但固话与固话间的本地业务结算价格仍然是按照原有的标准资费对半分成来确定。

总的来看,同质网络本地通话结算费率可以大概归结为“双向结算、6分基准”。

本世纪初,我国的本地网区间通话(主要是县到地区市,县与县之间通话)原来为0.40元/分钟,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国家电信监管机构多次降低涉及本地网区间电话的落地结算价格,实现区间通话和区内通话费率无差异,涉及本地网区间电话的网间结算费率已经降低至0.06元/分钟。

(详细见表8-1)表8-1 我国本地电话网间结算费率(2013年)主叫网络被叫网络结算政策移动运营商A 移动运营商B移动运营商A向移动运营商B支付人民币0.06元/分钟固话运营商A 固话运营商B固话运营商A向固话运营商B支付通话费的50%;如果通话使用固话运营商B的本地区间干线电路,固话运营商A向固话运营商B支付0.06元/分钟2013年12月,我国电信监管机构决定对移动网与移动网间话音结算实行非对称结算政策,移动市场主导者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话务与其他运营商的移动用户话务之间的网间结算实行非对称结算,当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拨打其他运营商的移动用户时,中国移动向其他运营商支出的每分钟0.06元网间结算费率,要高于其他运营商的移动用户拨打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时需支出的每分钟0.04元结算费率。

运营商网间结算流程

运营商网间结算流程

网间结算室分析原因:新结算原则向研发 室提需求;维护程序问题询维护室;局数 据问题、网络问题询网络部门,问题处理 完毕,各部门确认,数据室修改数据
准备分类话单
找出问题,我方问题协调 内部解决;外部运营商问 题通知其更正
市场部与运营商 签字确认
报表交财务部
账务处理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营商互联网网间结算一、网间结算费用:《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信部电[2007]557号)》结算费用(元/月)=1000(元/Mbps月)×结算速率(Mbps),单向结算,中国移动用户访问中国电信、中国联通IDC网站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用户访问中国移动IDC机房站点,均由中国移动向其他两家电信运营商支付费用。

因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网通与电信之间是对等互联,暂不进行网间结算。

对等互联是指地位相当或规模相当的网络之间进行平等的互联。

对等互联的双方只交换自己网络用户与对方网络用户之间的业务,而不转接其他骨干网运营者的用户之间的业务。

当互联双方从对等中获得的利益相当时,通常采用互不结算的方式,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相同等级的网络经营者之间。

而当两个或多个不均衡的骨干网要建立互不结算的对等互联时,可以采用局部网络对等方式。

二、网间结算规模:根据09年移动年中报中移动半年内为网间互联支出费用是:10,751,000,000元以此类推估算全年中国移动要支付 215亿的网间互联支出。

附:中国移动09年中报/view/c438d5360b4c2e3f57276322.html参考资料:1、运营商网间结算流量方面:旧资费为:设结算速率为X(Mbps),结算费用为Y(元/月),则0<X≤60时: Y=2550X;60<X≤622时: Y=2125X+25500;622<X≤2048时: Y=1785X+243100重组后为:结算费用(元/月)= 1000(元/Mbps月)×结算速率(Mbps)(很明显看出,铁通重组前重组后,都没啥发展前途,移动还是要花钱重新布一张网络。

估计1000亿是要的。

又是要花一年的年收入。

信产部规定的是要2011年才能建。

移动08,09,10年真够折腾的,每一年的超过1000亿纯利都花在TD网络,2G扩容,固网宽带上了)上面我写了我所了解的中国三大运营商的网间结算费用。

现在根据这个结算费来计算运营商的运营成本。

一切基于理论。

运营成本大致=网间结算+基础建设分摊+运营支出+消费税(只是代收)目前截至2010年1月1日。

(以下的我都假定各个运营商的apu都相同,假定每一位用户都是平均拨打或者短信网内和网外的。

)电信固话用户1.89亿。

手机0.56亿。

移动固话用户0.10亿。

手机5.22亿。

联通固话用户1.03亿。

手机1.47亿。

1 语音,也就叫落地费。

重组后,固话到移动网间0.001元移动到固话网间0.06元(TD157和188号段到固话网间0.012元)固话到固话网间0.06元移动到移动网间0.06元(TD157和188号段到移动网间0.012元)重组后,按理应该是不同运营商固话和手机都同等待遇同等结算费。

因为移动的过于庞大,所以信产部还维持着固话到手机的低结算费。

那么最终算出的电信电话平均分摊到每一个号码上面的通话费用为:0.0162+Va 元/分钟移动为:0.0287+Vb元/分钟联通为:0.0317+Vc元/分钟电信固话0.0072+V1元/分钟移动固话0.0173+V2元/分钟联通固话0.0122+V5元/分钟电信移动0.0457+V2元/分钟移动移动0.0289+V4元/分钟联通移动0.0454+V6元/分钟很明显,对于做voip的人来讲,理论上选用电信线路是最划算的,我个人估计的成本应该在0.02元/分钟左右。

落地费用国内代理的本来给的标准价格是0.05元/分钟。

uucall出事前后上涨到0.06元/分钟。

这样的价格当然只是指导价格。

实际在0.02-0.06之间。

反正国内的水很深,如果实在看不惯选国外代理的也行。

至少服务态度好。

延迟高也就忍受了。

2 流量结算费用(元/月)= 1000(元/Mbps月)×结算速率(Mbps)对于此次的电信重组我认为是很合理的。

每一个运营商都要有移动业务和宽带业务。

这样才能最大的促进3G的普及。

只是,现在IDC互联互通中,网间流量不超过总流量的10%。

而且电信和联通之间目前是暂不收结算费。

结算费主要集中在移动(铁通)单向对电信联通结算。

移动向电信联通的流量结算成本大致为1GB=3元。

因为移动没有自己的宽带基础建设,所以也等同于移动的手机流量成本为1GB=3+V元。

至于宽带的话,1M满速是1000元。

移动提供的宽带包月基本都是1M起点。

要如何让平均10个用户以上无不爽体验的享受那1M,太难了。

2、宽带隐形垄断:互联网结算成移动最大成本国内IDC出现互联互通的问题主要源于2000年“大中国电信”南北拆分的时候,从那时候起,由于竞争和市场发展的关系,互联互通问题日益突出。

坦白来说,多次重组以来,并没有改变目前国内IDC互联互通现状,包括最近一次重新组成的三大运营商也没有给这种现状带来改变。

IDC业内有句话人人皆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和海角,是电信和网通”。

IDC互联互通主要涉及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双方势均力敌。

出现互联互通的问题是因为竞争,保护市场地盘,不存在过多的技术问题,也没有过于复杂的技术限制,主要是电信和网通的骨干网之间出口过小导致的,双方都在骨干网上卡对方的流量,怕失去客户,又怕对方过多利用自己的网络资源,所以用户就像两个大池子里面的鱼,很难经这个水管从这个湖游到那个湖,访问也是如此。

涉及到互联互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竞争,技术因素很少。

互联互通在经过最初的相互砍电缆的原始混乱局面后,目前各个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整体来讲局面比较缓和。

阻碍的方式已经从表面明显的争斗转移到了隐性的争斗,“并非单纯地限制接入,而是对其他运营商进行速度限制。

”Frost&Sullivan首席咨询顾问王煜全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互联网接入的互通上,目前存在的主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南北区域都设置相同的内容托管服务器就可见一斑。

说明主导运营商在互联网访问上对于不是自己的用户隐性地采取了不能够明显察觉的措施,降低了用户感知。

在移动业务之间的互通上,目前比较规范。

但是在固定业务和宽带业务上,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相比,中国移动、中国铁通在本地接入资源和带宽出口上存在很大弱势,尤其是在IDC业务上,大部分的内容服务商的托管服务器并不在弱势运营商一方。

所以,中国移动发展宽带业务就会在带宽出口上遇到强势运营商的人为限制,以降低用户感知的方式逼迫用户放弃相关服务。

“在监测中,我们有时会发现互联端口的流量不存在波动,而是一条平滑的曲线。

”中国移动相关技术人员表示。

据《通信产业报》(网)记者了解,类似的限制措施多种多样,比如按照原地址IP 段进行速度限制,或者可以将来自不同运营商的数据包降低优先级,加大其丢包可能性。

在问题的另一层面,对于类似限制的监测非常困难,由于互联网不同于运营商的传统PSTN网络,数据包的走向无法准确确定,网络速度的上下波动更会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举证困难。

“主要技术障碍在于一些能够影响互联互通的技术行为措施的不可追溯性,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系统记录或者说有记录也可以很容易地被销毁,从而造成举证很困难。

”一位技术人士表示。

天价过路费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手机上网最大成本不是网络开销,而是互联网结算。

目前三大运营商的互联网就像三个独立的岛屿,相互之间通过几座桥梁相连。

中国电信的岛屿最大,互联网上大部分内容都在电信岛屿上;中国联通的岛屿要比电信小,上面有些网站的镜像;中国移动的岛屿最小,除了梦网门户及一些SP站点外,其余的内容很少。

移动用户访问互联网上内容时,移动要替用户向电信缴纳这个“过桥费”,这个费用称为互联网结算费用。

最新的互联网结算标准是由《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信部电[2007]557号)制定的,按照这一结算标准规定,就是无论移动用户访问电信内容,还是电信用户访问移动内容,都是中国移动买单。

例如,假如移动推出50元包月不限流量的TD-HSDPA上网卡,用户按2.8Mbps的速度不间断访问电信网上内容,那么按照1000(元/Mbps月)的结算标准,一个月下来移动要结算给电信2800元。

其结果将是中国移动用户上网速度越快,中国移动赔钱的速度也越快。

所以,中国电信天翼可以推300元不限流量的包月依然还能够盈利,而中移动要想不亏,同样的资费套餐却要定在3000元左右,不具备丝毫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从互联网网间结算的标准制定的方式来看,属于一个谈判+成本核算的方式确定,这种费率的制定对于那些强势运营商而言,就处于有利的地位。

首先是谈判地位比较强势,另外就是有积极性故意多报自己的成本,从而让费率制定得比较高,获取更多的溢价。

其次,从费率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技术已经进步,而且运营格局已经改变,国家需要对此进行修订。

在考虑技术进步的因素下,需要降低这个价格。

而且这个价格太高,也会侧面影响中国整个互联网事业的发展。

这个费率越高,对于拥有宽带资源越多的运营商,越有能力采取价格壁垒封杀弱势运营商,阻碍市场的有效竞争格局的建立。

中国移动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移动发展TD 无线宽带业务可以被称为“不计成本”,在类似的网间结算费用下,对于TD网络仍多次扩容,提升用户感知。

更将总网络的一部分固定划给TD用户,确保网络畅通。

“但是,目前的网络流量仍然很大,根据测算,高峰时期的网络带宽已经被占用了90%,最近仍需要扩容。

”中国移动相关人士表示。

在此次调查采访中,有地方铁通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表示,由于铁通本身需要向中国电信或者中国联通租用网络,由于高昂的租用费用,“如果用户流量较大,如使用P2P下载软件,铁通就会无利可图甚至亏损。

”同样受困于IDC与宽带网络规模的中国移动也存在上述状况。

在中国移动相关人士看来,由于全业务竞争时代来临,三大运营商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移动在支付了网间结算费用或者租用了网络后,仍有可能无法得到完全平等的服务。

因此,弱势运营商在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陷入了自相矛盾的窘境,一面是为了提升用户感知需要扩容,增加租用带宽;另一面则是用户增加越多,亏损越严重。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