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诗经》
1.作者书法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1)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
(2)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情。
2. 《蒹葭》一诗的中心意向是什么?对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中心意向是“伊人”
(1)“伊人”不坐实,且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
(2)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指隐居的贤人;有人也认为这是一曲怀念情人的恋歌,“伊人”指意中人。
(3)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涵容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惆怅,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等心灵的回响。
2.重章叠句的艺术效果表现在哪里?
(1)本诗所采用的重章叠句的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2)“白露”之“为霜”、“未晞”、“未已”,表面描写白露,实则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追求时间的漫长与追求者的执着。
“伊人”之“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体现了空间的转移,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
氓《诗经》
1. 《氓》的主题及内容?
本篇是弃妇的怨诗。诗中女主人公自叙了恋爱、结婚、受虐及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子女的压迫与损害。
2.两个主人公的形象分析
此诗塑造了女主人公与氓两个人物形象。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为“信誓旦旦”与“至于暴矣”两种情态,揭示出他忠厚是假,虚伪是真的本质;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以她被休弃为界,则由单纯、天真、热情而略带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智、坚毅、刚强。两个人物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相互映衬,显示出两个人物本身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3.诗中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
诗中多处运用了比兴手法。如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感情的前后变化;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比喻女子不可沉溺爱情;以“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喻自身的痛苦没有边际。这此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的处境遭际,富于生活气息。
采薇《诗经》(战争劳役诗的代表作)
以“采薇”起兴的艺术效果?
时间的推移,季节的转换,心绪的变化,以“薇”的自然生长的三个阶段(作、柔、刚)为由头来展示,这是一种很巧妙的比兴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
湘夫人[屈原]
1.《湘夫人》的主题及内容?
以男神(湘君)的口吻,抒发了对于湘夫人的刻骨铭心般的思念之情。全诗表达了对于纯洁的爱情的渴望,也象征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2. 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有几个层次?
(1)期盼、渴望,深化渴望之情
(2)想象约会场景
(3)失望中的期望
离骚【屈原】
1.《离骚》的思想内容
(1)作者的政治思想
(2)作者高尚的人格
(3)作者深情的眷恋着祖国却一再受到排斥和打击
2.《离骚》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构成其浪漫风格的三大要素是哪些?
(1)主观感情色彩强烈
(2)大量采用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
(3)以香草美人作比兴象征
3.如何理解“香草美人”?
“香草”表达诗人坚贞高洁的人格形象,以“美人”指楚怀王也可指人才
线层:象征比喻,以男女关系比况君臣尊卑关系(eg:《闺意上张水部》)
深层:象征着巫祭仪式中的人神交流,是人神恋爱的简约表达方式
深厚的巫祭传统、神话原型、原始的宗教情感体验,超越现实的情感力量
闺意上张水部【朱庆馀】
1.此诗的主题
此诗以新嫁娘拜见公婆前的惶恐心情,表现诗人应试前夕的微妙心理
2.本篇纯用比体,是哪三比?
诗人以新妇自比,以夫婿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员
3.《闺意上张水部》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属于“香草美人”比兴寄托手法
山鬼《九歌》
山鬼主题
(1)山鬼是山中女神
(2)屈原以楚国民间传说为题材,塑造了美丽、痴情的山鬼形象
(3)通过描写山鬼赴约、等待、失望、离去的复杂心态,表现了人类对爱情的渴望和忠贞追求。
(4)寄予了诗人在流放生涯中忠君忧国的个人情怀,以及贞洁自好、哀怨感伤的心绪秦晋殽之战《左传》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B《左传》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C《左传》堪称先秦叙事性散文的代表作
D《左传》描写特点:描写战争往往重视交待其前因后果而揭示胜负的必然性
1.秦国遭受“殽之战”失败的原因
孟子曾说“春秋无义战”,《左传》作者对春秋间的战争也多持否定态度,而对战争的发起者多有谴责。秦穆公为了插足中原,不仅不讲信义,背弃盟约,偷袭盟邦郑国,而且利令智昏,不听蹇叔对形势的分析预测,制订了“劳师袭远”的错误方略,从而导致了秦军的败亡。因此,作者认为,秦穆公“以贪勤民”,师出不义,是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应该承担罪责
2.《秦晋殽之战》的写作特点
本文记叙殽之战,重点不在描写战争经过和战争场面,而是要揭示秦军所以失败的原因,因而对战争本身作者仅以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而将笔墨用来交待战争酝酿阶段多方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以及道义、民心、策略、士气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以揭示战争胜负的必然性。所以,尽管本文所记的人物众多,头绪纷杂,却依然给人以脉络清晰、神气凝聚的感觉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A《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八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记事
C《国语》偏重记言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A《战国策》经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整理编订。全书分为十二国策
B《战国策》属第二部国别体杂史著作
C《战国策》记载内容: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难的言行
D《战国策》文学特色: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E《战国策》是历史散文中文学性最强
1.冯谖与孟尝君的人物形象
冯谖不甘屈于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藏财不露、高人一筹的奇特风采
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
2.刻画冯谖形象的方法
作者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开篇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厌足的小人,而后再写他自告奋勇为孟尝君收债“义士”,营就“三窟”,展示其卓越不凡的见识和才具,令人心折,充分展示出作者艺术构思的巧妙匠心
3.故事描写方法
故事情节的生动有趣、一波三折,孟尝君及其下人对冯谖态度的映衬,也从不同侧面丰满了冯谖的形象,具体运用两组对比,四个具体手法
4.《冯谖客孟尝君》的层次划分
1~2段谈铗而歌(1)食无鱼(2)出无车(3)无以为家
3~5段收债于薛(2)署记自荐(2)矫命焚券(3)市义复命
6~9段营谋三窟(1)薛地民心归顺(2)恢复孟尝君相位(3)请立宗庙于薛
逍遥游《庄子》
A《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
B《庄子》亦称《南华经》,《老子》为《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