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1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篇一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子和呈示部,能区分长笛、双簧管、小提琴的音色,能哼唱主部主题。
2、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
3、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4、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通过聆听,记住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一、师唱《化蝶》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今天我们欣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协奏曲的概念以及熟悉美丽传说。
1、出示题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作者简介。
3、简单介绍梁祝二人的性格特点。
4、看视频,真切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爱情。
(二)欣赏乐曲。
(出示课件)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引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十八相送)——展开部(封建势力、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再现部(仙境、化蝶、传颂)2、引子片段欣赏(1)欣赏引子1音乐感受长笛用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2)欣赏引子2音乐了解双簧管以宽广、厚重、圆润的音色,奏出优美的背景过门音调,取自越剧的过场音乐。
(3)再次欣赏引子部,加深感受。
3、呈示部片段赏析(1)小提琴奏出一段优美的爱情主题后,大提琴的低音与之形成对答,抒发了梁祝相爱的甜美。
这段音乐可谓全曲的中心。
4、随乐而动随音乐做古典神韵组合:提沉。
5、欣赏副部主题音乐。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调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跃,独奏与乐队交替,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欣赏 梁山伯与祝英台-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前言经典传统民间故事《梁祝》,不仅是我国浪漫爱情文化经典之一,也是我国文化所代表的经典文化。
而音乐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则在对以往经典故事进行继承的同时,也有一些新意的涌现。
本篇文章将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主题,进行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
一、学生分组活动:读书小组根据学生数量,将全班同学划分为n个读书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最好不超过4人。
每个小组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学生是在文学教育和审美教育方面有特殊优势的学生。
老师可以在小组中培养领袖的角色,让其负责小组的学习和运作。
二、教师的课前备课工作在上课前,老师需要准备相关的音乐教学PPT,故事解读,以及高中音乐的相关视频教学。
输出语句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目标•了解《梁祝》故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感悟梁祝文化内涵对于社交礼仪和人文风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利用音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
四、课程安排第一部分:故事讲解•了解梁祝故事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故事的主线和情节;•了解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爱情的发展和进程。
第二部分:音乐欣赏•学生听取音乐故事之后,通过欣赏相咐的作品,感悟其中的情感和音乐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对于音乐审美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部分:学生讨论和总结•学生讨论《梁祝》文化内涵,对于社交礼仪、人文风尚的影响;•学生总结《梁祝》故事中所呈现出来的正面品质,包括勇气、忠诚、真挚的友谊、博爱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五、教育评估•通过mathjax在markdown中输入分数和公式,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评估;•学生可以通过音乐制作、书面汇报、文学鉴赏、小组互评等形式来展示他们对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了解和感悟;•通过课堂综合评估和期中期末考试,以及多元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结语在教育中,学生对于故事和文化的了解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情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通过欣赏课文,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意义,感悟爱情与命运的冲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梁山伯与祝英台》2. 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梁祝传说、越剧、民间艺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2.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民间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背景知识和相关艺术形式。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越剧、民间艺术等,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讲解梁祝传说、越剧、民间艺术等相关知识。
4. 欣赏与讨论:组织学生欣赏越剧、民间艺术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爱情与命运的冲突,拓展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欣赏能力:通过学生对越剧、民间艺术等的欣赏和分析,评估其审美能力。
4. 思考与感悟: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口头报告,了解学生对爱情与命运冲突的思考和感悟。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原文。
2. 影像资料: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相关民间艺术图片等。
3. 参考书籍: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越剧艺术的研究书籍。
4. 网络资源:相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网络文章、论坛讨论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文讲解与分析:2课时。
2.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1课时。
3. 欣赏与讨论:2课时。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1)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
【学生现状】八年级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分析音乐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自身音乐基本素养和对艺术的审美还有待加强。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2.知识与技能:a、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记住曲中的音乐主题及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
b、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过程与方法:a、聆听音乐,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的同时能说出主部主题在呈示部中出现的次数。
【教学重点】1.欣赏全曲能记住音乐主题及乐器音色并学唱歌曲《化蝶》。
【教学难点】1.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欣赏电影《梁祝》片段引出课题。
这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人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二、讲授新课1.了解作者何占豪、陈刚何占豪(1933—)浙江人,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学生倾听音乐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在对比、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过程中,学生能运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音乐。
3.知识与技能(1)哼唱爱情主题旋律。
(2)了解协奏曲、奏鸣曲式的基本概念,以及作曲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运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音乐。
难点:感受不同的音乐感受,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等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4、导入随老师钢琴伴奏朗诵歌曲《化蝶》歌词,并提问:同学们知道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吗?师:《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古代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
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和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从古至今,有无数人被“梁祝”的凄美爱情所感染,人们更是用各种各样不同形式来传颂这个故事。
比如说:全国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关的戏曲种类多达 43 种,如京剧、吕剧、越剧、豫剧、昆曲、沪剧、河北梆子等;曲艺种类多达 23 种,如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山东琴书等。
5、老师提问:描写《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形式有哪些?今天,就请同学们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6、老师提问:只有小提琴演奏的演奏形式叫什么?由小提琴作为独奏乐队协同乐队共同演奏大型乐曲的演奏形式又叫什么呢?7、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1)引子聆听音乐,并思考:在这段音乐中,哪种乐器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叫声?这段旋律为大家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2)呈示部完整聆听呈示部音乐,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音乐情绪?它的速度、力度、音区有什么特点?主奏乐器是什么?聆听爱情主题,边听边思考:这段主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是如何运用音乐来刻画“爱情”的?随音乐哼唱爱情主题旋律。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引言:《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戏曲史上非常著名的剧目之一。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旨在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爱情故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根据教学设计的步骤,逐步介绍如何进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教学活动。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
在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包括:1.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及其中蕴含的爱情主题;2. 掌握该剧的人物、唱段和曲调,培养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演讲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4.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相应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1. 背景介绍与观影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背景知识,包括该剧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经典唱段等。
然后,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电影或戏剧版本,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2. 朗读与分析接下来,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分析。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剧中的关键场景逐句朗读,分析其中的语言表达、情感描写等。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并合作完成剧中角色的台词分析,以加深对其中情感和思想的理解。
3. 角色扮演与表演为了提高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剧场表演。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角色,并参照文本进行台词排练和表演。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培养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情感导入与创作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创造力,我们可以设计情感导入和创作活动。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场景或情节,并编写自己的小剧本。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方法:欣赏法、教授法、探讨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掌握协奏曲定义、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以及曲作者。
3、通过对比节奏、速度、力度,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
感受音乐的表现手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梁祝》的音乐内涵,掌握《梁祝》的主体旋律。
2、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教具:多媒体、钢琴、黑板、教材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动画片《梁祝》的flash动画,让学生初次感受主题音乐。
二、新课教学:1、导入新课:教师设问: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动画短片的音乐吗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有谁了解《梁祝》这个民间故事?试着给大家讲述一下。
(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被列入世界名曲,又被称作butterfly—lovers(蝴蝶的爱情)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欣赏乐曲。
2、相关知识:(教师讲授,出示多媒体课件。
)(1)教师简介《梁祝》在世界上的影响及地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中国听众被誉为“我们的交响音乐”。
外国听众也认为乐曲是一部“非常迷人和神奇的音乐”,“最美妙的旋律”。
(2)曲作者简介:何占豪: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交响乐《刘胡兰》、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
陈钢: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3)知识点的讲解:协奏曲: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它是充分发挥某种独奏乐器演奏技巧和鲜明个性的音乐作品意大利原文是“竞奏”。
《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1教学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目标与简析1、通过欣赏此曲,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2、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音机、多媒体、小提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设问:大家听说过哪些传说?有没有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2、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1、作品介绍介绍作品、作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下面的欣赏做铺垫。
讲授:协奏曲的特点。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分段欣赏)A、介绍作品的曲式结构。
B、按照板书曲式结构图,分段欣赏爱情主题、梁祝共读共玩、英台抗婚以及化蝶的主旋律。
并回答:每一个片段所表达的情感?c、教师演奏爱情主题D、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表达的音乐思想。
小结:这首乐曲通过独奏小提琴与乐团的配合演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
并将中国戏曲的元素融入了西洋音乐中,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梁祝》赞颂了人类真挚的情感,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无情。
三、看谱学唱《梁祝》主题1、教师给学生发放《梁祝》爱情主题简谱。
2、学生根据教师弹奏,进行视唱、模唱。
3、学生展示。
四、课堂小结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2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示范教案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感受乐曲情感;2.了解协奏曲及奏鸣曲式。
3.学会哼唱主题旋律。
教学重难点1.了解奏鸣曲式结构;2.了解乐曲各部分主题,体会音乐情绪及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是哪几个吗?学生回答:《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1. 介绍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
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
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誉为“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
本课程旨在通过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情节及人物形象,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故事背景东晋时期,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
途中结识了梁山伯,两人结为莫逆之交。
在求学期间,梁山伯对祝英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祝英台始终未露真实身份。
2.2 情节发展祝英台回家后,托人告知梁山伯自己的真实身份,并邀请他前来提亲。
梁山伯欣然前往,却发现祝英台已被父亲许配给别人。
梁山伯悲痛欲绝,病倒身亡。
2.3 结局祝英台得知梁山伯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
她请求父亲将自己葬在梁山伯的墓旁。
在祝英台和梁山伯的墓前,两人在阴间重逢,终于结为夫妻。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梁山伯梁山伯是一个诚实、善良、痴情的青年。
他对祝英台的爱情忠贞不渝,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坚定地相信两人的感情。
3.2 祝英台祝英台是一个聪明、勇敢、执着的女性。
她女扮男装求学,展示了古代女性追求知识的决心。
在面对家庭压力和世俗观念时,她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爱情。
第四章:艺术特色4.1 故事情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充满了戏剧性。
它以爱情为主线,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伦理观念。
4.2 人物形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具有代表性。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永恒的爱情象征。
4.3 文学价值《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案标题:《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爱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这个故事的了解程度。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答案。
3. 整理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讨论。
三、文学鉴赏(15分钟)1. 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文学价值。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故事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探讨,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 整合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分享和讨论。
四、口头表达(15分钟)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节,扮演其中的角色并进行对话表演。
2. 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其他组进行评价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引导学生思考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是否更深入。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文学价值。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估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表现。
3. 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提出建议和指导,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阅读完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进行更深入的文学分析和评论。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可以写一篇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或者改编故事的小说。
3. 进行相关的艺术活动,比如学生可以创作一幅插画,表达对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理解和感受。
《梁山伯与祝英台》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引言《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戏曲的经典剧目之一。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和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这部作品。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本教案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戏曲文化以及故事背后的深刻主题。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3.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4. 学生能够欣赏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以及音乐演唱;5. 学生能够培养意识到尊重和珍惜爱情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1. 电脑和投影仪;2. 《梁祝》故事的简要介绍和背景知识;3. 中国戏曲音乐和表演的录音或视频片段;4. 学生作品展示板;5. 讨论和写作活动所需的纸和笔。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梁祝》的背景和基本故事情节。
2. 播放一段《梁祝》的戏曲表演片段,让学生感受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和表演形式。
步骤二:学习和讨论(3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认真阅读《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本,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引导全班一起讨论学生的观点和理解,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3.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讨论:a. 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为什么?b. 故事中表达了哪些深刻的情感和价值观?c.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有哪些特点和障碍?步骤三:课堂欣赏(20分钟)1. 播放《梁祝》的音乐演唱片段,让学生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韵律和美妙。
2. 讲解戏曲表演的一些基本元素,如脸谱、舞台布景、各种表演动作等。
步骤四:写作和展示(30分钟)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故事中的某个场景或人物展开讨论,并写一篇简短的文章表达他们对该场景或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在展示板上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互相欣赏评价。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1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总结出他们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四上语文《梁山伯与祝英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梁山伯与祝英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研究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4.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1.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3. 朗读和解读小说中的精彩片段;4. 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小说中的场景;5. 撰写读后感,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入故事主题,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预测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可能的主题。
第二步:阅读与分析1. 学生自主阅读《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关章节,重点关注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2. 学生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讨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情感的转变。
第三步:朗读和解读1. 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角色的情感表达;2. 分析和讨论个别情节和对话的含义和影响;3. 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解读小说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步: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小说中的场景;2. 鼓励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展示角色的情感和个性。
第五步:读后感写作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读后感;2.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读后感;3. 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读后感写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估学生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程度;3. 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材;2. 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3. 角色扮演道具和服装。
七、教学反思通过开展《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并通过角色扮演和读后感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
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感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2.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真挚情感。
3.领悟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感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情感。
三、教学难点1.深入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物性格特点。
2.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如《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民间故事的魅力。
2.故事梗概(1)教师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2)学生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人物形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物形象,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感受他们的性格特点。
4.真挚情感体会(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真挚情感,如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悲剧的原因。
5.美好品质领悟(1)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如忠诚、勇敢、善良等。
(2)学生举例说明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喜爱。
7.作业布置(2)学生自主选择一部民间故事,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在分析人物形象和真挚情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美好品质,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故事情节理解: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哪个情节最打动你?”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这个情节为何感人,以及它如何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相爱、分离、化蝶等主要情节。
2. 人物形象:分析梁山伯、祝英台、梁山伯的母亲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在故事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修辞手法的理解。
2.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故事所传达的爱情观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解读修辞手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3. 实践法:模仿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 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4. 分析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5. 总结故事所传达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6. 布置作业:模仿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或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对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其他民间故事的爱情主题,探讨其独特性。
2. 艺术欣赏:组织学生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的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原文或改编版本。
2. 参考资料: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资料。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善与恶、忠诚与背叛等道德观念。
3. 让学生通过欣赏故事,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欣赏。
2. 故事中的道德观念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故事中的古代文化和习俗的理解。
2. 故事中的道德观念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文本或视频资料。
2.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3. 教学卡片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故事梗概: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3. 人物分析:分析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4. 冲突与解决: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讨论善与恶、忠诚与背叛等道德观念。
5. 文化理解:讲解故事中的古代文化和习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7.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讨论或表演活动,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欣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生能理解并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背景。
3. 学生能运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体验。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的中国古典民间故事,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3. 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改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文本或视频资料。
2.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3. 教学卡片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4. 角色扮演道具和服装。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引言: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个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感动,也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本文将以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为基础,探讨如何将其应用于教育案例中,以促进学生的品格培养和情感教育。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唐代著名文学作品《长生殿》中的主人公,也是中国文化中一对著名的爱侣。
他们本是一对生活在不同社会阶层的男女青年,因为巧合结识,并渐生情愫。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导致了他们无法在一起的结局。
这个爱情故事中,承载了人们对真爱的向往和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反思。
第二部分:道德品质和人格培养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道德品质和人格培养相关的教育主题。
首先,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
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深情和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执着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追求。
教育案例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并培养对真爱的尊重和追求。
其次,梁山伯和祝英台在遇到困难时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们为了爱情放弃了各自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并经历了重重困难。
这表明他们具备坚持不懈的品质,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案例。
第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还强调了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思考。
他们因为身份不同而面临着无法在一起的问题。
通过讨论这一点,可以引导学生反思社会的不平等待遇,并培养对正义与公平的关注。
第三部分:情感教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
首先,这个故事强调了对爱情的珍视与尊重。
无论是梁山伯还是祝英台,在故事中都表现出了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这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对待爱情,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
其次,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中感人的情感描写可以用来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对他们在分别时的深情告别、思念和相忘的情节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培养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的良好素材。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第一篇: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范文教具录音机、多媒体、钢琴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2、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感人致深的故事。
二、授新课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内容1、欣赏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
3、学唱歌曲《化蝶》。
4、补充欣赏歌曲《梦蝶》。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封建礼教的残酷和人民的反抗精神,以及人们对美好爱情赞颂。
2、使学生能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表现音乐,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初步学会用委婉、细腻的声音演唱歌曲《化蝶》。
教材简析1、越剧《十八相送》选段是梁山伯为祝英台送行时的一段内容,此段内容是以喜剧情趣的笔调、用对唱形式,刻画了梁山伯的纯朴、忠实和祝英台的热情、真挚。
2、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作品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以及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3、歌曲《化蝶》是著名词作家阎肃用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填词而成。
歌词运用简洁的语言,生动描述了梁祝感人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的欣赏及讨论。
教学思路本课以越剧《十八相送》为“源”,引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爱情故事的讲述为线索,在重点片段的欣赏中,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想象、表现方式,认识音乐在表现人物和情感中的作用。
并通过补充欣赏让学生感受现代音乐对梁祝的全新的演绎方式。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恋蝶——欣赏越剧《十八相送》感受越剧韵味,了解越剧。
1、提问导入特点,并为欣赏下一作品做好铺垫。
(1)越剧是浙江地方戏剧剧种之一,你能说出一些著名的越剧代表作品吗?(2)导出越剧《梁祝》并请学生说说梁祝故事。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欣赏:梁山伯与祝
英台》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省级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分析乐曲主题,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2、能够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学会哼唱《梁祝》的音乐主题—化蝶,学习变化速度、力度、音色等方法来表现音乐所传达
的情感和内容。
3、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4、通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欣赏,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热爱。
2学情分析
对于现阶段的八年级学生,欣赏课是一个难题,对于欣赏音乐作品来说几乎是没有任何兴趣。
但就本节课来说,由于对梁
祝这个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又是标题性的音乐,所以采取对号入座的方法,通过各种乐器的音色、速度、力度加以字幕
的解说,还是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
3重点难点
1、能够感受、体验《梁祝》的音乐情绪,并能体会音乐中的结构和音乐中表现的内容。
2、能够哼唱、记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故事引入
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师:大家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
(对故事进行简单的了解)
教师归纳引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具:
音响、录音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式)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至深的故事。
三、乐曲的结构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下面依结构图欣赏作品。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
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
何占豪曾
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与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
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
(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
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
“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
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
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
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