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
《艺术学概论》基本知识及主要论点关于艺术的本质1.艺术学之父: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2.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刘勰:《文心雕龙》中原道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原。
”4.朱熹:“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5.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及至人生的意义等。
6.宋代严羽的“妙悟”说。
7.袁宏道,明朝人,“性灵悦”。
8.亚里士多德: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艺术概念,他认为“诗人和画家不应当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应当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模仿。
9.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10.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11.圣佩韦:实证论批评家,重视对作家的研究。
12.20世纪新批评派,结构主义,强调对文艺作品的结构和模式深入探索。
13.阐释学美学,接受美学,重视对欣赏者的研究。
14.罗丹:“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
”15.西汉时期的刘安《淮南子》中说:“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
”16.东晋顾恺之倡导“以形写神”。
17.南齐谢赫论绘画六法时,其中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
18.清代金人瑞在赞《水浒》:“《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19.阿巴贡、严监生:悭吝、贪婪。
20.奥勃洛莫夫:懒惰因循。
21.鲁迅先生讲: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围秘史。
”22.德国十八世纪著名美学家莱辛:“在古希腊人看来,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这个论点建立了,必然的结论就是:凡是为造型艺术所追求的东西,如果和美不相融,就该让路给美,如果和美相融,也至少必须服从美。
”23.俄国19世纪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现实的美只有内容,而艺术则把它熔化在优美的形式里,因此绘画优于现实。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超经典总结
《艺术学概论》总结归纳(一)基本框架1.本教材由“艺术总论”、“艺术种类”和“艺术系统”三部分(三编)组成。
上编“艺术总论”包括:“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和“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四章。
其中“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章,讲述了“艺术本质”在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如:“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论述了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的起源”一章,归纳了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如:“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起源于‘巫术’”、“艺术起源于‘表现’”,分析了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关系。
“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一章,论述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如“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讲述了“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章,讲述了“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分析了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宗教、艺术与道德和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读后感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读后感篇一《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读后感最近读了彭吉象老师的《艺术学概论》,哎呀,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啊!说起来,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书能有意思吗?结果一读进去,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完全沉浸其中了。
书里讲的那些艺术的种类和特征,让我大开眼界。
就拿绘画来说吧,以前我觉得不就是在纸上涂涂画画嘛,能有啥特别的。
但彭吉象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绘画可不是那么简单,它可能是画家内心深处情感的宣泄,也许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说不定还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还有艺术的起源,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有人说艺术起源于劳动,也许有道理,毕竟劳动创造了人类嘛。
但我又在想,难道就没有其他可能了?比如说,纯粹是人类天生就有的那种对美的追求和表达的欲望?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会兴奋得不行,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有时候又会陷入沉思,觉得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还是太肤浅。
我就问自己:“你真的懂艺术吗?”可能还远远不够呢!不过,这本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有些地方讲得太深奥了,我得反复琢磨好几遍才能明白。
这让我有点小郁闷,心想:彭老师啊彭老师,您就不能讲得再通俗点吗?但转头又一想,也许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思考。
总之,读《艺术学概论》这本书,让我对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敬畏艺术的博大精深。
我觉得,以后我还得再多读几遍,说不定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呢!篇二《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我这心里头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你说这艺术吧,以前我觉得它离我挺远的,好像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大艺术家们的事儿。
可这本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我对艺术的新认知大门。
彭吉象老师在书里把艺术的方方面面都讲得透透的。
比如说艺术的社会功能,我以前哪想过艺术还能有这么大作用啊!它能教育人,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还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我就在想,那咱平时喜欢听的歌、看的画,不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咱们的想法和行为吗?还有艺术创作这一块,真是让我又惊又喜。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解释客观精神说〃客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柏拉图生于雅典的大贵族家庭,生活在古希腊文明由盛至衰的转折时代,青年时代就学于苏格拉底、曾在雅典开辟了一个学园,专门聚众讲学,著书立作,从事学术活动。
柏拉图一生密切关注政治,〃改造社会〃始终是他思考的重心。
他以〃理念论〃为中心,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
柏拉图一生完成著作40多部,大多以对话的方式讨论哲学、美学、伦理、逻辑、政治等问题。
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大希庇阿斯》《裴德若》等著作中。
黑格尔黑格尔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出生于斯图加特的一个高级官员家庭。
黑格尔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思维和存在,本质与现象,相对与绝对是辩证统一的。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以其哲学为基础,集西方美学理论之大成才巴德国古典美学推向顶峰。
他的美学思想主要见于《精神现象学》和《美学》等著作中,尤其是在三卷《美学》著作中,他创立了系统、完整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体系。
在《美学》第一卷中提到了他的美学理论的核心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艺术,或者〃美的艺术〃,因此美学这门科学的恰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艺术学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艺术学概论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系统地了解艺术的本质、形式和风格。
通过探索艺术创作的历史背景、理论观点和批评方法,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课程将涵盖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培养学生对多元化和跨文化艺术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辨认和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特点和表达方式;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3.了解艺术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理解艺术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关系;4.了解艺术理论和批评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5.培养学生对多元化和跨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艺术项目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模块一: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种类1.艺术的定义与分类2.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模块二:艺术与社会1.艺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2.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和反映模块三:艺术史概论1.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流派2.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和作品模块四:艺术理论与批评1.艺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2.艺术批评的方法和流派模块五:多元化与跨文化艺术1.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和创作2.探索世界各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形式进行艺术实践和创作;3.对学生的评估将综合考虑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因素;4.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1.艺术简史(第八版)/H.H.阿尔特参考书目:1.《艺术的故事》/E.H.赛克斯顿2.《欣赏艺术》/M.C.厄尔林3.《艺术风格的诞生》/E.H.赛克斯顿4.《艺术心理学》/D.M.纽曼5.《艺术家的方式》/A.J.伯杰。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
宗教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宗教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教义,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
艺术对宗教的影响
艺术参与宗教活动 艺术宣扬宗教思想 艺术强化宗教氛围
艺术与宗教的本质区别
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02
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 艺术能够对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屈原
艺术与道德的本质区别
从范围来看,艺术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道德关系,而且可以表现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等,所以艺术是从更广泛的范围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普列汉诺夫
彩陶背壶 黑陶高柄杯
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 。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艺术教育的概念
二、艺术教育
1.艺术教育的概念
狭义的含义:艺术教育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广义的含义: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 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2.艺术教育的任务
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艺术学概论大一知识点
艺术学概论大一知识点艺术学概论是大一学生在艺术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艺术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起源、发展和表达形式。
以下是艺术学概论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1. 艺术的起源与定义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原始艺术,而艺术的定义却因时间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人类创造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各种艺术媒介来传递情感、思想和意义。
艺术可以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等。
2. 艺术的形式与风格艺术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的外在形态,如平面艺术、立体艺术等。
而风格则是指艺术作品的独特特征和风格,如抽象主义、立体主义、写实主义等。
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有助于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3. 艺术的功能与意义艺术不仅仅是为了审美的欣赏,它还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
艺术可以通过表达个人情感、传递社会信息、维护文化传统等功能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思考和行为。
学生需要理解艺术的多重功能和意义,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4. 艺术史与艺术家艺术史是研究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艺术发展、艺术家创作和作品流派的学科。
了解艺术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艺术作品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不同艺术家的贡献和风格。
知名的艺术家如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等,他们的作品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艺术批评与评价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的一种方法。
通过学习艺术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学生可以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艺术评价不仅仅是对艺术作品的好坏评判,更是对作品的内涵、技巧和创新性的鉴赏和分析。
6. 艺术的跨学科研究艺术学概论还涉及到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艺术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的跨学科研究。
学生需要了解艺术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以及不同学科对艺术的解读和理解,拓宽学生对艺术学的认识和视野。
通过学习艺术学概论,大一学生可以打下良好的艺术基础,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彭吉象精选全文
艺术生产理论全面地研究艺术活动的全部过程, 清楚的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系统,而不是单纯 的强调某一方面。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一、形象性 二、主体性 三、审美性
一、形象性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 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 实是艺术家思想和人格的表现。
黑格尔认为,美食理念的感性显现。
一、关于艺术的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1、“客观精神说” 2、“主观精神说” 3、“模仿说”或“再现说”
康 德 ( 1 7 2 4 年 4 月 2 2 日 -1804年2月12日)著 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 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 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 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 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 流派。
托尔斯泰(1828一1910)是俄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 主义作家。他以自己的名著丰富了俄国文学和世界 文学。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是《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作家的晚年作品 写出了改革后俄国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矛盾性,表 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蕴藏在俄国农民心中的愤 懑情绪,也表现了作家本人世界观的矛盾。这些作 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俄国贵族地主和新 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罪恶,但又宣传了不以暴力抗恶 的思想。
卫城山门
帕提农神庙
埃雷赫透神庙
哈德良之拱(Hadrian's Arch)以及奥林匹亚宙斯神庙(Temple of Olympian Zeus)
19世纪的俄国是欧洲领土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当西 欧主要国家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时,俄国仍是个落 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后其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异常强大,沙皇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是俄国地 主的总头目,他既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又是全俄的主宰, 具有无限的权威,全国任命必须绝对服从,并且沙皇用军 队和警察等国家暴力机关来维护统治。一旦农奴发生暴动 分驻各地的军队立即前往镇压,沙皇政府还实行书刊检查 制度,限制人民的出版、言论自由。由此可见沙皇制度的 国家机器是十分强大的。这些国家机器的使命是维护农奴 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这为沙皇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提供了条件。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超总结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超总结艺术学是一门关于艺术的研究学科,旨在探讨艺术的本质、性质和意义。
本文将总结《艺术学概论》中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艺术的定义、艺术的功能、艺术分类、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史。
1.艺术的定义:-艺术的主观定义:艺术是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的表达。
-艺术的客观定义:艺术是通过具有审美品质的形式、结构和意义来表达和传达情感或思想的活动。
-艺术的综合定义:艺术是人们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形式和语言来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经验的一种活动。
2.艺术的功能:-情感表达功能:艺术可以表达和唤起人们的情感体验,使观众与作品产生共鸣。
-知识传递功能: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可以传递和分享艺术家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社会批判功能:艺术可以通过对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现象的批判,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社会变革。
-文化传承功能: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传承文化的价值观、传统和历史。
-美的享受功能:艺术作品本身带有审美价值,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
3.艺术分类:-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和建筑等以视觉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形式。
-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以表演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形式。
-文学艺术: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和散文等以语言和文字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形式。
4.艺术创作过程:-创作动机: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经验和思想成为创作的驱动力。
-创作意图:艺术家希望通过作品传达特定的意图和信息。
-创作过程:创作过程包括观察、构思、实践和反思等环节,艺术家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来完成作品。
-创作风格:艺术家的个人特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形成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5.艺术史:-古代艺术:包括古埃及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和中国古代艺术等,注重对神、君王和宗教的崇拜。
-中世纪艺术:基督教和宗教在艺术中的影响,以哥特式建筑和宗教题材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追求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和理性思维,以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为代表。
2023年艺术学概论艺术概论笔记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旳艺术1.艺术在人类文化中旳地位。
2.哲学与艺术旳互相关系。
3.艺术与宗教旳关系。
4.艺术与道德旳关系。
首先是道德影响艺术。
另首先是艺术影响道德。
5.艺术中旳道德内容。
6.艺术与科学旳联络和区别。
7.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旳渗透和影响。
第一,表目前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旳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旳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旳产生。
第二,表目前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发明了前所未有旳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旳天地。
第三,表目前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旳互相结合与互相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增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旳发展。
第四,表目前科学领域旳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旳影响,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数学等观点和措施,已经被运用到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之中,成为某些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旳观点和措施。
中编艺术种类第五章实用艺术(1 )建筑艺术。
“空间”,是建筑旳基本形式要素,建筑重要通过发明多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旳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旳体现力。
“形体”,重要指建筑物旳总体轮廓,通过线条和形体、空间和实体旳不一样组合方式,以及建筑与环境旳友好统一,突出建筑独特旳个性色彩和特有旳艺术感染力。
“比例”,重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旳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旳比例,凹与凸旳比例、虚与实旳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
“均衡”,重要指建筑在构图上旳对称,包括建筑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旳关系。
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厉庄严旳感觉,增长崇高旳美感。
最常见旳均衡方式是在中轴线旳左右实现对称,如北京旳故宫,作为一种完整旳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旳中轴线上展开,整个建筑群旳中心是高大旳太和殿,以此为中由南向北伸展。
“节奏”,指通过有规律旳变化和排列,运用建筑物旳墙、柱、门、窗等有秩序旳反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音乐具有同在旳共同之处,因而人们把它们分别说成是“凝固旳音乐”和“流动旳建筑”。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知识点提要
上编 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一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南北朝刘勰xié——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俄国革命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另外还有形象说、形式说、情感说、表现说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分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构成了人类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提供的启示: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①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②艺术一方面是对客观社会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①艺术的发展脱离不了社会的物质生产条件;一定时代的艺术发展,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②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某些阶段上,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现象;③艺术生产必然受到物质生产的制约,不包括个别特殊现象;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第二节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管的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艺术典型: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具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艺术的主体性——体现在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成品、艺术欣赏;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艺术家个人风格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艺术家个人烙印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的审美性——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体现人类的审美意识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将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在作品中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和形式美的统一;二者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第二章艺术的起源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模仿说——是关于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说法,在欧洲占统治地位2000多年;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 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春秋时代管子——音乐是模仿动物的声音而来的;模仿说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没有揭示本质;游戏说——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由于人有过剩的精力,人们将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用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代表人物: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审美书简——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地协调起来;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人类是高等动物,比低等动物有更多的过剩精力,艺术和游戏就是人的过剩精力的发泄;德国学者布鲁斯——游戏是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在为将来的实际生活做准备或练习;游戏说肯定了游戏的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将游戏和艺术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的部分特殊性,但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表现说——在东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19世纪后在西方文艺界有较大影响,是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主要理论基础,即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代表人物:东汉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觉即表现”,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表现;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起源于传达感情的需要;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品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表现说,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仍然是把现象当做本质,把结果当做原因,依然是片面的;巫术说——出现于20世纪,是西方在艺术起源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中最早提出“万物有灵”的巫术的理论主张;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信仰,都源自交感巫术;巫术是原始人面对自然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作用于社会实践,所以艺术的起源最终应该归结于社会实践活动;劳动说——19世界末叶出现,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起源说,在我国文艺界占据主导地位;代表人物:俄国共产主义革命家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系统的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的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生产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但艺术的起源是多原因的,并非单原因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艺术是人类创造的特定精神文化现象,我们应当从多方面考虑;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化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把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观点用于说明社会的发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多元决定的,并且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结构辩证法;法国艺术史学家希尔恩艺术的起源——艺术本身是一种综合现象,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采取综合研究的方法,才能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艺术产生于非艺术,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中;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起源从根本上讲,最终归结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产生是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审美价值是艺术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的特点:①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反映社会的广度深度,常常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知识;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同样具有审美认识作用,可以增加人的科学知识;③对于艺术的认识功能也不能估价过高,在认识自然现象方面,比不上自然科学;在认识社会、历史方面,艺术也不可能像社会学、历史学那样完备翔实地占有资料;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①以情感人——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②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感染,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着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艺术常常成为宗教宣传教义的载体,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③寓教于乐——强调,应当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①艺术作品之所以受人欢迎,在于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能使其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②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③通过审美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还能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第二节艺术教育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来,席勒在美育书简这一美学理论名着中,席勒不仅仅从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来看待问题,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提出人性的复归,使西方的美育理论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明国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将西方康德、席勒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美育传统柔和到一起,突出了情感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美育是陶冶人的感情,改造人的世界观,使人达到一种新的精神境界的最好途径;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艺术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艺术教育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艺术教育的意义:①狭义——艺术教育被理解为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②广义——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艺术教育的任务:①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②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③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人格;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19世纪最有影响的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文化或文明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文化定义是美国文化学家克鲁伯、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文化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并传授,并构成了人类群体的显着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是历史上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文化既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素;”——文化概念界说文化系统: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基础中介核心哲学、道德、宗教、科学、艺术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①艺术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②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③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决定和制约着精神文化,政治、经济对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文化具有制约作用;第二节艺术与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等领域,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哲学通过美学作为中介来影响艺术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①哲学思潮对艺术家产生影响②哲学思潮使一大批表现哲学性的艺术作品诞生③哲学思潮促进艺术潮流的诞生西方现代哲学是19世纪以来,众多欧美哲学思潮和流派的总称;西方现代哲学在本体论上,大多具有唯心主义色彩,在认识论上是非理性主义,在人生哲学上大多持悲观色彩;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的异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怀疑和绝望,反映了危及社会中人的异化;在形式上大多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其中一些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具有借鉴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力,扩大了艺术的表象空间,增加了艺术的表现手段,但现代派艺术常常一味追求形式的新奇,否定和排斥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把一些艺术主张推向极端,使作品怪诞离奇、隐晦费解,抽象混乱;是现代派艺术的思想根源,现代派艺术又以艺术的形式宣传了现代派的诸多哲学思潮,西方哲学流派和艺术流派相互呼应;第三节宗教与艺术宗教与艺术的共同之处——超功利的、无实际的、非物质目的的一种精神的愉悦;①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②宗教既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也阻碍了艺术的发展;①艺术参与宗教活动;②艺术影响宣传宗教思想;③艺术影响强化宗教氛围;①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艺术是对人的自由创造的本质的特征②宗教以天国给人们精神安慰,艺术热爱珍惜现实生活③宗教是麻痹人的精神鸦片,艺术是培养全面发展和培养和谐个性的必要手段④从本质上讲,宗教束缚了艺术的发展宗教艺术——相对于世俗艺术而言,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建筑、雕塑、绘画;石窟、音乐、戏曲、文学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已经大大减弱,宗教艺术在当代社会主要是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而存在了;第四节艺术与道德道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恶、是非、正义邪恶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道德是社会的道德,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东方美学比西方美学更注重道德与艺术的联系,中国美学史上,“美即善,善即美”①道德影响艺术,一定社会时代的伦理道德思想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思想、内在意蕴表现出来;②道德对艺术家的影响,对艺术家、作家的世界观、道德观、对艺术创作产生重大的影响;①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起到道德教育作用,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的独特艺术魅力造成对道德观念的评价和对道德行为的选择都具有很大影响;②艺术作品可以对社会道德意识,道德观念的改变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①艺术反应人们的道德、政治、经济、法律关系等从跟更广阔的范围反应人们的社会生活;②道德以概念、原则、规范来反应人之间的关系,艺术以具体的形象来描绘、刻画或表现这种关系;③道德评价以“善”为唯一标准,审美评价以“真、善、美”为评价标准;并非一切艺术作品都有道德内容,对于有道德内容的艺术作品,要寓教于乐将道德内容有机地融合在艺术形象中,使其化善为美才能对欣赏着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五节艺术与科学①古希腊时期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提出“黄金分割”定律,体现了“美是和谐”的思想;②文艺复兴时期贡院14~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打击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禁锢;③20世纪下半叶至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影响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①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是人类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②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求真;艺术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审美需要,求美③科学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艺术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④科学客观冷静的对待事物,准确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是一种主观性的创造活动,用于反映评价生活和表现情感⑤科学理论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皆准;艺术作品必须有独创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①都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源于人类对生活的更高要求;科学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好奇,艺术源于人类对精神愉悦的追求;②都像人类展示美好的世界;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通过抽象思维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秩序;艺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示现实的本质方面通过形象思维来指示已发生事物的真实含义;现在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①现代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和表现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诞生②现代科技为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③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渗透,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又促进了科技与文艺自身的发展;④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中编艺术门类艺术门类的六种分类方法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表现艺术、再现艺术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动态艺术、静态艺术以欧美新分类法——视觉艺术、表演艺术以艺术的美学原则5类——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第五章实用艺术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实用艺术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实用艺术基本上都是通过具有实体性的物质材料,创造出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的静态的艺术品第一节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的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美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艺术是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建筑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段7点——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装饰、色彩、节奏空间——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创造内外空间满足人们的需求,可以大大增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形体——建筑物的总体轮廓,通过线条和形体,空间和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突出建筑独特的个性色彩和艺术魅力;比例——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间的比例关系,长宽高,凹凸,虚实等;均衡——建筑在构图上的对称,前后、上下、左右各部分间的关系,给人以严肃庄重的美感,最常见的方法是中轴线对称;节奏——通过建筑物的墙、窗、门、等构成部分有规律的变化或排列,产生一种韵律美;色彩——构成建筑物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影响;装饰——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为建筑物增光添彩;建筑艺术的特点:1、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镜子,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2、建筑作为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它的审美功能总是随着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园林艺术园林艺术——在一定的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自然环境和休憩境域;园林艺术也是建筑艺术中的一类,比一般建筑艺术更注重观赏性,通过撷取自然美的精华,将自然美与建筑美合二为一;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阿拉伯式园林;中国的古典园林——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气魄宏大,富丽堂皇私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西园、留园、扬州的何园、个园、上海的豫园,精巧别致,富有情趣中国古典园林最突出的特点——是追求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中国园林的真正精华与核心是园林的文化美,中国园林艺术深深根植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因而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色彩;工艺美术工艺美术直接受到物质材料与生产技术的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工艺美术的分类:1、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用品,多以实用为主,装饰为辅,如漂亮时尚的服装,美观的玻璃器皿,可爱小巧的塑料制品等;。
《艺术学概论》个人学习小结
《艺术学概论》个人学习小结《艺术学概论》个人学习小结《艺术学概论》是一门引领我们走进艺术世界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艺术的本质、意义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从艺术的定义和分类、艺术的历史发展、艺术的表现方式、艺术的评价标准以及艺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思考。
首先,这门课程首先教会我们如何定义艺术。
在我看来,艺术是通过感官和情感传达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人类创造力。
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等感官去感受和传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和分类,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等。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语言。
其次,通过学习艺术的历史发展,我深刻认识到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早期的原始艺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经典艺术,再到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和现代艺术等不同时期的艺术形态,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风格和主题。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时期,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今艺术的发展脉络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同时,我也深入了解了艺术的表现方式。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观众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感受并理解这些情感和思想。
艺术作品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具有明确主题的,也可以是开放解释的。
艺术家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如线条、色彩、光影、音调等,去传递他们的创作理念和情感。
此外,对于艺术的评价标准也是我在课程中学到的一项重要内容。
艺术的评价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各不相同。
然而,艺术也有一些普遍的评价标准,如技巧、创意、表达能力和与观众的沟通等。
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应该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同时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最后,艺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是我在这门课程中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
艺术能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愉悦,同时也能够引发我们思考和反思自己和世界的意义。
艺术还是一种表达自由和创造自由的方式,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第三版名词和简答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第三版名词和简答1. 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是对艺术的理论研究与探讨的学科,通过对艺术现象、艺术创作、艺术理论等方面的分析和阐述,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艺术的本质和特点。
在艺术学概论中,我们将会学习到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不同流派、风格和学派的特点和差异,对于艺术的认识也将更加全面和丰富。
2. 彭吉象第三版彭吉象是著名的艺术学家,他的著作《艺术学概论》第三版是目前艺术学领域内的经典之作,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
在这本书中,彭吉象对艺术这一主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3. 名词和简答在艺术学概论的学习中,名词和简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对艺术相关名词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简答题的解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深化我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在艺术学概论中,彭吉象第三版涉及的名词和简答题目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重要内容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艺术学的基本知识,提升我们的学术水平和思维能力。
4. 文章内容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对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第三版中涉及的名词和简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阐述,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我将从名词的定义和解释开始,对书中提及的重要名词进行分析和解读,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名词所涉及的概念和理论。
接下来,我将转向简答题目,分析每个问题的要点和解答思路,为你呈现一份全面而深入的简答解析,以便你能够在考试或学习中做到游刃有余。
5.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第三版名词和简答的全面评估和阐述,相信你对这一内容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你能够多加关注这一方面的内容,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学知识水平,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艺术学概论这一学科的魅力和深度。
如同彭吉象所言,艺术是一座巨大的宇宙,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和领悟。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指导大纲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二课程目的要求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2.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3.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第二部分教学时数本课程为3学分,教学时数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像课IP课件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411第二章艺术的起源411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411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411中编艺术种类第五章实用艺术421第六章造型艺术421第七章表情艺术421第八章综合艺术421第九章语言艺术421下编艺术系统第十章艺术创作721第十一章艺术作品721第十二章艺术鉴赏421复习辅导1总计542013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教学要求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第二节艺术的特征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2.艺术的基本特征.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中外艺术史上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2.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意义.3.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2.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以及艺术起源问题的多元决定论.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三、本章的重点难点1.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中,重点应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2.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3.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了解艺术起源的五种主要观点,尤其是重点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2.要求学生理解艺术的发生是多元决定的.3.要求学生理解和认识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而艺术的多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才能发挥作用.2.理解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当代艺术教育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3.掌握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第二节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为什么讲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必须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2.德国18世纪着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3.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4.艺术教育的任务.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的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三种主要功能,并且理解艺术社会功能的基础是审美价值.2.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美育与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2.理解艺术与其他精神文化如哲学、宗教、道德、科学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二、内容要点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第二节艺术与哲学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西方现代哲学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第三节艺术与宗教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几乎遍及各个艺术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节艺术与道德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道德题材家庭、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第五节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2.艺术与哲学、宗道、道德、科学之间的彼此相互关联作用.四、教学建议1.理解文化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认清艺术在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2.指导学生认清精神文化子系统内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反过来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编艺术种类第五章实用艺术一、教学要求1.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六种方法.2.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3.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以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掌握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主要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第二节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艺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美学特征.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产物,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2.中国园林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3.工艺美术品范围广泛,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别.4.现代设计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等多方面内容.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6种方法,尤其是能够掌握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2.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自经历,理解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3.指导学生在欣赏园林艺术时,不但要欣赏园林的自然美与建筑美,更应欣赏蕴藏其中的文化美.4.指导学生认识工艺美术品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5.要求学生了解现代设计在当代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第六章造型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2.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征.雕塑艺术更是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立体的形象.摄影艺术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纪实性造型艺术.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样式.第二节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艺术具有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等美学特征.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具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2.中外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尤其是西方雕塑史上的几个高峰时期.3.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手法.4.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通过中西绘画的比较,理解中国画的民族特色.2.要求学生通过西方雕塑简史的学习,熟悉和了解西方最重要的雕塑作品.3.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掌握摄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4.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加深对书法艺术审美特征与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认识.第七章表情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音乐与舞蹈,能够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和表现内心情感.2.理解表性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音乐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可将其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音乐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中西方音乐均有着悠久的历史.舞蹈也有多种分类,特别是艺术舞蹈、民族民间舞蹈、芭蕾舞和现代舞需要多加关注.第二节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表情艺术具有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等审美特征.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音乐形象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抽象性等特点,这既是音乐的局限,也是音乐的长处.2.舞蹈形象必须通过表演来体现,强调节奏与韵律,追求抒情与表现.四、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理解音乐舞蹈的抒情性与表现性,从而加深对表情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指导学生通过学习,逐渐学会欣赏交响乐.3.要求学生掌握表情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第八章综合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话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2.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现代悲喜剧”等多种类型.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审美特征.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第二节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综合艺术具有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西方话剧史上,从悲剧的几种类型,可以大致了解到戏剧发展的情况.2.中国戏曲独具的审美特征.3.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均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4.电视艺术的分类.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通过西方话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了解它们作为综合艺术的共性,以及各自具有的审美特性.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掌握影视艺术基本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以及影视艺术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第九章语言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语言艺术,就是指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2.理解语言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文学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与其他艺术在性质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别.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本身是一个艺术种类,它又可被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不同的体裁或样式.第二节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由于文学以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使得语言艺术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情感性与思想性、间接性与广阔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作为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学体裁,诗歌有多种分类方法.2.散文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是自由灵活,另一方面体现在形散而神不散.3.小说的“三要素”主要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四、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进一步加深对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的理解和认识.2.鉴于学生对文学较为熟悉,故此章可不讲或少讲.下编艺术系统第十章艺术创作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而艺术家具有许多自己的特点.2.掌握艺术创作的过程,了解艺术创作的几个阶段.3.了解艺术创作心理.4.理解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第二节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这样三个阶段.第三节艺术创作心理艺术创作心理中,以意识活动为主,但也有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第四节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流派则是指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则形成了艺术思潮.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艺术家自身的特点,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2.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3.形象思维的三个特点.4.无意识.5.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6.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7.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比较.四、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认识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对于艺术研究的重要意义.2.从艺术家自身的特点、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三个方面来理解艺术家的涵义.3.指导学生从郑板桥画竹的三个过程来理解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4.指导学生结合本章“艺术家与艺术作品”来理解和认识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第十一章艺术作品一、教学要求1.理解艺术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但在分析时又可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研究.2.从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赏析来了解典型与意境.3.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作品的层次如果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了艺术语言的层次;艺术形象的层次则可区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等;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它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第二节典型和意境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第三节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什么是艺术意蕴.2.典型和意境.3.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4.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四、教学建议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艺术语言、艺术形象与艺术意蕴三个层次,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艺术意蕴上.2.指导学生结合具体艺术作品来分析典型和意境,并将二者加以比较,以便于帮助加深对典型和意境的认识.3.通过对唐代三位着名诗人的比较,了解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禅家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影响.4.指导学生通过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加深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和认识.第十二章艺术鉴赏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与作用,以及接受美学的基本知识.2.如何培养与提高艺术鉴赏力.3.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4.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5.理解艺术批评的作用和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接受美学认识艺术接受是整个艺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第二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中包含着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形成了动态的审美心理结构.第三节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艺术鉴赏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审美过程,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第四节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艺术批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二重性特点.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接受美学的基本知识.2.艺术鉴赏美心理中的基本要素.3.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4.艺术批评的二重性特点.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2.指导学生结合艺术作品的具体鉴赏活动,分析与理解艺术鉴赏审美心理的基本要素.3.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艺术欣赏实践,理解与认识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4.指导学生认识艺术批评的作用与特征,并尝试对具体文艺作品进行艺术批评.。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的本质(1)关于艺术的本质,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这样一来,“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的艺术本质特征。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西方文艺思想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2)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禅宗一公案:狗屎说
.
24
三、审美性
成为艺术品的条件: 25
1.必须是人创造的; 2.必须具有审美性。
.
26
.
27
.
.
28
.
29
30
.
.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客观精神说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 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 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 统一。
“文以载道”——《文 心雕龙》刘勰
.
7
2.主观精神说 康德
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 没有内容的思维是空洞的,
没有概念的知觉是盲目的。”
只有直观和概念的结合才能产生先天综合判断,两
者缺一不可。
观因素是不同的。
15
如造型艺术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
于客观形象中;
.
而另一些则表现为客观因素消溶于主观因素中,如音乐。
16 安德松
《钟表店》 《杜鹃圆舞曲》 圣桑
《天鹅》
.
17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巴尔扎克》罗丹
.
.
18
19
.
.
20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1 艺集术中形体象现的为个“性艺和术共典性型的”统,一即,鲜 明的个性同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 典型形象。
课程设置目的? 1.对人类的艺术有个概念并自知本文化在其中的位置。 2.中、外艺术的对比和分析,开拓眼界,为全球化知识背
景作出初步启发. 3.纵观古今,理解艺术的最主要的规律和特性。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这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艺术总论,艺术种类,和艺术系统,艺术总论这一章又分为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和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中编艺术种类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下编艺术系统分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
关于艺术的本质特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艺术的特征有形象性包括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关于艺术的起源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
艺术的社会功能包括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作用。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起着促进自身全面发展,防止感性与理性分裂,在艺术天地里恢复心理平衡与精神和谐的作用。
艺术教育的任务包括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更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
在艺术与哲学的相互关系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便是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紧密联系。
宗教也影响艺术,艺术与道德也有紧密的联系,艺术与科学,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由于艺术分类的原则和角度不同,在近现代的艺术理论中出现了多种分类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有一下几种,第一种是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雕塑绘画)和视听艺术(戏剧);第二种艺术分类方法是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试听艺术;第三种艺术分类方法是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将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第四种艺术分类方法是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为艺术总论,系统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另一部分为艺术种类,把艺术分为5大部类16门艺术,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对中外28个经典作品的读解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并掌握鉴赏作品的方法。
最后一部分为艺术系统,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进行了全面介绍。
《艺术学概论》注重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力求探索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体系和内容上都有新的拓展;论述深入浅出、例证丰富,由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雕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雕塑艺术以一种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相交融的方式存在着,它以静态的美传达艺术家们的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而两种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使同一种艺术形态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
本文从题材、表现手法、造型手法、材料的运用等不同角度,对这两种艺术风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和比较,并作以简要评述。
如果说历史是人类谱写的部气势宏伟的交响曲,那么雕塑艺术就是其中一部精致而独立的乐章。
雕塑是造型艺术种类中最早出现的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建筑艺术以外的另一种表现实体空间的艺术。
雕塑是有三维空间的由人类创造的存在于实际空间的立体形象。
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罗丹的《思想者》、中国的四大石窟、兵马俑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雕塑永远表现动态,甚至完全静止的雕像也被看作具有一种内在的运动,一种不但在空间、也在时间上持续的伸展的状态。
人们可以从这一瞬间的造型中想象静态向动态的转变,想象行为的连贯,持续的活动过程,从而体味出它的活力和精神,体味出它的冷冰冰的物质材料后面的体温和感情。
雕塑是可视的、可触摸到的并能反映一定意识形态及较高审美意义的实体。
雕塑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根植于自己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上的一颗常青树。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学概论是对艺术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一种综合性介绍。
以下是对部分艺术学概念的解释:
1. 艺术:艺术是人类创造和表现的一种形式,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情感、思想和观点,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性。
2. 美学:美学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的学科,包括审美经验、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的思考和探讨。
3. 内容与形式:艺术作品中的“内容”是指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情感或意义,而“形式”则是指作品的结构、形状、材质、技巧等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
4. 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指通过形状、颜色、线条等来表现艺术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
5. 音乐: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组成的艺术形式,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能够产生听觉上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6. 文学:文学是一种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艺术形式,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
7.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和文学流派,强调内心世界和情感的直接表达,追求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解读。
8. 抽象艺术:抽象艺术是一种将艺术形象剥离具象世界的艺术形式,强调形式、色彩、构图等在艺术中的独立意义和审美效果。
9. 观众/受众:观众/受众是指欣赏艺术作品的人群,他们通过感知、理解和思考与艺术作品进行互动,从中获得审美享受和思想激发。
10. 创造性:创造性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
艺术学概论通过对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解释,为人们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艺术提供了基础。
同时,它也为人们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提供了思考的框架。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艺术学概论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编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x ié——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俄国革命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另外还有形象说、形式说、情感说、表现说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分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构成了人类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提供的启示: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①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
②艺术一方面是对客观社会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①艺术的发展脱离不了社会的物质生产条件。
一定时代的艺术发展,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②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某些阶段上,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现象。
③艺术生产必然受到物质生产的制约,不包括个别特殊现象。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管的统一。
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④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艺术典型: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具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
艺术的主体性——体现在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成品、艺术欣赏)。
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
(艺术家个人风格)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
(艺术家个人烙印)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的审美性——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
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体现人类的审美意识)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将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在作品中)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二者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第二章艺术的起源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模仿说——是关于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说法,在欧洲占统治地位2000多年。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
(春秋时代)《管子》——音乐是模仿动物的声音而来的。
模仿说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没有揭示本质。
游戏说——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由于人有过剩的精力,人们将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用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代表人物:(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审美书简》——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地协调起来。
(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人类是高等动物,比低等动物有更多的过剩精力,艺术和游戏就是人的过剩精力的发泄。
(德国学者)布鲁斯——游戏是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在为将来的实际生活做准备或练习。
游戏说肯定了游戏的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将游戏和艺术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的部分特殊性,但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
补充: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1 都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才有可以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这些活动2 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实际物质需要,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3 游戏中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和艺术有关联游戏与艺术的不同点1 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却不同2 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3 游戏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所以游戏没有科学地、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
表现说——在东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19世纪后在西方文艺界有较大影响,是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主要理论基础,即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
代表人物:(东汉)《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觉即表现”,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
(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表现。
(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起源于传达感情的需要。
(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品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
表现说,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仍然是把现象当做本质,把结果当做原因,依然是片面的。
巫术说——出现于20世纪,是西方在艺术起源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代表人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中最早提出“万物有灵”的巫术的理论主张。
有顺势巫术,模拟巫术,接触巫术(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信仰,都源自交感巫术。
巫术是原始人面对自然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作用于社会实践,所以艺术的起源最终应该归结于社会实践活动。
劳动说——19世界末叶出现,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起源说,在我国文艺界占据主导地位。
原始社会音乐和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特别是集体劳动中产生的节奏代表人物:(俄国共产主义革命家)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系统的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的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生产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但艺术的起源是多原因的,并非单原因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特定精神文化现象,我们应当从多方面考虑。
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化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把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观点用于说明社会的发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多元决定的,并且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结构辩证法。
(法国艺术史学家)希尔恩《艺术的起源》——艺术本身是一种综合现象,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采取综合研究的方法,才能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
艺术产生于非艺术,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中。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起源从根本上讲,最终归结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补充: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合力。
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二)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和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三)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四)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从建筑,造型,装潢,舞蹈,音乐,诗歌的产生可以分析出来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 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三百年前,人类制造的第一把石刀就是第一件艺术品。
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纯粹的实用品。
第二阶段:即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
叫“准艺术”、“史前艺术”。
第三阶段:纯粹的艺术品,就是文明社会的艺术。
工具和艺术都是人创造的,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为什么我们说工具是艺术发生的上限?第一、工具与艺术都是人创作的,艺术的创造是工具创造的逻辑发展。
第二、工具人类社会的起点,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三、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第四、工具促进技术的发展。
2 “准艺术”的发生“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3 “准艺术”的繁荣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为了储存和加工粮食就产生了新的器皿—陶器应运而生,陶器的的出现对于史前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 “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第二节.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一)艺术发展的模式论:(1)“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 1..需树立以一个评判标准2.只适合主要艺术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