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化教案
家乡的变化主题班会教案
家乡的变化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城市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3.通过班会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变化: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
2. 家乡的发展: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 家乡的未来:如何为家乡做出贡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自己所在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同学们在纸上写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在班级内分享。
然后老师可以选择几个同学分享自己写下来的内容,并引导他们谈谈对家乡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和感受。
2. 学习(20分钟)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家乡从农村到城市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并请同学们阅读相关资料。
然后老师可以提问:(1)家乡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对你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2)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3)你们认为家乡未来应该如何发展?3. 总结(10分钟)老师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你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有哪些体现?(2)你们认为班级应该如何为家乡做出贡献?4. 实践(15分钟)老师引导同学们在班级内讨论并制定一个行动计划,以帮助改善或促进家乡的发展。
同学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参加当地社区志愿者活动。
(2)组织环保宣传活动,鼓励居民保护环境。
(3)参与当地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交流。
5. 结束语老师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家乡建设中去,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了解了家乡从农村到城市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感受到城市化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并思考了如何为家乡做出贡献。
在班级讨论中,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体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整个班会气氛活跃,同学们之间交流互动频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家乡的变化》教案设计
《家乡的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2. 家乡的人文景观变化3. 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4. 家乡人民的生活变化5. 家乡的未来规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家乡的变化及其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阐述家乡的变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家乡的变化。
4. 利用多媒体展示法,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提出研究问题。
2. 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图片,让学生分析其变化原因。
3. 家乡的人文景观变化:介绍家乡的人文景观,分析其变化过程。
4. 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展示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让学生分析变化原因。
5. 家乡人民的生活变化: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家乡的变化,并提出建议。
7. 总结:对家乡的变化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
8.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家乡变化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9. 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
10. 课后跟进:关注学生在课后对家乡变化的研究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家乡的未来规划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未来规划和发展方向。
培养学生对家乡未来发展的期待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家乡目前的发展规划。
家乡未来的建设蓝图和目标。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家乡未来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家乡未来发展的兴趣和参与意愿。
4.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家乡未来规划的具体项目。
《家乡的变化》教案设计
《家乡的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变化。
(2)运用对比分析、数据处理等方法,对家乡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家乡的变化,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的变化资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分组,每组选定研究对象,准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家乡变化的PPT,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选定的研究对象,提出研究问题。
2. 课堂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收集相关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分析、数据处理等方法,对家乡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3. 成果展示:(1)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趋势。
4.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情感教育,强调关注家乡发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 设计一份家乡变化的调查问卷,邀请家人、朋友填写,了解他们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3. 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制定一个可行的行动计划。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变化。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家乡的变化大班科学教案
家乡的变化大班科学教案【教案名称】家乡的变化【教学内容】科学【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变化和原因。
2.发展孩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家乡的变化。
2.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1.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家乡的变化。
2.手绘地图表现家乡的变化。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样子,询问家乡有哪些变化。
2.展示幻灯片或图片,介绍家乡的变化。
Step 2: 探究(10分钟)1.带领学生观察并讨论家乡发生的变化,例如:建筑物的增多、道路的改造、河流的污染等。
2.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变化的原因,并记录学生的思考结果。
Step 3: 认识变化(15分钟)1.使用手绘地图的方式,展示家乡的变化,例如:标记出原来的房屋和现在的房屋、道路的变化等。
2.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家乡变化的情况,并帮助他们理解变化的意义。
Step 4: 探索变化原因(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并比较不同变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变化是否是积极的,是否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或者困扰,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Step 5: 总结讨论(10分钟)1.综合前面的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家乡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变化的积极影响进行总结。
Step 6: 家庭作业(5分钟)1.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变化,并写下观察结果和变化的原因。
【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班级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变化和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对变化原因的理解程度。
2.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评价其对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家乡的变化,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变化原因的思考。
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变化》优秀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变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感。
3. 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人文景观3. 家乡的风土人情4. 家乡的发展变化5. 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景观和风情。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案例教学法:分析家乡发展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借鉴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父母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
3. 课堂分享:分组讨论家乡的变化,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4. 案例分析:介绍家乡发展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借鉴和思考。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感。
6. 课后作业:鼓励学生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制定自己的成长计划。
六、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气候特点,如四季变化、气温等。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河流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父母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3. 课堂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自然环境信息。
家乡的变化教案
家乡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提高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变化的原因,树立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家乡变化的资料。
(2)帮助学生理解家乡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思考家乡变化与个人、社会发展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家乡未来发展的创新思维和积极态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调查法、展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家乡过去的老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看出这是哪里吗?”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过去模样,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家乡的变化。
2、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记忆中家乡的样子,以及与现在的不同之处。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分享讨论结果。
3、分享与交流(15 分钟)各小组代表发言,讲述自己小组讨论的内容。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提到的家乡变化的方面,如交通、住房、环境、教育、医疗等。
4、资料展示(10 分钟)教师展示提前准备好的关于家乡变化的图片、数据和文字资料,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家乡变化的认识。
比如展示家乡新建的高速公路、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新建的学校和医院等。
5、原因分析(10 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可以从政策支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观念转变等方面进行分析。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6、影响探讨(10 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例如,交通便利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发展;环境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人才培养等。
7、未来展望(10 分钟)让学生想象家乡未来的样子,并以绘画、写作或口头描述的方式表达出来。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家乡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期望。
8、总结(5 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乡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家乡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变化》教案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变化》教案教案一:《家乡的变化》课题名称家乡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家乡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
学生能够使用比较和对比的方法分析家乡的变化。
学生能够绘制简单的图表或地图来展示家乡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使用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写作和绘画,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家乡的变化。
学生能够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家乡的变化。
如何帮助学生将观察到的变化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
解决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变化的复杂性。
使用多媒体资源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家乡历史照片和现代照片的对比图集。
关于家乡变化的书籍和文章。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
教具和设备:白板和马克笔。
地图和图表工具。
绘画材料(纸张、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学生互动环节: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变化,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家乡的几个代表性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变化。
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分析,分享给全班。
课堂管理: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任务和时间管理。
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巡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展示家乡变化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变化。
实地考察(30分钟):组织学生到指定地点进行考察。
展示与分享(2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全班分享。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学生进行反思。
板书设计关键内容:家乡的变化:过去 vs 现在变化的原因: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政策变化变化的影响:环境、生活质量、文化逻辑结构:过去:描述家乡的历史面貌现在:描述家乡的现状变化:对比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课后反思评估标准:学生能否准确描述家乡的变化。
中班社会教案家乡的变化
中班社会教案:家乡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变化并理解其原因。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地图、照片或幻灯片等展示家乡的变化。
2.与家乡变化相关的绘本或故事。
3.记录学生家乡变化的活动表格。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家乡的变化1.创设情境:教师介绍自己小时候的家乡,并展示照片或幻灯片。
2.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观察和比较照片或幻灯片中的家乡和现在的家乡。
–提问:你们觉得家乡有哪些变化?–让学生两两合作,讨论并列出变化的主要点。
3.分享观察结果:邀请学生逐一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变化。
4.故事时间:通过绘本或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家乡变化带来的影响。
5.小结:总结学生们分享的家乡变化,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
第二课时:家乡的变化原因1.复习: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家乡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家乡会发生变化?–提问:你们认为家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两两合作,讨论并列出可能的原因。
3.分享讨论结果:邀请学生逐一分享自己认为的家乡变化原因。
4.探究家乡变化原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采访、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家乡变化的具体原因。
–提示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展开实地考察和访谈。
5.组织小组汇报:让学生的小组展示他们调查的结果,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6.小结:总结学生们分享的家乡变化原因,并让学生思考家乡变化对我们的影响。
第三课时:保护和改善家乡的环境1.复习: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家乡变化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改善家乡的环境?–提问:你们认为如何保护和改善家乡的环境?–让学生两两合作,讨论并列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措施。
3.分享讨论结果:邀请学生逐一分享自己认为的保护和改善家乡环境的措施。
4.提出行动计划:与学生共同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包括具体的环境保护和改善活动。
5.分工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项具体任务,并安排活动时间和地点。
6.实施活动:组织学生按照计划实施环境保护和改善活动。
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2. 家乡的人文景观变化3. 家乡的经济发展变化4. 家乡人民的生活变化5. 家乡的未来规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家乡的变化,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
2.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变化。
4.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过去,激发学生对家乡变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引发学生的思考。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家乡的具体案例,如撤销农业税、乡村旅游发展等,引导学生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变化,并汇报讨论成果。
5. 学生展示:学生通过图片、PPT等形式展示家乡的变化,分享自己的见解。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乡的变化,强调关注家乡发展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家乡变化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变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和热爱程度。
3. 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相关书籍、报纸、杂志等出版物。
3. 网络资源,如家乡的官方网站、新闻报道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及新课导入。
2. 第二课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家乡的变化》教案设计
《家乡的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采访、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了解家乡的变化。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变化与国家的政策、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1)地理特点:地理位置、气候、水资源等(2)生态环境:森林、河流、动植物资源等2. 家乡的人文景观变化(1)历史文化: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历史遗迹等(2)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特色小镇、农家乐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变化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变化背后的社会原因。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 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家乡变化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展示家乡的变化。
2. 准备调查表,让学生用于调查、收集家乡变化的相关信息。
3. 准备课堂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乡的变化。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家乡的概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家乡有哪些变化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
(2)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家乡变化的故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家乡变化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变化》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变化》优秀教案第一章: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概况1.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掌握家乡的基本概况与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与自豪感1.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讲解家乡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底蕴分析家乡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小组讨论与个人分享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提问相结合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学生能够简述家乡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底蕴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第二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与资源2.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掌握家乡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情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资源节约习惯2.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气候条件与地形地貌讲解家乡的植被覆盖与水资源状况分析家乡的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措施2.3 教学方法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调查家乡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情况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家乡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特点学生能够介绍家乡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情况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环保建议与资源节约措施第三章:家乡的人文环境与社会发展3.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人文环境与社会发展状况掌握家乡的文化传承与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社会责任感3.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与文化遗迹讲解家乡的民俗节日与民间艺术分析家乡的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3.3 教学方法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与文化场馆开展民俗活动与民间艺术体验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家乡的人文环境与社会发展状况学生能够介绍家乡的文化传承与民俗风情学生能够提出改善民生与社会发展的建议第四章:家乡的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情况掌握家乡的主要产业与经济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4.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经济发展历程与产业结构讲解家乡的农业发展与现代工业分析家乡的创新创业与转型升级4.3 教学方法参观家乡的产业园区与企业单位调查家乡的农产品销售与市场需求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家乡的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情况学生能够介绍家乡的主要产业与经济特色学生能够提出促进创新创业与转型升级的建议第五章:家乡的社区建设与居民生活5.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社区建设与居民生活状况掌握家乡的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培养学生的社区参与意识与公民素养5.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社区设施与服务项目讲解家乡的居民生活方式与生活变化分析家乡的社区建设与居民需求满足5.3 教学方法观察家乡的社区环境与居民活动调查家乡的社区服务与居民满意度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5.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家乡的社区建设与居民生活状况学生能够介绍家乡的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学生能够提出改善社区建设与居民生活的建议第六章:家乡的教育发展与文化传承6.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教育资源与教育发展掌握家乡的文化传承与教育关联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教育意识6.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教育现状与教育资源分布讲解家乡的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分析家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6.3 教学方法参观家乡的学校与教育设施调查家乡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利用情况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6.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家乡的教育发展状况学生能够介绍家乡的文化传承与教育关联学生能够提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第七章:家乡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7.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科技创新与科研资源掌握家乡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技兴趣7.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科技创新成果与科研机构讲解家乡的人才培养计划与科技发展分析家乡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未来趋势7.3 教学方法参观家乡的科研机构与企业创新实验室调查家乡的科技需求与人才发展情况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7.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家乡的科技创新与科研资源学生能够介绍家乡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关联学生能够提出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建议第八章:家乡的旅游资源与行业发展8.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掌握家乡的旅游发展与行业特点培养学生的旅游意识与行业发展认知8.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分布讲解家乡的旅游发展与行业现状分析家乡的旅游营销与服务提升8.3 教学方法参观家乡的旅游景点与旅游设施调查家乡的旅游市场与游客需求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8.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家乡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学生能够介绍家乡的旅游发展与行业特点学生能够提出促进旅游行业发展与市场拓展的建议第九章:家乡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9.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与保护措施掌握家乡的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9.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与保护成果讲解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保实践分析家乡的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9.3 教学方法观察家乡的生态环境与保护设施调查家乡的环保活动与可持续发展情况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9.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家乡的生态环境与保护措施学生能够介绍家乡的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理念学生能够提出促进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建议第十章:家乡的未来规划与梦想展望10.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未来规划与发展方向掌握家乡的梦想展望与个人目标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与梦想追求10.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讲解家乡的梦想展望与个人发展分析家乡的未来机遇与挑战10.3 教学方法参观家乡的城市规划展示与建设项目现场开展个人梦想规划与分享活动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10.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家乡的未来规划与发展方向学生能够介绍自己的梦想展望与个人目标学生能够提出实现梦想与促进家乡发展的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家乡的变化》这个教案中,有几个重点环节需要特别关注。
大班社会《家乡的变化》教案
大班社会《家乡的变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家乡的变化》,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人口数量的变化、发展状况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变迁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理解家乡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和相关因素。
3.掌握家乡发展状况及其对人们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家乡意识。
5.激发学生对家乡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录像或音频资料3.班级地图和统计表4.学生课本和笔记5.打印的即时反馈问卷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第一次到家乡的情景,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如家乡的名称、位置、特点等。
2.播放或播放录音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的变迁。
2.学习重点及讲解(30分钟)1.分享班级地图和统计表,了解家乡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和相关因素,讨论与分析其原因。
2.探索教学PPT,介绍家乡发展状况及其对人们的影响。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3.向学生讲解家乡的代表性建筑物,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颜,增强学生的家乡意识。
3.小组分析(40分钟)1.分成小组,针对班级地图和统计表进行分组分析和探讨,准备发言,分别分享对家乡的看法,并在小组内对家乡进行简要的调查。
2.小组按学生自选方式,对家乡进行了解,并且按要求完成问卷调查。
4.总结反馈(20分钟)1.小组代表发表自己愿意分享的结果,在班级内自由交流。
2.学生根据标准学生模式,共同撰写一个家乡变迁报告,发表是成果。
五、作业布置1.准备反思和纪念家乡变化的图片及文献资料,分享家乡变迁的记忆。
2.进一步了解家乡和发展,提出自己的期望与发展建议等。
六、教学评价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
要求有学生的表现,小组的表现以及问卷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学生的表现通常反映出对老师授课的理解情况。
小组讨论的表现则可以体现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能力。
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家乡的理解和自己的期望程度。
七、教学参考文献1.《第三世界竞相发展的原因》,张真,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2.《城市化与人口外流的时代特点及其变革》,王萌,湖南科技出版社2007年出版3.《地方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保护》,李梦,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
家乡的变化教案
家乡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和运用与家乡变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 描述家乡的变化,并能够用适当的语句展示家乡的发展历程;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与热爱,激发他们对地方发展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练习册;4. 笔记本电脑。
三、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展示家乡变化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家乡变化的兴趣。
讲解词汇与表达方式:2. 在PPT上呈现与家乡变化相关的词汇与表达方式,并逐一讲解其意义和用法。
例如,urbanization(城市化)、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economic development(经济发展)等。
展示家乡的变化:3.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小组成员描述家乡的变化,并用适当的语句展示家乡的发展历程。
学生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和整理。
4.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成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相关的信息。
讨论与总结:5. 让学生进行小组间观摩和交流,听取其他小组的展示,讨论各自家乡的异同之处。
6.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家乡的变化,并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汇报。
四、教学延伸拓展活动:1. 生活连接:让学生调查并总结家乡的最新发展计划,包括城市规划、环保措施、经济建设等。
学生可以利用亲朋好友的意见、分析历史数据或参考相关媒体报道进行调研。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以家乡发展为主题的短文,描述家乡的变化,展示家乡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口头汇报的准确性和连贯性等;2. 阅读学生完成的写作练习,评估其对家乡变化的理解以及对相关表达方式的运用程度。
教学评价标准:1. 能够用正确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描述家乡的变化;2. 能够流利地用适当的语句展示家乡的发展历程;3. 能够准确地总结并表达自己家乡的变化;4. 能够撰写一篇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短文,描述家乡的变化、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并表达对未来的期望。
《家乡的变化》教案
《家乡的变化》教案《家乡的变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去观察、寻访家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
将自己所得所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2.引导学生在交流后,能调整自己的认识,进而有效选取内容;3.能够抓住变化,确立合理的行文顺序;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课1、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中感受到的家乡变化都体现在哪些方面?2、激发学生情感:畅谈感受到家乡有如此大的变化时,自己的内心感受?3、创设情境:老师和大家一样,十分喜欢家乡的变化,也更加深爱自己的家乡了。
家乡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温馨港湾。
每一天,我们都能看到家乡的变化,听到家乡前进的足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家乡的过去,畅谈一下家乡的变化吧!二、指导选材1、引导选材思维:这么多的材料我们该选什么样的来写呢?(A亲身经历,熟悉的;B家乡变化中的典型事例;C令自己感触最深的……)2、总结指导选法:写变化并不需要面面俱到,我们可以从家乡的变化中选取微小的一两个方面来表现出家乡的巨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3、进行有效选材:静心思考,想想你准备从哪一方面进行描写,原因是什么,想突出它的什么?4、交流。
三、指导行文顺序1、引导学生思考:有了自己想写的内容,那你打算以怎样的顺序来写呢?(从古到今;抚今追昔;今忆古惜今……)2、确定行文顺序:根据自己选材的需要看看哪一种顺序更适合你,可以有助于你展示变化。
3、交流: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大概表述一下自己的习作思路。
其它人可以帮忙补充和修正。
四、指导学生写具体1、过渡:内容、顺序都确定了,那怎么就能让他们从咱们的语言文字中感到咱家乡的变化,让他们重新认识我们家乡呢?(A真实B带着情感C具体)2、回忆写具体的方法:想想我们以前所学,一篇文章怎样可以写具体?(A人物的言行心神;B事件的前因后果,中心重点的突出;C事物的形感功用……)3、思考交流本次习作:那么这篇写变化的习作我们可以怎样把它写具体呢?4、整理归纳: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可以适量插入自己寻访了解的历史小故事,别人对此变化的议论,此变化带来的连锁变化……5、构思自己习作:根据自己习作的内容,想想自己的习作该重点从哪些方面怎样来写具体?6、小组交流、补充、修改,全班汇报、完善。
《家乡的变化》教案设计
《家乡的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生活、积极面对未来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变化。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1.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如山川、河流、气候等,了解其变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变化1.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人文景观,如建筑、文化、习俗等,了解其变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变化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历程,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了解其变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课时:家乡的社会生活变化1.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社会生活,如交通、通讯、教育等,了解其变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五课时:家乡的未来发展展望1.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未来发展,如何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变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积极面对未来的态度。
四、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展示家乡的变化。
2. 调查表、分享卡等学习工具,帮助学生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与思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展望未来: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未来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积极面对未来的情感。
《家乡的变化》教案
《家乡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 调查法: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变化的调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准备调查问卷。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准备调查和采访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过去。
(2)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引出本课主题——家乡的变化。
2. 调查与采访:(1)学生分组进行家乡变化的调查,填写调查问卷。
(2)学生进行采访,了解家乡变化的真实情况。
3. 信息处理:(1)学生整理调查和采访得到的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分享发现的变化。
4. 讨论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互动交流。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家乡的变化。
(2)学生反思自己对家乡变化的关注程度,提出改进措施。
6. 课后作业:(2)学生绘制家乡变化的思维导图。
六、教学拓展:1. 项目式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家乡变化的课题研究,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研究家乡的某一方面变化,如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等。
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变化》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变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2. 家乡的人文景观变化3. 家乡的经济发展变化4. 家乡的人民生活变化5. 家乡的未来规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家乡的变化。
2. 难点: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乡的变化。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合作精神。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观察家乡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过去,引发学生对家乡变化的兴趣。
2. 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展示家乡自然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
3. 家乡的人文景观变化:介绍家乡的人文景观,如古建筑、历史遗址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
4. 家乡的经济发展变化:分析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实力。
5. 家乡的人民生活变化:通过实例,展示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如交通、住宿、教育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
6. 家乡的未来规划: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未来规划,如城市化进程、环境保护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
8. 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家乡的变化,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对家乡变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表达等环节,评价学生在合作、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方面的进步。
3. 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分享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程度。
家乡的变化教案
家乡的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现状。
2. 学习如何收集和分析信息。
3. 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家乡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现状,如何收集和分析信息。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家乡的老照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家乡变化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现状,包括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化。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乡的变化对自己和家人的影响,并尝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
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实地考察进行总结,强调家乡变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了解更多关于家乡变化的信息,并写一份报告。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家乡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家乡变化》优秀教案
家乡的变化(1)在山西矗立着一座美丽的城市——芮城,我就是在这里茁壮成长的。
以前的芮城却没有这么好。
过去这里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得在我小时侯,城里尽是低矮的平房,泥泞的小巷,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着浓浓的黑烟,呛得人鼻子难受。
现在,过去矮小、破旧的瓦房已变成了崭新的高楼大厦。
人们都有了更加宽敞明亮的居住条件。
听爸爸说,最早我们家住在一间平房里,后来搬进了楼房,现在住进了漂亮的小区里,房子变得更大,环境变得更好了。
泥泞的小巷也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天上也没有了浓浓的黑烟,城里也安上了分类垃圾箱,我们闻的都是新鲜空气,干净整洁的街道,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让我流连忘返。
生活变好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几乎家家都有电器了,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手机也得到了广大普及,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浏览、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像大城市一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
现在的城市绿化也比以前好多了。
道路、小区、公园……都种上了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空气更加清新,小河、池塘清澈见底。
虽然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希望大家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啊!如今的家乡风和日丽,高楼大厦,绿树成荫。
家乡的变化真大,我爱您美丽的山西——芮城!家乡的变化(2)听说这几年来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我一直都不太相信,因为这几年时间,那个贫穷落后的家乡到底能有多大的变化呢?在我的印象中,家乡到处都是低矮的小土房,阴暗、潮湿。
在奶奶家晚上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家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还经常没有信号,晚上一灯如豆,连人脸都难以看清。
家俱也只有一张木桌子,几个小板凳,坐着还吱吱扭扭直响。
村里的土路凹凸不平,过车时尘土飞扬,呛的人都喘不过气来,一天下来,人人都灰头土脸,像从土窝里爬出来似的,村里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到处都是猪、羊的粪便,一不小心就会踩中“地雷”……这样的家乡,如今能变成什么样子呢?上一个星期天,我及不情愿跟着妈妈回到了那个我一直都不想回的家乡。
《家乡的变化》教案
《家乡的变化》教案《家乡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2、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同学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激发同学对家乡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歌曲:《谁不说我家乡好》;2、收集有关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和图片等资料,了解家乡变化的情况。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优秀教案:活动一:感受家乡的`变化。
1、歌曲导入。
今天,老师能和你们这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心情特别好,像阳光一样绚烂,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
课件出示歌曲《谁不说我家乡好》。
2、说一说自身听到了什么?(指名几名同学说)3、歌声唱出家乡的美丽。
你们想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吗?老师的家乡是滨海乡镇的一个小村子,那里以前泥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特别是雨天,老师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泥路才到学校。
令人惊喜的是,如今那崎岖的泥路已经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这就是老师家乡最大的变化。
不过比起城市来,老师的家乡还是十分落后,但老师仍然十分热爱自身的家乡,那你们热爱自身的家乡吗?能不能把你们家乡变化的情况说一说,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4、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身小组的调查情况。
(1)、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家乡的?(小组汇报、组长汇报、写成文章汇报……)(2)、自由选择自身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小组交流。
(房屋、道路、小桥、家庭……)(3)、选择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口头、照片、录象、图片……)5、补充资料,深化感知。
通过同学们课下调查,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了同学们自身收集到的许多照片,我也切实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身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家乡的变化资料,了解家乡的变迁。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1、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收集有关资料,了解家乡变化的情况。
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受家乡的变化。
1、歌曲导入。
今天,老师能和你们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心情特别好,特别高兴,像阳光一样灿烂,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课件出示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同学们说我们的家乡好不好?我们的家乡美不美?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家乡的变化》第二节《生活变好了》板书课题
同学们老师昨天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向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调查了解我们的家乡有什么样的变化,同学们调查了解了么?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然后根据课前调查,由学生畅谈自己了解的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情况。
5、教师引导;(多媒体出示)
家乡的变化调查表
(从衣、食、住、行、水、电、暖、路、讯方面)
生活方面的变化:
衣:原来穿的是颜色单调的服装,以蓝黑为主。
现在穿的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选择,各色各样。
食:原来人们吃的饭也比较简单,以稀饭为主,有时吃些干饭,。
偶儿吃顿干面。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变,不仅吃的好,而且讲究营养、健康。
有鱼有肉有蔬菜。
住房:原来破瓦房、旧窑洞,几户拥挤在一个院子里,一家几口人住在一个屋子里。
现在住的是宽敞的单元楼和独家小院,有客厅,有书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卧室。
交通;原来出门靠步行,现在公路四通八达,出门就坐车。
吃水:原来吃的是地表水,很不卫生,再是井水,现在有自来水,又甜、又香、又卫生。
电:原来照明用的是煤油灯。
而现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器,处处离不开电。
做饭取暖:原来用煤烧火取暖,既不卫生,又不方便,经常有人煤气中毒,或者死亡。
现在用上了既卫生,又方便的沼气或天然气。
冬季用暖气取暖,既卫生又安全。
通讯:原来通讯靠送信,比较快的是发电报,后来发展到手摇电话,但也很不方便。
而现在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电话,电脑,与国内外各地的联系即快又便利。
学校:原来在破庙里读书环境很差,现在的教室宽敞明亮,还有体育活动室、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齐全。
娱乐生活:原来人们休息时间无所事事,不是说闲话,就是打架斗殴,或赌博。
现在村里建成了篮球场,健身活动场所,农技校,老年活动室,家家安上了电视,很多人家买上了电脑,或手机上网,人们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我们为自己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的变化吧。
(课件出示图片)
活动二:家庭生活中的老物件。
师生共同准备一些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老物品。
谈谈使用它们的感受。
有炭盆、搓衣板、水缸、摇篮、蒲扇、煤油灯。
说说你现在做这些事使用的是怎样的工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们,除了上面所说的,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说的么?
小结:家乡的环境变美了,人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我们为自己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
我们的家乡变化的这么美丽,我们要为家乡做些什么呢?(要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爱护家乡的公共设施,不乱扔垃圾纸屑)。
板书:我们要热爱家乡。
小结:同学们,你们都是家乡的好公民,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心,一分责任心,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家乡定会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活动三: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1、人人都夸我们家乡美,我们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夸夸家乡的变化吧。
(1)可以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唱一首歌;
(2)可以写一首诗;
(3)可以画认为最美的一角;
(4)可以说一说。
结语:家乡的变化真大呀﹗让我们都来关心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吧。
板书:《生活变好了》
1、家乡的变化调查表
(从衣、食、住、行、水、电、暖、路、讯方面)
2、原来
家乡的变化(从衣、食、住、行、水、电、通讯等方面) 我们要热爱家乡
现在
3、家庭生活中的老物件
4、夸夸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