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名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的心理辅导

合集下载

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办教案

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办教案

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办教案概述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可能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应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并提供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方法。

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施,希望能够帮助家长和教育者: - 了解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

- 学习如何应对和处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 掌握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孩子改变攻击性行为。

原因分析内在因素1.情绪问题:如愤怒、沮丧、焦虑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

2.自律问题: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无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3.需求不满足:孩子在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4.身体不适:孩子可能因为生理问题,如疼痛或疾病,产生攻击性行为。

外在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紧张、亲子关系不良、父母冲突等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

2.学校环境:学业压力、同伴关系不良、虐待或欺凌等都可能引起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3.文化背景:某些文化背景下,攻击性行为可能被视为一种正常的行为方式。

4.大众媒体:过度曝光于暴力画面和内容可能导致孩子模仿并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应对策略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帮助应对孩子攻击性行为的策略和方法:1. 建立稳定和温暖的环境•创建一个稳定和温暖的家庭、学校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全和受到关注。

•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关心和支持,听取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加强沟通和理解。

2.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教导孩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和处理情绪。

•培养孩子自我控制和冷静思考的能力,例如通过深呼吸或数数来缓解情绪。

•鼓励孩子寻求帮助和支持,如与家长、老师或心理辅导员交流。

3. 提供替代行为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导孩子适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如妥协、分享、换位思考等。

•强调合作和友善的行为,鼓励孩子通过合作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提供替代行为,例如教导孩子用言语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4. 规定清晰的界限和规则•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暴力倾向心理辅导

暴力倾向心理辅导

暴力倾向心理辅导一、案例描述小S,男,13岁,初一级学生,学习成绩中等,遵守学校纪律。

观察能力较强,智力较好,性格倔强,自尊心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害怕与同学交往,缺少友伴,有较强退缩不合群的心理,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常以武力攻击他人来发泄情绪或解决问题。

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打老师。

在小学时,经常有打老师的现象,有一次和同学发生冲突,把同学的家长也打了。

小学老师都害怕他,不敢和他正面冲突。

上初中刚第三周,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批评一种现象,他认为班主任针对的是他,他站起来就和班主任顶嘴,摔了自己的椅子,班主任为平息事件叫他先离开课室,到教师办公室等候处理,他不去,班主任前去拉他出来时,他挥手一拳就打在班主任的脸上(后来主动向班主任认错)。

没过二周,历史老师(女)在上课时看他没有读书,走到他前面摸着他的头问他为什么不读书,结果他突然一拳打在这位女老师的脸上。

这件事被反映到学校德育处,并通知家长到学校处理。

在家长的要求下,班主任把他带到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辅导。

二、案例分析针对上述案情,初步诊断为具有极强的暴力倾向性。

表现为: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自我评价过高,自制自控能力差,常以武力攻击他人来发泄情绪或解决问题。

小S的行为一方面是是非观念不分,做事冲动,遇事缺乏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家庭因素:小S是个超生儿,因在本地上不了户口,父母通过关系把他的户口上到了惠州。

有个哥哥比他大18岁,因为年龄相差较大,兄弟没有什么感情,也很少沟通。

父母原本是想要一个女儿,结果生下来的还是一个儿子,所以父母对他的到来不是很重视,甚至有点失望。

如何处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如何处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如何处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许多家长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孩子无意中伤害了他人或者表现出愤怒、暴力的行为,这对家庭和社会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处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成为了家长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们处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1. 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攻击性行为往往是孩子通过暴力或伤害他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问题。

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孩子可能因为情绪问题、学习困难、社交压力等多种原因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尝试了解孩子内心的不满和压力,并给予合适的支持和帮助。

2. 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孩子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以避免过度自由和过度限制导致的攻击性行为。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和界限,明确规定什么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以及相应的惩罚和奖励措施。

规则应该简单明了,家长也要严格执行规则,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

3. 鼓励积极的情绪表达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孩子发泄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无法有效地表达情绪和解决冲突。

家长可以通过教育孩子积极表达情绪的方式,例如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导他们使用“我感觉...”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同时,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习解决冲突的技巧,通过角色扮演或者其他方式让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妥善解决问题。

4. 提供适当的管控和监督家长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管控和监督,以避免他们发生攻击性行为。

这包括限制孩子接触暴力媒体内容、限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和监督他们与他人的互动。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使用电子设备的规定,例如每天使用的时间限制、访问的网站等,并且建议定期与孩子一起进行开放、坦诚的交流,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朋友圈子。

5. 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如果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存在,家长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儿童心理学家或儿童心理辅导员可以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作者:————————————————————————————————日期:2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弋阳县南岩镇中心小学郭东海摘要:这是一例关于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咨询案例。

求助者是一名11岁的四年级男生,因学校生活不适应加之不良家庭教育与社会影响,形成攻击性行为。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经过收集基本资料,综合考虑求助儿童的特点,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在家长配合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咨询师采取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减少直至消除求助幼儿的不良行为,帮助其重新建立良好的社会适应模式,并对求助者行为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解决方法都进行了较为深入详尽的分析和探索,取得了满意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攻击性行为、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张杰,男,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独子。

由该生班主任教师领来咨询室,言称无法管教。

身高大约1.40米左右,看起来很瘦弱,脸色苍白,头比较小,但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亲高中毕业,以做不锈钢窗户为生,母亲初中文化,在家做家庭妇女。

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族无精神疾病史。

心理测验结果:《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08二、主诉张杰称,“讨厌老师,瞧不起人,对我不公平”;“讨厌同学,大家老是欺负我,看不起我”:“现在没兴趣学习”;“我没欺负人,都是别人先惹我”;“别人欺负我,我就要反抗,不然就吃亏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父母主诉:因为是独生子,家里非常疼爱,尤其是爷爷奶奶,更是凡事都由着他。

孩子三岁时,爷爷奶奶帮忙带过大概一年时间,像小皇帝一样伺候着,后来父亲发现这样不行,夫妻两人坚持自己带,与老人分开住了。

孩子读幼儿园时就比较好动,坐不住,与同学相处不太好。

读小学时,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紧张,很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

如何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

如何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

如何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孩子的攻击行为是家长们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当孩子表现出攻击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指导,以帮助他们学会合适的处理问题和情感的方式。

下面将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

1.明确界限和规则家长应该与孩子们明确界定适当的行为规范,让他们知道哪种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制定家规,并对孩子解释为什么这些规则是必要的。

同时,在规定行为准则方面,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制定规则时感到被尊重。

2.提供清晰的指导和示范在一些情况下,孩子可能无法适当地应对自己的情绪,从而导致攻击行为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通过提供清晰的指导和示范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技巧。

例如,当孩子面临挑战时,家长可以示范恰当的应对方式,并鼓励孩子模仿。

3.合理的约束和惩罚当孩子的攻击行为发生时,家长需要果断但公正地惩罚。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适度的约束措施,如限制他们的活动、暂时删除屏幕时间或扣除奖励。

然而,这样的惩罚应该是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且与孩子所犯的错误相匹配,而不是过度的或过分严厉的。

4.倾听孩子的声音和感受了解孩子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应该花时间倾听孩子的声音和感受,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

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寻求与孩子合作解决问题,并教导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5.提供有效的解决冲突技巧教会孩子恰当地解决冲突是避免攻击行为的重要一步。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习合适的沟通技巧,例如分享观点、尊重他人、寻求妥协和寻找共同解决方案。

逐步教导他们如何主动和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6.积极强化积极行为家长在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同时,也要注意积极地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家长可以给予他们实质性的奖励,如鼓励、赞美或额外的特殊待遇。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

7.寻求专业支持在一些情况下,孩子的攻击行为可能超出了家长的能力范围。

教师如何矫正学生的攻击性行为

教师如何矫正学生的攻击性行为

教师如何矫正学生的攻击性行为“老师,他打我!” “老师,他推我”……在学校,这种打闹声音我们会经常听到,教师该如何应对呢?不责备?孩子会打得更厉害;真要责备?好像也没多大的事。

其实,这和学生的年龄及生活环境有关,学生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再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子,家长深怕孩子受到欺负,总是跟孩子说“你去打,打伤了爸爸帮忙看”之类的话,使得孩子产生了喜欢攻击别人的想法。

具有关资料显示,70%的少年犯在学生时期存在攻击性行为,所以,矫正学生的攻击性行为非常重要,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学生的健康教育是终生教育的基础,矫正攻击性行为必须从学生开始,只有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才能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一、满足学生合理愿望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缺乏自制力但可塑性较强,只要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心理,采取合理的方法,总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师想要的目标。

小瑞是我们班的一个男孩,个子最高,经常欺负其他人,一次清晨,小瑞见到我,轻声地说:“老师,今天能不能让我分课本呀?”这样的愿望是合理的,可以满足的,但我没有直接答应他,而是说:“想分课本,可以呀,那得看你今天上午的表现。

”小瑞点点头,走上了位置。

做操时,小瑞为了抢自己喜欢的蓝色手铃想推开别人,我朝他使了一下眼色,他立即缩回自己的手臂,随便拿了一个手铃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回到教室,我发动全班的学生监督他,并许诺只要小瑞他表现好,就让他分课本。

内心的愿望和同伴的监督都促使他自己管住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小瑞的表现有了明显的进步,当然我也履行自己的承诺让他分课本。

这样,既满足了小瑞的愿望,让他体验到服务的快乐,也很好地矫正了小瑞的攻击性行为。

二、教会学生战胜挫折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有的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喜欢用武力来发泄,攻击别人,遇到这样的学生就要教会他们战胜挫折的方法,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明白攻击别人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伤害别人。

1.开设耐挫课。

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认知上,让学生正确理解挫折,知道挫折不可怕,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会面对;情感上给孩子信心,教育孩子不要被挫折打到;行为上教会孩子战胜挫折的方法,例如哭泣、大声喊出来等,这样从知、情、行三方面全方位完善孩子的耐挫心理。

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洛阳市老城区道北路小学王瑞摘要:这是一例关于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咨询案例。

求助者是一名11岁的五年级男生,因学校生活不适应加之不良家庭教育与社会影响,形成攻击性行为。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经过收集基本资料,综合考虑求助儿童的特点,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在家长配合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咨询师采取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减少直至消除求助幼儿的不良行为,帮助其重新建立良好的社会适应模式,并对求助者行为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解决方法都进行了较为深入详尽的分析和探索,取得了满意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攻击性行为、阳性强化法、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李华,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独子。

由该生班主任教师领至咨询室,言称无法管教。

身高大约1.40米左右,看起来很瘦弱,脸色苍白,但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亲初中文化,以开小卖部为生,母亲初中文化,家庭妇女。

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心理测验结果:《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验结果:总粗分57,超过分界值40分;标准分71分,高于常模(50,10)两个标准差。

二、主诉李华称,“别人欺负我,我就要反抗,不然就吃亏了”;“我没欺负人,都是别人先惹我”;“讨厌老师,瞧不起人,对我不公平”;“讨厌同学,大家老是欺负我,看不起我”;“现在没兴趣学习”。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父母主诉:因为是独生子,家里非常宠爱,尤其是爷爷奶奶,更是凡事都由着他。

孩子三岁前,爷爷奶奶断断续续帮忙带着,像小皇帝一样伺候着,后来父亲发现这样不行,夫妻两人坚持自己带,与老人分开住了。

孩子读幼儿园时就比较好动,坐不住,与同学相处不太好。

读小学时,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情况发生,因此同学关系紧张,很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

与老师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个案(一)辅导时间:2017-9- 5辅导对象:李小双年级:八年级性别:男年龄:14问题表现: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

当老师批评他,同学反击他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的欺负同学,有时还鼓动班上其他同学打架。

所有这一切行为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感觉到他的存在。

个案分析:对于李小双所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我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1、爷爷奶奶过于溺爱,放纵;2、没有达到目标时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3、同学对他的不友好、不信任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4、社会的负面影响。

辅导对策及过程:1、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

首先,我同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一次诚恳的谈心。

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用辱骂、殴打的教育方式。

爷爷奶奶不能一味地放纵,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2、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李小双,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他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指责、辱骂,那只能强化他的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李小双的这种心境,我决心想办法和他沟通心理。

首先用我的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待他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思我热心化解,偶尔有点进步,我就在晨间谈话上大加表扬。

了解了他的这种心理,我就适时地对他指出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不能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应该用真心和诚实来获得同学们的信任。

随后,我又对他说老师愿成为你的第一个朋友。

后来在班级活动中,我尽量给他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和培养他的荣誉感,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庭。

3、多给他以榜样教育。

我采取积极措施,从身边的榜样教育他,让他认识到自已的不足,让他体验到榜样的荣耀,要给他寻找一条做榜样的途径,鼓励他争做别人的榜样。

攻击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攻击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小小博士”变形记——攻击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树人小学南校区陈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这句话虽然说的有些绝对,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外界的刺激与强化对一个孩子来说很重要,可见教师们的引导和教育以及外界环境的一切对孩子们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背景描述我们班有这样一个男孩子,长得白白胖胖的,挺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打扮地也是干干净净斯斯文文,活像一个“小小博士生”。

可是这个“小博士”自打一年级开始就让我们任课老师头痛不已,上课听课习惯很差,不但自己不能认真听课还要经常去影响身边的小朋友,和他们讲话,向他们的座位扔垃圾,不让别人能够认真听课,下课损坏人家的文具,欺负比他弱小的人,还有做作业极其被动,老师监督着都要半天才能完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开始大声哭闹,老师批评他就开始大哭大叫,完全是属于批评了不长记性,做不到吃一堑长一智。

主要表现为:1. 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2.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拳或踢同学一脚,或令人生厌地搞同学的东西。

3. 做作业不认真,极其拖拉。

4、不爱劳动,每次劳动都找不到他的人。

5、不尊重老师,对老师的要求不屑一顾,经常弄得全班同学哄笑不已,影响极坏。

但是这个孩子虽然行为习惯差,但是其实情商很高,智商也不低,后来我发现只要给他一本他喜欢的书籍,他就完全可以安安静静全身心投入看书的。

而且他也是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收到一点点表扬就会特别开心,喜欢老师跟他私下交流,只要老师和他耐心地交流和沟通,充分考虑到他的自尊,他还是蛮容易沟通的,也能比批评取得更好地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表现有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是他任然表现得攻击性很强,还是经常会去弄其他孩子,损坏人家的东西,这样一个有着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怎样减弱他的攻击性,成为一个被他人接纳的孩子呢?自从接班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一位行为怪异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

一位行为怪异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

一位行为怪异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一位行为怪异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一、基本情况王满,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1、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2、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二、原因分析:1、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

,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

(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2、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

(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3、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

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

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

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三、综合分析与诊断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3.学习适应性。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攻击性行为: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

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

”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关注的话题。

攻击性行为在小学生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言语上的攻击,有的是身体上的攻击,有的是行为上的攻击。

这些攻击性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会严重影响到攻击者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针对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1. 家庭教育不良: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但是许多孩子生长在一个家庭教育不佳的环境中,家长对孩子缺乏耐心和关爱,或者是家庭中存在家暴等问题,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

2. 学校环境不良:有的小学生在学校的环境中遭受到了很多的欺凌和暴力,也会促使他们产生攻击性行为,因为他们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救助。

3. 心理问题:有的小学生可能患有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情绪不稳定、注意力缺陷、自控能力差等,这些心理问题都会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

4. 社会环境:部分小学生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比如一些网络游戏、暴力影视作品等,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1. 家庭教育: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提倡健康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让父母懂得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用合理的方式教育和指导孩子,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充分的关爱和保护。

2. 学校环境:学校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友爱,加强对学校暴力和欺凌事件的处理,保护每一个学生的权益,减少学校暴力事件的发生。

3. 心理辅导:对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式和应对挫折的心理韧性,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4. 社会环境:加强对社会环境的引导,减少不良影响的渗透,提倡健康的生活和娱乐方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以上对策主要是从家庭、学校、心理和社会四个方面对小学生攻击性行为进行教育对策的探讨,通过这些对策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解决攻击性行为问题,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问题行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法

问题行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法

问题行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法引言:问题行为学生是指在校园环境中出现各种不良行为的学生群体。

他们可能表现出攻击性、冷漠、抑郁等情绪问题,影响到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学习与交往。

针对这些学生,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是至关重要的。

一、建立信任关系1.了解背景和原因发展问题行为可能有多种原因,如家庭问题、人际关系困扰和情绪管理困难。

作为心理辅导师,首先需要了解问题行为的背景和原因,以便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联系。

2.倾听与共情在辅导过程中,我们应该真诚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并试图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所在。

通过表达共情和尊重,我们可以建立起与学生之间更强大的信任关系。

二、创造积极支持环境1.促进社交活动经常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班级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鼓励参与并培养合作意识,以增强问题行为学生的社交技能。

2.提供良好的角色模范问题行为学生通常缺乏正确的行为示范,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来表扬那些有积极影响力的学生,以激发问题行为学生追求更多正面行为的动力。

三、情绪管理与认知矫正1.情绪识别和表达帮助问题行为学生识别并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包括教导他们认识不同情绪及其可能引起的原因,以及如何健康地表达负面情绪。

2.自我冲动控制技巧提供有效的冲动控制技巧,例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和积极参与运动等。

这样可以帮助问题行为学生成长,并在紧张或激动时增强他们自我控制能力。

3.认知矫正与思考习惯改善鼓励问题行为学生审视他们消极思考方式,并引导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事物上。

同时,培养合理思考习惯,使他们能够更加冷静地应对挫折和困难。

四、协作解决问题与冲突管理1.协助学生制定目标和问题行为学生一起讨论和确定他们的目标,并制定可行性计划。

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控制,促进积极变化。

2.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导问题行为学生使用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与同龄人协商、寻求成年人帮助等。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处理困难局面的能力。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个案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概述: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有着负面影响。

心理辅导是一种帮助幼儿管理并改变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法。

本个案将重点分析一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问题,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心理辅导的方法。

个案背景:Jenny,女,5岁,就读于一所幼儿园。

Jenny在幼儿园中经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包括打人、踢人、咬人和推人等。

据家长反映,Jenny在家中也有类似的攻击行为,对弟弟经常施以暴力。

Jenny的家庭环境温馨和睦,父母对她关心有加。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 物质不满的原因:Jenny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感到不满和不满足,无法有效地表达情绪,进而通过攻击来释放内心的不安。

2. 学习环境的不适应:Jenny可能在家庭和学校的学习环境中遇到了困难,感到压力和挫折,从而通过攻击行为来寻求帮助或引起关注。

3. 自我认同的困惑:Jenny可能存在自我认同上的问题,对于自己的价值和地位存在疑虑,通过攻击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力量。

心理辅导的方法:1.观察和记录:辅导师需要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触发因素和表现形式等。

2.情绪管理:通过教授幼儿情绪管理技巧和策略,帮助其学会自我控制和表达情绪的方法,例如深呼吸、正面讲话和寻求帮助等。

3. 行为替代:辅导师可以引导Jenny找到其他替代性行为,以取代攻击行为。

例如鼓励她用言语表达不满,或者寻找其他方式来排解压力和消耗能量,如画画或参加体育活动等。

4. 合作解决问题:通过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教导Jenny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以解决冲突和问题。

这有助于提高她的社交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家庭支持:辅导师需要与Jenny的家长进行密切合作,并提供家庭辅导和交流技巧,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Jenny的攻击性行为。

家庭应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

心理辅导实施过程:1. 与Jenny建立关系:辅导师与Jenny建立信任关系,与她进行亲密交流,并了解她的感受和想法。

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防治

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防治

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防治攻击性行为是指个体对他人施加的、有意伤害行为。

在中小学生中,攻击性行为可能表现为言语上的欺凌、肢体上的打闹、甚至是攻击同学或老师。

攻击性行为不仅会造成直接的伤害,而且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探讨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家庭中的家长行为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如果孩子在一个激烈、暴力的环境中成长,很可能会学习到攻击性行为,并将其在学校中表现出来。

2. 情绪管理不当:有些中小学生在面对挫折或者情绪波动时,缺少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力,就会将情绪转化为攻击性行为。

这些情绪可能是愤怒、焦虑、沮丧等,孩子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和处理情绪,于是就用攻击性行为来发泄。

3. 学习和生活压力: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中小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

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成绩不佳或者面对同学间的关系问题而产生攻击性行为,以试图减轻压力或者寻找存在感。

4.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也可能成为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

学生之间的欺凌、学校中的暴力事件、老师的不公正等都可能引发攻击性行为。

防治措施:1. 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教育孩子时,要以身作则,倡导和平理念,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不轻易动手解决问题。

2. 学校管理:学校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和谐、包容的校园环境,遏制暴力行为的滋生。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使学生明白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3. 个体心理辅导:对于一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需要进行个体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培训、情绪调解等活动,帮助他们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增强自我控制和冷静思考的能力。

4. 社会支持:社会对于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防治也要给予关注和支持。

四年级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四年级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四年级学生心里辅导案例一、基本情况:李某,今年10岁,四(4)的一名男生。

在校经常打骂同学,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生,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

二、生活背景:自入学以来,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作: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上课影响其他同学,简直是一个“小恶霸”,严重违反了学校行为规范。

在家里也很不听父母的话,经常发脾气,动辄摔东西,与父母吵闹。

他的爸爸坦然自身修养不高,对孩子的管教较粗暴,一不听话,就打就骂。

我还了解到孩子特别喜欢爱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等,这又为他提供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

三、现状分析:从以上现象表明,李某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不外乎三种:暴力攻击,动作攻击和言语攻击,对于陈晶来说,这三种行为兼而有之。

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起因,要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

四、辅导策略及过程:(一)父母的配合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经过和李某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李某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

我劝导李某的爸爸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听到李某爸爸打儿子的事了。

李某特别爱看打斗火暴的场面,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

对此,我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孩子又喜欢爱的书报、片子。

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我又要求他的家长即时给予表扬。

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二)教师的教育我积极地与孩子作交流,我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决可以不再干!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我还在班中要求同学要谅解李某,不与他“对着干”,而要采取冷却、忍耐的方法。

对一名习惯性反纪律嗜好打架的学生的心理辅导

对一名习惯性反纪律嗜好打架的学生的心理辅导

对一名习惯性违反纪律嗜好打架的学生的心理辅导林州十中李香梅案例:我班王浩然外表机灵,口齿伶俐,表达能力强,性格外向,外表很讨人喜欢,但他却是个常违纪律让同学、老师头痛的“淘气包”。

全方位分析:一、个人表现王浩然比较霸道,常常吆喝别人,对他人持强迫式、绝对化的要求,稍不满意,便拳脚相向,不计后果。

王浩然平时喜欢引起他人的注意,常常试图获得他人对他的赞赏、尊重。

另外,他痴迷武打影视剧、暴力游戏,还喜欢上网吧,放学后妈妈经常要去网吧找他回家。

二、家境王浩然的父母文化素养不是很高,父亲是包工头,母亲是家庭妇女。

母亲非常宠爱他,父亲则“恨铁不成钢”,对他要求严格。

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与父母关系不和谐,尤其是对父亲,表面服从,内心不满。

三、同学往来王浩然“崇尚武力”,结交了一些不良少年,互相影响,“感染”上了情绪冲动暴躁、报复性强等不良习性,经常与人打架并谩骂同学,和老师顶撞,与同学相处矛盾多。

他又欺软怕硬,比他强壮的不敢惹,专门找弱小的同学欺侮。

四、学习情况王浩然学习兴趣不浓,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扰乱课堂纪律,不做作业,不交作业,成绩不理想,所以父母要求他重读了七级。

一个可爱机灵的孩子,却有着这么多的不良的品行,“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打架骂人似乎是他来学校的“惟一目的”,真令人惋惜。

作为班主任,经常要面对家长的投诉,我不得不苦苦思索着改变他的方法。

产生根源:一、家庭因素1 .缺乏沟通的家庭氛围。

王浩然的父母为了生计,日夜奔波忙碌,没有很多精力和时间与俊涛沟通;又因自身文化素养不高,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忽略了对王浩然精神世界的引导、道德素养的教育。

2 .父亲与母亲的教育方式差异王浩然的母亲对其宠爱有加,几乎到了百依百顺的地步,缺乏明确的规则约束;其父则“恨铁不成钢”,坚信“棍棒底下出人才”,孩子稍有过失就“辱骂加棍打”。

父亲的粗暴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勇,使他形成了错误的道德观念,认为”以暴力解决人际矛盾天经地义”,进而产生了错误的道德行为。

打架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打架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打架学生心理辅导记录案例:我班王浩然外表机灵,口齿伶俐,表达能力强,性格外向,外表很讨人喜欢,但他却是个常违纪律让同学、老师头痛的“淘气包”。

全方位分析:一、个人表现王浩然比较霸道,常常吆喝别人,对他人持强迫式、绝对化的要求,稍不满意,便拳脚相向,不计后果。

王浩然平时喜欢引起他人的注意,常常试图获得他人对他的赞赏、尊重。

另外,他痴迷武打影视剧、暴力游戏,还喜欢上网吧,放学后妈妈经常要去网吧找他回家。

二、家境王浩然的父母文化素养不是很高,父亲是包工头,母亲是家庭妇女。

母亲非常宠爱他,父亲则“恨铁不成钢”,对他要求严格。

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与父母关系不和谐,尤其是对父亲,表面服从,内心不满。

三、同学往来王浩然“崇尚武力”,结交了一些不良少年,互相影响,“感染”上了情绪冲动暴躁、报复性强等不良习性,经常与人打架并谩骂同学,和老师顶撞,与同学相处矛盾多。

他又欺软怕硬,比他强壮的不敢惹,专门找弱小的同学欺侮。

四、学习情况王浩然学习兴趣不浓,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扰乱课堂纪律,不做作业,不交作业,成绩不理想,所以父母要求他重读了七级。

一个可爱机灵的孩子,却有着这么多的不良的品行,“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打架骂人似乎是他来学校的“惟一目的”,真令人惋惜。

作为班主任,经常要面对家长的投诉,我不得不苦苦思索着改变他的方法。

产生根源:一、家庭因素1 .缺乏沟通的家庭氛围。

王浩然的父母为了生计,日夜奔波忙碌,没有很多精力和时间与俊涛沟通;又因自身文化素养不高,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忽略了对王浩然精神世界的引导、道德素养的教育。

2 .父亲与母亲的教育方式差异王浩然的母亲对其宠爱有加,几乎到了百依百顺的地步,缺乏明确的规则约束;其父则“恨铁不成钢”,坚信“棍棒底下出人才”,孩子稍有过失就“辱骂加棍打”。

父亲的粗暴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勇,使他形成了错误的道德观念,认为”以暴力解决人际矛盾天经地义”,进而产生了错误的道德行为。

攻击性危害大班教案

攻击性危害大班教案

攻击性危害大班教案篇一:大班幼儿心理辅导教案——大家喜欢我活动设计:在幼儿园班集体中有少数或个别幼儿是不受同伴欢迎的,他们缺乏与人正确交往、相处的方法,不会处理与他人之间的矛盾,使得情绪多变、冲动,难以控制,做出攻击性的的举动。

长期这样,其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

因此,以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引导他们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与他人交往,体验愉快的情绪,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小朋友。

辅导目的:1、了解自己不恰当方式所带来的后果,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2、能重新认识自己,树立信心,并寻找正确与人交往的方法。

3、提高自己对情绪的调控能力,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愉悦。

辅导的形式:1、看情景表演或录像;2、自由讨论、小组讨论;3、区域游戏。

重难点:1、重点:寻找并运用适宜的方式与同伴交往,学者调控自己的情绪。

2、难点:引导幼儿了解、认识自己的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后果,讨论有效积极的方法,帮助幼儿获得成功。

辅导前准备:1、摄下生活当中相关情景录像;2、脸谱两张(发怒、笑);玩具若干;3、音乐磁带:幸福拍手歌。

辅导时间:1课时辅导过程:1、出示两张脸谱,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或小组讨论。

① 猜猜他们发生了什么事?② 你喜欢什么表情,为什么?③ 你不喜欢什么表情,为什么?2、教师小结:笑很可爱,大家都喜欢;发怒很可怕,会给别人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是大家不喜欢的。

3、观看录像(一):大家正在玩游戏,豆豆突然抢过同伴的一个玩具就跑,同伴边跑边喊跟着追,豆豆继续跑着,还大笑,之后将所抢的玩具一仍又去看小朋友的书,并用劲地往小朋友中间挤。

小朋友不请他看,他气地将手中的玩具高高举起想砸向小朋友,被老师制止。

他将手中的玩具猛地扔出老远,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4、启发引导幼儿讨论:① 你喜欢豆豆吗?为什么?② 豆豆的表现给同伴们带来了什么影响?③ 你在平时的活动中有没有过影响别人,是什么时候?④ 那怎样做才不影响别人呢?5、观看录像(二)并讨论:录像:豆豆赠送贴画给小朋友们;与同伴友好的看书、玩玩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一名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的心理辅导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学生不良行为教育案例
案例背景
陈俊是三(6 )班的班生,他口齿伶俐,表达能力强,课堂上也爱举手发言。

擅长手工制作,科技小制作做得非常好。

他性格外向,外表很讨人喜欢,但却是个让同学畏惧、令老师头痛的“打架大王”。

“如果教育者希望从—切方面来教育人,那么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要解决陈俊的问题,首先要深入调查,了解情况。

我向陈俊的家长以及其他任课老师和同学做了大量的、深入的调查访谈,发现他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一、自身表现
陈俊比较霸道,自以为是,常常赜指气使地吆喝别人,对他人持强迫式、绝对化的要求,稍不满意,便拳脚相向,不计后果。

陈俊平时喜欢引起他人的注意,常常试图获得他人对他的赞赏、尊重。

二、家庭状况
陈俊的父母文化素养不是很高,父亲是包工头,母亲是家庭妇女。

母亲非常宠爱他,父亲则“恨铁不成钢”,对他要求严格。

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与父母关系不和谐,尤其是对父亲,表面服从,内心不满。

三、同伴交往
陈俊“崇尚武力”,结交了一些不良少年,互相影响,“感染”上了情绪冲动暴躁、报复性强等不良习性,经常与人打架并谩骂同学,和老师顶撞,与同学相处矛盾多。

他又欺软怕硬,比他强壮的不敢惹,专门找弱小的同学欺侮。

四、学习状况
陈俊学习兴趣不浓,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扰乱课堂纪律,不做作业,不交作业,成绩不理想。

一个可爱机灵的孩子,却有着这么多的不良的品行,“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打架骂人似乎是他来学校的“惟一目的”,真令人惋惜。

作为班主任,经常要面对家长的投诉,我不得不苦苦思索着改变他的方法。

案例:
一个中午,我正在办公室批阅作业,几名学生神色紧张地跑来报告:“老师,陈浚涛在篮球场上与聂瑞阳打起来了,体育老师也叫不住他……”我赶紧跑到球场,只见陈浚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两手紧握拳头,一张脸涨得通红,口里喘着粗气……旁边的聂瑞阳流着鼻血,衣服上沾了些泥尘,袖子上有些血迹……看来;“战争”刚刚结束。

仔细了解后知道:打架缘于两人打篮球时发生冲撞,这本是件小事,但陈浚认为:“他干吗撞我?他撞我,我就打他 ! ……我问他:“小阳已向你道歉了,你为何还要打他
”陈浚说:“我才不要他的道歉!”一番耐心的谈话后,陈浚承认说:“今天我心情不好,早上在家里被爸爸打了一顿,起因是几天都没做数学作业。

数学老师打电话给爸爸了。

(数学老师事后与他父亲作了电话交谈),所以抢球的时候他一惹我就爆发了。

”我问他:“是不是因为爸爸这般对你,所以你就借题发挥,把气出在同学身上
”听了我的话陈浚低下了头。

案例辅导策略与辅导过程
通过谈话、调查、分析,我们明白了陈俊涛的攻击性行为是因为家庭教育的不力与不当、结交不良朋友、痴迷暴力游戏加上自身个性方面的问题而引发的。

明确问题实质后,我们确定了以下辅导方案。

一、设法为陈俊涛创造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消除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1 .与陈俊父母保持密切联系,改变其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每次同陈俊涛的父母沟通时,我们都反复强调孩子犯错误属于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希望他们多一点呵护,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

诚恳地指出,“棍棒教育’’只会使孩子表面上服从,但不能治本,而且容易使孩子形成不正确的道德认识。

2 .合理运用奖惩技术,坚决杜绝“体罚”,提倡“以奖代罚”,及时鼓励、适当奖励陈俊涛的合理行为,使其正当行为及时得到强化。

3 .建立和睦的亲子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使陈俊涛的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

同时要求每天放学妈妈到学校接孩子(避免他一放学就和不良少年结伴去网吧)
俊涛父母在我们真诚的协调、沟通下,基本做到了以说理教育为主,“棒打”现象逐渐消除了。

二、辅导纠正其认知偏差
心理学研究认为,对于大部分攻击行为,认知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攻击性行为往往会因为情境刺激影响而被助长或抑制。

因此,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辅导措施。

1. 促膝谈心,转变道德认识。

陈俊涛总认为“只要有理,动手打人就没错”、“看他不顺眼,打了他又怎样”。

针对陈俊涛的认知偏差,我们主要以谈心方式引导他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自己被打了,你有何感受?”让他分析打人后会产生什么后果,帮他进行“后设认知”。

懂得不管事情的起因怎样,以武力解决问题这一方式在任何时候都是错误的。

渗透纪律、法律常识教育,使孩子进一步认识到打人的错误。

2. 提供方法,纠正攻击行为。

我们还发现陈俊缺乏解决问题的技能,导致了“打人有理论”。

所以我们认为为陈俊涛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 1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次打架后我们都与陈俊涛一起分析:①我要做什么;②我要考虑所有的可能性;③我需要作出合理的选择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④我需要评价我是如何去做的。

并要求其按此法解决矛盾冲突。

( 2 )用“注意转移法”进行辅导。

结合陈俊涛酷爱运动、精力充沛特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采用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①消耗能量。

陈俊涛情绪紧张、怒气冲天时,让他去打球,以减少他的“攻击性能量”,并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

②让美术老师指导他参加区“反邪教漫画比赛”,让他多剪纸、多画画,还让他在校运会上多报几项比赛项目,发挥他的特长,帮助他恢复自信心和心理平衡,逐渐消除攻击性行为。

经过一年多的跟踪辅导,陈浚涛的攻击性行为正在逐渐减少,与同学的关系也较以前和谐多了,同学们都说“陈浚涛进步了”。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打架没意思 ! ”
★个案反思
陈浚涛的攻击性行为的个案,让我们思索了很多。

他之所以心理失衡,有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也有个体因素的作用。

加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使他产生了不良认知,进而发展到攻击性行为。

在辅导中,我们以真诚、宽容和忍耐为原则,对陈浚涛进行辅导:认知调控,让他学会尊重别人,文明待人处事;行为调控,用激励手段强化陈浚涛的正确行为;宣泄调控帮助孩子学会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最终,陈浚涛学会了正确认知、正确归因,攻击性行为逐渐减少,直至基本消除。

“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时刻,他都在成为尚未成为的他所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是现代教育中两个不可缺少的轮子。

在教育学上,特别是转化问题学生时,教师只有做到“既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又是心理辅导员”,才能转化劣迹班斑、心灵有重创的学生。

在辅导时,我起初没有很好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走了不少弯路,后来与其他科任教师商议,共同制定咨询方案,与家长多次联系,家校协作,才进行得较顺利。

可见,家庭教育是进行学生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力量。

另外,作为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尽早纠正学生的不健康行为,发现问题及时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不要因为偏爱,而忽视应有的教育。

“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时刻,他都在成为尚未成为的他所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塑性,每个学生又都存在自己的缺点。

学生的缺点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要教育好有行为问题的学生,需要我们心理辅导教师付出更多的关心与爱护,正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只要给他们以爱心,激励他们不断进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茁壮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是真诚与责任。

时时去关爱有问题的学生,因为爱能消融他们心底的寒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