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学生良好倾听习惯培养的研究》阶段小结
《学生良好倾听习惯培养的研究》阶段小结第一篇:《学生良好倾听习惯培养的研究》阶段小结《学生良好倾听习惯培养的研究》阶段小结新课标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学会倾听,它也赋予教师一个使命——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必备能力。
倾听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低年级能听别人说的一段话或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习惯。
根据这种需要与学生年龄特点,我在这一学期里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理论学习我利用暑假时间学习了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是:1、学生观。
人人都能学习,人人都能掌握。
2、差生观。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所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
3、教育观。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使所有的儿童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学校的教学,就是提供能够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并帮助他们寻找个性完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倾听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只要因材施教,就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倾听的差异,最终善于倾听,提高倾听能力。
在开学初我还自学了《教材分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等书籍刊物的有关理论知识,争取各种机会参加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并将学到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与汇报,为科研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调查目前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现状为了使本次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我制定了详实的学生问卷调查表,对我班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了摸底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课堂上出现了下面的情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看,半听半不听;同学的发言刚刚开讲或者只是说了半截,边上的学生就坐不住了,抢着举手,跃跃欲试;也有些学生虽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却又听不进别人的发言;更多的学生则听是听了,但不求甚解,只是过耳声响。
《小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运用统计方法和相关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 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为研究提 供支持。
研究实施情况
研究对象
选取某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00人。
研究时间
自2022年3月开始至2023年6月结束,历时一年半的时间。
研究计划
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问题调查阶段,第二阶段为实施干 预阶段,第三阶段为效果评估阶段。
04
研究结果和成效
研究结果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 某小学学生为研究对 象,共计200名学生 ,其中男生100名, 女生100名。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 用问卷调查和课堂观 察相结合的方法,对 研究对象的倾听与表 达能力进行了深入调 查和分析。
研究结果:通过问卷 调查和课堂观察,我 们发现以下问题
1. 小学生的倾听能力 普遍较弱,缺乏对他 人观点的理解和评价 能力;
未来研究方向
01
扩大研究范围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小学
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得出更具普适性的结论。
02 03
增加研究内容
可以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研究小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 的内在机制和培养策略,为小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 导。
跨学科合作
未来研究可以积极引入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和 技术,进行跨学科合作研究,从多角度、多层次探讨小学生倾听与表 达能力培养的问题。
个案研究法
03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学生进行个案研究,深入了解他们在倾听
与表达能力方面的特点和问题,为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研究过程
确定研究问题
设计研究方案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实际调查,明确研究的 问题和目的。
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一、课题的提出1.1选题的背景新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低年级能听别人说的一段话或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习惯;中年级学生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高年级学生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的讲话,能理解主要内容,养成边听边想象,能从听话中吸收营养的习惯。
然而,我们在众多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深深体会到,当前学生的倾听能力比较薄弱。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主要问题表现如下:(1)有的学生不喜欢倾听。
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受家庭中“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影响,小孩子表现欲强,自我意识浓。
他们喜欢说而不喜欢听。
课堂上时而吵吵嚷嚷,时而死气沉沉,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语或对他人的话语充耳不闻的现象比比皆是。
(2)一部分学生不会倾听。
课堂上,学生虽然“两手放平坐端正”,表现出很认真听的样子,可问他们对刚才老师或同学的发言有什么看法时,他们会惊慌失措,不知从何谈起。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1.2课题的实践意义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十分重要,其听力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异,教者应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差异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其倾听能力,从而缩短学生间倾听水平的差距,促其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
通过本课题研究进行改善,从而缩小学生之间的倾听的差异,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2.1 课题的界定“倾听”,现代汉语词典上定义为“用心细听”,即指细心听、专心听。
倾听能力主要包括主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的能力和理解他人口语表达的信息,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两部分。
它包含两个层面:1、静心地听;2、边听边思考:主要包括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
听力和理解是倾听能力的基本要素。
一个会倾听的学生能在瞬间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想象,形成个人评价。
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数学课堂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伏红旗聂银梅一、课题的提出我们在课堂上常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同学正在发言,其他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叫着“老师!老师!我、我、我⋯⋯”不顾别人还没有把话说完就插嘴,这就是孩子没有良好倾听习惯的表现,吵吵嚷嚷的课堂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情绪、学生听课、发言的兴致。
目前大多数学生在这方面习惯还没养成,表现出:插话、自己回答完问题就不听别人意见或建议,有的还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听老师或同伴讲话等等。
大家都获有所共识,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直接影响集体活动的组织、学习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等,也成了课堂效率低、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
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多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中,倾听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孩子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伴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一环。
“学会倾听”也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新的内涵。
对于刚进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可塑性大,这时期通过有效的措施,很容易形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有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就不必时刻盯着是谁打破了课堂平静,破坏了课堂安宁,而把精力转移到观察学生表现、倾听学生心声、参与学生交谈中去。
基于以上认识,为了让学生学会在倾听中尊重,学会在倾听中思考,学会在倾听中反思,提高学习的效益效率。
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小学倾听习惯实践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主要过程准备了解→实施训练→监督持行→评价提升(一)准备了解:观察课堂倾听表象,调查了解,与家长沟通,明确学生倾听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课堂观察,进行总结交流,发现以下不良倾听习惯。
小学低段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结题报告doc
《小学低段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结题报告李婵婵一、提出的背景: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深深体会到,当前学生的倾听能力比较薄弱。
主要问题表现如下:(1)有的学生不喜欢倾听。
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受家庭中“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影响,小孩子表现欲强,自我意识浓。
他们喜欢说而不喜欢听。
课堂上时而吵吵嚷嚷,时而死气沉沉,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语或对他人的话语充耳不闻的现象比比皆是。
(2)一部分学生不会倾听。
课堂上,学生虽然“两手放平坐端正”,表现出很认真听的样子,可问他们对刚才老师或同学的发言有什么看法时,他们会惊慌失措,不知从何谈起。
(3)低段孩子因年龄特征的关系,他们上课注意力极差,课堂上的集中时间仅为十五分钟左右,有时一节课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维持纪律,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学生不认真倾听的原因,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方法措施,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三、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以案例研究法、调查法等。
四、具体做法:1、优化指导,激发学生倾听兴趣,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是学生良好习惯的一个方面,而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并指导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应成为低年级课堂不可缺少的追求!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孩子的表达能力增强了许多,可是有些习惯却不好,如大人说话时常插嘴,不能认真仔细地听等等。
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使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
应让孩子懂得在听故事、听别人讲话时,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着或站着,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并且不随便插嘴,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
这是一种倾听礼貌。
因此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他们的倾听能力的培养放在了教育的首位。
低年级学生良好倾听方法研究报告
低年级学生良好倾听方法研究报告低年级学生良好倾听方法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二、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主体教育的理论为依据,立足于本校的课堂教学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用心,细心的去倾听和思考别人的发言,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提高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课效率的新途径。
三、研究内容1.低年级学生倾听现状的调查研究。
研究低级学生倾听能力水平的差异以及发展的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听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对低年级学生听课习惯培养的针对性。
2.对低年级学生听知能力和习惯特征的研究。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听课习惯培养目标。
3、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策略研究。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四、研究方法1.调查法、观察法。
采用调查问卷,进行小学生倾听能力现状调查,摸清小学生倾听能力现状。
设计观察方案和观察重点,并做好记录,制定研究方案。
2.经验总结法。
分析研究学生课堂倾听现状,掌握并使用对策,完善对策的可操作性。
3.研讨法。
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4.文献法:教师要广泛查阅文献,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他们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
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听课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
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五、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是要揭示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倾听的`现状、成因以及对策。
因此,探索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对策是研究的因子。
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针,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反思,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下3个阶段: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加强低段小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加强低段小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I.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倾听能力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低段小学生而言,倾听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学习进步,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提高沟通能力。
然而,目前存在着不少低段小学生倾听能力薄弱的问题,这使得研究和探索如何加强低段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II.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施一系列培养活动,探索提高低段小学生倾听能力的有效方法,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和社交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教育者、家长和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
III.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混合方法,结合了定量和定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1. 受试者选择从6所小学中,随机选择了4个低段班级,每个班级选择了40名低段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共计160名学生参与了研究。
2. 数据收集(1) 倾听能力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学生的倾听能力水平,使用了经过验证的倾听能力问卷,由学生在教室环境中完成。
(2) 观察记录:研究者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地观察,并记录了学生的倾听行为和互动过程。
(3) 学业成绩记录:收集学生的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学业成绩,以评估倾听能力对学习的影响。
(4) 课堂讨论和焦点小组访谈: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讨论和焦点小组访谈,以了解学生对于倾听能力培养活动的认知和感受。
3. 数据分析(1) 倾听能力问卷调查:使用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2) 观察记录:运用主题编码法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提取出关键的倾听行为和互动模式。
(3) 学业成绩记录:通过比较学业成绩的变化和倾听能力水平的变化,分析倾听能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4) 课堂讨论和焦点小组访谈:使用内容分析法对课堂讨论和焦点小组访谈的录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IV. 研究结果及讨论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并对结果进行了深层次的讨论。
1. 倾听能力水平评估利用倾听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低段小学生的整体倾听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在集中注意力和理解他人观点方面。
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小学生研究成功的前提。
本报告以某小学为例,对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提高小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从基础层面着手,即提升孩子的倾听语言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游戏和讨论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孩子们学会分析和总结,也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听力水平。
其次,提高小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从社会行为层面着手,即增强学生的社会倾听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表扬、礼貌待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倾听能力,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及时回应他人的话语,也可以增强孩子们的社会沟通能力。
最后,提高小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从思想层面着手,即提升孩子的思想倾听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让孩子们学会思考问题,也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思想倾听能力。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从语言技能、社会行为和思想层面着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从而促进学生的研究成功。
本报告中提出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为小学生的研究成功提供帮助。
加强低段小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加强低段小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实验小学刘艳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是理解掌握知识和学会欣赏他人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之一。
有很多寓意短小的故事,用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
作为小学低段年级的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性养成的初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中,倾听,是教师容易忽视也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那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和有意识地将学生倾听能力的训练与课堂教育有机结合。
“低年级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就是针对小学低年段学生的特点,运用调查培养的方法深入了解学生课堂倾听情况,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1.加强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
2.加强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良好载体。
3.加强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1.教育心理学理论在人们的日常交往方式中,听占45%,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2.有意注意理论有意注意的集中和保持,对于倾听很重要。
3.主体性教育理论人的主体性是教育的灵魂。
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研究内容:1.调查低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从而造成倾听能力滞后的原因。
2.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3.教师要善于研究、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4.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活儿童心态,使学生会表达、学会倾听。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一)研究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我们班级共有81名学生,班级学生的年龄都在7周岁,只有两名同学是7周岁。
学生的年龄太小,表现欲又很强。
《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叶圣陶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普遍爱思考,爱展示自己,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但是“热闹非凡”的课堂上也出现这样的情况:爱说的学生多,认真倾听的学生少,能够综合别人的正确观点,得出更全面更深刻认识的学生更少;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听、说只停留在肤浅层面上,课堂交流的质量不高。
不少学生存在不良听课习惯:爱插话、不认真听别人回答问题,自己回答完后立即“顾左右而言他”,注意力再也很难集中,造成听课低效等现象普遍存在。
不良听课习惯也给我们教师组织课堂教学造成了很多麻烦。
因此,我们开展了《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的目标1、通过儿童学、心理学学习和更深入的课堂观察,进一步掌握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心理特点。
2、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归纳整理出小学低段学生必须养成的听课习惯。
立足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一堂课,每一种习惯养成入手,有计划地巩固强化良好的听课习惯。
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听课习惯的方法与策略。
3、树立典型,加强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开展个案研究,形成学生课堂不良习惯的有效矫正方法,提高学生良好听课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认真学习教育专家有关“养成教育”的论述,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养成良好习惯的阐述。
2、对我校现阶段学生听课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听课习惯的现状。
3、进行培养良好听课习惯的策略研究。
结合学科特点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有效方法、途径和措施。
4、让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1、研究的准备阶段(2014.3—2014.4初)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有相同感受的老师自愿组合成了课题小组,反复商量初步确定了研究的课题。
培养小学生教育良好地课堂倾听习惯之实践与探究结题报告材料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之实践与探究》结题报告(一)一、课题的提出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我,但是,在课堂听讲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现象如:有的学生不喜欢倾听,一部分学生不会倾听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不由得引人深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可见,学会倾听,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能接纳不同的意见,能吸取别人身上的优点转化为自己成长之路上的养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学会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痛苦,是共享快乐,是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行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种相知的默契,是与人交往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心里健康的表现。
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
它有着非凡的价值。
因而学校的教育就要担当起“让学生学会倾听”的重任,我们的课堂就要成为学生“学会倾听”的理想王国。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知道倾听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是要细心听、用心听,懂得这是一种礼貌,也是对说话者的尊重。
二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能应对,初步具备一定的倾听能力。
2、总结出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3、带动学生课堂常规的整体提高,使学生在严而有序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得以综合和贯穿,多向受益。
三、课题的界定:“倾听”现代汉语词典上定义为“用心细听”,即指细心听、专心听。
倾听能力主要包括主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的能力和理解他人口语表达的信息,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两部分。
它包含两个层面:1、静心地听;2、边听边思考:主要包括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
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倾听结题报告
《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倾听》结题报告《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倾听》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现象开学第一天,我走进教室,教室里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攒动,噪声一片,60个孩子,我面对的是六十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各异,刚刚迈入小学的孩子。
这些孩子都挺爱说,讲起故事来有声有色,可最让我头疼的是:一张张小嘴像小鸟一样,总爱唧唧喳喳说个不停。
你瞧,当我站在讲台上讲解重要内容时,总有学生在下面或小声交谈,或玩弄手中的纸片,或一脸茫然,神游于课堂之外。
有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来,总有同学一边举着手,一边口中还高喊“我来、我来……”,有的甚至站了起来。
当我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还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气馁地与前后左右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问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不等发言的同学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更有甚者此时就已经在大声地发表自己的高论。
为了让孩子们能听得更清楚些,我只好声嘶力竭地放大音量,几天下来我的嗓子已经严重受损,而且,我发现教学的效果也并不佳。
私下里与同年级老师商量,他们颇有同感。
据了解,有的老师为此还自己买了小扩音器,可见,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于是,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我们商议,就以此为我们小课题研究的主题,探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有效策略。
(二)问题思考低年级学生不善于倾听,原因何在呢?我们通过平时的观察与调查,发现原因有四:1.班额人数太多,造成教室拥挤,互相影响,尤其是孩子们就是发出一点轻微的声音,汇集起来也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
2.不爱听。
学生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 (她)转,所以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
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唱歌、跳舞、讲故事,样样都行。
但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地插嘴进来。
3.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还没有获得倾听的技巧和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尚在形成之中。
4.个性的差异造成孩子在课堂上不同的学习方式,特别外向的孩子由于表更难以集中注意力倾听其他孩子的发言。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之实践与探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之实践与探究》结题报告(一)一、课题的提出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我,但是,在课堂听讲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现象如:有的学生不喜欢倾听,一部分学生不会倾听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不由得引人深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可见,学会倾听,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能接纳不同的意见,能吸取别人身上的优点转化为自己成长之路上的养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学会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痛苦,是共享快乐,是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行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种相知的默契,是与人交往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心里健康的表现。
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
它有着非凡的价值。
因而学校的教育就要担当起“让学生学会倾听”的重任,我们的课堂就要成为学生“学会倾听”的理想王国。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知道倾听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是要细心听、用心听,懂得这是一种礼貌,也是对说话者的尊重。
二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能应对,初步具备一定的倾听能力。
2、总结出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3、带动学生课堂常规的整体提高,使学生在严而有序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得以综合和贯穿,多向受益。
三、课题的界定:“倾听”现代汉语词典上定义为“用心细听”,即指细心听、专心听。
倾听能力主要包括主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的能力和理解他人口语表达的信息,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两部分。
它包含两个层面:1、静心地听;2、边听边思考:主要包括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
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完整版)
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我们在课堂上常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同学正在发言,其他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叫着老师!老师!我、我、我不顾别人还没有把话说完就插嘴,这就是孩子没有良好倾听习惯的表现,吵吵嚷嚷的课堂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情绪、学生听课、发言的兴致。
目前大多数学生在这方面习惯还没养成,表现出:插话、自己回答完问题就不听别人意见或建议,有的还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听老师或同伴讲话等等。
大家都获有所共识,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直接影响集体活动的组织、学习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等,也成了课堂效率低、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
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多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中,倾听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孩子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伴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一环。
学会倾听也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新的内涵。
对于刚进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可塑性大,这时期通过有效的措施,很容易形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有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就不必时刻盯着是谁打破了课堂平静,破坏了课堂安宁,而把精力转移到观察学生表现、倾听学生心声、参与学生交谈中去。
基于以上认识,为了让学生学会在倾听中尊重,学会在倾听中思考,学会在倾听中反思,提高学习的效益效率。
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报告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
倾听,可以使说话者会因为对方聆听的态度而感到心情舒畅,为进一步的沟通打好了基础;倾听,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赖,表露内心的事,可以消除两人之间的误会、隔阂、不信任与敌对,使两人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倾听,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气氛,有利于获得身心健康与成功。
倾听也是学生课堂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的途径。
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乐观。
往往是教师明明指出这样说是不可以的,可学生发言时却是我行我素,照说不误;一个同学发言结束,让别人复述时他却是不知所以然,只好硬着头皮另起炉灶乱说一通;有时老师苦口婆心说上个三五遍,问大家是否明白时,大家是异口同声说明白,但当老师叫起其中的某位同学问他明白了什么时,他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即使回答了,也是胡编乱造,前言不对后语。
以上种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是屡见不鲜,纠其原因,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地倾听惹的祸。
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本功。
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将“注意听他人讲话”当作学生合作学习成效的决定因素——社交技能之一。
在如今活跃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光会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
只有这样,学习效果才能最优化。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既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又能让学生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他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的今天,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的倾听,使我们的学生拥有“倾听能力”,真正掌握“倾听”这种金钥匙,从而深切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真正地爱上语文。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语文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大部分学生都争着发言,但真正能认真、耐心倾听别人讲话的学生越来越少。
有些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抓住不住老师提问的重点,甚至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有时,教师刚矫正过的错误,学生又会出错。
现今的语文课堂,往往侧重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听”的能力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形成,轻则影响听课质量,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重则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制约其综合能力的后续发展。
良好的倾听习惯体现了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
倾听是学生习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真正主动参与、能否成为交互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研究的目的在于改变和改善学生倾听的习惯,让他们从倾听中高效地获取信息的能力,逐渐提高我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倾听的能力,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二、研究概述倾听,细心地听取(一般指上对下)。
而本文所言的倾听则是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细心地听取,其特征表现为目的性、思考性和完整性。
目的性指有目的地听取老师的指令或要求,听取同学对某个问题的观点;思考性指课堂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一边听一边想。
想别人的观点是否与自己的看法一致或自己有什么新的观点生成;完整性指听者必须完整地听别人的发言,否则倾听不到对方的观点或要求。
(一)研究目标本课题是指通过思考和分析小学生课堂倾听习惯的成因及相关要素,寻求具体的策略来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潜能,促使学生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提高倾听能力。
(二)内容规划通过组织班级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分析影响学生倾听习惯的因素,对个别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实施改善学生课堂倾听以及获取信息能力的策略,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课题总结报告
“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课题总结报告“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课题总结报告一、课题研究的原由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不仅是要听,而且要细心的听,集中精力的去听,参与到讲话者的思想里去。
可以说倾听是人际关系沟通中最赋予挑战性的技巧,也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
孩子倾听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其学习和语言发展力。
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孩子终身学习语言交流奠定基础。
而作为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正是良好学习习惯、能力养成的最基础的时期。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使自己的课更具活力与新意,设计时总着力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上更多地关注有多少孩子发言了,往往却忽视了提示学生注意倾听,忽视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有些学生上课时不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课堂上,老师提了个问题,教室里顿时像是炸开了锅,举手如林,学生表现得十分踊跃,而教师往往只能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想不到的是,其余同学会异口同声地叹起来,根本顾不了听讲。
发言的学生讲得绘声绘色,别的学生却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这样的情形在我们课堂中比比皆是,凡此种种,不由得使人深思。
长此以往,他们就不会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更不能对别人的发言作出思考、判断、整理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就得不到培养。
倾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质。
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它不但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有一种前瞻性——从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学生以后走入社会将是一种财富。
相信,学会倾听的孩子会更有智慧,更有修养。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照顾差异,针对学生倾听差异探索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方法途径,以求达到新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低年级能听别人说的一段话或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的研究”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教学生学会倾听。
通过创设情境,激活儿童心态,使学生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相互尊重,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交往活动,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相互辨论,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开展互补式的信息交流得到灵感、求得真知。
一、研究主题的提出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不但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喊着:“老师,我来!我来!”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悄悄地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议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
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孩子不多。
“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教学目的。
同时,“倾听”也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的综合素养的体现。
一个不能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表达的人,经常打断别人讲话听不得反面意见的人,是缺乏修养,很难与人成功沟通的。
二、研究的理论思考“倾听”,现代汉语词典上定义为“用心细听”,即指细心听、专心听。
倾听能力主要包括主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的能力和理解他人口语表达的信息,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两部分。
倾听是人们接受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所获取的知识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嗅觉,2%来自味觉。
积极的倾听习态度,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
同时,它对一个人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三、研究目标其一: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素养,甚至是一门艺术。
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对于学习个体的学生来说,能在倾听中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才能将信息进行整理、内化。
小学生倾听能力调查报告
小学生倾听能力调查报告篇一:小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的课题小结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小课题实验总结吴起宜兴希望学校课题组师红红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帝赐予人两耳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
寥寥数语,形象而又深刻的说明了听的重要性。
据有关资料表明;人们在日常交往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听与读说写几项能力中,听排在了第一位,很明显倾听是很重要的。
在开题的时候,陈校长说,在一年级如果学生就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那么以后的一切教学活动都会顺畅,教学质量都会提高上来。
细细体会,的确是这样。
一、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成长。
1、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让学生听,首先教师要做到榜样示范,要学生学会听,教师首先要学会听,我要改变“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的课堂“霸主”角色,改变自己只善于说而不善于听的习惯,要告诫自己:再等一等,给学生多留一些说的时间;当学生的发言好像在“唱反调”时,要提醒自己:再等一等,学生的“反调”往往是一个新的发现和创造;当学生吃力地表达心声的时候,要告诉自己:再等一等,让学生把话说完,这可能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
这样放下架子,侧耳倾听,俯身细听,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和倾听学生的意见,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教学出现激动人心的“百鸟争鸣”的局面,而且能使学生受到我的影响,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习惯。
2、做一个聪明的倾听者。
关注课堂上的倾听。
在课堂上,我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一部分学生,我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根本没有听进去;同学们在回答问题,他还想着自己的问题,或是思绪飞扬,心早不在课堂内;我强调了一遍又一遍的要求,等到做作业了,才发现他根本没有把刚才的要求当回事,依然我行我素??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时刻洞察学生倾听的情况,并对症下药:有的学生表情木然的,马上提醒或暗示他回过神来,必要时,提个问题让他回答一下,使他尽快集中到数学学习中来;有时,可以采用重复一遍同学的回答或老师的问题,这也能促使他们认真倾听;老师讲的时候,可以要求他们望着老师,利用目光的交流来了解倾听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的研究”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教学生学会倾听。
通过创设情境,激活儿童心态,使学生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相互尊重,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交往活动,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相互辨论,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开展互补式的信息交流得到灵感、求得真知。
一、研究主题的提出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不但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喊着:“老师,我来!我来!”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悄悄地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议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
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孩子不多。
“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教学目的。
同时,“倾听”也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的综合素养的体现。
一个不能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表达的人,经常打断别人讲话听不得反面意见的人,是缺乏修养,很难与人成功沟通的。
二、研究的理论思考“倾听”,现代汉语词典上定义为“用心细听”,即指细心听、专心听。
倾听能力主要包括主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的能力和理解他人口语表达的信息,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两部分。
倾听是人们接受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所获取的知识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嗅觉,2%来自味觉。
积极的倾听习态度,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
同时,它对一个人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三、研究目标其一: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素养,甚至是一门艺术。
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对于学习个体的学生来说,能在倾听中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才能将信息进行整理、内化。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活儿童心态,使学生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相互尊重,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交往活动,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相互辨论,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开展互补式的信息交流得到灵感、求得真知。
其二: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首行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教育从不同的层面打开,从被动走向开放的状态,加速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革。
因此,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只有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讨论与思考过程,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与合作者。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当然,对于处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来说,更是一种调控,驾驭动态生成课堂的教学行为。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第9期中《学会倾听和表达》中提出倾听、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必须将其纳入学习习惯、学习常规予以培养,必须从学生的倾听态度、倾听意识抓起。
我在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里就强调上课要专心听讲,其实这里就蕴藏着做好、做足、做透“听”的契机。
结合各学科特点,打好基础,从模仿抓起,榜样示范,从严抓起,循循善诱,从激励抓起,注重效果。
五、研究原则1.主体参与原则:研究过程面向全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性,增强学生倾听意识,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主体参与,学会倾听,之后自我选择,自由表达,促进自我发展。
2.民主和谐原则: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力求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沟通,保证学生有愉悦的情绪,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激发思维,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3.循序渐进原则: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多听、多想,感觉成功的愉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瞄准“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地启发诱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4.激励性原则:激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剂良药,只有时时处处对学生进行激励,才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尝试,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时表达对学生的期望,运用激励语言、动作或措施,让学生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释放,产生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
5.实践性原则:布鲁姆强调:“学会如何学习”要比“学会什么”更重要。
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要当好“导师”,履行“导”的职责,引导学生去听别人的话,从中得到某些信息,再进行处理。
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六、研究过程(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接受各种培训,如学科课程培训、新理念的培训、校本培训、倾听专家讲座等,逐步领会课改精神以及课程标准提出的全新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我必须改掉传统的教学定势,及时调整自己的传统理念以适应新课标。
(二)调查研究在实施前通过观察的方式,对学生的倾听习惯进行调查,从而采取更适合训练的策略。
经过调查发现:一方面,学生对老师话的倾听。
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有少部分学生总是不能听得很认真,特别是在老师讲练习时。
另一方面,学生对其他同学话的倾听。
据观察,大部分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可他的想法好像只为了说给老师一个人听的,他的做法好像只是为了表现给老师一个人看的,其他同学也很“配合”,在他人说或他人演示的时候,还是在举着手说:“我来我来”。
而对于他不感兴趣的,索性性开起小差来。
每个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我告诉孩子:课堂的可贵之处在于尊重个人观点的同时,博取众人之长,使自己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提升一步。
(三)着手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及习惯1.激发倾听兴趣杜威说“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要做什么”。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美感的重要保障。
学生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注意力并不是最为集中的,导语作为过渡,有时可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如讲故事开始,这样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要将作品中的情感迁移过来,化而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往往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种感情环境,而与新授内容有着紧密联系的故事能很快将学生导入到一种理想的课堂氛围之中。
老师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喜欢我的课,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课堂的叙述、讲解等都应该具有强烈的感情,语言绘声绘色,语调抑扬顿挫。
这样艺术化的教学语言会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产生积极倾听的欲望。
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不同形式的激励评价,真诚而热情地给予孩子肯定与赞赏,这样的激励性语言表现出的是教师对学生言行的关注,在这种欣赏、激励、赞美的评价形式之下,学生无疑会产生仔细倾听的不竭动力,变得更注意倾听了。
2.教师先学会倾听倾听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
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必须首先自己会倾听。
教师要改变“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的课堂“霸主”角色,改变自己只善于说而不善于听的习惯,要告诫自己:再等一等,给学生多留一些说的时间;当学生的发言好像在“唱反调”时,要提醒自己:再等一等,学生的“反调”往往是一个新的发现和创造;当学生吃力地表达心声的时候,要告诉自己:再等一等,让学生把话说完,这可能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
教师这样放下架子,侧耳倾听,俯身细听,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和倾听学生的意见,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教学出现激动人心的“百鸟争鸣”的局面,而且能使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习惯。
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善于做出积极的回应。
不少教师由于不善于倾听,对学生的发言感到茫然,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指导和矫正,致使教学不仅不能出彩,反而出现错误信息。
教师在倾听的同时,应通过明示或暗示,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指导和矫正,如“我听清楚你的意思了”,“你的发言有独到之处”,“换一个说法可以吗”,“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再考虑一下”……这样给以不同的回应,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很在意自己的发言,激励学生畅所欲言,而且能使交流始终沿着话题的中心延展,使教学任务得以高质量地完成。
教师应做一个高明而又机敏的倾听者,不仅要听出学生发言的表面意思,还要“听”出学生不曾言表的“心音”。
高明的教师会在学生吞吞吐吐时,听出他断续的言语中有着很大的“含金量”;会在学生明亮而期待的眼神里,感到他将会有不同寻常的见解;会在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一皱眉中,发现他可能有“惊人之论”……这样“倾听”,都会促成愉快的交流,并使这种交流变成美好的享受。
3.在课堂中进行训练①细化学生听课的要求。
如:听时眼睛注视老师或发言人;听清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听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在别人讲话的同时插嘴。
②课堂引导循序渐进。
首先引导学生能够听懂别人简短的说话。
最初,课堂上老师提问或同学讲话后,可以问问他们,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你的同桌说了些什么或要求把刚才两个同学说的答案再连起来说说等,让学生就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
以此引导学生去努力听懂别人讲话的内容并有意记忆。
其次,在听懂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听出一些要点,加进自己的思考,尝试对对方的话作出自己的判断。
如,请学生听出优点,问学生刚才讲话的同学哪儿说得好,什么地方值得表扬等等,提高他们听优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听出缺点,教学中引导学生常思考:别人说的话,还有哪些不妥。
如果让我来说,我会怎么安排。
以期听者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培养规范的听说习惯,说者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培养勇于接受他人劝告的品质。
引导学生听出异同,让他们听差别不大的话语。
能提高学生听觉的灵敏度,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养成规范的听说习惯。
4.结合课外实践进行引导。
课堂训练是主渠道,还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
日常生活是训练、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的最大课堂。
因此,我要做一个有心人,引导学生走向多元化的生活。
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①听生活乐事。
布置学生回家听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少儿广播节目。
在检查时,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分层检查: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让他们说说听后的感受、心得,一般的学生可让他们简单复述广播的内容,能力弱的学生可让他们说说记住了几个词语听听说说,延长了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
除广播外,精彩的故事,重大的新闻、有趣的事件都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交流。
②听学习内容。
让学生听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强化学生“听”的意识,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也可以选用短小生动、浅显易懂的故事让老师或学生说,其余学生重复,要求简明扼要,准确无误,以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积累信息。
③听自然声响。
走出教室,广阔的生活环境就是最好的课堂:莺啼蝉鸣、草长花谢、潮汐的涨落、小鸟的啁啾……引导学生用耳朵、更用心去“聆听”大自然中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