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姓氏

合集下载

这些常见的姓氏,有人一读就错

这些常见的姓氏,有人一读就错

这些常见的姓氏,有人一读就错中国姓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之有姓,没有贫、富、贵、贱、高、下之分,所以有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所以,才会有个通俗的词语来指代天下苍生——百姓。

百家姓关于姓氏,我国古代有本成书于宋代、名为《百家姓》的小册子,是儿童启蒙时的必修课,那时的私塾学堂,随时都可以听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朗朗书声。

《百家姓》虽名为“百家”,其实,其中收录的姓氏远超百家,而是达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百家姓》姓氏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姓氏也处于不断演变的活的进程中。

有些姓氏由于某些历史原因而消失(比如避祸),有些姓氏又因时代发展而诞生,所以,中国人的姓氏远不止《百家姓》中收录那500多个。

而据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中国人见于文献的姓氏高达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

百家姓而在长期的发展中,由于汉字多音化及通假字等的特点,许多姓氏的读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我们的日常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有些看似普通的姓氏,由于不了解其历史渊源,往往容易一读就错。

今天,我们就帮你盘点一下中国人的姓氏中,有哪些容易读错的姓氏——华罗庚1/华:华是个多音字,作姓氏时应读huà(化)。

华姓的祖先是宋戴公的孙字子华父督。

因宋戴公的祖先系子姓,所以,姓氏书上称华氏出自子姓。

据历史记载,华父督当时在宋国很有势力,他曾经害死过孔子的祖父孔父嘉,逼得孔氏迁往鲁国。

华姓后裔在后世有很多名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时的神医华佗和曹魏时的华歆。

据最新的人口统计调查显示,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六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47%。

近代华姓也是名人辈出,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等。

任贤齐2/任:任作为姓氏应读rén(人)。

《通志》云:“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

温姓起源——精选推荐

温姓起源——精选推荐

温姓起源温姓是中华姓⽒中的⼀个著名姓⽒。

在宋朝《百家姓》中,排名第321位。

在当代姓⽒统计中,排名第104位。

全国现有温姓⼈⼝190余万,占全国⼈⼝总数的0.16%。

温姓在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发展进程中,和其他姓⽒⼀道,发挥了⼗分重要的作⽤,在中华民族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关于温姓起源,有多种版本和多种说法。

但是结合现在各地温姓的家谱记载、家族传说和户籍族别记载,当代温姓起源主要有这样⼏种说法:⼀、源于夏代温国夏代温国位于河南省温县⼀带,温国故城遗址在温县,是河南省⼈民政府⽂物保护单位。

《温县志》载:“此地夏已⽴国,因境内有温泉,称温国”。

温姓源于夏代温国,有⽂献记载,也有温⽒家族碑志记载。

《国语•郑语》:“⼰姓昆吾,苏、顾、温、董”。

韦昭注:“五国皆昆吾之后别封者”。

国家图书馆《唐⽂拾遗》和《⾦⽯续编》记载的唐温佶神道碑(实物在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左⼭村)碑⽂⽈:“温⽒裔颛顼,为⼰姓,其后有平,佐夏灭穷,厥⽤祚⼟,⼦孙因?其⾢,⽽仍其侯。

侯⼆⼗六代⾄乂,⾢于周,别封于郄……。

以缵以起,⽈序⽽忠,⽈恢⽽智,羡良峤义……。

公讳佶,字辅国,即南郑公之长⼦也……。

先⽣之先,在世多才,⽈博宏将,三英彦联……”。

根据⽂献和碑志记载,温姓是黄帝之孙颛顼帝的后裔,出⾃昆吾⽒母系的⼰姓,约在公元前⼆千年的夏代初期,他的后裔中有⼀个叫“平”的⼈,在少康帝消灭有穷⽒寒浞的过程中功劳很⼤,少康帝把⼀个有温泉的富庶之地封给了他,作为夏朝的⼀个⽅国。

因被封的地⽅有温泉,故以泉命国,将这个⽅国称为温国,“平”和他的后裔就以国为姓,天下始有温姓。

这⼀起源是温姓起源说法中最早的起源,在国家线装书局出版的《温姓本原》⼀书中,被称为温姓本原。

⼆、源于周朝唐叔虞周武王之⼦叔虞,因封在唐国,史称唐叔虞。

唐国后称晋国。

夏代温国被商汤所灭后,温地在商代时是商的“畿内⾢”,相当于现在的京城郊区。

⾄周代时,温国故城是苏国的都城,亦称苏城。

春秋末年,温地归晋国,始称温县(⾢)。

土家族简史

土家族简史

土家族概述作者:小敏彭彭摘要:土家族是我国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形成了其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精神文化。

土家族形成土家族的族源在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意见,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她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第二种则认她是当地的土著居民,第三认为她是有贵州迁来的乌蛮族的后代。

多源论和主源论者的学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是由纯粹的族源形成的,土家族也不例。

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土家族是由古代巴人的两支——廪君蛮和板楯蛮为主源,融合了后来的众多的族群,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最终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民族共同体。

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

巴人分为板楯蛮和廪君蛮。

秦汉以来,以巴人为主体的又融合了彭、冉氏等其他民族成分的土家族逐渐开始形成。

唐王朝在今土家族地区实行羁縻州制,致使向氏、彭氏、田氏、冉氏、覃氏、杨氏、白氏、张氏等等,纷纷涌现,得以壮大,从而发展成为上述土家族地区的主要姓氏,这也是构成今日土家族宗族制度突出的重要历史原因。

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

2000多年前,他们定居于现在的湘西、鄂西一带,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

宋代以后,土家族单独被称为“土丁”、“土民”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

彭、田、覃、向,冉、马六大姓氏首领世袭统治地位的确立,标志着土家族稳定的共同地域最后形成。

以后随着汉族居民大量迁入,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

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

土家族的历史传承:土家族是一个热爱祖国和富有反抗精神的民族。

早在殷商时期,土家族人的祖先巴人就积极参加反抗历代奴隶主和封建王朝的斗争。

《华阳国志》已有关于巴国军队的记载在夏禹“会诸侯于会稽,执帛者万国,巴蜀往焉”。

百家姓之周姓的姓氏源流

百家姓之周姓的姓氏源流

百家姓之周姓的姓氏源流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于姬姓,台湾土著族、瑶族、东乡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壮族、羌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之周姓,希望大家喜欢!周姓姓氏源流源于周昌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

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源于姬姓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姬昌。

黄帝的后代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

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

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

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源于少数民族①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

《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

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

”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

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

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

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

周摇(约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②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③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源于其他姓氏一是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二是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

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三是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

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

湖南湘西土家族的民族识别

湖南湘西土家族的民族识别

湖南湘西土家人的民族识别土家是我国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但在历史上,由于历代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的政策,其民族成分一直得不到承认。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使土家族获得了新生,被承认为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居住内地而又比较容易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民族。

正因为如此,其民族识别就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认定阶段。

1950年,作为苗族代表参加国庆观礼、来自湖南永顺县的一位女青年,在与各民族代表一起活动中,对比了自己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发现自己民族与别的民族有明显的区别,特别与苗族不相同,便向中央有关部负责同志提出了自己是土家人而不是苗族,要求中央派人进打调査研究。

她的要求立即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北京活动期间,一些专家问这位青年调查其语言等情况记录了土家语言词汇,了解了土家的风俗习惯,观看了土家银首饰和部分工艺品。

这些专家认为土家有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特点。

1951年,中央访问团在湖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访问活动中,一般性地调查了土家人情况。

1953年初,中共中南局和中南行政委员会派中南民族学院专家到湘西土家人聚居的龙山、永顺、古丈、泸溪等县进行调査。

经过语言调査,他们认为土家有统一的单一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他们还认为土家人聚居地区有与苗族不同的独特的风俗习惯,土家不是苗族而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

1953年9月,中央民委又组织一个包括中央民族学院一些专家、学者在内的土家人调查组,专程去湘西调査土家人的语言、历史与现状,湖南省民委、湘西州给予了配合。

调查组深入到水顺、龙山、保靖等县土家人聚居区调查了的语言、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广泛内容。

之后,潘光旦教授研究了土家人的历史,专门写了有关土家人的历史,王静如教授写了土家人的语言,汪明瑀教授写了《湘西土家概况》。

这三篇论文从学术上充分论证了土家不是苗族、不是瑶族、不是傣族、不是彝族,更不是汉族,土家是巴人的后裔,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的观点。

2021龙山县里耶镇土家族彭姓的字派和节日探讨范文3

2021龙山县里耶镇土家族彭姓的字派和节日探讨范文3

2021龙山县里耶镇土家族彭姓的字派和节日探讨范文 摘要: 里耶土家族人口中姓氏最多的是彭姓, 但彭姓的结构复杂, 支系较多, 字派和节日是其区分与认同的主要方式。

里耶彭姓字派和节日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关键词: 里耶彭姓;字派; 节日; 字派和节日在土家族家族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字派在土家族民间有多种称谓,或字辈, 或帮辈, 或帮派, 或派行, 它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上下辈份的标记, 可使一个家族长幼有序, 老少有别, 是固化家庭和家族伦理道德的稳定器。

而土家族节日除了具有族群认同、整合社群功能外, 还和家族的关系密切, 是一个家族的仪表, 能敦亲睦族, 强化辈分和长幼观念, 使家族间相处有序, 往来有仪。

学界对于土家族家族字派和节日的研究很少, 笔者拟对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土家族彭姓的字派和节日进行粗浅的探究, 以求教于各位方家。

一、里耶彭姓概况 里耶镇(以下简称里耶) 属于湖南省龙山县, 地处龙山县南部, 距县城124公里, 北邻内溪乡、咱果乡, 东接苗儿滩镇, 南连保靖县清水坪镇、比耳镇, 西交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

清朝时属龙山三甲里, 民国时期属龙山三甲乡, 1950年为五区, 辖吴家乡、大板乡、错洛乡, 1958年成立里耶公社, 1987年社镇合并为里耶镇。

11262015年11月30日, 湖南省民政厅办公室印发《湖南省民政厅关于同意龙山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 (湘民行发[2015]117号) , 同意贾市乡、里耶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里耶镇, 将内溪乡双坪1个建制村以及原隆头镇新双、杉树两个建制村划归新设立的里耶镇管辖。

调整后的里耶镇辖40个建制村、3个社区居委会, 总面积259.2平方千米, 总人口4.33万人。

222002年里耶以发掘出3万多枚秦简而饮誉世界。

里耶目前共有彭、向、田、尚、王、白、杨、瞿、凌、宿、卢、张、李、谭、谢、楚、龚、余、石、冉、刘、姚、吴、叶、周、陈、程、章、胡、符、洪等一百余姓氏,其中以彭姓为最, 分布也最广泛, 几乎每个村都有彭姓民众。

中华百家姓陈姓的历史发展

中华百家姓陈姓的历史发展

中华百家姓陈姓的历史发展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中华百家姓陈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陈姓历史发展源流一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属于以先祖封地为氏。

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

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

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68多年。

陈亡后,陈的分支仕齐的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陈氏(田氏)代齐。

陈姓出自姚姓和妫姓,舜帝姚重华的后裔。

舜,也称虞舜,姚姓。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比如陈姓——《唐书·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裔33世嫡长孙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

王莽封本姓为姚的姚氏族人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

从姚姓发展到妫姓,再到妫陈胡公满传至10世孙陈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后改田氏。

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元前221年,齐王建时,齐国为秦所灭。

齐王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

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

齐王建三子:升、桓、轸。

升、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

土家族金姓的来源

土家族金姓的来源

土家族金姓的来源金姓,宋代《百家姓》排行第二十九位。

2019年,中国姓氏人口排行第六十二位,人口约五百万,主要分布区域是江浙皖、河南、湖北、辽宁。

一、姓氏溯源最早的金氏可能来自伏羲时代的金国,以国为氏。

《姓考》记载,相传古代有金国,国人以国为氏,即为金氏。

伏羲六佐之一,主管风俗德教的官员金堤就是金国后人。

不过,此说相关史料有限,可信度存疑。

(伏羲画像)有一支金氏可能来自黄帝后裔金天氏,以名为氏。

《通志·氏族略》记载,黄帝的儿子少昊氏(名玄嚣,号青阳氏),又号金天氏,金天氏的后人就用“金天”之“金”为氏,郑樵将这种得氏方式命名为以名为氏。

(少昊金天氏画像)有一支金氏来自匈奴,归顺汉朝赐姓为金。

《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西汉霍去病俘虏了匈奴休屠王太子日(mì)磾(dī),还缴获了匈奴休屠人用来祭天的金人,汉武帝因祭天金人之故赐日磾金姓,一般史书就写作金日磾。

他的后人留在汉朝,延续金姓。

(金日磾画像)现代学者提出,金氏的来源还有汉代金城郡之人以地得金氏,汉代执金吾(yù)、三国曹魏时期金曹以官职得金氏,但是这些观点在古代主流姓氏专书并不见记载,也不太符合以官职为氏的产生时间。

反倒是古代少数民族有多支金姓,壮大了金姓来源,有的可能已经融入汉族金姓。

比如:《吴志》记载,江苏丹阳的山越族有金氏。

《前秦录》记载,前秦苻坚时羌族有金氏。

《唐书》记载,唐高祖时新罗王金姓后裔金真平归附,还被封王宿卫。

《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记载,五代时,吴越的刘姓为了避吴越王钱镠(liú)的名讳,改姓金氏。

迁到中国定居开封的犹太人也有金姓。

贵州夜郎国后裔金筑安抚使也有金姓。

甘肃、青海白马族有的汉姓为金。

现在少数民族金姓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傈僳族、景颇族、鄂温克族、彝族、佤族、康德昂族、佤族、瑶族、哈尼族、傣族、土家族等数十个民族。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金姓在秦代之前,史料有限。

百家姓排名

百家姓排名
此外,中国的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区,以王姓为第一大姓,约占人口的9.9%,其次为李、张、刘;在南方地区,则以陈姓为第一大姓,大约占人口的10.6%,其次为李、黄、林、张;在南北过渡型的长江流域地区,第一大姓为李,大约占人口的7%,其次为王、张、陈、刘。[1]
排名
李 王 张 刘 陈 杨 黄 赵周 吴 徐 孙 朱 马 胡 郭 林 何 高 梁
排名
王1 李2 张3 刘4 陈5 杨6 黄7 赵8 吴9 周10以上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占2000万人以上。姓氏 排名徐 11孙 12马13朱14胡 15郭 16何 17高 18林 19罗 20郑21梁22以上姓氏人口总数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据分析,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姓氏 排名谢23宋24唐 25许 26韩 27冯 28邓 29曹 30彭 31曾 32肖 33田 34董 35袁 36潘 37于 38蒋 39蔡40余41杜 42姓氏 排名叶 43程 44苏 45魏 46吕 47丁 48任 49沈 50姚 51卢 52姜 53崔 54钟55谭56陆 57汪 58范 59金 60石 61廖 62贾 63夏 64韦 65付 66方 67白 68邹 69孟 70熊 71秦72邱73江 74尹 75薛 76闫 77段 78雷 79侯 80龙 81史 82陶 83黎 84贺 85顾 86毛 87郝 88龚89邵90万 91钱 92严 93覃 94武 95戴 96莫 97孔 98向99汤100
2006年结果调查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说,两年的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
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4100多个姓氏中,位列前三位的李、王、张,分别占我国总人口的7.4%、7.2%和6.8%,三大姓氏总人口均不超过1亿人;占我国总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8个,占人口0.1%以上的姓氏共129个,而这129个姓氏的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87%。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杨氏家谱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杨氏家谱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杨氏家谱在八十年代,沿河县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以張楊田冉为主体,我们楊姓族大人多分散各地方,所谓遍地楊,為了后人知我楊姓,前代起祖和堂胞字派,更知到世代宗族亲房,我拫据收集历史资料和甘溪埸先祖的录谱对正修理,從新建立谱序,也供后人阅之知。

创业维难,祖父偹嘗辛苦祖德流芳远,宗功世澤長原祖所遗排序自宋朝真宗時,所稱宗字派曰,再正通光昌胜秀,一国興民輔朝廷神主对联七字传宗来宋北八輪还祖派関西詩晝继世严三畏清白传家勵四知三膻層層楊祖德四知凜凜表宗功千古元戎传宋北一门学业畅関西黎光千百世人人黄卷国運億万年代代鸟纱宗派二十一八字曰;再正通光昌胜秀承先宋序顺天長世代常存宏祚遠文章华囯绍書香聖論八言以上正家规孝顺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毋恶欺弱,毋乱族规。

以上数条该族规,家规,倘若违者衆族攻之憑法治之。

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一囯明興輔佐朝,世代常宏長祚遠,文章华富绍書箱。

楊氏出自姫姓来源有两种,一,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于【今湖北襄阳一带,】楊候,后来楊地戒于晋国,尚父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楊作为姓氏。

二,周成王的弟唐叔姫姓名虞字,子于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地封给他,并赏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變继以后因地南有晋水就改称为晋候,这样唐叔就成周代晋囯的始祖唐叔的后裔有封楊者,【在山东省洪洞县東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为晋囯大夫。

羊舌肝的封地,被封為楊地的后代,就用封地楊作为姓氏。

北宋名将楊继业公元986年,率軍与契丹兵作战,由于潘仁美的错指挥,孤陷于陈家谷口【今山西嗣县南】重伤被浮绝食死。

楊氏历代世系源流一世祖;楊候稽吾楊氏弘农商炎县,出姫姓,武王十一帝,尚宣王封於楊候【国名】禦边有功諸地酬镰之曰故弘农之称,后晋灭之。

二世祖;晋武王之子羊佰侨食采於羊舌【邑名】生一子舌聀。

三世祖;羊舌聀生四子,長子舌赤,次子舌盼,三子叔魚四子叔虎。

四世祖;羊舌盼字叔向。

晋公候大夫,为平公太府讳胖食采於羊舌因以為姓此祖更改為木昜之楊故当時出使秦,秦人称之曰楊胖大夫為人端謹守禮義列國咸服其贤而重之配申巫臣女生一子楊伯石。

覃姓读xun

覃姓读xun

覃姓读xun
覃姓读xun:
多音字的缘故,覃姓氏的读法有很多种,文字主要有tan、qin、xun三个主要发音,在覃字读为xun时,一般
是指长期居住在长江以南原先古代巴蜀区的覃姓人。

而覃字在读为tan时,由“谭”字去掉偏旁而来的,寓意深广。

覃字读为qin时,原读xun,湘西土家族读“shen”。

据说覃姓氏出处也非常多,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后亦简改为覃氏。

也有一说是出自姒姓源自春秋时谭氏为避难所简改为覃氏。

《通志·二六·二·以国为氏》:"覃本谭。

梁有宁州刺史覃元先。

又音寻。

今岭南多此姓。

宋登科有覃(qín)日严,开州人。

"据《后汉书·南蛮传》、《宋史·溪峒传》及一些史书、地方志记载:覃氏蛮东汉时著于溇、澧之间,唐宋时著于五溪。

贵州省铜仁市和平土家族侗族乡遥山沟分支族谱

贵州省铜仁市和平土家族侗族乡遥山沟分支族谱

贵州省铜仁市和平土家族侗族乡遥山沟分支族谱一、姓氏起源当思水必有源,故渊泉四达。

木怀有本,故枝叶繁衍。

仰怀先德,亿万世之流泽孔长,千百年之根本宜溯。

粤籍我祖,系出子姓,自微子启受封于宋国,位以公爵,后世以国为姓,而宋氏传焉。

其音属宫,郡列京兆。

前代肇兴之姓,实不乏人。

聊以贤达者志之。

忠厚传家,汉有宋弘,阳春种世。

唐有宋璟,他如之问文学,郊、祁并第,若此辈者,名帙(音:zhi)简策,德播海宇,历历可孜。

虽世界而时迁,敢数典而忘祖。

追维旧业,而旧章可率。

赞扬前烈,而玉步已更。

白马之休风虽邈,黄麻之世胄(音:咒,后代)堪微,是故往哲流传。

若披一代之秘书,故老称说,如见前人之遗泽,补苴(音:ju)掇拾,考订文献如下:二、根源之叙(一)、根源自元至正二年,鼻祖公宋默遂从江西南昌府新建县小地名--古洞溪迁徙辰州卫沅陵县铁炉巷,后居沙坪宋家坡。

生子三:长孟龙、次孟虎、三孟麟。

至明朝永乐七年,长房孟龙迁居牛窝头,娶向氏,生子贵;张氏生宁三;廖氏生郁一;石氏生郁二;张氏生郁三;瞿氏生郁五;王氏无后;刘氏无后;李氏生郁六。

二房孟虎迁居二酉之阳,生子富。

富生宝三,宝三生朝一、朝二、朝三、朝四。

三房孟麟迁居石纲界,生子华。

华生安三;安三生根一、根二、根三、根四、根五。

凡三房历世以来,子孙繁衍,未及详载。

(二)、埋葬规定之原因鼻祖公宋默遂传下三房以后,叨列皇宫者不少,但迨 dai 燹 xian ( 发展、延缓的意思 ) 之后,贤哲云亡,仅存一、二老人,亲口实传,长房庠 (xiang 序列的意思 ) 生宋鹤、二房庠生宋廓,蒙先遗泽,将族中分派详列,但关系之大,祖坟七处,当日盟誓为定,不许乱葬:船形、金鸡抱蛋、宋氏岭、翻门泥鳅岭、桑树坪、芦当嘴、蛇形岭,三房公共祖茔。

成化九年序列庠生宋鹤、宋廓后裔庠生宋士贵抄录。

(三)、建立宗祠万历初年,祖公玉四、玉五由牛窝头等处迁移通河桥编甲第一都。

由通河桥移徙铜仁大江宋家坝。

万历十三年,宋仁华、宋仁玉由宋家坝移居县属龙鱼乡永安屯耕土住籍。

百家姓郑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郑姓源流

百家姓郑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郑姓源流

百家姓郑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郑姓源流郑姓,中文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周朝的郑桓公为得姓始祖。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郑姓姓氏起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郑姓姓氏起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该支郑氏远祖为郑桓公姬友(公元前806~前771年在位),得姓始祖是郑鲁。

相传黄帝之后,后稷承袭姬姓,传十五世孙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称西周。

传至周厉王姬胡(公元前878~前828年在位),其最小的儿子叫姬友,同周宣王姬静(姬靖,公元前827~前782年在位)是同父异母兄弟。

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将弟弟姬友封在郑邑(今陕西华县),公爵,称郑桓公。

到了周幽王执政时期(公元前781~前771年在位),郑桓公出任周王朝的司徒。

郑桓公见周幽王昏庸无道,而各诸侯强大,王权旁落,预感将有变乱,便把财产、部族迁移到位于河南中部虢、郐两国之间。

郑桓公之子就是郑武公姬滑突(姬掘突),他在周平王姬宜臼元年(公元前770年)继位后,乘护送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阳之机,于周平王姬宜臼二年(郑武公二年,公元前769年)和周平王四年(郑武公四年,公元前767年)相继占领了东虢、郐两国的土地,在其地重新建立了郑国,国都称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郑氏源于姬姓,其血缘始祖就是后稷,名弃。

后稷母有邰氏,名姜嫄。

有邰氏是炎帝的后裔,姜嫄是帝喾的元妃。

据《史记》记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

高辛父曰娇极,娇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

”这就是说,后稷乃炎黄二帝血统的总合。

后稷的最大功绩是发展农业,为中国奠定了“以农立国”的经济基础。

按《史记》记载后稷下传二十五世姬友是西周末期郑国始祖。

自黄帝到姬友,其世系是:黄帝(姬姓)→玄嚣→娇极→高辛(帝喾)→后稷→不窋→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姬静),姬静封其弟姬友为郑伯,谥号“桓公”。

土家族

土家族

巴人

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最传统 文化的一支,与汉族、土家族 土家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 土家族 族、哈尼族、傈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 等为
兄弟民族,皆出自古羌。

土家族的历史由来2
• 历史上封建领主经济从五代(907~979年)起就有一定发展,直至 清朝雍正(1723~1735)年间“改土归流”时,逐渐过渡到地主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社会经济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实行了社会改革,与苗族联合建立了2个自治州。

土家族的历史由来4
• 3、巴人和土家族语言中有相同的词汇。这就是:虎称“李” 和鱼称 “娠隅”。巴人与土家族都有虎称“李” 的词汇。巴人称鱼“娠隅” 这个字例,与今天土家族的同类称呼相通。 • 4、巴人和土家族姓氏的相同据《世本》和《华阳国志·巴志》载, 廪君之巴有五姓,而板檐之巴有七姓。关于巴人姓氏的研究,是与其 起源、演变和融合有关的重要内容,因而历来学者均较为注意。潘光 旦先生在其著作中,对巴人五姓与七姓的发展及下落作了详尽的考述。 关于前五姓,他说:巴,除了廪君自己姓巴名务相以及战国时代有一 个巴蔓子而外,作为一个姓氏,似乎没有在巴人区域里流传下来.而 在汉人的区域里,却出现了一些姓巴的人-樊,有些带樊字的地名, 如樊口、樊城等,或许与巴人的樊姓有关;可以和樊氏一起说到的是 范氏和繁氏。瞫,直接以瞫字为姓的人,文献无证,但和在音读与形 象上相同或相近的姓,如覃、潭、谭等,则尽有其例,它们都或多或 少与巴人及其后裔土家人有关。相,据传后来演变为土家族的大姓向。 郑,今土家人中亦有存在。
土家族的姓氏2
• 关于土家族田氏的来源:容美土司先祖叫——墨施什用,“墨施”在土家语 中称为“天王”之意或“首领”之称,随着容美土司逐步与汉文化交融,由 “墨”到“天”,再由“天”到“田”,墨→天→田,就是容美田氏的真正 来源。 其他的土家族姓氏(向、彭、覃、冉)亦可考证由当地巴人先祖所演化。 在渝东地南、黔东北及湖南凤凰、龙山,有一个较大的姓氏——杨氏。 民族自称为:“廪卡人”(字辈为再、正、通、光、昌、胜、秀)杨氏是现 今当地土家族的。“彭.白.李,田,冉,杨、谭、向“所谓八大姓之 一.在秀山杨氏人口尤多.光绪《绣山县志》卷13《土官志》即云:“于时 种落豪长杨,田.彭、向称大娃,而杨氏尤强.‘现令仅秀山一地,此杨氏 的人口即达6万以上。关于杨氏的来源,根据当地方志与《杨氏族谱》记载皆 谓系唐末诚州刺史杨再思之后。但有的又根据《杨氏族谱》上记载:“再思 父居忠,以隋宗室避唐隐于播州,即古黔中夜郎故地也,①从而推断杨氏出 自古代巴族。根据调查研究.杨再思系侗人,川黔边杨氏即为杨再思后 裔.无疑应源于侗族.但杨氏源于侗族,并不排斥其为现今的土家族的一个 组成部价。

覃姓的来源和历史作文

覃姓的来源和历史作文

覃姓的来源和历史作文案例一:一、覃姓的历史起源覃姓,中华姓氏。

覃姓相对集中分布于长江中游以及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自治区境内。

覃姓的始祖是伯益,生活在虞舜时期协助大禹治水。

当时,温地竹林茂密,生活在此的族群,有一支以竹为图腾称有竹氏,首领是伯益,住在今北平皋处。

此地周围今日仍然竹林丛生,晋代有"竹林七贤”在此地活动。

主要源流:1、起源于上古之覃怀古国。

”覃怀”是地名,夏代时的称谓,今河南温县周围为覃怀, 底绩是覃怀之地的最底部。

《禹贡》云:“覃怀底绩至于衡漳”。

《左传》云:“覃怀,近河地名。

”“衡”是称其重量,漳是河流之意,”衡漳”就是黄河称起的地方。

《左传覃怀注疏》云:“河内郡有怀县,在河之北,善覃怀二字为一地,故云近河地名。

”河南温县周围, 夏称覃怀地,秦汉称河内郡,唐宋称怀州,元以后称怀庆府。

覃怀底绩是这块方的底部,即今温县北平皋村,也是汉代以前的古地邢丘。

“覃怀”字意来自甲骨文中的解释。

考古学家罗振玉说:“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壶)。

郭沫若和陈梦说,"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壶的盖,西下的“日”是酒壶的大肚,“十"字底部为尖状,插入地中便于存放。

这些历史大家考析的覃字,正是古代覃怀地区的形貌。

覃怀地区,西与北是太岳山脉,南与东是万里黄河。

在今邢台、安阳一-带为“西"处,在今焦作、沁阳一带为”日”处,在今温县北平皋为“十”的下底处。

北平皋四面环水,中为突起高地,黄河过此后,开始东北去,故称底尖部。

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怀氏 ,其后以部落名为姓,称为覃怀氏,后简改为覃( Tan音谭)姓,称为覃氏。

2、出自南方少数民族姓氏,为复姓皇覃氏所简改。

据《姓氏考略》载,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后亦简改为覃氏。

覃元先(南海人,即今广东省南海人,相传是皇覃氏之后人)义勇隶属。

3、覃(tan)出自蚁姓,源自春秋时谭氏为避难所简改为覃氏( tan,音谭)谭姓源自春秋时代是以国为氏。

土家族的姓氏 土家族的姓氏由来代表姓氏

土家族的姓氏 土家族的姓氏由来代表姓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土家族的姓氏土家族的姓氏由来代表姓氏
导语:土家族名字土家语属于藏缅语系,其传统名字仅仅有名而无姓。

例如:雍尼、布所、日客额、地额额、匠帅拔佩、洛雨、墨比卡巴、春巴嬷嬷、
土家族名字
土家语属于藏缅语系,其传统名字仅仅有名而无姓。

例如:
雍尼、布所、日客额、地额额、匠帅拔佩、
洛雨、墨比卡巴、春巴嬷嬷、墨贴巴、傩贴巴、依窝嬷嬷、头嘎、西朗等等
土家人和大自然有天然的亲和力,于是他们在取名时往往和自然有关。

比如龙山坡脚的土家人现在给小孩起的乳名大部分还是为土家语名。

例如:热木(美竹)、亥木(盛竹)、阿聚什用(岩下大将)、岜必(小山)、麦铁送(天官)
土家汉姓氏由来
一是统治阶级的官方语言记录:据史籍《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古巴郡的“南郡蛮五姓”中,有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五个大的氏族群体,但这几个姓在当今土家族中是小姓,巴姓、瞫姓、相姓几乎完全没有。

土家族姓氏与汉族大同小异,除了较为特殊的田、向、覃、彭、冉外,其他的李、杨、王、张、刘、陈、赵、黄、周等等姓氏的人口数量排列顺序与汉族百家姓人口数量排列顺序大同小异。

二是在不断归顺中央王朝途中依附的汉名汉姓。

这种情况十分复杂,简单来说有土司被赐予汉姓,其所辖人员皆依
生活常识分享。

土家族人名结构的历史文化内涵_张伟权

土家族人名结构的历史文化内涵_张伟权

土家族人名结构的历史文化内涵¹张伟权(三峡大学武陵民族研究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土家族人名结构经历了上古、中古和近现代三个历史阶段,各个历史阶段的结构和文化内涵都不相同。

上古阶段土家族人名结构担负了土家语言发生学的重任,同时为以后的土家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古时期,土家族人名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经历了指事、象形、爱称阶段。

在近代和现代,土家族人名受汉文化浸润,慢慢向汉语人名的格式靠拢,但仍有历史遗存。

关键词:土家族;土家语人名结构;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H231;G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154(2007)03-0038-03人名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认知符号,它的主要功能是便于人们在社会中相互交流。

清代学者对人名的功能作了具体的诠释:/名者,序长幼,辨贵贱,别嫌疑,礼之大者也。

0[1]可见人名在社会中的地位。

民族不同,人名结构方式也不同。

一个民族的人名结构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特点,而且还顽强地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及其心理意识,因而人名结构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土家族的土家语人名结构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上古阶段、中古阶段和近代阶段。

因时间差异和时代的不同,各个阶段的结构类型和文化内涵也有所不同。

(一)上古阶段土家族人名结构担负了土家语言发生学的重任,同时为以后的土家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上古时期,整个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人类的进化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

由于人们交往的需要,语言便产生于这个阶段。

人类学家曾对这一现象作了生动的描述:/后来,在社会进化的另一时期,我们叫做自然现象的那种东西显示了一个趋势,即变成除去任何其他因素的唯一知觉的内容,那时这些因素将具有信仰的面貌。

但是在没有这种-分裂.以前,知觉仍然保持着不分化的统一。

像某些原始民族所用的词那样,也可以把这种知觉叫做-多式综合的.知觉。

0[2]语言是怎样产生的呢?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当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家族姓氏湘鄂渝黔四省边境是山的世界。

北有大巴山、东有雪峰山、南有南岭山脉、西靠云贵高原。

武陵山自东北而西南横亘其中,支脉绵延全境,构成了奇峰竞秀、气势磅礴的武陵山系。

其间既有千峰挺拔的青岩山、神秘莫测的天子山、石门洞穿的天门山、雄距一方的八蛮山、云遮霞蔚的斗蓬山等所蕴藏的丰富的自然森林资源。

就在这块由大大小小的山组成的土地上,生活着一支具有大山一样悍勇、朴实性格的少数民族—土家族。

土家族是我国人口上百万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为802.13万人,主要聚居于湘、鄂、渝、黔四省接壤处其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多以同姓同宗为一自然村落。

土家族有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也有人认为接近彝族或羌族。

用本民族语言,土家族自称为“毕兹卡”,“卡”具有“人”或“族”的含义,“毕兹”是称呼的本身,其义现已不明。

土家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书写通写汉文。

其民族历史大多由“梯玛”(巫师、智者)以口语的形式世代相传,称为“梯玛”神歌,因大多在过“社巴日”(调年节)跳舞时所唱,又叫《摆手歌》,其内容有“开天辟地”、“万物的起源”、“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迁徙”,等等。

大约自西汉时期以来,土家族与汉族接触日渐频繁,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其姓名现在与汉族已没多大区别了,如大姓彭、向、田、冉、覃、马、王、黄、刘、尚、杨、张等,亦是汉族常见之姓。

但从土家族历史传说来看,古代土家族人名与汉族有较大区别,其姓亦经过了从无到有,发展演化,最后与汉族融合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一、人名的产生土家族人名产生早于姓。

传说中的远古英雄人物翁可涅铁、磨亮卡替、热其八,八部大神西梯佬、西呵佬、那乌米、煞潮河舍、里都、苏都、拢此也所也冲、接也会也那飞列也,以及悲剧人物西兰、嘎尼昭昭、咚咚等,均是可用土家语译出完整意思的名。

如翁可涅铁,“翁可”是黄金,“涅铁”是起源、根蒂、老祖宗,即黄金祖宗(翁涅:黄帝);热其八,“热”是老鼠,“其八”是大,即大老鼠;“西梯佬”即种田的人;“西呵佬”即赶山(打猎)人;“那乌米”的意思是“遥远地方的老人”;“西兰”是“被面”之意,传说远古土家人无织布技术,只穿兽皮草衣,有一个的女孩发明了织布技术,并用一种“打花”的方式织出了美丽的花(卡铺)覆盖在布上,人们非常赞赏她,就称这个女孩为“西兰”(丝),即织女的意思,且同时称西兰发明的布为“西兰”。

后来西兰为了织出更美丽在夜间开效的白果(银杏)花,常常于深夜守侯在白果树下,竟被她阿爸误杀了。

人们为了纪念她,就以其名字作为布的称呼,后来土家人主要用这种布做被子的面料,即成了被面的称呼,而织有鲜丽花朵的打花被面,则被称为“西兰卡铺”。

“嘎尼昭昭”这个人名所伴随的故事就更感人泪下。

嘎尼昭昭今天是土家族对一种小鸟的称呼,但在远古时候,它却是一个人名。

传说有一户穷人家有一个女儿叫昭昭,因为父母没办法养活她,把她送给一个土财主家做童养媳(嘎尼),人们就叫她“嘎尼昭昭”。

嘎尼昭昭在土财主家受到百般虐待,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十分悲惨。

一天,嘎尼昭昭在山上砍柴,因饥饿而爬上樱挑树摘樱挑吃,不小心将柴刀掉到岩坎下一只老虎身边,她不敢去取,回家后因忍受不了公婆的毒打,上吊死了。

死后嘎尼昭昭变成了一只小鸟,每到春末夏初的夜半时刻,它就倒吊在树上悲惨地叫着:“嘎尼昭昭,吃了樱桃,掉落沙刀,我想取去,又怕五爪,公婆打我,我格死了。

”至今,土家老人听到这种鸟叫,就会叹息一声,说“嘎尼昭昭又叫了。

”显然,从这些人名的意思及传说故事来看,均是有名而无姓的。

更为典型的是,土家族认为在齐天大水涨过之后,使人类得以繁衍的始祖“雍尼补所”,其名竟然是土家语“兄弟姐妹”的泛称,“雍尼”为妹妹的意思,“补所”为弟弟的意思,亦证实了远古时代,土家族只有名,没有姓。

在土家族神话故事中,人名是伴随着人物出现于世而产生的。

在《梯玛神歌.万物的起源》中,传说洪荒之世,天地间十分荒凉,没有人居住。

天神“尼古劳”创造了人类。

这“利古罗”即大地和太阳的合称,利即土家语“利洪”,泥土、大地的意思,劳即土家语“劳次”,即太阳的意思;也即在土家族的传说中,生命是由大地和太阳创造出来的,这和现代的科学“生命的起源”有某种暗合,只是土家族人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大地之母“尼洛阿巴”(伟大的大地母亲)照着自己的样子,用竹子做骨架,用荷叶做肝胜,用豇豆做肠子,用葫芦做脑壳,用泥土做肌肉,在葫芦上通了七个眼眼,成了耳鼻口眼。

可是此时的人类,只是一个泥塑,不能呼吸,不能思考,不能动弹。

天空之神太阳神“劳次”看到了大地之母创造的人类,便向大地母亲塑的人类,注入太阳神自己的精血,又用嘴对这个“人”吹了一口气,于是人“出气了,会坐了,会站了,走路了”。

凡间世上有了人。

“尼古劳”(大地之母和太阳之父)造出人后,即按放置地点称呼他们,如放在岩坎边,就叫“阿沙”(岩边);放在崖脚下,就叫“阿吉”(岩脚);放在树林里,就叫“卡可”(树木);放在花上,就叫“卡铺”(花朵),等等。

从这个传说我们可看出,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土家的先民们可能就有了以名来区分个人的观念。

人名多以自然界无生命物命名,正是人们征服自然,与自然界作斗争,在自然界中求生存的一种反映;表明了土家族人名的产生,与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有一定的联系。

在原始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以血亲为主要内容的亲属关系,而一定形式的人名往往也打有亲属关系的印记。

在土家族古老亲属制里,凡以“巴”、“必”结尾的称呼多为男性,如“洛巴(丈夫)、阿巴(父亲)、木斯阿巴(祖父、外祖父等)、洛必(儿子)”;凡以“涅、尼”结尾的称呼多为女性,如“阿涅(母亲)、左巴切尼(哥或弟的妻子)、尼可阿涅(父亲的姐蛛)”。

这种称谓反映在人名上,一般来说,常有巴、必之音的人名多指男性,如舍巴俾、哈勒必等。

而带有涅、尼之音的多指女性,如涅莉、雍尼等。

显然,人名与亲属称谓不论谁产生于前,它们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则是毫无疑义的.二、姓的出现如果说名是个人的符号,那么姓则是某一群人共用的符号。

土家语称“姓”为“家卡”或“卡”,也即群落、族类;这正反映了姓产生的本义。

人何以要有姓?《白虎通义·姓氏篇》曰:“人所以有姓者何?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

”即是说人们需要用“姓”来确定共同始祖,辨别血缘关系,禁止血缘内婚。

“姓”由“女”与“生”组成,同一姓即含有同一女生之意。

从这个观念出发,可以说“姓”就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

姓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原始社会初期,当人们在婚姻关系上还处于族内群婚阶段时,在财产所有权方面还处于族内公有制时,就不需要用“姓”辨别血缘关系确定姻姻对象,也不需要用“姓”证明血缘关系确定财产继承人。

所以这一时期人们根本不需要找一个“姓”的符号加在作为个人标志的名前。

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自然淘汰的作用,使人们对近亲结合的危害性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从而产生了族外婚制,尤其是私有概念的萌发,更需要由自己亲生子女来继承财产,传宗接代。

那么,仅有区别个人的名就很难适应这一变化,必须有一个能代表同一血缘和表明关系的符号。

于是“姓”产生了。

“姓”的出现实际上是人类社会向文明阶段迈出的重要一步。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在有“姓”区别血缘后,随着男权社会的逐渐确立,出现了区别地位尊贵的“氏”,后来区别婚姻的“姓”和区别地位的“氏”逐渐合二为一,成为姓氏。

对于姓氏,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对“姓”的解释也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民族,因生活区域不一,也有这种状况。

如有些民族“同姓不婚”的概念,在土家族内就并不这样,不仅某些同姓可互为婚姻,而且某些异姓反而不能互为婚姻(在姓名的特点中我们再详细介绍)。

这种现象应该与“姓”的出现原因有一定联系.《梯玛神歌》对土家族“姓”的起源有所记载。

传说远古时代,人类触怒了上天,上天降七天七夜大雨惩罚人类,涨起了齐天大不,世上人全部被淹死了,唯有“补所”与“雍尼”兄妹俩躲在葫芦瓜中保全了性命。

为了不使人类绝迹,“补所”要与“雍尼”结婚,“雍尼”不同意,并提出不可能实现的滚磨岩、劈竹子、烧火堆、种葫芦、绕山跑等条件来刁难“补所”。

而“补所”在喜鹊、乌鸦、乌龟等帮助下,居然使从山顶上滚下来的两扇磨岩合在一起了,使从两头劈的竹子破成了完整的两块,使两堆分别烧着的火堆的浓烟在空中绞成了一股,而种的两颗葫芦瓜也紧紧地缠在了一起……所有的难题全解决了,“雍尼”只好与“补所”在马桑树(是棵通向天庭的树)下成了亲。

婚后,“雍尼”肉连续外次都生下一个个大肉球(近亲通婚的结果)。

“雍尼”非常伤心,祈求得到天神的帮助,有天她梦见自己沿着马桑树爬到了天上,大地之母“尼洛阿巴”告诉她:“我赐给你七个女儿,她们将来会与天上七位天神成婚,你就会有健康完全的孩子”。

梦醒后,“雍尼”真的怀孕了,生下了七个漂亮的女孩。

这七个女孩后分别与七位天神“白虎神、蛇巴神、鱼巴神、凤鸟神、冉牛神、蝎神、孽龙(二郎)神”等成婚,成为七大部落(即历史上所记载的“鱼复巴、白虎巴、巴蛇巴”等等),部落间相互通婚,以避免近亲通婚,这才繁衍土家人类。

这七大天神是天上的七大星座,狮子座(白虎)、长蛇座(眼镜蛇)、天鹅座(凤鸟)、牛郎星(水牛)、蝎子座、双鱼座、猎户座(猎户座上三颗最亮的星星就是二郎的三只眼)。

这七大部落后即发展成土家几个主要姓氏。

土家族中还有关于姓和民族来源的传说。

这些传说反映出土家族对民族及姓产生的朴素看法。

如有的传说雍尼生了肉球后,她把肉球砍成120块,合上3斗3升砂子洒出去,从此有了“帕卡”(汉族),合上3斗3升泥巴洒出去,从此有了“毕兹卡”(土家族),合上3斗3升树苗洒出去,从此有了“白卡”(苗族),等等。

每一肉块落地就成为一个村落,该村落就依落地之处为“姓”。

扔在田里姓田,扔在井里姓井,扔在刺蓬上姓蓬,扔在树叶上姓叶……。

这就是姓的产生和土家族为什么多以同姓为一村的由来。

从把由球砍成小块扔出去,落地成姓的叙说中,我们认为,土家族姓产生的原因应包含有部落形成、部落联盟、部落迁徙、部落解体等诸因素。

这不仅在《梯玛神歌》“人类的迁徙”篇,“人发家发丁,树大要分叉,人多耍分家,池们又要迁居了”的叙说里,能找到一定的佐证,而且一些土家族的村寨名,也可提供这方面的证明。

如在土家族生活区域内,以老寨、新寨、大寨、小寨、上赛、下寨等称呼的寨名很多。

你若问起寨名的来历,老寨的人会告诉你,他们自古以来就生活在这里,所以叫老寨,而新寨的人会告诉你,他们是从老寨分出来的。

大、小寨,上、下寨的得名也原因如此。

而这老与新、大与小,上与下名称相成对照的赛子,毫无例外的是同姓。

这种分寨方式显然含有部落解体的遗俗。

部落解体,同一集群的人分为数个集群,为了保持对共同始祖或发祥地的记忆,就需要一种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