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
班级授课制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在教育领域中,"班级授课制"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简单来说,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级或年龄分组,由一位教师为整个班级进行授课的方式。
一、班级授课制的起源班级授课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采用一对一或小组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教育需求的增加,一对一授课变得不可行。
于是,班级授课制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模式。
二、班级授课制的特点1. 教师为班级整体授课:班级授课制中,教师将整个班级作为一个集体,给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授课。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因为教师可以同时传授相同的知识给所有学生。
2. 集中式教学资源:班级授课制可以集中学校的教学资源,比如讲义、教辅材料、实验设备等,使得教学资源更好地被利用。
同时,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
3. 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班级授课制中,学生需要在一个群体中进行学习,并与同学进行互动。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4. 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由于教师需要为整个班级授课,因此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强调对同一知识点的全面讲解。
这使得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段内掌握相同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班级授课制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模式,既有其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优点:a. 教学资源集中化:班级授课制可以集中学校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更加优质和高效。
b. 高效利用教师资源:一位教师可以同时为多个学生授课,提高教学效率。
c. 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班级授课制中,学生可以与同学互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不足之处:a. 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由于班级授课制注重整体授课,对于学生个别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可能无法充分考虑和满足。
b. 学生参与度有限:在大班级中,学生的参与度可能会受到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班级授课制名词解释
班级授课制名词解释班级授课制是指一种教学模式,即在班级中进行统一的教学管理和学习活动安排。
在班级授课制下,每个班级都有一名或多名班主任或班级管理者来负责班级的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出勤、纪律、学习活动的组织等。
班级授课制的核心是团队合作。
教师在班级授课制下扮演的是团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与班级管理者一同制定教学目标和课程计划,安排学习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此外,教师还需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并根据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
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
班级授课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合作项目等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增强学术素养和社会交往能力。
班级授课制的另一个特点是个性化教学。
由于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班级授课制还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的紧密合作。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班级授课制的平台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家长可以更好地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级授课制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需要与班级管理者、家长和学生进行密切的合作和沟通,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班级授课制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管理和学习活动安排的教育模式。
它通过团队合作、个性化教学和家校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最大化。
班级授课制作业
第一,班级授课制的由来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班级授课制产生于工业革命时代,由于当时的生产力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极力批判、否定当时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
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第二,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主要在于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使学生没有自主性、没有创造性、没有个性。
我国许多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师资力量不够等因素,使得班级规模过大,这使得教师一时之间难以兼顾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多种类多层次需求,使得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尤为突出。
第三,班级授课制改进的方法策略
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
2、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4、班级授课制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信息整合能力、。
第二节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同室双级同科式
1
教师
2
(2)复式教学具体形式 1、同室双级异科式,即一个教师在同一节课上,同一个教室 里,对两个不同的班级讲授不同的科目。 2、同室双级同科式,即一个教师在同一节课上,同一个教 室里,对两个不同的班级讲授相同的科目。这里的“相同科 目”是同属一个科目的意思,比如,分别讲小学数学第一册 和第二册,数学第一册、第二册同属于数学。 3、分室双级异科式,又称“复式分室”式,即一个教师在同 一节课上,不同的教室里,对两个不同的班级讲授不同的科 目。
(一)个别辅导 (1)定义:是指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引导、启示、 咨询和指点,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 (2)分类: ①针对在教材预习和复习中发现的问题而进行辅导 目的: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针对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学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而进行辅导 目的: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 (3)意义: 1、辅导从学生的需要与问题出发,有的放矢,能具体解 决他们的疑难,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2、便于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给成绩优异者以特殊指导, 给落伍者以补课 3、可以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和改进
(4)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教学目的。 2、做好充分准备。 3、重视现场指导。 4、及时总结。
三、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一)含义及其特征: 含义: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 含义 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 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 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同室一级同科式
1
教师
(3)基本要求: 我国有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而农村多数地广人稀, 在即定的条件下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一是学生住宿, 进行寄宿学习,二是实行复式教学。而在农村多数学生 因为许多原因不能住宿,因此只能选择复式教学这一教 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的组织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几对 关系。 正确处理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的关系 正确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教师和助手的关系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现状与对策
内容摘要
为了突破班级授课制的限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实行个性化教学
一、实行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通 过定制化的教学计划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个性 化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现状与对 策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班级授课制的历 史
03
三、班级授课制的现 状
04 四、对策与建议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班级授课制,也称为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形式。 它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这种制度的起源可 以追溯到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然而,其真正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则是在19世纪 后半叶的美国和欧洲。如今,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但班级授课制仍然在全 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本次演示将探讨班级授课制的历史、现状以及可能的改 进策略。
四、对策与建议
2、引入综合性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可以考虑在班级 授课制中引入综合性学习的元素。这包括跨学科的学习、项目式学习、团队合作 等。综合性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 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等。
四、对策与建议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应对班级 授课制的挑战,我们需要重视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包括提供持续的专业培 训和教育、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为教师提供支持和资源等。
2、特点与优势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首先,由于教师 无法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可能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均衡。其次, 班级授课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社交需求。
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1.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萌芽于16世纪西欧的一些国家----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兄弟会学校,同期,初步形成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又经赫尔巴特等教育家的补充,使其进一步完善----发展于19世纪中叶,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中国采用班级上课,开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0年)于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在中国一直发展至今。
2.班级授课制的内涵及特点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在班级授课制中,同一班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
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开设的课程,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
特点:学生固定,学生是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
班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教学。
内容固定,向全班学生传授的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排定课表进度也是统一的,采取多学科并进,交错授课。
教师固定,学校按照教师的业务专长和工作能力分配教学任务。
时间固定,学年、学期和学日课业的始末时间相同,全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表。
场所固定,各班的教室相对固定,学生的座次也相对固定。
3.班级授课制的评价及改革方向优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由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对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进行教学,大大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有利于加速普及教育和发展教育事业。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有利于系统传地传授各科知识。
局限性:对全班学生使用同一教材,按照同一进度和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内在潜力。
容易使教学产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当前教学组织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使教学过程个别化,个性化,使用自学辅导以及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优化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
优越性⒈它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⒉它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实而又完整。
⒊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面兼用其它方法,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⒋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局限性⒈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⒉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⒊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⒋它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⒌它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⒍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⒎不利于因材施教。
微课程对老师的好处主要的好处有:①老师制作微课程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发现身边小问题—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程。
非常简单实用,解决教师身边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
人人可以做,人人都会做,人人都爱做。
②做微课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
③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
④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的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程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经验、传播方法。
微课程对学生的好处微课程,微学习处理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以及短期的学习活动。
一封邮件、一则网络新闻、一个即时短信、一篇刚更新的博文、一句碎语、一段土豆网上对一本新书的评论、一个新增的词条、图片、一段视频、甚至只是一个好友留下的电话号码该课程采用"题型精讲——方法传授——考点归纳"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以重点常考题型为出发点,精讲解题方法及过程,并进行重点考点归纳,是一套真正符合现代学生学习特点的"短(学习时间短)、平 (价格便宜)、快(学习见效快)"高清视频系列课程。
试论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及改进措施
试论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及改进措施
班级授课制是在小学低年级的一种教学模式,一般每班不超过30人,由一位班主任教师在全班进行讲授。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班级授课制也有了改进。
一、发展
1.课程设计逐步从死记硬背走向活动教学。
实施活动教学,帮助孩子发挥潜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扩大孩子的眼界。
2.教学模式由传统教育走向多样化教育。
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孩子获取更多实用知识。
3.注重参与教育,增强家长参与孩子教育。
通过设计各种家庭参与活动,使家长和老师更加紧密地合作,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充分发展,为孩子的学习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改进措施
1.让教育更加注重实践。
加大实践概念教育的力度,引导孩子从实际出发,把课堂知识付诸实践,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2.增加外界资源的利用。
拓宽课程内容,增强孩子参观、游览、实践的机会,让孩子拥有更充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3.多采用互动展示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和实体教室等方式,以图片、动画、实物以及故事等方式,把课堂学习内容形象、生动、丰富地呈现出来,开阔孩子思维,增强孩子的记忆能力。
总结起来,要想有效地改进班级授课制,就需要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参与教育以及资源利用纳入考虑,将活动教学和实践教学纳入课堂,多使用互动交流和启发性问题的方式,拓宽孩子的想象力,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获取更实用的知识,从而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获得更有效的学习。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及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及优缺点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①按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
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
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
②按“课”教学。
即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③按时授“课”。
把每一“课”规定在驻而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全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并制订统一的作息时间表,有节奏地开展教学活动。
④统一授“课”。
教师根据指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向全班学生传播统一的教学内容,并排定课表,多科并进,交错授课。
在同一班级,授课的进度和要求应该是统一的。
⑤全班统一开学,统一上课,统一考试,统一升级、结业和毕业。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第一,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第二,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三,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第四,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
第五,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六,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3)班级授课制的不足第一,难以因材施教。
第二,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缺乏灵活性。
班级授课制
在中世纪,西欧各国学校工作的组织是极为松散的。学生在一年的任何时间里都可以到学校学习。他们虽然坐在同一间教室里,但各人都是按自己的进度学习,教师也只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对全班学生讲授共同的课业,没有统一的计划。中世纪后期,在耶稣会举办的学校中曾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比较好的组织。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兄弟会学校中,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德国教育家斯图谟在斯特腊斯堡主持文科中学时,曾把学生分为十个年级。在普雷拉乌文法学校中也有组织班级教学的经验。但关于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问题,只是在夸美纽斯的著作中才第一次得到详细的论述。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在集体中学习,彼此程度相近,学习内容相同,易于同学间互相讨论,互相竞争,共同进步,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
4.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相同年龄和相近知识水平的学生,编入一个班级,其心理水平、自觉程度和认识水平相近,因此便于教学管理。同一年级的学生使用相同教材,按照同一进度上课,有统一的教学要求,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基本相同,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大体一致的,因此便于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检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夸美纽斯重视学校的组织工作和班级授课的经验,这是和他坚持普及教育的民主思想分不开的。他把学校称为“造就人的工场”和“真正锻炼人的地方”。他努力寻求“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夸美纽斯认为,学校工作一定要有计划,要使教学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他说:“教学的艺术所需要的也没有别的,也只是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而已。”他详细谈到学校工作的组织和班级授课问题,要求仔细划分时间,使每年、每月、每日、每时都有指定的工作。
优点
1.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
班级授课制知识点总结
班级授课制知识点总结班级授课制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老师可以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向多个学生传授知识。
在班级授课制中,老师通常会面对一整个班级的学生,而不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
班级授课制不仅可以更高效地传授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识。
在班级授课制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特点1. 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的,老师可以一次性地向一整个班级的学生传授知识。
在这种形式下,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班级的集体智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和学习知识。
2. 教学效率高:班级授课制可以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因为老师可以一次性地向多个学生传授相同的知识。
在同一时间段内,老师可以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识:班级授课制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识。
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培养出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
4. 个性化教学:虽然班级授课制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的,但是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法是班级授课制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向整个班级的学生传授知识。
在讲授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解释,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问答法:问答法是一种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在班级授课制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 示范法:示范法是一种以行为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在班级授课制中可以用来教授一些实际操作的技能和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步骤,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
4. 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多人参与的教学方法,可以在班级授课制中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班级授课制度实施方案
班级授课制度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班级授课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和认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而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2. 加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3.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4. 增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班级授课制度方案,明确班级授课的具体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2. 教师进行班级授课培训,提高教师的班级授课能力;3. 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做好班级授课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保证班级授课的顺利实施;4. 学校建立班级授课制度的考核评估机制,对班级授课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实施保障。
1. 学校要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保障班级授课的顺利进行;2. 学校领导要给予班级授课制度的充分支持和重视,为班级授课的实施提供保障;3. 教师要积极配合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4. 学生要积极参与班级授课,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做到学有所得。
五、实施效果。
1.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明显提升;2. 班级集体凝聚力得到了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密切;3. 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4.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六、总结。
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希望全体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共同推进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班级授课制度始于
一、班级授课制度的起源1. 古代私塾教育在我国古代,私塾教育是主要的授课形式。
私塾教育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师徒相授”为特点,教师在家中或书房内授课,学生则跟随教师学习。
这种教育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强,有利于因材施教;(2)学生人数较少,便于教师管理;(3)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以儒家经典为主。
2. 汉代官学教育汉代,官学教育逐渐兴起,设立了太学、郡国学校等。
官学教育在继承私塾教育的基础上,开始实行班级授课制度。
汉代班级授课制度的特点如下:(1)班级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多;(2)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儒家经典、经学、文学、历史等;(3)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
二、班级授课制度的发展1.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我国教育制度逐渐完善,班级授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唐代设立国子监,统一管理全国学校教育。
班级授课制度在唐代的特点如下:(1)班级规模进一步扩大;(2)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包括儒家经典、文学、历史、数学、天文等;(3)科举制度更加完善,选拔优秀人才。
2.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班级授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宋代设立书院,实行分科教育。
班级授课制度在宋代的特点如下:(1)班级规模更加扩大;(2)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儒家经典、文学、历史、数学、天文、地理等;(3)科举制度更加完善,选拔优秀人才。
3.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班级授课制度得到全面发展。
明清时期班级授课制度的特点如下:(1)班级规模进一步扩大;(2)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包括儒家经典、文学、历史、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等;(3)科举制度更加完善,选拔优秀人才。
三、班级授课制度在我国教育史上的地位1. 提高了教育普及率班级授课制度的实行,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教育,提高了教育普及率。
2. 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班级授课制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3. 选拔优秀人才班级授课制度为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我国人才的培养。
班级授课制
改革趋势
新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革新传统的以“教”为本的班级授课制。历史上“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都曾 风行一时,但未能长久,没有大面积地推开。原因在于这些改革走过了头,摒弃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甚至从根本 上取消了班级授课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班级授课制仍是中国中小学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对 班级授课制的改革,不是简单地否定,应该贯彻“先立后破”和制度生成的渐进原则,在不取消班级组织的前提 下作必要的改进,而不宜采取激进的态度和虚无主义的方式。
1.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教师组织学生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产现场或事件发生的场所,通过观 察、调查、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现场教学作为班级授课制的辅助组织形式,使教学时间突破了课堂教 学的固定时间限制,有利于学生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便于知识的应用与迁 移。同时能使师生及时领略现代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新信息,使教学的直观性大大增强,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 感体验,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落实和主体性作用的充分发挥。
(3)教学内容程序化、固定化,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当知识被程序化、固定化之后,知识就离生活越 来越远了,开始出现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断裂与疏离。
(4)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不能及时吸纳一些新的、必要的科学成果。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时间和教 学内容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某个具体时间进行什么样的内容,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是为了实现一个什么样 的目标,在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中都有明确而翔实的规定。施教者想加入新内容,是非常困难的,它涉及的不仅 是加的问题,还有如何压缩已有教学内容的问题。
什么是班级授课制
什么是班级授课制在教育领域中,班级授课制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教师通过在班级集体中进行授课,向全班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通常在固定的教室内,面对一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讲课。
这一制度的实施与学校的规模、教师资源和学生人数有关。
班级授课制是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尤其在中小学阶段普遍实施。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高效地传授知识,并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此外,班级授课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师。
教师通过系统的课程安排,将教学内容有序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逐渐理解和吸收。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会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提问或开展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参与。
当然,班级授课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难以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有些学生可能因此感到被忽视或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其次,班级授课制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可能不够灵活,他们可能需要更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因此,一些学校会采取其他形式的教学组织,如小组教学或个别辅导,来补充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借助信息技术来改善班级授课制。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教学软件和在线教育平台等工具,实现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也能够更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绩,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估。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班级授课制的实施情况有所不同。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系统注重个别化教育,更加注重小班教学,以提供更多的个别指导。
而在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班级授课制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因为学校资源有限,无法实行小班教学。
总之,班级授课制是一种常见、高效的教学组织方式。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班级授课制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又称班级教学、课堂教学,
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
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我
国目前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优点(一是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二是有利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三是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
发展;五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的质量;六有利于
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
缺点(一不利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不利于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三不利于因材施教;四
不利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五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真正的交
流和启发。
)。
教育组织类型有哪些
教育组织类型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
教育组织类型: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分层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特朗普制、导生制、文纳特卡制、葛雷制、昆西制、开放教学制、协作教学制、现场教学制。
一、个别教学制个别教学制是最古老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与个别教学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联系为主,有时候也会有一群学生,但学生年龄和文化程度不尽相同,无固定班级、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比较随意。
二、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运用最广泛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集体教学形式,有固定的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划分的班级,规定的教学内容和严格的教学计划保障,具有“班”、“课”、“时”的特点,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集体教育作用,教学效率高,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但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忽视个别学生,缺乏灵活性。
三、分组教学(分层教学)按照能力或成绩进行分班分组教学,属于集体教学形式,可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外部分组需要打破传统按年龄编班的形式,重新对学生进行分班,内部分组不需要打破原有班级,在班级内部将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小组。
四、两种自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教学法——克伯屈、道尔顿制——伯克·赫斯特这两种教学组织形式都反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设计教学法(单元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道尔顿制是教师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请教老师,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
由于属于学生自学。
五、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劳伊德·特朗普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占20%)和个别教学(占40%)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大班是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小班是分组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六、导生制(贝尔—兰喀斯特制)——贝尔、兰卡斯特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教师上课时先将内容教给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再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导生相当于教师的助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授课制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了解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史及可能性必要性;理解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局限性和意义;掌握并阐述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及特点;思考并写出
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的见解。
重点: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基本特点。
难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一课时。
导入语:众所周知我们现代的学校教学主要以班为单位,那么大家是不是也知道这种形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有谁提出和改进的又是怎样发展呢,还有其利弊等。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来学习关于班级授课制的相关知识吧。
一、班级授课制的历史
在古代教育中,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即使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仍然是通过个别教学进行教育的,每个弟子之间在原有程度、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上各不相同,没有一致的要求和规定。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教育的规模和效率都必须扩大和提高,个别教学因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于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便应运而生了。
早在16世纪西欧就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17世纪夸美纽斯总结了兄弟会的教育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并最早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后经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和其指导的实践,将班级授课制推向了极端。
19世纪初一段时间内,欧美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如贝尔----兰卡斯制(导生制或小先生制)、道尔顿制、文纳卡特制等。
二、班级授课制的可能性与必须性
可能性:1.老师所教学生愈多、工作兴趣愈大。
2.学生可相互激励、帮助、产生效用和愉快。
必要性:中世纪学校的教学组织松散、秩序混乱、效率低下。
三、班级授课制的概念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四、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可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
班: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
课: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相对完整,这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时: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
单位时间可以是50分钟、45分钟或30分钟,但都是统一的和固定的。
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五、班级授课制的意义
1. 减轻了教师工作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
2. 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激励
3. 节省时间和精力,避免了相互干扰
4. 有利于统一管理
六、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⒈它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⒉它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实而又完整。
⒊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面兼用其它方法,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⒋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⒌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集结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学生可与教师及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⒍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它不仅能比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经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及学习热情等。
七、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⒈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⒉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⒊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⒋它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⒌它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⒍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⒎它缺乏真正的集体性。
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独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分工合作,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正因为它班级授课制有以上的优越性,它才能被人们普遍接受,至今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才能经历一个多世纪的怀疑、非难甚至猛烈抨击而仍然站得住脚;也正是因为班级授课制有以上局限性,人们才屡屡对它提出批评并寻求新教学组织形式。
作业:对班级授课制利弊如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