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眺赏析
王维《汉江临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王维《汉江临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汉江临眺(唐朝)王维楚塞三汀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5、“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色,请就“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两句作品析。
6、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请找出表现动感的词语并赏析。
【参考答案】: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4、开朗、乐观。
5、这两句诗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江水流汹涌向天地之外奔腾而去,远山在水气中若有若无,时隐时现。
6、“浮”“动”两词写出了动态,明明是水波在起伏,却给人以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空也在动荡的错觉。
形象地渲染出了磅礴的气势。
7.对这首诗的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在汉江上向远方望。
B。
在汉江上临时眺望。
C.在高处临时眺望汉江。
D。
登上高处眺望汉江。
8.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一笔勾勒出汉江横卧楚塞而“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写出汉江水势之大,江水漫出天地外,把青山都淹没了。
C.“郡邑浮前浦,波浪动远空。
”诗人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D.“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
”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汉江临眺诗歌鉴赏
汉江临眺诗歌鉴赏
汉江临眺诗歌鉴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鉴赏方式,以宋代诗人李清照的《汉江临眺》为核心,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也被收入其中。
汉江临眺诗歌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情感体验为主题,以汉江沿岸的景色为背景,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的敬畏与感悟。
汉江临眺诗歌注重用语言的传神性、生动性,并用幽雅流畅的诗歌语言勾勒出汉江沿岸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汉江浩淼不绝之景的崇敬之情。
在汉江临眺诗歌中,诗人们主要通过描写汉江沿岸的景物、民居、渔舟、林木、流水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李清照的《汉江临眺》中:“汉江两岸烟花繁,桃李芳菲气盈袖。
西江秋夜满空色,海天一色轮不断。
”
汉江临眺诗歌有着浓郁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当今时代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这种诗歌有着独特的文学特色,它用精彩的文字勾勒出汉江沿岸美丽而又神秘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的热爱与敬畏。
汉江临眺诗歌也是一种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从而加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汉江临眺》古诗原文及赏析
《汉江临眺》古诗原文及赏析《汉江临眺》古诗原文及赏析【诗句】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出处】唐·王维《汉江临眺》。
【翻译】诗人泛舟江上,极目远眺,只见茫茫古楚之地与浩瀚的三湘相接,汹涌的汉江入荆江又与长江九渠相汇。
两句诗,形肖语工,勾勒出了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
虽未点明汉江,但横卧楚地,接“三湘”、通“九派” ,水势浩荡的汉江,已形象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注: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又称三湘。
九派,九条支流。
【全诗】《汉江临眺》[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楚塞”两句写汉水南连湘水,荆门以下长江与浔阳九水相通。
楚塞:楚国的边塞,此指汉流域荆襄一带。
三湘:湖南湘乡、湘潭、湘阴(或湘源)合称三湘(见《太平寰宇记·江南道十四·全州》)。
古人诗文中的“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如唐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余。
”②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县西北。
九派:《汉书·地理志》应劭注,长江至江西浔阳(今九江)分为九支,实际上是九水于浔阳汇入长江。
据《浔阳记》,九水指乌江、蚌江等,已难以确指。
派,支流。
③“郡邑”两句谓水势浩大,襄阳城似在浦口浮动,波澜摇动着远天。
④此句用晋山简故事。
山简以征南将军镇襄阳,好优游饮酒,常醉于习家池,因改其名为高阳池馆,时有儿歌:“山公出何许,径至高阳池。
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山翁,即指山简。
【鉴赏】这首诗描写襄阳山川的壮丽景色,笔调雄浑,气势奔放。
诗题一作《汉江临泛》。
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嶓冢山,流经湖北省襄阳,至汉口入长江。
楚塞,指楚国地界。
战国时期,今湖北、湖南一带属于楚国。
三湘,湘水与漓水合称漓湘,与潇水合称潇湘,与蒸水合称蒸湘,总称三湘。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汉江临泛的古诗赏析
汉江临泛的古诗赏析汉江临泛的古诗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汉江临泛的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前言《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注释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
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
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
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
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
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
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
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
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这里指江西九江。
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浦:水边。
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鉴赏】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汉江临眺
汉江临眺·赏析王维【题解】王维(701?—761),字摩诘。
祖籍祁州(今山西省祁县),后移居蒲州(今山西永济)。
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
因受牵连,被贬为济州(今山东长清县)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二年(734)张九龄为相后,擢王维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
后张九龄被贬,王维出使塞上,此行却写了不少意境宏阔,气势雄浑的边塞诗。
后返至长安,过着平静的文官生活,“弹琴赋诗,傲啸终身”,写下大量山水田园诗。
安禄山陷两京,被迫接受伪职。
乱平后以罪降为太子中允,由此淡泊世事,过着焚香礼佛,亦官亦隐的生活。
后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既工于诗,又擅长音乐和绘画,能以音乐、绘画之理通于诗,他的山水田园诗创造出一种高远的意境。
把我国山水诗的表现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其诗各体兼工,尤长五言律绝。
苏轼云“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题蓝田烟雨图》)。
本诗选自《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版。
楚塞三湘接[2],荆门九派通[3]。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4]。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5]。
【注释】[1]此诗题目,或作《汉江临泛》。
开元二十八年(740),王维四十岁,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的身份,途经襄阳作此诗。
此行是一种为期几个月的临时出差,王维此时的心情是比较舒畅的。
汉江:即汉水。
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北。
临眺:登高望远。
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2]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古楚国之北境,故称楚塞。
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又称三湘。
此当泛指洞庭湖南北诸流域。
[3]荆门:山名,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之虎牙山隔岸相对。
九派:九条支流。
《文选》郭璞《江赋》:"流九派乎浔阳"。
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
王维《汉江临泛》注释翻译与赏析
王维《汉江临泛》注释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
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
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
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
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⑵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⑶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这里指江西九江。
⑷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浦:水边。
⑸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⑹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1-4]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径襄阳。
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
释义:这首五言律诗,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描绘出汉江的宽广,远山的迷蒙。
展现了汉江壮丽浩渺的景色。
①句总写汉江的地理位置,②③句写作者极目所见,其中②句写汉江水势汹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远山由于被江面蒸腾的水气所笼罩,所以若有若无,时隐时现。
汉江临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汉江临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汉江临眺》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题又作《汉江临泛》。
汉江,长江最长支流。
源出陕西,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入长江。
临眺,登高望远。
汉江临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汉江临眺》是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
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
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
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
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原文: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楚国边塞连接着三湘之水,荆门山下茫茫九派相汇合。
江水滚滚似奔流天地之外,青山延绵水雾中时时隐现。
波涛汹涌城郭仿佛飘江上,大浪翻滚远空好似在摇晃。
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归。
汉江临眺的作者是谁王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王维被责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于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其亦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还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作品。
汉江临眺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
王维诗《汉江临眺》原文赏析
王维诗《汉江临眺》原文赏析【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自河西塞外返回长安。
二十八年(740),升为殿中侍御史。
当年秋冬之际,“知南选”,赴岭南主持当地官吏选拔。
他途经阳(今湖北樊),泛舟汉江,写下了这首诗。
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诗题一作《汉江临》。
《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1、楚塞:楚国的边界。
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
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韵译: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赏: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
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
颔联写汉水的流长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空阔。
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的水势。
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自河西塞外返回长安。
二十八年(740),升为殿中侍御史。
当年秋冬之际,“知南选”,赴岭南主持当地官吏选拔。
他途经阳(今湖北樊),泛舟汉江,写下了这首诗。
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诗题一作《汉江临》。
《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1、楚塞:楚国的边界。
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王维诗《汉江临眺》原文赏析
王维诗《汉江临眺》原文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自河西塞外返回长安。
二十八年(740),升为殿中侍御史。
当年秋冬之际,“知南选”,赴岭南主持当地官吏选拔。
他途经襄阳(今湖北襄樊),泛舟汉江,写下了这首诗。
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诗题一作《汉江临眺》。
《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1、楚塞:楚国的边界。
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
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韵译: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赏析: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
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
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
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
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汉江临眺》古诗阅读及赏析
《汉江临眺》古诗阅读及赏析【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出处】唐·王维《汉江临眺》。
【翻译】江水浩荡,好像一直流到天地之外;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在似有似无之中。
先写江水之流长邈远,再以苍茫山色烘托江势的浩翰空阔。
以淡墨素描,绘出伟丽新奇之境,以气韵生动取胜,因之王世贞《弇州山人稿》谓:“是诗家极俊语,却入画三昧。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江流滔滔远去,山色迷蒙隐约的景致。
[例]长江水在太阳下一练亮白,毫不客气的向远处延伸去,一直到了和天相交的地方。
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再向远处望了一眼,看见朦胧的一些小山的淡青的影子,贴在天的一角,似乎一场薄雾就能挡住。
(秃笔《双桥明月》)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王右丞诗云:‘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是诗家极俊语,却入画三昧。
”清余成教《石园诗话》卷一:“佳句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等,皆语语天成。
”【全诗】《汉江临眺》[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二句谓汉江流入长江后流域之广。
北至楚塞,南接三湘,西起荆门,东达九江。
楚塞:楚国边界。
战国时汉水西北部属楚国北部边疆。
三湘: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总名三湘。
战国时三湘属楚国南部。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枝城县西北长江南岸。
《水经注· 江水》:“江水东历荆门、虎牙之间。
荆门山在南,上合下开,其状似门。
虎牙山在北。
此二山,楚之西塞也。
”九派:九条支流。
古代长江流到浔阳(今江西九江)分为九派。
②四句意谓江水浩荡无边似乎流出天地之外,遥望远山亦若有若无,郡邑似乎浮在前边水面上,翻滚的波涛似乎使远方的天空也在摇动。
③二句意谓襄阳风光很好,愿与山简一起留在此地畅饮酣醉。
风日:风景。
山翁:指晋朝山简,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常在习家池畔豪饮,每次大醉而归。
《汉江临眺》王维赏析及翻译注释
《汉江临眺》王维赏析及翻译注释《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于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诗人泛舟汉江,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
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文解释】楚国的地界与三湘连接,在荆门与九条支流相通。
地势开阔,江水好像一直滔滔流到天外,远处山色若隐若现,时有时无。
城市就似在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好像使远处的天空摇动起来。
襄阳正是风和日丽,一片好风光,留下来与山翁共醉。
【韵译】: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词语解释】三湘:湘水总称。
九派:长江九条支流。
江流:汉江水。
浮:浮于。
风日:风光。
【诗文赏析】这首《汉江临眺》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诗人泛舟汉江,以淡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
笔法飘逸,错落有致,优美素雅,意境壮阔,就像一幅山水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汉江临眺》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王维《汉江临眺》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汉江临眺》原文译文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1.汉江:即汉水。
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
临眺:登高望远。
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2.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古楚国之北境,故称楚塞。
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又称三湘。
此当泛指洞庭湖南北诸流域。
3.荆门:《水经注·江水》(卷三十四):"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
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象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纹,类牙形,并以物象受名。
此二山,楚之西塞也。
"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之虎牙山隔岸相对。
九派:《文选》郭璞《江赋》:"流九派乎寻阳"。
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
"这两句写江汉相通之广,南连三湘,西通荆门,东达九江。
4.“江流”句:极言汉江的浩淼。
5.“山色”句写在江边眺望远山,山色若有若无。
6.郡邑两句:言水势浩瀚,波澜动荡,使人觉得眼前的郡邑好像都漂游浮动起来,远处的天空似乎也在浮荡。
7.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
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
〖2021年整理〗《汉江临眺》赏析1
《汉江临眺》赏析1这首诗,诚乃王维融画入诗的力作。
王维,字摩诘,祖籍山西,二十岁中进士,为大乐丞。
几经波折,后官至尚书右丞。
他早年倾向进步,然历经变乱,心绪日渐消沉,后半生徘徊于仕隐之间,信奉禅理,过的是恬静悠闲生活。
王维不仅是盛唐诗坛李杜之外另一大宗,而且还是杰出画家,并擅长音乐。
苏轼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汉江临眺》也正充分地印证了其诗情画意紧相结合的鲜明特点。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这出手一笔,便见高屋建瓴语工形肖,一下子便明快勾划出壮阔汉江的图卷背景。
只见莽莽楚地与三湘之水一脉相通,九派相连。
浩瀚江流,尽收眼底。
诚然,人们一般用肉眼所能看到的景物,总是很有限的。
而这开篇之笔,就直以一种夸张手法,高度概括的浓缩,集中显现出滔滔汉江的不凡气势。
“楚塞”泛指楚地边境,“三湘”则指湖南境地,有湘江合漓江为漓湘,合蒸江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总称三湘。
荆门,地处宜都;九派,亦泛指支流之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可是放目远眺中的出神入化之笔。
以水光山色作为画幅的中景,前句写江水浩淼流长,后句写山色迷离变幻,彼此对照,相互映衬,浓淡变化,错落有致,而且上下左右动感显著。
江流舒展,径自流向天地之外,直呈几何延线之势,视野何等开阔!山色秀丽,却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必是流动云烟作美!所有这些,尽给人以童话般的奇妙美感。
明代文学家兼史学家王世贞评论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的确,当人们读到如此赏心悦目的传神佳句,谁不为之大作感叹呢?!“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画面由远及近,目光回收,重点描绘江流波澜壮阔之态。
诗人一鼓作气,继续以笔法的飘逸流动之风,着力点染眼下江流的雄浑、浩瀚之势。
只见两岸的郡县城池,仿佛都飘浮在水边。
其江面之宽,水势之大,一目了然。
水天相接处,更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
看波涛汹涌,好像那长空也被翻动。
句中的“浮”、“动”两字,用得特别精彩,直成为本篇的“诗眼”。
王维诗《汉江临眺》原文赏析
王维诗《汉江临眺》原文赏析【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自河西塞外返回长安。
二十八年(740),升为殿中侍御史。
当年秋冬之际,“知南选”,赴岭南主持当地官吏选拔。
他途经襄阳(今湖北襄樊),泛舟汉江,写下了这首诗。
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诗题一作《汉江临眺》。
《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1、楚塞:楚国的边界。
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
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韵译: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赏析: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
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
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
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
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诗词赏析: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意思
诗词赏析: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意思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意思江水好像流出天地之外,两岸青山迷蒙,若隐若现。
《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赏析《汉江临眺》一诗中最能表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诗中从全景描写长江汉水接壤,水山相映的浩大场面,作者由波澜壮阔的眼前之景遥想古人之事,抒发热爱之情,所以说“视通万里,想若天外”。
“空灵不拘,流动不滞”则是因诗中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写景由水及山,由地上到天上,随意之间挥洒,显得灵动活泼。
写景有静有动,诗中“接、通、浮、动、外、中”富有动感,尤其“山色有无中”一句,显得十分鲜活。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两句可参透一点佛理。
是水动还是山动,是波动还是邑动,又有谁说得清。
“山色”本就是虚无缥缈,把握不住。
表现出一种“世界虚无,物我交融”的思想。
诗句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
汉江临泛原文翻译及赏析
汉江临泛原文翻译及赏析《汉江临泛》通过白描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了汉江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江临泛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汉江临泛原文: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翻译: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
襄阳的风景天气好,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
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
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
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
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这里指江西九江。
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浦:水边。
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赏析: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
襄阳的风景天气好,我要与山翁共醉于此。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注释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
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
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
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
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这里指江西九江。
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浦:水边。
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鉴赏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1.汉江:即汉水。
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
临眺:登高望远。
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2.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古楚国之北境,故称楚塞。
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又称三湘。
此当泛指洞庭湖南北诸流域。
3.荆门:《水经注·江水》(卷三十四):"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
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象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纹,类牙形,并以物象受名。
此二山,楚之西塞也。
"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之虎牙山隔岸相对。
九派:《文选》郭璞《江赋》:"流九派乎寻阳"。
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
"这两句写江汉相通之广,南连三湘,西通荆门,东达九江。
4.“江流”句:极言汉江的浩淼。
5.“山色”句写在江边眺望远山,山色若有若无。
6.郡邑两句:言水势浩瀚,波澜动荡,使人觉得眼前的郡邑好像都漂游浮动起来,远处的天空似乎也在浮荡。
7.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
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
译文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
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
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
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解说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卷八。
开元二十八年(740),40岁的王维调知南选,以殿中御使的身份去黔中等地任选补使,途经襄阳时作此。
诗的前六句写临流远眺的景观和感受,既是写实,又充满想象,气象恢宏阔大,是历代文人写江汉景象的佳作。
《瀛奎律髓》:"右丞此诗,中两联皆言景,而前联犹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
《唐诗成法》:"前六雄俊阔大,甚难收拾,却以'好风日'三字结之,笔力千钧。
"
赏析
本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
这首《汉江临眺》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
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
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明明是水波在起伏,却给了人以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空也在动荡的错觉。
形象地渲染出了磅礴的水势。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
《晋书。
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
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
画面布局,远
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
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
”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