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热和散热》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吸热和散热的定义。
2. 吸热和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探究吸热和散热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1. 吸热和散热的概念。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吸热和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吸热和散热的过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吸热和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3. 讲授法:讲解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及应用。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等详细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吸热和散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吸热和散热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吸热和散热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4. 实例分享: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吸热和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 知识拓展:讲解吸热和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步骤1. 实验一:观察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让学生初步认识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实验二:让学生用手触摸热水和冷水,感受吸热和散热的过程。
3. 实验三:观察冰块融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进一步理解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4. 实例分析:分析吸热和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取暖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实例分享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意识的体现。
4. 学生对吸热和散热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难点:理解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1. 物质:热水、冷水、杯子、温度计等。
2. 设备:实验桌、实验架、显微镜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实验观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吸热和散热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吸热和散热的特征。
3.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并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吸热和散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阐述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及应用。
2. 家庭小实验: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设计一个关于吸热和散热的实验,拍下实验过程的照片,并在课堂上分享。
3. 思考题: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吸热和散热在生活中的作用,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准确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交流。
3. 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家庭小实验,评估学生对吸热和散热原理及应用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下问题:1. 学生对吸热和散热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2. 实验设计是否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吸热和散热现象?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来校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吸热和散热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
苏教版科学四上《吸热和散热》备课教案
二、4、吸热和散热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二、学习成果:
●描述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描述同种物体中深色比浅色吸热、散热快。
●设计不同物体和相同物体颜色吸热、散热的对比实验。
●通过实验的观察、数据记录形成解释和结论。
三、教学材料:同样大小、质地的纸盒、金属片、温度计、同样大小的黑色袋和白色袋、
四、教学步骤:
教后记:
选择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来上这堂课,所以花了不少课时。
首先是让学生思考水和沙在吸热和散热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联系第一单元学到水和沙滩的空气流动方式,可以得出水和沙的温度不同。
然后再让学生考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实验对比,选择材料和注意事项。
再挑选阳光强烈的日子,一整节课时间在户外进行实验。
不过还是有些学生掌握不了实验方法,碰坏了许多温度计。
做好实验记录,还得花时间分析数据和总结,再花一课时和学生一起分析水和沙的吸热散热效果。
如此细致地分步进行,学生对知识和过程掌握得较透彻。
吸热和散热教案范文
吸热和散热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热量的传递方式。
2.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
3.掌握吸热和散热的实验方法和条件。
4.感知热量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吸热和散热的定义和原理。
3.吸热和散热的实验方法和条件。
4.热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引导学生回顾热量传递方式的概念,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太阳的热量照射在地面上、电热水壶加热水等,让学生思考热量的传递方式。
Step 2 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和原理1.解释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吸热是指物体吸收了外界热量后温度升高,而散热则是指物体通过各种途径将自身的热量传递给外界,使温度降低。
2.讲解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对于吸热来说,当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分子内能增加,分子热运动加快,温度升高。
对于散热来说,物体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环境,分子内能减少,分子热运动减慢,温度降低。
Step 3 吸热和散热的实验1.设计实验:以水的吸热和散热为例,设计实验过程,测量水在吸热和散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设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实施实验:根据实验设计过程进行实验,注意安全操作。
3.分析实验结果:将实验数据整理,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并解读曲线图中的变化规律。
4.总结实验:通过讨论和归纳实验结果,总结吸热和散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Step 4 热量的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吸热和散热应用,如空调、保温杯、冰箱等。
2.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能充分利用吸热和散热原理的实际应用产品,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产品设计成果。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1.组织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完成选择题和解答题,以检验对吸热和散热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评价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报告,以评估他们对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小学科学4吸热和散热(教案)
小学科学4吸热和散热(教案)【教案】小学科学4吸热和散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认识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速度有差异,了解影响物体吸热和散热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物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积极探索疑惑,培养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对吸热和散热现象的理解,及时与常见实例联系,认识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速度的差异。
2.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中心:黑板/白板、投影仪、实物观察材料、实验材料等。
2. 学生需准备的材料:教科书、笔记本、铅笔、尺子、温度计、水杯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约10分钟)1. 创设情境:教师将一杯冰水放在课桌上,让学生观察杯子外表的变化。
2. 引导思考: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杯子外表会产生水珠?水珠是从哪里来的?3. 布置任务:告知学生本节课将学习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
Step 2: 理论知识讲解与操练(约20分钟)1. 利用多媒体或黑板,简洁明了地给学生讲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及原理。
2. 结合常见的生活实例,如夏天感到热的原因、太阳的热射线等,巩固学生对吸热和散热概念的理解。
3. 提问操练:根据教师提问,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吸热和散热的过程和原因。
Step 3: 实物观察与讨论(约15分钟)1. 准备一些不同材质(如金属、塑料、木头等)的物体,放在课桌上。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表面是否有不同的变化(如结露、水珠等),并思考这些变化与吸热和散热的关系。
3. 学生分组讨论小结: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深入探究,观察其吸热和散热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Step 4: 实验探究(约30分钟)1. 提供实验材料:不同采暖方式的水杯(如保温杯、普通玻璃杯等)、温度计、热水/冷水。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吸热和散热,学习物体怎样吸收热能和散发热能;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可以吸收热和散热的方法;3.通过做实验,了解不同物体吸收热和散热的情况,并能正确地应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以及物体吸收热和散发热的情况。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方法,并能够判断、应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夏天为什么会感觉很热,冬天会感觉很冷,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2. 讲解教材内容(10分钟)通过介绍教材中“吸热和散热”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吸收热和散发热的原理。
3. 实验环节(30分钟)1.实验一:“碗盖子的不同吸热散热实验”–将两个碟子覆盖在两个碗上,一个覆盖一个不覆盖,再将两只毛毯分别覆盖在两个碗上,并记录每个碗内部的变化。
–结果:•覆盖的碗内部温度上升较快,说明覆盖物体能吸收热能的速度更快,即这个碗的吸热性能较强;•不覆盖的碗内部温度上升较慢,说明不覆盖物体更容易散发热能,即这个碗的散热性能较强。
2.实验二:“不同物体吸热散热实验”–将两个相同的物体(如两个相同大小、颜色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用手接触并感受它们的温度;–将一个黑色物体和一个白色物体放在一起,用手接触并感受它们的温度;–将一个金属物体和一个纸张物体放在一起,用手接触并感受它们的温度。
–结果:•相同物体的温度相同,说明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也相同;•黑色物体的温度比白色物体的高,说明黑色物体吸热性能强;•金属物体的温度比纸张物体的低,说明金属物体的散热性能强。
4. 巩固练习(1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与教材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反思(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评自己的学习情况。
提问及回答相关问题,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1.教材: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2.工具:–两个碗和两个碟子–两只毛毯–两个相同大小、颜色和形状的物体–一个黑色物体和一个白色物体–一个金属物体和一个纸张物体五、教学评价1.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式,感知吸热散热的基本原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最新
3.提问: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4.学生设计实验、交流汇报。提示学生加热时要用玻璃棒适当搅拌。
5.学生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6.指导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分析曲线图,得出结论。
7.小结:同时给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加热,油的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都比水快。也可以说油的吸热性能和散热性能比水强。
四、解释生活中的吸热、散热现象
1.谈话: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和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不一样,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2.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3.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什么关系?
4.学生讨论交流。
5.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可适当补充几个例子。
五、拓展活动——设计制作保温杯
1.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2.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提出修改的建议。
3.小组制作。
4.交流展示制作的保温杯过程。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起到保温效果的。
5.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实验进行科学创新。
教学
反思
油和水加热时,温度上升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停止加热时却出现了意外,水停止加热温度下降,油却还是继续上升。学生们非常奇怪,虽然不符合常理,但是要让学生尊重事实。至于出现的这种现象,给学生留下一些悬念可让学生上网查一查,增加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搞清事实的原因才是真正的学习科学的目的。
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教具
学具
相同重量的油和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相同大小的纸盒、相同大小的金属片和纸板
板书
设计
4.吸热和散热(1)
物质不同颜色不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发现物体散热和吸热的过程;2.掌握产生吸热和散热的方法和条件,知道吸热和散热对人类的影响;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4.调整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兴趣,发扬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和现象;2.吸热和散热的方法和条件;3.吸热和散热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讨论法3.实验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问学生这个季节出门穿多少衣服?引入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概念,让学生对季节温度的变化产生意识。
二、探究吸热现象1.出示多个盛有同温热水的烧杯,给每一个烧杯盖上纸盖子,然后在纸盖子上放上相同重量的方糖,在相同条件下,观察方糖的融化时间。
学生会发现在一定时间内,融化最慢的是哪个烧杯?为什么?这个是吸热现象。
2.出示每一个空玻璃试管再加到同一高度的水,其中一个试管盖上白纸,一个不盖,并照相。
等待几个小时后观察,学生会发现有水表面温度更低的杯子,不盖试管的水已完全蒸发了。
这个是散热现象。
三、细节讲解1.什么是吸热和散热?2.产生吸热和散热的方法和条件。
3.介绍各物体的散热和吸热情况,讲解过程中夹杂着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产生兴趣。
四、实验演示和讨论1.实行教学演示——“用朗缪尔浴伴随泡沫飘浮”。
用水在朗缪尔烧杯里制备冰浴,再在一个较小的烧杯中加热水,观察泡沫的运动。
结果是泡沫很快被水吞噬,演示失效,学生会发现自己对吸收和传热有很大的误解,引发讨论。
2.学生分组,给出三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①一块金属挂在室外,其他条件相同,晴天、阴天、夜晚吸收的热量是怎么样的?②杯子里装不同颜色的水,不同颜色的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散热和吸热情况有什么不同?③在冬天,窗户密闭对于保温有什么影响?如何进一步保温?五、总结1.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我们在冬天如何保暖,如何保持植物温暖庇护在冬天?”2.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的心得体会。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能够设计并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3.能用物体吸热、散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是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油、水、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火柴、石棉网、三脚架、彩色笔或墨汁等。
【学案】《4吸热和散热》学案一.我看书:看书,熟悉课的内容。
二.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1.找两个同样大小的鞋盒,在鞋盒的一侧挖一个小圆孔,再剪同样大小的一个纸板和一个金属板,如书24页图示,准备实验用。
2.观察自家冰箱后的散热板的颜色,想一想为什么是黑色的?3.你注意过住沙漠地区人的服装有什么特色吗?什么会这样?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完成油和水这两种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能够做实验记录,并画出油和水这两种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曲线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
2.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好吗?(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出示问题也是导入的一个方法,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热的现象和有关问题有了一些了解。
)二.学习新课(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1.质疑: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
那么,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2.学生预测。
吸热和散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吸热和散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授课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吸热和散热。
2.学生能够举出吸热和散热的例子。
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吸热和散热情况。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温度计、两个相同大小的水壶、两个胶囊、两盒白砂糖,水。
2.课堂布置:桌子、椅子、黑板、粘贴画图纸、实验器材。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拿出两个相同大小的水壶,一个装了热水,一个装了冷水,请学生用手触摸两个水壶的壶体感受两者之间的区别,并请学生说说感受。
阐述(10分钟)1.吸热:指物体吸收热量,导致温度升高的过程。
例如,开水壶时水温的逐渐升高,感觉越来越热。
2.散热:指物体因为发射热量,导致温度降低的过程。
例如,把热水倒在杯子里,放置一段时间后,杯子会变得不热了。
3.吸热和散热都是一种物体调节温度的方式。
实验和解析(25分钟)1.实验内容:实验师向两个胶囊中分别装入白砂糖,然后加入一些热水,对其中一个胶囊外部包裹物进行加热。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观察两个胶囊的情况,并记录下各自的温度。
2.结果分析:经过实验,我们观察到没有加热的胶囊外部很快就变得有点凉了,而加热的胶囊仍然是很热的。
这个现象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下,加热的胶囊吸热的能力更强,而没有加热的胶囊则较快地散热。
3.问题探究:老师现在要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热的物体会散热,而冷的物体则会吸热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指导)总结(10分钟)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吸热和散热情况,学生了解了吸热和散热的含义,并举出了吸热和散热的例子。
加深了学生对于热的概念的了解。
四、课后作业1.完成科学作业本页数的作业;2.回家观察屋里物品和父母做饭时加热的事物有哪些,那些物品具有吸热或散热的现象,并用一张A4纸进行写作和画图。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初步理解了物体的吸热和散热原理,同时也学会了通过实验来探究吸热和散热现象,并在实际中探究物体的吸热和散热原理。
《吸热和散热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吸热和散热》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吸热和散热是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观点,它们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修吸热和散热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的基本原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吸热和散热的定义及特点;2. 掌握吸热和散热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吸热和散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进修内容1. 吸热和散热的观点及特点;2. 吸热和散热的计算公式;3. 吸热和散热的实验方法;4. 吸热和散热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四、进修过程1. 吸热和散热的定义及特点- 吸热:物质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称为吸热。
吸热过程是一个吸收热量的过程,常见于化学反应、融化、蒸发等过程。
- 散热:物质开释热量时,温度降低,称为散热。
散热过程是一个开释热量的过程,常见于凝固、凝聚、凝结等过程。
2. 吸热和散热的计算公式- 吸热计算公式:Q = m*c*ΔT- 散热计算公式:Q = m*c*ΔT其中,Q为吸热或散热量,单位为焦耳(J);m为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g);c为物质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克·摄氏度(J/g·℃);ΔT为温度变化量,单位为摄氏度(℃)。
3. 吸热和散热的实验方法- 实验一:测定冰的融化热实验装置:烧杯、温度计、冰块实验步骤:将冰块放入烧杯中,记录冰块开始融化时的温度,直至完全融化,记录融化后的温度变化。
实验原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冰的融化热。
4. 吸热和散热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吸热:冰块融化、水汽凝结、物质溶解等过程都是吸热过程,能够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 散热:冰块凝固、水汽凝结、物质析出等过程都是散热过程,能够开释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五、教室练习1. 计算以下物质的吸热或散热量:- 冰块质量为50g,融化热为334J/g,温度由0℃升至10℃。
- 水质量为100g,比热容为 4.18J/g·℃,温度由20℃降至10℃。
六、拓展延伸1. 通过实验验证吸热和散热的计算公式;2. 钻研吸热和散热在化学反应、物质相变等过程中的应用。
《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
《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2020-11-28《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 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2、知识与技能● 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沙、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彩色笔或墨汁等〖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好吗?二、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沙和水)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① 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能力一样吗?比如说,沙和水,哪个吸热快?② 提出自己的猜测。
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
③ 怎样才能让别人相信你的.观点?2、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
① 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
② 谈话,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获得热?怎样较为科学、精确地知道物体吸热后的变化?怎样比较吸热的快慢才是科学的?(注:实验中,要考虑到沙子要干,这一点可能学生不会考虑到,教师可适当提醒。
)③ 说说有哪些注意事项如问:沙子是湿的,行吗?为什么?④ 学生讨论制定方案:怎样比较沙和水,谁散热快。
3、学生分组到室外实验,师巡视,检查学生记录情况。
4、交流实验结果。
5、讨论:从这一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6、指导学生分析数据,绘制曲线图。
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探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
1、提问: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性能不一样,那同一物体,不同颜色,它们吸热散热的能力又是如何的呢?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吸热和散热》教学案例
现 了活 动 的价 值 , 免 了探 究 活 动 避 “ 闹而无 效 ” 热 的现 象 。
三 、 学 目标 教
1 .结 合 农 村 学 校 实 际 , 发 开 我 校 是一 所农 村 小 学 , 验 室 实 里 的器 材 大 多是 以前 的 自然课 时 留存 的材 料 。经 历 了这 么 多 年 的
“ 步 子 ” 学 。 四 年 级 的 学 生 从 大 教
次 等 , 是“ ” 这 扶 的探 究 过 程 。在 学 生 明 白这 样 才 能 进 行 科 学 的实 验
在 进 行本 课 学 习前 , 生对 物 学
后 , 可 以放 手 让 学 生 去 实 验 了 。 就 体 的 吸热 和 散 热 现 象 有 一 定 的 了 接 触《 学 》 科 到现 在 , 经历 的 观察 活 扶 到 放 , 解 , 道一杯热水会慢慢变凉 , 知 知 动 和 验 证 性 实 验 比 较 多 , 历 的 探 这样 由“ ” “ ” 体 现 了探 究 的 经
“ 雨 ” 大 多 残 缺 不 全 。 我 们 学 校 风 ,
很 多 时 间 去探 究 物 体 吸 热 和 散 热 校 本 资 源
现 象 中的更 多奥 秘 。 基 于 此 , 课 继续 学 习 和 了解 本 不 同物 体 吸 热 和散 热 的性 能不 同 , 认 识 同种 质 地 不 同 颜 色 物 体 吸 热 和 散 热 性 能不 同 。 通 过 对 身 边 这
培 道 热 传 递 的 方 式 有 热 传 导 、 对 究 性 实验 相对 较 少 。 因此 , 课 宜 层 次 性 , 养 学 生 动 手 之 前 先 动 热 本 脑 , 合 学 生 的认 知 发 展 水 平 , 符 实 流、 热辐 射 , 识 了物 体 的热 胀 冷 采 用层 层推 进 的方式 设计 教学 。 认 缩 现 象 。但 是 熟 悉 的 现 象 并 不 一 定 引起 学 生 的关 注 , 学生 并 不会 花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内容:1. 吸热和散热的概念。
2. 吸热和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吸热和散热原理的理解。
2. 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4. 讲授法:教师讲解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和日常应用。
六、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冰块、温度计、实验容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科学实验视频、相关科普文章。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吸热和散热现象。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如何进行吸热和散热的实验,并解释实验原理。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5. 分享讨论:学生分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吸热和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及原理。
2. 强调吸热和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电器或物品哪些是利用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工作的。
2. 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悟。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的课程做好准备。
十一、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吸热和散热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科研机构或企业,了解吸热和散热技术的实际应用。
吸热和散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吸热和散热-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及其区别;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两个饮料罐、水、碗;2.PPT或黑板笔、白板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教具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帮助学生体验热量的转移过程。
2. 观察实验(15分钟)1.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一个带盖的饮料罐和一个没有盖子的饮料罐;2.先在有盖子的罐子里加入热水,再将无盖子的罐子倒入冷水;3.在观察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注意两个罐子中的水温和水位变化。
教师可以在黑板、板书或PPT等上列出观察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
3. 分析实验(10分钟)1.让学生讨论热水的温度为什么有时候会变低;2.引导学生发现热量转移的情况。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水温变化的情况,帮助学生进行分析。
4. 引入概念(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中的热量转移情况;2.介绍吸热和散热的概念。
教师可以准备PPT,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
5. 实践操作(15分钟)1.让学生再次分组,每组准备一个碗和水;2.用温热的水将一个碗加热,并让学生观察热水对空气的吸热现象;3.将一个干碗倒置放在加热的碗上,并让学生观察干碗表面的结露现象。
6. 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答吸热和散热的区别以及吸热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问题,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
四、教学反思本实验主要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但实验器材有些简单,可能不能完全展现吸热和散热现象。
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增加示意图或视频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
吸热和散热_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吸热和散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有认真、细致、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3.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教学准备:
杯子、温度表(两根)、水、沙、记录表、黑白塑料手套、黑白纸杯、不同颜色的气球等。
教学过程:。
吸热和散热教案
吸热和散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
掌握不同物质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差异。
2、教学难点设计并实施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实验。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科学结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油、沙子、金属片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受到物体的温度变化。
比如,夏天在太阳下暴晒,金属扶手会变得很烫,而木头扶手则相对没那么热;冬天用热水袋取暖,热水袋会慢慢变凉。
这些现象都与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有关。
那么,什么是吸热和散热呢?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授1、吸热和散热的概念(1)教师讲解: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做吸热;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这种现象叫做散热。
(2)举例说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如烧水时水吸热温度升高,冰淇淋融化时散热温度降低等。
2、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呢?(2)实验探究实验一:比较水和油的吸热性能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水、油实验步骤:①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和油。
②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插入水和油中,测量初始温度并记录。
③同时用酒精灯给两个烧杯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和油的温度,直到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
实验二:比较沙子和金属片的散热性能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金属片、温度计、沙子、石棉网、水实验步骤:①将两个相同的金属片加热到相同的温度。
②在一个金属片上铺上一层沙子,另一个金属片不铺。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 二单元《4 吸热和散热》 苏教 版
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本课设计成一节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课。通过前一课时对“热” 相关知识的学习,发现四年级的孩子虽然在生活中也有相关经验,但是对保温这一概念 还不清晰,或者有许多片段式的小概念,还没有融合成一个科学大概念,并且运用的概 念也很难和生活实际现象相联系。利用微课让学生复习与热相关的知识,建立前概念, 了解什么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如何设计保温杯等并将自己所学到知识化成思维导图 (如何保温)。
2. (观察保温杯)谈话: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影响物体保温的 因素。 学生交流。
3. 思考:如何让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更好呢? 学生反馈(在杯子夹层添加泡沫、棉花)
4. 谈话:如果让你设计一个保温效果好的保温杯,你会怎样 设计?(结合思维导图)
5. 小组合作进行(画设计图) 6. (展示学生作品)提问:每个小组都对保温杯进行了设
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
设立了一个“材料超市”,为学生准备各色制作保温杯需要的 材料。
提出需求
谈话:同学们,我们通过之前的学习了解许多关于热传递 的知识,今天我就给你们学有所用的机会,聘用你们当个小 小设计师计制作保温杯。(明确任务)
设计一个 保温杯
1. 提问:冬天要来了,大家都会使用保温杯,你们觉得什 么样的保温杯好呢? 学生讨论(美观、轻便、保温效果好、结实、功能多……)
计,请那个小组来介绍下设计思路,大家也可以提下建 议或可行的想法,好吗? 7. 学生交流后修改自己的设计。
1. 谈话:刚才大家已经设计好自己小组的保温杯,接下来你
准备怎样去制作这个保温杯呢?你们相互交流,制定一个可
如何制作
行的方案好吗? (学生讨论)
保温杯
2. 提问:在制定方案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准备怎样 解决?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吸热现象:观察不同物质在吸收热量时的变化,了解吸热过程的特点。
2. 散热现象:探究不同物质在放出热量时的变化,了解散热过程的特点。
3. 应用实例:分析生活中吸热和散热现象的应用,如制冷剂、保暖材料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和分析吸热和散热现象,了解其特点。
2. 难点: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吸热和散热现象。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吸热和散热现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吸热和散热现象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不同物质(如石头、木块、金属等)。
2. 教学工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白板等。
3. 教学资源:相关科普文章、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吸热和散热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吸热和散热现象。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吸热和散热时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与讨论: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吸热和散热现象的特点。
5. 案例分析: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吸热和散热现象的应用。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吸热和散热现象。
七、教学步骤:1. 步骤一:导入实验,感受吸热和散热现象。
2. 步骤二:介绍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吸热和散热现象。
3. 步骤三: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吸热和散热时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吸热和散热》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一课内容。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围绕研究不同颜色物体、不同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引导学生对设计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并根据数据发现其中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对冷热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认识。
冷的物体在受热时会吸收热量,热的物体在降温的时候会放出热量,这是生活中的现象。
那么不同颜色的同种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怎样的呢不同液体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一样吗在这一课中将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寻找答案。
让学生在几组对比实验中发现物质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差异,并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目标:
能够设计物体的颜色对吸热和散热的影响实验。
能够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意识到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存在。
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设计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散热性的对比实验。
难点:对比实验的研究。
教学准备:
红、白、黑蜡光纸温度计白炽灯 PPT 水沙子酒精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研究不同颜色的吸热性能
三、研究不同颜色的散热性能
四、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
四、吸热和散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吸热和散热
不同颜色深色吸热越快,散热快浅色吸热越慢,散热慢
不同物质固体吸热快,散热快液体吸热慢,散热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