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 《赠汪伦》赏析
2023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篇一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送”一作“赠”译文: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赠汪伦篇二电视上正播放着一个外国影片:上课铃响了,孩子们相继安静下来,老师走进教室布置了一个研究任务……放学了,几个孩子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讨论着如何分工完成老师布置的研究小课题……看到这样的片段,我忽然想起我这份还未构思好的教案。
于是便有了把“探究”活动提前到课前、延伸到课后的想法。
赠汪伦(教案设计)设计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体味古诗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重点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2、体会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谊,能有感情地朗读。
3、会背诵、默写古诗,并尝试把古诗改写成100-200字的短文或写一首送别诗。
4、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重点、难点:以自我探究及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深入理解古诗,体会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安排:一、课前的前瞻性自我探究课前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方式查阅古诗的写作背景,深刻地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查阅诗人有关情况,包括他的生平、经历、主要的成就等。
文学_小学生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鉴赏
小学生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鉴赏小升初语文古诗词鉴赏(一)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赏析:这首诗是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别有情趣。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
“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
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
“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
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鉴赏(二)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小学二年级必背古诗词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必背古诗词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 / 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6.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7.车:轿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识三首唐诗:《静夜思》、《登鹳雀楼》和《赠汪伦》。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课堂笔记,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一、《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课文朗读了两遍后,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诗歌的内容及其诗意。
1、诗歌的内容《静夜思》是李白在夜晚独自旅行时创作的,诗中描述了他在床上思考一切,看到窗外明月时的感觉和思绪。
2、诗的诗意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难懂的词汇,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通过细腻的描写及对内心世界的反映,表现出李白的孤独与思念,也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
二、《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课文朗读了两遍后,老师为我们解释了一些生字词,并让我们回答了一些问题。
1、诗歌的内容《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明代名山泰山的诗歌。
诗中描写了登山后所看到的壮丽景色,和其中透露出的诗人豁达乐观的性格。
2、诗的诗意诗歌表现了作者对山海自然的喜爱,并以“人生自古谁无死”一句表达了无论山高海深,都不要轻言言弃。
三、《赠汪伦》《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长篇什麼,老师先让我们课文阅读了两遍,然后再对诗文成分、用词、句子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诗歌的内容《赠汪伦》这首长篇什麼是李白赠送给好友汪伦的一首挽诗。
诗中作者借铜雀春深这个节日,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情,展现了自己的脱俗情怀。
2、诗的诗意诗中中甫越二府,意思是翻过有两个户牌的城门,就是进入城府。
并以春歌尽兼杨柳丝,行人未到半山路为结尾,表达诗人的离愁别恨之情。
同时,李白以超脱凡尘的出走,表达了自己脱离世俗的愿望。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让我们读背诵诗歌,能够体会到诗歌深入内心的美感,能够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也教给我们如何透过诗歌所描写题材,来了解文学、历史、地理和人物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三首充满意境的唐诗,让我们少年儿童学懂了中国文学的魅力,无论诗歌还是其他文学,其真谛在于人们对生命与世界的感悟与认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赠汪伦》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赠汪伦》及赏析1.【问题】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赠汪伦》及赏析【答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赠汪伦》及赏析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原文】赠汪伦作者: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我乘着小船就要离开这里,忽然听到岸边传来了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的潭水啊,有千尺那么深,都比不上汪伦前来为我送行的深情。
【赏析】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从秋浦出发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
当地人汪伦常常酿制美酒款待李白,二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古人一般以为汪伦是农民,不过今天的研究证明,他其实是一位隐居的名士。
这首诗是李白在将要离开桃花潭时写给汪伦的赠别之作。
“忽闻岸上踏歌声”,从“忽闻”可以看出,诗人显然没有想到朋友会以这样宏大的方式送别自己,真是惊喜万分。
“踏歌”是一种唐代十分流行的歌舞形式,表演者一般人数众多,拉手而歌,以脚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十分盛大热闹。
张祜曾经写下“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的诗句,来记录宫中踏歌庆祝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
诗人云游四方多年,一直潇洒不羁,本来大概只是打算安静离开,没想到汪伦组织了这么多当地人来为自己送行。
此时,就算潇洒如李白,肯定也会感到万分感动与不舍。
所以诗人将这份感动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了下来,不是一场盛大的踏歌,而是一联简单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据《一统志》记载,桃花潭水深不可测,诗人巧妙地将抽象的友情化为有形的潭水,很形象地描述出了两人的友情之深厚。
南唐后主李煜有一首《虞美人》,其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同样是把抽象的忧愁化为可以感知的流水,以表现愁之无穷无尽。
如此生动贴切,难怪这两句诗词都成了千古绝唱。
小学二年级上《赠汪伦》
赠汪伦教学设计:教材解读:《赠汪伦》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古诗。
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场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意。
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教学目标:1、认识能力: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学会想象诗境,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
学会背诵古诗的多种方法。
3、情感态度: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古诗。
设计意图: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
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同学们好,还记得我吗?(生答)说说我姓什么?对,大家的记性可真好!你想知道我的名字吗?(生:想)好,告诉大家我叫王惠。
师:谁来和我打个招呼?生:王老师好!师:还可以怎么叫呢?(生默然)谁敢叫我的名字?生:王惠!师:到!(立正)还有谁愿意叫?生:王惠!师抱拳:在下便是!师:叫我王老师是尊敬我,叫我王惠,我们的关系就近了,那就是朋友了。
我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生:愿意)师:我真开心!我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生: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去认识吧。
来上课!一、导入: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我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1200年前的唐朝去认识这位鼎鼎有名的朋友吧。
(课件出示李白的图像)好了,到了,睁开眼睛吧。
他是谁呀?有了解他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生介绍。
师:哎呀,你们的见识可真广,课前一定下了不少功夫,老师要向你们学习!。
让我们再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简介,师补充。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能够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使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送”一作“赠”译文: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课件(1):出示李白画像4、学生交流资料。
课件(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二、解题1、看老师写课题。
强调:赠板书:赠汪伦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赠2、一起读读课题,好吗?3、解题:“赠”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4、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来赠给汪伦呢?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1、课件(3):出示古诗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有不懂的地方,能够同座位交流交流,也能够待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指名读古诗。
(你读得很通顺、很流畅。
你的声音非常响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4、学生交流。
在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
人教版小学语文《赠汪伦》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赠汪伦》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即将乘舟离去时,朋友汪伦前来送别的场景。
首句“李白乘舟将欲行”,简洁明了地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和背景,即李白准备乘船离开。
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通过“忽闻”二字,展现了汪伦的热情与突然出现的惊喜,他的歌声踏着岸边的泥土,充满了深情与不舍。
第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桃花潭水的深度,此处的“千尺”并非实指,而是用来强调潭水之深,寓意汪伦的友情深厚无比。
最后一句“不及汪伦送我情”,直接表达了李白对汪伦深厚友情的感慨,他认为即使是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也比不上汪伦送别他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汪伦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朋友之间的深深情谊。
同时,诗中的夸张手法和比喻修辞,使得诗歌富有艺术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不仅是李白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人世间真挚友情的赞美和颂扬。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赠汪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赠汪伦体裁:诗题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名字:李白年代:唐代描述: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翻译: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原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当时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是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别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赠汪伦》不同于中国传统诗中的含蓄蕴藉。
而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赏析四:语言赏析“李白乘舟将欲行”表示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此处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的“忽闻”二字表明了汪伦的到来,实属不期而至。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创作背景: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讲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赠汪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赠汪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赠汪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赠汪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通用4篇)《赠汪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篇1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小学语文《赠汪伦》PPT课件 图文19页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李白
lǐ bái chéng zhōu jiāng yù xíng
李白乘舟将欲行,
h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忽闻岸上踏歌声。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l 亻 左右 6画
组词:轮次、伦理、无与伦比 造句:舞蹈比赛分为三个轮次进行。
学习生字
ch-éng-chéng 音序
ch
偏旁
丿结构单一源自笔画10画组词:乘车、乘警、乘机 造句:我外出的时候,他乘机偷了我的铅笔。
学习生字
zh-ōu-zhōu
音序 偏旁 结构 笔画
z 舟 单一 6画
组词:龙舟、泛舟、同舟共济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著名诗人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 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 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 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 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 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 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 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李太白集》三十卷。
造句:在这危难时刻,我们大家要同舟共济, 共渡难关。
学习生字
组词:食欲、欲望、欲盖弥彰
yù
音序
y
造句:妈妈生病了,不想吃饭,没有食欲。
偏旁
欠
结构
左右
笔画
11画
学习生字
t-à-tà
音序 偏旁 结构 笔画
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古诗两首《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
tán
不及汪伦送我情。
潭
踏潭
赠汪伦 舟 欲
桃花潭的水很深地唱,桃花可
是也比不上汪伦送对着我潭的李
情谊啊。
歌,白 赶好正
来友要
送汪乘
行伦船
。深离
情开
汪伦非常敬佩大诗人李白的才华,特别想请
李白到他家住一段时间,但是又不知道怎样才能 请到李白。李白这个人不怕皇帝、不怕官、不爱 钱,一生喜欢的就是游山玩水、喝酒、写诗。汪 伦根据李白的个性特点,写了一封请帖送到李白 手里,上面写着“太白先生:这里有十里桃花, 万家酒店。不妨择日光临寒舍共赏桃花,共谋一 醉。”
汪伦说:“‘十里桃花’,就是离我家十里外
的山坡上的一棵桃树。‘万家酒店’就是我们天天 都去喝酒的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
这天,李白要继续他的行程了。正当船缓缓开
动的时候,汪伦来到岸边,依依不舍地给大诗人李 白送行。
李白深受感动,觉得这才是最真挚的人生友情。 情动之下,一首《赠汪伦》便脱口而出。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八个字,眼 睛都瞪大了。心想,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便应邀 来到汪伦家。
到了汪伦家之后,每天,汪伦只是陪李白渴酒, 向李白请教作诗的学问,带着李白在村子周围看看, 连“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提都不提。李白急了, 反复要求去赏“十里桃花”,去“万家酒店”。汪 伦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对李白说:“这些地方你都 去了。”李白被搞得摸不着头脑。
zènɡ
赠
汪伦,李白在 桃花潭结识的朋友, 性格非常豪爽。这 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yà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踏
zhōu
yù
舟欲
踏歌古代的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 舞蹈时成群结队,连臂踏脚,配以轻微的 手臂动作。现在,苗、瑶、纳西等民族还 有这种舞蹈。到这些地方参观游览时,一 般都会有这种表演,游客也可以参与其中, 现学现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原文】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知识点】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创作背景: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赠汪伦》赏析
《赠汪伦》赏析
潘泽成;方春生
【期刊名称】《小学语文》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李白的《赠汗伦》别具一格,在卉往今来众多的送别诗中带给我们独特的美感,诗歌融人情之美于自然之美中,让人印象深刻。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潘泽成;方春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和《赠汪伦》意境赏析 [J], 袁见奇
2.敏于点拨,扣读生悟——《赠汪伦》片断赏析 [J], 曹铭涛;潘献春
3.欲扬先抑情贯诗行——古诗《赠汪伦》赏析 [J], 李胜利
4.潭水依旧诗垂千秋——李白《赠汪伦》赏析 [J], 竺柏岳
5.全国“创新杯”课堂教学艺术大赛精彩教例《赠汪伦》教学片段实录与评析——人教版第八册《赠汪伦》教学片段实录与评析 [J], 刘启平;梁素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本文是关于《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背景阐述:《语文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
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
可见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轻视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古诗内容,感悟古诗意境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然而我们常常教得一丝不苟,从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到每句诗的意思,再到进行科学准确地诠释甚至要求学生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对古诗的解释,显得呆板,缺乏生命活力…如此种种发人深省。
《赠汪伦》是语文a版教科书第四册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教师如何教好古诗,学生如何学好古诗,怎样让这个民族“瑰宝”焕发新的光彩呢?这是从接到上课任务后一直困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
在我最初的设计中把着力点放在了摒弃逐字逐句串讲支解,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思维、读书感悟和体会情感上。
课堂再现:《赠汪伦》教学片段一:师:诗是要读的,哪位小朋友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李白和汪伦的感情的的确确很深?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把“深千尺”、“不及”读重音。
)师:我听出来了,你觉得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有点深。
有没有谁觉得他们的感情还应该深一些呢?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仅指把“深千尺”、“不及”读重音,还把这两个词拉长了音来读:深——千——尺、不——及。
)师:哦,我听出来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原来是这样的深呀!来,我们一起读出来吧!看着我的手势来读!生根据老师手势(师将手从很高处一直往下伸),将“深”读得重,音拉得〈赠汪伦》教学片断二:师:现在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刚才的一切,让你不禁脱口而出——生站起来,双手背在背后朗读诗。
师: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这深情的踏歌,这清澈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离别的情怀,他在心中轻轻地念道——生深情面伤感地朗读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古诗 《赠汪伦》赏析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 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运 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 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不及:不如。
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 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宋蜀本《李白 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 至今宝其诗”。
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 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 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 往来赠答。
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
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 不忍别。
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 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 754 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译文】 李白乘船将要离开远行, 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
1/6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赏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 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 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 闻”相照应, 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 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 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 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 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 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 诗 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 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 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 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 古。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作者简介】 李白(701 年 2 月 28 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 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 马克),5 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 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 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 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 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 》、《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 》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 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 61 岁。
[小学语文古诗 《赠汪伦》赏析
2/6
]相关文章:
3/6
4/6
5/6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