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授课制的历史_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的由来:班级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班级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法国的居耶纳中学、德国的斯特拉斯堡的文科中学等学校。

1862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广最先采用班级进行教学,开创中国班级教学之先河。

1901年,清朝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堂,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各地推广。

班级授课的缺点:第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主体。

第二,时间很有局限,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机会较少,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第三,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

第四,强调统一,难以适应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第五,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老师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分工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改进方法策略:可以让班级小型化,分科制。

在班级里可以实行分层教学,平时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教学,对同班异质的学生实行区别对待教学的一种形式。

将同一班级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各个同质组,教师在同一课时在同一班对各个同质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这是出于对学生差异和个性的充分考虑,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有效、合理的发展而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班级授课制的“前世”和“今生”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班级授课制的“前世”和“今生”

班级授课制的“前世”和“今生”
作为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作为考试过程中的常考考点,对于班级授课制的内容要熟练掌握,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程。

一、班级授课制的前世发展历程
二、班级授课制的今生发展现状
现在的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学生之间年龄相仿文化程度相近,班级人数固定并且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但是这样就形成了教学的一些弊端,比如难以因材施教、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灵活性。

所以后来出现了很多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

第一种是现场教学,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者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另一种是个别辅导,主要面向特殊学生比如优秀生和后进生,可以弥补班级授课制难以因材施教的弊端。

班级授课制在当今时代正在不断进步不断改革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北京的走班制就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也是改革的尝试,所以教学组织形式也正在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出不断更新。

 。

班级授课制的利弊与改进

班级授课制的利弊与改进

班级授课制的利弊与改进班级授课制是一种古老而又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自夸美纽斯提出并实施以来,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按课程计划进行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班级授课制仍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班级授课制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下面我将详细分析它的利弊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式。

首先,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明显的。

1.规模效益:班级授课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一位教师同时教授多个学生,从而降低了单位学生的学习成本。

2.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和深度:班级授课制有利于知识的系统传递,教师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教学,能够确保知识传授的顺序和深度。

3.竞争和合作: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然而,班级授课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

1.个性化不足:由于班级授课制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因此很难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教学方法单一: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评价方式单一: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学评价通常以考试为主,这种方式很难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改进方式:1.个性化教学:在保持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比如进行课外辅导、开展兴趣小组等。

2.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研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考试成绩,教师还可以引入更多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合作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此外,针对班级授课制导致的竞争压力过大和缺乏个别化教学的问题,也可以尝试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引入“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外通过在线学习或预习教材获得基础知识,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等方式深化理解和应用知识。

班级授课制利弊反思

班级授课制利弊反思

班级授课制利弊反思现代教育在17世纪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就已经形成;但作为一种制度则是在19世纪初以后系统确立起来的,以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为标志。

班级授课组织的确立:17世纪上半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

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爆发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到19世纪后半叶,在实践中确立起来了。

班级授课组织适应了现代工业制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和现代民主制度追求教育平等的需要。

最先采用班级授课组织形式的是:15世纪末德国的一些人文学校。

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时间:17世纪上半叶。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班级授课制正式在中国实行。

到目前为止,班级授课组织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班级授课组织四个基本特征:(1)学生被分配于各自固定的班级;(2)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3)教学一般分学科进行;(4)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加以确定。

二、班级授课组织的优势与不足:1.优势:(1)相同或相近年龄和水平的学生组织到一起,教师可以同时教授许多学生,全体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前进;(2)教学按规定的课时来进行,可以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预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3)分科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对规定学科进行系统讲授,学生也可借此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2.不足:(1)容易走“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2)不利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容易走向“一刀切”、“划一主义”;(3)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不易发挥,容易导致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形成。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_现状与对策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_现状与对策


方面加以实施。
的 历
关键词: 班级授课制; 教育; 对策

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 大约在公元前 300 年, 以孔子创立
私塾和苏格拉底讲学为标志, 开创了平民受教育的先河, 最初 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主要是个别教学。其后极具影响的当推


学习上困难较大的学生的不同要求。如果把传统的班级授课 与
制比喻为 齐步走 , 那么是再形象不过的了, 统一的教学目 标, 统一的教学进度, 统一的教学方法, 统一的考核要求, 想
织松散、混乱。到了中世纪后期, 一些教会学校中出现了班级
同一班级学生, 虽然年龄相近, 在身心发展上具有一定的
授课制教学的萌芽与较好的教学工作组织经验。这为夸美纽 稳定性和普遍性, 但由于个人环境、生理、心理、受教育程度及
斯在 大教学论 中提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基础, 他提出一个 主观努力等诸方面的差异, 使同一年龄阶段中不同学生身心
很快的推广, 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 我国 1860 年, 容闳在太平军中向干王洪仁 建议设立各
种实业、武备学校、提出仿照西方分行各级学校制度。出现了
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此后郑观应明确提出 学校者, 造就 人才之地, 治天下之人本也。主张仿照西方学制, 设立高、中、 初三等学校系统, 并主张在各层学校中均采用班级授课制这 种教学组织形式, 并规定了学习年限。以考试的结果为升级的 标准。1901 年 废科举, 兴学堂 , 开启了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
教 育 学
缚。正是这种可贵的天赋的灵性, 给予孩子以无限的创意。 法国文学家法朗士曾说: 教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起年轻
院 心灵天然好奇的艺术, 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这种好奇心得到满
学 报 二

班级授课制的由来、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以及班级授课制改进的方法策略。

班级授课制的由来、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以及班级授课制改进的方法策略。

作业内容:通过本小节学习,请简要说说班级授课制的由来、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以及班级授课制改进的方法策略。

回答内容:一、班级授课制的由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繁荣进步,使人们对知识产生了多方面的要求,因而要求学校充实、丰富教学内容,特别是增加自然科学的内容,同时,受教育的对象也随之扩大,于是个别教学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学校必须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各方面的人才,班级授课应运而生。

16世纪,西欧有些国家出现了按班级编制进行课堂教学的形式。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后来经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

在我国,京师同文馆于1862 年率先采用班级上课,1903年在“癸卯学制”中以法令形式确定了班级授课制为教学的组织形式,随即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得到推广。

二、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不利于照顾个别差异。

(2)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4)不利于实现教学的灵活性。

三、班级授课制改进的方法策略:(1)因材施教,在允许的条件下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

(2)灵活设置教学时间,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自主探索和实践,从而培养其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增设现场教学来辅助课堂教学。

因为现场教学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加强教学与生产、生活实践的联系,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能及时了解现实中的新信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

(4)实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使学生爱上学习,并把学习当做是享受。

东方文明班级授课制

东方文明班级授课制

东方文明班级授课制
摘要:
一、引言
二、东方文明班级授课制的定义与特点
三、东方文明班级授课制的历史发展
四、东方文明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与不足
五、结论
正文:
东方文明班级授课制是一种在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主要特点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固定的班级中接受教育。

这种模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不同时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改革。

在古代中国,教育主要采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自汉代起,儒家学说成为正统,儒家私塾开始兴起,学生在此类教育机构中接受老师的教导。

到了宋代,书院制度逐渐完善,班级授课制开始初具雏形。

随着科举制度的演变,明代以后,官学逐渐采用班级授课制。

近现代以来,班级授课制在我国逐渐制度化,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东方文明班级授课制具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系统规划和指导。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有利于知识的传承和积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

然而,班级授课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能被忽视,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2.教学内容和进度可能过于统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3.班级规模较大时,教师可能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和问题。

总的来说,东方文明班级授课制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优点和局限。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现状与对策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现状与对策

内容摘要
为了突破班级授课制的限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实行个性化教学
一、实行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通 过定制化的教学计划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个性 化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现状与对 策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班级授课制的历 史
03
三、班级授课制的现 状
04 四、对策与建议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班级授课制,也称为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形式。 它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这种制度的起源可 以追溯到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然而,其真正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则是在19世纪 后半叶的美国和欧洲。如今,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但班级授课制仍然在全 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本次演示将探讨班级授课制的历史、现状以及可能的改 进策略。
四、对策与建议
2、引入综合性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可以考虑在班级 授课制中引入综合性学习的元素。这包括跨学科的学习、项目式学习、团队合作 等。综合性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 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等。
四、对策与建议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应对班级 授课制的挑战,我们需要重视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包括提供持续的专业培 训和教育、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为教师提供支持和资源等。
2、特点与优势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首先,由于教师 无法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可能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均衡。其次, 班级授课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社交需求。

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1.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萌芽于16世纪西欧的一些国家----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兄弟会学校,同期,初步形成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又经赫尔巴特等教育家的补充,使其进一步完善----发展于19世纪中叶,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中国采用班级上课,开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0年)于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在中国一直发展至今。

2.班级授课制的内涵及特点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在班级授课制中,同一班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

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开设的课程,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

特点:学生固定,学生是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

班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教学。

内容固定,向全班学生传授的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排定课表进度也是统一的,采取多学科并进,交错授课。

教师固定,学校按照教师的业务专长和工作能力分配教学任务。

时间固定,学年、学期和学日课业的始末时间相同,全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表。

场所固定,各班的教室相对固定,学生的座次也相对固定。

3.班级授课制的评价及改革方向优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由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对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进行教学,大大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有利于加速普及教育和发展教育事业。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有利于系统传地传授各科知识。

局限性:对全班学生使用同一教材,按照同一进度和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内在潜力。

容易使教学产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当前教学组织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使教学过程个别化,个性化,使用自学辅导以及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优化班级授课制。

浅议班级授课制

浅议班级授课制

浅议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成为目前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其优点和缺点,因而,对它进行改革的实践从未间断过,本文就班级授课制的历史、优点做简单的梳理,从弊端的角度出发,对改革方向做探讨。

一、班级授课制的历史和优点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基本上都采用班级授课制这样一种教学组织模式,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和民众教育需求量增加的形式下产生的,对各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六世纪末期的西欧,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机器生产逐步代替原来的手工生产,科学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原本的个别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工业时代大规模需求,发展的社会迫切需要大量掌握一定劳动技能且标准化的劳动力。

社会对各行各业人才的需要,必然要求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要求扩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加教学内容。

于是,工业社会对于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与原来教育模式不能满足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社会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因素。

而班级授课制因其多、快、好、省的优点,很好地解决了这种问题。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其逐步走向科学,并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推广开来。

另外,赫尔巴特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教学过程形式阶段理论,使班级授课制的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的安排更加具休明确。

继夸美纽斯、赫尔巴特之后的许多教育家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补充与完善,从而使班级授课制的理论体系得以最终形成。

二、班级授课制得弊端班级授课制产生了三百年,短短这几百年因其合理性成为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它自身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表现得愈来愈明显。

(一)强调以教为主,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领导主导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当前班级授课制教学中,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追求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因而特别讲究向学生讲授系统的知识,采取统一的方法,按统一的进度以及统一的要求来开展教学。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师生关系表现为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试论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及改进措施

试论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及改进措施

试论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及改进措施
班级授课制是在小学低年级的一种教学模式,一般每班不超过30人,由一位班主任教师在全班进行讲授。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班级授课制也有了改进。

一、发展
1.课程设计逐步从死记硬背走向活动教学。

实施活动教学,帮助孩子发挥潜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扩大孩子的眼界。

2.教学模式由传统教育走向多样化教育。

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孩子获取更多实用知识。

3.注重参与教育,增强家长参与孩子教育。

通过设计各种家庭参与活动,使家长和老师更加紧密地合作,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充分发展,为孩子的学习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改进措施
1.让教育更加注重实践。

加大实践概念教育的力度,引导孩子从实际出发,把课堂知识付诸实践,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2.增加外界资源的利用。

拓宽课程内容,增强孩子参观、游览、实践的机会,让孩子拥有更充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3.多采用互动展示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和实体教室等方式,以图片、动画、实物以及故事等方式,把课堂学习内容形象、生动、丰富地呈现出来,开阔孩子思维,增强孩子的记忆能力。

总结起来,要想有效地改进班级授课制,就需要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参与教育以及资源利用纳入考虑,将活动教学和实践教学纳入课堂,多使用互动交流和启发性问题的方式,拓宽孩子的想象力,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获取更实用的知识,从而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获得更有效的学习。

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
运用个别辅导这一辅助教学组织形式,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学习方法 和学习习惯,以便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改革趋势
新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革新传统的以“教”为本的班级授课制。历史上“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都曾 风行一时,但未能长久,没有大面积地推开。原因在于这些改革走过了头,摒弃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甚至从根本 上取消了班级授课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班级授课制仍是中国中小学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对 班级授课制的改革,不是简单地否定,应该贯彻“先立后破”和制度生成的渐进原则,在不取消班级组织的前提 下作必要的改进,而不宜采取激进的态度和虚无主义的方式。
1.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教师组织学生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产现场或事件发生的场所,通过观 察、调查、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现场教学作为班级授课制的辅助组织形式,使教学时间突破了课堂教 学的固定时间限制,有利于学生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便于知识的应用与迁 移。同时能使师生及时领略现代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新信息,使教学的直观性大大增强,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 感体验,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落实和主体性作用的充分发挥。
(3)教学内容程序化、固定化,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当知识被程序化、固定化之后,知识就离生活越 来越远了,开始出现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断裂与疏离。
(4)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不能及时吸纳一些新的、必要的科学成果。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时间和教 学内容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某个具体时间进行什么样的内容,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是为了实现一个什么样 的目标,在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中都有明确而翔实的规定。施教者想加入新内容,是非常困难的,它涉及的不仅 是加的问题,还有如何压缩已有教学内容的问题。

班级授课制的利弊与改进

班级授课制的利弊与改进

班级授课制的利弊与改进
姓名:李道攀
准考证号:220805100063
目录
内容提要
关键词
(一)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史
(二)班级授课制的有利方面
(1)教学有序,确保教学质量
(2)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可以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4)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三)班级授课制的弊端
(1)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受到限制
(2)“接受学习”不利于学生探索性,创造性的发挥(3)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
(四)改进措施
(1)“小班化”教育
(2)分层教学
(3)个性化的远程,多媒体教学。

内容提要——班级授课制历史悠久,现用至今。

它的有利之处,弊端已凸现出来,如何更好地加以改进,值得社会、教育者关注深思,本方试就这三个方面阐述,作一个初步地经验总结。

关键词:班级授课制教师主导班集体小班化教育分层教学远程多媒体教学
(小字)“私塾”是中国班级授课制的最早雏形,随着历史发展,应试教育的推行,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已经不断成熟、规范、丰富。

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改”势在必行,人们海里不重新审视它,究竟班级授课制将向何处去。

参考书目《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199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与课程论》钟启泉、张华主编,1997年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德育原理》胡厚福主编,2000年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外教育简史》
相关资料
邮址:。

班级授课制的由来

班级授课制的由来

一、班级授课制的由来:
1.班级授课制起源于16世纪欧洲,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的兄弟会学校(世
界上它是第一家);
2.之前都是游离形式的班级授课制,没有形成系统性,科学性,在1632年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后,才形成的班级授课制的系统化理论;
3.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是清朝1862年,当时的北京京师同文馆是第一家;在
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1903年的“癸卯学制”)后,才在全国广泛推广。

二、不足之处:
⒈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
制。

⒉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⒊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⒋它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
内容和方法。

⒌它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
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⒍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⒎它缺乏真正的集体性。

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
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独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分工合作,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8.不利于因材施教。

三、班级授课制改进的方法策略
1、分类指导,分层教学
2、走班制教学
3、无班级授课制。

浅析班级授课制的演进发展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浅析班级授课制的演进发展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浅析班级授课制的演进发展优缺点及改进措施摘要:班级授课制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并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既有其优点,又有自身的弊端,其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培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要针对弊端,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来进行弥补。

关键词:班级授课制;优缺点;改进建议一、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班级授课制由于适应了当时工业革命的需要,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的、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与其它教学组织形式相比,班级授课制有着自己多方面的优势。

第一,一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为在教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扩大教育规模、普及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

班级授课制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规范化,有助于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扩大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

第二,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形式,有利于形成一个具有强大教育力量的集体,培养集体主义品质。

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都表明,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不仅受到教师、长辈的影响,而且会受到同辈群体的重要影响。

它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集体环境,使学生在这个集体环境中通过活动、学习,逐渐养成集体主义品质。

第三,以班级为组织单位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竞争、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外在动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表明,学生之间交流和竞争的气氛,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与相互促进,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班级授课制显示出与其它教学组织形式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的同时,也有着与生俱来的根本缺陷。

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表现得更加突出。

第一,面对人数较多的全班学生,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就需要加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这势必产生影响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消极作用。

第二,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在知识程度、能力水平、学习风格、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育过程相当于加工者(教师)按既定的同一目标、标准和要求,在同一空间和时间,用同一工序对原材料(学生)去进行加工,这无疑会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实际上往往总有一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班级授课制及其发展

班级授课制及其发展

班级授课制及其发展班级授课制是当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同样也就成为了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以及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但其考点内容分布零散,故现于该文中将其重点且难懂内容叙述于下,以帮助各位考生掌握该内容:班级授课制又称为课堂教学,是一种把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年级和班级,且每班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以及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世界上第一家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7世纪乌克兰的兄弟会学校;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其特点可用“班、课、时”三个字概括。

其优点在于采用集体教学形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

而其缺点也在于采用集体教学,所有学生学习相同的学习内容并以相同的进度进行学习,很难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简而言之,缺点在于难于因材施教。

对于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程,以下采取分条列点的形式给大家呈现:1、班级授课制的萌芽: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昆体良,他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思想,这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2、“班级”一词产生:文艺复兴时期的伊拉斯谟(又名:埃拉斯谟斯)最早提出班级一词,并将其作为教育学专门术语。

3、班级授课制的产生:1632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标志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

4、班级授课制的成熟: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四段教学法),标志着班级授课制的成熟。

5、班级授课制更加成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标志着班级授课制更加成熟。

综上所述,我们在面对教师招聘和教师资格考试中针对班级授课制及其发展这个知识点尤为需要注意班级授课制的含义、特点、优缺点以及其发展历程各个阶段。

而对于其发展历程我们总结了以上五个阶段,这里的五个阶段同样是各地的各位考生面对的记忆的和区分最为困难的要点,所以要把握住该考点的以上核心内容才能轻松应对教招与教资考试。

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程

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程

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程班级授课制又被称为课堂教学,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都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再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最早是在欧美一些学校出现,随后夸美纽斯对这种组织形式进行总结而确定下来。

赫尔巴特提出了四阶段完善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一、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昆体良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的萌芽最早是追溯到古罗马的昆体良,古罗马曾经实行分班教学,这个时期的昆体良认为“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出现了按班级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思想萌芽。

但是这个时期并没有对班级授课思想进行系列的理论论述,所以班级授课还处于萌芽状态。

16世纪德国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提出“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为班级授课制的产生提供了政治背景。

二、班级授课制的最终形成-夸美纽斯17世界捷克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对前面的班级授课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班级授课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使班级授课制在理论上正式形成,标志着班级授课的最终形成三、班级授课制的完善-赫尔巴铁19世界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形式的四阶段理论-清楚、联合、系统、方法,使班级授课制得到完善。

四、班级授课制的进一步完善-凯洛夫20世纪中期的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总结了之前班级授课的发展以及苏联在学校推行班级授课制的经验,明确了班级授课的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最终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推广。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沿革及其前途教育管理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沿革及其前途教育管理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沿革及其前途教育管理班级授课制是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它在学校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班级授课制的历史沿革以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前途。

一、班级授课制的历史沿革班级授课制作为一种教育管理模式,起源于古代的教育制度。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学生们被组成班级进行教学,老师通过讲授课程来传授知识。

这种班级授课制模式在中世纪的欧洲教育中也得到了延续。

然而,直到近代,班级授课制才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在19世纪的欧洲和美国,班级授课制开始成为主流的教育模式。

这一时期,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教育也迅速发展。

班级授课制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有效地满足了大规模教育的需求。

通过将学生按年级划分,每个班级有固定的教师进行授课,学生们能够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这种组织形式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的效率。

二、班级授课制的教育管理班级授课制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班级授课制明确了教学责任。

每个班级都有一名负责教学的教师,他们负责为学生传授知识、进行评估和反馈。

这种教学责任的明确性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并确保学生可以获得适当的学习指导。

其次,班级授课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在班级中,学生们有机会与同学们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

这种合作与互动的机会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另外,班级授课制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每个教师都有一支稳定的班级,他们可以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关系,并持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年的辅导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班级授课制的前途尽管班级授课制在教育管理中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教育开始流行,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资源和知识。

这给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在未来,班级授课制需要与线上教育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们也能够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程

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程

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程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共同研究的方式,它是一种集体活动,让学生们在一个群体中研究知识,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们对课程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们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以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班级授课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首先,古代儒家文化的发展,使班级授课制得到了推广。

在古代,儒家以“孝”为本,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一个完整的单位,家长要照顾孩子,也要为孩子提供教育。

因此,家庭开始组织孩子们进行集体研究,形成了一种类似班级授课制的活动,这也是古代班级授课制的起源。

其次,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班级授课制也发生了变化。

在古代,家庭的班级授课制仅限于家庭内的孩子,而在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中,班级授课制不仅限于家庭内的孩子,而且也逐渐拓展到学校,以更加完善的方式进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活动。

此外,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班级授课制的发展。

现代社会,人们更加重视教育,大多数家庭都希望让孩子们接受更多的教育,以提升孩子们的素质。

因此,家庭和学校积极投资教育,采取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最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班级授课制也发生了改变。

现在,人们可以在线上通过网络研究,很多家庭和学校都开始采用这种模式进行研究,它不仅比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更加方便,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们有更多的研究机会,从而获得更好的研究效果。

总的来说,班级授课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经历了从古代儒家文化发展到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发展进程中,班级授课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师大附中在实行分层教学作出了有益的 尝试。他们
为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每门学科都 编写了 A、B、C 三个层次的教学大纲。不同的层次教学标准不 同。C 层次的教学标准是现行教学大纲的合格要求, 教学内容 以统一教材为主, 适当增加趣味性; B 层次的教学标准是现行 教学大纲的优秀要求, 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A 层次的教学要求不受现行教学大纲的限制, 教学 内容借鉴国 内外优秀教材有所增加、补充, 教学中重视培养 学生发现问 题、研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用论文和 科技实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 层次 不是固定不变
有个别差异的学生群体, 势必会使有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 从 而产生学习水平的分化。成绩较好的学生会出现 吃不饱 , 他
福 建
们的 发展就会 受到阻 碍, 这 样学生 的学习 积极性 就难 以调 教
动。成绩较差的学生会出现 吃不了 , 他们的心理压力会越来 越大, 最终失去自信心, 同样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这就是
化教学的教学策略, 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等距离教学, 让每
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 充分享受老师。在教学中进行活动
教学, 游戏教学, 让学生的每一课都学得快乐。
杭州 天地实 小根据 小班化 教育 的课堂 教学 策略 的综合
型、可操作性、灵活性原则, 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实践中总结
出以下教学策略。1. 主动参与。老师要重视参与方法的指导
背景并与我国如今国情现状进行比较, 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 方法取其之长, 避其之短对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人才有
学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进行。2. 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 的学生。部分教师习惯于把自己教学方法的适度界定在学习
现实的意义。 一、班级授课制产生的历史与现状
中等良好学生水平上, 老师在教学中似乎总是有意无意地在 引导着一部分学生 学 , 而不是引导着全班学生进行学习, 满
量。第三, 在小班化教育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
极探索, 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
索精神。第四, 在小班化教育中,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
双方共同学习探索, 发现规律, 教学相长。当然, 一切教学活动
都要落实于学生的和谐发展, 应该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
的关怀。师生的交流机会增多, 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小班
要条件。我们应摈弃 师道尊言 , 与学生平等相处, 这样一来
三 年 第
学生就敢于亲近老师, 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其求新意识。在这样 的平等民主的气氛中, 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发展学生的求异
七 思维, 远比严肃的说教有效。

2、分层教学。什么是分层教学?就是出于对学生差异和个
性的充分考虑,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有
效、合理的发展而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所谓分层次教学, 是 指教师对同班异质的学生实行区别对待教学的一 种形式。将
同一班级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将他们分成各个同质 组, 教师在 同一课时也在同一班对各个同质组分别实施不同 的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
分层教学与分快慢班有啥不同? 乍一听到 分层教学 的 人都不禁这样发问。分层教学是 分层不分班 。所谓分层是学 科教学分层, 不分班是学生隶属的班级不变, 一个学生数学可 能在中层次班上上课, 而物理则可能在优层次班上上课, 但他 分在哪个班不变; 而快慢班则不同, 它是以学生的各科考试总 分排队, 实行一刀切。其实, 最根本的不同, 还是教育观念、指 导思想上的差别。快慢班是面向少数, 面向那些升学有望的学 生, 丢掉的是大多数, 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信心; 而分层教 学是面向全体学生, 从尊重学生的在不同学科领 域的学习差 异、保护自尊心、建立自信心出发, 实施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 能得到最好的开发、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的教学策略。
变动中, 分班教学的作法被废弃了。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 西 往是处于无人关照的状态, 发言、表演、参加讨论机会很少, 似
欧各国主要实行个别教学, 学生没有固定的入学时间, 学习进 乎游离于集体的教学活动之外, 这势必加速他们学业情况的
度不一致, 学习环境嘈杂, 教学效率低、效果差。学校的工作组 恶化。
育 学 院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大缺陷。因此, 如何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
因材施教已成为改进现实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因而, 许 多教育界人士作出了长期的努力, 力图寻找出教学的途径与
报 二
式的现代教育以来, 班级授课制因其本身的高效性逐渐成为 我国学校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 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直到 当前我国课堂中主要还是以 整齐划一 的班级授课制为主, 这种课堂教学结构虽有其许多优点, 但也存在着很明显的弊 病, 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陷。班级授课制最大的局限性, 就是 它不便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 特别是很难兼顾学习上优秀和
不排除团队精神。在学习中善于和别人合作, 尊重他人的建
议, 这样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 利用学生的和谐互动, 使学生有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 取长
补短, 拓宽思路, 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的。而小组学
习活动, 是合作教学的基本形式, 能使小班化的合作教学取得 较好的效果。3. 活动教学。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使学生
在老师有组织的活动中学习知识, 增长才干, 发展个性。具体
操作方法如下: 明确学习目标, 分组学习、游戏竞赛、表演评 价、质疑补充。它适用于复习课和练习题。4. 创新教学。有人
福 说, 孩提时期是人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 因为幼小的孩子
建 心灵 是自由 的, 他 们少有 清规戒 律的制约 和世 俗情 理的束
和参与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性、
条理性有机结合。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不光体现在课堂教学
中, 还体现在学生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2. 合作教学。我们平
时经常谈到要发展学生个性。什么是个性? 个性是指学生的独
立思考能力, 而非随心所欲。把任性, 耍脾气, 和老师对着干, 跟同学争争抢抢都误认为是个性, 这是对个性的曲解。独立性
模式、教法、评价手段会发生全新的变化, 教育观念将更新, 而
班 级
校园文化、社会教育等也要进行配套改革。小班化教育的核心
授 问题是转变教育观念, 即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根本目标, 为
课 21 世纪培养身心健康的创新人才。所以小班化教育从理论到
制 的 历
实践, 从形式到内容, 都将发生革命性变革, 其最终目的是促 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小班化教育, 首先必须树立 学
很快的推广, 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 我国 1860 年, 容闳在太平军中向干王洪仁 建议设立各
种实业、武备学校、提出仿照西方分行各级学校制度。出现了
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此后郑观应明确提出 学校者, 造就 人才之地, 治天下之人本也。主张仿照西方学制, 设立高、中、 初三等学校系统, 并主张在各层学校中均采用班级授课制这 种教学组织形式, 并规定了学习年限。以考试的结果为升级的 标准。1901 年 废科举, 兴学堂 , 开启了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
110
班 级 授 课 制 的 历 史 、现 状 与 对 策
商 春锦
商 春

( 闽江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摘 要: 自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以来, 教育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 21 世纪进入信息化时代, 要求对班级授课制
授 课
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回顾, 并提出改革与对策。为此, 我们应从心理发展适应性、分层次策略、小班化、远程网络化教学等

方面加以实施。
的 历
关键词: 班级授课制; 教育; 对策

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 大约在公元前 300 年, 以孔子创立
私塾和苏格拉底讲学为标志, 开创了平民受教育的先河, 最初 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主要是个别教学。其后极具影响的当推


学习上困难较大的学生的不同要求。如果把传统的班级授课 与
制比喻为 齐步走 , 那么是再形象不过的了, 统一的教学目 标, 统一的教学进度, 统一的教学方法, 统一的考核要求, 想
教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时上课, 以代替传统的个别施教。认 发展水平又表现出特殊的差异性, 具有不同的智力结构, 认知
为这样不仅教师教得省力, 而且学生可以互相激励、帮助, 从 方式和气质性格。而在当前教师总是面对全体学生, 步调一
而可以愉快而有效地学习。由于它比个别教学优越, 所以得到 致, 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以同样的要求对待具
发展的多元化同样要求多元化教育的环境, 培养出更多不同
类型、层次的人才。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也就相应有针对性地对
不同的学生实行小班化、分层次教学的教育策略。
1、小班化教育, 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固
商 春
然是小班化教育的一个特征, 但决不是本质特征。它是指在学
锦 生较少的班级中,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
体素质,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现代教育亦有着深远而广泛 多的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得到最为有效、合理的发展。同
的影响。如今 21 世纪, 进入信息化时代, 现代教育必须以培养 现代人, 即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 适应现代社会并促进现代社
时, 班级授课制所采用 以教为主 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已经 历了 几百年, 已不适 应现在 世界日 新月异 飞速发 展的 趋势
策略, 以克服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之处。
二、班级授课制改革与对策

( 一) 心理发展适应性、分层次策略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国家之一。然而他
年 第 七
们在发挥这一教育制度的长处和优势的同时, 也采取相应的 期
措施弥补其在个别教育方面的不足。为此, 英国中小学的教学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