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镇体系的分析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a0e8064a7302768e993967.png)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一、城镇体系规划的层次·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自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包括直辖市、地级市和有中心城市依托的地区、自治州、盟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包括县、自治县、旗域以及县级市)城镇体系规划二、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0—2020)1、城镇化水平(总人口与城镇人口基数为“五普”前数据)1998年30.4%2005年38%2010年43%2015年47%2020年52%2、城镇发展总方针(一个推进,两个加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加强城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
3、城镇体系总体空间结构逐步形成由东部沿海、长江沿岸、京广铁路沿线、新欧亚大陆桥、俄罗斯—中国西部—东南亚大陆桥构成的“中”字型城市空间轴带骨架,由国际性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密集区镶嵌其中的多层次、开放式、高效能的国家城镇体系。
形成全国三纵两横交通主骨架的城镇空间发展轴●国家一级轴线•三纵:沿海岸线(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京广铁路(南、北联系)包兰—宝成—成昆铁路沿线(西部地带大动脉)•两横:长江沿线(东部和西南地区的联系)陇海—兰新铁路(联系东部和西北地区)●国家二级轴线•京沪—沪杭甬铁路沿线•哈大、京沈铁路沿线•京九铁路沿线4、国家一级中心城市和重要中心城市·东北城市经济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以沈阳为中心城市,大连、哈尔滨为副中心城市。
·华北城市经济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四省(区)。
北京—天津为中心城市,济南、青岛为副中心城市。
·西北城市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
西安为中心城市,兰州、乌鲁木齐为副中心城市。
·华东城市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浙江、安徽三省。
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6b2d85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3.png)
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介绍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城市空间,达到优化城市结构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两个重要的方面,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探讨。
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是指在国家、省、市等区域范围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城镇的区域空间布局和发展战略的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旨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间的合理协调和协同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的核心任务包括: - 城市定位和功能布局:明确城市的定位和功能,如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以便合理配置资源和引导城市发展方向。
- 区域协调和协同发展:通过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交通网络规划,促进城市间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市群和城市圈。
- 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考虑自然环境特点,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资源。
- 城镇发展与城市化管理:制定城市化进程管理策略,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以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为导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科学规划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2. 3. 4. 5. 6. 7. 8. 9.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城市总体规划还要与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促进城市间的合理协调和协同发展。
总结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城镇体系规划旨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间的合理协调和协同发展;而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规划,科学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
两者旨在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研究和制定,以推动城市发展走向更加可持续、宜居的方向。
城市地理学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地理学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160ce9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9.png)
二、城镇体系研究的兴起、发展
城镇体系的研究兴起于工业革命后期。 城镇体系原始的或早期的思想是由英国霍 华德在他1898年出版的《明日的花园城市》 一书中所提出的。 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 (W.Christaller)提出著名的中心地理论, 第一次把区域内的城市系统化。提出了城 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模式,被后人公认为城 镇体系研究的基础理论。
等级性或层次性:系统由逐级子系统组成。
如全国性的城镇体系由大区级、省区级体系组 成,再下面还有地区级或地方级的体系。 这就要求制订某一级城镇体系规划时要考虑到 上下级体系之间的衔接。如研究山西城镇体系 发展战略,首先要研究山西在全国地域分式中 的地位,山西城镇体系在全国、在环渤海经济 带、经济区中的地位作用,明确山西的发展, 同时还要理清与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经 济区之间的关系
内容
一、什么是城镇体系? 二、 为什么要编制城镇体系规划? 三、 城镇体系规划做哪些事情? 四、 怎样编制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
一、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
(一)概念及内涵 城镇体系(Urban System)也称为城 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 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以中心 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 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 的城镇所组成的有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
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用于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的编制。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 部门报国务院审批。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172114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c.png)
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是指对城镇的空间布局、结构与功能进行科学规划,以达到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标。
城镇体系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个关于城镇体系规划的700字左右的文章:城镇体系规划旨在合理布局城镇资源,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人居环境。
城镇体系规划应该从城镇定位和城镇层级入手,以人口规模、经济基础、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因素为依据,确定城镇的规模、位置和功能。
首先,根据城市定位和层级,确定城市群的空间布局和相互关系。
在城市群的规划中,应考虑城市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合理规划城市间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城市群的总体发展格局。
其次,要建立起合理的交通网络,在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促进城市的互联互通。
交通网络可以是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形式的交通系统,要根据地理和经济条件进行规划确定。
同时,还要注重保护和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加强垃圾处理、水源保护等环保工作,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城镇体系规划还应该注重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的目标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要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和农村的空间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农村和城市的用地,将城市人口向农村扩散,发展新型农村业态,提升农村的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市和农村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方式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镇体系规划还应该注重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产的保护。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城市的发展应该紧密结合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资源,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城市保护和发展应该注重保护城市的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传承和弘扬城市的文化底蕴,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同时,还要加强城市的文化教育,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增强居民的文化自信心。
总之,城镇体系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划工作,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
城镇体系的概念
![城镇体系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381b463a6c30c2258019e05.png)
、城镇体系的概念城镇体系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城镇体系是一个区域范畴城市经济区一一城市行政区•具有一定的等级和层次•具有不同的职能分工和多种城镇类型社会劳动地域分工——职能分工——确定城市性质•空间分布有序,形成一定的网络和格局空间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区域生产力分布状况,受资源、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影响城镇的相互作用、职能分工及各自的腹地范围•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历史变化引起的体系格局变化生产力布局状态的变化导致的格局变化基础设施条件引起的变化,尤其是交通条件二、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1.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是城镇体系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城镇体系形成及发展的初始条件。
目的:明确城镇体系在区域中的发展水平,明了其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城镇体系今后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扬长避短,有的放矢。
方法:区域综合发展水平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单因子和复合因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横向纵向比较手段,通过城镇体系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水平来反映城镇体系区域综合发展水平。
区域发展优劣势分析——采取定性分析,找出城镇体系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以期发挥优势,转化劣势,使城镇体系的规划有的放矢。
2.城镇发展的建设条件分析(a) 城镇自然条件(主要指影响城镇发展的气象、地形与用地条件、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等);(b) 城镇资源开发与工业布局条件;(c) 城镇交通运输与区位条件;(d) 城镇水源和能源条件;(e) 城镇旅游发展条件;(f) 城镇社会经济基础条件;(g) 城镇地区农业发展条件;(h) 城镇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条件;(i) 城镇科技实力;(j) 城镇生态环境条件。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1、城镇体系规划的产生•城市的发展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应从较大区域范围来分析该城市在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周围城镇的关系,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布局需要与区域开发建设的总体布局相互协调。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ppt课件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2cbbad4028915f804dc283.png)
——德清县城镇体系现状
1
目录
1. 德清县简介 2. 区位分析 3. 人口密度分析 4. 规模结构等级分析 5. 职能结构分析 6. 空间结构分析 7. 发展模式分析 8. 经济分区发展分析 9. 旅游资源分析 2
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浙江省湖州德清县地处长江 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地处 30°261′—30°421′,东经 119°451′—120°211′,东望 上海,南接杭州、北靠环太湖 经济圈、西枕天目山麓。1994 年县治搬迁至武康镇。现全县 总面积935.9平方公里,辖9镇、 2个乡。境内另有风景名胜莫干 山、下渚湖、新市古镇等。
3A级景区3个:新市 古镇、蠡山儒商文化 园、防风古国文化园。
9. 旅游资源分析
13
谢谢观赏!!
14
三级:0.5-5万,4个 四级:小于0.5,9个
4. 规模等级现状分析
7
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 职能结构分析
8
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 职能结构分析
9
城镇体系状分析
一主一副双中心 一横四纵五轴线 网络化城镇空间 形态
6. 空间结构分析
10
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强化中心 点轴带动 梯次发展 网络结构
7. 发展模式分析
11
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西部经济区—— 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以经济的向心性 为特色 东部经济区—— 以县域副中心市新市 镇为核心,以经济协 作和外向性为特点, 形成商贸、水乡旅 游,外向型工业为主 具有水乡特色胡的经 济区
8. 经济区分区发展
12
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4A级景区3个:下 渚湖湿地风景区、莫 干山风景名胜区、西 部生态旅游区。
城镇体系规划与总体规划关联分析
![城镇体系规划与总体规划关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52e6c2f78a6529657d5377.png)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城镇体系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关联分析席东其摘要: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对于城市的规划工作也越来越得到公众的重视。
本文就城镇体系规划与总体规划进行比较,从规划的概念、任务和目标等方面对两者的关联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1 引言城镇体系规划和总体规划是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共分三个主要部分,分别对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的概念、目标、任务以及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再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2 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城城镇体系规划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合理组织体系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体系之间以及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联系,运用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探究整个体系的整体效益。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1)作为节点的城镇研究,包括地域空间结构、等级规模结构和职能组织结构;(2)反应节点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包括城镇联系与扩散形式和城镇网络系统。
城镇体系规划分为四个层次: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每个层次的规划区域不同,编制部门不同,作用不同。
3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总体规划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区域总体规划、园区总体规划、都市区总体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高新区总体规划。
本文的总体规划是指城市总体规划,即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布局和全面安排。
什么是城镇体系有什么类别和特性
![什么是城镇体系有什么类别和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bc5adf0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65.png)
什么是城镇体系有什么类别和特性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的城镇体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城镇体系的主要内容城镇体系(英语:Urban System),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
这一概念在美国等国家被用于描述国家经济与国家地理,中国自1980年代开始将其应用于规划之中。
城镇体系的类别1、以某一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周围伴有若干不同等级的中小城市及卫星城镇的大城市地区。
2、由若干规模相仿的大中城市及其周围的城镇所组成的多中心的城市集群。
3、以各级行政中心为依托,大中小各类城镇相互联系所形成的城市体系。
城镇体系的特性城镇体系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系统性,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性质。
整体性城镇体系是由城镇、城镇间交通连廊和城镇间联系流、相互联系区域等多个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其中某一个组成要素的变化,都可能通过交互作用和反馈,影响整个城镇体系。
例如,城镇体系中某一城镇的兴起或衰落,如深圳在珠三角城镇群的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快速兴起;新的交通方式的引入,如京津冀城镇群中天津市第二港口——天津南港的开通和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中原城镇群的山西局部地区煤炭资源的枯竭,势必将引起起所在区域城镇体系的平衡有所反应。
层次性城镇体系的系统由逐级子系统组成,各组成要素按其作用大小可以分成许多层级,如全国性的城镇体系由大区级、省区级体系组成,再下面还有地区级或地方级的体系。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踏勒在研究城镇群众,提出了中心地理论来对城市进行层次划分。
在中国大陆,中心城市由全球职能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到区域中心城市,再到省区中心城市。
因此,国家建设部以及地方规划部门在制订某一级城镇体系规划时要考虑到上下级体系之间的衔接。
城镇体系的概念
![城镇体系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13aac1ec5da50e2524d7f68.png)
一、城镇体系的概念城镇体系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城镇体系是一个区域范畴城市经济区——城市行政区·具有一定的等级和层次·具有不同的职能分工和多种城镇类型社会劳动地域分工——职能分工——确定城市性质·空间分布有序,形成一定的网络和格局空间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区域生产力分布状况,受资源、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影响城镇的相互作用、职能分工及各自的腹地范围·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历史变化引起的体系格局变化生产力布局状态的变化导致的格局变化基础设施条件引起的变化,尤其是交通条件二、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1.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是城镇体系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城镇体系形成及发展的初始条件。
目的:明确城镇体系在区域中的发展水平,明了其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城镇体系今后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扬长避短,有的放矢。
方法:区域综合发展水平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单因子和复合因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横向纵向比较手段,通过城镇体系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水平来反映城镇体系区域综合发展水平。
区域发展优劣势分析——采取定性分析,找出城镇体系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以期发挥优势,转化劣势,使城镇体系的规划有的放矢。
2.城镇发展的建设条件分析(a)城镇自然条件(主要指影响城镇发展的气象、地形与用地条件、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等);(b)城镇资源开发与工业布局条件;(c)城镇交通运输与区位条件;(d)城镇水源和能源条件;(e)城镇旅游发展条件;(f)城镇社会经济基础条件;(g)城镇地区农业发展条件;(h)城镇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条件;(i)城镇科技实力;(j)城镇生态环境条件。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1、城镇体系规划的产生·城市的发展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应从较大区域范围来分析该城市在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周围城镇的关系,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布局需要与区域开发建设的总体布局相互协调。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评析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789ffb19e8b8f67d1cb90b.png)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评析摘要:在看完了《孝感市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2007)》,感觉受益匪浅。
整个规划的内容十分丰富,框架完整,条理清晰,使人能够一目了然。
从这个案例中,也使我认识到城镇体系规划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
而一个规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使得利益最优化。
关键词:城镇体系规划孝感市区域规划评析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1)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战略要求本规划的第一章则是在讨论着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宏观战略,以及孝感如何在这个大的宏观背景下做出决定。
“正如中国的其他诸多城市一样,孝感的发展不仅面临着传统的工业化背景,还必须全方位应对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宏观时代背景。
”以及国家政策的转变“国家的政策和要素投入将逐步向中西部倾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最后,需要联系到我们区域规划对城镇的要求,即”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竞争激烈的省域环境、武汉城市圈建设“。
因此我们可以说它是符合这些战略要求的。
(2)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在城市发展规模的预测上,本规划参考了《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如文中提到的”提出全省确立以“三区”为主体,以“三轴”为纽带的的城镇空间结构、在城镇等级定位上,孝感为省域内第三级城市即:“地区性中心城市”,其职能为:鄂东地区交通枢纽之一“以及孝感的在城市圈内的定位”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城市圈“Π”形城镇产业发展轴中西北翼发展轴的中心城市;十堰-襄樊-武汉汽车走廊的重要节点“。
所以我们认为本规划对城市规模的预测是科学的,同时也是符合国情、省情的。
(3)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本规划制定的孝感城镇总体战略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集聚化发展战略和经济多元化战略。
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ed01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4.png)
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城镇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地域空间系统。
它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对当前的城镇体系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前的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当前城镇体系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 一线城市持续吸引力增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一直是人口和经济发展的热点。
这些城市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就业机会等吸引力,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
2. 区域发展不平衡:尽管一线城市的发展迅速,但同样也存在许多中小城市发展乏力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城市仍然面临人口流失、经济发展困难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发展战略来推动城镇化进程。
3. 城市扩张与城市更新并存: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城市面临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这导致城市必须通过城市扩张和城市更新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城市发展需求。
未来城镇体系的发展趋势未来城镇体系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 区域协调发展: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未来城镇体系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推动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可以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协同效应。
2. 二三线城市崛起:随着一线城市的发展趋于饱和,二三线城市将成为未来城镇体系发展的新焦点。
这些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和发展潜力,在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的推动下,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3. 农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农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未来城镇体系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城乡融合,通过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措施,促进农村人口和资源的有序流动。
4. 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城镇体系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和建设将更加注重生态和环境,推动建设低碳、智能和绿色的城镇体系,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5. 创新科技驱动:未来城镇体系的发展将受到创新科技的驱动。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将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方法与主要内容(整理的)
![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方法与主要内容(整理的)](https://img.taocdn.com/s3/m/a3351497bceb19e8b8f6baf1.png)
城市体系规划理论、方法与主要内容(考试必考)第二部分一、城镇体系发育理论框架:㈠城镇体系的产生城镇体系的激发机制㈡前工业化时代的城镇体系前工业化时期社会经济形态可分为买办资本主义城镇体系及殖民地城镇体系1. 买办资本主义城镇体系2. 殖民地城镇体系㈢工业化时代的城镇体系工业化时期是资本家和劳动力从商品贸易投资转向工业投资的生产方式时期。
工业资本主义改变了买办资本主义经济生产部门的雇主—雇员关系。
这种新型雇主—雇员关系导致了工厂制度的产生。
工厂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它涉及工厂规模和就业人员之间的关系。
工厂的建立导致人口的集聚,结果导致工业镇形成。
1. 工厂制度和工业区位⑴工厂制度显著特征是它涉及工厂规模和就业人员之间的关系。
对一个工厂来说,所需设备越多,资本投资越大,投资回报周期越长,为降低价格和增加潜在的利润,必须有更多地利用设备和劳动力,这就...⑵工厂制度的发展导致了劳动力的进一步专门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厂产值的增加——大消费。
这样一个工厂事实上就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市场许多工厂联合形成一个复杂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区。
2.工业镇的产生⑴矿业镇⑵重加工业镇⑶大耗能镇⑷交通中心镇3.工业化时代城镇体系的特征(笔记)⑴“工业新城”都位于经济繁荣地区。
这些工业新城由于职能新颖和多样性在城市体系中特色突出。
⑵工业区也都依托已有的城镇布局,利用已经建立的市场促进城镇的进一步增长。
这一时期的城市体系是通过工业等级体系嫁接到已有贸易等级体系之上的。
⑶工业化过程推动城市增长:一般来讲,城镇规模愈大,工业部门愈多,吸引移入人口愈多,服务的范围也愈大。
⑷城镇体系首位城市发展加快:随着较大城市从工业化中获得更多的增长刺激,使得城市等级体系内不同水平城市间的差距被拉开,尤其在世界许多地方的首位门户城市得到重点发展。
㈣后工业化时期城镇体系这一时期的经济特征:工业生产主要部门采取大生产方式,家庭商品生产和服务以及手工业商品生产逐渐被标准化的消费品生产所取代。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ed16f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a.png)
城镇体系规划概述城镇体系规划是指对城镇在空间上的布局、结构和功能进行规划、调整和指导的过程。
城镇体系规划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镇的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性城镇体系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目标: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城镇体系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城市边界,确保城市的适宜规模和布局,避免过度扩张和无序发展,使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紧凑和高效。
2.提高交通运输效益:城镇体系规划可以科学规划交通网络,优化交通组织,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提高交通运输效益,方便居民出行和货物流通。
3.优化资源配置:城镇体系规划可以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分布城市功能区,进行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
4.改善人居环境:城镇体系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城市绿地、公共空间和住宅区,并规划景观和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促进社会和谐:城镇体系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城市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原则城镇体系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以下是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城镇体系规划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因地制宜: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方案。
3.整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采取整体规划的方式,从整个城镇体系的角度进行规划和布局。
4.科学合理: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基于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数据,遵循城市规划学的原理和方法,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参与民主: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广泛征求居民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确保规划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步骤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步骤:1.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城镇体系规划方案是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和主要成果,需要编制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的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0fe1274b73f242336c5f87.png)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苏锡常都市圈规划
3、规划特色
(3) 提出管治协调的 准则、原则、内容、 措施和政策建议,体 现政府的导向性。针 对不同空间的分区: 沿沪宁线地区、环太 湖地区、长江沿岸地 区、宜溧金山区、沿 沪地区五大重点区域, 以及与南京都市圈、 与江北地区、与上海、 与浙北和皖南地区 等周边地区提出管治 协调意见,阐述对城 乡空间、中心城市空 间、跨市域县级城市 空间、小城镇群体空 间、乡村空间的整合 构想。具有较强的针 对性和可操作性。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浙江省委提出将城镇化作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县域行政区划调整?县域行政区划调整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1规划背景21个乡镇调整为16个?县域中心城市迁址?新要求中心城市中心城镇一般镇中心村原有体系缺中心村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上海经济区直接腹地?杭州湾两岸v字型城镇连绵区组成部分之一一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2发展条件分析?杭州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州市市域南部的经济增长极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强化中心?点轴带动?梯次发展?网络结构?网络结构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3城镇发展战略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东西两个经济区?西部经济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经济的向心性为特色为特色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4城镇经济区划分?东部经济区以县域副中心市新市镇为核心以经济协作和外向性为特点形成商贸水乡旅游外向型工业为主具有水乡特色胡的经济区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人口分布东密西疏以机械增长为主自然增长缓慢?2010年总人口达46万万2020年达49万2020年达49万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5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混合型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主城镇人口构成多元化?2010年达472020年58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枣庄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与分析【范本模板】
![枣庄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与分析【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5b6b6d45a8102d277a22fb2.png)
枣庄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与分析区域概况:市中区总面积375平方千米。
2010年底,全区总人口49。
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49万人.枣庄市城镇化建设是在省政府确定枣庄5个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2013年“幸福新枣庄”建设,要重点加强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城市转型建设。
2013年2月,枣庄市政府专题研究部署了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工作,计于2016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2016年枣庄市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区(市)城镇化率明显提高;另外,新型城镇化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超过180天,森林覆盖率达到36%,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乡镇驻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15000元、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全省领先水平,BRT覆盖各组团城区,城市公交延伸至乡镇驻地,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化.2016年,枣庄市城镇化建设将初步形成城乡区域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公共服务、民生保障一体化的新格局。
枣庄市2006年城市化水平为45%。
预测2010年城市化水平为52%,2020年为64%,略高于全省城市化2010年50%、2020年60%的发展目标。
枣庄总人口、城镇人口现状及预测(万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枣庄市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图空间布局形态三主两副一纵一横城镇等级规模一级城镇二级城镇三级城镇四级城镇五级城镇城镇职能结构类型分析:全市城镇分为6种职能类型,如下表:城镇职能类型中心城(薛城、市中、峄城组成的带型组团城市) 综合中心型滕州综合中心型山亭、台儿庄综合中心型城镇规模等级规划:全市城镇分为5个等级,如下表: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图枣庄市区位分析图枣庄市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图枣庄市市域城镇体系规模与职能结构规划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镇体系的分析
摘要:唐山市托管政策的实施,原丰润区老庄子镇、韩城镇、岔河镇陆续托管至高新区、路北区、丰南区,丰润区有必要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策略。
通过分析丰润区所在区域城镇体系现状及发展规划,研究国内外城镇体系并总结规律,并立足现状,对丰润区城市性质、城镇空间结构、产业空间布局三大方面重新考虑、分析,并得出“一带、两核、两组团”的规划方案。
关键词: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化产业布局
一、区域城镇体系分析
1、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
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提出已有十年,终于提出具体的发展思路。
河北省将承担两大任务,第一承接首都的功能疏解,第二任务是绿色崛起。
规划提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城市,唐山、石家庄作为东北、西南两翼的次中心城市。
2、唐山市城镇发展规划
一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加快构筑以市中心区和唐山湾生态城为“双核”、以中小城市为“组团”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二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年内转移农村人口9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55.6%。
三是加快完善城镇功能要素。
按照市中心区300万、生态城100万、大县城30万、小县城15万、中心镇3至5万的人口规模。
唐山市现状总人口约700万,城镇人口总和约300万,城镇化率42%。
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两个次中心城市,南京和杭州的城市化率分别为80.2%和73.9%。
由此可见,若要达到南京、杭州的城市化水平,唐山市城镇人口总和需翻一翻,但不意味着各区、各县、各镇城镇人口翻倍。
农村人口究竟通过怎样的形式转化为城市人口,应当优先促进哪一类城市发展,是本次讨论的重点。
二、城镇体系发展规律总结
1、成熟的城镇体系
通过对发达国家或地区所形成的城镇体系结果分析得出三条结论。
(1)大城市优先增长规律:从增长速度上看,规模层次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
(2)倒金字塔现象:各级别城市居住人口数呈现倒金字塔现象,例如美国2005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有1233座,占全部城市数的97.4%,但人口仅占城市总人口的50%。
(3)各级别城市都有存在的必要性,都有相应的职能。
镇村的迁并要与国家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趋于成熟的城镇体系
通过对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所形成的城镇体系结果分析,并参考《中国建制镇统计年鉴》得出四条结论。
(1)首位城市进入调整期:例如长三角城市群中首位城市上海市增长速度降低,首位度下降。
笔者认为上海市现处于调整期,包括内部结构调整(例如调出工业用地引入金融服务)、城市形态调整(发展卫星城)、科技力量引入(例如地下空间的开发)。
随着调整深入,上海市人口还将快速增长。
(2)部分城市向上一梯队升级:例如长三角城市群中首位城市是上海市,第二梯队城市含南京市、杭州市,第三梯队城市中的宁波市即将升级为第二梯队城市,第三梯队城市中不乏县级市,并且与部分地级市区域地位、作用趋同。
(3)建制镇数量逐渐减少,质量逐渐提升。
减少的建制镇部分被上一梯队城市吞并,另一部分升级为上一梯队城市。
(4)村庄合并与村庄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农耕半径相符合。
由上推出,北京还将持续快速增长,产生虹吸效应,制约周边城市的发展。
河北省将重点打造石家庄、唐山两个次中心城市,唐山中心城区将迎来快速增长时期,同样制约其周边城镇(含丰润区)的发展。
丰润区要提升规模效益,提升城市区域地位,抵住虹吸效应,高级并入京津冀都市群。
所以丰润区要力争作为唐山市的第二梯队城市,京津冀城市群的第三梯队城市。
上述分析只是揭示其定量关系,得出发展方向,但城市体系运行及其内部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非常复杂,还需深入了解现状。
三、丰润区现状总结
1、唐山市各县市区比较
唐山市14个县市区GDP、人均GDP排名,丰润区分别排第3名、第6名。
GDP排名较靠前,说明丰润区总体竞争力占有一定优势;但人均GDP低于全市人均水平,仅为迁安市(第一名)的1/2,说明丰润区经济增长空间较大。
唐山市各县市区三次产业比重中,二产比重较为突出,约是一产的6倍,是三产的2至3倍。
所以各县市区的现状甚至规划主导产业均属二产。
从各县市区现状主要产品与规划主导产业构成中可以看出,各县市区产业同构性强,竞争激烈。
丰润区应改变发展思路,立足现状延伸产业链条,与其他县市区错位发展。
2、丰润区现状
丰润区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一产8.78%、二产68.45%、三产22.77%。
二产比重较突出,且主要集中在丰润城区内(丰润城区生产总值占丰润区生产总值的55.8%),说明丰润区现状城镇为单核心发展模式。
据现状调查,丰润区三次产业关联程度较低,协作程度较差,例如丰润区蒙牛乳业不用丰润区奶源。
(1)各镇综合评比
以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镇区人口比重、人口密度、建设用地比例为评分因子,对丰润区各镇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以102国道为界,南部镇发展较好、较快,且以新军屯镇为核心,但其现状辐射能力较弱。
南部地区土地平整,农业产值较高,交通发达,与中心城区建成区联系紧密,工业发展较快,外出务工方便,所以丰润区南部地区发展较快,并且以新军屯镇为首。
丰润区北部地区发展较慢,是因为北部为山区,农业产值低,交通不发达,工业发展缓慢,外出务工不便。
(2)各镇居民从业情况
丰润区农民农耕收入占总收入的68.6%,打工收入占总收入的31.4%,其中外出打工收入占总收入的9.5%,本地打工收入占总收入的21.9%。
农民收入主要来自耕作,农闲时靠打工增加收入。
从外出及本地打工收入比较来看,农民更倾向于本地打工,所以就地城镇化更符合农民意愿,更加人性化。
丰润区非农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41.2%,非农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丰润城区及丰润城区周边镇、丰润区南部各镇(紧邻唐山市中心城区),上述区域第二产业发展相对较好,并且可就近进城务工。
合理安排非农产业用地,将会有效的带动丰润区快速发展。
综上,假设将新军屯镇提升为丰润区的次中心城市,集结南部各镇力量发展产业园区,既增强丰润区的集聚效应,又符合农民就地城镇化的意愿。
实现双核互动发展,是比较理想的城镇空间结构之一。
四、丰润区规划方案
依据国内外城镇发展规律,并通过对丰润区现状各镇分析,确定城镇空间结构为:一带、两核、两组团。
一带:唐山市中心城区近郊小城镇带,包括岔河镇、韩城镇、老庄子镇、任各庄镇、常庄镇五镇。
其中岔河镇主要发展铁路物流,韩城镇主要发展生活资料制造业,老庄子镇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剩下的任各庄镇、常庄镇位于中心城区北部生态涵养区内,限制工业发展,重点发展商贸(农副产品、生活资料)、旅游(周末游玩基地),并且限制房地产业发展,避免加重中心城区住房过剩的危机。
两核:主核心、次中心
主核心区域包括丰润镇(城关镇)、银城铺镇、刘家营镇三镇。
本区域围绕动车城、物流城两大产业园,发展动车及相关部件制造、高性能金属品制造、大型机械制造、钢铁物流等。
另外本区域重点解决服务业档次低、房地产开发无序等问题。
次核心区域包括新军屯镇、欢喜庄镇、小张各庄镇、李钊庄镇、丰登坞镇五镇。
围绕新谋划产业园重点发展钢铁深加工业、新型建材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发展生活资料制造、小型机械制造,适当配套物流产业,与主核心区域错位发展;农产品加工,带动做强一产;第三产业逐渐跟进。
两组团:西部组团、北部组团
西部组团确定沙流河镇为中心镇,包括沙流河镇、七树庄镇、白官屯镇、杨官林镇、石各庄镇五镇。
北部组团确定王官营镇为中心镇,包括王官营镇、姜家营镇、泉河头镇、左家坞镇、火石营镇五镇。
各组团围绕各镇镇区发展,即均衡发展。
保留适当发展装备制造、建材等传统产业,重点鼓励农产品加工,延伸一产产业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中国建制镇统计年鉴》(2012)
3、《唐山市城乡规划条例》(2013)
4、《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
5、《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2011)
6、《唐山市丰润城区分区规划(2008~2020)》(2008)
7、《唐山市中心镇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10)
8、《唐山市中心村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10)
9、《唐山市县域镇村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10)
10、《镇规划标准》(2007)
11、《丰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