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有著名的观人七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有著名的七观法: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4、告之以祸难观其勇,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的头号智者,不仅谋略过人,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从人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总结出的用人之道,不仅全面、深刻,而且可操作性很强,极具参考价值。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知人,最为重要的是要知其人品。配人品支行动,行动反映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人个人志向是否坚定,意志是否动摇,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所作所为,能否经得起考验,是临阵脱逃的还是一往如前,这是一个人的人品之核心,也是知人的基本点。古往今来,任何一个事业成功者,无不是志向专一者,无不是信仰坚定者。考察一个人,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人品?可“问之以是非”,看其对是非曲折的判断,对某事物的看法,观察其志向。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摸棱两可的人,那些随风摇动、忽东忽西的“墙头草”式的人,往往是善于察言观色、附炎趋势的人,他们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内心道德的操守,只习惯于见风使舵,没有定性,这些人最容易在关键场合、关键时刻损害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只有志向高远、立场坚定、胸怀宽广、志同道合的人,才会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业同命运、共呼吸,奋力拼搏,不辱使命。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即用激烈的言词激怒他,以考察是一个人气度和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三国期间曹操陈雄兵百万于长江北岸,气势汹汹,孙权朝野一片降声,诸葛亮为了刘备集团利益,与危难之际出使东吴,舌战群雄,正因为此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有名的佳话。在诸葛亮看来,在诸多智能因素中,应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像马谡那样的人,虽也有一些作为,但毕竟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当今社会,我们有见微知著、能谋善断的能力,谋划得当、胸有良策的领导,不需要夸夸其谈者、纸上谈兵者作为一个领导者。只有那些勤于思考,寻找规律,运筹帷幄,未雨绸缪,不断提高处理应对突发问题和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的领导,才能担当重任,造福一方。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面对混乱的事局和不利的情况,马歇尔急需要一位有胆识的军官作他的助手。虽然他从其他途径听到对埃森豪维尔能力和胆识的称赞和肯定,但他还是要亲自测试一番。一周后,马歇尔把埃森豪维尔叫到办公室,在概括介绍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形势后突然问到:“我们的行动方针是什么?”,埃森豪维尔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在几个小时后即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建议和计划,很对马歇尔的胃口。埃森豪维尔后来也步步高升,成为二战美军最著名的高级将领。马歇尔对埃森豪维尔的咨询,实际上就是一种“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的考察,说得具体一些,就是指通过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看其谋略是否深远,见识是否独特,谋略是否周全深远。凡是胸有韬略,腹有良谋,善于从战略上考虑问题、从战术上处理问题的领导干部,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带来切实的好处,而那些毫无计谋,平时夸夸其谈,遇事束手无策的领导,即使有心向善,为上级解愁,为百姓排忧,也终究力不从心,无法左右大局。
四、“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古人曰:“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人为创设一个创难环境,“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勇是忠诚、勇敢、刚强与坚贞的优秀品质,只有在危难之时一个人所表现的胆识和勇气才是最真实的。当今的中国处于汉唐以来从未有过的盛世,不需要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武夫,但仍需要那种一往无前,敢作为敢担当的勇气。一个没有坚持真理勇气的人,一个面对困难畏惧退缩的人,一个遇事牢骚满腹、缺乏胆量的人,是不可能为了百姓的利益勇往直前。只有临危不惧、永不放弃的人,处惊不变、永不言败的人,敢于面对现实、勇闯难关的人,意志坚定、决断果敢的人,不抱怨、不诉苦、不推卸责任、无所畏惧,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的人,才是真正有为的勇士。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关羽“温酒斩华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都充满着英雄的智慧与豪情。俗话说“酒后吐真言”,也说“酒能乱性”。酒后的酒品就像赌桌上输钱后的表现一般真实。一个喝醉酒的人,其大脑意识部分被酒精麻醉,所以他就会在无意识中把清醒时不肯暴露的秘密说出来。“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有这么一种说法,酒后喜欢唱歌的人,生活起居较具规律性,也是乐观进取之人,虽会酒醉,但心不会醉;醉后就睡的人是理智型的人,平常不喝酒时颇懂得自我约束,言行也少逾矩;醉后爱笑之人个性乐观、随和、不拘小节,也是颇具幽默感之人;酒后喜欢唠叨、争吵,甚至会动手打架之人,平常情绪不稳,是处在长期的时运不济,或屡遭挫折、不顺的际遇下,属于怀才不遇的典型,其目前之运势则是处在蹇滞阻塞难通的情况下;喜欢独自一人默默喝酒之人是落寞寡欢型之人,拙于交际与词令的表达。当然这种说法也有偏颇之处,不能以偏概全,但酒后往往误事或失德的人可见其定力不足,修养不深,若不戒之,恐难以担当重任。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对人最大的考验是什么?是金钱,是利益,是物质引诱。人性本有贪欲,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古以来,就不乏有用金钱来考验人的例子。汉代的杨震,曾经推荐王密为邑令,王密晚上带着金子赠给他,说:“黑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以小恩小惠引诱对方,考察他是否清正廉明,这是判别一个人品行高低的重要标准,事实证明,经受不住金钱诱惑的人,不可能利国利民,反而会危害国家利益、损害政府威信、伤害百姓感情,只有为官清廉,才能取信于民。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一个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出必行,一言九鼎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和下属的信服。信任是识人用人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件事,信任是用人者取得下属忠心的重要条件,也是用人者对其下属最基本的要求。古时敌军来降,便命其去“取某某人首级前来”,就是要让其表忠心诚信。诸葛亮的“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就是说给他一件事情,让他去完成,通过他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来观察其诚信和忠心。孙策收服太史慈之后,太史慈约定第二日正午前来投降,也正是要看孙策能否能够用人不疑。信任是用人者取得下属忠心的重要条件,也是用人者对其下属最基本的需求,期之以事观其信,然后用人不疑,这是成功的用人者的共性。
识人之法,中国古代还有很多,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例举一下: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不仅如此,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
1、《吕氏春秋》提出的识人六验法:
(1)喜。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乐。验其癖性爱好,不玩物丧志。
(3)怒。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