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第十九课爱莲说导学案(含课件)

合集下载

《《爱莲说》》导学案(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导学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1、学写法: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正反映衬的写法。

2、抓字词: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

3、品寓意: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学习重点: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正反映衬的写法。

学习难点: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正反映衬的写法。

课前预习:一、给下列加横线注音。

蕃淤泥濯不蔓不枝亵玩鲜有闻涟二、解释下面加横线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宜乎众矣同予者何人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莲之爱,陶后鲜有闻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课堂活动活动一、朗读课文。

赛一赛: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推荐个人读或小组齐读或分男女读等)活动二、了解文章大意。

小组交流课前预习题,把不明白的以及文中有疑问的写在白板上在班级交流。

反馈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蕃②陶后鲜有闻鲜③亭亭净植植④濯清涟而不妖濯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6、人们爱荷,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价值?谈谈你的看法。

①最喜爱的花是:。

②喜爱的原因是:。

《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主备人:刘凤梅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七星中学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和文章的翻译。

(重点)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熟全文。

3、理解语句的比喻意义,领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重难点)4、感受莲花的高洁之美和作者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归纳预习笔记。

㈠作家作品简介,例如:周敦颐,()朝著名哲学家,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本文选自()。

㈡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

1、字音字形,例如:周敦颐蕃淤泥濯蔓亵玩噫鲜有闻2、重点字词的解释,例如:①蕃②独③益清④亭亭⑤植⑥濯⑦亵玩⑧宜⑨予⑩鲜3、重点句子翻译,例如: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⑤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㈢文言知识积累,例如:通假字(蕃)古今异义(鲜、予、宜)重点虚词(之、而)词类活用(蔓、枝、远)文言句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判断句)三、初步领悟,前5小题用原文语句填空: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6、《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

四、合作探究1、文章第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质的?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举例说明第二段所用的修辞方法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 爱莲说(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 爱莲说(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爱莲说》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衬托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点名背诵或翻译重点句子。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1.画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芳香)风度气质: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2.本篇课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花”、“牡丹”,分别说说作者把三者分别比喻为哪一种人?后两者的形象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莲花→( 品德高尚的人)菊花→( 隐士)牡丹→( 追名逐利的人)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牡丹”来衬托莲花。

谁爱菊花?陶渊明。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于世俗的高洁品质。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也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正衬)谁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做富贵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

因此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写世人爱牡丹来反衬出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反衬)3.本文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托物言志。

作者借莲花来表达自己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四)当堂检测1.理解性默写(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2.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2)《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3)《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 爱莲说导学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 爱莲说导学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爱莲说导学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19.爱莲说学习目标1。

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

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

学法指导清除障碍,顺畅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自主学习1。

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本文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年)擢升为南康(今江西星子)太守时写下的。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长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春夏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

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2)“说”:古代的重要文体有“铭”“说"“记”“书”“序”“表”“传”“散曲”“民歌”等。

“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

一般篇幅不长,往往言简意赅。

《爱莲说》就是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3)对比、烘托、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

爱莲说导学案1

爱莲说导学案1

《爱莲说》活动单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疏通文意;2、感悟莲花的美好形象,学习作者高尚的君子之德;3、了解“说”的文体,掌握“托物言志”和衬托写作手法,。

【知识链接】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理学的创始人。

二十岁时,舅父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了一个监主薄的职位。

他在职期间尽心竭力,清廉勤勉,深得民心。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

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

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课前预习】1、给下面的字注音。

甚蕃.()淤.泥()濯.清涟.()()不蔓.不枝()亵.玩()隐逸.()噫.()鲜.有闻()2、解释下列加点词。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3、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不蔓.不枝.(2)香远.益清.4、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5、写出咏莲的古诗句。

,【课堂学习】一、复习导入:由“莲”的话题谈开去。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前面学过的描写荷花的名句……的确,荷花是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也是宋代大哲学家周敦颐的最爱,他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爱莲说》。

夏天正是赏荷的最佳时节,今天我们一同走进《爱莲说》,去领略周敦颐笔下荷花的魅力。

(板书课题:爱莲说)二、组织活动:活动一:释题,了解“说”的文体;“说”是一种文学体裁,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爱莲说》是通过咏物来说明道理的。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活动二:读莲,理解文章大意;1、课内分组比赛朗读,激发朗读兴趣。

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掌握作者信息,了解“说”的特点;识记文言词汇,掌握本文使用的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

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设情境,品析课文,体味文章内涵。

学习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全力以赴,激情投入,从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学习重点】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

理解以花喻人的含义。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第一课时【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芙蕖、菡萏……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2.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

一般都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篇《爱莲说》。

二、预习自测:1、《爱莲说》,作者 (1017-1073) ,字 , (朝代)哲学家、文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世称“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把本课自己认为重要的生字写下来并抄写2遍)蕃. 淤泥.. 濯. 清涟. 不蔓.不枝 亵.玩 噫. 鲜.有闻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结合课下注释,弄懂重点词的解释并掌握)可爱者甚蕃. 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亵.玩焉 隐逸.. 君子.. 噫. 菊之爱... 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宜乎众矣一、自主学习: (一) 读课文, 1. 听老师范读,要求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 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个别示范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 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二)疏通文意(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 (三)作者是从 和 两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19《爱莲说》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9《爱莲说》教案语文版

19 爱莲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周敦颐的文学常识;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重点)2.抓住关键语句,把握莲的形象。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万紫千红的花来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

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有不少诗人还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大多数人喜欢牡丹、梅花等名贵花种。

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人。

历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通判等职。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

世称之为濂溪先生,卒谥元。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文体常识“说”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

从内容上看,可以记事,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

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

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

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

3.字音字形蕃.(fán)颐.(yí)濯.(zhuó)淤.(yū) 涟.(lián) 蔓.(màn)亵.(xiè) 噫.(yī) 鲜.(xiǎn)有闻4.积累文言字词(1)重点实词可爱者甚蕃.(多)濯.清涟而不妖(洗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亭亭净植.(竖立)陶后鲜.有闻(少)宜.乎众矣(当然)(2)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长蔓,长枝)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3)一词多义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可.爱者甚蕃(值得)不可.亵玩焉(可以)(4)朗读课文,在原文中标出朗读节奏明确: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导学设计19、爱莲说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导学设计19、爱莲说

态庄重,令人尊重而不敢轻侮。
1、过渡:在细致地描写莲花后,作者对莲花的
七年级语文下
自信自主 合作探究
学案导学 助你成功
主备:李妮
【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揭示主旨
找出文中直接议论莲的句子,以及本文的主旨 句?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品质作了怎样的总结?请大家找出文中直接议 论莲花的句子。 2、请一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循“留、增、删、调、换”五字决翻译,切记
④菊之.爱 ( 宾语前置的标志 )
翻译时丢三落四。
6、翻译下列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同桌互译课文。
(学法指导:先要弄清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再 (3)一人一句,先读原句,再译重点词语,然
遵循翻译五字口诀“留、补、调、删、换”来翻 后译整句话
译句子,使句意表意清楚,无语病。)
(学法指导: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分层次加以 补充订正,再其他小组的成员。
概括。)
4、教师纠偏、总结。
出淤泥而不染……亵玩焉。
三个方面:
生长环境——出淤泥……不妖——写出了不与污
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不以孤高自许
体态香气——中通……益清——通达事理,行为
端正,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亭亭……亵玩焉——志洁行廉,仪 【导学三】品读课文,揭示主旨(5 分钟)
高尚正直的特点,含蓄深刻的表达出作者不慕名
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对追逐功名的污浊世 【导学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0 分
风的鄙弃。
钟)
【探究活动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 学生独立搜集,看看之前还有没有学过写
莲花历来被人们赞颂,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
莲的诗文。
诗文中写出几句与莲有关的诗句与同学分享。 2、 同桌之间交流,再派代表到班上交流。

《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1《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导言:《爱莲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田园诗。

这首诗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这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切入,分别是课文分析、课文赏析和写作训练。

一、课文分析1. 课文基本信息《爱莲说》是诗句长达二百多字的一首田园诗,共二十句,每句五言。

诗人白居易融合了自己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致的描写,表达了对莲花清雅高洁的赞赏。

2. 课文结构本诗由二十句组成。

整首诗用句子为主要结构,有连词和句首语词作衔接。

各句之间通过内容和文句衔接联系起来,情景描写生动自然,结构紧凑协调,层次分明,内容丰富,节奏优美。

3. 课文特点《爱莲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描写细腻:诗人对莲花形态、颜色、气味、触感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细致地描写,使人感受到莲花的清雅高洁。

(2) 运用修辞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3) 寄托情感:诗人借助莲花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敬仰。

二、课文赏析1. 诗歌简介《爱莲说》是白居易创作于唐朝中期的一首田园诗,表达了诗人对莲花的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该诗被评为“豪放派”代表作品之一,曾被选为七年级文言文必修篇目。

2. 诗歌分析白居易通过对莲花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诗人在描写莲花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香径流连返照斜,笑入菱花锦簇斜。

”中的“斜”字,既形容了阳光的倾斜,也暗示了莲花姿态的优雅。

此外,诗人在描写莲花时,往往通过强调莲花的清高雅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叶底穗因风摆动,险露华容豔且露。

”等句,表达了喜欢莲花的情感,也借此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3. 诗歌含义《爱莲说》一诗,虽然语言简练,但它真挚的情感,却令创作达到了本真,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美。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爱莲说 教学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爱莲说 教学PPT

了解背景
周敦颐非常博学,且人品很高,脆怀磊落,为官清廉, 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 年 担任南康郡守时所写下的。 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 池种莲, 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 ,微风吹过, 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清香扑 来,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黑暗,深爱莲花 的高洁,于是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爱莲花》,以表志趣。
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 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参考译文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
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予我谓认菊为,,菊花花之是隐花逸中者的隐也士;;牡牡丹丹,花花,是之花富中贵的者富也贵;者;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读出节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君子
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不孤高自许,端庄素雅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攀附他人
美德远扬 志洁行廉 仪态端庄,令人景仰, 不容亵渎
赏析手法 • 作者明明是写莲花,为何要写菊花、牡丹?作者对陶渊明、爱牡丹
的人持什么态度?
1、用菊花正面衬托莲的高洁(菊花秋天开放,不与百 花争艳,爱菊花的人是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爱莲说》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学习重、难点】1.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2.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本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填拼音,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蕃淤泥濯清涟亵玩噫鲜有闻2.应掌握的实词。

蕃自独染濯清涟妖亭亭植亵隐逸君子宜3.借助工具书、资料翻译课文,并背诵课文。

4.收集有关莲花的知识或诗句。

5.读完文章,你有疑问吗?请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教师评价家长签字疑问:二、课堂助学1.导入。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猜猜是哪个植物?2.检查课前学习情况:【我会读】【我会记】3.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朗读或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②听课文朗读,找差距。

③再读课文,翻译课文。

④三读课文,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仅供参考】▲在作者心中,“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莲什么品质?▲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4.合作学习①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②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交流反馈教师评价家长签字6.请用一句话总结本节课你的所得。

三、巩固练习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________2.表现作者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________3.描写莲花正直芳馨的句子是________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________5.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或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________6.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拓展延伸1.“晋陶渊明独爱菊”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独”字意思一样吗?2.你愿意挑战自我吗?陶渊明:______的生活态度(惋惜)世人:______的生活态度(喜爱)周敦颐:______的生活态度(厌恶)3.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认识。

初中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导教案一:教课目的:1、熟读课文并掌握词、语句,疏导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烘托的手法。

3、认识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爱的生活态度。

资料袋 :1、认识“说”这类文体“说”就是古代—种以谈论为主的文体,既能够说明谈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2、认识作者和写作背景周敦颐,宋朝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字茂叔。

“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周敦颐特别博学,并且人品很高,胸襟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敬爱。

《爱莲说》是他在公元 1068 年担当南康郡按时写下的。

他曾率领下属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代称为”爱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绽放,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细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迎面。

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政界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的《爱莲说》。

二、学习过程:( 一)、读准字音。

周敦颐()可爱者甚蕃( )出淤( )泥而不染濯( ) 清涟 ( ) 而不妖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行亵 ( ) 玩焉花之隐逸 () 者也噫() 陶后鲜() 有闻(二)讲堂研究1、累积要点词语,疏导文意蕃:独:染:濯:益:植:亵: 鲜: 宜:2、要点句子翻译: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三)合作研究:(一)1、作者把莲花比作-------------2、文章从生长(),体态(),气质()三方面写莲的。

3、---------------(句),赞叹了莲--------------------.合作研究:(二)1、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和()花,分别比作()()。

2、文章运用了()写法,抒发了作者()感情。

三、思想拓展:联系莲花,,说说君子形象对我们今日如何做人,完美自我品德涵养的启迪。

四、当堂检测: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的家.2、《爱莲说》的构造,我们能够归纳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衬托,即以为莲的总衬托,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3、《爱莲说》顶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狼狈为奸,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4、比喻君子通畅事理,行为方正,美誉远扬的句子是: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隆重而又令人敬重的句子是: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7、文中最能归纳莲的尊贵质量的一句话是:8、作者描绘莲花,为何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9、本文赞誉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肮脏世风狼狈为奸,但其实不高慢自许。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导学案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导学案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导学案语文版【学习目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和的翻译。

(重点)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熟全文。

3、理解语句的比喻意义,领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重难点)4、感受莲花的高洁之美和作者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二、自主学习,归纳预习笔记。

㈠作家作品简介,例如:周敦颐,()朝著名哲学家,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本文选自()。

㈡自读文,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

、字音字形,例如:周敦颐蕃淤泥濯蔓亵玩噫鲜有闻2、重点字词的解释,例如:①蕃②独③益清④亭亭⑤植⑥濯⑦亵玩⑧宜⑨予⑩鲜3、重点句子翻译,例如: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⑤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㈢文言知识积累,例如:通假字(蕃)古今异义(鲜、予、宜)重点虚词(之、而)词类活用(蔓、枝、远)文言句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判断句)三、初步领悟,前小题用原文语句填空:、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6、《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

四、合作探究、第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质的?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举例说明第二段所用的修辞方法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下第十九课爱莲说导学案(含课件)爱莲说【课前寄语】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

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

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子子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

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 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

【学习目标】.诵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相关文言实词的含义。

.理清思路,学习托物言志和对比、衬托的写法。

.理解作者莲花般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 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作者与作品周敦颐,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

中国的思想史,如果从上游往下说,汉代以“经学”著称,魏晋是“玄学”,隋唐是“佛学”,宋代以后是“宋明理学”,而“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就是周敦颐。

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爱莲说》是一篇经典的、不朽的文学作品。

.写作背景《爱莲说》是周敦颐于1068年在南康做郡守时写的,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宽广,淡泊名利,平生酷爱莲花。

他在府治东侧开辟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全部种植荷花。

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为人所传诵。

.题目解说《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写作的主体,“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

通常借某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字词积累蕃淤泥濯清涟妖蔓枝益亭亭净植亵玩焉词语解释通假字“蕃”通“繁”:多词类活用蔓: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蔓缠绕枝: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枝缠绕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远传清: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得清幽一词多义之:①助词,的②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宾语前置的标志,起强调的作用者:①的人②“者”“也”结合,表判断③表语音停顿特殊句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同予者何人?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成语不蔓不枝、中通外直、香远益清.指导朗读女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要读得一气贯通。

二字句一般“二二”结构,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结构。

.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交流点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交流点拨】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一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交流点拨】不是。

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步骤三深层探究深入理解.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交流点拨】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交流点拨】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交流点拨】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谁爱菊花?【交流点拨】陶渊明。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谁爱牡丹?【交流点拨】世人。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

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仍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世俗。

.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交流点拨】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课文中的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总结.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交流点拨】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

.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

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交流点拨】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

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

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

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美名远播的君子。

.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是什么态度?对于牡丹呢?【交流点拨】不是。

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惋惜”的情感。

对于牡丹,作者更多的是“鄙视”。

.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作者使用了排比和比较的手法,强调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中心,呼吁人们不要被世俗所污染,“要入流,而不同流”的这个想法,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归纳主题【交流点拨】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世俗及其风尚的不满,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和美学情趣。

.谈收获: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交流点拨】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

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

此外,这篇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教师总结: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拓展延伸.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一一宋?杨万里《小池》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一一唐?王昌龄《采莲曲》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一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我爱莲花,因为它濯清涟而不妖,恰如品行端正,美名远扬的少女。

我爱莲花,因为它中通外直,恰如风度翩翩,高洁正直的雅士。

板书设计爱莲说周敦颐陶渊明爱菊隐逸者予爱莲君子世人爱牡丹富贵者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