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作者:韩玉成)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教学设计依据本课程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以下三方面: (1)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核心课程,也是机电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学生的后续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2)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课程重构中的论证结论,确立了本课程的知识点。
(3)通过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反馈确定的当前高技能人才对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前导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工艺学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传动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等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
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职业技能目标:1(认识《机械设计基础及课程设计》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2(认识《机械设计基础及课程设计》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3(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素质目标: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机械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我国机械设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
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韩玉成 (1)[4页]
授课方案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用纸No 1 授课内容导入新课1.分析机器的特征2.机构的组成3.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一、分析机器的特征1.机器和机构相同的特征(1)都是一种人为的实体构件的组合;(2)各实体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2.机器和机构不同的特征(1)机器能实现能量转换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进行信息处理、影像处理。
(2)机构起着运动的传递和运动形式的转换作用。
3.机器的组成原动机部分+执行部分+传动部分+控制系统+辅助系统构件机构运动的最小单元。
零件机械制造中不可拆的最小单元。
一个构件可以只由一个零件组成,也可由多个零件组成。
零件按作用分为通用零件是各种机器中经常使用的零件,如螺栓、齿轮、轴承、弹簧、皮带等;专用零件只在一些特定的机器中使用的零件,如曲轴、阀、活塞、叶片、飞轮等。
二、机构的组成(一).运动副1.运动副的概念运动副是两构件之间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
2.平面运动副的分类(按两构件接触性质不同)转动副低副(按两构件形成面与面接触的特点)分为分类移动副高副(按两构件形成点或线接触的特点)转动副移动副机器与机构的区别关键是机器有能量转换,做有用功,机构不作功。
信息处理、影像处理是光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
相关的英文单词mechanism机构machine机器machinery机械link构件part零件a kinematic pair运动副lower pair低副简写为P Lturning pair转动副sliding pair移动副higher pair高副简写为P Hthe coupler 连杆the frame 机架a link connectedwith the frame连架杆skeleton diagrams 机构运动简图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用纸No 2 授课内容凸轮副齿轮副(二)构件的分类(按运动性质不同)机架只能有一个。
分类原动件一个或多个。
从动件多个。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为研究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维护保养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它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思维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按照“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呈现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通过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让学生在了解常用机构及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的基本知识。
2、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标准。
3、掌握及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分析机构和选择传动方案的能力。
2、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培养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如概念、公式多,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如计算题量大、试验繁琐、课程设计等。
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韩玉成 (14)[5页]
授课方案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用纸No 1 授课内容复习旧课闭式软齿面的设计准则。
闭式软齿面齿轮主要失效形式是齿面点蚀,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设计计算,确定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尺寸,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导入新课1.斜齿圆柱齿轮传动2.斜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3.直齿圆锥齿轮传动4.齿轮结构设计及齿轮传动的润滑 一、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一)斜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及其啮合特点 斜齿轮传动工作较平稳、承载能力强、噪声和冲击娇小,适用于高速、大功率的齿轮传动。
(二)斜齿圆柱齿轮参数与几何尺寸计算 斜齿轮的法面参数为标准值。
(1)螺旋角β t b αββcos tan tan = (2)模数 βcos ⋅=t n m m (3)压力角 βααcos tan tan t n =(4)齿顶高系数及顶隙系数 βcos **=an at h h βcos **=n t c c(5)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三)斜齿轮正确啮合条件和重合度 1.正确的啮合条件m m m n n ==21 ααα==21n n注意法面参数与端面参数的区别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用纸No 2授 课 内 容21ββ-= (内啮合时)21ββ=2.斜齿轮传动的重合度tt t t p b p GH FG p FH βεεtan +=+==(四)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数当量齿数v Z =βββρ332cos cos cos 2z m z m m d m n n n n === 二、斜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一)斜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1112d T F t =βαcos tan 11nt r F F = βtan 11t a F F = (二)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1.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校核公式μμσ211)1(17.3bd KT Z EH ±=≤[]H σ 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校核公式 S F n S F n F Y Y z bm KT Y Y z bm KT 12111cos 6.16.1βσ==≤[]F σ 三、直齿圆锥齿轮传动(一)圆锥齿轮传动的特点 通常以大端参数为标准值。
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教学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熟悉机械设计基本工艺和常用原材料;•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绘制机械工程制图并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常用机械零部件的组成结构和设计原则;•常用工艺和原材料的特点和使用。
2. 机械制图•机械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绘制机械零部件的常规投影图、截面图和视图;•绘制机械装配图、分解图和立体图;•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模拟分析。
3.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分析机械产品的结构和设计特点;•探讨机械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和知识;•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通过机械制图操作和CAD软件模拟分析等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随机提问:通过课堂随机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实践操作:机械制图操作和CAD软件模拟分析等实践操作考核学生掌握实践能力;3.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提交一篇机械设计案例分析的论文,以考察他们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五、课程资源•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本课程教材选用该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准备PPT课件;•实验室:配备相应的机械制图设备和CAD软件,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六、教学进度安排授课内容授课时间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4学时第二章机械制图16学时第三章机械设计案例分析4学时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机械工程学院的教授、副教授和工程师担任授课教师,实验室技术人员负责支持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韩玉成 (17)[4页]
授课方案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用纸
No 1 授课内容
复习旧课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步骤。
定轴齿轮系传动比,在数值上等于组成该定轴齿轮系的各对啮合齿轮传动的连乘积,也等于首末轮之间各对啮合齿轮中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导入新课
1.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
2.组合轮系传动比计算
3.轮系的应用
一、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行星轮系 若轮系中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不固定,而绕其它齿轮的固定几何轴线回转的轮系。
按自由度大小分为简单行星轮系和差动行星轮系。
转化机构法 对整个行星轮系加上一个与H n 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的
公共转速-H n 。
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
()
齿数积
到之间所有主动齿轮的从齿轮齿数积到之间所有从动齿轮的从齿轮G G n n n n i m H K H G H GK 1-=--=
在使用上式时应特别注意:
转化机构法可以采用钟表演示表针的运动情况,和物理学中的相对运动原理一致,静止状态是相对静止,而不是绝对静止状态。
构件的名称类比宇宙系中各星球的名称,帮助学生分析星球的自转与公园的原理解释行星轮与中心轮的概念。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用纸
No 2
授 课 内 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韩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韩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基本概念。
2. 学习并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如齿轮、轴、轴承、联轴器等常见零件的设计计算。
3. 掌握机械设计中的公差配合、制图标准以及装配图的阅读与绘制。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机械设计问题,设计基本的机械传动系统和简单的机械装置。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图和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组织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工程设计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产品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分析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针对学生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分解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如理解理论知识、完成设计项目、展示创新思维等,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成果的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则,包括设计流程、设计要求及设计标准。
教材章节:第1章 机械设计概述2.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材料力学特性与应用- 常用机械材料的性能与选择- 零件的受力分析及计算教材章节:第2章 机械零件的材料与力学性能;第3章 零件的受力分析3. 常见机械零件设计:- 齿轮传动的原理与设计计算- 轴、轴承和联轴器的选型与设计- 联接件的设计与应用教材章节:第4章 齿轮传动设计;第5章 轴、轴承和联轴器设计;第6章 联接件设计4. 公差配合与制图:- 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公差与配合的标准与选用- 装配图的阅读与绘制教材章节:第7章 公差与配合;第8章 机械制图与装配图5.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CAD软件的基本操作- 机械零件的CAD绘制与设计- 三维模型的构建与渲染教材章节:第9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6.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与项目实践:- 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 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设计项目,包括设计计算、绘图和报告撰写- 小组讨论与成果展示教材章节:案例分析与综合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锻炼设计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B010007Z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B类)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学时:90 授课单位: 机电工程系学分:5.5 授课学期:第3学期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课程性质与作用1.1课程性质《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一门主干课程,是在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职业工作岗位进行整体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的相关内容针对性地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整合课程。
1.2课程作用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综合应用各先修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生产知识,为机械零部件设计提供基本的力学理论、计算方法和试验技术,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前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等,后期主要开设《液压与气动技术》等专业课,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程设计理念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师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的意识,增强学生从“教学”向“自主学习”转换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深入结合工程实践学习专业课且终身学习的能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3.课程设计思路基于就业导向,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主要面临的机械设备安装操作、机械设备运行维护和机械加工工艺制定与实施三大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当达到3个方面的预期目标1.专业能力掌握机械零部件强度设计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掌握常用机构的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掌握通用零、部件的构成、类型、特点、失效形式及合理选用原则。
掌握常用机械传动的设计方法。
了解现代创新设计的基本知识。
2.方法能力具有材料基本力学性能测试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定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学时:160学时学分:8学分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全日制编制: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教研室审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批准日期:年月一、课程定位《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以工程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以后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机械维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具备把常见工程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
(2)具备运用理论力学的知识解决常见机构中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
(3)具备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三类问题的能力。
(4)常见机器和机构的观察、分析和识别能力。
(5)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的识读和绘制能力。
(6)平面机构运动特性及动力特性的分析能力。
(7)各种联接类型选择及结构设计的能力。
(8)齿轮传动机构的设计能力。
(9)普通 V 带设计的能力。
(10)正确选用联轴器及安装、调整的能力。
(11)正确选择轴承类型和型号的能力及拆装能力。
(12)轴的结构设计及分析能力。
(13)创新思维能力三、学习情境总体设计四、学习情境详细设计五、课程考核方式在考核方法上,注重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启发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
学业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
(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态度、自信心、实际操作技能、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如: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分析;②是否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观点有充分的自信;③是否积极认真地参与应用实践;④是否敢于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独到的见解;⑤能否理解他人的思路,并在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中得到启发与进步;⑥是否有认真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制定人:审核人:批准时间:一、教学对象适用于机电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学生。
二、建议课时及学分建议课时:64+1W 学分:6分三、先修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与CAD绘图》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普通机床加工技术》、《机械制造综合设计》。
四、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电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群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常用机构和简单设计机构的能力,认识、分析常用传动装置运动规律的能力,安装、维护常用传动装置的能力,利用手册对标准件进行选择的能力和确定基本参数的能力,测绘零件的能力,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五、教学目标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一)技能素养目标1.认识、分析、简单设计常用机构的能力通过对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常用机构的类型,分析常用机构的运动规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构设计。
2.认识、分析常用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通过对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螺旋传动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常用传动装置的运动规律的能力,及安装、维护常用传动装置的能力。
3.连接件及支撑件的选用和尺寸确定能力通过对螺纹、键、销、离合器、联轴器的学习,培养学生查阅手册、选择标准件的能力;通过对轴、轴承的学习,培养学生简单的轴的设计的能力和轴承选用能力。
4.对零件进行测绘的能力通过对减速器上的轴和零件进行测绘,培养学生对零件的测绘能力。
(二)职业素养目标1.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6S意识。
(三)人文素养目标通过德育故事、企业案例启发引导学生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观,具有独立思考、思辨精神、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能力要求1. 认识、分析、简单设计常用机构的能力学生在10分钟内,判断机构的种类,并能够计算出自由度;学生在80分钟内,根据给定条件,设计出曲柄摇杆机构;学生在80分钟内,根据给定条件,设计出对心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 96学时课程类型理论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执笔人李迎春1. 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一.《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的主修课程,为理论课程。
学生应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当今发展潮流的、广泛应用的、基于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本书包含三大部分:工程力学、常用机构及机械零件的设计、简单机械设计方法及实例。
为今后认识机械及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2设计思路通过对工程力学、常用机构及机械零件的设计、简单机械设计方法及实例等内容的讲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能独立地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来分析实际工程中提炼出来的各种控制理论,同时强化动态的、系统的思想方法。
是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1知识目标1、常用机构概述2、平面连杆机构3、凸轮机构4、间歇运动机构5、带传动6、圆柱齿轮传动7.圆锥齿轮传动8、蜗杆传动9、定轴轮系10、链传动11、联接12、轴13、轴承14、联轴器、离合器、弹簧2.2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能够自觉按规程操作2.具有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能够自觉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3.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主动适应团队工作要求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6.具有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3.教学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如表所示。
每课简要内容时数1、常用机构概述2、平面连杆机构963、凸轮机构4、间歇运动机构5、带传动6、圆柱齿轮传动7.圆锥齿轮传动8、蜗杆传动9、定轴轮系10、链传动11、联接12、轴13、轴承14、联轴器、离合器、弹簧4.实施建议4.1师资队伍专任教师条件: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学生,能够对学生开展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熟悉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特点,了解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韩玉成 (11)[5页]
授课方案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用纸No 1 授课内容复习旧课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分析。
弹性滑动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带与带轮之间的相对滑动,是不可避免的。
打滑当需要传递的有效圆周力大于极限摩檫力时,带与带轮间将发生全面滑动现象,是一种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可以避免的。
导入新课1.齿轮传动的特点及类型2.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及啮合特性3.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及类型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 (二)齿轮传动的类型(1)按两轮轴线的相对位置圆柱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2)按轮齿齿廓曲线形状渐开线齿轮、圆弧齿轮和摆线齿轮传动 (3)按工作条件 开式和闭式齿轮传动二、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及啮合特性 (一)渐开线齿廓 1.渐开线的形成2.渐开线的性质(1)发生线沿基圆滚过的线段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相应弧长。
(2)渐开线上任意一点法线与基圆相切。
(3)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大小。
(4)基圆内无渐开线。
(5)压力角 kbK r r =αcos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用纸No 2授 课 内 容渐开线上各点的压力角不同。
离基圆越远的点,压力角越大,渐开线在基圆上点的压力角为零。
(二)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1.瞬时传动比恒定2.中心距可分性3.啮合角和传力方向恒定三、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一)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符号(二)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1)模数 2)压力角 3)齿数4)齿顶高系数 m h h a a *=5) 顶隙系数 m c c *=全齿高 ()m c h h h h a f a **+=+=2(三)公法线长度模数是决定齿轮及其轮齿大小和承载能力的重要参数压力角是决定齿轮齿廓开关和齿轮啮合性能的重要参数齿数影响齿轮的几何尺寸和齿廓曲线的形状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用纸No 3授 课 内 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性质:理论/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代码:304312005
开课学期:2
教学时数:64
学分:4
制订人:韩玉成完成时间:2018-1-17
一、课程标准的制订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机械类各专业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在机械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本课程是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之一,属于岗位核心能力训练层次,也可作为专业群内其它专业的核心课或选修课。
本课程是基于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开发、改造,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基础知识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有关课程、标准和规范等知识进行机械设计的初步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四、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能围绕工程实例,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化的方式,把理论教学所获得基本机械工程设计理论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训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有较高的理论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有较高的工程实践技能。
1.专业能力
(1)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有设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2)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2.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
(2)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的综合实践能力;
(3)团队合作及协作能力;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5)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自我推介的能力。
3.方法能力
(1)具备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具备创新设计能力;
(3)具备获取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4)具备工程实践能力。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表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情景
六、课程教学设计
表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 3 -
- 4 -
- 5 -
- 6 -
- 7 -
七、课程考核
表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评价标准
八、教学基本条件
1.教师的能力要求
能根据教学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和《公差配合与精度检测》知识,具备基本的制图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理论与实践教学丰富经验,具有强烈工作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建议选用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具备双师资格专职教师共同承担。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实训室一间(100 m2);
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副、齿轮、蜗轮蜗杆传动、行星轮系教学模型和展示板;
一级齿轮减速器、机用虎钳等工程实物;
多媒体设备。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教材;
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采用项目教学法,围绕工程实例组织课程教学,指导学生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化的方式,把理论教学所获得基本机械工程设计理论基础知识应用
于实训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有较高的理论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有较高的工程实践技能。
(2)采用现场教学法,在课程设计中,组织学习拆装一级齿轮减速器,了解减速器的结构、强度、制造、装配及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教材及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韩玉成主编,2017年11月出版
课程组组长:韩玉成专业群部主任:高洁系主任:周宇明
日期:2018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