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正投影的基本原理
第2章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知识点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2.点的投
2.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1) 投影 如图2-7所示,空间点A处于第一分角,按正投影法将点A向正面 和水平面投射,即由点A向正面作垂线,得垂足a′,则a′称为空间点A的正 面投影;由点A 向水平面作垂线, 得垂足a ,则a 称为空间点A的水平投影。 画出点A的正面投射线Aa′和水平投射线Aa所确定的平面Aaa′与V、H面的 交线a′ax 和 aax 。
(a)正投影法 图2-2 平行投影法
(b)斜投影法
1.正投影法的投影特点 (1)真实性。当物体上的平面(或直线)与投影面平行时,其投影反映实形(或实长), 这种投影特性称为真实性。如图2–3(a)所示。 (2)积聚性。当物体上的平面(或直线)与投影面垂直时,则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 条线(或一个点),这种投影特性称为积聚性。如图2–3(b)所示。 (3)类似性。当物体上的平面(或直线)与投影面倾斜时,其投影的面积变小(或长度变 短),但投影的形状仍与原来形状类似,这种投影特性称为类似性。如图2–3(c)所示。
(a)
(b) 图2–4 物体的单面正投影
(c)
图2–5 三面正投影 多面正投影具有良好的度量性,只要物体上的平面或直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某一投影面平行,就 能反映其实形或实长,故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是绘制工程图样的理论基础。
2.2点的投影 点是组成形体最基本的几何元素。要想正确地画出物体的视图,首先应该掌握点的投影规 律。 2.2.1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1.两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两投影面体系由互相垂直相交的两个投影面组成,如图2-6所示,其中一个为水平投 影面(简称水平面),以H表示,另一个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以V表示。两投影 面的交线称为投影轴,以OX表示。 水平投影面H与正立投影面V将空间分为四个部分,称为四个分角,即第一分角、 第二分 角、 第三分角、 第四分角。 图 2-6 两 投 影 面 体 系 的 建 立
2第二章:正投影法基础
• 如图所示,已切圆 锥体的三面投影以 及圆锥面上一点A 的正面投影a‘,求 作它的水平投影a 和侧面投影a”。 • 解1 • 解2
• 3、圆球体 • 球是由球面围成的。球面可看作是圆(母线) 绕其作为轴线的直径旋转180度而成。 球的投影特点: 圆球体的三个投影都是直径相等的圆。如图 所示,正面投影是平行于v面的圆素线的投影,该 素线的水平投影和圆球的水平投影的横向中心线 重合,侧面投影和圆球的侧面投影的竖向中心线 重合。 • 圆球的水平投影的轮廓线是平行于H面的圆 素线的投影。 • 圆球的侧面投影轮廓线是平行于w面的圆的 素线的投影。 • 例1 例2
•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除 了直线位于平面上或两平面位于同一平面 上的特例外,只可能是平行或相交。垂直 是相交中的一个特例。 • 一、平行 • 二、相交 • 三、垂直
• 一、平行 • 1、特殊情况 A、当平面为投影面的垂直面时,只要直线的 投影与平面的具有积聚性的投影平行时,或直线 也为该投影面的垂直线,则直线与平面必定平行。 B、当两平面同为某一投影面的垂直面,只要 它们的积聚投影平行,则两面必定平行。
• 一般位置平面 当平面与三个投影面均倾斜时,称为一般位置 ∆ABC 平面,如图。图中用∆ABC来表示平面,投影因 得到三个三角形的投影,均为封闭线框,与 ∆ABC类似,但不反映∆ABC的实形,面积均比 ∆ABC小。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是:三个投 影仍是平面图形,与空间平面图形类似,且面积 缩小。
2.3.2 曲面立体的投影
• 曲面立体由曲面或曲面和平面所围成,工 程上常用的曲面立体(如图)有圆锥、圆柱、 圆球 • 1、圆柱 • 2、圆锥 • 3、圆球
圆柱 圆柱面可以看作直线绕与它平行的轴线旋转而成。 该直线称为“母线”,它的任何位置称为“素线” • 1.圆柱体的投影特点 如图所示,圆柱的轴线是一条铅垂线,则圆 柱面上所有直素线都是铅垂线:圆柱面的水平投 影为一圆周,有积聚性,这个圆周上的任意点, 是圆柱面上相应位置素线的水平投影: 圆柱正面投影中左、右两轮廊线是圆柱面上最左、 最右素线的投影。它们把圆柱面分为前后两半, 前半可见,而后半不可见,是可见和不对见的分 界线。 • 例1 • 例2
第2章 正投影基础
第2章正投影基础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构成物体的基本几何元素点、线、面的投影特性、作图原理和方法;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为解决求直线的实长和平面的实形的问题,还介绍了点、线、面的变换投影面的方法。
2.1投影法及三视图的形成2.1.1投影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注意到,当太阳光或灯光照射物体时,墙壁上或地面上会出现物体的影子。
投影法就源自这种自然现象。
如图2-1所示,平面P为投影面,不属于投影面的定点S为投影中心。
过空间点A由投影中心可引直线SA,SA为投射线。
投射线SA与投影面P的交点a,称作空间点A在投影面P上的投影。
同理,点b是空间点B在投影面P上的投影(注:空间点以大写字母表示,其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由此可知,投影法是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预定投影面进行投影而得到图形的方法。
图2-1投影法图图2-2中心投影法2.1.2投影法的分类投影法一般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类。
1、中心投影法投射线从投影中心出发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所得到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如图2-2所示,通过投影中心S作出△ABC在投影面P上的投影:投射线SA、SB、SC分别与投影面P交于点a、b、c,而△abc就是△ABC在投影面P上的投影。
在中心投影法中,△ABC的投影△abc的大小随投影中心S距离△ABC的远近或者△ABC 距离投影面P的远近而变化。
因此它不适合绘制机械图样。
但是,根据中心投影法绘制的直观图立体感较强,适用于绘制建筑物的外观图。
2、平行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所得到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根据投射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平行投影法又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1)斜投影法投射线倾斜于投影面时称为斜投影法,所得到的投影称为斜投影,如图2-3所示。
(2)正投影法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时称为正投影法,所得到的投影称为正投影,如图2-4所示。
绘制工程图样主要用正投影,今后如不作特别说明,“投影”即指“正投影”。
机械制图-----第二章投影知识
●
O WX
ax
●
a(x,y) H
aY Y
●
a(x,y)
H
Z
aZ
W y ● a(y,z)
x
O
YW
aYW
aYH YH
17
整理课件
如果把三投影面体系看作是直角坐标系,把投影轴看作坐
标轴,交点看作原点O,则空间点的位置可用三坐标值表示, 形式为A(X,Y,Z)。 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为<手段三维理解>: 点到W面的距离 用坐标X表示(水平投影到OY轴的距离,正投
5
整理课件
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重点)
1.真实性
直线或者平面平行于投 影面反映实形
A
2.积聚性 直线或者平面垂直于投
影面积聚成点(线) a
3.类似性 直线或者平面倾斜于投
影面反映类似形状
BA A
B b
a(b) a
B
b P
P
6
整理课件
2.1.2 形体的三面视图
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用正投影法绘制出的物体的投影图, 称为视图。
影到OZ的距离); 点到V面的距离 用坐标Y表示(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侧面
投影到OZ的距离) ; 点到H面的距离 用坐标Z表示(正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侧面
投影到OY的距离) ; 三投影用坐标表示:a可表示为(x,y); a’可表示为(x, z);a”可表示为(y,z)
18
整理课件
例题
例2-2 已知点A的坐标为(15、10、20),求点A的三面投影。
9
整理课件
三视图的展开
为了读图识图方便,把三投影面
的展开到一个平面,这样展开在 一个平面上的三个视图,称为物 体的三面视图,简称三视图。
第二章正投影的基本原理
已知空间两点的投影,即点A的三个投影a、a′ 、a″ 和点B的三个投影b、 b′ 、b″,用A、B两点同面投影坐标差就可判别A、B两点的相对位置。 由于xA > xB,表示B点在A点的右方;zB > zA,表示B点在A点的上方; yA > yB,表示B点在点的A后方。总起来说,就是B点在A点的右、后、 上方。
坐标为0)
有两个投影在投影轴上,另一个
投影和其空间点本身重合。
VA
例如:在V面上的点A
a′
X
a
H
Z
a″ W
O
2.3.4.2 在投影轴上的点(有两 个坐标为0) 有一个投影在原点上,另两
V 个投影和其空间点本身重合。
例如在OZ轴上的点A
X
H
Z
A a′a″W aO
2.3.4.2在原点上的空间点(有三个坐标都为0), 因此,它的三个投影必定都在原点上
Z V
W
X
a′a″ aA O
H
Y
2.3.5 两点的相对位置
2.3.5.1 两点的相对位置: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在投影图中是由它们 同面投影的坐标差来判别。 其中左、右由x坐标判别,前、后由y坐标判别,上、下由z坐标判别
(1)距W面远者在左(x坐标大);近者在左(x坐标小); (2)距V面远者在前(y坐标大);近者在后(y坐标小); (3)距H面远者在左(z坐标大);近者在左(z坐标小)。
A a″ = a′a z = a a y (即aYH),反映空间点A到W面的距离;
Z
V a′ X
W
Z
a′
aZ
a″
aZ
Z
A
a″
X
aX
OW
X aX
第二章 第一节 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P8:2-1
课后知识扩展
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投影图
1、正投影图 2、透视投影图 3、标高投影图 4、轴测投影图
1、正投影图
运用正投影法使形体在相互垂直的多个投影面上得到投影 ,然后按规则展开在一个平面上所得到的图为正投影图。
特点:作图简单,便于度量和标注尺寸,工程上应用最
多,但无立体感。
OZ轴 --- VW (3)原点
O ---原点
V X
Z
OW H
Y
2、形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 将形体放置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按正投影法向各投
影面投影,则形成了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三面投影图: 正面投影图 水平投影图 侧面投影图
3、三面投影图的展开
—— 规定正面V不动,将水平面H绕OX轴向下旋转90°,
第二章 投影与正投影图
第一节 投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的形成
成影现象
光源——投影中心 光线——投影线 光线的射向——投影方向 投影的平面——投影面 投影物体——形体
构成影子的内外轮廓称为投影。 用投影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二、投影法的分类
2、透视投影图
运用中心投影的原理绘制的具有逼真立体感的单面投影 图称为透视投影图,简称透视图。它具有真实、直观、有空 间感且符合人么视觉习惯的特点,但绘制比较复杂,形体的 尺寸不能在投影图中度量和标注,不能作为施工的依据,仅
用于建筑及室内设计等方案的比较及美术、广告等。
3、标高投影图
标高投影图是标有高度数值的水平正投影图,在建 筑工程中常用于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地形、地貌。作图 时,用一组上下等距的水平剖切平面剖切地面,其交线反 映在投影图上称为等高线。将不同的等高线自上而下投影
第2章正投影法基础
W
Y
2.三视图的形成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⒉ 三个投影面的展开及投影规律
上
主视
上 右
左
主视
后
左视 前
下 后 左
俯视
下 右
俯视
前
基本投影面的展开方法:V面不动,其它各投影面按图 中箭头所指方向转至与V面共面位置。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长对正 宽相等 高平齐
a k● b a
●
k
b
a k● b
因k不在a b上, 故点K不在AB上。
还可应用定比定理来解答此题
二、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投影面平行线
统称特殊位置直线 平行于某一投影面而 与其余两投影面倾斜
投影面垂直线
垂直于某一投影面而 与其余两投影面平行
一般位置直线
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
b YH
投影面垂直线
铅垂线
a
b
●
正垂线
c(d)
●
侧垂线
e f e(f)
●
a b
d c
d c e f
a(b)
投影特性:
① 在其垂直的投影面上,投影有积聚性,积聚 为一个点。 ② 另外两个投影,反映线段实长;且垂直于相应的 投影轴。
例5:试过已知点A,作一长度为15mm的侧 垂线。
8
5 a
2.4
直线的投影
一、直线的投影特性 1.直线的投影
a ●
●
a
●
一般情况下,直线的投影仍为 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将两 点的同面投影用直线连接, 就得到直线的投影。
a●
●
第2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2章正投影法 基础
正投影法基础
§2-1 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一、中心投影法 二、平行投影法 三、正投影法中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正投影法基础
一、投影方法
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影像称投影, 获得投影的方法称投影法。
投射线
S
投射中心
A
空间点
投影
b
a 投影
空间点
B
投影面
正投影法基础
二、投影法的种类
V
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或H面) 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或W面)
X
O
投影轴
OX轴 V面与H面的交线
OY轴 H面与W面的交线
Y
OZ轴 V面与W面的交线
正投影法基础
将物体置于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内
V
正投影法基础
二、三视图的形成
视图的概念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
在V面中的投影称为正面投影—主视图;
正投影法基础
§2-3 立体表面几何元素的投影分析
一、立体上点的投影 二、立体上直线的投影
三、立体上平面的投影
正投影法基础
一、立体上点的投影
1.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P
a A
点在一个投影面上 的投影不能确定点的空 间位置。
P
b B1 B3 B2
正投影法基础
一、立体上点的投影
2. 点的三面投影 V Z a●
b
●
YH
B点在A点之前、 之右、之下。
重影点
A、C为H面的重影点
a
● ●
空间两点在某一投 影面上的投影重合为一 点时,则称此两点为该 投影面的重影点。
a c
c ●
第二章 正投影基础 2.1 投影法.
一、三视图的形成 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正立投影面 用V表示 水平投影面 用H表示 侧立投影面 用W表示
OX轴 V面和H面的交线 左右长度 OY轴 H面和W面的交线 前后宽度 OZ轴 V面和W面的交线 上下高度
2、三面投影的形成
如下图所示,首先将形体放置在我们前面建立的 V 、 H 、 W 三投影面体系中,然后分别向三个投影面作正投影
第二章 正投影基础
2.1 投影法 2.2 三视图 2.3 点的投影 2.4 直线的投影 2.5 平面的投影 2.6 换面法
2.1 投影法
一、投影法概念 1、投影法: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
图形的方法。 2、投影:根据投影法所得到的图形 3、投影面:投影法中得到投影的面
2.1 投影法
二、投影法分类 1、中心投影法:投射线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法 优点:较强的直观性,立体感好。 缺点:不能反映物体表面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2、、平行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方法 (1)斜投影法:投射线与投影面相倾斜的平行投影法 (2)正投影法:投射线与投影面相垂直的平行投影法 优点:真实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度量性好,作图简便 缺点:直观性差
一、点的三面投影
2.3 点的投影
将 A 点置于三投影面体 系中,自 A 点分别向三 个投影面作垂线,交得 三个垂足即:a、a ′ 、 a ″ 分别为 A 点的 H 、 V 及 W 面投影
规定:空间点用大写字母Α, B , C ……标记;
H 面上的投影用同名小写字 母 a , b , c ……等标记;
绕 OX 和 OY 轴旋转,使 H 面和 W 面均与 V 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即得如图所示的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由于视图的形状和投影面的大小,物体到投影面的距离无关, 所以工程图中通常不画投影面的边框和投影轴。
机械制图第2章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2.1.2 正投影的投影特性 (1) 真实性。平面图形(或直线)与投影面平行时, 其投影 反映实形(或实长)的性质称为真实性, 如图2-6所示。源自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图 2-6 正投影法的真实性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2) 积聚性。平面图形(或直线)与投影面垂直时, 其投影 积聚为一条直线(或一个点)的性质称为积聚性, 如图2-7所示。 (3) 类似性。平面图形(或直线)与投影面倾斜时, 其投影 变小(或变短), 但投影的形状与原来形状相类似的性质称为类 似性, 如图2-8所示。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2) 点的投影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空间点到对应投影面的 距离, 即:
a′ax=a″ay=A点到H面的距离Aa;
aax=a″az =A点到V面的距离Aa′; aay=a′az =A点到W面的距离Aa″。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2.2.2 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点的空间位置可用直角坐标来表示,即把投影面当作坐标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图 2-3 中心投影法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图 2-4 采用中心投影法绘制的图样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2. 平行投影法 若将图2-3中的投射中心 S移至无限远处,则投射线都相互
平行,如图2-5所示。这种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
影法。 平行投影法按投射线是否垂直于投影面, 又可分为斜投影 法和正投影法。 (1) 斜投影法: 投射线与投影面相倾斜的平行投影法。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图 2-16 点的直角坐标
第 2 章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可见, 空间点的位置可由点的坐标(x,y,z)确定,点的空间位 置、点的投影与其坐标值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我们可以直接 从点的三面投影图中量得该点的坐标值。反之,根据所给定的 点的坐标值, 可按点的投影规律画出其三面投影图。
第二章-正投影基础
● a
O
W
X
ax
a●
H
O
YW
ay
ay
YH
a●
ay
H
Y
向下翻
在投影时,投影的大小不受限制, 通常不必画出投影面的边框。
a ●
X
ax
a●
Z
az
●a
O
YW
ay
ay
YH
2.2.2 点的投影规律
1、V、H两投影都反映横标,且投影连线垂直X
轴;aa⊥OX轴。
2、V、W两投影都反映
高标,且投影连线垂直
ZHale Waihona Puke a ●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S
S
H
正投影法 投射方向S 垂直于投影面H
H
斜投影法 投射方向S 倾斜于投影面H
平行投影的投影特性: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 距离无关。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大多数采用平行投影法 的正投影法。
1.3 平行投影的基本性质
1.同素性 2.从属性不变 3.平行性不变 4.简单比不变 5.相仿性
cz ● c
cx o X
c●
cyH
YH
cyw Yw
通过作45°转 宽线使
ccz=ccx
2.3 点的投影和坐标
点的每个投影反映两个坐标: V 投影反映高标和横标(a′aX 和a′aZ ), H 投影反映纵标和横标(aaX 和aaYH ), W 投影反映高标和纵标(a″aYW 和a″aZ)。
2.5 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A
如改变△ABC与投 射中心或投影面之间
B
C
的距离,则其投影 投影面H
a
投影
△abc的大小也随之改 变,度量性较差。
第2章 投影原理(新教材)
立体图
投影展开后
投影图
点的相对位置
♦ 比较两点的坐标,可以看出两点的相对位置:x 比较两点的坐标,可以看出两点的相对位置:
大者在左, 大者在前, 大者在上。 大者在左,y大者在前,z大者在上。
立体图
投影图
♦ 判断重影点重合投影的可见性,对正面投 判断重影点重合投影的可见性,
影、水平投影、侧面投影分别是前遮后, 水平投影、侧面投影分别是前遮后, 上遮下,左遮右。 上遮下,左遮右。
立 体 图
名 正平面(∥V面, 正平面(∥V (∥V面 称 ⊥H、W面)
水平面(∥H 水平面(∥H面, (∥H面 ⊥V、W面)
侧平面(∥W 侧平面(∥W面, (∥W面 ⊥V、H面)
投 影 图
投 影 特 性
1.正面投影反映真 形。 2.水平投影∥OX, 水平投影∥OX, 侧面投影∥OZ, 侧面投影∥OZ,分 别积聚成直线。 别积聚成直线。
定:工程图样采 用第一角画法 ),这三个 (W),这三个 投影面常称为基 本投影面
第一角画法三面正投影图
♦ 观察者
物体 投影面。 投影面。 ♦ 正面投影反映物体左右、上下关系, 正面投影反映物体左右、上下关系, 即物体的长和高; 即物体的长和高; 水平投影反映物体左右、前后关系, 水平投影反映物体左右、前后关系, 即物体的长和宽; 即物体的长和宽; 侧面投影反映物体上下、前后关系, 侧面投影反映物体上下、前后关系, 即物体的宽和高。 即物体的宽和高。
立体图
投影图
二、直线的投影
♦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直线分为两类: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直线分为两类:
一般位置直线、特殊位置直线,特殊位置 一般位置直线、特殊位置直线, 直线又可分为两种: 直线又可分为两种:投影面平行线和投影 面垂直线
第二章 点的投影(10-5)
2、重影点任及务其一可见:性正投影法的基本A原的、重C理为影H点面
空间两点在某一投影面上
a ●
●a
的投影重合为一点时,则称此
c●
两点为该投影面的重影点。
任务一§1:-3正点投的影投法影的基本原理
知识目标 1.掌握点在第一分角中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 2.掌握点的投影与该点直角坐标的关系。 3.掌握两。 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的判断
能力目标 空间能力的建立与培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任务一1-:3 正点投的影投法影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 1.点的投影规律。 3.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的判断
Z
1). 投影任面上务的一点::正投影法V的C′基C 本原d′理C″
在H面上(X,Y,0)
D
W
在V面上(X,0,Z) 在W面上(0,Y,Z)
X b′ CB Hb
d″ O
b″ d
Z
c'
c''
d'Z d'' Y
X b'
OHale Waihona Puke b'' YWX c
O YW X O
YW
b
YH
d
YH
YH
由于点在投影面上,点对该投影面的距离为零。所以,点在该投影
重影点在三对坐标值中,必定有两对相 等。从投影方向观看,重影点必有一个点的 投影被另一个点的投影遮住而不可见。判断 重影点的可见性时,需要看重影点在另一投 影面上的投影,坐标值大的点投影可见,反 之不可见,不可见点的投影加括号表示。
任务一: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
第2章正投影法基础
➢三投影面体系
• 三个两两垂直投影面: 正立面V、水平面H 、侧立面W;
• 三个投影轴: OX、OY、OZ ; • 采用第一分角画法;
Ⅱ
Ⅵ
V
Z
Ⅰ
Ⅴ
Z V
XO
O X
Ⅲ
H
Y
H
Ⅷ
Y
Ⅳ
第2章正投影法基础2章正投影法基 础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
正面投影面——V面 (正面投影)
(点光源)
A B
a
C △abc为△ABC的投影
c
b
投影面
投影中心位于有限远处。 一般不反映物体的实际大小和形状,由于度量性差,在工程制图 中不采用此种方法。用第于2章绘正投制影法有基础真础2实章正感投影的法基立体图(透视图)。
➢平行投影法
所有投影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
(1)斜投影法
(2)正投影法
A
C
H Y
空间点用大写字母 表示,点的投影用 小写字母表示。
第2章正投影法基础2章正投影法基 础
投影面展开
V
a ●
X
ax
a● H
Z
az
a
●
O
ay ay
Y
不动
W
V a
●
向右翻
Z
转90°
aZ
A
Y
X
a X
●
●a
O
W
a●
aY
H
向下翻转
Y
90°
第2章正投影法基础2章正投影法基 础
点的投影规律
Z
a ●
Z aZ
a
主视图
第二章正投影法
3、物体与视图的方位关系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 和左、右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 和前、后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 和前、后
项目二 投影基础
三、画三视图及识读三视图的方法
1.总体分析物体,选好主视图的方 向,使其主要平面与投影面平行。 2.确定比例、图幅大小。 3.确定三视图的位置,画出定位线、 辅助线。 4.先画出主视图,再依据三等规律 依次画出俯、左视图。
项目二 投影基础
3、两点的相对位置
两点的相对位置指两点在空间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 关系
判断方法
x 坐标大的在左侧 y 坐标大的在前方 z 坐标大的在上方 点A在点B的左、后、下方
项目二 投影基础
重影点的可见性判别
空间两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重 合为一点时,则称此两点为该投影面的 重影点
判别方法
投影特点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距离 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项目二 投影基础
2.平行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 正投影法 投射线与投影面相垂直的平行投影法 斜投影法 投射线与投影面相倾斜的平行投影法
正投影法
正投影法特点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点的两面投影连线,必定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
② aax= aaz = A到V面的距离
aax= aay= A到H面的距离 aaz= aay = A到W面的距离
影轴距=点面距
点的投影到投影轴的 距离,等于空间点到相 应的投影面的距离
项目二 投影基础
【例2-1】 已知点A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
a● ax
a●
点A、点C为哪个投影面 的重影点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
下 长 后 左
右
后 下 宽
前
右
宽
前
主、俯视图 主、左视图 俯、左视图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2.3 点的投影
2.3.1 点的投影及其标记 当投影面和投影方向确定时,空间一点只有唯一的一个投影。假设空间 有一点A,过点A分别向H面、V面和W面作垂线,得到三个垂足a、a′、a″, 便是点A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Z V b′ B a′ X A b O a″ Y a YH b″
ZB-ZA
Z b′ b″ a″
O
W
a′ X
YW
H
a
YA-YB
XA-XB
b
2.3.5.1重影点 若空间两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则这两点是该投影面的 重影点。这时,空间两点的某两坐标相同,并在同一投射线上。
当两点的投影重合时,就需要判别其可见性, 应注意:对H面的重影点,从上向下观察,z坐 标值大者可见;对W面的重影点,从左向右观 察,x坐标值大者可见;对V面的重影点,从前 向后观察,y坐标值大者可见。在投影图上不可 见的投影加括号表示,如(a′)
Z V
正立投影面
X
O
侧 立 投 影 面
水平投影面
Y
2.2.1.2 三视图的形成与展开:将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物体的 位置处在人与投影面之间,然后将物体对各个投影面进行投影,得到 三个视图
主视图 V
Z
左视图
W
O X
俯视图
YW
H
用正投影法绘制的物体的投影图称为视图。
YH
2.2.2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与位置关系
A
A
B B B A
a b
a(b)
a b
2.4.3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位置可分为投影面倾斜线、投影面平行线、投
影面垂直线三类
2.4.3.1投影面平行线 平行于一个投影面且同时倾斜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平行线。 Z 平行于V面的称为正平线; V a′ 平行于H面的称为水平线; b′α γ A a″ 平行于W面的称为侧平线。 W 直线与投影面所夹的角称为直线 B α γ b″ 对投影面的倾角。 X O 斜线反映实长; b 直线的倾角α 、γ 。 a
Z V a′ X aZ A aX O a″ W
X aX O
45°
W
Z a′ aZ a″
Z
aYW
YW
X
a
a YH YH
Y
H
a
aY Y
2.3.2.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OX轴,即a′a⊥OX; 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OZ轴,即a′a″⊥OZ; 点的水平投影a和到OX轴的距离等于侧面投影a″ 到OZ轴的距离, 即a a x = a″a z 。
Z b′B a′ X A a b O b″ b′ Z b″ O b a YH a″ YW X a YH a′ b b′ Z b″ a″ YW
V
W
a″ Y a′ X O
H
2.4.2 直线对于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特性 空间直线相对于一个投影面的位置有平行、垂直、倾斜三种,三 种位 置有不同的投影特性。 1、真实性:当直线与投影面平行时,则直线的投影为实长。 2、积聚性:当直线与投影面垂直时,则直线的投影积聚为一点。 3、收缩性:当直线与投影面倾斜时,则直线的投影小于直线的实长。
点A到W面的距离 = Oa x = a′a z = a aYH = x坐标,a″ (0,y,z) 点A到V面的距离 = OaYH = a a x = a″az = y坐标,a′ (x,0,z) 点A到H面的距离 = Oa z = a′ a x = a″aYW = z坐标,a (x,y,0)
Z V a′ y A X z O a Y x a″ W X V a′ z aX y x y aZ A z O a x aY Y a Z a′ y x a″ W z X y aYW x O
(3)距H面远者在左(z坐标大);近者在左(z坐标小)。
已知空间两点的投影,即点A的三个投影a、a′ 、a″ 和点B的三个投影b、 b′ 、b″,用A、B两点同面投影坐标差就可判别A、B两点的相对位置。 由于xA > xB,表示B点在A点的右方;zB > zA,表示B点在A点的上方; yA > yB,表示B点在点的A后方。总起来说,就是B点在A点的右、后、 上方。
H
Y
例题2-3 如图,已知空间点A,试作线段AB,长度为15,并使 其平行V面,与H面倾角α =30°
Z
00 . 15
Z b′ b″
30°
a′ X a YH O
a″ YW
a′ X a
a″ O b YH YW
2.4.3.2 投影面垂直线 垂直于一个投影面且同时平行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直线。 垂直于V面的称为正垂线; 垂直于H面的称为铅垂线; Z 垂直于W面的称为侧垂线。 (k″ ) k′ e″ e′ 侧垂线的投影特性: (1)两个投影反映实长; (2)一个投影积聚为一点。
Z a″ W O
X
H
2.3.4.2 在投影轴上的点(有两 个坐标为0) 有一个投影在原点上,另两 个投影和其空间点本身重合。 例如在OZ轴上的点A
Z V A a′a″ W O a
X
H
2.3.4.2在原点上的空间点(有三个坐标都为0), 因此,它的三个投影必定都在原点上
Z V
X
W a′a″ a O A H
Y
2.3.5 两点的相对位置
2.3.5.1 两点的相对位置: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在投影图中是由它们 同面投影的坐标差来判别。 其中左、右由x坐标判别,前、后由y坐标判别,上、下由z坐标判别 (1)距W面远者在左(x坐标大);近者在左(x坐标小); (2)距V面远者在前(y坐标大);近者在后(y坐标小);
V a′ α a
b′ B A α
△ Z ZA ZB
C O b
H
2.4.4.2直角三角形法的作图方 法和步骤 用一般位置直线在某一投 实 影面上的投影作为直角三 长 角形的底边,用直线的两 端点到该投影面的距离差 β 为另一直角边,作出一直 a′ 角三角形。此直角三角形 的斜边就是空间线段的真 X 实长度,而斜边与底边的 a 夹角就是空间线段对该投 影面的倾角。 α
45°
Z x aZ a″
aX
z
YW
H
H
y
a YH YH
例题2-2:已知点A的坐标(20,10,18),作出点的三面投影,并画出其立体 图
Z
Z
Z a′ aZ
Y=10
a′
Z =18
a″
X=20
a YH YH
Y=10
X
aX
O
YW X
aX
O
YW X a
aX
O aYH
aYW
YW
YH
画出立体图
Z V
Z V
X=20
2.1.2.1 中心投影法投影中心距离投 影面在有限远的地方,投影时投 影线汇交于投影中心的投影法
S A c a b C B
2.1.2.2平行投影法
投影中心距离投影面在无限远的地方,投影时投影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 1、斜投影法——投影线与投影面相倾斜的平行投影法 2、正投影法——投影线与投影面相垂直的平行投影法
Z V
aZ
Z=18
aZ a″
W
X
a′ A aX
aZ a″
W
X
aX
=1 Y 0
W
X
O
aX
H a
H
aY
Y
O aY Y
O
H a
aY Y
2.3.4 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2.3.4.1 在投影面上的点(有一个 坐标为0) 有两个投影在投影轴上,另一个 投影和其空间点本身重合。 例如:在V面上的点A
V
A a′ a
如:C、D位于垂直H面的投射线上,c、d重影为一点,则C、D为对H 面的重影点,z坐标值大者为可见,图中zC > zD,故c为可见,d
为不可见,用c(d)表示。
Z V c′ d′ X C O D
H
Z c′ c″ W d″ c(d) Y YH d′ X O c″ d″
c(d)
2.4 直线的投影
2.4.1 直线的投影图 空间一直线的投影可由直线上的两点(通常取线段两个端点)的同 面投影来确定。如:直线AB的三面投影图,可分别作出A、B两端点 的投影(a、a′、a″)、(b、b′、b″),然后将其同面投影连接起来 即得直线AB的三面投影图(a b、a′ b′ 、a″b″)
实 长
Z y b′
实 长
x b″ γ
a″ O
YW
z
b
YH
例题2-5 如图,已知直线 AB的实长L =15mm,及直线 AB的水平投影ab和点A的正 面投影a′ ,试用直角三角形 法求出直线AB的正面投影a′ b′。 作图方法与步骤: 1、在H面中,自a点作直线垂 直于ab,以b点为圆心,以直 线AB的实长L为半径作弧与ab 的垂线交于A0,连bA0得直角 三角形△abA0,该直角三角形 中的直角边aA0即为A、B两点 距H面的距离差。
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1.1 投影法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太阳光 或灯光照射物体时,在地面或墙 壁上出现物体的影子,这就是一 种投影现象。我们把光线称为投 射线(或叫投影线),地面或墙壁 称为投影面,影子称为物体在投 影面上的投影
投影中心
投影线 投影面
S A
a
2.1.2 投影法的种类及应用
A C B a c b
投 射 方 向
A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