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采血室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采血室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发表时间:2012-01-09T14:01:52.8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时果环

[导读] 采血护士所采的血液有可能含有HIV、HBV、HCV等,所以采血的护士应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险性。时果环 (山西太原中铁17局集团中心医院 030032)

【中图分类号】R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3-0200-01

【摘要】针刺伤是采血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是指在采血过程中针尖刺破皮肤造成出血的意外伤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门诊采血护士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在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中,针刺伤的问题就日趋严重。

【关键词】针刺伤护士感染原因措施

针刺伤是采血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趁机接种到受伤者体内[1]。采血护士所采的血液有可能含有HIV、HBV、HCV等,所以采血的护士应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险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被HIV阳性病人使用的针刺伤后获得HIV的可能性是0.2%~0.4%;针刺伤感染HBV的可能性是19%~40%;受针刺伤感染HCV的可能性是

0.2%~6.0%[2]。采血使用的是空心针,空心针比实心针所携带的血量要多,所以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就越大。

1 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1.1护理操作中,把使用过的针头或其它锐利器械放在不应该放置的地方或随意传递。

1.2将用后的尖锐针头或器械放入已经过满的锐器盒,在进行严密封闭锐器盒时,造成操作者被刺伤。

1.3对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不重视自身保护,对针刺伤未引起高度重视。

1.4穿刺时,由于过度紧张被针刺伤。

1.5穿刺时,病人不配合而被针刺伤。

2 防护措施

2.1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开展培训班及讲座,系统讲解防护知识,规范护士行为,并将相关知识结合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介绍各种容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环节。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消毒隔离制度等,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增强健康防护知识。特别是对新上岗的人员要强化培训。

2.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操作过程中尽量戴手套,这样避免了操作者的手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的接触,这样既保护了医护人员,也保护了病人。针刺伤易发生在拔针的环节上,正确的拔针和妥善的处理针头尤为重要。拔出的针头不必作任何处理,直接放入坚固的锐器盒内,采血结束后按规定统一处理。

2.3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整理用物和处理使用过的针头过程中,使用过的针头尚未放入锐器盒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环节,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护士应立即将使用过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也可将锐器盒携至病人身旁。锐器盒收集只装三分之二满,以减少刺伤的机会。

2.4针刺伤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后应立即启动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应急预案,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3]。必要时查HBV、HCV,并定期检查和随访。对于已知病人是HBV的情况下,及时接受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注射。是HIV的病人应及时向院感染科汇报,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医护人员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4]。

2.5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院感染科建立职业暴露报告系统,以便医护人员在针刺伤意外发生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有关部门应定时分析和报告事件的发生率及预防措施,对医护人员进行再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5]

3 小结

在临床工作中,建立一个完整的报告制度及系统,保证人员配备和各种医疗保健防护用品的供应,提高防护意识,真正了解到正确处理污染锐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6]对减少针刺伤、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参考文献

[1]吴安华,任南,吕一欣,等.护士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25~526.

[2]陈萍.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和控制.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卷5期:462.

[3]周晓荣.临床护士自身防护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2,16:445~447.

[4]杨雯.预防针刺伤远离职业危害. 心理医生,2011,8:16.

[5]An nB Willians,Warren Phipps,何国平等. 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实用预防医学.2002.9(6):2.

[6]姚玉红,席玉红,邓耀辉. 意外针刺伤临床预防与处理[J]. 医药论坛杂志.,2006,2,27(4):9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