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与优劣势
班级授课制的利弊与改进
班级授课制的利弊与改进班级授课制是一种古老而又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自夸美纽斯提出并实施以来,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按课程计划进行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班级授课制仍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班级授课制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下面我将详细分析它的利弊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式。
首先,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明显的。
1.规模效益:班级授课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一位教师同时教授多个学生,从而降低了单位学生的学习成本。
2.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和深度:班级授课制有利于知识的系统传递,教师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教学,能够确保知识传授的顺序和深度。
3.竞争和合作: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然而,班级授课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
1.个性化不足:由于班级授课制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因此很难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教学方法单一: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评价方式单一: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学评价通常以考试为主,这种方式很难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改进方式:1.个性化教学:在保持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比如进行课外辅导、开展兴趣小组等。
2.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研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考试成绩,教师还可以引入更多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合作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此外,针对班级授课制导致的竞争压力过大和缺乏个别化教学的问题,也可以尝试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引入“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外通过在线学习或预习教材获得基础知识,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等方式深化理解和应用知识。
班级授课制利弊反思
班级授课制利弊反思现代教育在17世纪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就已经形成;但作为一种制度则是在19世纪初以后系统确立起来的,以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为标志。
班级授课组织的确立:17世纪上半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
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爆发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到19世纪后半叶,在实践中确立起来了。
班级授课组织适应了现代工业制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和现代民主制度追求教育平等的需要。
最先采用班级授课组织形式的是:15世纪末德国的一些人文学校。
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时间:17世纪上半叶。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班级授课制正式在中国实行。
到目前为止,班级授课组织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班级授课组织四个基本特征:(1)学生被分配于各自固定的班级;(2)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3)教学一般分学科进行;(4)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加以确定。
二、班级授课组织的优势与不足:1.优势:(1)相同或相近年龄和水平的学生组织到一起,教师可以同时教授许多学生,全体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前进;(2)教学按规定的课时来进行,可以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预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3)分科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对规定学科进行系统讲授,学生也可借此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2.不足:(1)容易走“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2)不利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容易走向“一刀切”、“划一主义”;(3)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不易发挥,容易导致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形成。
班级授课制主要依据多选题
班级授课制主要依据多选题
【实用版】
目录
1.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和特点
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3.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4.班级授课制的实施策略
5.多选题在班级授课制中的应用
正文
一、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和特点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指的是在一个班级内,由一位教师或多位教师按照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分别教授不同学科的课程。
这种教学方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特点包括:教学内容按照学科划分,教师专业化程度较高,教学过程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二、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师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学科领域,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课程设置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各类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3.有利于教学管理:班级授课制便于学校对教师进行管理和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学科本位,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2.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
3.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四、班级授课制的实施策略
1.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五、多选题在班级授课制中的应用
多选题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评价方式,通过让学生在多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班级授课制中,多选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及优缺点
班级讲课制的特点及优缺陷简述班级讲课制的特点(1)班级讲课制是一种集体教授教养情势.它把必定命量的学生按年纪或控制常识与才能成长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依据周课表和作息时光表,安插教师有筹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2)班级讲课制的重要特点①按学生按照年纪和常识水等分离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授教养班学生的年纪和程度大致雷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全部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授教养.②按“课”教授教养.即把教授教养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授教养手腕.教授教养办法睁开的教授教养运动,按学科和分成很多小的部分,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授教养.③按时授“课”.把每一“课”划定在驻而固定的单位时光内进行,这单位时光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必定的间歇和歇息.全校有固定的作息时光,并制定同一的作息时光表,有节拍地开展教授教养运动.④同一授“课”.教师依据指定的教授教养大纲和教材,向全班学生传播同一的教授教养内容,并排定课表,多科并进,交织讲课.在同一班级,讲课的进度和请求应当是同一的.⑤全班同一开学,同一上课,同一测验,同一进级.毕业和毕业.班级讲课制的优缺陷(1)班级讲课制是一种集体教授教养情势.它把必定命量的学生按年纪或控制常识与才能成长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依据周课表和作息时光表,安插教师有筹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2)班级讲课制的长处第一,有严厉的轨制包管教授教养的正常开展,达到必定质量.第二,有利于大面积造就人才.第三,以课为单位进行教授教养比较科学.第四,便于体系地传授各科常识.第五,可以或许充分施展教师的主导感化.第六,有利于施展集体教导的感化.(3)班级讲课制的缺少第一,难以因材施教.第二,难以形成学生的摸索精力.创造才能和实践才能.第三,缺少灵巧性.。
班级授课制的利弊分析及改进策略
班级授课制的利弊分析及改进策略姓名:王*学号:班级授课制的利弊分析及改进策略【摘要】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与优点具有共生性质,面对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很多人产生了疑惑。
近年来,针对班级授课制缺点所进行的改革,走过了头,也就丧失了它的优势。
班级组织在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方面发了很大的作用。
故而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应该贯彻“先立后破”准则,在不取消班级组织的前提下作必要的改进,而不宜采取激进的态度。
【关键词】班级授课制优越性局限性改进一、班级授课制概述(一)概念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把一定数量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
(二)由来及发展在古代教育中,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即使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仍然是通过个别教学进行教育的,学生在原有学习程度、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上各不相同,没有一致的要求和规定。
工业革命后,社会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教育的规模和效率都必须扩大、提高,个别教学因此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于是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很快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通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大体说,班级授课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教育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立下来。
第二阶段,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的理论,给夸美纽斯的理论以重要补充和发展。
第三阶段,以苏联教育学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更趋成熟。
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班级授课制从理论到实践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三)基本特点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班、课、时。
1、以“班”为人员单位,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
班级授课制地利弊分析报告及改进策略
班级授课制的利害剖析及改良策略姓名:王悦学号: 13033026班级授课制的利害剖析及改良策略【纲要】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与长处拥有共生性质,面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好多人产生了迷惑。
最近几年来,针对班级授课制弊端所进行的改革,走过了头,也就丧失了它的优势。
班级组织在提升教课效率、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方面发了很大的作用。
故而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应当贯彻“先立后破” 准则,在不撤消班级组织的前提下作必需的改良,而不宜采纳激进的态度。
【要点词】班级授课制优胜性限制性改良一、班级授课制概括(一)观点班级授课制又称讲堂教课,是把必定数目学生按年纪特点和学习特点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依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次序(课程表),依据教课目标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课制度。
(二)由来及发展在古代教育中,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教课组织形式主假如个别教课,即便孔子“弟子三千,圣人七十”,仍旧是经过个别教课进行教育的,学生在原有学习程度、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上各不相同,没有一致的要乞降规定。
工业革命后,社会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教育的规模和效率都一定扩大、提升,个别教课所以没法知足这样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于是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很快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通行的教课组织形式。
大概说,班级授课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教育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定下来。
第二阶段,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教课过程的形式阶段的理论,给夸美纽斯的理论以重要增补和发展。
第三阶段,以苏联教育学为代表,提出课的种类和构造,使班级授课制更趋成熟。
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班级授课制从理论到实践基本形成了完好的系统(三)基本特点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班、课、时。
1、以“班”为人员单位,按年纪和知识水均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课班学生的年纪和受教育程度大概相同,并且人数固定。
班级授课制的名词解释组织形式与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的名词解释组织形式与优缺点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解释如下: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
其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完善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
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
它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⒈全班教学。
这是目前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把学生按年龄和学业程度编纪固定人数的教学班,全班学生按照统一的课程表共同接受同一位教师指导,在这种形式下,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序列由教师在教室系统地、边疆地进行教学,也可以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等来开展,还可以通过各种参观、见习等来开展,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课堂讨论等等。
全班形式教学的效果如何,主要看任课教师是否了解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准备,是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自己提出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否呈现了难度适中的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进程是否连贯有序。
⒉班内小组教学。
它是把一个班暂分为若干个小组,由教师规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并由学生分组学习的班级授课制形式。
它具有班级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群体进行教学的特点,但是联系这个群体的主要纽带是共同感兴趣的某门学科或某项活动。
⒊班内个别教学。
采用班内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因人而异地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花一定的时间以一对一的形式给学生辅导。
其特点是: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主要面向班上的差生或学习速度快的学生装;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及教师进行曲的辅导必须以该生的学习准备、学习难点和性格特点为依据;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学和独立钻研。
浅议班级授课制
浅议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成为目前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其优点和缺点,因而,对它进行改革的实践从未间断过,本文就班级授课制的历史、优点做简单的梳理,从弊端的角度出发,对改革方向做探讨。
一、班级授课制的历史和优点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基本上都采用班级授课制这样一种教学组织模式,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和民众教育需求量增加的形式下产生的,对各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六世纪末期的西欧,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机器生产逐步代替原来的手工生产,科学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原本的个别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工业时代大规模需求,发展的社会迫切需要大量掌握一定劳动技能且标准化的劳动力。
社会对各行各业人才的需要,必然要求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要求扩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加教学内容。
于是,工业社会对于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与原来教育模式不能满足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社会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因素。
而班级授课制因其多、快、好、省的优点,很好地解决了这种问题。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其逐步走向科学,并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推广开来。
另外,赫尔巴特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教学过程形式阶段理论,使班级授课制的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的安排更加具休明确。
继夸美纽斯、赫尔巴特之后的许多教育家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补充与完善,从而使班级授课制的理论体系得以最终形成。
二、班级授课制得弊端班级授课制产生了三百年,短短这几百年因其合理性成为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它自身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表现得愈来愈明显。
(一)强调以教为主,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领导主导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当前班级授课制教学中,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追求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因而特别讲究向学生讲授系统的知识,采取统一的方法,按统一的进度以及统一的要求来开展教学。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师生关系表现为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它的优点在于可以一次性地向多个学生传授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然而,班级授课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班级授课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都不同,班级授课制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老师讲解的内容,而有些学生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
班级授课制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这会导致一些学生落后或者进步缓慢。
其次,班级授课制缺乏足够的互动。
在班级授课制中,老师通常是主讲者,学生是被动的听众。
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比较少,这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够活跃,缺乏创新精神。
此外,班级授课制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三,班级授课制缺乏实践环节。
班级授课制通常是以讲解知识为主,缺乏实践环节。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知识的实际应用经验。
这会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困难时无法灵活应对。
最后,班级授课制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班级授课制通常是以讲解为主,缺乏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
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综上所述,班级授课制虽然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让教学更加个性化、多元化。
班级授课制的利弊分析及改进策略
班级授课制的利弊分析及改进策略:王悦学号:13033026班级授课制的利弊分析及改进策略【摘要】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与优点具有共生性质,面对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很多人产生了疑惑。
近年来,针对班级授课制缺点所进行的改革,走过了头,也就丧失了它的优势。
班级组织在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方面发了很大的作用。
故而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应该贯彻“先立后破”准则,在不取消班级组织的前提下作必要的改进,而不宜采取激进的态度。
【关键词】班级授课制优越性局限性改进一、班级授课制概述(一)概念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把一定数量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
(二)由来及发展在古代教育中,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即使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仍然是通过个别教学进行教育的,学生在原有学习程度、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上各不相同,没有一致的要求和规定。
工业革命后,社会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教育的规模和效率都必须扩大、提高,个别教学因此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于是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很快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通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大体说,班级授课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教育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立下来。
第二阶段,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的理论,给夸美纽斯的理论以重要补充和发展。
第三阶段,以苏联教育学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更趋成熟。
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班级授课制从理论到实践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三)基本特点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班、课、时。
1、以“班”为人员单位,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
班级授课制知识点总结
班级授课制知识点总结班级授课制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老师可以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向多个学生传授知识。
在班级授课制中,老师通常会面对一整个班级的学生,而不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
班级授课制不仅可以更高效地传授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识。
在班级授课制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特点1. 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的,老师可以一次性地向一整个班级的学生传授知识。
在这种形式下,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班级的集体智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和学习知识。
2. 教学效率高:班级授课制可以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因为老师可以一次性地向多个学生传授相同的知识。
在同一时间段内,老师可以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识:班级授课制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识。
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培养出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
4. 个性化教学:虽然班级授课制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的,但是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法是班级授课制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向整个班级的学生传授知识。
在讲授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解释,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问答法:问答法是一种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在班级授课制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 示范法:示范法是一种以行为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在班级授课制中可以用来教授一些实际操作的技能和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步骤,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
4. 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多人参与的教学方法,可以在班级授课制中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班级授课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具有一些优点和不足。
以下是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的简述:优点:1. 集中资源:-师资力量:可以集中一定数量的师资力量,提供一致的教学质量。
-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可以更有效地被多个班级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群体互动:-学生交流:学生在班级中能够与同学进行更多的互动,分享经验、讨论问题,促进学科知识的共同理解。
-团队合作:促使学生在小组和整个班级中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规律学习时间:-时间管理:班级授课制提供有规律的学习时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学科轮换:学生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学习不同学科,有助于综合素养的培养。
4. 纪律管理:-教育纪律:班级授课制有助于维持学校纪律,对学生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不足:1. 个体差异:-学习速度:不同学生的学习速度和风格存在差异,班级授课制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兴趣爱好:学生的兴趣爱好各异,有些可能对某些科目不感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2. 教学效果不均:-知识水平:班级授课制下,老师很难适应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导致一些学生可能觉得教学太慢或太快。
-评估困难:评估学生的个体表现可能受到困扰,因为考试和评估更多地基于整个班级的平均水平。
3. 缺乏个性化关怀:-学科选择:学生在某些学科上可能需要更多的个性化关怀和指导,而班级授课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问题解答:在大班中,老师难以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深入解答和辅导。
4. 过分强调竞争:-排名压力:班级制可能导致学生过分关注竞争,而忽略了合作和共享的重要性。
-心理压力:学生可能因为追求班级内的高分而忽略了真正的学习体验,增加了心理压力。
总体而言,班级授课制在资源利用、群体互动和规律学习等方面有一些明显的优势,但也面临个体差异、教学效果不均、缺乏个性化关怀等问题。
因此,教育体制的改革一直在寻求更加灵活、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浅析班级授课制的演进发展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浅析班级授课制的演进发展优缺点及改进措施摘要:班级授课制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并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既有其优点,又有自身的弊端,其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培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要针对弊端,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来进行弥补。
关键词:班级授课制;优缺点;改进建议一、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班级授课制由于适应了当时工业革命的需要,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的、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与其它教学组织形式相比,班级授课制有着自己多方面的优势。
第一,一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为在教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扩大教育规模、普及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
班级授课制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规范化,有助于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扩大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
第二,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形式,有利于形成一个具有强大教育力量的集体,培养集体主义品质。
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都表明,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不仅受到教师、长辈的影响,而且会受到同辈群体的重要影响。
它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集体环境,使学生在这个集体环境中通过活动、学习,逐渐养成集体主义品质。
第三,以班级为组织单位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竞争、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外在动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表明,学生之间交流和竞争的气氛,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与相互促进,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班级授课制显示出与其它教学组织形式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的同时,也有着与生俱来的根本缺陷。
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表现得更加突出。
第一,面对人数较多的全班学生,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就需要加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这势必产生影响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消极作用。
第二,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在知识程度、能力水平、学习风格、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育过程相当于加工者(教师)按既定的同一目标、标准和要求,在同一空间和时间,用同一工序对原材料(学生)去进行加工,这无疑会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实际上往往总有一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授课制的观念简答题
授课制的观念简答题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及优缺点。
特征: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生编班;把教学内容按照学科和学年分解为小的教学单位——课;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教学场所较为固定。
优点: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和学生的社会的进程;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确保学生获得系统的、连贯的知识,保证教学质量。
缺点: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固定化、程序化,不能反映学生是实际需要,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不能及时吸纳一些新的必要的科学成果;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与优劣势:
答:【特点】
⒈以“班”为人员单位,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
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
⒉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常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⒊把每一“课”规定在驻而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单位时间称为“课时”,它可以50/45/30/25/20/15分钟,但都是统一的和固定的。
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从各学科总体而言,可能是单科独进,也可以是多科并进,轮流交替。
【优越性】
⒈它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⒉它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实而又完整。
⒊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面兼用其它方法,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⒋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⒌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集结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学生可与教师及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⒍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它不仅能比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经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及学习热情等。
【局限性】
⒈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⒉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⒊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⒋它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⒌它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⒍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⒎它缺乏真正的集体性。
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独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分工合作,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正因为它班级授课制有以上的优越性,它才能被人们普遍接受,至今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才能经历一个多世纪的怀疑、非难甚至猛烈抨击而仍然站得住脚;也正是因为班级授课制有以上局限性,人们才屡屡对它提出批评并寻求新教学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