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革命工作由城市向农村的重点转移,避实就虚,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也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呢?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之国内大背景

1927年,由于蒋介石新军阀背叛革命,轰轰烈烈地大革命遭到了失败。国民党新军阀取北洋军阀而代之,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新走狗。国民党新军阀对中国人民实行出北洋军阀更黑暗、更残酷的统治。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与之进行了血与火的斗争,然

而“左”倾中央一再强调的进攻大城市的计划相继遭受失败。毛泽东毅然带领起义的残余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始了中国革命重心的伟大转移,并找到了一条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二、关于“城市中心”与“农村中心”的争论

当时,之所以出现是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的争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国具体国情的不同认识,特别是对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

城市中心论——坚持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包括共产国际的某些领导人认为,在中国,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乡村只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单斩断他们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们的头脑、炸裂他们的心腹,是不可能置他们最后的死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他们认为,只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取得成功,才可能影响小城市和乡村,才可能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所以一味地主张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来发展革命,夺取胜利。

农村中心论——残酷的革命斗争现实让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员人冷静思考,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

三、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论述

我们在这,主要通过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以及进行土地革命理论来认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毛泽东在他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都指出以农村为中心的原因:首先,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革命的动力来看也只有这条道路可走。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蒋介石新军阀统治下,“全国人民还没有普遍的民权,工人农民以至民权派的资产阶级,一概没有言论集会的权力,加入共产党是最大的犯罪”,所以在中国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农民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加之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使得广大农民“走上了求生不得的道路”,中国的武装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第二,从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来看,中国革命只有这条道路可走。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强大的帝国主义极其走狗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特别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城市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使革命力量很难在城市首先发展起来,而广大的农村,则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因此,无产阶级要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一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毛泽东又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和革命的特点人手,科学地分析了为什么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在强大的敌人的压迫下,小块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

在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留下了空间。所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指中国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优势。这种经济特点,造成农村对城市的相对独立性,农村脱离城市也可以维持简单的生活和再生产。这样,在敌人经济封锁的条件下,农村革命根据地也可以自力更生地长期在农村坚持革命战争。使中国革命有可能利用敌人的弱点在农村首先取得胜利。所谓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指反动派的统治力量在中国不平衡不统一。因为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划

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中国务派军阀的长期分裂,相互间进行不断的战争,这一方面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他们进攻革命的不一致,这就给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造成了有利条件。再由于敌人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在城市,而农村和边远地区则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广大农村又是封建压迫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的地区,这就给革命造成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又必然反过来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军阀割据的局面又妨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阻碍全国经济的统一,使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的现象不可能很快改变,从而为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他认为:只要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红军力量的存在,红色政权就一定能够存在下去。

当然他又指出:由于城市总是集中的,乡村又总是分散的,当敌人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线后,共产党在乡村建立的阵地就在地域上被分割,给革命战争带来了许多困难。这就规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

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实践,使得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土地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与发展;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反“围剿”的胜利。然而,由于对中国情况的复杂性和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中国共产党内部部分人滋生出“左”的焦躁情绪,“左”倾教条主义者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斗争,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致使了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四,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封建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