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学生学完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亲身经历的一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
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的基本操作、氧气的相关知识的一个小结性的实践活动,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等奠定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二、学情分析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和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和巩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2)在实验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切身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四、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五、教学过程1、引入:复习默写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并展示到黑板,相互纠错;2、推进:介绍实验所用仪器和药品,以及反应原理;3、提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何划分?以及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4、回顾实验步骤,边回顾边演示实验操作并讲解注意事项;5、继续演示氧气性质的几个实验,将学生带入做实验的最兴奋时刻--观察明显的“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6、让学生思考和解答书上P46问题与交流,带学生收笼心思,回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来。
7、小结,布置写好实验报告。
六、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加热过氧化钙或使用电解法制取氧气。
以下是一个涉及到氧气的实验教学设计,共分为三个部分:理论介绍、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及讨论。
实验目的:1.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2.学习使用电解法制取氧气;3.观察氧气对燃烧的影响。
实验器材和试剂:1.电解槽2.两个碳棒电极3.电源4.硫酸铜溶液5.几滴苏打水溶液6.实验草图、数据表格和观察记录表实验步骤:一、理论介绍(10分钟)1.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介绍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重要性;3.简要介绍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实验操作(30分钟)1.将电解槽中的两个电极插入,并连接电源;2.在电解槽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以便电解的进行;3.打开电源,调整电流强度,使溶液中的电解反应持续进行;4.在电解过程中,观察电极和溶液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三、实验结果及讨论(20分钟)1.观察实验现象,补充实验观察记录表;2.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氧气会在电极上产生,并观察到气泡的形成;3.讨论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不可燃和支持燃烧等;4.进一步讨论氧气的应用和重要性。
附加实验(选做):1.在一个小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2.将一根点燃的火柴悬靠在容器口处,观察火柴的燃烧情况;3.使用一小部分电解制取的氧气将火柴重新点燃,观察燃烧情况的变化;4.结论:氧气可以使燃烧更加剧烈。
注意事项:1.实验中需戴上安全眼镜、实验服和手套;2.关注电解槽电压和电流强度,确保安全操作;3.废液处理:将硫酸铜溶液稀释后,流入废液容器,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并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讨论,加深对氧气的认识。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设计-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大试管、集气瓶、水槽、单孔橡胶塞、乳胶管、玻璃导管、铁架台(带铁夹)、升降台、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细铁丝、木条、棉花。
【情境导入】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本节课,同学们将通过小组实验分工合作来真正体验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探究其性质的过程。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法【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加热2·实验装置:3.收集方法:排水法收集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操作步骤:(1)査--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向试管中装入试剂;(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5)收--收集氧气;(6)离--将导气管撤离水槽;(7)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则证明是气。
6·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已集满。
探究点二氧气性质--实验法1. 如图2-19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到发红,插入以上实验收集的氧气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人),观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 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留少量水,如图2-20)。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到的仪器和装置。
2.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制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能完成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了解其燃烧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药品和仪器的选择领会实验装置选择的方法。
2.通过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初步学会设计和进行实验。
3.通过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的实验练习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的实验及现象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课程设计本节课是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实验之一,要让学生学会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氧气的装置,会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一共设计了两次探究活动,一次是利用选择好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另一次是将木炭、铁丝这些不同种类的物质分别在收集的氧气中燃烧,观察现象。
学生毕竟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综合的实验操作,为了操作的安全性,也为了避免学生走弯路,活动前老师组织学生分析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充分的准备下学生的体验活动顺利开展了。
最后,在学生的体验活动之后都要进行总结反思,交流自己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也警醒其他同学,而老师在学生的阐述之后,也适时进行总结提升。
三、学情分析化学是初三刚开的一门课,化学实验对初三的学生来说又极具吸引力,学生对本节的实验兴趣很高,求知欲非常的强烈,但由于这是学生的第一节探究实验课,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加上农村学生的知识面窄,动手能力不强,就要求教师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做好引导,来完成本节的教学。
四、重点难点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
难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理解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 掌握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氯酸钾分解两种制备氧气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 能够熟练操作实验仪器,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
-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氧气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 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2. 难点:-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实验结果的准确分析和结论的得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提问: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从而引出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主题。
2. 知识讲解-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 氧气的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能与多种物质反应。
- 制备氧气的方法:- 过氧化氢分解法:2H₂O₂ → 2H₂O + O₂↑- 加热氯酸钾分解法:2KClO₃ → 2KCl + 3O₂↑3. 实验操作1. 实验装置:- 过氧化氢分解法:锥形瓶、导管、集气瓶、水槽。
- 加热氯酸钾分解法:试管、酒精灯、集气瓶、水槽。
2. 实验步骤:- 过氧化氢分解法:- 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 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密封锥形瓶。
- 将导管插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倒置于水槽中。
- 观察氧气产生的现象,收集氧气。
- 加热氯酸钾分解法:-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酸钾固体。
-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氧气产生的现象,收集氧气。
3.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护目镜和手套,确保安全。
-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氧气的产生和收集,避免氧气泄漏。
- 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章节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等,这为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基础。
然而,由于该章节涉及实验操作较多,且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安全问题也较为复杂,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部分学生在实验设计上可能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同时,由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此外,学生在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验证方法时,也需要教师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多媒体展示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包括其助燃性等化学性质。
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科学思维】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三、设计思路本教材章节内容详实,结构清晰,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材开篇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氧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逐步深入讲解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与性质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125毫升)、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镊子)、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细沙。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三.实验原理2KMnO4==K2MnO4+MnO2+O2↑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O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1.429g/L)比空气的平均密度(1.293g/L)大。
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解O2约30mL)。
所以通常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
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物体在纯氧中燃烧非常剧烈,可以产生很高的温度。
四.实验装置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固体+固体;加热型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五.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1.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图)(1)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检查装置是否漏气,不漏气的装置才能进行实验。
拔开橡皮塞,在试管里放进约15克高锰酸钾。
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然后把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
(2)将2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盖瓶口时,先盖住一小部分,随后推切动玻璃片把瓶口全部盖住(注意不要让瓶口水面处留有气泡)。
然后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3)给试管加热。
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在学生掌握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氧气支持燃烧的原理是什么?”等,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收集方法和化学性质。同时,教师可以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规程、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等,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实验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固体加热的分解反应原理。
2.学会使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能够比较两种收集方法的优缺点。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氧气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性质。
4.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氧气的性质,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2.问题导向: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通过实验现象去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讨论问题等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意识。
(五)作业小结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可以包括实验报告、问题解答和思考题等形式。同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活动1__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活动是学生接触化学、理解化学、学习化学后的第一个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实验探究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和探究精神,也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
它是在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后,对氧气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很想自己动手操作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必须掌握的八个基本实验操作的第一个。
本实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的基本操作、氧气的相关知识的一个小结性的实践活动,也为以后实验活动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对学生来讲是进入实验室的开始,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并对氧气性质验证的实验现象充满了好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理解制取气体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等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实行美育教育。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四、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五、教学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六、教学方法预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升兴趣。
七、仪器准备实验仪器:大试管、塞子(带导管)、集气瓶(3个)、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燃烧匙、酒精灯、药匙。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硫、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实验材料:火柴、棉花、小木条;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预习提问】1.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3. 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学生回答】1.实验室能够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公开课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组装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掌握制取氧气的重要操作。
2、能够利用制得的氧气进行氧气性质的实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分工与合作,交流与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学情分析1、所教班级的学生平时纪律很好,大多数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学习基础扎实。
充满了好奇心。
2、在对氧气的制取、氧气的性质的学习中,教师已经对基本实验操作进行了演示、讲解,并且学生对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已有了较深刻的印象。
所以学生通过复习有能力归纳了解本次每个实验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及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但这是学生第一次自己主动组装仪器独立完成实验,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以让学生当老师为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大预习力度。
使学生心中有数,在课上再让学生以老师的身份展示制氧气的步骤和氧气性质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尽量让每组学生都能品尝到实验成功的喜悦,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氧气的制取及性质。
教学难点:组装仪器独立完成实验4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上课前播放音乐化学青花瓷。
课上出示谜语。
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它使火焰跳得高,它助卫星进轨道。
(生:氧气)看来大家都知道氧气是宝,我们离不了。
【提问】你知道如何获取氧气吗?(生:高锰酸钾制氧气等)同学们想亲自制取一瓶神奇的氧气吗?用音乐、谜语和提问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明确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请一名学生当老师来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教师配合补充。
要求学生讲清教材P45---1、制取氧气(1)部分内容,使学生明确使用了哪些装置?哪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的收集装置?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为什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明确制取氧气的步骤请七位学生分别当查、装、定、点、收、移、熄先生,来讲述每一步操作的注意事项,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理清实验操作顺序,了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为学生的动手实验扫清障碍,如果这样做学生还感觉不清晰,也可以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视频(是否播放,要根据学生的要求而定)。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教学用具:药品:高锰酸钾仪器:试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烧杯用品:火柴、棉花、玻璃片教学过程:【预习案】: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____ 体,密度比空气略,溶于水。
2、实验室中氧气是怎样制得的?常采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得氧气。
3、KMnO4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H2O2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KMnO4是一种色的体,H 2O2是一种色的体,MnO2是一种色的体。
【教学案】:环节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几种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结合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KMnO4制O2的过程。
用KMn O4制O2,第一过程应考虑实验原理,即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请位同学上黑板来书写我们上节课学过的KMnO4制O2的表达式)环节2: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我们知道任何一套制气体的实验装置都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
下面让我们探究KMnO4制O2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什么样收集装置?①多媒体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的二种类型呈现:KMnO4的外观问:KMnO4是什么状态?KMnO4制O2的反应条件是什么?思考:KMnO4制O2应选择哪一套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②多媒体投影:三种收集方法及相应的装置复习:这三种收集方法分别可以收集什么样的气体?问:O2应该怎样收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环节3: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
1、实验室制取O2,第一步操作应该做什么?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请一位同学上台进行操作。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范文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3学会氧气性质实验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3.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氧气的存在和作用。
1.2提问:你们对氧气有什么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知识讲解2.1讲解氧气的性质,包括无色无味、助燃性等。
2.2讲解氧气的用途,如呼吸作用、氧化反应等。
2.3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包括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等。
3.实验操作3.1分组实验:每组同学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进行操作。
3.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4.实验分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4.2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巩固练习5.1教师布置关于氧气性质和制取方法的练习题。
5.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反馈。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7.作业布置7.1布置关于氧气性质和制取方法的课后作业。
7.2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氧气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后作业要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讲解氧气的性质时,通过互动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能在空气中呼吸?空气中有哪些气体?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表格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后,是不是立即将酒精灯熄灭?为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不是,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可能会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小结】【课件展示】实验步骤歌诀一要检查气密性二装试剂试管中三把仪器固定好四再点燃酒精灯五用排水集气法六把导管撤离水最后熄灭酒精灯【过渡】我们完成了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揭下来,我们探究下氧气的性质。
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可以和木炭发生反应,今天我们做这个实验,并验证生成物是什么。
【实验操作】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提问】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回答。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提问】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回答。
如果开始将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产生二氧化碳,易使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而造成损失,会迅速使瓶中氧气的含量降低,影响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
【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回答。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思考】有的同学在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现象不明显,木炭燃烧不剧烈,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回答。
收集的氧气不纯净,含量少。
【提问】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如何书写?【学生活动】让同学们在黑板书写。
碳 + 氧气二氧化碳【过渡】氧气与木炭反应现象明显,与铁呢?【实验操作】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提问】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回答。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黑色固体。
【提问】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加入少量水?【学生活动】观察,与教师一起交流,回答。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其基本性质。
通过实验,学生能直观感受氧气的特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氧气的基本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
-学生能熟练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氧气性质的观察与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氧气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氧气的思考,提问:“宇航员在太空中为什么需要氧气?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重要作用呢?”引导学生回顾八年级所学的氧气的性质。
2. 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以此引入《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新知探究1. 理论学习:展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如高锰酸钾分解法),解释为何选择这种方法,并介绍实验装置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
2. 观察演示:教师进行氧气制取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如固体颜色变化、气泡产生等。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指导:强调实验安全,如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避免接触化学药品等。
2.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实际操作。
3. 数据记录: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如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等。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doc
【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2、掌握氧气的一些性质
【实验器材】
玻璃试管、滴管、水槽、干燥管、灯盏等
【实验原理】
氧气的制取:利用分解重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4 = 2KOH + 3O2 + 2MnO2
2H2O2 = 2H2O + O2
氧气的性质:氧气对硫黄和磷起燃作用,能支持燃烧,能促成金属和非金属的氧化反应,还能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
【实验步骤】
1、将适量的重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混合倒入焊接玻璃管中。
2、焊缝处放置气管,将干燥管和水槽放到桌面上,扣在水槽上的干燥管中注入一些水,使水位淹过库口。
3、点燃焊接玻璃管下方适量的火,不断加热,直到反应产生氧气,然后将氧气在另一个玻璃管里试验它的性质。
4、将磷条放入玻璃管中,将管口对准氧气,磷条起火。
5、试验金属铁和钙片中的氧化物,在氧气中烧结。
6、在水中滴加少量氧气,可以观察到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的过氧化氢。
【注意事项】
1、由于氧气能促成的氧化反应较容易产生大量热,导致产物飞溅,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格外小心谨慎。
2、大家需要注意焊接玻璃管与气管的连接处是否密封。
如果不密封,气体容易泄漏,导致氧气生成不足。
3、由于反应器释放的氧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要在室内操作,建议在实验室来完成,操作前要注意通风换气。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掌握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学会检验氧气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2、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2、氧气的性质实验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选择和组装。
2、氧气制取实验中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集气瓶、水槽、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片、药匙、棉花、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展示一些需要氧气的场景,如医疗急救、潜水、航天等。
【提问】氧气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呢?(二)讲授新课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原理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②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H₂O₂ MnO₂ 2H₂O + O₂↑(2)实验装置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收集装置: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②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3)实验步骤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装入药品c 固定装置d 加热e 收集气体f 撤离导管g 熄灭酒精灯②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加入药品c 连接装置d 收集气体(4)注意事项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能记住所用药品的色、态,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和阅读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理解该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原理并能指出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区别。
认识催化剂概念的要点,能说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并学会区别和判断这些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药品和条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设疑--思考--总结--应用(动手实验)。
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并体验实验的过程。
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材料】(1)实验药品: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2)实验仪器: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小木条、火柴【教学过程】深入探究(设问)硫酸铜溶液是否也能做此反应的催化剂呢?请同学们自己去验证它。
猜想并动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验证猜想,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说明)你还能找出用其他的催化剂来制取氧气的方法吗?具体可参照课后的习题。
观看,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吗?此处还需增加实验.如: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思考讨论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室可通过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设问)制氧气的原理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化合反应吗?分析发现新问题由化合反应特点引出分解反应的学习,由实践体验上升到理论思考。
(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1 课题分析^p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详细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场。
通过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p ,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才能和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根底。
本教学设计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内容主要有:1、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2、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分解反响的概念。
学情分析^p :1、本班学生根底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鼓励;2、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化地认识。
3、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
在本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展分析^p ,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和分解反响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对分解反响与化合反响异同点的比拟,让学生初步学会比拟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演示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能记住所用药品的色、态,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和阅读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理解该反
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原理并能指出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
取氧气的区别。
认识催化剂概念的要点,能说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并
学会区别和判断这些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药品和条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
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设疑--思考--总结--应用(动手实验)。
根据目标设
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并体验实验的过程。
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材料】
(1)实验药品: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
(2)实验仪器: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小木条、火柴
【教学过程】
深入探究(设问)硫酸铜溶液是否也能做此反应
的催化剂呢?请同学们自己去验证它。
猜想并动手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
验证猜想,
进一步激发
学生探究的
欲望,培养
学生创新精
神。
(说明)你还能找出用其他的催化剂来
制取氧气的方法吗?具体可参照课后的
习题。
观看,思考
引导学生探
究,学会辩
证地思考问
题。
(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
吗?
此处还需增加实验.
如: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
氧气
思考讨论
使学生体验
到实验室可
通过多种方
法来制取氧
气,培养学
生的发散思
维
(设问)制氧气的原理是我们前面学过
的化合反应吗?
分析发现新
问题
由化合反应
特点引出分
解反应的学
习,由实践
体验上升到
理论思考。
(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反应物
种类
生成物
种类
反应
特点
化合
反应
分解
反应
分析、比较,
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分
析、比较、
解决新问题
的能力。
小结练习【小结并练习】
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硫+氧气二氧化硫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氧气+汞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你还能用其他方法制取氧气吗?
自我小结本
堂课的主要
内容和学习
体验,并相
互交流和评
价。
强化学习情
感,及时反
馈矫正。
【板书设计】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法:
MnO2
2H2O2 2H2O + O2↑
KMnO
K2MnO4+MnO2+O2↑
三、催化剂
四、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