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关系的探讨

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关系的探讨
1 2 中 国 山水 画 . 中国 山水 画的 历史 ,源远 流 长 。 山水 画 ,是 自然 的 精华 ,天 地 的秀 气 ,所 以 阴阳 、晦 冥 、晴 雨 、寒 暑 、 朝 昏 、昼 夜 有 无 穷 的妙趣 。独 立的 山水 画正 式 出现 在魏晋 南北朝 之 间。我们 可以从 东 晋 画 家 顾 恺 之 在 《 画 》 中 云 : “凡 画 , 人 最 难 , 次 山 水 , 次 论 狗 马 , …… ”看 出此 时 的 山水 画 已经 与人 物 画相 提并 论 , 并且 已初步从 人物 画 的陪衬 中独立 出来 。据 有关 文献记 载,顾恺 之 当时 就 曾画 有 《 霁 望 五 老 峰 图 》、《庐 山图 》 《 五 老 峰 图 》等 雪 、 望 山水 画 。从 顾 恺 之 的 人 物 画 《 神 赋 图 》卷 和 《女史 箴 图 》卷 洛 ( 皆后人摹本 )中的部分配景 山水中可 以领 略到当 时山水 画的大致 形
2 2 中国山水画 . 中国古代 山水画的主要特 点①要求创造情 景交融的意境 。②空间 处理:采用 “ 以大观小,小中见大 ”的手法。③ 表现 手段 ( 笔墨技法 ) 上 的 鲜 明特 色 。 3 、 系 统 分 析 它 们 的 异 同 3 1 相似点 : . ( 1)艺术 境界 :情景 交融 的意境 。两者追 求艺术境 界都是 一致 的。园林讲求 “ 寓诗情画意于 自然景物之中” ,而山水画强调既要真实描绘 自 然景物,又要抒发作者的情感,可见, 二者都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 )含 蓄 美 :两 者 都 注 重 “ 蓄 美 ” 园林 布 局 曲折 自由 , 2 含 。 常用假 山、小 院、漏 窗作屏障 ,适 当阻隔游客视线 ,使人们几经 曲折 才能逐渐见到 园内全 貌,有柳暗花 明又 一村 的感觉 ,这样游客感受到 的意境更加含蓄深远 。而好的 山水画 在表现手法上 也要善于 “ 隐藏 ” , 注重 “ 含蓄美 ” 。 ( )自然美:两者都强调 自然美 。园林 以 自 为美,植物配置不 3 然 按直线排列 ,姿态 自 然天 成,不受人 工约束 ,而 山水 画表 现树木花卉 也讲 究形 态 的潇 洒 自然 ,布 局 洒脱 自然 而 忌 讳刻板 规 则 。 ( )虚实对 比:两者都注重 虚实对 比。在 园林 中虚与实常表现为 4 山为实 ,水面为虚 ;近景 为实,远景 为虚:景物为实 ,倒 影为虚等许 多景 致的对 比;而在 山水 画的画面 上,景物是实 ,空 白是虚;黑是实, 白是 虚 ;有 色 为 实 , 无 色 为 虚 。 ( 5)借助文学艺术形 式来增强 自己的艺术感染力:在园林 中,匾 额 、楹 联点出周围风景 的意境 ,而 山水 画 中常题 写诗词歌赋,增强画 中意境的表达,可见两者都注重文学艺术形式来增强 自己的艺术感染力。 ( )空 间处理 :小中见大 。两者在空 间处理上都采用 “ 中见大 ” 6 小 的手法。园林常用假 山、建筑、廊 、墙 来分隔空 间,还采用借景的手 法,在有限的范 围内创造 无限景色 ;同时,园林 中的假 山池塘 ,浓缩 了大 自然奇 山秀水之美 , 漫步庭 园树石之 间, 仿佛 置身于 山林之 中, 这 与 山 水 画 “咫 尺 山 水 蕴 千 里 江 山 ” 有 着 异 曲 同 工 之 妙 。 ( 7)与 传 统 文 化 观 念 有 着 密 切 关 系 两 者 都 与 传 统 文 化 观 念 有着 紧 密联系。 山水画要求使 自然 山川和 画家的意 念合二为一 ,而园林在 山水 、植物等 自然景物之 外,又 引进 了建筑 、文学等 各门艺术 ,把人 工美和 自然美 巧妙 地结合起 来。 3 2 不 同点: . 园林 山水画 () 1 完成作品所需客观 条件 场 地、花 木 、山石 、物力 、人 力 纸张 笔 墨 () 2 空间视觉艺术效果 立 体 平 面 ( ) 间 3时 四季变化 四季不变 ( )审美感 知方式 4

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

园林景观yuan lin jing guan31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熊艺滢摘要: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溯源和发展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早期的中国山水画也为古典园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园林里的其他中国山水画也广泛地象征着增长。

其他古典园林采用传统山水画的形式。

因为有两个相互影响,正在相互融合,并且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发现其完成。

历代的作家和画家设计或参与了古典园林的建设,并把大量的艺术品纳入了园艺。

古典园林诗歌的运用熟练,逐渐成为唐宋时期的主导思想。

通过台阶的力量导致了带有中国山水画的东方艺术风格花园的形成。

物体的主体形成,并限制其仅用于绘画风景,并将其捐赠给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以及在画中扩展艺术设计。

绘画艺术的审美性和创造规律的基础之所以成立,也是符合定义的共同点。

关键词:山水画;古典园林;影响;融合中国传统园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其艺术活动中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保持一致。

它们展现了独特而深刻的文化含义,并传达了美学思想。

同时,园艺也经历了其艺术的诞生,发展,繁荣和衰落的过程,就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

它也符合发展规律。

自近代以来,中国园林就遵循了现代西方园林的形状和风格。

由于缺乏西方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对现代西方花园重要性的理解,他们未能将西方园艺理论和实践融入当地文化。

因此,显示以下示例。

原因在于,一方面,现代中国园林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继承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他们仍然对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和趋势缺乏深入的了解。

一、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主要描绘山,水,树木和岩石等自然景观。

中国山水画不仅是对自然风景的描述,而且是画家个人对自然的感知和体验,是画家艺术哲学和观点的体现。

中国山水画之所以繁荣,是因为学者们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努力去爱上山川,开阔胸怀。

在山区和河流中,要秉承自己的个性观念,当您外出旅行时,可以在高山和森林近距离接触因此,山水画总是与它们同在,与山水一起表达情感,在山水中表达情感,观念与山水的交汇处,以及与山水的接触。

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古典园林

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古典园林

5、在文化渊源上,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影响较大,追求天 人合一;西方园林受科学理念影响较大。
三、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概况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是渊 源久远、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发轫于夏商周。至先秦, “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已初见端倪。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化与宗教的兼收并蓄,使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并促成 了唐宋园林的兴盛。至明清,中式园林最终成熟并发展成 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体系。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实物的分 析看,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生成期、 转折期、全盛期、成熟前期、成熟后期。
3. 发展期-魏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这 个时期的人,不愿意像传统的隐士在深山里过着清苦的 生活,而是主张隐与仕的结合,既向往自然山水的享受, 又不排斥世俗的物质生活追求。于是他们在城郊山清水 秀的地方造别墅或宅院。 皇家园林的狩猎、通神、求仙功能减弱或仅具有象征意 义,游赏功能逐渐突出。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皇家 气派的制约,但景观规划较为细致,到南北朝后期受到 私家园林影响,造园艺术开始升华。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史上重要的过渡阶段,以自然美 为核心的美学思想直接影响造园活动,由模仿自然山水 发展到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之美。这一阶段基本奠定了 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并列发展的基础。 这一时期著名园林有:张伦府苑、辟疆园、琼圃园、灵 芝园、华林园、铜雀园、兰亭、金谷园
唐宋时期园林特点: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它作为这 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 而且反映在 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 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 局部、小品的细致处理。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城市寺观具 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 用,寺观园林亦相应地发挥 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郊野寺观的园林把寺观本身宗 教活动的场所转化为点缀风景的手段,吸引香客和游客, 促进原始型旅游的发展。

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有哪些

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有哪些

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有哪些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传统园林营造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典园林构景上也有严格的要求。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欢迎阅读!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1、筑山中国传统园林筑山是重要的造景手段,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独特的审美取向与技法。

秦汉时期中式园林开启了人工筑山的先河,上林苑用水中砌筑三山象征东海仙山,在东汉出现用土石模仿自然山川的做法,魏晋时期逐渐发展成对自然山水的提炼加工,逐渐由写实走向写意,并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完善,达到方寸间彰显自然万象的境界,拳山勺水气象万千。

2,理水理水亦是为了在园林中造出自然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池塘.溪流.濠濮.泉水.湖泊.江河.渊潭.石矶水滩等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水景为主,以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有时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跌水。

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

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但要注意中式传统园林中水的驳岸形式应该是自然形态的。

3、建筑园林中的建筑主要有以下形式:厅堂、亭、室、门窗墻洞、轩、楼阁、廊子、小品陈设、榭.船厅(舫),桥等。

建筑在中国园林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园林作为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其中建筑是“人“这一方的代表,也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

园林中的建筑形式灵活多样,组合方式更为自由。

它既可以是园林中的焦点,也可以成为园林的配衬,同时审美的要求也高于其他场合。

4、植物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除了营造优美环境外,因其内涵不同,可以塑造多重的文化诉求,如在江南园林中常见的金桂和玉兰对植寓意金玉满堂等,植物是中式园林文化性和故事性的载体。

同时中式古典园林是艺术家造园,尤其强调植物的艺术美,要求姿、色、味俱佳。

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

5、诗画怡情通过诗画与景观进行呼应点景,使观者产生心理共鸣是中国传统景观特有的构景要素。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特征【摘要】以中国传统园林空间为对象,揭示了园林空间的有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和空间的隐喻性。

并着重从边界与内外、层次与序列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园林空间的本质特征。

旨在探究中国传统园林空间艺术,实现中国传统园林的创新与发展。

标签:园林空间;有机性;系统性;隐喻性;特征中国传统园林是由山、水、石、木及建筑等物质元素构成,空间是由物而起,却是抽象的、虚无的。

它消解了形式的羁绊,拓展了表达的界限,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真。

正所谓“芥子是心,须弥是万卷,纳之于心,何所不可?”山水画家能在两度空间里用笔墨渲染皴擦“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里之峻”。

造园者也能在三度空间中以土石营造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无限可能。

“神与物游,思与境谐”表达了园林的实与虚、景与情的美好境界。

“园林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以咫尺面积创无限空间”。

空间一种视觉的艺术,中国传统园林它正是在既定的空间上进行经营、分割,进而深化空间、拓展空间,从而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精神空间。

园林中山、水、建筑、花木的高低错落、进退变化,存在着一种有机和谐的内在体系,这与西方古典园林理性、严谨的数理秩序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观空间形象。

这种异化也深层次的反应出中西方传统园林的空间布局结构上的差异性。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在结构上是自由的,它的系统被隐喻其中,所谓形散而神不散。

通过要素间的自由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空间系统,而这个自由的结构却因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这一造园宗旨而体现出了强烈的整体性。

所谓有法无式正是这种现象的最好注解。

1 空间的整体性和有机性—边界与内外消解的视觉边界,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交融与渗透,有效的拓展了园林空间的有限尺度,模糊了空间的界限,强调了空间的整体性,创造了有机的、无限的自然空间。

1.1 边界空间的构成有许多因素,如地面的延伸与起伏,植物竖向上的高低变化,都会构成环境的空间感。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山水画”再现并与西方古典园林建筑的对比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山水画”再现并与西方古典园林建筑的对比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山水画”再现并与西方古典园林建筑的对比作者:徐艺文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4期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人和设计者大多是文人和画家,他们对美的审视和情趣直接对园林意境的创造造成影响,园林借鉴于山水画的刨作方法,以园入画,因画成景。

中国古典园林处处充斥着对中国山水画的再现表现,形成了源远流长、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然而中西方园林空间构成的差异一直处于人文理念与自然的角逐中,反映出了各自人文观的差异。

在世界建筑史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其建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化史。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作为中国古典建筑中的代表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个性鲜明却又多姿多彩,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重要艺术瑰宝之一,其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与同样作为中国千百年来不断发展,深受文人墨客及世人喜爱推崇的山水画共同被誉为“姊妹艺术”。

我们想要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进行考古、研究和欣赏,首先则要从中国整体文化的脉络出发,建筑即是文化,决不能就建筑论建筑,就技术论技术。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也蕴涵着丰富的内涵,中国建筑传统文化其哲学思想就是:天人合一,从本质上说是对人类基本生存的侧重与关照。

中国园林最终形成“模仿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表现,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便是——崇拜自然思想。

中国人更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对外界事物的感受,以及如何艺术地表达这种感受。

人们认为建筑的创造也应感受天地之宏伟,而力求创造一种能牵动人心的气势,叹山河之壮美而极力渲染一种能感化人心的意境。

至于单体建筑物的飘飘欲起之势,如同书法的草书,绘画中的文人画一样,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激情的洋溢。

在对待自然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人与自然在精神七的融合,所谓“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齐一”,把“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视为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

无论从平民的市井建筑、庙宇、宫殿及陵墓,古代中国对自然都本着认可、尊重、屈从和适应的态度。

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关系的多维度审视

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关系的多维度审视
也, 从草” , 传说 中的轩辕黄 帝修 建了“ 悬圃” , 殷纣王 修建了“ 沙丘苑台” , 周文 王 修 建 了 “ 灵 圃、 灵 台” 。 春秋 时期 , 儒 家提 出“ 仁者 乐 山, 智 者乐水 ” ; 道 家提 出“ 致虚极 , 守静笃 ” “ 道 法 自然” “ 清静 无为 ” 。 这 些为 山水 画和古典园林的发展 奠定了理论基础 。 ] 两汉 时期 , 寺院壁 画、 帛画 、 墓室壁 画等也较 为盛行 , 这些绘 画题材 以忠义 、圣 贤、帝王等故事 为主要 内
作。苏轼认 为“ 诗 画本 一律 , 天工与清新 ” , 提出萧散 简淡 的“ 士人画” 概念。宋代私家园林规模较小 、 设计 精致 , 有 着浓重 的诗情 画意 , 如 苏舜 钦的沧 浪亭 、 司 马光 的“ 独乐 ” 、 蒋 堂的隐圃、 “ 寿 山艮岳 ” 等 都是宋代 著名的 园林。
( 四) 古 典 园 林 与 山 水 画 的 总 结 期 元代废除 了科 举制度 ,放松 了对劳动 人民的思 想控制 , 造就 了又一个 山水画发展高峰 , 元代 山水 画 有着喜平淡 、 尊 阴柔 、 重 自娱 等特 点。 画家赵孟糗提 出“ 书 画同源 ” “ 师法 自然” 的美 学观点 ; 倪 瓒 的山水
容。秦汉 时期 出现 了许多大型 山水宫苑 , 如咸 阳宫 、 阿房 宫 、 上林苑等 皇 家园林 , 这 些宫 苑都 以“ 体 象乎 天地 , 经纬 乎 阴 阳” 为 营建 原则 , 气势 宏 大 、 雄 伟壮
阔。
画风格迥异 , 他建造 的狮子林意境优 美。由于统治者 的民族歧视和政 治压抑 ,总体 上看元代 的造园活动
总第 4 4 8 期
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关系的多维度审视
◎韩 冰
( 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 计学院 , 河南 南 阳 4 7 3 0 6 1 ) 中国古典 园林是 以江 南私家 园林 与北 方皇家 园 林 为主要内容的 山水 园林 形式 ,在世界 园林发展史 上 占据独特 地位。 中国古 典园林与 山水 画两者都 以 模拟 自然生态系统 、 植 物生长状 况作 为精神 归宿 , 都 表达 了古人 亲近 自然 、追 慕 山水 的情 感诉求和人格 理想 , 被誉 为“ 姊妹艺术 ” 。本文从 发展演进 、 艺术手 物” “ 山水 以形 媚道 ” 的理论 观点 , 而“ 以形写神 ” 的山 水画理论也使 古典 园林朝着 提炼 、概括 山水的方 向

2023年园林史题库及答案

2023年园林史题库及答案

《园林史》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 一池三山: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 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一池指太液。

太液池是一个相称宽广的人工湖, 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称。

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 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2. 文人园林: 士流园林经进一步发展以赏心悦目为重点, 形成侧重于寄托抱负、陶冶情操和表现隐逸的风格, 称之为文人园林, 在文人园林中, 受到书法绘画的影响, 例如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准则是: “外师造化, 内法心源”, 也被作为古典园林设计的准则。

宋代园林中多有流杯亭的设立, 象征(曲水流觞)。

3、囿:帝王专门豢养禽兽的场合, 除提供祭祀用的牺牲以及宫廷之需外尚有游猎的功能, 因此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之一4. 勒诺特尔式园林(法)7、5.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 占地广, 规模大6.意境: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台地园在风景秀丽的丘陵山坡上建造庄园, 并且采用连续几层台地的布局方式, 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台地园。

8、水庭9、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110、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 运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 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 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欣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它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11.枯山水庭园“枯山水”平庭是具有写意风格的类型。

讲究置石、造型和石头间的配合。

一般面积不大, 或布置于墙角, 或布置于屋檐下, 或布置于两屋之间。

形式是以白沙铺地, 其上点缀石头, 石头上或有草或无。

象征的意义是白沙—海水, 石头—岛屿, 草—植被。

沙或平如镜或微微荡漾, 于咫尺之地幻化出千顷万壑的气势。

12.坞:小障蔽物, 防卫用的小堡。

亦称“庳城”13.廊: 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14、曲水流觞:人们在举行祓禊典礼后, 大家坐在水渠两旁, 在上流放置酒杯, 任其顺流而下, 杯停在谁的面前, 谁即取饮, 彼此相乐, 故称为“曲水流觞”。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6
具体地讲,园林艺术处理山水(即叠山理水)的规 律就是“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 动”。其实,山有脉络走向,水有源头流向,这是 自然山水风景最一般的规律。要是园林中的山无脉 络,混成一堆,园中的水又是无源的死水,那末即 使亭台建筑设计得再精巧,花木品种再多,整座园 林也是生动不起来的。因此,造园的第一步就是要 确定山的脉络走向,疏通园中的水源,并使山水自 然地交融在一起。如果园林建在自然山林之中,那 么就应该按照自然山岭的脉理走向来构山,这也就 是明代计成说的“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 而悬, 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要是平地造园,也要 “高出可培,低方宜挖”,按照景色的需要使全园 山石脉理协调并统一起来。
它们的形成规律,作为自己艺
术创作的依据。
5
“活泼泼地”是苏州留园西部的一座 横跨溪上的水阁,同时也作为溪涧景 色的收头。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枫 林中流出,到此水阁下隐去,好像穿 阁而过,水虽止而动意未尽。流水、 小阁、青翠的小岗,充满了自然风景 的活泼生气,实在是园林造景中以人 工创自然的妙着,以“活泼泼地”来 题名,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唐代诗论 家司空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 生气,活气也。活泼泼地,生气充沛 ,则精神进露,远出纸上。”园林风 景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 艺术效果,就要让园林充满活气,顺 应自然地组织山水。像“活泼泼地” 一景就是如此,小建筑置于以土为主 、间以黄石的假山平岗之中,溪水曲 折流出,两岸枫树咸林,要是在秋高 气爽的日子里,在此小憩片刻,定会 使人感到满眼生气,精神舒畅。
为控制外河和内水而设立的(如《红楼梦》)
大观园中的重要一景沁芳桥便是闸桥)。有些
城市园林,实在没有办法接通活的地表水,造
园家便因地制宜地在溪池的最深处,打几口井

论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

论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

论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均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二者相互影响,互为表里。

本文旨在探讨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及其艺术特点,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精神。

山水画与中国园林的相互作用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传统派别,它描绘的是丰富而多样的自然景观,如山、水、云、树、石等。

而中国园林则是园林艺术中的瑰宝,以其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手工艺,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事实上,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相互影响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山水画家仇英在自己创造的“转角山水图法”中,将景物之间的转折和衔接关系运用到了自己的画作中,这种转角关系已经被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师运用到园林的建造中。

到了宋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创新和审美理念的不断更新,使得山水画成为了园林建筑的主要艺术图案之一。

在园林建筑的规划中经常出现“假山”、“水榭”等山水元素,这些元素都是源于山水画。

在元代,著名的建筑家刘基曾创造性地将唐代转角山水图在园林建筑中进行了广泛运用,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景观艺术,更是将山水画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可以看出,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之大,二者互相为依托,共同构建了中国园林与山水画的独特风情。

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营造自然山水画所表现出的景象是自然界中的美,而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理念也是营造一种自然美感。

正是山水画中的山水、云雾、树木、白鹭等元素的运用,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景观,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气息。

造型丰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造型十分丰满,既有刻意夸张的假山景观,也有自然平衡的水系景观。

这种造型在山水画中同样得到了充分体现,山水画的构图和空间布局,都体现了良好的平衡和尺度感。

形象象征在山水画中,对象的象征性非常重要,山和水是山水画中最重要的象征对象,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和水代表的是阴阳之道,表现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

山水画画面的铺 陈十分讲究 构 图层 次 , 求“ 要 可行、 可望、 可
园 林 的 发展 则 与 中 国 山水 画 有 着 密 切 的 联 系 … 。 孔 子 日“ 者 乐 游 、 智 可居 ”要有“ , 身之所容 、 目之所瞩 、 意之所游” 三个层 次。古 典 水 , 者 乐 山 ; 者 动 , 者 静 ” 古 人 描 绘 山 水 , 有 了 山 水 画 ; 园林 的空 间构 图几乎 同出一辙 , 仁 智 仁 。 就 十分讲究深远 、 有层次 , 反映在布
突出的地位 , 树木屋宇 、 道路 、 桥梁是 用来点缀 山水 , 于较 次要 放 的地位 , 如果主次不分 , 则会造 成喧宾夺 主 , 而古典 园林也 同样要
遵 循 这 样 的原 则 。
国古典 园林的核心价值观 。画家一方 面因画成园 , 园林成 为 J 使
“ 体 的 画卷 ”另 一 方 面 以园 入 画 , 又 成 为 画家 的无 纸 粉 本 。 立 ; 园林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与 中 国 山 水 画 的 关 系
王 恒
摘 要 : 析 了中国古典 园林 与 山水 画的共同渊源 与构 图方法, 分 阐明 了二者之 间是相 互渗透 、 互影 响、 相 相互补充 的关 系, 并指 出中国古典 园林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着 山水 画的发展 , 而山水 画的不 断成熟与发展也促进 了中国古典 园林的迅速
韵生动 的图景 , 表现作 为 宇宙 的本体 和生 命 的道 ( ) 气 。这就 是 立意是 绘画之本 。中国山水 画提倡 “ 有成 竹” 意 在笔 先” ‘ 胸 “ 意境 ’ 的美学本质” 意境” 中国特 有的术语 。“ 。“ 是 意境说 ” 中 在 “ 夫象物 必在 于形似 , 形似须全其骨气 , 骨气形似 皆本于立意 而归 国美学史上 占有重要 的地位 , 并且是贯穿 中国历 史的艺术创作和 乎用笔” [ 。山水 画不 仅是对 自然 的直接模 仿 , 是对 自然进 行 评论的主导思想 。对“ 而 意境” 的追求 , 以说 是中国艺术所要达到 可 艺术概括 , 经过 “ 是 外师造化 , 中得心源” 的酝酿 , 而创造 出的既有 的 最 高 境界 。 生命又有美感 的作 品。 中国古 典 园林 也是如 此。园林设 计 中的 意境是 中国古代艺术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 , 尤其与文人画 立意是指“ 因地制宜” 的规划 思想 , 即所谓 的“ 相地 ” 。只有经 过立 家的意识形态相联系 。就山水域而言 , 画家所描 绘的山水不同于 意规划 , 才能相形度势 , 长避 短。但 凡一处成功 的园林 , 扬 必有 其 真实的山水 , 是画家寄寓 自己思想 情感和 思辩观念 的产物 , 是具

中国古典诗词和园林意境的研究

中国古典诗词和园林意境的研究

教育教学jiao yu jiao xue107中国古典诗词和园林意境的研究◎张宁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把绘画、诗歌、建筑、雕刻、花木集于一身。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特点和诗词文字的表达方面,在不同的时期作用不尽相同。

本文通过分析园林不同时期的诗词和意境,希望能为当下的园林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诗词;古典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诗词意境一、古诗词意境与园林设计的来源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发展阶段分别为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四个时期。

夏、商、周时期的“台”和“囿”是园林早期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皇帝打猎娱乐的场所称之为囿。

囿中的建筑称为台。

在中国封建皇权统治下,皇家园林最初占据统治地位,文人、官员退居后,私家园林逐步兴起。

(一)建筑与诗词——秦汉时期的园林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

其中以建筑为主,如长乐宫、阿房宫等,它们大多采用自然发展模式。

这一时期的皇家园林的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保留了“囿”的狩猎功能,园林范围非常广阔,面积可达数百里。

二是建筑组群非常宏伟,宫中有苑、苑中有宫,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一一相连。

园林以建筑为主,对诗歌的描写主要是基于宫殿的气势和规模。

(二)山水诗、山水画——魏晋园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追求时代背景和自然风光相一致,多采用模仿自然的手法去营造环境。

中国古人崇尚自然风光,不仅在诗画中描绘河流、山川,表现园林的自然景观,还参与了园林景观营造技法的创作。

如以隐逸乡村悠闲安逸生活的陶渊明为代表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园林种植花木、远山、植物配置的自然景观。

(三)写意诗词——唐宋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鼎盛时期便是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园林景观的表现特点是,在小区域内表现自然景观,追求诗意的园林环境,形成写意的园林景观。

王维是写意诗人的代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在园林和诗画方面都能表现出意境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论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

论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

Vo . No. 16. 3 S p., 0 e 2 06
文 章 编 号 :6 1 4 4 2 0 ) 3— 0 4— 3 17 — 64(06 0 0 3 0
论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与 中 国 山水 画 的 关 系
钱 海月
( 南京 工业职 业技 术 学院 艺术设 而是 有意识地 加 以改造 、 调整 、
加工 、 提炼 , 从而表现一个精 练概括浓缩 的 自然 。它 既有“ 静
遗产 宝库增 添了一 颗璀 灿夺 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 据有关典 籍 记 载 , 国造 园应 始 于商 周 , 时 称 之 为 我 其 “ 。汉起称“ ” 囿” 苑 。汉朝在秦朝 的基础上把早期 的游 囿 , 发 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 囿行宫 , 除布 置园景供 皇帝游 憩之 外, 还举行 朝 贺 , 理朝 政 。画 家参 与造 园 , 一 步 发 展 了 处 进 “ 秦汉典范” 。北魏 张伦府 苑 , 郡顾辟 疆 的“ 疆 园” 司 马 吴 辟 ,
创作由全盛到衰 落。但 中国园林 的成 就 却达 到 了它历 史 的 峰巅 , 其造 园手法 已被 西方 国家 所推 崇 和摹仿 , 西方 国家 在 掀起了一股“ 中国园林热 ” 。中国园林艺 术从东方 到西方 。 成 了被全世界所共认 的园林 之母 , 世界艺 术之奇 观。 中国造园 艺术 , 以追求 自然 精神境 界 为最终 和 最高 目的, 而达 到 是 从 “ 虽由人作 , 自天开 ” 目的 。它深 浸着 中国文化 的 内蕴 , 宛 的 是 中国五千年 文化史造 就的艺 术珍 品 , 一个 民族 内在 精神 是
艺术创作 的理论 书籍《 园冶》 。它们在创 作思想上 , 仍然 沿袭
唐宋 时期 的创 作源 泉 , 审美 观 到 园林 意 境 的创 造 都是 以 从 “ 小中见大” “ 、 须弥芥子” “ 中天地 ” 、壶 等为 创造手法 。 自然

古典园林意境营造

古典园林意境营造

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古典园林的造园过程中,⼀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

即“⽣境”、“画境”和“意境”。

⾸先是“⽣境”,⽣境就是⾃然美。

园林的模⼭范⽔,取局部之景⽽⾮缩⼩。

⼭贵有脉,⽔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动。

其次是“画境”,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

即将⾃然和⽣活素材通过取舍、概括,经过艺术加⼯,使其“源于⾃然,⾼于⾃然”。

最后是“意境”,即使⽤多种艺术⼿法,从“⽣境”和“画境”升华,感受到美的境界。

在传承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上的典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个⽅⾯:1.1咫尺⼭林,⼩中见⼤——有限的空间创造⽆限的意境计成《园冶》说:“多⽅胜景,咫尺⼭林”;⽂震亨《长物志》也说过:“⼀峰则太华千寻,⼀勺则江湖万⾥”。

咫尺⼭林式的园林造景其实就是把⼤⾃然的精华浓缩在有限的空间中,⽤以追求⽆限的意境。

⼩中见⼤,则是调动景物与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反衬等⼿法的运⽤,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和联想,合理利⽤⽐例和尺度等形式法则来构建空间,以达到在感官上扩⼤有限空间的效果。

中国画的创作中经常使⽤咫尺⼭林,⼩中见⼤的⼿段,这同样也是体现园林意境的重要⼿法。

中国⼭⽔画以“咫尺之图,写千⾥之景”,给园林创作以极⼤启⽰。

通过把⼤地⼭川等⾃然景⾊浓缩在园林中,创造出⽆限的意境。

园林中的⼤⼩是相对⽽⾔的,即以有限的⾯积,创造⽆限的空间。

园林中常常利⽤空间组合关系的变化来造成“⼩中见⼤”的错觉,如采⽤园中园的⽅式来创造和扩⼤空间:通过园林建筑、园墙、假⼭、植物等分隔空间;利⽤多种题材进⾏组景,使空间愈见其⼤。

陈从周先⽣指出:“中国园林,往往在⼤园中包⼩园……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巧妙的把⼤⼩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树⽊,安排的⼗分恰当……耐⼈寻味。

”2.2欲露⽽藏,含蓄有致——藏露得宜,平中见奇在园林中,不论是近景还是远景,⾼⼤的楼台还是⼩巧的亭榭,全部袒露,⼀览⽆余总不如半藏半露显得含蓄、深远。

我国古典园林吸收了中国画含蓄有致的创作⽅法,反对⼀览⽆余,主张“⼭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的愈露先藏的抑景⼿法。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
❖ 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到宋代已成为私 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 导地位,还影响于皇家和寺观园林
❖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比唐代更为成熟,风格的表现 也更明显
❖ 佛教禅宗的兴盛、隐逸思想的转变以及艺坛出现的 某些情况,也是促成文人园林风格异军突起的契机
佛教禅宗的兴盛:禅的思想和哲理通过文人士大 夫的审美情趣而渗透于文人园林创作之中,园林 成为禅境的载体
重视石的鉴赏品玩,出版多种《石谱》
❖ 文人园林
文人地位提高,与士大夫合流的情况发展
❖ 文人精神生活
以琴棋书画、品茶、文玩鉴赏、花鱼鉴赏为主要内容的 文人精神生活与园林关系紧密,园林为其提供理想的活 动场所
❖ 诗画与园林
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完全确 立
成熟期1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宋代张择端的名画《金明池夺标图》
❖金明池东岸地段广阔,树木繁盛,游人稀少,辟为安 静的钓鱼区
的北 金宋 明张 池择 夺端 标所 图画
❖ 临安的皇家园林
和北宋东京一样,只有大内御苑(只一处——后苑)和行 宫御苑(大部分在西湖风景优美地段)
后苑(唯一的一处大内御苑)
❖即宫城北部的苑林区,在凤凰山西北部,是一座山地园, 地势高爽,为宫中避暑之地
规模不如隋唐宏大,但建设时参照洛阳的宫城,因此殿宇 群组的规划既保持严整布局,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
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每重城垣外围都有 护城河环绕
宫城南北中轴线的延伸即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 城市中轴线上的主要干道“天街”——宫城正南门(宣德
门)→内城正南门(朱雀门)→外城正南门(南薰门)一 线
❖ 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士大夫造园活动大为开展, 文人园林大为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 重要标志

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

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
CHl ES N E H RTl LT E BS AC O CU UR A TR TS
传统 山水 画与 中国古典 园林 的关 系
刘姝瑛
( 湖南生物机 电学院,湖南 长 沙 4 O 8) 12 5
摘 要 :从立 意 、构 图、元素 、虚 实、透视 、 意境 表达 等方 面,阐述传 统山 水画与 中国古典 园林 之 间相互 影响 、
总 意 图 , 即 设 计 思 想 。 立 意 关 系 到 设 计 的 目 的 ,而 一 个 好
的园林设 计不仅 要有 立意 ,而且要 善于抓 住设 计 中的主要 矛盾 ,其所 立意 既解 决 了园林 内部 的功 能问题 ,又具 有较
高的艺术 思想境界 。
山水 画 和 古 典 园 林 中以 画 立 意 ,而 又 胜 于 绘 画 的 例 子 , 莫过 于 曹雪 芹笔 下 的大 观 园 ,园 中其他 建筑 都面 水 而立 ,
易 ,景 象 千 变 万 化 。
有 的亭榭 直 出水 上 ,混漾渺 弥 、望若湖 泊 ,突 出全 园以水 为中心的立意思想 。
3 元素
画家参 与 园林设计 活动时 ,对各 种元 素进 行 配置 ,这 就 很 自然 地将 自己和 前人所 总结 的艺术 理论 、经验 和绘 画 上 的技法付诸具 体的营造 ,实现 自己心 中理想的 山水意境 。 园的 自然元素 就是 :泥土本 身和 它的堆 砌 ;水 、石块 和 岩 石 ;沙 、树木和 灌木 ;花及 苔藓 ;少许 草或者 没有 ,草 坪 则是从来就不重 用的 。 ”山水 、林石 、花竹这 类常用的绘 画 元 素 已经成为 园林艺术 中所 不可缺少的 。 构成 园林 的元 素 有六 法之 说 :山 、水 、树 、石 、屋 、 路 。而 在 山水 绘画 中的 山 、水 、树 、石 、屋 、路等 也是 主

园林艺术(石河子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园林艺术(石河子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园林艺术(石河子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绿化泛指除天然植被以外,为()而进行的花草树木的栽植。

参考答案:改善环境2.中国园林的思想渊源:()、比德思想、()。

参考答案:隐逸思想;天人合一3.()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园林的创始人。

参考答案:陶渊明4.()是园林的基地和骨架,是园林规划的载体和基础。

参考答案:地形5.园林美的首要形态是()参考答案:人工化的自然美6.综观世界园林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特征是()参考答案:追求诗情画意,曲折典雅的意境7.不同国家通过园林反映出各自的地域特点。

如意大利多为山地,形成台地式园林;法国多为平地,以规则式园林为主,英国是自然造景为主的自然式园林,中国则是写意山水式园林。

这反映的是园林艺术()。

参考答案:地域性8.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等。

参考答案:水景园9.园林美源于自然,又低于自然,是大自然造化与人工意匠相结合的产物,是自然美的人工再现。

错10.沧浪亭属于()。

参考答案:私家园林第二章测试1.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归纳为()、()、()。

参考答案: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有哪些?参考答案: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蕴;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私家园林属于皇帝以外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清淡脱俗。

对4.()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鼎盛的黄金时代,皇家园林的发展进入一个全盛时期。

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5.建于宋代,位于都城东京的皇家园林(),是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

参考答案:艮岳6.皇家园林的造园特点有哪些?参考答案:园址选择自由;皇权象征寓意;规模宏大;建筑富丽堂皇7.以下哪几点属于私家园林的造园特点?()参考答案:咫尺山林,多方胜景;选址多在城市,功能上宅、住、赏合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8.寺观园林的创作与私家园林相比更具有群众性和开放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
陆游诗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用来描述苏州留园再合适不过了。

“留园三绝”和富有变化,山水环绕的院落空间以及明净清幽的小径给人一种恰似画中,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美感。

留园的布局错落有致,以明暗,大小,曲直,高低,虚实突出景色重点,堪称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绝。

明代画家杜琼的《南别墅画卷》与苏州园林有很多相似之处。

“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正是它的写照。

重重叠叠的山峰间有不规则分布着的柳树,树的数量恰到好处,不显拥挤也不显冷寂;房屋依山傍水,让人感觉是一个四季宜人的好住处。

屋前弯曲环绕的篱笆给人以幽静之感,高低不同,疏密各异的树木给人以对比之意,房屋前后墨色浓淡不一的景色变化将将平面画景立体化,给人视觉上的冲击。

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都有悠久的历史通过自然景色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创造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

以自然为题的艺术品
这两者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然”。

“自然”这一概念在中国园林和古典中国山水画中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富有哲学内涵的范畴。

追根溯源,旁征博引,这两者的美学脉络所在就是追求“自然之美”。

平面与立体,虚与实的美感
中国古典园林通过现实存在的立体布局将不同时间的景色呈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带来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美感,在园林中人会不自觉产生向往,脱离俗世的喧嚣。

不同的是中国山水画则是用纸墨平面地展示不随时间变化的景色,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