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的三观(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关系而提出来的,最典型的是道家学泒,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合道的人只能顺应自然从而实现 天人合一。 ——世道:世道切而笃行,关乎伦理秩序的形成,和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典型的代表是儒家学泒, 儒家处世,不语怪力乱神,虽然敬重生死,也并不愿意多说身后之事。 ——人道:出于个人修养的目的,关乎社会秩序。各家学泒都讲个人修养,为人处世以德为先,但各 自的强调的内涵大不相同。所以,各家都讲究体(悟)道。 • 把天道置于核心地位的道家被发展成了宗教,修道之人多要隐于深山,炼内丹,习太极,看起来 好像要与世隔绝的样子,其实天道就是人道,他们比谁都关心世道人心。道家以出世的修行做着 入世的事情。道家开启的以心悟道的思维模式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正是在“悟道”这个 意义上,后来的佛教与道教扯上了关系,并且深入地渗透到中国文化的灵魂中去了。 • 很多人把实用主义的儒家学泒,说成是急功近利的哲学。孔子看起来确实是汲汲于世俗功利的, 老是想着“学而优则仕”,要做一个大官,最好是辅助国君的相,但孔哪里只是想着做官呢,他 谋的是治世,他只是太聪明,看到了不做官不足以成事的现状,所以才“累累若丧家之狗”了。 • 儒与道的思想体系不同,他们分别给世人呈现了一个自认为和谐的社会形态。后世普遍认为,儒 家所描述的小康与大同世界前后相继,是德政的理想状态。而道家所向往的社会模式集中地体现 在《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如果仔细思考这两种社会状态, 我们也许会体会出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比如,社会底层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好像是两者共有的。 其实,大同社会是儒、道、墨、农各家学说的总结和发扬。比如说,大同词源的最早出处就是在 《庄子·在宥》中,本义是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的意思。 • 但从体道的角度,无非两种,一是问天,一是问己。天道杳不可及,己道深不可测。关于己道与 天道的关系,一直是每个中国人,尤其是文化人追问的焦点。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人看起来是 在无我中追求天道,其实是以天道为自我服务的。不像西方文化里,纠结在自我的泥潭里出不来, 过于强调自我的结果反而迷失了自我。而天道只是我们的一种过渡,最终实现了身心的自然通泰。
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 ——中华,出现较晚,最早见于《三国志》,起初也是一个地理概念,后来才有了文化上、政治上的象征意义。 ——古印度、希腊等国人称中国为Cina、Thin,中文译音为支那、希尼、震旦等,其实是“秦”字的外文对应。 • 古时候我们自称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在心理上自欺欺人的概念,古人以为我们的居住地是天下的中央,
• 婚姻的伴生现象:姓氏与小孩的归属,倒插门,男大女小、男强女弱 • 关于爱情:西方文化里,夫妻是以爱情为基础,中国则不然。阴阳区分出男女,男
女结合为夫妇。六礼合成夫妇,夫妇和有子女,子女孝养家国,家国治得天下。中 国文化赋予了夫妇以神圣的政治使命,是一种秩序的基础,所以夫妇之间的关系, 是两个人的事情,也是两个家庭或者家族的事情,上系国本,下关子孙。
社会现象:人与人的关系,家庭(族),国家
——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格致正诚,修齐治平。
文化现象:从现象到理论,信仰,儒释道
阴阳
• 阴阳的来历与内涵:《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 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系辞》: “一阴一阳为之道”。《礼记·郊特牲》:“阴阳和而万物得。”
家庭
• 家的定义:关于家字本义的解释极有争议 ——家就是养猪的猪圈;一种说法是家是以猪的多子类比夫妇重生育的意思; ——家是庶士庶人以猪来祭祀的地方。但许慎的解说就比较通俗了: ——“家,居也。”(夫以妇为家,妇以夫为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 从家到嫁:男人因家而设,是要有一块田地并承担养育的重任,出大力流大汗。女
人出嫁方始成人,嫁”是女儿成家的宣誓仪式,古人用“六礼”来规范庄严的问聘 程序。《诗经》:“之子于归”。归是女孩儿终于回家,从此父母那边该叫“娘家” 了。无论“女儿家”或是“娘家”,当家的都有是女人,因为她们生育;而拿主意 的却总是男人,因为他们养家:典型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家族:从高祖往下至玄孙可数九代,一层层地脉络清楚,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地组成 一个家族。九族,长兄如父,老嫂如母。岳父母。 • 妻的称呼: “妻”最早见于《易·系辞》:“人于其官,不见其妻。”但妻在古代 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称。《礼记·曲礼下》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 曰孺人,庶人曰妻。”后来,“妻”才渐渐成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称。从古到今, 妻的别称很多:皇帝称老婆叫梓童(子童,《论语》中有小童的说法,后来人们觉 得这样叫皇后大不敬,改成了子童)、宰相叫夫人、士人叫妻子、文人叫拙荆(或 者内子、娘子)、雅士叫执帚、有修养的人称太太、没文化的叫老婆、庄稼汉叫婆 姨(婆娘)。当然还有诸如内当家、那口子、孩儿他妈等,现在还有叫书记的。相 对于妻子,丈夫的别称相对简单,比较古雅正式一点的是良人、官人、老爷、外子 等,比较肉麻一点的是郎、郎君等 • 丈母娘为什么爱女婿,而婆婆为什么和媳妇是天敌?丈母娘爱女婿是想要女婿对女 儿好,内心觉得女婿不可能对女儿真好,而婆婆恨媳妇是想要儿子好,觉得媳妇不 会对儿子真好,二者的相同处在于都觉得家庭的主角是男人而不是女人。
中国传统文化讲座:
——中国古代人的“三观”
主讲教师:王红相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学院
讲座内容
中国古人对世界的基本认识 阴阳、男女、夫妇ຫໍສະໝຸດ Baidu家庭、邦国、天下 大道无言
中国古人对世界的基本认识
认为世界的切入点:太阳、月亮(日月组字)
自然现象:盖天说、浑天说(天圆地方)、宣夜说
——盖天说,盖天说最早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当时认为天尊地卑,天圆地方,认为“天 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夫妇
• 《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 夫妇然后有父子。”男女是人的自然属性,夫妇就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属性。
• 夫妇的定义:《说文解字》:“夫,丈夫也。”“人长八尺,故曰丈夫。”清代段 玉裁《說文解字注》:“从一大則为天。从大一則为夫。于此見人与天同也。”本 来,夫可以泛指男人,丈夫也不是今天我们理解的妻子的配偶。《说文解字》: “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古文婦。”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婦主服事 人者也。大戴礼本命曰。女子者,言如男子之敎而长其义理者也。故谓之婦人。婦 人,伏于人也。是故无专制之义。有三从之道。”
• 为什么是阴阳而不是阳阴? • 阴阳的符号化:阴阳到八卦(生理属慢慢地被文化属性取代)
男女
• 男女的定义:中外男女的不同形象,男女彼此的态度。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 ——“女,妇人也。”“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 ——大男人、大丈夫,小女人、小媳妇;大姑娘、大闺女。 • 男女角色定位:男主外女主内 • 男女的服饰:女人为什么越穿越少? • 男女平等:男女各安其位,自然和谐,则天下太平。
• 男人的不讲理与女人的讲理:对现实的认同与强化。男养家,女持家是一种社会通 识,但偏偏有为夫的游手好闲不思进取,而为妇的却不能指责,否则就是不守妇道。 这种在我看来都不合理的规矩,女人们却越来越认同了。汉代班昭的《女戒》,共 七篇,里面尽是教女人如何卑下事夫,逆来顺受等做人的道理,算是给天下女人立 了规矩。
——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另一种宇宙理论。这种宇宙理论是战国时萌芽的。张衡在《浑天 仪图注》中:“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 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来形象地表述他的 浑天思想。
——宣夜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卓见的宇宙无限论思想。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汉代则 已明确提出。宣夜说打破了固体天球的观念。《晋书·天文志》记载:“天了无质,仰 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 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 止皆须气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 故各异也。故辰极常居其所,而北斗不与众星西没也。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 月行十三度,迟疾任情,其无所系著可知矣。若缀附天体,不得尔也。”
• 天道,也就是自然与人的关系:天人合一 • 政治:根本趋同,发展求异;认识趋同,经济求异。这应该就是中国人期望的最好的政治吧。在这种价值体
系中,虽然也鼓励个性发展,但集体主义高于一切,西方自由化的东西其实并没有生存的大众土壤。
• 从个人修养的层面,追求道德的完满与人格的完善是所有中国人的一种自觉行为,尽管各家各派对于贤士、 至人、圣人的详细表述,从概念的内涵上各不相同,但这种自觉的追求出奇的一致。(大多数中国人要求别 人要多做好事行善事,多为大家服务,而到自己了,可能会是相反的想法,最典型的是曹操,宁肯我负天下 人,不要天下人负我。)
• 夫妇相处之道:《管子·宙合》里说:“分敬而无妒则夫妇和勉矣。”分敬就是孟 子说的夫妇有别,和勉是和谐而共勉的意思。夫妇内外之分并不是说婚内双方,尤 其是女方,不独立,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独立而配合的关系,夫主外亦问家事, 妻主内亦可养家。今天做两口子的,丈夫不想主外养家,买车买房,妻子也不想主 内持家,洗衣做饭,其实都是不想承担责任的一种表现。
• 大一统的心理期待:艺术上的大团圆结局,家庭上一五世同堂,政治上的大团结与大一统。(思想上的一元 化要求与稳定中的多元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奇妙的平衡)
大道无言
• 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可神通而不可表达。 • 道的三重内涵:天道、世道、人道 ——天道:天道邈而难寻,这个道表达的是中国先哲们对于自然宇宙的终级追寻,出于构建人与自然
天下
• 家的定义:关于家字本义的解释极有争议 • 天下通常理解为全世界,古书中有很多别称:幽明、盖壤、大宅、洪炉、宇宙、天体、大块、大钧、六合、
自然等。邹衍提出“大小九州”假说的时候就有天下的概念。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古人说起天下多指中国。 • 中国的别称:华夏、九州、赤县神州、中国、中华、china。 ——华夏,许慎说夏是“中国之人”,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 ——九州,其名起于战国中期。《禹贡》、《尔雅》、《周礼》、《吕氏春秋》等古籍均有“九州”的记载。 ——赤县神州,源于战国齐人邹衍提出的“大小九州”的假说。我们的所在地是其中之一,叫做“赤县神州”。 ——中国,见于《尚书》,其时仅指关中、河洛地区,后来就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了。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
邦国
• 《说文解字》:“邦,国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邦,国也。按邦国 互训,浑言之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 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 的意思,一般用“邦”字。
• 家庭、家长、族长、国君 • 族长(国君)产生的办法:选举、禅让、世袭、豪夺 ——《礼记·礼运》大同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选
• 阴阳五行与对转:邹衍的五行相生相克、五德终始。 • 因“天事”而“人事”(“比附”的思维模式):天为阳,地为阴;
昼为阳,夜为阴;暑为阳,寒为阴;男为阳,女为阴;上为阳,下 为阴等等。
• 对阴阳的误解:男人就一定是阳,女人就一定是阴;阴阳对立(阴 阳思想统摄下的是非观念);阴阳的消蚀(相互作用)、重阳轻阴。 “阳在阴不息,阴在阳不离;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阳则阴无以 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举的好处) ——立嫡立长(世袭的坏处) • 政治的产生:《说文解字》: “政,正也。家庭或者家族较小的时候,秩序是自
然生成的,做家长或者族长未必就是一件多好的差事,他处事必需公平公正,因为 各个家庭成员始终处于透明的互相监督之中,特权无从产生。而国家,其国土疆域 和管辖人物都与家庭或者家族不可同日而语,能够隐藏起来的事情越来越多,私心 很容易就膨胀成野心了,所以在管理难度上更大了,政治应运而生, • 治国的三种方法:法、术、势 • 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治国始终在儒道的结合上下功夫,即便是释家的思想,也必 须融入儒道才能生存流传。比如,韩非子与李斯,虽然是法家的代表,却是大儒荀 子的学生,而且韩非还是庄子之外对老子思想领会最深的人了。而汉初的陆贾,虽 是儒生,却主张以黄老之术治国。魏晋玄学看似空谈,其实就是在为释教融入儒道 做最艰苦的努力与铺垫。唐代的盛世证明了三教并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宋元明清 的没落恰好又说明了只重一家的不合时宜。 • 周礼秦制:中国政治制度
在文化上,也是天朝所在,王化之基,别的地方都是蛮荒之地,称之为四夷,即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 中国人的民族心理: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很有意思:一方面他很开放,积极地吸收外来的东西,呈现出一处兼 容并蓄地态度,不会因为肤色呀、长相等因素而看不起外来民族,比如我们就并不像欧美人一样看不起黑人; 另一方面, 又很固执地认为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别人的东西只有融入自己的框架内,才能够接受,比如 佛教就是在合理化为中国思维后才能流行,中国的禅宗思想,虽然不好为印度和尚接受,但中国的和尚,包 括知识界人士接受起来就容易得多了,这就是所谓的文化上的认同。这种民族心理从思维习惯上也能看出来。 往返循环、求异趋同的思维定势,其实是阴阳对转观念的体现,涵盖了中国人从思维到处世行事的方方面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