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说课教学课件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说课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1d777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3.png)
知识回顾
圆柱的特征: 1、有两个底面面积相等; 2、圆柱有一个曲面叫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 方形或正方形。 3、圆柱有无数条高,每条高都相等
长=底面周长 宽=高
O
知识回顾 r
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3、圆锥只有一个顶点,一 条高。(从顶点到底面圆 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1)给这个水桶加个盖,是求(一个底面)积。 22×3.14=12.56(平方分米)
(2)给这个水桶加个箍,是求( 底面周)长。 2×2×3.14=12.56(分米)
(3)给这个水桶的外面涂上油漆,是求( 一个底面积+一个侧面积
2×23.14+2×2×3.14×6 =87.92(平方分米)
)。
(4)这个水桶能装多少水,是求( 水桶的容)积。 2×2 3.14×6=75.36(立方分米)
小结本课
•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巩固应用
1.
(1)酒杯的容积是多少? (2)每听饮料大约能倒几杯? (3)制作一个饮料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材料?
(1)(6÷2)2×3.14×5÷3=47.1(毫升) (2)(6÷2)2×3.14×12÷47.1≈7(杯) (3)6×3.14×12+(6÷2)2×3.14×2=282.6 (平方厘米)
•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 的三倍
说说下面各题与圆柱和圆锥的哪些知识有关:
1.大厅里的原型柱子的占地面积?
圆柱底面积
2.圆柱形水池可蓄水多少吨?
圆柱体积
3.一堆圆锥形的稻谷重多少千克? 4.压路机前轮滚动的面积?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79eed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c.png)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高 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无 数条)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二)认识圆锥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 圆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摸一摸、量一量,和圆柱比一比,它 与圆柱有什么不同?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 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 尖的有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
思考:圆锥有几条高?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 来测量,学生合作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并指名上台演示。
2. 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圆锥的特征。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 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圆柱是从面(面的个数、 面的特征)、高(什么是高、高的条数)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 。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学习方法去自主学习交流圆锥的特征 。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 交流和组织,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 特点?
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 说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 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数学《圆柱的侧面积》一等奖说课稿
![数学《圆柱的侧面积》一等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52a736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3.png)
数学《圆柱的侧面积》一等奖说课稿1、数学《圆柱的侧面积》一等奖说课稿《圆柱的侧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本内容是在认识圆柱体及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及掌握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此部分教学内容初步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圆柱表面积和体积,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学生处在以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
因此,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景尤为重要。
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
由于小学阶段所学的几何初步知识属于直观几何,所以教学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剪剪画画,拼拼摆摆,折折叠叠等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促进知识的内化。
认知目标:在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获得并掌握求“圆柱体侧面积”的方法,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推导再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创新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学习“圆柱体侧面积”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重点: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推导再创造的过程,获得求“圆柱体侧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的关系以及宽(高)与圆柱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相关课件;学生学具:“乐事薯片”圆筒包装实物、剪刀、白纸、线、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百事公司要招聘一名小小采购员,去采购制作十万个“乐事薯片”圆筒包装所需要的硬纸板,假如你是一名小小采购员,你会去买多少硬纸板?(备注:“乐事薯片”包装筒只有侧面用的是硬纸板材料)2、各自拿出手中的“乐事薯片”包装筒看一看,议一议,你发现了什么?(其实,要想知道总共需要多少材料,必须先要求出一个包装筒侧面所需的硬纸板材料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乐事薯片”的侧面积,在这里,通过讨论交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育资料】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外表积》优秀说课设计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外表积》优秀说课设计学习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d9cb07a2e3f5727a5e962e4.png)
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外表积》优秀说课设计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置(一)教材简析我执教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二单元《圆柱》的第二课时。
本单元教学内容要求同学在认识圆柱的基础上,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会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同学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学好这局部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简析这局部内容是在同学掌握长方形面积、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布置的,因而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运用迁移规律使圆柱体的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纳入同学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而且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维、探究能力。
针对这一现状,我遵循“同学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原则,努力创设情境,让同学动手操作、观察发现,鼓励同学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促进知识的迁移,通过同学自身的“再发明”,轻松地获取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充沛体现“同学是知识的发现者”这一理念。
二、说理念新课程倡议让同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把操作看成是培养同学创新思维的源头活水,是实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利于同学探究的活动,充沛调动同学的手、眼、口、脑,放开同学的思维,让同学亲自去实践,动脑去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探究活动中,完成探究、发现和应用的过程。
据此,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使同学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
2、能力目标:培养同学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和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同学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向同学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
4、教学重点: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464822516fc700abb68fc83.png)
《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打柴沟小学何玉梅《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打柴沟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何玉梅。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侧面积》。
一、教材分析《圆柱的侧面积》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了解和掌握有关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就是这个单元中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学好它,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以后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具有一定的将几何图形与实物形状相互转化的能力。
并且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体。
而且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以及圆面积公式等知识,理解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因此,除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这部分内容有些难度外,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时,我打算引导学生继续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学习知识,注重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生活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结合《圆柱的侧面积》这一知识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学习“圆柱的侧面积”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圆柱体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计算公式。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带标签的圆柱形实物剪刀细线尺子等。
五、教法、学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二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侧面积》(教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二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侧面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d7633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5.png)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二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侧面积》(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在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上,我将围绕圆柱与圆锥这一主题,详细讲解圆柱的侧面积相关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第三节《圆柱的侧面积》的内容。
具体包括圆柱侧面积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柱侧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柱模型、直尺、剪刀。
学具:每人一份圆柱侧面积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圆柱形物体,如垃圾桶、圆柱教具等,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
2.讲解圆柱侧面积的概念: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柱,并用粉笔标注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的含义。
3.讲解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圆柱模型,展示圆柱侧面展开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侧面积与底面周长和高之间的关系。
给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4.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圆柱侧面积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板书设计: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7.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圆柱侧面积的家庭作业,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圆柱的侧面积。
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31.4cm,高是6cm,求这个圆柱的侧面积。
答案:1. 侧面积= 2 × π × 5cm × 10cm = 314cm²2. 侧面积= 31.4cm × 6cm = 188.4cm²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说课讲稿)
![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说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d2187d17866fb84ae45c8d6b.png)
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说课讲稿)一、指导思想本节内容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导下,自觉发现问题并验证问题。
本节课遵循知能融合的观点来设计教学过程,并始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组织安排教学,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旋转体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教材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这部分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三、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体的特征和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得出。
五、说教法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通过对实物或模型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出圆柱体的几何特征,利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来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学生理解侧面积的意义后,教师要学生自己思考和计算有关的侧面积。
这样就把概念的建立和计算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时,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眼、动脑等多种感知觉参与活动。
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说学法根据教材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采用了观察、操作、演示、实践、想象和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交叉进行,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等感知觉参与学习,教师体现其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发现问题、验证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等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圆柱的特征与侧面积说课稿
![圆柱的特征与侧面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1bea9c210661ed9ac51f380.png)
圆柱的特征与侧面积一说教材《圆柱的特征与侧面积》是西师大版六班级下册其次单元内容,本节内容是同学在生疏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及正方体、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同学初步把握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并已具备确定的几何图形与实物外形相互转化的力量。
因此本课教学,应引导同学连续用法“化曲为直”的思维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打下必要的基础。
首先应通过圆柱特征的生疏建立圆柱的概念,其次是让同学自主探究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在探究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时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一是让同学看着实物先猜想圆柱的侧面开放是什么外形;二是沿高剪下并开放圆柱的侧面加以生疏;三是探究圆柱的侧面开放图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探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大纲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通过观看、操作、沟通使同学生疏圆柱, 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理解并把握圆柱的特征与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和空间想象力量。
3 使同学在与现实生活亲密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学习“圆柱的特征与侧面积”学问的现实意义,激发同学对数学的奇异心和求知欲,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并把握圆柱侧面的特征及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
四教具、学具预备圆柱形实物,剪刀,直尺,白纸,自己制作的圆柱。
五说教法、学法1 教学方法了解了教材编排特点和同学已有学问基础后,教学时主要接受“导探结合法”为进行教学。
2 学习方法接受自主探究法学习为主。
六说教学过程㈠、情境导入,引发问题(课件呈现压路机图片),老师:压路机的前轮是什么图形?(同学说是圆柱体,)生活中有这样的圆柱体吗?同学举例(水桶,日光灯管,钢管,米缸等)。
㈡、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观看感知,生疏圆柱特征。
请同学们结合手中实物,自学书本第31页,找出圆柱体的特征,然后小组相互指认这些名称。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8ccb4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7.png)
《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内容,本次教材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二、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和利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教具】课件、圆柱形罐头。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对圆柱的认识,你对圆柱有哪些了解?以前学过了表面积,你觉得表面积是什么?生1:我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上、下两个面都是相等的圆形,叫作底面;圆柱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生2:我知道了沿着圆柱侧面上的高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生3: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
生4:我觉得表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之和。
……师:长方体、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它们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圆柱也是立体图形,圆柱的表面积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学习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复习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板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
教学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出示一个带完整商标的罐头盒。
师:这个罐头盒是什么体?(圆柱)师追问:它的侧面是哪个面?让前排的学生指给全班同学看,使学生明白这个圆柱的侧面实际上可以用罐头盒上的商标纸来表示。
(2)投影出示例2。
(3)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
![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c53cd3f5901020207409cab.png)
《圆柱侧面积》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侧面积》,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与评价等五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构思和见解。
一、说教材《圆柱的侧面积》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单元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最后一个单元的知识教材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学生对圆柱侧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及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认识掌握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由此可见重操作、重体验是本单元的特点。
因此我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把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即长方形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计算,是本节课所要重点呈现的。
二、教学目标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的过程。
2.知道圆柱侧面积展开图的形状,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三、说学法、说教法1.说学法、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仍处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
因此通过创造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剪一剪、比一比等实际操作观察发现,主动探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促进知识的迁移,通过“再创造”,轻松获取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2. 说教法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学习,我采用动手操作、引导发现,课件演示等方法,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概括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
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小学数学说课课件《圆柱的侧面积》
![小学数学说课课件《圆柱的侧面积》](https://img.taocdn.com/s3/m/2de9c0f5aef8941ea76e05fe.png)
B级: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
2倍,高缩小2倍,它的侧面积怎样 变化? 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扩大2倍, 高缩小为原来的一半,侧面积怎样 变化?
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什 么?还有什么不太理解的 地方?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侧面积
圆柱体侧面 沿高剪开 底面周长 长方形
高
长 宽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谢谢指导!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计 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 综合、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 (3):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达标训练:
A级(1):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
( ( )形,他的( )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 )等于圆柱体的高 (2):用一张长6。28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纸卷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 ( )。 (3):一个圆柱体,它的高是8厘米,侧面积 是200。96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的底面积是 ( )
教学重点:
理解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方法,并 能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
引导发现法
谈话分析法
学法:
自主探究
观察对比
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唤起参与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三、充分练习、巩固新知 四、谈谈收获、课堂总结
侧 面
长方形的长
底面周长
圆柱的侧面积 说课稿
![圆柱的侧面积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d09e33ea5e9856a56126055.png)
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行们:大家好!很荣幸有这样一次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
我拟定了《圆柱的侧面积》这个课题来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一、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7的例2和19页例3及做一做。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简单复习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积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进而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重点:让学生经历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活动,弄清楚侧面积和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关系,长方体的长和宽分别与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学习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五、学习准备课件、圆柱及围成圆柱的3个表面、剪刀等。
第二部分说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1.齐读:计算圆的周长公式和计算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复习:圆柱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圆。
〖设计意图:复习关于圆的知识和圆柱的特征,可以加强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为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做好铺垫。
〗二、新课。
1.自学课本19页的例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希望学生在自学后了解:沿着圆柱的高剪,把圆柱的侧面展开的方法,为下一步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并讨论:①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后是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和剪出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②展开后的图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哪部份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出示活动要求: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积极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积极发言,小组合作得出结论,并记录好本组讨论得出的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剪,然后观察、比较,发现圆柱的侧面和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
![《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eb5d6f5c1c708a1284a44f0.png)
《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一、说内容(一)本单元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认识圆柱的基础上,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会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因而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运用迁移规律使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而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维、探究能力。
针对这一现状,我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原则,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促进知识的迁移,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轻松地获取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充分体现“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这一理念。
二、说理念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把操作看成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源头活水,是实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利于学生探究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口、脑,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动脑去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探究活动中,完成探究、发现和应用的过程。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
4、教学重点: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课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发现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发现、概括,尝试总结出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说课稿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6ca1f3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64.png)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说课稿一、问题提出对于圆柱的侧面积,传统的教法是:在认识了圆柱的特征之后,教师提问: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呢?之后,引导学生分别沿着圆柱的高和一条斜线将圆柱的侧面展开,然后出示讨论题,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最后,便是一层层的巩固练习。
很显然,这样设计教学活动,是以让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利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为目标的。
应该说,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以接受知识为目的的教学已不适应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
为此,在设计此课教案时,我力求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二、教学案例【片断1】1、例1:一个圆柱形的茶叶桶,底面周长是28.3厘米,高是13厘米。
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生:*分析2、练习: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1)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半径3厘米,高5厘米。
生:任选一题*计算。
师:结合上面我们做的三道题,谁能说一说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生:归纳小结。
(略)3、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分别围成圆柱体(重叠部分不计),各有几种围法?师:请同学们动脑子想一想,然后利用手中的学具检验想得对不对,最后上台来演示给大家看。
生:演示4、想象:绕着长方形的一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什么形体?这个形体的有关部分与长方形的长和宽关系怎样?5、这是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
单位:厘米请你给它配上合适的底面。
(图片略)三、课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主动积极。
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
片断1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突破难点;片断2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加深认识,形成能力。
1、不教之教,使学生得到满足。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假如教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分析讲解,一点也不给学生留下活动的时空,学生充其量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心智凝固,表现欲锐减,创造*扼杀,怎能获得成功?本节课,教师所说的话并不多,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手。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12820b2561252d381eb6e9f.png)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问题提出二、教学案例【片断1】1、例1:一个圆柱形的茶叶桶,底面周长是28.3厘米,高是13厘米。
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生:独立分析2、练习: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1)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半径3厘米,高5厘米。
生:任选一题独立计算。
师:结合上面我们做的三道题,谁能说一说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生:归纳小结。
(略)3、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分别围成圆柱体(重叠部分不计),各有几种围法?师:请同学们动脑子想一想,然后利用手中的学具检验想得对不对,最后上台来演示给大家看。
生:演示4、想象:绕着长方形的一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什么形体?这个形体的有关部分与长方形的长和宽关系怎样?5、这是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
单位:厘米请你给它配上合适的底面。
(图片略)三、课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主动积极。
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
片断1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突破难点;片断2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加深认识,形成能力。
1、不教之教,使学生得到满足。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假如教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分析讲解,一点也不给学生留下活动的时空,学生充其量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心智凝固,表现欲锐减,创造性扼杀,怎能获得成功?本节课,教师所说的话并不多,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学生不断探索交流,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
从而树立自己去探索真理的志向,这一切都会产生强烈的`、稳定的内部诱因,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等不断得到提升和超越,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
2021年《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2021年《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cc4da6502d276a201292ede.png)
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这是圆柱表面积学习的基础。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两个相同的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构成的。计算圆柱的底面积计算圆的面积,对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科书突出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探索过程,以及侧面展开图的长、宽与圆柱有关量之间的联系。
⑵对照板演,讨论:
这两题有什么不一样?知道底面圆的直径怎么求圆柱的底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知道圆的半径呢?
想一想:如果知道的是圆的周长呢?
巩固学生对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知识
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2.生活中的圆柱体表面都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吗?哪些不是?又该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呢?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准备
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课后调整
复习
下面 图形旋转会形成圆柱。
学生用图进行演示
初步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侧面积、表面积意义和计算方法
一、学习圆柱侧面积和计算方法
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
作业设计
1.优化设计
2.23页练习四题
板书设计
整改与反思
教材分析
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步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安排让学生将圆柱模型展开,看一看展开的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把它们标出来等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实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过程,发现圆柱的表面积与已经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到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
数学《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
《圆柱的侧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本内容是在认识圆柱体及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及掌握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此部分教学内容初步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圆柱表面积和体积,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学生处在以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
因此,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景尤为重要。
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
由于小学阶段所学的几何初步知识属于直观几何,所以教学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剪剪画画,拼拼摆摆,折折叠叠等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促进知识的内化。
认知目标:在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获得并掌握求“圆柱体侧面积”的方法,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推导再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创新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学
习“圆柱体侧面积”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重点:
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推导再创造的过程,获得求“圆柱体侧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的关系以及宽(高)与圆柱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相关课件;
学生学具:“乐事薯片”圆筒包装实物、剪刀、白纸、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百事公司要招聘一名小小采购员,去采购制作十万个“乐事薯片”圆筒包装所需要的硬纸板,假如你是一名小小采购员,你会去买多少硬纸板?(备注:“乐事薯片”包装筒只有侧面用的是硬纸板材料)
2、各自拿出手中的“乐事薯片”包装筒看一看,议一议,你发现了什么?
(其实,要想知道总共需要多少材料,必须先要求出一个包装筒侧面所需的硬纸板材料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乐事薯片”的`侧面
积,在这里,通过讨论交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
3、揭题并板书:“圆柱的侧面积”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在这里,将求十万个“乐事薯片”制作材料这一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的同时,要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认知识的学习,再去探索。
这样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动手实践:
鼓励学生利用手中的实物,通过剪、量、画、算等方式,想办法求出一个“乐事薯片”包装筒的侧面积,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自由合作。
(1)想一想:如何利用现有学具得出数据?
剪一剪;将包装筒剪开;
(注意两种剪法:沿直线剪,展开后是长方形;沿斜线剪,展开后为平行四边形)
量一量:用线量出包装筒的周长,用直尺量出高;
画一画:滚动包装筒,在白纸上画出相应长度,用同样办法画出高;
……
(2)算一算:分别用不同方式得到的数据计算面积,看方法和思路是否正确,看结果是否基本一致!
(3)说一说:同组交流,学生互评。
(4)结论: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柱底面的周长即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长,圆柱的高即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体的侧面积。
2、课件展示,深化认识。
3、得出公式,板书: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4、小结:新旧知识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要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探究能力的发展,关注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过程当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的培养,应用知识间的转化与联系,利用课件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再现学生经历的“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推导的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成为具有可视性的内容,学生思维的全过程、方法、思路能够清晰的展现在其他师生面前,供别人学习、去借鉴;同时,动静结合的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
三、总结归纳。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
四、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1、基础练习:
(1)一个圆柱形的茶叶桶,底面周长是28。
3厘米,高是13厘米。
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5厘米,在这个罐头盒的侧面上贴上商标,求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
2、发展练习。
老师有一块长方形塑料板,准备制作一个圆柱形笔筒
(1)请帮我配上一个合适的塑料底面。
(2)你能试一试算出制作这个笔筒共用塑料板多少平方厘米?
3、小结:对作业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反馈及时补漏。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埋下伏笔)
五、质疑激思。
1、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2、议一议:圆柱的侧面积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通过提问,学生会把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整理,从而加深了知识的牢固性,同时,也助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附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S=CH
设计思路:
本设计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为引线,采用“操作---发展”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向学生开放,大胆让学生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合作、去操作、去发现、去讨论、去实践。
同时,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加注重了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更加关注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学有所乐,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